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的五种错误方式

合集下载

14-320. 警惕五大员工激励误区

14-320. 警惕五大员工激励误区

320.警惕五大员工激励误区在充满挑战的经济大环境中,每一个企业主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及昂扬的斗志,尽可能将工作做好。

然而,有些员工明明有更多潜力,但始终未能全力以赴。

这种资源浪费的局面在各行各业都随处可见。

其实,很多时候是企业领导者自己浪费了激发员工活力的大好机会,或者在这个方面认识有所偏差。

领导者要特别注意以下五大员工激励误区:员工激励误区1.单纯的物质激励便可以如果能付给员工足够多的薪酬,他们当然会愿意从事任何工作;倘若在肯定其工作的同时,辅以一定的奖金刺激,员工们将会非常开心(除非他们对奖金原本有更高的期待)。

当薪酬提升时,员工们确实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但研究发现,物质激励只能带来短期的快乐。

半年以后,这种动力将会逐步消失,员工们不但不像刚刚获得奖金时那么欢呼雀跃,甚至他们连奖金的具体数目都记不起来了。

这是因为,金钱本身并不能对一个人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

认同感及对个人地位的肯定,则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假设在一家高科技产品销售公司中,一位销售人员的业绩比其他人都好,老板公开给他发放了奖金。

每个员工都知道销售大奖的得主是谁,而这名销售人员则认为自己既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又获得了团队中其他同事的认可。

认同感及团队中的地位是激励员工的两大关键,而金钱充其量只能在短期内给员工打气。

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你该怎么办?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机制,让员工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就感。

给他们一种认同感、让他们工作得很充实;同时给与进步的机会及上升的空间,员工将会十分珍惜这些机会。

员工激励误区2.让员工保持快乐就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管理者往往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举措,让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

比如,设立娱乐室或者允许员工免费拨打长途电话等。

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工作间歇中员工的愉悦感,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工作动力。

员工们确实都很享受休息时间,并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有些甚至还会拖延上班时间。

但在这些时刻的满足感并不一定就会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也不意味着在工作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激励员工谨防几个误区

激励员工谨防几个误区

激励员工谨防几个误区激励员工谨防几个误区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员工,因此,很多成功的企业都会选择对员工的培训和奖励,激励员工有什么误区呢?今天店铺分享的是激励员工谨防的误区,希望能帮到大家。

激励员工谨防的误区误区一:激励就是奖励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

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企业的一项奖励措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但其中的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

因此必须辅以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将员工行为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

对希望出现的行为,公司应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要利用处罚措施进行约束。

误区二: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

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能够促进人们工作或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都可称为激励因素。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这样激励措施才能最有效。

同时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采取两种甚至几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措施是有其道理的。

从低层次的个人需求来讲,采用物质激励会更有效。

从公司利益考虑,从事简单劳动的打工者,创造的价值较低,人力市场供应充足,对于他们采用物质激励是适用的和经济的。

相反,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自于内在精神方面对成就的需要更多些,而且他们是企业价值的重要创造者,公司希望将他们留住。

因此公司除尽量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如优秀员工奖)和工作激励(如晋升、授予更重要的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满足这些人的需要。

员工激励应该怎么做员工激励的错误方式

员工激励应该怎么做员工激励的错误方式

员工激励应该怎么做_员工激励的错误方式*导读:员工激励应该怎么做?通常情况下,尽管公司实行激励计划的最初目标都是旨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奖励,但实际执行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却经常会变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实际上,员工激励应该怎么做?本文下面所列出的五种常见方式,就属于员工激励计划遭到错误使用后,反而招致问题出现的情况:*1、用来对结果进行衡量的标准来源于错误基础。

公司之所以愿意提供奖励措施,是为了促进特定具体业务的加速发展。

然而,一旦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这种做法经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产生。

举例来说,公司如果希望销售额能够上升的话,通常会采取的措施就是针对业绩更好的销售人员提供奖励。

当然,该做法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究竟什么样的业绩才应该获得奖励呢?如果销售人员拥有按照现场情况给出自主报价的权利,往往就会出现最终价格被降到低得不能再低,为促使交易能够完成无所不用其极,仅仅在意自身业绩高低,只考虑个人提成多少等层出不穷的错误行为。

