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知识要点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知识归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一、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财政收入的构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3.分配政策的影响(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点拨:(1)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行使国家职能,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分配政策的影响。
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财政收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三、财政支出及其构成1.财政支出的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的构成: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税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财税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财税概念财税是指财政和税收两个方面。
财政是国家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和运用,是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是国家利用财政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
税收是国家获取财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家从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财政预算1.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财政收支情况,编制的以确定和调配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为目的的计划。
2.财政预算的种类财政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和临时预算两种。
年度预算是国家在每年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编制的预算。
临时预算是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编制的预算,主要是对特殊情况下的财政收支进行规划。
3.财政预算编制的程序财政预算的编制程序一般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和预算管理四个阶段。
在预算编制阶段,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财政收支情况,制定相应的财政预算方案。
在预算审核阶段,财政部门将预算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审核和评估。
在预算执行阶段,财政部门负责对预算进行执行,并动态调整预算安排。
在预算管理阶段,财政部门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税收制度1.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一整套制度和规定,包括税种、税率、征收办法等多个方面。
2.主要税种主要税种包括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和资源税等多种。
3.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特定政策目标而对特定纳税人的部分税款征收减免或者延期的政策。
四、税收征收1.税收征收的对象税收征收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
2.税收征收的程序税收征收的程序包括税收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和税务监督等多个环节。
3.税收征收的原则税收征收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平原则、便捷原则和适应原则等。
五、财务会计1.财务会计的概念财务会计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一种会计工作。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2024)
引言: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了解财政与税收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展开详细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概述:正文内容:1.税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税收的定义和功能1.2税收的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等1.3税收的特点:强制性、非对等性、一定期限等2.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2.1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目标2.2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与设计要素2.3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2.4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路径2.5税收政策对税制改革的影响和调整3.税务管理与征收机构3.1税务管理的定义和职责3.2税务管理体制的组成和功能3.3税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4税务征收机构的组织和运作3.5税务管理的国际经验和比较4.税收评估与优化4.1税收评估的概念和目的4.2税收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4.3税收评估的应用和实践4.4税收优化的原则和策略4.5税收优化的案例和效果评估5.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5.1税收政策的定义和作用5.2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5.3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4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5.5税收政策的国际合作和趋势总结:通过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税收制度与税制改革、税务管理与征收机构、税收评估与优化以及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合理规划自身财务,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财政与税收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之财政与税收财政与税收学问点一:国家财政1.财政及作用(1)财政的含义及实现。
①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加社会安排的两个方面。
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②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根本收支打算。
③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新)①是促进社会公允、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缩小收入安排差距,促进教育公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根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假如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紧要缺乏,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开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立,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应与社会总需求保持根本平衡,幸免大起大落。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缺乏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纳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立支出,削减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应实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纳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①含义:国家通过必须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②财政收入的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开展水平和安排政策。
A.经济开展水平:我国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根底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只有加快经济开展,社会财产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B.安排政策:在社会财产总量必须的前提下,假如国家财政集中的财产过多,会干脆削减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置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财税小知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财税小知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税收制度1. 税收分类:税收是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给政府,并由其自行承担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按照政府规定向其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收取的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2. 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行为。
税收征收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三个方面。
税收法规是指国家法律对税收征收的规定,税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对税收征收的指导性方针,税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税务征收的具体管理和执行。
3.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促进社会公平,在税收征收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减税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税收调节政策、税收管理政策等。
减税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状况,采取一定措施降低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税收优惠政策是指政府对特定行业或群体给予税收减免或减免的政策,以鼓励相关行业和群体的发展;税收调节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制结构等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升级和转型;税收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收效率,减少逃税漏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
二、财务报表1. 财务报表的编制: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编制财务报表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准则,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进行分类、计量和披露。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清单,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快照。
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到期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利润表:利润表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盈利与损失的清单,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表现。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知识讲解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国家财政
3、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适用
第二框征税与税收二、征税与税收
(一)税收及其种类
2、几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含义手段处理联系
偷税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
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欺骗、隐瞒
等方式
税务机关在
追缴税款的
同时,要加
收滞纳金甚
至并处罚
