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概述
➢治 疗
手术治疗
目的:切开排脓、清除病灶 脓肿切开引流 清目除的病:灶消炎解毒、减轻症状、预防感染扩散
指治征疗:病21灶.. 搏明牙动显:性肿内跳胀科痛、治发疗亮、、拔发除红患牙 死骨刮3除. 局:限颌压骨痛骨点髓、炎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4. 穿刺有脓 清除异5物. 多:间外隙伤感等染,局部症状严重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优选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第一节 概
概 ➢概念:infection

述inflammation
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 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 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组织
牙体 牙髓 根尖周 牙周(冠周) 皮肤及软组织 颌面部间隙 颌骨 副鼻窦 涎腺
体征
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 冠周软组织肿胀、充血、触痛;龈瓣糜烂、龈袋溢脓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颌下或面颊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比例上升
冠周炎
➢临床表现
咽上缩肌 扁桃体
阻生智齿
扩散与蔓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引流扩散
翼内肌 下颌骨 咬肌
颊肌 咬肌
颊肌
下颌骨 下颌舌骨肌
冠周炎
➢诊断 根据症状和查体,易于诊断 X片检查:了解阻生牙的情况
6. 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7. 冷脓肿 操 作:低位、通畅、隐蔽与美观、操作轻柔 切至皮(粘膜)下、建立通畅引流
概述
➢治 疗
全身治疗
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2. 个体化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颜面部静脉多无静脉瓣 •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下降或缺陷时,口腔颌 面部易发生感染。
创伤与手术
口腔颌面部创伤或手术操作不 当可导致感染。
其他因素
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 慢性病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
季节性变化
口腔颌面部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但青少年和老年人群较为常见。
某些季节可能更容易发生口腔颌面部 感染,可能与气候变化、室内外温湿 度差异等有关。
04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习 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和适当的运动,提高身体免疫 力。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牙周炎、口腔溃疡等 口腔疾病,控制糖尿病等全身 性疾病。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颌面部损伤,如拔牙 、手术等,减少感染机会。
外观。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
状。
支持治疗
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心理治疗
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 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帮助患者 保持良好的心态。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防止病情恶化。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口腔卫生维护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预防牙周病等感染源。
避免危险因素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避免到卫生条件差的环境等。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论 PPT-

口腔颌面部感染总论 PPT-

切開引流的指征
局部疼痛加重,跳痛;皮膚表面緊張、發紅、光亮;觸及明 顯壓痛點、液波感;深部膿腫穿刺有膿液
急性化膿性炎症,同時出現全身中毒症狀者 兒童頜周蜂窩組織炎 結核性淋巴結炎
切開引流原則:
低位、通暢、隱蔽、安全
發際內切口
頜下切口 頦下切口 上頸部切、深淺、膿腔的大小,選擇不同的引流方法 口內:油紗條、碘仿或橡皮片 口外:鹽水紗條、橡皮片或乳膠管
去除病灶
拔除病灶牙 去除死骨
2.全身支持治療
補充液體 加強營養 降溫鎮痛
3.抗生素的應用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應用原則 適用證 禁忌證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抗菌藥物作用機制
干擾細菌細胞壁合成 損傷細菌胞漿膜 影響細菌細胞的蛋白質合成 影響核酸代謝
抗生素應用原則
確定感染的病原菌 掌握選用藥物的適應證 藥物的劑量和時間 選用窄譜抗菌藥物 嚴格聯合應用抗生素的指征 恰當掌握預防性用藥方法
3.全身症狀和生命體征
全身症狀: 不適感,如疲勞、發熱,嗜睡等 生命體征
體溫:感染涉及全身時,38C以上 脈搏:很少高於100次/分鐘 血壓:通常變化最小 呼吸頻率:正常14-16次/分鐘,中重度感染者可
升至18~20次/分鐘
4.影像及實驗室檢查
影像:B型超聲 X線片 CT MRI 實驗室
血 尿 便常規 肝腎功 電解質等
血象中白細胞升高
5.系統疾病對頜面部感染的影響
嚴重代謝疾病的患者
尿毒癥患者 酗酒的病人 營養不良者 嚴重的糖尿病患者
惡性腫瘤患者
白血病患者 淋巴瘤患者 其他惡性腫瘤患者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
免疫抑制劑使用者 化療患者
三、口腔頜面部感染的診斷
膜間隙 病灶牙為感染發生提供了特有的條件

