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1、ppt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这些可爱又美丽的蜻蜓?你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放飞蜻蜓》。
(板书课题)3、复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4、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ppt填空题:过渡:那么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二、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后交流。
课件出示:(1)“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2)“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交流、展示)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3、陶行知说:“据说,它饿极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
”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补充:蜻蜓交配时,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4、朗读第十自然段。
5、过渡:学到这儿你对陶行知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印象?课件出示:快速默读2-11自然段,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循循善诱)6、说说陶行知7、小结: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眼睛陶行知——放飞蜻蜓尾巴吃食。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蜻蜓前进时翅膀的摆动,了解它们的飞行方式。
2.学习并模仿蜻蜓飞行动作,感受飞行的快乐。
3.延伸分析蜻蜓的生态和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讲解蜻蜓的飞行方式和翅膀的摆动规律。
2.模拟蜻蜓的飞行动作,体验飞行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1.课堂学习和模拟飞行的结合。
2.生态和环保主题的渗透和延伸。
四、教学步骤
1.引入环节
生动形象地介绍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学习环节
1.讲解蜻蜓翅膀的摆动规律,让学生观察模拟,边模拟边感受。
2.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蜻蜓和其他昆虫,做模拟比赛,感受不同昆虫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感受飞行的乐趣。
3.反思环节
1.总结蜻蜓飞行的规律和奥秘,以及模拟游戏的收获和体验。
2.引导学生对生态与环保的思考和反思,以小组形式讨论,搜集材料,编写小
报告或写访谈稿。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以模拟和游戏的方式深入学习蜻蜓飞行规律和飞行乐趣。
生态和环保主题的融入和延伸,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了学生情感教育,增加了教学趣味性。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完成小组讨论及写作要求。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9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1作者:青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0《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作者:青蓝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案.doc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案-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课文_教案_案例_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导入课文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教师介绍陶行知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
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1、走近蜻蜓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拓展、延伸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3、理解七嘴八舌4、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5、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课程。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春天的主题展开,通过学习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季生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了解春天的特点,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如“观察”、“闪烁”。
(二)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3.能够在组内互相合作,完成观察蜻蜓的任务;4.能够使用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理解和记忆课文。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帮助学生培养美好情感,提高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1.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自然;2.在阅读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为交互式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协作精神。
其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和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式学习策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社会性需求。
(三)案例教学策略通过以经典课文为载体和引领,让学生多角度感性理解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四)角色扮演策略通过学生扮演蜻蜓、鸟类等角色,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和习俗,进一步认识自己。
五、教学活动(一)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季动物及植物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和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导入活动•通过导言和小组分组来介绍蜻蜓及春季生物,并让学生就春季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听懂、认读课文中的高难度生词。
•学生能够使用正确的音、调、声、语音语调等读出课文中的句子和对话。
•学生能够阅读理解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及主旨。
•学生能够在指导下模仿、练习课文中的对话,对话流利并达到交际标准。
二、教学重点•高难度生词的认读•音、调、声、语音语调等的正确使用•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话的模仿、练习及达到交际标准三、教学难点•课文的阅读理解•对话的模仿、练习及达到交际标准四、教学内容1. 预习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短暂的一生,同时也认读了一些高难度的生词。
在本节课前,要求学生回顾这些生词的读音和意义,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第一个环节是复习课前的生词,通过海报、贴纸或其他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起来,加深记忆。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外形、习性和飞行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蜻蜓的认知。
3. 课堂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课文以及模仿、练习课文中的对话。
•阅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确定采用先带着学生粗读后细读的方式讲解,或直接向学生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蜻蜓的情感和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生命感悟。
•对话练习:通过两人或小组间的问答练习来模仿课文中的对话,让学生逐渐熟悉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语调,让学生能够用简单正确的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
4. 课后作业•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及主旨。
•回顾并熟记生词。
•尝试用学过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方法•演讲法:向学生介绍蜻蜓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场景和表现方式。
•互动教学法: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组织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或搭档完成任务,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掌握交际技巧。
六、教学评估•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音、流畅度和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估,由同桌互相检查评估。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二次备课课时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猜谜语: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谁是猜谜语小达人。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 1,小飞机,益虫,吃蚊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子。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2,像子又不是子,却是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小蚊子。