款,触犯刑
法的还要由
司法机关依
法追究其刑
事责任
四种违法
行为从程
度上越来
越高,其违
法性也一
个比一个
强。
违反税
法规定,都
要受到法
律制裁
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
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没有按时缴
纳而拖欠
骗税纳税人用欺骗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
惠
骗取税收优
惠
抗税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税款的行为
暴力、威胁
等手段
3、怎样依法纳税。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知识讲解
个人所得税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
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税收的地位看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 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 是一致的
③从我国税收的作用 看
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 基础,有国必有税。
目标
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 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 的调节和控制,使之与流通 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央人民银行
联系
1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2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 税收,抑制总需求、 降低通货膨胀率,给 经济降温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 进改革、增收节支
联系
采取何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手段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 税收、税率的调整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 存贷款利率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等
注意
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 享有对纳税机关监督 的权利。
是相对的。税收是对政府 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成本 的补偿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征税对象、税率,具体的征 税标准是可以改变的
联系
A、 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B、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财政的定义和职能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税收的定义和种类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财政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税收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财政收支平衡和赤字收支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税收的作用和影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111 财政的职能1111 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1112 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1113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运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实现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12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21 税收的种类1211 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
1212 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
1213 财产税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
1214 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特定的行为为征税对象。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总结与典例(含详解)【强烈推荐】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最新考纲: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
3.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4.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收入与支出2.准确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财政的作用4.经济运行状况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适用知识点二征税与纳税1.税收2.基本特征【特别提醒】税收具有强制性,并不意味着纳税人不享有对纳税机关监督的权利;税收具有无偿性,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提供相应服务;税收具有固定性,并不意味着征税对象、税率不发生改变。
3.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特别提醒】税收的作用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依法纳税(1)必要性: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行为。
(3)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特别提醒】纳税人与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由国家税法规定的;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
初级经济师财政与税收考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财政与税收考点总结财政与税收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以下是对初级经济师财政与税收相关考点的详细总结。
一、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这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例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对高收入者征收较多的税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保障和福利,从而达到公平分配的目的。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则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复苏。
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发生的资金耗费。
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将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和企业,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对分配有直接影响。
按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等。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有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绝对规模指标是指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规模指标则通常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众多,包括经济发展因素、政治因素、经济体制制度因素、社会因素等。
三、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筹集的资金。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财政税收知识点总结
财政税收知识点总结一、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财政税收是指国家通过执法程序,向纳税人(单位和个人)强制收取的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权力范围内由合法的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是强制性的和无偿性的。
财政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财政税收是国家权利的具体表现。
它不是一般范畴中的权利,也不是一般范畴中的义务,而是具有严格意义的国家财政权利。
财政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一种方法,是国家理论、原则和宪法规定的一种基本责任。
二、财政税收的类型1. 依法征税。
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按照特定条件和程序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量的钱款的行为。
2. 公共性。
税收是国家强制性的收取,纳税人没有选择的余地。
纳税人必须按规定缴税,不能选择性地支付。
3. 无偿性。
税收征收是无偿的,与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无直接联系。
4. 税基的广泛性。
税收的基数是全体纳税人,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组织等。
5.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手段之一。
三、税收政策1. 宏观税收政策。
宏观税收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宏观经济平衡和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宏观税收政策以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基础,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运用税收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
2. 微观税收政策。
微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促进特定经济领域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微观税收政策是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企业或特定税种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相关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
四、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为实现税收政策目标而规定的一套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包括税收程序、税收标准、税收管理、税收法律等方面的规定。
1. 税收程序税收程序是国家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计算、征收和支付。
2. 税收标准税收标准是国家规定的纳税人应当按照一定计算方法和税率交纳的税款金额。
财税税务知识点总结
财税税务知识点总结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法律是规范税收活动的基础,税务制度是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
了解财税税务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税收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以下将总结一些财税税务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税收基本知识税收是国家依法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在我国主要分为税、费、专款和利息等四种。
其中税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征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交纳的税,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间接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产生的税,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费是指有偿服务项目的收入,如公路通行费和医疗服务费等。
专款是指法定支出,如社会保险费和公益事业费等。
利息是指国债和债券的利息收入。
每个纳税人都应按规定的税法和税收监管部门的规定,向国家交纳税款。
二、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税收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力。
我国税收管理体制主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部门组成。
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家税收管理的总负责机构,主要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税收工作。