至于如何才能够带来利润,早就被销售人员抛到九霄云外,变成为其它人才需要考虑的额外问题了。

如果公司正处在危机之中,前景看起来风雨飘摇的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好不顾一切采取这种做法,或许还真有可能将销售情况提高到极限水准之上。

否则的话,最合适的标准还应该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销售业绩。

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应当因为带来的利润而获得奖励,绝不能将关注点仅仅局限于业绩总额之上。

显然,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在卖出更多产品的同时,确保实际价格能够保持在为公司带来利润的水平之上。

*2、奖励措施存有上限导致表现突出者无法获得奖励。

通常情况下,具体到奖励措施上限的设定,都应该是只有表现突出的员工才能够达到或者至少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整体表现情况。

举例来说,公司可以将销售人员获得百分之一提成的上限设置在每月业绩不超过五十万的水平。

如果超过了五十万的话,就不能够继续获得提成。

但到了下个月的时间,全部业绩就会自动清零,同样的奖励措施又可以重新使用了。

员工激励会搞砸的错误方式

员工激励会搞砸的错误方式

员工激励会搞砸的错误方式通常情况下,尽管公司实行激励计划的最初目标都是旨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奖励,但实际执行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却经常会变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实际上,即便是在最好的结果中,它们也不过是无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而最坏的问题出现时,这种做法甚至会带来巨大损害。

本文下面所列出的五种常见方式,就属于员工激励计划遭到错误使用后,反而招致问题出现的情况:1、用来对结果进行衡量的标准来源于错误基础。

公司之所以愿意提供奖励措施,是为了促进特定具体业务的加速发展。

然而,一旦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这种做法经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产生。

举例来说,公司如果希望销售额能够上升的话,通常会采取的措施就是针对业绩更好的销售人员提供奖励。

当然,该做法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究竟什么样的业绩才应该获得奖励呢?如果销售人员拥有按照现场情况给出自主报价的权利,往往就会出现最终价格被降到低得不能再低,为促使交易能够完成无所不用其极,仅仅在意自身业绩高低,只考虑个人提成多少等层出不穷的错误行为。

至于如何才能够带来利润,早就被销售人员抛到九霄云外,变成为其它人才需要考虑的额外问题了。

如果公司正处在危机之中,前景看起来风雨飘摇的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好不顾一切采取这种做法,或许还真有可能将销售情况提高到极限水准之上。

否则的话,最合适的标准还应该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销售业绩。

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应当因为带来的利润而获得奖励,绝不能将关注点仅仅局限于业绩总额之上。

显然,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在卖出或许,当销售额度超过五十万美元的时间,公司就存在因为必须加班或者其它成本上升导致日常运营工作中产生过多负担的可能。

如果现实情况果真如此的话,公司就应该考虑对这种“负担”进行分散,将提成降为百分之零点五就是一种相当可行的选择。

此外,公司也可以容许销售人员将额外业绩按照一定比例转移到下个月的定量中。

接下来,公司应该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对运营流程进行优化改进,确保额外任务也能够按时完成——毕竟,当牵扯到销售方面时,再多也是远远不够的。

员工激励的五种错误观念

员工激励的五种错误观念

1、单纯的物质激励便可以如果能付给员工足够多的薪酬,他们当然会愿意从事任何工作;倘若在肯定其工作的同时,辅以一定的奖金刺激,员工们将会非常开心(除非他们对奖金原本有更高的期待)。

当薪酬提升时,员工们确实工作起来更加卖力。

但研究发现,物质激励只能带来短期的快乐。

半年以后,这种动力将会逐步消失,员工们不但不像刚刚获得奖金时那么欢呼雀跃,甚至他们连奖金的具体数目都记不起来了。

这是因为,金钱本身并不能对一个人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

认同感及对个人地位的肯定,则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假设在一家高科技产品销售公司中,一位销售人员的业绩比其他人都好,老板公开给他发放了奖金。

每个员工都知道销售大奖的得主是谁,而这名销售人员则认为自己既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又获得了团队中其他同事的认可。

认同感及团队中的地位是激励员工的两大关键,而金钱充其量只能在短期内给员工打气。

那么,作为管理者的你该怎么办?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机制,让员工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就感。