五官类医学课件:第5章 颌面部感染

五官类医学课件:第5章 颌面部感染
化脓性腮腺炎 颌下腺炎和涎石病
2020/性腮腺炎(acute pyogenic parotitis)
2020/9/7
5
概论
治疗
(一)局部治疗 (二) 手术治疗
• 局部清洁
• 减少局部活动度 • 避免不良刺激
• 脓肿切开排脓 • 清除病灶
2020/9/7
6
概论
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 炎性病灶已化脓并形成脓肿 • 脓肿已自溃而引流不畅 • 局部炎症明显,病情发展迅速
2020/9/7
7
概论
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的目的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 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
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 • 慢性期尽早拔除阻生牙。
2020/9/7
26
概论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治疗
局部冲洗 • 常用生理盐水、 1%~3% 过氧化氢溶液 • 2% 碘甘油 • 每日1~3 次 • 温热水等含漱剂漱口
全身抗炎支持疗法
2020/9/7
概论
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部位
2020/9/7
11
概论
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的建立
• 一般口内用腆仿纱条或橡皮片引流 • 口外脓肿可用盐水纱条或橡皮片、乳胶管 • 每日更换敷料 1~2 次 • 腔大、范围广、脓液黏稠时,在更换敷料时应同
时选用l%~3%过氧化氢液、盐水或抗生素液冲洗
• 颌下三角区肿胀、压痛 • 区域性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波
动感 • 穿刺抽出脓液
2020/9/7
49
概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下颌下间隙感染 (submandibular space)
治疗
口外切开引流,下颌骨下缘2cm。

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九版口腔科学精品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九版口腔科学精品课件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关于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颌骨骨髓炎的治疗、第五节和第六节请自习。 参考书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题和练习题
1.你和你周围的同学有没有患过智齿冠周炎?如果有,收集这种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并发症,总结都 采用过怎样的治疗方法,疗效如何? 2.试比较咬肌下间隙和翼下颌间隙感染的异同点。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第三节 颌面部间隙感染 第四节 颌骨骨髓炎
重点难点
掌握 颌面部感染的特点,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颌面部各个间隙感染的来源、表现和脓肿切开引流的位置
了解 各种颌骨骨髓炎的表现、诊断;颜面部疖痈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
概述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上颈深部间隙脓肿
翼下颌、咬肌下、颞、 颞下多间隙感染
口底蜂窝织炎
颊间隙感染
(一)病史:(自习)
四、诊断
(二)症状:(自习)
(三)体征:(自习)
(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五)影像:B超。
(六)穿刺抽脓
黄色黏稠或脓血混合(桃花脓)或灰暗而稀薄,恶臭。
五、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支持疗法——降温,营养,水电平衡。 2.抗生素治疗——头孢霉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合并厌氧菌感 染时)。 3.中药——清热解毒剂。 足量、足程、有效,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进行调整。
(二)病因
1.人类进化,下颌体缩短,萌出空间不足 2.阻生或正在萌出的牙冠周围软组织盲袋,不易自洁,适宜致病菌生长繁殖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萌出压力、咬伤、抵抗力下降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课件
• 深度:粘膜下或者皮下,血管钳扩大脓腔 • 长度:≤脓肿大小 • 冲洗:生理盐水,1%-3%过氧化氢,抗生素 • 引流条
33
34
清除病灶——易忽视
牙源性感染——去除病灶牙 颌骨骨髓炎——死骨及病灶清除
35
概 述---治 疗
➢治 疗
全身治疗
支持治疗: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特异性感染: 结核, 梅毒 ,
艾滋
12
微生物: 宿主:
细菌的毒力、种类、数量
机体的抵抗力、营养状态、年 龄
治疗 :
治疗措施是否得力、彻底,及 时
13
Virulence, quantity of microbes
Balance
Host defense system, treatment
strategy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2. 个体化 ( 生理、病理、免疫状态 )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 避免二重感染 )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激素治疗: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短程适量
36
葡萄球菌---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氯林可霉素 链球菌-----磺胺,青霉素,红霉素 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红霉素 结核-------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真菌-------制霉菌素,酮康唑
❖切开引流: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全身治疗:支持、抗菌药物。
消除病灶
❖冠周龈瓣切除术 ❖阻生牙拔除术
阻生牙冠周龈瓣切除术
54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讲课PPT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肿胀、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与颌面部其他疾病相鉴别,如颌骨骨髓炎、颌周蜂窝织炎等 并发症:感染扩散可引起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间隙感染的特点与表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分类
间隙感染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口腔 颌面部间隙感染 是由于口腔颌面 部组织间隙内感 染病原体引发的
炎症反应。
病因:口腔颌面 部间隙感染的常 见病原体包括需 氧菌、厌氧菌和 真菌等,其中需 氧菌和厌氧菌混 合感染是最常见
的病因。
0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 漱口
避免口腔黏膜受损,避免 过度刺激和创伤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 生活方式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防止 感染扩散
护理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
手术方法:根据感染的病因和部 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切 开引流、脓肿清创等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定期换 药、清洗伤口,同时给予抗感染 治疗,防止感染复发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引流或切除感染组织。
局部治疗:使用局部药物或敷料进行治疗,如口腔喷雾剂、口腔药膜等。 护理治疗:保持口腔卫生、饮食调理等护理措施对于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 感染也非常重要。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a后外侧----嚼肌间隙 b内 侧----翼下颌间隙或扁桃体周围脓肿 c下 方----颌下间隙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a病史 b症状 c检查所见
鉴别诊断: a第一磨牙颊沟瘘 b第二磨牙 c恶性肿瘤