地方税务部门是指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税务机构,主要负责实施地方税收管理和服务。
三、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来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分配公共财富的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包括税种选择、税率确定、税基扩大和税法改革等。
税种选择是指政府对税种进行选择和优化,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
税率确定是指政府对税率进行调整,以维护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税基扩大是指政府扩大税收的征收范围,以增加税收收入。
税法改革是指政府对现行税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国家依法对纳税人进行征收税款的活动。
纳税人是指依法应纳税的单位和个人。
税收征收主要包括税务登记、报告和缴纳税款等。
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依法向税务机关登记,领取税务登记证。
税务报告是指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告纳税资料。
缴纳税款是指纳税人按时按法向国家交纳税款。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财政与税收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财政财政是指政府的财政部门通过征收、支出、预算和决算等手段,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运用的活动。
财政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其核心是财政收支的平衡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从社会各方面筹集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资源。
其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国债、收费、捐赠等。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进行的资金分配和使用。
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国防等领域的支出。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政策。
二、税收税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或劳务进行征收和管理的活动。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1、税收种类:税收的种类繁多,按照课征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
其中,流转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所得税是以个人和企业的收益为征税对象,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
2、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等原则。
3、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税收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纳税人的确定、课税对象的确定、税率的设计、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的规定等内容。
三、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通过税收手段筹集资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税收也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群体进行差别化税率设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此外,财政支出也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
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总结
财政税收考试知识点总结一、税收概念及种类1.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指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钱财,用于满足政府支出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种类: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
(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间接税: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缴纳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二、税收基本原理1. 纳税义务人:税收的基本原理是广义义务人原则,即凡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或单位都应当依法纳税。
2. 税收征收主体: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
3. 纳税范围:税收的征收范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个人所得、企业所得、商品销售等。
4. 税收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遵循公平、公正、普遍、便利的原则,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税收制度1. 税制:税制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对税收征收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收征收方式等进行规范的制度。
2. 税率:税率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种类的税收有不同的税率,税率的确定对于税收的征收有着直接的影响。
3. 报税申报:纳税人需要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的税收申报表和证明材料,申报纳税。
四、税收政策1. 宏观税收政策:宏观税收政策是指国家按照经济的全局目标来制定税收政策,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2. 细分税收政策:细分税收政策是针对具体行业或领域的税收政策,以调动特定行业的生产要素、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
3. 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于特定纳税人或特定行业,在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
五、税收征收与管理1. 税收征收:税收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收取税款,并妥善处理纳税人的诉求。
2. 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指税务部门在税收征收的过程中,对纳税人进行纳税指导、税收宣传、税务查验、税务稽查等工作。
3. 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是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税收的合法性、规范性。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税收与经济增长:税收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第一部分:财政概述财政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征收和支出预算来管理财政收支的活动。
在现代国家中,财政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之一。
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
在财政管理中,税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第二部分: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的方式从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收入和消费中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分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进口税等。
税收的征收目的主要包括提供公共品、调节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等。
第三部分:税收的功能税收在财政管理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用于提供公共品、改善社会福利、投资基础设施等。
其次,税收可以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目标。
再次,税收可以用作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第四部分:税收的影响因素税收的征收主体、税收基数、税率等因素都会影响税收的实际情况。
税收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的税收政策有所不同。
税收基数是指纳税人的应税收入或消费额,税率则是指税收与纳税基数的比率。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收效率、税收政策等也会影响税收的情况。
第五部分: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税收收入可以用于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税收政策也可以通过改变税收优惠政策、减税政策等来调节经济运行,刺激经济增长。
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部分:税收的问题与挑战税收征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税收征收的成本较高,包括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
其次,税收逃避和规避现象普遍存在,这给税收征收带来了困难。
同时,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和不透明度也是税收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七部分:税收改革与创新为了应对税收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各国开展了税收改革与创新。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
财政与税收要点考点一、财政1.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政权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调节和财政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国家在经济管理中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和手段。
2.功能:(1)经济调节功能:通过财政政策对需求和供给进行调节,实现宏观经济稳定;(2)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功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3)资源分配功能:通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收入再分配功能: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5)激励功能: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经济活动。
二、税收1.定义: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向个人、企事业单位收取的一种行政性财政收入。
2.特点:(1)法定性:税收征收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的义务履行纳税义务;(2)强制性:税收是强制性的,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3)无直接对应性:税收收入的使用不一定与纳税人的缴纳金额直接相关;(4)公平性:税收在征收过程中要求公平,即按照能力和财富水平的差异征收税款;(5)经济调节性:税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调节供求、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三、税收的分类1.按纳税主体划分: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2.按税种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税务主体直接从纳税人的收入或财产中扣除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向消费者收取税款,再由纳税人或纳税人要求支付的税款,如增值税、消费税等;3.按征收方式划分:单一税制和综合税制。
单一税制是指以一个税种为主征税,如增值税。
综合税制是指在征税过程中同时采用多个税种,如个人所得税;4.按税额划分:逐步税率和平均税率。
逐步税率是指税率按照收入水平逐渐升高的税收制度,如个人所得税。
平均税率是指纳税人根据全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的税额的平均水平。
四、税收政策1.定义:税收政策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一系列与税收有关的制度、政策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税收知识要点一、名词解释: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
