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灭菌工艺学习版.ppt
合集下载
灭菌技术入门知识PPT课件
适于消毒及不耐高热的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灭 菌,但不能保证杀灭芽孢
用于注射器等的灭菌,必要 时加入抑菌剂
低温间歇灭菌法
适于不耐热、热敏 物料的灭菌
3
干热灭菌法
❖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 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原理:高热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水分缺失使微生物原浆电解 质浓缩死亡。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 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 物品与用具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 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的灭 菌。 —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 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 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为了保证灭菌效果, 一般规定:135-140℃灭菌3-5h;160-170 ℃灭菌2-4h;180200 ℃灭菌0.5-1h。
—蒸气性质 —灭菌器物的性质和灭菌时间 —温度,压力
6
❖ 必须用饱和蒸气
保证灭菌效率 应注意的事项
❖ 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的空气
❖ 全部器物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开始计时
❖ 灭菌结束后必须先停止加热
7
煮沸灭菌法◆流动蒸汽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
❖ 煮沸灭菌法是指将待灭菌物置于沸水中灭菌的 方法。煮沸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①对肥皂 碘 高锰酸钾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有拮抗作用 ②有吸附作用,会降低药效, 所以溶液内不可投入纱布、棉花等物品。
③对铝制品有破坏作用,故不能用铝制品 盛装
17
小知识
❖ 最早使用的消毒药液—漂白粉(Ca(ClO)2 ) ❖ 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
第二章-注射剂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第二章 注射剂
23.10.2024
.
1
注射剂
❖ 概述 ❖ 溶剂 ❖ 热原 ❖ 制备 ❖ 输液 ❖ 注射用无菌粉末
23.10.2024
.
2
第一节 概述
定义与分类
❖ 定义:注射剂(inject)系指由药物制 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 混悬液,以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或混悬 液使用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 离子交换法 新树脂:处理、转型 旧树脂(老化):再生---强酸、 碱
23.10.2024
.
13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 电渗析法 ❖ 化学纯度不如离子交换法,电阻率10万
•cm
浓水区 阳
淡水区
阴 浓水区
阴
+离
极
+ —
+ —
子 膜
离
— 子—
+
膜 ——
阳 极
++
23.10.2024
23.10.2024
.
54
第六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冷冻干燥原理
在4.6mmHg下,0℃时水的冰、水、气三相共存。 当温度与压力低于该三相点时,水的物理状态 只有冰和气,固态的冰可不经液相直接变为水 蒸气(即升华过程)
23.10.2024
.
55
第六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优点:
❖ 1、避免药物热分解 ❖ 2、产品质地疏松 ❖ 3、含水量低,减少药物水解 ❖ 4、污染少 ❖ 5、剂量准确
23.10.2024
.
3
第一节 概述
❖ 分类(分散系统)
溶液型注射剂 混悬液型注射剂 乳浊液型注射剂 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
23.10.2024
.
1
注射剂
❖ 概述 ❖ 溶剂 ❖ 热原 ❖ 制备 ❖ 输液 ❖ 注射用无菌粉末
23.10.2024
.
2
第一节 概述
定义与分类
❖ 定义:注射剂(inject)系指由药物制 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 混悬液,以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或混悬 液使用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 离子交换法 新树脂:处理、转型 旧树脂(老化):再生---强酸、 碱
23.10.2024
.
13
第二节 注射剂的溶剂
❖ 电渗析法 ❖ 化学纯度不如离子交换法,电阻率10万
•cm
浓水区 阳
淡水区
阴 浓水区
阴
+离
极
+ —
+ —
子 膜
离
— 子—
+
膜 ——
阳 极
++
23.10.2024
23.10.2024
.
54
第六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冷冻干燥原理
在4.6mmHg下,0℃时水的冰、水、气三相共存。 当温度与压力低于该三相点时,水的物理状态 只有冰和气,固态的冰可不经液相直接变为水 蒸气(即升华过程)
23.10.2024
.
55
第六节 注射用无菌粉末
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优点:
❖ 1、避免药物热分解 ❖ 2、产品质地疏松 ❖ 3、含水量低,减少药物水解 ❖ 4、污染少 ❖ 5、剂量准确
23.10.2024
.
