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10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谁放飞了蜻蜓?为什么要放飞蜻蜓?)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学时间:两教时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2、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孩子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
(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
(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饥饿结构复杂翠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抚摸保持入神成千上万一撅一撅(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埂衡蝇抢翘舌音:舌多种形式练读、巩固(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
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
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
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蜻蜓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讲解蜻蜓的飞行原理和捕食习性。
3. 引导学生关注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特点和生态价值。
第二章:探索蜻蜓的飞行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蜻蜓飞行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飞行的生物学原理。
2. 演示蜻蜓飞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飞行的奥秘。
教学活动: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飞行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飞行的原理。
第三章:认识蜻蜓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蜻蜓的栖息地。
3. 讨论如何保护蜻蜓的生态环境。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栖息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让学生分享对蜻蜓栖息地的发现和观察。
3. 教师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蜻蜓的捕食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捕食习性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蜻蜓的捕食方式和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捕食技巧。
教学活动:1. 展示蜻蜓捕食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
2.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蜻蜓捕食情况。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蜻蜓的捕食技巧。
第五章:保护蜻蜓,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四篇篇一: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
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
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2)为什么放蜻蜓?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慈爱七嘴八舌抢着说苍蝇蚊子掌握据说结构复杂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
(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田埂孑孓一撅一撅露水调整①指名读,正音“孑孓”出示图片。
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
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动手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种类与特点3. 蜻蜓的生活习性4. 蜻蜓的观察与记录5. 蜻蜓的放飞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观察与记录(2)蜻蜓的放飞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具:(1)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2)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3)蜻蜓放飞器材。
2. 学具:(1)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2)蜻蜓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种类。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环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态环境。
3. 观察蜻蜓:(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工具,观察蜻蜓的外部特征。
(2)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了解蜻蜓的种类与特点。
4. 探究蜻蜓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蜻蜓的生活习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蜻蜓的生活习性。
5. 学习蜻蜓的放飞技巧:(1)教师演示蜻蜓放飞技巧。
(2)学生分组实践,掌握蜻蜓的放飞技巧。
6.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蜻蜓的手抄报。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湖泊等生态环境中观察蜻蜓。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蜻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蜻蜓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3)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
4. 总结提升(1)学生分享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蜻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3)写一篇关于蜻蜓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蜻蜓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蜻蜓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蜻蜓图片、视频等资料。
4. 放飞蜻蜓的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板书课题《放飞蜻蜓》,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了解蜻蜓(1)教师展示蜻蜓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蜻蜓的外貌特征。
(2)学生分享对蜻蜓生活习性和特点的了解。
(3)教师总结,强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放飞蜻蜓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2)学生观察放飞蜻蜓的过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挚友,激发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化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惜和谆谆教育。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学问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相识。
教学过程一、走近蜻蜓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⑴吃食(学生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
(板书:吃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留意“孑孓”的读音)小结:从蜻蜓的吃食,我们可以发觉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挚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⑴尾巴①(学生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发言,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2人读)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学生读)。
”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
原委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学生发言)“蜻蜓吃尾巴”原来是这么回事。
(点击出示课件——“由于生殖的须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学生摘写资料(提示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特别好的阅读习惯。
《放飞蜻蜓》课文教案
《放飞蜻蜓》课文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基本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提高社交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放飞蜻蜓》是一篇描述蜻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科普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和孩子们在公园放飞蜻蜓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蜻蜓的形态、飞行技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2 生词和短语蜻蜓、翅膀、透明、飞行、捉住、释放、生态环境、团队合作、快乐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3.2 观察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放飞蜻蜓》。
4.2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放飞蜻蜓》,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4.3 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蜻蜓的图片或实物,讨论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模拟放飞蜻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观察和讨论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指名交流评议,补充完善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教师。
总结感悟朗读自读指名读学生评议练读感情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朗读感悟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20,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放飞蜻蜓》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到底会不会吃自己的尾巴。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设计与应用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展示蜻蜓图片,师导入欣赏展示蜻蜓的图片,配合播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创设学习情境。
2、师:同学们,这些小精灵是谁啊?(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 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3. 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难点: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实践操作法: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活动。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蜻蜓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3. 准备放飞蜻蜓的场所。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 提问:你们对蜻蜓有什么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翅膀特点等。
2. 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观看蜻蜓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视频。
2. 分析生态环境对蜻蜓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提问: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二、实践活动(15分钟)1. 组织学生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进行放飞蜻蜓活动,体验与蜻蜓亲密接触的快乐。
三、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观察蜻蜓、放飞蜻蜓等。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学生家长参与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行动,如在家中种植绿化植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
9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创新的能力。