也可以将财政的一般概念表述为: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额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公共财政理论:是指将财政作为公共经济部门,集中研究社会公共需要及其满足手段,即,公共产品问题,并通过构建投票论、政治联盟论、官僚主义论和制度选择论等,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相关的政治与集体行动的决策过程,形成了具有很大影响的公共选择学派。
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产品:是社会共同使用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路灯、警察、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
外部性(效应):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者私人边际收益和社会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而且某一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来满足。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的手段时,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或给社会带来额外的福利损失。
瓦格纳法则:是指一国政府的支出与经济成长,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政府职能的扩大,要求保证行使这些政府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和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投资或政府投资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方式:BOT:建设-经营-转让,是指一个承建者或发起者从委托者手中获取特许权,让后从事项目的融资、建设和经营,并在特许期内拥有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特许期结束以后,将项目无偿转让给委托人。
TOT:移交-经营-移交,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产权,获得资金建设新项目的融资方式ABS:资产证券化融资,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证券融资方式。
PPP:公私合作模式,也称3P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进本生活权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四种类型社会保险型:政府按照风险分担、互助互济的保险原则举办的社会保障计划社会救济型: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用资金或物资向生活遇到困难的人提供救济或帮助的社会保障类型。
普遍津贴性:政府按照人人有份的福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节俭基金型:政府按照个人账户举办,雇主和雇员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个人账户中缴费和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资产归职工个人所有,但这部分资产要有政府管理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下,政府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税式支出:适宜特定阿吕条款规定的、给以特定类型的活动或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政府收入:是指财政收入的预算内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的总称;税收: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有一种形式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
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在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代替重税或重税商品。
公债负担:是指因公债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主要有认购者负担、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社会负担和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重要的国家立法文件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二、知识要点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与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的分类:按财政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其他收入(如专项收入、事业收入等)第一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二产业与财政收入、第三产业与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变化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分配政策、价格、税收制度与征管水平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增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税基中免于计税的数额,二者优惠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优惠的是个别纳税人,后者则汇集所有纳税人。
税收的分类: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商品课税(又称流转课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所得课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课税:包括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与财产课税数属于直接税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从量税主要包括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从价税主要包括产品税、增值税、房产税、营业税、关税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消费税、营业税。
价外税:增值税此外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以课税形式的不同:实物税、货币水税负转嫁的含义和方式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嫁:又称顺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加以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散嫁税: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一部分前转嫁。
一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一人,而是分散给多人承担。
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和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商品或要素的供给弹性、课税范围、反映期间、税种属性、市场结构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益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
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商品的数量组合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在纳税人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施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代替重税或重税商品。
税收公平原则的标准收益原则:主张每个纳税人都必须根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所享受到的利息缴纳相应税款。
负担能力原则:观点一,主张以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指标,收入多人多纳税,收入少人少纳税。
观点二、主张以消费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
还有一种观点是主张以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
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税收效率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增收方法,二是: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
预算的分类:(272)1、从编制组织形式看。
政府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2、按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3、3、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层次不同,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4、按照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不同,可分为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5、按预算的成立时限分类,国家预算分为正式预算、临时预算和追加预算预算的四个程序:(276)1、预算的编制;2、预算的批准;3、预算的执行;4、国家决算公债的作用:260从财政观点而言: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
相对于增加税收、向银行透支等其他两种弥补赤字的办法,发行公债的副作用最小。
这是因为:1)发行公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2)公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原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公债具有调节经济的作用: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需求的平衡;4)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公债的分类:1、按债权人分类:国家内公债和国外公债2、按发行主体分类:中央政府公债、地方政府公债和政府机构债3、按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分类:凭证式公债和记账式公债4、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5、An偿还期限分类:定期公债和不定期公债公债的发行方式1、公募法:指政府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公募法和间接公募法2、报销法:即由金融机构承购全部公债,然后由其转向社会销售,未能售出的余额由金融机构自身承担3、出卖法:即政府委托经纪人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出售公债4、摊派法:既政府规定认购条件,凡符合条件者必须按规定认购公债。
公债负担的含义公债负担是指因公债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
公债至少会带来5个方面负担:1、认购负担;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社会负担5、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公债债规模首先受认购人负担能力的制约。
公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体来说,就是GDP。
公债负担率=积累公债余额/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警戒线是20%)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警戒线是3%~10%)公债规模还受政府偿债能力制约。
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财政支出(警戒线是15%~20%)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警戒线是8%~10%)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通常意义上所讲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划分和财政管理权限划分上的一项根本制度。
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也称为政府间财政关系或财政联邦主义。
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资源配置职能应当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稳定发展中央为;稳定与发展职能应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政府间财权的划分:(应属于中央收入的税种有:与稳定经济和再分配相关的税种,税基在各地区分配极为不均的税种;税基流动性较大的税种)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将中央掌握的一部分财力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的一种预算调节制度对财政平衡的理解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发生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冲击、无弹性税制、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外时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