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生理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3.当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效应器发生反应的 潜伏期长。刺激停止后,它的作用可持续几秒或几 分钟,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效应器活动时, 其潜伏期短。刺激停止后,作用持续时间也短。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1. 植物性神经的生理作用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及其换能作用 3.刺激强度与神经冲动的关系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浅感觉传导路
(二)深感觉传导路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丘脑核团的分类 1.第一类(感觉接替核) 2.第二类(特定感觉传递) 3.第三类(主要是髓板内核群)
②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 感觉的敏感度提高或降低。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躯体感觉区 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影有以下规律
①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 侧性的。
②前后倒置,即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且转向大 脑半球内侧面,而头部投影在底部。
③投影区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 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
大脑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而且 还与情绪(emotion)、记忆功能有关。
第七节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higher nervous activity
一、条 件ov 1849—1936) 是俄国一个乡村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 的神学院受教育,后来就读于彼得堡大 学,专修动物生理学,1875年获得学位 后,成为医学院里生理学的高级研究生, 后来又出国去深造,与当时最杰出的生 理学家们一块儿从事研究。回国以后, 巴甫洛夫任职于彼得堡军事医学院,他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关于消化的研究 上,并在消化生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
第九章 神经生理 选择题★★★
对于M型受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 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右半身关于丘脑联络核的论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与大脑皮层无特定的投射关系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加时: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兴奋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汗腺分泌注射阿托品后,不会出现: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心率减慢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肌紧张关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梭外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E. 胃肠运动加强神经细胞兴奋时,首先产生扩布性动作电位的部位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轴突始段问题12得0 分,满分10 分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是皮层的自发电位变化图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聚合式原则反射活动后发放的结构基础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环状联系当一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腱器官兴奋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M型受体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对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提高了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Na+和K+,尤其是Na+关于电突触的叙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单向传递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筒箭毒碱关于递质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配体与递质受体结合不具有饱和性震颤麻痹患者(Parkinson disease)的主要症状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静止性震颤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双向性传递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反射中枢中的突触关于突触前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突触前膜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突触前膜均去极化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单向传导问题30得0 分,满分10 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增加所致?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Cl-牵涉痛是指: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中央后回右侧枕叶皮层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左眼颞侧、右眼鼻侧偏盲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乙酰胆碱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Ca2+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消除方式只能经酶解失活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特点?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定位不明确叩击跟腱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刺激了下列哪种结构?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肌梭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黑质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梭外肌受到牵拉脊髓突然横断后,离断水平以下的随意运动将: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丧失关于回返抑制的叙述,错误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中间神经元兴奋引起后膜去极化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C. 牵张反射加强下列描述中,哪一项不发生在异相睡眠期?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突触延搁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波形主要是: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α波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 A. 去大脑僵直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所选答案: [未给定]正确答案:全身多数血管收缩逼尿肌舒张消化道括约肌收缩汗腺分泌增加反馈: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开大肌(虹膜辐散肌)收缩,引起瞳孔放大。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
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 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 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 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 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 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 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巴甫洛夫囊袋 (Pavlovian Pouch)