给他们一种认同感、让他们工作得很充实;同时给与进步的机会及上升的空间,员工将会十分珍惜这些机会。

2、让员工保持快乐就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管理者往往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举措,让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

比如,设立娱乐室或者允许员工免费拨打长途电话等。

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工作间歇中员工的愉悦感,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工作动力。

员工们确实都很享受休息时间,并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有些甚至还会拖延上班时间。

但在这些时刻的满足感并不一定就会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也不意味着在工作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3、忽略冲突便万事大吉很少有人喜欢冲突,在职场上尤其如此。

老板和员工几乎都怀有这两种心态——“就这样算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大家都缺乏解决问题的态度。

管理层关心的往往是自己是否受人欢迎,而非快速指出员工实际存在的问题。

但如果忽视员工存在的一些缺陷,长远来看,对其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4、一些人简直无药可救对某些员工存有偏见,对他们彻底失去信心——这是一个最普遍存在的误区。

111.员工激励存在的几个误区

111.员工激励存在的几个误区

第一,只关注人,不关注事。

有些人也注重调动人,但是只关注人,不关注改变人的事情。

第二,只关注高层,不关注基层。

很多企业以为激励人、调动人就是层层激励,老板把老总调动起来,老总把副总调动起来,副总把厂长调动起来,厂长把经理调动起来,经理把班长调动起来,班长把员工调动起来……层层激励,通过激励一个人最终达到激励一个厂的效果。

其实这样做的效果甚微。

第三,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

有的企业在激励上采取的对策很简单:设一个目标,达到了就奖钱,达不到就扣钱,过程一概不问。

就像以前国民党打仗一样,叫军队冲锋都是抬一筐“袁大头”(银元),冲上去就奖十块大洋。

这样有用吗?没用。

因为冲的人知道,如果被打死在半路,有大洋也没法用。

第四,只关注任务,不关注条件。

好像我们只要下一个任务,然后把钱摆在这里,员工自己就会准备条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我重点说一说第一个问题——只关注人,不关注事。

靠人事经理,人的调动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人事经理即使马上就搞KPI,进行考核,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整个生产过程、物料流动过程和物料采购过程都没有理顺,我们怎么考核?考核谁?我们谈到人的调动,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它一定是整个企业的行为,一定是人事经理、生产经理、计划经理等都要协同作战的事情.我也碰到很多管人事的行政总监跟我诉苦,说别的部门就是不配合。

他说别的部门不配合就表示那些事情他一个人是理不清的,需要多部门参与。

固然,也有人事经理在采购、计划、车间等部门工作过,但是这样的人毕竟不多,大量的人事经理对具体的生产过程未必清楚。

这样他就面临着事情没有理清楚,考核很难进行的难题.要对员工实行激励,首先要理清事情。

有次我到某企业去,他们老总说:“曾教授,你讲的我都赞同,但是我觉得还是要从人入手。

把人调动起来了,事情就自然好做。

”“把人调动起来了,事情就自然好做”成不成立?这句话当然成立。

问题是人怎么调动起来?是人调动起来,事情就好做了,还是事情理顺了,人就调动起来了?离开事情调动人我们也看到过这种案例,就是把人集中到一家封闭的酒店里,拼命地喊口号,拼命地激励,现场大家感觉改变很大,但回去几天就没用了。

五种不可取的员工激励方法

五种不可取的员工激励方法
的方法激励员工的方法员工激励方法新员工的激励方法企业激励员工的方法员工激励机制的方法有效激励员工的方法公司激励员工的方法双11激励员工方法
斯麦尔酒店
人事部

五种“不可取”的员工激励方 法
1.激励不可采取运动方式。
2.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失例。
3.激励不可趁机大张旗鼓。
4.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
5.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
讲在嘴上的制度是给人听的,写在纸上的
制度是给人看的,落实在流程上的制度才是 可靠的,制度的执行不能都依赖个人的自觉
性。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

负激励管理方式

负激励管理方式

负激励管理方式方式一:记录错误,进行沟通、培训、指导,一般不减发奖金,不扣工资适用条件:员工的素质普遍较高,特别是遵守标准、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普遍较高;培训较充分、到位;员工对企业认同较高,计划在公司长期工作。

优点:利于培养上下级的良好关系,上级主要充当一个老师、导师的角色,帮助员工去纠正缺点;一个人出现了错误导致公司受到损失,但公司没有处罚他,大部份人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努力的工作。

