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其次段(2—10小节)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挚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索,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探讨、沟通(1)指名沟通(2)评议,补充完善(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学问(4)老师总结4、感悟朗读(1)自读(2)指名读(3)学生评议(4)练读(5)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2、探讨沟通(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3、朗读感悟三、自读探讨,感悟陶行知的为人1、自读思索: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2、探讨沟通3、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敬重学生、懂得教化方法的大教化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一、课前嬉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情愿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情愿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欢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详细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专心去体会。

同桌相互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快乐。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放飞蜻蜓》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课文,通过讲述孩子们在夏天的田野上放飞蜻蜓的场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

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本课以放飞蜻蜓为线索,描绘了夏天的田野、蓝天、白云和飞翔的蜻蜓等美丽景色。

通过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难点:学会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提高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美好。

(2)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放飞蜻蜓的乐趣。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教学挂图: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蜻蜓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蜻蜓的特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展示夏天的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夏天的印象。

(2)引入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2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分析孩子们在田野上的欢乐场景,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4.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4 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蜻蜓模型,观察蜻蜓的特点。

(2)组织学生到户外放飞蜻蜓,体验放飞乐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蜻蜓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讲解蜻蜓的飞行原理和捕食习性。

3. 引导学生关注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特点和生态价值。

第二章:探索蜻蜓的飞行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蜻蜓飞行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飞行的生物学原理。

2. 演示蜻蜓飞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飞行的奥秘。

教学活动: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飞行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飞行的原理。

第三章:认识蜻蜓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蜻蜓的栖息地。

3. 讨论如何保护蜻蜓的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栖息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栖息地的发现和观察。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蜻蜓的捕食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捕食习性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捕食方式和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捕食技巧。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捕食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捕食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的捕食技巧。

第五章:保护蜻蜓,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动手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种类与特点3. 蜻蜓的生活习性4. 蜻蜓的观察与记录5. 蜻蜓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观察与记录(2)蜻蜓的放飞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放飞器材。

2. 学具:(1)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2)蜻蜓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环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

3.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工具,观察蜻蜓的外部特征。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了解蜻蜓的种类与特点。

4. 探究蜻蜓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习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活习性。

5. 学习蜻蜓的放飞技巧:(1)教师演示蜻蜓放飞技巧。

(2)学生分组实践,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蜻蜓的手抄报。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湖泊等生态环境中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教案1

《放飞蜻蜓》教案1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训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索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育。

教学打算: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板书:蜻蜓〕2、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是谁放飞了蜻蜓呢?3、好不简单捉到一只这么漂亮的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放飞蜻蜓源于文中的一个人陶行知先生,是他的一番问话让孩子们产生了放飞蜻蜓的想法,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学生默读后沟通。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2、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1〕文中孩子们是怎么答复的呢?〔2〕那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学生答复后课件出示:详细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挚友,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板书:我们的好挚友〕〔3〕能把这局部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呢?文中有一句话特地描写了蜻蜓,你找到了吗?真是一只漂亮又得意的蜻蜓啊。

可是蜻蜓不仅外表漂亮,她身上还有许多隐私呢。

所以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孩子们有的认为有的认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课文的哪一段?〔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第十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尾巴的特点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呢?第十段还介绍了什么的特点和作用?除了尾巴和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那些部位的特点和作用?但是我们的课文没有一一介绍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代替。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编】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简介陶行知(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

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__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基本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放飞蜻蜓》是一篇描述蜻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和孩子们在公园放飞蜻蜓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蜻蜓的形态、飞行技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2 生词和短语蜻蜓、翅膀、透明、飞行、捉住、释放、生态环境、团队合作、快乐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3.2 观察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放飞蜻蜓》。

4.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3 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蜻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2 教学内容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观特征。

介绍蜻蜓的名称、分类和生物学特点。

分享蜻蜓的重要作用,如捕食害虫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蜻蜓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蜻蜓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个人观点。

第二章:蜻蜓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展示蜻蜓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或图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生命周期图解或照片。

让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蜻蜓生命周期的规律。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域、湿地等。

探讨蜻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依赖关系。

3.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照片或图像。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蜻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观察蜻蜓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行为习性。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观察和记录蜻蜓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行为习性,如飞行、捕食等。