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 用研究的实验装置
KAROLINSKA INSTITUTET 瑞典皇家卡罗林外科医学研究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颁奖委员会)
Ivan Petrovvich Pavlov Russia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1849 - 1936
(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 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 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 神经元。
2.突触前抑制 当突触后膜受到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影响,使后膜上的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 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动物(spinal animal) (一)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 梭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 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 叫做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鱼类学1.9第九章--神经系统
二、脊髓的构造与机能
构造:背中沟、腹中沟、髓管或中心管。肩膨 大、腰膨大。灰质、白质、腹角、背角、脊膜。
9-10
机能:神经传导路径和简单反射中枢。脊髓通过 分节排列的脊神经对鱼体的皮肤、肌肉和色素进行分 节神经支配,是低级反射中枢;脊髓另一部分神经纤 维是连结脊髓和脑部的种种上行纤维和下行纤维,通 过这些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第九章 神经系统 The nervous system
功能:掌管全身的正常生理和协调,负责鱼类与 外界环境的互相联系,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 脊 脑髓 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脊 脑神 神经 经
植物性神经系统交 副感 交神 感经 神 经
系混合性神经。
9-22
10·迷走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是 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它分出三大分支,即鳃支、 内脏支及侧线支,其功用 是支配咽区和内脏的动作, 并司咽部的味觉,躯部皮 肤的各种感觉以及侧线感 觉。
是一对混合性神经。
9-20
8.听神经
起源于延脑的侧面, 分布到内耳的椭圆囊、球 状囊以及各壶腹上。
系感觉性神经。
9-21
9.舌咽神经
起源于延脑侧面,主 干上有一神经节,节后分 出两支,一在第一鳃裂之 前(可称为孔前支),一 在第一鳃裂之后(可称为 孔后支)。它们分布到口 盖、咽部以及头部侧线系 统中。
功用是主持颌部的动作, 同时接受来自皮肤、唇部、 鼻部及颌部的感觉刺激,是 一混合神经。
9-18
6.外展神经
从延脑腹面伸出,分 布到眼球的外直肌上。
为运动性神经,支配 眼球的运动。
9-19
7.面神经
由延脑侧面发出,是一 对十分粗大且分支较多的脑 神经。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第九章神经系统和功能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发生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引起某一中枢神经元产生兴奋,另一方面发出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转而再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传入侧支性抑制。
4、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抑制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物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统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回返性抑制。
5、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出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其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
6、特意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意投射系统7、非特异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8、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9、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
10、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1、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
12、试比较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地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导向性、相对不疲劳性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性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13、试述经典的突触传递的过程经单的突触传递过程:当动作电位扩布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 2+通道开放,Ca 2+内流,轴浆内Ca 2+浓度瞬间升高,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相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Na +、K +、Cl -的通透性,导致某些带电离子进出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EPSP 和IPSP,如果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若引起其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动物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生理
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无髓纤维的传导 局部电流 有髓纤维的传导 郎飞氏结处形成局部电流
(二)神经纤维 的分类 (三)神经纤维 的轴浆运输
添加标题
突触
添加标题
轴-树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和基本 结构
添加标题
轴-胞突触
添加标题
突触的分类
添加标题
轴-轴突触
添加标题
根据突触的接触部 位不同
二.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不同 一类是兴奋性突触,另一类为抑制性突触 二.根据突触工作的方式不同,分为电突触和化
具有精细定位
添加标题
04
支配不同部位有不同的 定位区
添加标题
椎体系统
05
添加标题
06
椎体外系统
添加标题
07
第五节 神经系统 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பைடு நூலகம்
0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特征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四.神经递质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又分为烟碱型作用(N型),
添加标题
去大脑僵直
添加标题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 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 调节
添加标题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添加标题
状态反射
添加标题
小脑的结构
添加标题
翻正反射
小脑的功能
原始小脑
旧小脑
新小脑
大脑皮质对躯 体运动的调节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大脑皮层运动区
特点:1.两侧交叉
单击添加副标题
第 九章 神经生理
第九章 神经系统(二)
⑶ 可逆性;
关于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 ⑴ 受体有亚型:对每个配体来说, 有数个亚型。这样同一ligand 在与不同亚型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多样 化效应。
⑵ 受体存在部位:受体不仅存在于突
触后膜,而且存在于前膜。大多数前膜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其作用是抑制前膜
递质的进一步释放,如NE作用于前膜
传出神经元
1.辐散 (Divergence): 辐散的意义: 一个神经元的兴 奋可引起许多神 经元的同时兴奋
或抑制,从而扩
大了反应的空间
2.聚合
(Convergence):