缺点:极少数素质较差的员工觉得犯了错不用处罚就不在乎,从而重复犯错,或者工作不卖力;其它人员看到犯错而不用处罚,从而工作不用心或者纪律放松卡耐基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去批评一个人”,哪么不批评是否就代表不管不问呢?----不是的,他是告诉我们用沟通、教导、感化,依规章制度来管理等来代替批评,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最适用:企业所在的社会环境及企业的员工遵守规定、遵守标准的意识很强,素质普遍较高。

方式二:记录错误,如果在一个时间段(例如下个月底)没有出现同样及类似的错误则不减发奖金、不扣工资,目的是给犯错人员一个补救的机会优点:此种方式给员工一个纠正的机会,从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更认真、细心的工作,而一个人如果对某项工作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后不容易再重犯一样的及类似的错误缺点:出现错误需核对上一个月(或一个时间段)是否出现同样的及类似的错误,增加了工作量;也许有极少数员工觉得出现错误后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不出错就不用处罚,因而对工作不够认真方式三:出现错误后立即实施处罚、处罚涉及到减发奖金,甚至要求赔偿损失优点:涉及立即减发奖金,大部份的人员是较在乎的,从而使员工努力不出错缺点:一种错误的出现可能涉及到其他原因,并且有时候不容易分清楚,例如培训不充分、工艺流程不完善等,而这些并非是出现错误的员工的原因,但却处罚他并非很公平;导致上下级的关系可能较紧张方式四:出现错误后先仔细分析原因,针对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相关人员实施处罚,处罚涉及到减发奖金,甚至要求赔偿损失优点:针对出错的原因实施处罚,一般更使人心服口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企业奖励员工常犯的十大错误

企业奖励员工常犯的十大错误

企业奖励员工常犯的十大错误在企业中,奖励员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它既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工作动力,又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然而,在实施奖励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仅会减弱奖励的效果,还有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流失。

下面是企业奖励员工常犯的十大错误:第一,没有明确的奖励目标。

企业在奖励员工之前,首先要明确奖励的目标是什么,奖励的条件是什么。

如果奖励目标模糊不清,员工就无法理解奖励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导致对奖励制度的不信任和怀疑。

第二,奖励过于片面。

有些企业只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了精神和心理奖励。

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被尊重和认可。

如果企业只重视物质奖励,并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奖励,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和疲劳。

第三,奖励缺乏公平性。

奖励应该是公正的,要基于员工的贡献和表现。

如果企业在奖励时存在偏袒和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导致员工的不公平感,进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第四,奖励过于频繁。

有些企业喜欢频繁地给员工发放奖励,这样虽然能够及时激励员工,但也容易导致员工对奖励的麻木和厌烦。

奖励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回报,频繁的奖励容易让员工产生惯性思维,认为奖励已经是理所应当的。

第五,奖励缺乏个性化。

企业在奖励员工时,应该根据员工的个性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奖励方案。

如果奖励过于统一,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差异性,就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六,奖励缺乏及时性。

奖励应该是及时的,要及时回报员工的努力和贡献。

如果企业在奖励时拖延,就会让员工产生不满和不信任的情绪。

第七,奖励缺乏长期性。

奖励应该是持续的,要能够长期激励员工。

如果企业只注重短期的奖励,忽视了长期的奖励,就容易导致员工的流失和不稳定。

第八,奖励缺乏规范性。

企业在奖励时,应该制定具体的规则和标准,不能凭主观意愿给员工发放奖励。

如果奖励缺乏规范,容易导致员工的不满和争议。

第九,奖励缺乏科学性。

企业在奖励时,应该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和贡献量化评价,不能凭主观感觉和个人偏见给员工发放奖励。

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

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

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奖励是企业激励员工表现出色的关键因素,但它也有可能失效或增加企业的成本。

下面是十大误用奖励方法:1. 未能适时奖励:如果仅仅在一个季度或一年后才表彰表现出色的员工,就可能失去激励作用。

因此,采取及时的奖励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2. 将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混为一谈:奖励应该是在个人表现出色的情况下发放的,而不是将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混为一谈,这会使得员工认为它们无法享受到单独的奖励待遇,渐渐失去激励作用。