3.通过放飞蜻蜓活动,激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蜻蜓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放飞蜻蜓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蜻蜓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放飞蜻蜓的道具(如:小网兜、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展示蜻蜓的美丽形态,激发学生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初步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蜻蜓的特征、生活习性。
(三)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蜻蜓特征的补充讲解。
2.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放飞蜻蜓的道具。
2.教师示范放飞蜻蜓的方法,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按照示范,尝试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学生分享放飞蜻蜓的感受和体验。
(二)深入探究1.学生分组,针对蜻蜓的生态保护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提出保护蜻蜓的建议。
(三)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五、教学反思1.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放飞蜻蜓活动中的表现。
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蜻蜓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探究教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蜻蜓的一些基本特征,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蜻蜓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每组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共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放飞蜻蜓》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蜻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1.2 教学内容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外观特征。
介绍蜻蜓的名称、分类和生物学特点。
分享蜻蜓的重要作用,如捕食害虫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蜻蜓的外观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
组织学生讨论蜻蜓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个人观点。
第二章:蜻蜓的生命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命周期和发育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阶段。
展示蜻蜓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或图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生命周期图解或照片。
让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生命周期的特点和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总结蜻蜓生命周期的规律。
第三章:蜻蜓的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范围。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蜻蜓的生态环境,包括水域、湿地等。
探讨蜻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依赖关系。
3.3 教学活动展示蜻蜓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照片或图像。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保护蜻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观察蜻蜓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蜻蜓的行为习性。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观察和记录蜻蜓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行为习性,如飞行、捕食等。
4.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观察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如安静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等。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蜻蜓观察活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蜻蜓行为习性,并进行讨论。
第五章:放飞蜻蜓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了解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放飞蜻蜓的意义和正确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放飞蜻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3 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放飞蜻蜓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等。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资料。
一、复习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
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⑷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过渡:陶行知先生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
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
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1.读读课文,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出示表格。
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
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
2021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4篇《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第三段: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第二—十段过渡: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自然段多读几遍,陶行知先生和孩子谈了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放飞蜻蜓》教案范本
《放飞蜻蜓》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飞行原理。
(2)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放飞蜻蜓的场地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蜻蜓的基本知识。
(2)准备好观察蜻蜓的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简要介绍蜻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蜻蜓的形态特征,如翅膀、眼睛、触角等。
(2)讲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飞行等。
(3)介绍蜻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蜻蜓的飞行原理。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蜻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解答疑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提出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蜻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及其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蜻蜓的画。
(2)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了解蜻蜓的生活环境。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放飞蜻蜓篇1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5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
一齐读。
谁来为“陶”组组词?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
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
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出示:田埂苍蝇蚊子这里有三个生字。
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
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蜻蜓的生态环境2. 蜻蜓的生活习性3. 蜻蜓的形态特征4. 蜻蜓的分类与分布5. 蜻蜓与人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蜻蜓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蜻蜓的分类与分布。
(2)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蜻蜓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学生分组名单及分工。
2. 学生准备:(1)预习蜻蜓相关知识。
(2)携带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蜻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蜻蜓的基本知识。
2. 探究蜻蜓的生态环境(1)教师提出问题:“蜻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蜻蜓的生活习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1)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寻找蜻蜓。
(2)学生观察蜻蜓的形态特征,记录在笔记本上。
(3)回到教室,各小组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
4. 学习蜻蜓的分类与分布(1)教师介绍蜻蜓的分类系统和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了解蜻蜓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 个生字,认识4 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 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 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 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
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 、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 、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 、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 、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 、板书:讲
5 、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 、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 、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
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 ——10 自然段),了解有关
蜻蜓的知识。
1 、学生自由读2——10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 、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
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
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
3 、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
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 、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 、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 、小组交流:
2 、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 、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 课文中哪个自然
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 、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 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 、引导思考: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 、研读二、三段
(1) 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
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重点探究:
A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 (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 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 、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
读,集体评议
7 、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自学。
3 、汇报学会的字。
交流。
4 、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
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
2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