意义:可使许多 神经元的兴奋或 抑制在同一神经
元发生总和。
3.链锁状联系:
(chain circuit) 意义:兴奋冲动通
肾上腺素和NE与β 受体结合产生 的平滑肌效应以抑制为主,如:血管 舒张,子宫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
与心肌β 1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兴
奋性的。
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α 和β 受 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 上α 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 脏的血管β 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 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
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
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 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 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对β 1受体的作 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
兴奋药。
(三)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种类复杂,受体也多,除 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外,还有嘌呤 受体、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兴奋 性氨基酸受体、甘氨酸受体等。 对于每种递质而言,都有几个受体亚型, 这样有利于特定递质对更多效应器细胞 做出选择性结合,产生多样化效应。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及答案第九章神经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特异性投射系统2.非特异投射系统3.牵张反射,4.肌紧张5.腱反射6.条件反射7.去大脑僵直二、填空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突触传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易疲劳。
3.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能α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β型受体的阻断剂是_______________。
!4.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大脑皮质既处于_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完成的。
6.正常成年人的脑电图一般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波形:____波、_____波、______波、______波。
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图主要是_____波。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__________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8.反射弧中最容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9.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化学突触传递的特征中,错误的是()'A.总和B.后放C.双向性传递D.兴奋节律的改变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B.中枢突触的多少"C.刺激的强弱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3.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婴儿的吸吮反射B.眨眼反射C.跟踺反射D.屈肌反射E.见酸梅出现唾液分泌反射5.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A.血压下降B.粪尿积聚C.发汗反射消失D.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减低或消失E.动物失去一切感觉6.下列哪项不属于牵张反射()A.肌紧张B.跟踺反射}C.膝跳反射D.条件反射E.肱三头肌反射四、问答题1.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与抑制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不同点。
解剖生理学第九章神经系统
(2)与躯体运动有关:
其对骨骼肌的调节作用,主要是 其下行纤维(网状脊髓束),终
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r细 胞)。
(3)参与调节内脏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血 管运动中枢、血压调节中枢和呕 吐中枢等(生命中枢)。
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第1—第4颈节 第5颈节—第4胸节 第5—第8胸节 第9—第12胸节 第1—第5腰节 全部骶节和尾节
椎骨的椎体 第1—第4颈椎 (一对一) 第4颈椎—第3胸椎(高一) 第3—第6胸椎 (高二) 第6—第9胸椎 (高三) 第10—第12胸椎 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神经核—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形
成的灰质团块
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色泽白亮
纤维束—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
维集合成束
神经系统
网状结构——灰质、白质混合形成
的结构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处形成的
结节状结构
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并被结
缔组织包裹形成圆索状的
结构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脑室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并借 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脑干内构特点
1.由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构成。 2.中央管开放形成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使灰质核团由腹背方向排列变成内外方向排 列。感觉柱位于界沟的外侧;运动柱位于界 沟的内侧;与内脏相关的靠近界沟;与躯体 相关的则远离界沟。 3.神经纤维左右交叉(锥体交叉、内侧丘系 交叉、三叉丘系交叉、斜方体、小脑上脚交 叉)使灰质柱断裂成细胞团块。即包括脑神 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核、中缝核。
第9章神经生理学206
上感、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管 腔狭窄或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 ↓→鼓膜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
声波
外耳道
鼓
膜
为 正 常 听
听骨链 卵圆窗
鼓室内空气
5.螺旋器:
⑴由内毛细 胞(1行,近 蜗轴侧纵排)、 外毛细胞 ( 3~5 行 , 靠 外侧纵排)、 支持细胞及盖 膜等构成。
⑵毛细胞顶 部在内淋巴中, 底部在外淋巴 中。
⑶每个毛细胞的顶部都有
听毛
数百条排列整齐的听毛,有
些较长的听毛埋置于盖膜
中。
毛细胞
听神经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振动与行波理论 1)要点: A.振动从基底膜底部开始,以行波方式向蜗顶传播; B.不同频率的声波,•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 现的部位不同:
2.范围:
A.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 颞侧>鼻侧(∵上眼框和鼻
绿
红 蓝
粱遮挡的缘故)。
白
B.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
色>绿色(∵三种视锥细胞
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
3.意义:视野检查可协助诊
断视网膜疾患
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
⒈视后像: ⑴概念:注视一个光源或较亮的物体,然 后闭上眼睛,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个光斑, 其形状和大小均与该光源或物体相似,这 种主观的视觉后效应称为视后像。
在正常情况下
圆窗
并不重要,仅
觉
当听骨链损坏
传 前庭阶外淋巴 鼓阶外淋巴 时才起作用,
音
途
基底膜
径
第九章 神经系统(四)
B.肌张力降低;
② 病变部位及病因:
A.纹状体内ACh和GABA神经元功能受 损,证据如下:
a.病理表明,患者纹状体萎缩,但
黑质-纹状体通路完好; b.脑内多巴胺含量正常;
B.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
证据如下:
a.利血平消耗动物脑内多巴胺,动
物症状缓解
b.给动物投多巴胺前体L-Dppa, 症 状加剧;