局部冲洗、上药 全身运用抗生素 切开引流术 冠周龈瓣切除术 拔牙
治疗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
前:上颌结节及上颌
皮肤发红几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目的
促进脓液及坏死物的排出。 缓解疼痛,预防肿胀引起窒息。 预防边缘性骨髓炎。 预防感染的严重并发症。
要点
切口位置: a引流通畅—低位、通道短而畅、易维持 b美观 c避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
切口深度: 仅需达皮下或黏膜下 分离:
a直达脓腔后再钝性分离,避免形成假道 b充分,广泛,使整个脓腔开放 引流条: a固定 b冲洗,换药
支的附着 内:翼内肌外侧面 外:下颌支内侧面
口腔颌面部感染
44
口腔颌面部感染
45
舌下间隙
上:舌及口底粘膜
下:下颌舌骨肌及舌 骨舌肌
前及两侧:下颌部感染
46
口腔颌面部感染
47
颞间隙
位于颧弓上方的颞区
借颞肌分为颞浅和颞 深两间隙
口腔颌面部感染
手指被刀片划破了, 是否会发炎?
第一节 概论
五大疾病之一。
包括:皮肤感染、牙槽感染、颌骨感染、间隙感 染、淋巴结感染、唾液腺感染。
发病率特点:
1 50—60年代是炎症发病的高峰期
55.5%
2 80年代呈下降趋势
17%
3 90年代炎症和结核的发病率又开始上升 21%
病情变化的特点:
慢性期 炎性浸润块 功能障碍 窦/瘘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感染
Infection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感染(infection):
• 指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
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 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 应的疾患。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
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
4、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 循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 肿、纵隔脓肿、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 切开引流的指针:
1、局部疼痛加重,并呈搏动性跳痛;炎症 肿胀明显,皮肤 紧张、发红、光亮;触诊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 性水肿;或穿刺有脓液;
2、口腔颌面部急性化脓性炎症,经抗炎治疗无效,同时出 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者;
局部重-------------明显 因细菌毒力及机体的抵抗力不同而变化。
诊断
• 初期: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
引流区淋巴结肿痛
• 脓肿形成:
浅部脓肿-----------波动感试验 深部脓肿-----------穿刺 ※脓液细菌培养可确定细菌种类,细菌敏感 试验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怀疑败血症发生,可行血培养。
消化道、呼吸道起端 颜面皮肤暴露 颜面及颌骨周围潜在筋膜间
隙 血循环丰富 淋巴系统丰富
有利感染控制的因素
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 易于发现 易于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牙源性
医源性
感染
腺源性
血缘性
损伤性
牙源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
• 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 ,常引起住院患者
• 二、清除病灶:
-----------病灶牙拔除
------------死骨清除
全身治疗
• 1、抗炎治疗 • 2、支持治疗 •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转归
• 痊愈 • 急慢性转化 • 扩散
• 怀疑颌骨感染,可行X光片检查。
治疗
• 局部治疗:保持清洁,减少活动,避免不
良刺激,防止扩散。
• 手术治疗: • 全身治疗:
手术治疗
• 一、脓肿切开引流术
目的:1、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排出体外, 以达消炎解毒的目的;
2、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张力,以 防发生窒息;
3、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 颌骨骨髓炎;
和抵抗力明显降低者的肺部感染。
• 最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ii)
• 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停用一切抗生素
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
引流区淋巴结肿痛
• 全身症状:局部轻-------------无
3、儿童颌周蜂窝织炎已累及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 障碍者,可早期切开减压,以缓解呼吸困难,防止扩散;
4、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 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必要时也可行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的要求
• 位置在脓腔的低位 • 位置隐蔽 • 深度:切开粘膜或皮肤即可 • 操作应准确轻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