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登高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38张
小结:艺术特色
③结构上回环照应。一、三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 萧萧下)写山景,二、四两句(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江景,五、七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写悲苦, 六、八两句(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多病。
首、颔二联写景,引出“悲秋”;颈、尾二联抒情,由“悲秋”而 致“苦恨”,因“多病”而致“停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萧萧下 滚滚来
“落叶归根” 漂泊无依
“逝者如斯” 时光流逝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 百年
悲秋 多病
常 独登
作客 台
地之远也
万里 百年
悲秋 多病
常 独登
作客 台
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
万里 百年
悲秋 多病
常 独登
作客 台
自然飘零; 个人遭际; 国运衰落。
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
万里 百年
悲秋 多病
台
迟暮
衰弱
高迥·渺小
地之远也 时之凄惨
久旅 羁旅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
台
迟暮
衰弱
高迥·渺小 孤独
独:天高地迥, 万古悲情
艰难苦恨 潦倒 新停
繁 霜鬓 浊酒杯
人世艰难,国难家愁
艰难苦恨
繁 霜鬓
潦倒 新停
浊酒杯
人世艰难,国难家愁 多
艰难苦恨
繁 霜鬓
潦倒 新停
浊酒杯
人世艰难,国难家愁 多 花白衰老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这时安史之 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 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诗人疾 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诗人来到了夔州 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 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 千古名作。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 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登高》ppt课件26张
明确: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 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与悲苦。“无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登高》ppt课件
•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秋” 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 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
——【国学大师】王国维
赏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 木”、“长江”这四个意象?
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创作背景
•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 经55岁,动荡的社会,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 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 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 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 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羁旅也;
悲离
,久旅也; 悲凉
,齿暮也;
悲老
,衰疾也;
悲身
,高迥处也;
悲怨
,无亲朋也。 悲孤
析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事艰难,国家动荡;自己苦,国家更 苦,一切都是苦;诗人恨自己年老体弱,满 头白发,不能为国效力,非常痛恨自己的无 能。自己如此潦倒,生活艰辛,还想着国家, 一腔爱国热情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不绝的回想。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写 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意境 之壮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艺术特色,体会杜甫沉 郁顿挫的诗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悲”的内涵,感受诗人 深沉的苦痛和忧思,以及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 大胸襟。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 高杜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登高》ppt课件
②就写景而言,通过工笔细描,写出风、天、猿、 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生动形 象,精练传神。
③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作客”的追 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 “独登台”。这些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 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3.古人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 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请简要赏析。
参考:这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①诗 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 的情怀。
②“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 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③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 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因此,前人把它 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古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
哀 情
的河洲上有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
悲
秋
绝
唱
文白对译
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
哀 情
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悲
秋
绝
唱
文白对译
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
悲对秋景感慨远离故乡长期漂泊,晚年疾病
哀 情
审美鉴赏
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包括思想感情
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思想情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8.2《登高》课件(共3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水落而出的白沙 寒冷凄凉
低飞盘旋的水鸟
痛苦徘徊 低沉无助
哀婉凄凉 深沉凝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意象
意境
落叶 长江
萧萧而下 滚滚而来
苍凉悲壮 宏阔深远
“萧萧落木”有生命短暂之感,“滚滚长江”表达出时间无穷,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之意,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生倏忽百 年,江山万古长存。诗人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
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 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 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 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 “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 失所望。
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 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 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林甫 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 要,如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 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小结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 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 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 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 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 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 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目睹阔
大苍凉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 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与上
《登高》ppt课件19张
1
目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标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目
2、品味诗句语言,结合知人论世,体味
标
2 诗人流露在作品中深沉苦痛和忧思。
3
3、学习诗人心系苍生,情寄邦国的博大 胸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出身于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少 年时期曾漫游各地,20岁作《望岳》“会 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名句,成为 千万有志青年的座右铭。后寓居长安十年, “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 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 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 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之景,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
何种氛围? 运用了什么技巧?