4.脊休克的恢复: 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基本 反射可逐渐恢复,其快慢与下列因素 有关: ① 动物种族进化程度: 蛙——几分钟; 犬——数天; 人——数周乃至数月;
② 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 A.较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 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 B.较复杂的反射逐渐恢复:如, 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等;内脏反 射可部分恢复,如血压逐渐上升到一 定水平,动物具有一定的排便、排尿 能力;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γ 僵直,因 切断脊髓背根,该僵直消失。
② α 僵直(α - rigidity): 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 间接通过中间神经元提高α 运动神经 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 在上述切断背根的去大脑动物,再 切除小脑前叶蚓部,僵直又出现,此 僵直为α 僵直,此时背根已切断不可 能出现γ 僵直,主要是由于切除抑制 区后易化作用相对增强所致。
抑制,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2.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①屈肌反射:脊动物皮肤受到伤
害性刺激时,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出 现屈曲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
弛缓。
意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
②对侧伸肌反射 :
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刺激强度加大 ,则在同侧肢体屈曲的基础上,出现对 侧肢体的伸直。
意义:在身体失衡时,支持体重,维持
动物生理学 第九章神经生理
(二)中 枢 抑 制
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是指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神经元。
突触前抑制
结构基础------轴—轴突触 当突触后膜受到突触前轴突末梢的影响,使后膜上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不易或不能兴奋而呈现抑制,称为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心率减慢、收缩减弱
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唾液腺血管等收缩,肌肉血管可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
部分血管(软脑膜动脉及外生殖器血管等)舒张
呼吸系统
支气管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腺分泌
消化系统
抑制胃运动、促进括约肌收缩
增强胃运动,促进消化腺分泌,使括约肌舒张
分泌少量粘稠唾液,含酶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如躯干、四肢)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旧小脑与肌紧张调节有关
01
新小脑对肌张力及随意运动的调节
02
古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 小脑的功能
03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运动区 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与骨骼肌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如刺激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十字沟周围的皮质部分,可引起躯体的广泛部位的肌肉收缩,这个部位叫做运动区。
生理学笔记——第九章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胞体是神经元代谢和营养的中⼼,能进⾏蛋⽩质的合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个神经元常有多个树突,轴突较长,⼀个神经元只有⼀条。
胞体和突起主要有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的作⽤。
2.神经纤维即神经元的轴突,主要⽣理功能是传导兴奋。
神经元传导的兴奋⼜称神经冲动,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神经元轴突始段的兴奋性较⾼,往往是形成动作电位的部位。
3.神经胶质:主要由胸质细胞构成,在神经组织中起⽀持、保护和营养作⽤。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 1.⽣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被⿇醉药作⽤,则神经冲动不能传导。
2.绝缘性:⼀条神经⼲内有许多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神经冲动互不⼲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3.双向传导:神经纤维上任何⼀点产⽣的动作电位可同时向两端传导,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是单向传导的。
4.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式进⾏,耗能远⼩于突触传递。
5.不衰减性:这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
6.传导速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神经纤维直径成正⽐,速度⼤约为直径的6倍。
(2)有髓纤维以跳跃式传导冲动,故⽐⽆髓纤维传导快。
(3)温度降低传导速度减慢。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与营养性功能 1.轴浆运输: 轴浆是经常在胞体和轴突末梢之间流动的,这种流动发挥物质运输的作⽤。
轴浆运输是双向性的,包括顺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顺向转运⼜分快速转运和慢速转运,含有递质的囊泡从胞体到末梢的运输属于快速转动,⽽⼀些⾻架结构和酶类则通过慢速转运。
轴浆运输的特点:耗能,转运速度可以调节。
2.营养性功能:神经纤维对其所⽀配的组织形态结构、代谢类型和⽣理功能特征施加的缓慢的持久性影响或作⽤。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功能与神经冲动⽆关,如⽤局部⿇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则此神经纤维所⽀配的肌⾁组织并不发⽣特征性代谢变化。
第九章 神经系统题库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对适宜刺激敏感B.均有换能作用C. 多具有辅助结构D. 均有编码作用E. 均不易适应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A前庭B嗅上皮C眼D肌梭E耳3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A适应B传导阻滞C抑制D疲劳E传导衰减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D呈不衰减性传导E不能总和5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未变但传人冲动减少或消失B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十分灵敏C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D适应并非疲劳E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A触压觉感受器B味蕾C内脏感受器D肌梭E温度感受器7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A环层小体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关节囊感受器D肌梭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8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A晶状体B视网膜C角膜D房水E玻璃体9 下列关于折光系统光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B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光力均可被调节C 6m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D正常人眼在未调节时,后主焦点的位置位于视网膜E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以下时不被感知10根据简化眼的参数,眼前3m远处,宽1mm的“E”字笔画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A 1μmB 2μmC 5μmD 8μmE 