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主线:体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母体;自然观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古代、近代前期和后期的自然观的特点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为代表,从整体上考察自然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特点。

●认识是笼统、模糊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近代前期)●带有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自然界本身联系与发展的辩证性质被揭示出来,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说明。

辩证、系统、生态自然观(现代)●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表现形式2)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的原因16~18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处在分门别类收集材料的阶段,以分析方法为主,发展了实验科学,对自然界的局部和细节进行了初步考察,力学成为带头学科,使自然观带有唯物主义和机械论、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特点。

(如:伽利略的实验、热素说、燃素说、物种不变论等)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全面发展与成熟,进入理论综合阶段。

大规模地揭示了自然界事物普遍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性质,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石。

“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具有必然性。

——恩格斯2.如何理解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自发的辩证法→形而上学→以科学为基础的辩证法演变过程:●以自然科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母体。

●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自发的辩证法→形而上学→以科学为基础的辩证法3.“科技决定论”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它们的评价(主要观点与缺陷)?“科技决定论” 包括:技术悲观论——看到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从时间趋势外推计算,必然导致突破自然容量的限制;但是他们不懂得,造成这种后果的是现有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古代自然观

中国古代自然观浅析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来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容,发展和特点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自然观;天人合一;气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从秦汉一直到明代,约一千五百多年间,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根本看法 ,其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的越早期越是如此。

[1]一.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和产生中国古代自然观主要内容有:宇宙起源与万物构成;时空观念;自然界运动变化;自然界对立统一等。

殷周时期以人格化至上的“天”为自然界的派生者和决定者。

《国语·郑语》中把“五行”看作是组成万物的五种本原。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宇宙发生论:《老子》以“道”为本原,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彖传》以天地为本原,提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系辞传》以“太极”为本原,提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进化图式。

《管子·内业》以“精气”为本原,“凡物之精,比则为生。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淮南子·原道训》曾记:“气者,生之元也”,这就是说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生成万物。

《管子·水地》还认为“水”是本原。

庄子提出了“生生者不生”的逻辑,即最终的派生者一定不是被派生出来的,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而是具有永恒的性质,所以宇宙的根源是“道”。

《庄子·知北游》认为人与物均是气所构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并得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结论。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

孟子是把人的道德意识赋予天,然后又以这种有道德意识的天作为人伦道德的本体论根据。

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2 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 . 自然辩证法创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 .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 .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 .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 . 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 . 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1、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观点及意义。

解答一:(老师课件)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

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

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 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解答二:(源自网络)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把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

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

意义: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的问题。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及评价。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叫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也叫机械钟表式的自然图景)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经济的崛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为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辨证统一,强调自然、社 会和人生统一或联系(天人合一)
•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 •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 的漫长历史。
•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 界认识的基础。
•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 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 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 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 形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到底 是什么关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来自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 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 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 一组的排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 自然界的物体一,个大无到神日论月者星。辰“,元小气到论灰”尘就微是生我物……,究竟是由什么组
成的? 这一问创题造一的直,引我发认着为人…们…我的的好“奇元心气。说早”在西周初年,中国人便提
出"五行说"。是但具是有用唯一物种主具义体性的质东的西自作然为观一。切我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
人信服。
的观点如下:
•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 "元气说"。
•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 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 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 结果。
• 2产.天物是,自“人然,,物而也人;也物是,自亦然物的”, 就此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
• 3.对于人的精神现象我给予了 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 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四、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 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思辩解说,缺乏有型的物 质始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