3. 无法评估全员做出的特定贡献:即便员工都表现出色,也应该能够评估出每个人做出的特定贡献,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恰当的奖励。

4. 缺乏透明度:企业对员工提供的奖励政策应该公开透明,以避免奖励的不平等分配,提高员工接受率。

5. 仅仅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奖励不应仅仅限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应该及时、公平地对所有的员工施以赞赏,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友好的工作环境。

6. 错误的奖励目标:奖励应该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只是最短期间可以获得的利润,因为这只会破坏企业的发展。

7. 批处理中奖励:发放奖励时,应避免将所有员工放在一起抽奖。

这只会降低奖励的效果,损害员工的士气。

8. 以金钱为主的奖励:尽管涨薪确实是员工获得肯定的一种方式,但仅仅靠金钱来表示赞赏是不够的,因为它不会持续激励员工。

应该更多地运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赞赏,如赏花、请客等。

9. 超出奖励范围:有时,企业会为一个瞬间的表现出色而过度奖励,这种方式一般不会带来持久的改变,反而可能引发员工之间不必要的竞争,导致公司的成本增加。

10. 同性奖励: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发放奖励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表现来制定合理的奖励方案,而不是操之过急地施以同样的奖励。

以上就是十大错误的奖励方法,希望能够为企业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通过正确的奖励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员工激励的六大误区

员工激励的六大误区

员⼯激励的六⼤误区员⼯激励的六⼤误区 ⼀个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员⼯,因此,很多成功的企业都会选择对员⼯的培训和奖励。

那么,员⼯激励的误区有哪些呢?如何有效的激励员⼯呢?下⾯⼩编为你⼀⼀解答,更多信息敬请关注相关栏⽬。

现在组织中各种⼯作迫切需要激励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内在激励在组织发展中的作⽤越来越突出。

这就要求企业有效整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形成对员⼯的科学持续激励,从⽽更好地实现组织发展。

员⼯激励的六⼤误区 误区⼀:盲⽬认为⾦钱激励可以解决⼀切问题 在现代企业中,采⽤单纯性的⾦钱激励并不⼀定能收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例如,对于那些经常加班的技术员或经常出差的业务员⽽⾔,他们希望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或⾃我放松。

物质或⾦钱的需求只是员⼯多样化需求的⼀种类型,且对多数员⼯⽽⾔,这种需求并⾮是⾸要的。

所以,企业欲最⼤化地激励员⼯,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员⼯的多元化需求,⽽不是⼀味通过⾦钱来进⾏弥补。

误区⼆:⽚⾯认为企业战略和员⼯⾏为的⼀致性与激励计划⽆关 实践表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或愿景对员⼯的激励有限,但企业激励计划是否得当则会影响员⼯对企业的认知。

企业的激励计划与员⼯个⼈的⾏为及企业的战略发展都存在着密切联系,科学的激励计划有助于保持员⼯个⼈发展愿景和企业战略⽬标的⼀致性。

实质⽽⾔,激励计划制定的⽬的并⾮只是评估个⼈绩效,更深的⽬的在于促进员⼯产⽣良好的企业⾏为,保持与企业发展战略⼀致,从⽽促进企业发展⽬标的顺利实现。

从⼤多数企业激励计划制定的现状来看,存在两个⽅⾯的认识误区: 其⼀,认为激励计划⾸要考虑的因素是确保企业战略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员⼯的需求应从属于企业发展宏观⽬标; 其⼆,认为激励只是满⾜个⼈利益的⼀种有效⼿段,对企业员⼯的长远发展⽆实质性的影响。

误区三:激励⽅式过于单⼀ 当前的企业在激励⽅式上存在⼀个重要的误区,即激励⽅式的单⼀化和同质化。

事实上,企业应把⼈⼒资源管理看成是⼀种产品服务,⽽员⼯作为产品服务中的顾客群体,其需求、职位、⼼理态度各不相同,为此应采⽤差异化的柔性激励⽅式。

10种错误的员工奖励法

10种错误的员工奖励法

10种错误的员工奖励法
许多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奖励员工。

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候适得其反。

为此,许多HR 深感迷惑。

下面,将企业在奖励员工方面最常犯的也是最应该避免的十大错误归纳如下:
1.需要有好业绩,却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最久的人;
2.要求工作的质量,却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却奖励治标的方法;
4.光谈对公司的忠诚度,却不提供工作保障,而是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或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5.需要事情简化,却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工作环境,却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做的人;
7.需要有创意的人,却责罚那些敢于独行的人;
8.光说要节俭,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来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却奖励团队中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人;
10.需要创新,却处罚未能成功的创意,而且奖励墨守成规的行为。