10μm11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A角膜的前表面B角膜的后表面C晶状体的前表面D晶状体的后表面E玻璃体的前表面12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A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B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C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半径D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上像的大小E人所能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13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E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1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A色素上皮细胞B视锥和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无长突细胞15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E双眼会聚也起重要作用16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C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D两眼瞳孔都不变E两眼瞳孔均缩小17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的A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B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C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D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E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18瞳孔缩小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A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增大B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缩小C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D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E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不变19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A明适应B暗适应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E互感性对光反射20瞳孔对光反射的A中枢位于枕叶皮质B感受器是角膜C效应器是睫状肌D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E传人神经是三叉神经中的眼支21近视发生的原因足A服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E眼球前后径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大22视杆系统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辨力弱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弱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辨力弱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E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高23视锥系统A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B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强C在强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D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弱E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弱24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D折光能力过强E晶状体变混浊25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青光眼?A眼内压降低B眼球变形C房水流失D房水排出受阻E角膜曲度改变2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A延髓B中脑C纹状体D下丘脑E大脑皮层27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A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B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C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D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E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调节28远视发生的原因是A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C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D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E眼轴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小2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A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C 1l-顺视黄醛过多D视蛋白合成障碍E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30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未经光照时膜电位仅-30~-40mVB未经光照时细胞存在暗电流C末经光照时有Na+进入细胞内D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E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3l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A白色B红色C黄色D绿色E蓝色32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A红色B蓝色C绿色D白色E黄色33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A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B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大C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D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小E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大34当汽车向前开动时,由于前庭反应,可反射性地使人A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减小,身体前倾B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前倾C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大,身体前倾D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减小,身体后倾E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后倾35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A外段B内段C终足D胞体E连接部3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E角膜、瞳孔、房水和晶状体37下列有关简化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构成B节点在球形界面后5mm处,后主焦点在折光体后极C在折光效果上与未经调节的正常眼相同,但较简单D正好能使6m以内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E利用它可方便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38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A红色盲C红色盲和绿色盲D黄色盲和蓝色盲E黄色盲39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色盲较多,呈单色视觉B部分色盲相对少见,为缺乏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C部分色盲中最多见的是蓝色盲D部分色盲中最少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E色盲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引起40下列关于远视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点比正视眼近B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柱面镜矫正E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