意象——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声、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盘旋飞翔的水鸟。
氛围—— 营造了凄凉、肃杀、雄浑、阔大的意境,漂泊无依
的孤独悲凉之情。
技巧——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读出味道:语调低缓、沉郁顿挫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悲的 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 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8.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 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9.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人也曾把这两 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不愧为“诗圣”
悲国家之秋
思考: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登高》课件(20张PPT)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 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 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 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 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 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 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 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 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赏析颔联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命短暂 反 衬
2:“萧萧”写出落叶之声态,肃 杀可闻; “滚滚”写出大江东去的声势,雄 迈可见。 “无边”和“不尽”给人以境界开 阔、辽远之感
宇宙永恒
3:颔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意境: 苍凉、雄浑 感情: 沉郁而悲壮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此联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颔联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2.这两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起伏之变,跌宕之气。 3.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
“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
汇为《杜工部集》。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8.2登高ppt课件21张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为什么不用“落叶”,而用“落木”?
“落木”使人联想到树木的褐黄之色和干燥疏朗之态。 那窸窣飘零,微黄干枯的叶子,仿佛让我们听到离 人的叹息,想到游子的漂泊, “落木”既写秋之萧 索,又有秋天阔远清旷之感。
❖ “落木”颜色深褐,形象干枯,更显秋之萧索与清 旷,更加含蓄、凝练。
3、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二、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 东流的“不尽长江”两个意象。怎样理解“落木”和 “长江”这两个意象?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
落木 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短暂
长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奔流不息一泻千里, 比喻时间的流逝
无穷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自然的无穷,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情景交融)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 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 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内容。
(1)诗中哪里是写景?哪里是抒情?
前两联写景
后两联抒情
诗歌鉴赏
(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1、共写了几个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2、怎样表现这六个意象?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悲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杜甫《登高》(共19张PPT)
登高
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 阳节。身体的疼痛,生活的艰辛,时局 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受尽摧 残。重阳节这天,杜甫约了他一个远亲 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于是 杜甫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 言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猴的啼叫十分凄 清,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儿在飞舞盘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晚年疾病缠身,今日又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悟明朗化。 上句写常年漂泊之苦,下句写老病孤愁,故生 出无限悲秋之情。从时空两方面把诗人的羁旅 之愁与孤独之感
表现得既深且广,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艺术特色
1.写法多变,意境开阔。
首联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渲染整个秋 天气氛,颈联从时空两方面表达情感,尾 联感叹时事艰难。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展露 无遗,主题鲜明,意境开阔。
艺术特色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 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 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语言雄 健有力,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显得节奏铿锵, 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 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
起句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烈 烈、秋高气爽、啼猿凄切的特点;第二句 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 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 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滚 滚奔来。
颔联写诗人仰望萧萧而下的无边落叶,俯视 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从更广阔的时空来传 达秋天的气息,使人感到气象万千,抒发了 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怆。
创作背景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 阳节。身体的疼痛,生活的艰辛,时局 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受尽摧 残。重阳节这天,杜甫约了他一个远亲 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于是 杜甫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 言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猴的啼叫十分凄 清,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儿在飞舞盘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晚年疾病缠身,今日又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将前两联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悟明朗化。 上句写常年漂泊之苦,下句写老病孤愁,故生 出无限悲秋之情。从时空两方面把诗人的羁旅 之愁与孤独之感
表现得既深且广,同时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艺术特色
1.写法多变,意境开阔。
首联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渲染整个秋 天气氛,颈联从时空两方面表达情感,尾 联感叹时事艰难。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展露 无遗,主题鲜明,意境开阔。
艺术特色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 藉;“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 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语言雄 健有力,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显得节奏铿锵, 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 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
起句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烈 烈、秋高气爽、啼猿凄切的特点;第二句 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 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 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滚 滚奔来。
颔联写诗人仰望萧萧而下的无边落叶,俯视 滚滚而来的不尽长江,从更广阔的时空来传 达秋天的气息,使人感到气象万千,抒发了 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怆。
《登高》ppt课件26张
▪ 作品:
▪ 《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பைடு நூலகம்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诗风沉郁顿挫,炼字精当,格律对仗工整 。
▪ 评价:
▪ 1.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 着心源傍古人。——元稹
▪ 2.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 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苏轼
▪ 3.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陆游
• 沉郁:思想内容。
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 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 ,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 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 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 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 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 2.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 情景交融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 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含蓄而间接的抒情方式。
• 《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后半部分写登高感触之情, 沉郁悲伤。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 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景,紧扣 秋之特色,后四句抒情,事事感慨,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登高》ppt课件51张
情缘 景 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 鱼玄机 《 赋得江边柳 》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戴叔伦 《 过三闾庙 》
情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
析
落木:暗喻了诗人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有关生命的消逝与有限的思考。
可怜悲愁无边无际!有限年华匆匆逝!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 州,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 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 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 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 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
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3)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6)万里:指远离故乡。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 (7)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
8.2《登高》课件(共23张PPT)
秋气逼人,天 气内 心凄凉冷色调上给人一种 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 风猛烈,无处停 息 (孤独无依)
无边落木萧萧下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已进入了人生的秋 天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颔联
交融
●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颠沛流离,困顿潦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 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讨论:小组探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首联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风急 天高 猿啸哀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 凄凉的色彩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小 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 杜甫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