员工激励的四个陷阱与五个要素

员工激励的四个陷阱与五个要素

员工激励的四个陷阱与五个要素四个陷阱陷阱 1、依赖金钱和物质奖励金钱和物质是维持因素,不给不行,给了也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到这些声音:辛苦了一年就发这么点奖金,老板太抠门了;给我加工资是应该的,早该给我加了,我还嫌少了呢,谁谁做了什么,他凭什么拿的比我还多;绩效工资还不如不搞,达到了指标就奖励那么点,如果没完成罚得更多;我辞职不是因为工资问题,是干得没劲,没法做。

再说,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金钱,各层级管理者对于金钱资源的支配权是有限的。

陷阱 2、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个别管理者会说:你是我的人,你要听我的,你有什么困难,我也会帮你解决;我们是兄弟,你得支持我啊!不能否认私人感情的作用,但不能取代以原则(目标、职责、流程、制度、策略)维系团队的凝聚力。

用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所建立起的员工关系没有生命力,只会把企业搞乱。

陷阱 3、喜欢忽悠,乱开支票有一次,我去福州讲课,培训承办公司的总经理晚上很热情地请我吃饭。

席间,他对他的员工说:“只要费老师来福州讲课,你们就通知我,我一定要亲自请他吃饭,其他老师来就不要告诉我了。

”我明白他这样说是为了表示对我的重视,但我听起来感觉非常不实在(“其他老师来就不要告诉我了”,我还没到这样的份上吧)。

我私下问接待我的员工,你们老总在其他老师面前是不是也这样说啊。

中肯的赞赏会令人快乐,但话里水分多了,则令人不可信,叫“忽悠”。

还有一种领导喜欢以画饼激励属下。

说它是画饼,是因为看得到,却吃不到。

曾经有员工对我说,在我们公司,画饼不是挂在墙上,而是挂在月亮上,看都看不到。

这类领导,有的是习惯性乱开支票,有的确实是出于激励员工的好意,但方案还不成熟。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的。

我们赞赏管理者能为属下员工的利益据理力争,但是在与人力资源部或上级领导沟通前,不应对员工做出承诺,最好先不要告诉员工。

等到批准后再知会员工,激励的效果会更好。

在企业里偶有上司对下属说,我已经几次找人力资源部经理给你加工资了,可是他就是不批准啊!这不仅不能“讨好”员工,反而会增加矛盾,更会破坏团队的向心力。

怎么正确激励员工五种员工激励不可取

怎么正确激励员工五种员工激励不可取

怎么正确激励员工_五种员工激励不可取*导读:怎么正确激励?员工在职场管理中,每个人都希望在企业工作中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当下企业的竞争不在是经济实力的单项比拼,而是企业团队人才间软实力的较量。

怎么正确激励员工?*一、激励不可采用运动方式许多人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激励。

形成一阵风,吹过就算了。

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

不论什么礼貌运动、清洁运动、以及作家运动、意见建议运动、品质改善运动,都是形式。

而形式化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最没有效用。

中国人注重实质,惟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蔚为风气,而保持下去。

凡是运动,多半有人倡导。

此人密切注意,大家不得不热烈响应;此人注意力转移,运动就将停息。

运动不可能持久和屡试不爽。

*二、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却应该权宜应变,以求制宜。

然而,激励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所谓善门难开,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

主管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经深思熟虑,就慨然应允。

话说出口,又碍于情面,认为不便失信于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对,也会将错就错,因而铸成更大的错误。

有魄力并非信口胡说,有魄力是指既然决定,就要坚持到底。

所以决定之前,必须慎思明辨,才不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主管喜欢任意开例,部属就会制造一些情况,让主管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

兴奋中满口答应,事后悔恨不已。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

求新求变,应该遵守合法程序。

*三、激励不可趁机大张旗鼓好不容易拿一些钱出来激励,就要弄得热热闹闹,让大家全知道,花钱才有代价,这种大张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励的反效果。