强4l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A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B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1l-顺视黄醛C全反型视黄醇转变成11-顺视黄醇D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E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42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A跟球前后径过短B近点大于正视眼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D可用凹透镜纠正E眼的折光力过弱43乘电梯上升时可反射性引起四肢的A伸肌紧张抑制,下肢屈曲B伸肌紧张加强,下肢伸直C屈肌紧张抑制,下肢伸直D伸肌和屈肌紧张都加强,下肢无姿势改变E伸肌和屈肌紧张都抑制,下肢无姿势改变44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A空气-角膜界面B晶状体弹性C角膜曲度E眼球前后径45使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A远视眼B散光眼C近视眼D正视眼E老花眼46视觉通路中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A神经节细胞B水平细胞C无长突细胞D双极细胞E视锥与视杆细胞47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A 20~20000HzB 200—20000HzC 1000~20000HzD 2000~20000HzE 10000—20000Hz48听阈是指A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强度B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C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D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E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49下列有关基底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圆窗膜内移时,前庭膜上移,圆窗膜内移B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外移C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上移,圆窗膜内移D卵圆窗膜外移时,前庭膜下移,圆窗膜外移E卵圆窗膜外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内移50最大可听阈是指A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强度B能引起听觉的任何频率的最大强度C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D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E能引起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51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附近结构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A耳蜗内电位B内淋巴电位C听神经动作电位D微音器电位E毛细胞内电位52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A高强度声波B低强度声波C高频声渡D中频声波E低频声波53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E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54下列关于耳蜗内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正电位,约160mVB内淋巴中蓄积大量Na+C是毛细胞上Na+-K+泵活动的结果D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特别大E对缺氧和哇巴因不敏感55声渡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E压强减小,振幅不变56耳蜗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A营养基底膜B产生外淋巴C吸收内淋巴D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E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57耳蜗微音器电位A其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B易发生疲劳C易发生适应现象D有一定的阈值E是单一毛细胞感受器电位58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 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D椭圆囊E球囊59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B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压迫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E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60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A角加速运动B角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E不规则运动61下列哪个器官受刺激时可出现眼震颤?A球囊B半规管C椭圆囊D耳蜗E视网膜62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A角加速运动B角匀速运动C直线加速运动D直线匀速运动E不规则运动63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慢动相方向始终与旋转方向相同E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64人舌表面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通常是A舌中部对酸味敏感B软腭和舌根部对酸味敏感C舌两侧对咸味敏感D舌两侧的前部对苦味敏感E舌尖部对甜味敏感65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血Na+减少A喜食甜味B喜食酸味C喜食苦味D喜食咸味E喜食辣味66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ο并围绕身体纵轴向左旋转,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E慢、快动相方向无一定规律67含H+的物质常有A苦昧B酸味C甜昧D咸昧E腐败味68触-压觉两点辨别阈最低的部位是A腕部B背部C手指D足背E腹部69冷和热感受器的传人神经分别为A I类和Ⅱ类B Ⅱ类和Ⅳ类C Ⅲ类和Ⅳ类D Ⅱ类和Ⅳ类E I类和Ⅲ类70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A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B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D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E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71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E能圆满解释颜色的对比现象72老视的产生原因是A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B角膜各方向曲度变大C晶状体变混浊D晶状体弹性减退E玻璃体变形使折光力减弱73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范围为A.20-100HzB.200-900HzC.1000-3000HzD.4000-10000HzE.10000-20000Hz74躯体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眼震颤属于A运动病B迷路紧张反射C意向性震颤D正常前庭反应E眼的调节75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A外耳道B咽鼓管C鼓膜D听骨链E耳蜗76纠正散光通常用A棱镜C凹透镜D柱面镜E凸透镜77下列关于咽鼓管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B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C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可开放D因炎症阻塞后可引起鼓膜内陷E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的容积78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调节卵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E调节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二)B型题A感音性耳聋B传音性耳聋C高频听力受损D低频听力受损E听力无影响79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80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81