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遗传育种》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遗传育种》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适用专业与适应学时
适用专业:本课程是动物科技系养殖类通用课,适用于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专业。 适用学时:适用学时为76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家畜遗传育种是养殖类专业的-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刻理解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续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方法,《生物化学》课程主要讲述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不涉及具体遗传技术。前续课程主要了解一些入门和概念性知识,掌握生物数据资料的主要统计方法是什么,DNA的结构及中心法则。
本课程中,学生应掌握应用遗传规律分析或预见生产实际中的遗传现象;能熟练使用生物统计方法计算数据资料并能进行遗传分析;熟练运用性能测定技术进行种畜的鉴定与选择;掌握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知识,能在生产现场完成种畜卡片的编制与记录、配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生长发育的评定、商品畜禽杂交组合的选择等关键技术;了解遗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关联性知识与技术。
后续的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养羊生产、养禽生产、经济动物生产等专业课程,需进一步深入种畜生产和管理技术,对于其对遗传育种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再讲述。
同期的动物微生物、家畜繁殖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基础课程,它们提供的知识将共同与本课程一道形成学期末的综合实训项目,并进行"家畜繁殖员、饲料检测化验员"职业资格考证。
四、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框架,能够系统掌握家畜遗传的基本知识,改良家畜遗传素质、培育新品种和品系、高效优质生产畜产品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够将遗传育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工作实践,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遗传育种基础技能的现代养殖人才。同时通过本课程循序渐进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认识到畜牧业的广阔应用前景,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灵感,培养出对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兴趣。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遗传物质基础;遗传基本规律;变异;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与选择、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杂交等基础知识、原理及方法。了解遗传信息及其传递、数量性状遗传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掌握遗传基本规律、遗传参数计算、性能测定技术、杂交优势利用及杂交育种的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勤于思考的逻辑推理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3. 素质目标:具有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 态度目标:培养认真、实干的做事态度,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的求知欲,待人处事的和谐态度,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态度。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从基础理论入手,突出基础实训能力的训练,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课程组在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实训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并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穿插案例教学、分层次递进实
训、任务驱动型教学等方法,进行了相关考试改革,重点强化操作技能考核的比重。本课程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思想,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
课堂实训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一般过程为: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讨学习氛围。我们基于行为引导的教学观,自创了基于项目、基于讲练结合、基于分层次递进实训的"3B(Basic,基础)"特色教学方法,通过产学研、仿真与养殖实践、课内与课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六、教学内容
遗传育种概述
目标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学习《家畜遗传育种》对实现畜禽良种化,加速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发展概况;并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通过遗传育种学家发现遗传育种规律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遗传育种的发展简史;家畜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我国家畜遗传育种工作的成就;家畜遗传育种的内容与任务。
教学提示:遗传育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采用实例介绍,遗传育种的成就采用遗传育种学家的成功案例介绍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创新,吸引与培养学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
遗传的物质基础
目标要求:掌握染色体结构、常见动物染色体的数目,遗传信息的传递,对基因概念的正确分析。了解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引为,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依据,基因工程。培养学生利用知识与技术独立进行染色体标本制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细胞的结构与遗传、细胞分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简介。 实 训: 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小鼠减数分裂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教学提示: 讲述细胞分裂时最好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直观教学。
这一章的理论发展很快,有些内容与生物化学重复,因此建议遗传物质及其传递、基因的概念及基因作用的调控、基因工程等内容,不作重点讲授。
遗传的基本规律
目标要求: 掌握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理论要点及其验证方法;掌握连锁遗传、性别决定。掌握有关名词术语。了解非孟德尔遗传现象与规律,伴性遗传的特征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遗传规律分析生产实际中的遗传现象并推断与解释现象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分离规律:孟德尔实验的方法和特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结果、分离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自由组合理论的验证;因子分离、自由组合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行为的一致性;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在畜禽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遗传规律的发展:不完全显性;等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连锁交换规律:连锁和交换的遗传现象;连锁交换遗传的解释;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