被当作大张旗鼓的对象,固然有扮演猴子让人耍的感觉。

看耍猴子的观众,有商兴凑热闹的,就有不高兴如此造作的。

一部分人被激励了,另一部分人则适得其反。

对整个组织而言,得失参半。

*四、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目标是激励的共同标准,这样才有公正可言。

所有激励都不偏离目标,至少证明主管并无私心,不是由于个人的喜爱而给予激励,而是站在组织的需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激励的五种错误方式
通常情况下,尽管公司实行员工激励计划的最初目标都是旨在对具体行为进行奖励,但实际执行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却经常会变成南辕北辙的效果。

实际上,即便是在最好的结果中,它们也不过是无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而最坏的问题出现时,这种做法甚至会带来巨大损害。

本文下面所列出的五种常见方式,就属于员工激励计划遭到错误使用后,反而招致问题出现的情况:
一、用来对结果进行衡量的标准来源于错误基础
公司之所以愿意提供奖励措施,是为了促进特定具体业务的加速发展。

然而,一旦进入到实际执行阶段,这种做法经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产生。

举例来说,公司如果希望销售额能够上升的话,通常会采取的措施就是针对业绩更好的销售人员提供奖励。

当然,该做法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于究竟什么样的业绩才应该获得奖励呢?如果销售人员拥有按照现场情况给出自主报价的权利,往往就会出现最终价格被降到低得不能再低,为促使交易能够完成无所不用其极,仅仅在意自身业绩高低,只考虑个人提成多少等层出不穷的错误行为。

至于如何才能够带来利润,早就被销售人员抛到九霄云外,变成为其它人才需要考虑的额外问题了。

如果公司正处在危机之中,前景看起来风雨飘摇的话,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只好不顾一切采取这种做法,或许还真有可能将销售情况提高到极限水准之上。

否则的话,最合适的标准还应该是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销售业绩。

这就意味着,销售人员应当因为带来的利润而获得奖励,绝不能将关注点仅仅局限于业绩总额之上。

显然,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在卖出更多产品的同时,确保实际价格能够保持在为公司带来利润的水平之上。

二、奖励措施存有上限导致表现突出者无法获得奖励
通常情况下,具体到奖励措施上限的设定,都应该是只有表现突出的员工才能够达到——或者至少不会影响到大家的整体表现情况。

举例来说,公司可以将销售人员获得百分之一提成的上限设置在每月业绩不超过五十万的水平。

如果超过了五十万的话,就不能够继续获得提成。

但到了下个月的时间,全部业绩就会自动清零,同样的奖励措施又可以重新使用了。

在这里,公司为什么要设置提成上限呢?或许,是因为没有足够能力来处理销售带来的更多业务(尽管只要认真想一下,就会发现这种借口不仅非常苍白,而且毫无说服力)。

因此,接下来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于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来说,确保自己月度业绩保持在略微超过五十万美元的水平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尽管她能够达到更高的等级——但这么做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如果在二十五号的时间,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业绩上限,可能就会选择将手头现有的紧要工作推迟一下,放到下个月的一号再完成。

或者,她可能只是会放松一下,准备好下个月的从头再来。

激励措施能够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公司内心的实际想法——由于最出色的销售人员都相信,既然公司不愿意为超过五十万的业绩支付月度提成,显然就说明超过该数字属于不希望出现的情况。

最终结果必然就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会做到这种程度。

此外,如果有人不知何故意外(因为这将属于非常意外的情况)将业绩做到远远超过五十万月度限额的水平,也可能会因为没有获得额外奖励而感到非常不满。

实际上,绝大多数提成上限的存在原因都来源于公司某种形式的“不想付给他人更多奖金”观念。

不过,如果对于公司来说,这种结果依然属于希望的情况,就应该选择支付提成。

毕竟,高达二十万美元的额外销售收入确实值得支付两千美金的提成。

不过,如果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的话,公司就不应该支付提成。

即时提醒:或许,当销售额度超过五十万美元的时间,公司就存在因为必须加班或者其它成本上升导致日常运营工作中产生过多负担的可能。

如果现实情况果真如此的话,公司就应该考虑对这种“负担”进行分散,将提成降为百分之零点五就是一种相当可行的选择。

此外,公司也可以容许销售人员将额外业绩按照一定比例转移到下个月的定量中。

接下来,公司应该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对运营流程进行优化改进,确保额外任务也能够按时完成——毕竟,当牵扯到销售方面时,再多也是远远不够的。