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82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A近视B老视C远视D规则散光E不规则散光83视近物不需眼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调节的是84视远物不需跟调节,而视近物需眼调节的是85视远物和近物均需眼调节的是A舌尖部B舌两侧部C舌两侧前部D舌根部86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7对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8对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89对苦味敏感的部位是A口唇B胸部C腹部D背部E手腕90触压觉阈值最高的部位是9l触-压觉阚值最低的部位是A卵圆窗膜和圆窗膜B盖膜和基底膜C前庭膜和基底膜D鼓膜和前庭膜E圆窗膜和盖膜92将耳蜗管分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三个腔的是93与耳蜗感音换能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94传导声波的是A去极化型慢电位B耳蜗内电位C听神经动作电位D超极化型慢电位E耳蜗微音器电位95耳蜗接受声波刺激后首先发生的电变化是96耳蜗接受声波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中最后出现的电变化是(三)C型题A交感神经调节B副交感神经调节C两者都对D两者都不对97晶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受98瞳孔直径的变化受A使折光能力增强B使折光能力减弱C两者都能D两者都不能99瞳孔直径的改变能100晶状体形状的改变能A超极化型慢电位B去极化型慢电位C两者都对D两者都不对10l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表现为102视锥细胞的感受器电位表现为A色盲B夜盲症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03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104视网膜上缺乏某种特殊锥细胞可导致A内淋巴B柯蒂器C两者都有D两者都无105半规管内有106咽鼓管内有107前庭阶内有108蜗管内有A明视觉系统B暗视觉系统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9具有感光换能作用的是110视物时可辨别颜色的是(四)X型题11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人神经的动作电位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D对恒定刺激有适应现象112瞳孔直径A变动于l.5~8.0mm之间B在强光下缩小C在弱光下扩大D视远物时缩小113影响视力的因素包括A中央凹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B眼的折光能力C晶状体的弹性D光源强弱和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114视锥细胞的特点是A含有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115外耳的作用是A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B有采音作用C起增压作用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116视杆细胞的特点是A分辨能力强B能感受色觉C光敏感度高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117蜗管外侧血管纹A能维持内淋巴的高K+浓度B可维持内淋巴的低Na+浓度C可产生外淋巴D含高活性的Na+一K+-ATP酶118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A耳蜗螺旋器B半规管壶腹嵴C椭圆囊囊斑D球囊囊斑119位砂的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B胆固醇C碳酸钙D碳酸氢钠120下列关于临界融合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等光照强度下融合频率约为25次/秒B 光线较强时融合频率约为60次/秒C 愈靠近视网膜中央凹处临界融合频率愈高D 可被用作中枢疲劳的指标12l眼震颤A 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B 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C 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D 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122眼震颤可见于A 乘电梯上下时B 冷水或热水灌入外耳道时C 旋转刚开始时D 乘车突然刹车时123暗适应过程中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B人限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124明适应A进程很快,在几秒钟内即完成B最初的耀眼感是由于视紫红质的迅速分解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合成增加D视锥色素在亮处才能感光而恢复视觉二、名词解释125 receptor126 adaptation127 near point of vision128 fusion phenomenon129 blind spot130 myopia131 hyperopia132 visual field133 hearing threshold134 air conductioni35 bene conduction136 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P t37 nystagmus138 endocochlear potential,EP139 vestibular autonomic reaction三、问答题140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简述其反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四)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 胶质细胞没有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间不 形成化学突触,不产生动作电位。 (1)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 (2)修复和再生 (3)免疫应答 (4)形成髓鞘和屏障作用
二、突触传递
(一)突触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1、突触的分类 (1)根据突触的接触部位不同 ①轴-树突触 ②轴-胞突触 ③轴-轴突触
2、受体 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 性结合并诱导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受体的激动剂 受体的拮抗剂或阻断剂 配体 受体的作用机制:G蛋白藕联受体和通道型受体
3、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分布广泛,脊髓腹角 运动神经元、丘脑特异性感觉投射神经元 等,都是胆碱能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上 行激动系统、边缘系统等都有胆碱能神经 元。 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纤维、所有植 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的节 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都属于胆碱能 纤维。
(3)多巴胺及其受体 多巴胺主要存在于中枢,参与对躯体运动、 精神情绪活动、垂体内分泌功能,以及心 血管活动的调节。 已经发现并克隆出多巴胺的五种受体,它 们都是G蛋白藕联受体,第二信使是cAMP, 引起的离子效应是钾离子外流增多和钙离 子内流减少。
(4)5-羟色胺及其受体 5-羟色胺的浓度最高是在血小板和胃肠道 的内分泌细胞,在中枢, 5-羟色胺神经元 胞体主要集中在低位脑干,主要功能是调 节痛觉、睡眠、情绪反应、垂体内分泌等 活动。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 调节
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特征 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植物性神经末梢的兴奋传递 (一)神经递质 胆碱能纤维: 肾上腺素能纤维
四、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1、脊髓 2、脑干 3、丘脑下部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 (3)摄食行为 (4)情绪反应 (5)内分泌