3
第一节 概述
❖ 分类(分散系统)
溶液型注射剂 混悬液型注射剂 乳浊液型注射剂 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
注射剂灭菌工艺PPT课件
原必须保证其暴露实际温度和时间相当于
250℃30min。
说明: 250℃30min除热原效应FH=900
• 中国药典2005规定:
160~170 ℃ × 120min;
170~180 ℃×60min;
250 ℃ ×45min(可除热原)
说明: 250 ℃ ×45min除热原效应FH=
第27页/共88页
测产品的试管中,在沸水浴上煮沸30min,然后
在30~35℃下在硫乙醇酸盐肉汤中培养,观察是
第24页/共88页
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
•
•
当污染水平超标准时,应对污染菌进行鉴别,调查污染菌的来源并取相应纠正措施。当耐热性检查发
现药液存在耐热菌污染时,应测定污染菌的 D 值或采用定时沸腾法将它和已知生物指示剂的 D 值作比较,
分钟
F0≥8
否
除菌过滤和无菌工艺相
结合
无菌配药和灌封
第12页/共88页
6
非溶液剂型、半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
产品是否可以在160℃干热灭菌120分钟
否
是
产品是否可以在另外一种时间和温度条
件下标准周期干热灭菌达到SAL ≤10-6
否
产品是否可以用其他非干热方法灭菌,
如电离辐射,吸收最小剂量≥ 25KGY
以热分布(空载、满载)试验结果为基
础,进一步确定实际样品(或模拟样品)
的冷点.
重要标准
冷点F 0 -平均F0≤2m in
第18页/共88页
13
热穿透试验
注意:
同品种不同浓度——考察不同浓度对热
穿透的影响
不同包装规格——进行最大和最小包装
规格的试验
不同装载量——进行最小和最大装载量
250℃30min。
说明: 250℃30min除热原效应FH=900
• 中国药典2005规定:
160~170 ℃ × 120min;
170~180 ℃×60min;
250 ℃ ×45min(可除热原)
说明: 250 ℃ ×45min除热原效应FH=
第27页/共88页
测产品的试管中,在沸水浴上煮沸30min,然后
在30~35℃下在硫乙醇酸盐肉汤中培养,观察是
第24页/共88页
灭菌前产品的微生物控制
•
•
当污染水平超标准时,应对污染菌进行鉴别,调查污染菌的来源并取相应纠正措施。当耐热性检查发
现药液存在耐热菌污染时,应测定污染菌的 D 值或采用定时沸腾法将它和已知生物指示剂的 D 值作比较,
分钟
F0≥8
否
除菌过滤和无菌工艺相
结合
无菌配药和灌封
第12页/共88页
6
非溶液剂型、半固体或干粉产品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
产品是否可以在160℃干热灭菌120分钟
否
是
产品是否可以在另外一种时间和温度条
件下标准周期干热灭菌达到SAL ≤10-6
否
产品是否可以用其他非干热方法灭菌,
如电离辐射,吸收最小剂量≥ 25KGY
以热分布(空载、满载)试验结果为基
础,进一步确定实际样品(或模拟样品)
的冷点.
重要标准
冷点F 0 -平均F0≤2m in
第18页/共88页
13
热穿透试验
注意:
同品种不同浓度——考察不同浓度对热
穿透的影响
不同包装规格——进行最大和最小包装
规格的试验
不同装载量——进行最小和最大装载量
药剂学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 PPT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静脉注射:分பைடு நூலகம்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推注用量为5~50 ml,而滴注用量可多达数千 毫升 , 常用水溶液,近年来临床使用 O/W 静脉 脂肪乳剂及含有药物的脂质体等静脉注射剂 , 粒径小于1 m, 以免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凡能 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物均不 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药物溶液必须调节 至与血浆等渗或微高渗状态,并不得加抑菌 剂。
(2)安瓿的颜色
多为无色,对需要避光的药物采用琥珀色(琥珀色安瓿含氧
化铁,若产品中含有的成分能被铁离子催化,则不能使用琥 珀色玻璃容器)
(3)安瓿的材质 分为玻璃安瓿和塑料安瓿 玻璃安瓿分为中性硼硅玻璃安瓿和低硼硅玻璃安瓿
2.安瓿的质量检查 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热稳 定性等。 化学检查:玻璃容器的耐酸、碱性和中性检查。 相容性试验:证明药物与容器之间无相互作用 或对注射器的质量无影响方可使用,如当安瓿
(五)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1)灭菌 采用终端灭菌工艺,首选过度灭菌法( F0≥ 12),如 产品不能耐受住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残存概率 法( 8≤ F0< 12),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 大于10-6。 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 12h)完成。 灭菌效果与灭菌温度及时间相关,但由于药物稳定 性相矛盾,所以在灭菌时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2)检漏
(三)注射剂主要的附加剂 注射剂除主药外,可适当加入其他物质以增强 主药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有效性,这些药物统 称为注射剂的附加剂。 选用附加剂的原则: 在有效浓度是对机体无毒;与主药物配伍禁忌; 不影响主药疗效;对产品含量测定不产生干扰 常用的附加剂有: (1)pH调节及缓冲液(2)增溶剂、润湿剂与 乳化剂(3)助悬剂(4)抗氧剂(5)金属离子 螯合剂(6)抑菌剂(7)等渗调节剂(8)止痛 剂(9)粉针填充剂(10)蛋白质药物保护剂
最新《药剂学》第三章 液体制剂 注射剂 灭菌与无菌制剂(101P)讲学课件
This is because the semipermeable cell membrane cannot exclude isoosmotic solutios as it can other solutes, causing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调节渗透压的方法
2R-SO3H+Ca2+ ( R-SO3)2Ca+2H+ R-N(CH3)3OH+Cl- R-N(CH3)3Cl+OH-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RSO3- H+ 钠型(稳定)
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氢氧型:
RN+(CH3)3OH氯型(稳定):
RN+(CH3)3 Cl-
阳床 脱气塔(CO2、NH3)阴床混合床 优点:水质化学纯度高,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
(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
Osmotic pressure-is the pressure that must be applied to a solution to prevent the inward flow of water across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三)注射剂的附加剂
为了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 性,注射剂中除主药外还可添加其它物质, 这些物质统称为“附加剂”.