三、没有确保奖励与风险之间建立起有机平衡
如果问题很少而利益又极高的话,风险回报模式就会发生严重扭曲。

举例来说,如果绝大部分现有收入都来自于两到三名核心客户的话,公司自然就会希望客户群的范围能够扩大。

因此,在员工激励措施的调整部分中,会增加这样的条目:当业绩来自于新客户时,现有的百分之一提成就会提高为百分之十。

如果单从激励度的方面来看,这确实属于一项不错的措施。

但是,如果绝大部分销售人员都希望获得更高工资的话,就会导致没有动力维护现有客户都全力四处打探新客户的尴尬局面出现。

毕竟,相比起可能的损失(部分提成只有百分之一的既有业务),得到的好处(带来百分之十提成的新客户)明显大得多。

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忙于联络可有可无的新意向,或许不再关心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只是在意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交易,可能会因为试图连哄带骗对各类交易进行变换导致与支持团队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可能会开始减少对于现有客户的关注——进而影响到销售团队的既有文化,并扩展到全公司,导致重大问题发生。

总而言之,优秀的激励计划必须做到奖励额度与风险大小的有机平衡——不论是对员工,还是对公司来说,情况都应该是如此。

四、协调不力导致内部冲突频发
当然,冲突属于非常难于避免的问题。

毕竟,如果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不同团队之间是无法做到完全统一的。

举例来说,会计部门关注的核心就是在两天之内完成所有工作。

换句话说,他们关心的项目是完成的工作;原因在于这样就可以开出发票来,进而获得应有的奖励。

运营人员在意的情况是让工作看上去正在完成:相比工作昨天的完成情况,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尽一切可能让今天的项目保持在高效运行状况,原因就在于这是其激励计划的基础所在。

因此,如果出现了书面工作不完整的情况,他们总会敷衍道:“我们将很快处理好这件事情”。

或者,当他们忘记了对某些项目进行标识归类的话,就会给出:“嘿,对此我们深感抱歉,明天我们就会修复它——现在,我们正忙于产品制造工作”之类的推脱之词。

尽管冲突是不可能完全消除掉的,但公司依然可以对现有运营过程进行调整优化,将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

因此,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给出希望发生的结果——然后努力去实现,让所有员工都明白,无论是出于自身还是总体利益的角度考虑,都应该选择这么做。

五、眼界过于狭隘无法看到大局
为确保奖励措施能够发挥作用,就应该将重点放在员工可以控制的具体行为——而不是人们无法控制的结果部分——之上。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我太老了,已经记不清楚具体年份)的时间,美国当纳利集团曾经选择给每位员工都发放股票期权: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在某个日期之前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话,结果就会是人人都赚了。

当时,公司的原始想法是,这不仅可以让所有员工都关注大局,做到齐心协力,而且能够展示领导层将对成功进行分享的真切愿望。

然而,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股票价格通常都是上下波动不停,尤其是短期情况下,它们与员工能够控制的因素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在我们这个案例中,商品与供应价格可能上涨,市场整体需求可能下降,电子图书成为某些精明开发商眼里的未来所在,市场会认
为印刷属于即将消亡的夕阳产业。

结果就造成了,一名在制造工厂里工作的员工更象是一块漂浮在海里不知所向的软木,而不是一位股票价格之船的有力操控者。

因此,这会导致什么情况发生呢?不管员工再怎么努力,公司股票价格依然不断下跌;最终,人们终于意识到,仅仅凭借自己的微薄努力是无法改变大局的。

实际上,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更好的做法都应该是针对具体行为而不是通常结果进行奖励。

举例来说,如果公司认为生产效率获得提高属于一项重要目标的话,就应该针对生产过程中转换速度更快或者工作时间更多的员工进行奖励——奖励的目标就是生产提高程度。

或者,执行特定工作所带来成本方面的节约。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出一种可以带来期望结果的特定具体行为,并对其进行奖励。

只有这样,奖励措施才能够达到促进具体行动的既定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