2、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3、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4、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小组讨论:理由,关键点: 1,陶先生问了那四个(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问题,请你找一找所(2)圈一圈,画一画。
在的段落。
(3)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 2,圈画出关键的词语,(4)他的教育)想一想是怎样的一个人(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3)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
(4)(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5)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你还了解蜻蜓的哪些知(6)(学生读议)识?(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
(“入神”(4)还知道哪些知识。
(5)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你来当陶先生,演一演。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为什会自觉自愿、孩子会放了蜻蜓?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大家谈谈。
(教师点评)布置作业:设计“保护动物”的公益用语。
板书设计:19、放飞蜻蜓陶行知捉————————→放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doc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略)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自由朗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出示课件)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
)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陶行知的这一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让学生找出描写陶行知的语言,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师形象。
4、在教学过程中,要舍得时间让学生主动读课文主动思考主动交流,最后有所得,培养三年级孩子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5、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蜻蜓。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3、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在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四、教学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五、课文分析:《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
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
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
六、教学对象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问题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他们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学习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两篇《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2、复习词语: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问题一:(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1)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学生能回答出“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后,出示:第十自然段。
(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制作蜻蜓
本篇文章将针对《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制作蜻蜓。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了解蜻蜓的生物特征和结构构造。
2、学习如何制作蜻蜓的形状和功能,包括飞行功能及其动作特征。
3、掌握蜻蜓的材料制作和装配过程,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自主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自主学习者。
二、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介绍蜻蜓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形态精美、飞行灵动、寓意吉祥。
在制作蜻蜓玩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其物理特性和结构构造。
蜻蜓的身体通常分为三部分:头、胸和腹。
头部通常比较小,有两个大眼睛和多节感觉器官;胸部是蜻蜓的飞行中心,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腹部是蜻蜓的体表器官,能够帮助其感知外界环境和保持平衡。
在制作蜻蜓的时候,我们需要借鉴其结构构造,尤其是翅膀的设计和制作,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飞行效果。
2、实践操作在本节课时中,我们将使用一些基础的材料和工具制作蜻蜓玩具。
以下是制作步骤:(1)准备材料制作蜻蜓的材料通常有:彩纸或厚纸板麻绳或细线剪刀胶水或胶带日期核或其他小球形物体彩笔以上材料中,彩纸或厚纸板可以用来制作蜻蜓的整体形状;麻绳可以用来连接各部分,胶水或胶带可以用来固定和增强连接点;日期核或其他小球形物体可以用来制作眼睛;彩笔可以用来为蜻蜓上色或绘制细节。
(2)制作身体和翅膀我们需要制作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根据蜻蜓的生物特征和形态,我们可以大致画出蜻蜓的形状,然后将其剪出并固定连接点。
我们可以使用彩笔为其上色,并在翅膀上绘制艺术图案或纹路,增强其美观性。
(3)制作飞行机构为了使蜻蜓玩具能够像真正的蜻蜓一样飞行,并能翅膀摆动、前进和俯瞰四周等动作,我们需要制作相应的机构。
我们可以将翅膀和身体连接起来,并使用麻绳或细线将日期核或其他球形物体固定在眼睛的位置。
我们可以在身体的下部制作一个小绳圈,用于固定手指,在玩具飞动过程中稳定其地位。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放飞蜻蜓第二课时ppt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放飞蜻蜓第二课时ppt《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1)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2)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3)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哪里看出?(4)个别读孩子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读这种心情来!练习朗读。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题目“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自渎课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明自己乐意放飞蜻蜓原因的句子。
2.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桌商量。
3.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1)从蜻蜓本身讲。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2)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
A.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B.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C.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5.你们愿意同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吗?6.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
1.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2.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感谢您的阅读!。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放飞蜻蜓”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蜻蜓的形象,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故事阅读
1. 教师朗读故事《放飞蜻蜓》,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沉浸
在故事情节中。
2. 学生跟读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三、情感体验
1. 配合音乐,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是蜻蜓,在广袤天空中翱翔。
2. 学生就“放飞蜻蜓”这一主题展开自由写作或绘画,表达对自由、
梦想的理解。
四、语言拓展
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蜻蜓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翅膀”、“追逐”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调“放飞蜻蜓”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表达对自由、梦想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放飞蜻蜓》,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体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