4.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观察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如安静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蜻蜓观察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蜻蜓行为习性,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放飞蜻蜓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放飞蜻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等。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资料。

一、复习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过渡: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

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

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1.读读课文,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

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

课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态度。

学生能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中。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放飞蜻蜓》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

教室里放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海报。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蜻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思考。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4.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人们要放飞蜻蜓?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应用与拓展5.1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例如:蜻蜓、孩子、大人等。

每个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其他小组观看并给予评价。

5.2 小组合作: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保护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计划。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计划,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参考答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生字,绿线内的7、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学习课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第三段: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第二—十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放飞蜻蜓篇1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田埂、孑孓、四面八方、慈爱、苍蝇、蚊子、掌握、抢着、七嘴八舌、据说、复杂、构成、抚摸、成千上万。

抢——枪蝇——绳纹——蚊钩——构饿――我夏――复3、词读好了,把词语放到课文中,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在大家读课文的时候,老师留意到了这些句子出示句子:(这句话配合起来读可能更有意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这里的“七嘴八舌”什么意思?从“孩子们”可以看出说话的人很多,“抢着说”看出他们是有的说得快,有的说得慢,不是一起说出来的,比较的杂乱,所以七嘴八舌的意思就是人多口杂。

这里的“七”和“八”是表示数量多,比如:七手八脚、七零八乱。

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真的理解,老师和大家合作一下,老师读旁白,大家读孩子们说的话。

指导读,各人说各人的,不能大家一起说,这就是七嘴八舌。

4、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后来他和孩子们(),最后,孩子们()。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5、出示陶行知资料(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了多所学校。

)。

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蜻蜓,以读促情,感悟陶行知。

(一)激起悬念,了解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学习课文2-6自然段。

)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指读1―― 6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一一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

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

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二)学习课文7—10自然段,了解蜻蜓的知识。

过渡: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

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呢。

学习课文8 —10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8—10自然段。

说说陶行知先生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

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并出示眼睛和尾巴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和尾巴进行描述,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3、陶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以及作用了。

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4、理解“据说”一词。

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的?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陶行知也不太确定这个说法是否科学,所以用了“据说”,他说话又是多么严谨啊!那“吃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说,老师作适当地补充。

)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

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5、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对照图片,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蜻蜓的知识。

小结: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齐读第10自然段。

四、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

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出示:陶行知爷爷不仅(),而且()。

(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

)3、交流体会: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

⑴“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一一和蔼可亲。

⑵“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小心地翻过去”。

――心地善良、有爱心。

⑶“用商量的口吻” “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一一民主平等、尊重孩子。

陶行知和翠贞的对话,必须抓住“慈爱”和“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慈爱” 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再做一做“抚摸”的动作,想一想该用什么表情,什么语气来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感悟到陶行知对孩子的亲切关爱。

课文的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在朗读这一句时,要抓住“商量”这个词语,读出“商量”的语气,女口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读,我可以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自己读。

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个了不起的人居然和一个孩子商量,说明他是多么的尊重儿童啊。

4、感悟提示语。

A、读了这么多遍课文,大家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的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预案:写人物的动作、对话、神情、心理等等)人物的对话中,在说的前面的内容叫提示语。

提示语可以在前,可以在后,还有一些对话没有提示语,自成一段。

B陶行知说话时,提示语都在前,出示陶行知的话。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3)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4)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5)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五、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

1、师:多可爱的孩子啊!当陶行知用商量地口吻说一一(引读)孩子们纷纷说一一(引读)师:于是,翠贞张开小手一一(引读)蜻蜓展开翅膀一一(引读)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一一放飞蜻蜓。

3、蜻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体会放飞的快乐。

)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4、带着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

我们真应该感谢陶行知先生呀!2、出示伟人对陶行知称赞的话语。

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万世师表。

一一宋庆龄当今一圣人。

一一董必武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一一郭沫若3、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

七、拓展延伸。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孩子们在陶行知爷爷的循循诱导下,放飞蜻蜓的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了?2、陶爷爷爱孩子,也爱动物,特别是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更应该保护。

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说说。

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什么做呢?(青蛙)八、课后作业。

1、蜻蜓饿极了时,会吃自己的尾巴吗?通过观察或查找资料完成。

2、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3、把你了解到的蜻蜓给爸爸、妈妈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