附加剂在注射液中的主要作用:
(1)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2)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3)抑制微生物生长,尤其对多剂量注射
剂更要注意 (4)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
增溶剂、湿润剂或乳化剂
➢酸败—在贮存时植物油与空气、光线接触, 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低分子分解产 物:醛类、酮类和脂肪酸,具有特异的刺激 性臭味.
调节渗透压的方法
2R-SO3H+Ca2+ ( R-SO3)2Ca+2H+ R-N(CH3)3OH+Cl- R-N(CH3)3Cl+OH-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RSO3- H+ 钠型(稳定)
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氢氧型:
RN+(CH3)3OH氯型(稳定):
RN+(CH3)3 Cl-
阳床 脱气塔(CO2、NH3)阴床混合床 优点:水质化学纯度高,设备简单,耗能小,成本低
(四)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
Osmotic pressure-is the pressure that must be applied to a solution to prevent the inward flow of water across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三)注射剂的附加剂
为了提高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 性,注射剂中除主药外还可添加其它物质, 这些物质统称为“附加剂”.
附加剂在注射液中的主要作用:
(1)增加药物的理化稳定性 (2)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3)抑制微生物生长,尤其对多剂量注射
剂更要注意 (4)减轻疼痛或对组织的刺激性.
增溶剂、湿润剂或乳化剂
➢酸败—在贮存时植物油与空气、光线接触, 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低分子分解产 物:醛类、酮类和脂肪酸,具有特异的刺激 性臭味.
灭菌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注射剂给药途径、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技术课件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皮内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因该部位对药物的吸收 少而缓慢,所以用量小,注射剂量在0.2ml以下。
皮下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药物吸收速度较肌肉注 射慢,主要是无刺激性的水溶液,注射剂量为1~2ml。
肌肉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剂量一般为1~5ml。肌肉注 射剂水、油、混悬液及乳浊液均可。油溶性注射剂在肌肉 中吸收缓慢而均匀,可起延效作用。
静脉注射
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油溶液
混悬型
抑菌剂
一般用量5-50ml
用量大,可达几百甚至数千毫升
脊椎腔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设备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
口服
其他
皮肤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剂事件(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未来
衰退 辉煌 发展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Fra bibliotek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入脊髓四周蛛网膜下腔内,单次注射剂量不得 超过10ml。pH在5~8之间,渗透压须与脊髓液相等,不得 含有微粒等异物,不得添加抑菌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此外,还包括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动脉内注射、
关节腔注射、心内注射等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皮内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因该部位对药物的吸收 少而缓慢,所以用量小,注射剂量在0.2ml以下。
皮下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药物吸收速度较肌肉注 射慢,主要是无刺激性的水溶液,注射剂量为1~2ml。
肌肉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剂量一般为1~5ml。肌肉注 射剂水、油、混悬液及乳浊液均可。油溶性注射剂在肌肉 中吸收缓慢而均匀,可起延效作用。
静脉注射
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油溶液
混悬型
抑菌剂
一般用量5-50ml
用量大,可达几百甚至数千毫升
脊椎腔注射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设备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中药传统的给药途径
口服
其他
皮肤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剂事件(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未来
衰退 辉煌 发展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Fra bibliotek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和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药液注入脊髓四周蛛网膜下腔内,单次注射剂量不得 超过10ml。pH在5~8之间,渗透压须与脊髓液相等,不得 含有微粒等异物,不得添加抑菌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
此外,还包括穴位注射、腹腔注射、动脉内注射、
关节腔注射、心内注射等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中药制剂技术与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