愿学生在“放飞蜻蜓”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自由和美好。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导语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方法,但很多孩子对科学实验并不感兴趣,认为实验只是为了考试而已。
然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益的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份教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爱上科学实验。
一、教案背景课程名称:《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课程时间:2个课时课程对象:小学3-4年级学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蜻蜓的生长过程及特点2.蜻蜓的飞行原理及方法3.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飞行实验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观察蜻蜓的形态和特征,并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第二步: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蜻蜓的飞行原理及方法,以及如何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飞行实验。
第三步:制作让学生们动手制作蜻蜓模型,并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进行测试飞行。
第四步:总结通过总结,了解学生们在实验中的体验与感受,并指导学生们如何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及方法;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测试飞行。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飞行原理及方法,并在实验中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教学评价1.知识掌握:懂得了蜻蜓的生长过程、飞行原理及方法。
2.实验能力:能够制作蜻蜓模型,并进行成功的实验。
3.观察能力:能够准确观察蜻蜓的形态和特征,并且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操作技术: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5.好奇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很投入。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太耐心,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激励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活动安排:
一、课前准备
1. 整理教室环境,确保学生安全。
2. 准备好教学材料:故事书《放飞蜻蜓》、图片卡片、音乐CD等。
3. 打印好学生小组分组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复习。
2. 导入:播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卡片,生动讲解故事情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理解故事主题。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
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5. 艺术创作:让学生在故事激发的创作氛围中,进行绘画、手工等
艺术活动,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6. 游戏互动:设计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游戏,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集
体荣誉感。
7. 总结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与延伸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作业布置:布置与故事相关的绘画作业或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故事相关的知识,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预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愿《放飞蜻蜓》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得到圆满成功!。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二] [简要教学思路]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板书:蜻蜓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
把板书补充完整。
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 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 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 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① 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② 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8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吗?③ 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
结合理解“慈爱”。
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
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B、陶先生不摆架子,尊重孩子⑴动作:“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 ⑵表扬翠贞:“还是翠贞说得对。
“ ⑶征求意见:“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C、陶先生学问大,懂的西多,谈的是孩子们不了解的知识,新道理,听起来新鲜又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
同桌互相说一说。
(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
)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
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
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同学们,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
“奇”在它的小眼可达几万个。
这两个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说说含有数字的成语吗?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课文里也有一个含有数字的词哦。
(七嘴八舌、五颜六色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我们要学会积累,用了这些词,会使句子更生动。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6、小结: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结构特点,让孩子们明白蜻蜓身体结构独特,是捉虫的能手,要保护好蜻蜓。
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五、再读课文,认识陶行知
这次要求静静地读,找出有关语句来。
(默读)
请各小组讨论交流。
1、汇报:(1、)陶行知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还知道……”来说话吗?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出示句子)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看出来他和蔼可亲?(慈爱、抚摸、商量)第1句边读做动作读、范读,齐读,赛读。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来读。
2、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对人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说话
1、经过陶行知的谆谆教导,此时孩子们愿意把蜻蜓放了吗?(愿意)从哪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纷纷说……)伴动作朗读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它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又会说些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会说:小蜻蜓你飞吧,我们不会再伤害你了……蜻蜓会说“小朋友,再见,你们真是好孩子……)
四、小结:通过陶行知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懂得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
大家来找找他们的对话。
1、请各小组先练读(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总结全文,体验人性自然美: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吗?(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虫等等),他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样的朋友。
这样我们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那样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或观察蜻蜓,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们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