(2)去甲肾上腺素和受体 在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位于脑干网 状结构,上行到大脑皮层与维持觉醒有关, 投射到丘脑下部的与情绪和内分泌有关, 下行的与躯体运动和内脏调节有关。 在外周,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 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能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 素能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主要分 为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都属于G蛋白藕联受体。 酚妥拉明能阻断α受体,普萘洛尔能阻断 β受体。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机能 (一)脊神经根的分布规律 (二)脊髓传导感觉的特点 1、浅感觉传导路径 2、深感觉传导路径 当脊髓半横断时,浅感觉的传导障碍在断 离的对侧,深感觉的传导障碍在断离的同 侧。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丘脑核团的分类 1、第一类核团(特异感觉接替核) 2、第二类核团(联络核) 3、第三类核团(非特异投射核) (二)感觉投射系统及其作用 1、特异性投射系统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 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休克 (二)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三)牵张反射与肌紧张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一)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 抑制肌紧张的中枢:大脑皮层、小脑前叶、 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 易化肌紧张的中枢:前庭核、小脑前叶两 侧部、网状结构易化区 (二)去大脑僵直 (三)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1、状态反射 2、翻正反射
第九章 神经生理
滑静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 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内主要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 胞两类。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构成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 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功 能。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神经元分为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树突 和轴突。
(2)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不同 一类是兴奋性突触,另一类为抑制性突触 (3)根据突触工作的方式不同,分为电突 触和化学突触
2、突触的基本结构 (1)化学突触
(2)电突触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二)突触传递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 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电压 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 导致钙离子浓度瞬时升高,触发突触囊泡 的出胞,引起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然后, 胞浆内的钙离子通过钙-钠交换迅速外流, 使钙浓度恢复。
阿片肽的生理作用及其广泛,在调节感觉 (主要是痛觉)、运动、内脏活动、免疫、 内分泌、摄食等方面都有主要作用。它们 的受体均为G蛋白藕联型受体,都是通过降 低cAMP水平发挥作用。 (7)气体类递质 NO以扩散的方式到达邻近的靶细胞,结合 并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水平升高, 产生生物学效应。 CO也是一种气体分子,作用与NO相似。
第五节 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
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脑电图(EEG) 1、脑的自发电活动 脑电图的应用: (1)病灶的诊断 (2)癫痫 (3)颅外伤
2、诱发电位
二、睡眠和觉醒 1、觉醒反应 (1)脑电图觉醒 (2)行为觉醒 2、睡眠 (1)睡眠的分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机能 1、躯体感觉区 位于大脑皮层的顶叶,左右交叉、前后倒 置 2、感觉运动区 3、视觉区 位于皮层的枕叶 4、听觉区 位于皮层的颞叶,听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5、嗅觉区和味觉 嗅觉区位于皮层内侧部面的前梨状叶和位 于大脑基底部的杏仁核内,味觉区在外侧 裂的皮质内。
3、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当总趋势为超级化时,突触后神经元表现 为抑制,当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
(四)神经递质和受体
1、神经递质 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膜释放,能特异性 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产生突触后电位的 物质。
(五)条件反射的意义 二、动力定型 三、神经活动的类型 1、动物的基本神经型 (1)兴奋型 (2)活波型 (3)安静型 (4)抑制型 2、神经型的形成 3、神经型的意义
(6)神经肽及其受体
速激肽包括P物质、神经肽、神经激肽等, P物质在脊髓初级传入纤维中含量丰富,可 能是慢痛传入通路中的神经递质,在下丘 脑可能起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在外周, 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舒张和血压下降 等效应。它们的受体都是G蛋白藕联型受体。 阿片肽有20 多种,最主要的是β-内啡肽、 脑啡肽、强啡肽三种。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小脑的结构及功能 1、原始小脑 2、旧小脑 3、新小脑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特点:1、两侧交叉 2、具有精细定位 3、支配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定位区 (二)椎体系统 (三)椎体外系统
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 能受体(cholinergic receptor)。一类能与 天然植物中的毒蕈碱结合,称为毒蕈碱受 体(muscarinc receptor),简称M受体。 另一类能与天然植物中的烟碱结合,称为 烟碱型受体(nicotinic receptor),简称N 受体。 M型受体是G蛋白藕联受体,阿托品 为阻断剂。N受体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可被 箭毒碱阻断。
(一)神经纤维的传 导机能 1、神经纤维传导的特 征 (1)生理的完整性 (2)传导的绝缘性 (3)两向传导 (4)不衰减性传导 (5)相对不疲劳性
2、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 直径越大,传导速度越快,有髓的快于无 髓的。 3、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 (1)无髓纤维的传导 局部电流 (2)有髓纤维的传导 郎飞氏结处形成局部电流
(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1)传入侧枝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2、突触前抑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一、感受器 (一)感受 器的功能和 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和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适应 4、对比现象和后作用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 使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氯离子和钾 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后膜在某种递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局 部超极化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三)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 使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钠离子和钾 离子的通透性增大,使突触后膜去极化。 突触后膜在某种递质的作用下,产生的局 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5)氨基酸类递质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是脑和脊髓内主要的兴奋性 递质,与感觉冲动的传导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有关。 谷氨酸的受体主要是促离子型受体,对钠、钾、 钙离子敏感。 抑制性递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可使突触 后膜抑制, γ-氨基丁酸还可使突触前膜抑制。甘 氨酸则主要分布于脊髓和脑干中,其受体与γ-氨 基丁酸同是一种促离子型受体,与氯通道藕联。
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反射的分类 俄国的生理学家Pavlov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 条件反射。 (二)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 2、辐散式 3、聚合式 4、连锁式及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