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
颈联 悲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二悲:秋,时之惨也三悲: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也四悲: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五悲:百年,暮迟(晚年)也六悲:多病,(体弱多病)也七悲:台,高迥(高远)处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后两联直接抒情,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是什么造成杜甫登高时的处境?诗中哪 个词可以看出?●“艰难”是指什么?“苦恨”是什么意思?o国事艰难,人生潦倒o壮志未酬,销愁无途
在空中盘旋,急 风猛烈,无处停 息 (孤独无依)
无边落木萧萧下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已进入了人生的秋 天
寓 情 于 景 , 情 景
颔联
交融
●离家万里,漂泊他乡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颠沛流离,困顿潦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急高哀清白回萧萧滚滚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 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讨论:小组探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首联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风急 天高 猿啸哀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 凄凉的色彩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小 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 杜甫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
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
颈联 悲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二悲:秋,时之惨也三悲: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也四悲: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五悲:百年,暮迟(晚年)也六悲:多病,(体弱多病)也七悲:台,高迥(高远)处也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后两联直接抒情,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是什么造成杜甫登高时的处境?诗中哪 个词可以看出?●“艰难”是指什么?“苦恨”是什么意思?o国事艰难,人生潦倒o壮志未酬,销愁无途
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登高》PPT共14张课件
•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 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 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 借酒浇愁/因病戒酒,悲情更难以排遣
此诗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在深秋的季节” “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 清、白、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 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悲哀”。
这些景物给 人造成什么 感觉?
《登高》被誉为“杜集七 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 之冠”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 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 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 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 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 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 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
感慨万千。“无边”、“不尽”使“萧
萧”“滚滚”更加形象,也让人感受到韶光
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
悲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 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 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 鸟”、 “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 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飞鸟 —— 在空中盘 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 孤独无依。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 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 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 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 途”。
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 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 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 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 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 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品味语言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孤独无依 意境 漂泊痛苦 凄凉
沙白
鸟 飞回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 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 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 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
品味语言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 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 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 比喻时间的流逝。
落木 长江
品味语言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沉郁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 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 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 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 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 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 《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写
俯视 江水渚洲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颔联
(扩大了视野)
俯视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悲壮而不悲哀, 激动而不消沉,
抒
多病登台
阔大而不狭小。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高浑一气,独步古 今,当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清·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方法总结
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 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 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达标检测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达标检测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 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 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另抒己见。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 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 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 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 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 鸟”、 “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猿鸣——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 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飞鸟 —— 在空中盘 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 孤独无依。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 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 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 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 “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 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 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 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 途”。
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望岳》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 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 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 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 “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 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 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 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 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品味语言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孤独无依 意境 漂泊痛苦 凄凉
沙白
鸟 飞回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 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 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 年)、飘零流落在外,同时又是一个现实 主义的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 产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 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 达、坦荡、胸襟开阔。
品味语言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 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 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 比喻时间的流逝。
落木 长江
品味语言
无边 萧萧 下
生命之短暂
沉郁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之永恒
高昂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醉里眉攒万国愁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 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 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 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 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 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 《杜工部集》。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 移情入境法: 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 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 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写
俯视 江水渚洲
景
仰望 无边落叶
颔联
(扩大了视野)
俯视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悲壮而不悲哀, 激动而不消沉,
抒
多病登台
阔大而不狭小。
情
苦恨霜鬓
尾联
新停酒杯
高浑一气,独步古 今,当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清·杨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方法总结
研讨思想内容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 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 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 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 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达标检测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达标检测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 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 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 另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