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百花园(2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4分)
岷江,一旦聚集众流而举义,便如任性的野马,只知浩浩荡荡地奔腾,哪里还顾及得了两岸的景色! 一派急如星火、不舍昼夜和庄严神圣的势头,是有什么不可耽搁的使命在摧促着它吗?千百年来,人们只是站在河的起点猜测着,等待着,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从河水流去的远方反ku ì回来。
而四姑娘山下的纷纭众水,就那么面无表情地抛下莫名奇妙的人类,有去无回地继续流逝,一直流向幽幽的时间深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耽.搁()反kuì()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为改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孟奇随拿破仑的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就去问孟奇。
(2)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3)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不能泡茶,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A.惊奇过程都因而
B.惊讶过程都因为
C.惊讶进程就因为
D.惊奇进程就因而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合家欢冒险喜剧动画《怪物岛》曝光了一组国际版角色海报,光怪陆离
....的涂鸦风格,表现出电影的惊奇与喜庆。
B.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中第一小题孙文倩同学竟然花费了十分钟时间才完成,这真是有点小.
题大做
...。
C.海南环岛游的梦想终成现实,西海岸上那些人迹罕至
....的美景也“取”下神秘面纱,静候欣赏它们的游人。
D.在当地一名村干部看来,林智双虽然热心,但多是夸夸其谈
....,做表面功夫,实际上没有他自称的那么大能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如《乡愁》《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等,广泛被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
B.记者从北京交管部门获悉,元旦假期机动车将不受尾号限行限制,高速公路禁止不减免小客车通行费用。
C.痴迷核潜艇,同时又为核潜艇的成果感到无比快乐,这一“痴”一“乐”,不正是黄旭华人生的写照吗?
D.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完全自主建造和设计的、具有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中国先进研究堆项目通过了现场竣工验收。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B.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C.《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王实甫、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下列横线处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与回声定位系统相适应,蝙蝠耳廓很大,内耳十分发达。
从这方面看,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要比先进的雷达和声呐还优秀得多。
①主要由内耳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虽不到1克重,但灵敏度极高,蝙蝠1秒钟可接收和分辨250组回声。
②其抗干扰能力也很强,哪怕干扰噪声比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强100倍,蝙蝠仍能有效工作。
③洞中数百万只蝙蝠都要发出超声波,这成千上万的超声波和洞壁的回声交织在一起,对蝙蝠个体却毫无干扰。
④蝙蝠活动时总爱将耳廓竖起,就是为了更好地收集声波,交给内耳处理。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7.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陋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2)范仲淹《渔家傲》中揭示将士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3)“大漠”文化一直以它神秘莫测的身影引起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好奇与向往。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完整描写“大漠”的古诗句:
,。
二、综合实践坊(6分)
8.向阳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如果我主办校刊《荷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校刊《荷韵》写一个形象生动的卷首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3分)
(2)为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投稿热情,校刊《荷韵》编辑部发出一则征稿启事,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征稿启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第18期校刊《荷韵》今天向你们征稿啦!
过去,因为有你们的热心参与,我们的刊物不断改进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希望这一方小小的舞台,能让你们的才情尽情地挥洒,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真诚地交流。
《荷
韵》的编委们期待着你们的佳作。
希望老师、同学们能热心支持我们的工作,用你
们手中的笔,抒写着心中的絮语,描绘着这流动的世界。
本期《荷韵》栏目名称为:、、似水流年、花香心语、文学彩窗、专题博览等。
来稿请发邮箱:heyun@。
2018年4月23日
《荷韵》编辑部
①请在横线处设计两个富有诗意的栏目名称,每个栏目名称限4个字。
(2分)
②这则征稿启事在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1分)
三、阅读芳草地(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散曲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C.从全曲看,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D.这首散曲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4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3)转转不已.()
(4)如.其言()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渐沉渐深耳./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乃.石性坚重/乃.悟前狼假寐(《狼》)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笑”的含义。
(2分)
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②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三)阅读伽利略《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选段,完成15~17题。
(7分)
因为他的全部阅历俱不足以使他理解或相信:蟋蟀尽管不会飞,但它却能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出那般和谐且响亮的声音。
嗣后,当他以为除了上述发声方式之外,几乎已不可能另有他法时,他又知悉了各式各样的风琴、喇叭、笛子和弦乐器,种类繁多,直到那种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而吹奏的铁簧片。
这时他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了,可他捉到一只蝉后,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无论堵住蝉口还是按住蝉翅,他都甚至无法减弱蝉那极其尖锐的鸣叫声,而不见蝉颤动躯壳或其他什么部位。
他把蝉体翻转过来,看见胸部下方有几片硬而薄的软骨,以为响声发自软骨的振动,便将它折断,要止住蝉鸣。
但是一切终归徒然;乃至他用针刺透了蝉壳,也没有将蝉连同其声音一道窒息。
最后,他依然未能断定,那鸣声是否发自软骨。
从此,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问他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坦率地说知道某些方法,但他笃信还会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象的方法。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
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
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它的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15.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到这个人研究蝉的发声原理?(2分)
16.选文第一段介绍了动物的两种发音方式,即靠气息发音和振动发音。
那么蝉到底是怎样发声的呢?(2分)
请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蝉的发声原理。
链接:蝉是动物中出色的“鼓手”。
它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较强的薄膜,叫做“声鼓”。
外面覆着一块盖片。
里面有鼓膜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两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
蝉在高歌时,不是用锤敲鼓,而是用肌肉徐徐颤动,扯动鼓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
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
17.作者为什么说“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1分)
青藏高原的眼泪
马志飞
①“是不是天边的大海,流淌一湾情思,流进了高原,不再离去。
像一方五彩的帐篷,汇聚的岛屿,让雪花编织的美丽,回到了港湾……”
②每当听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一碧万顷、波平如镜的高原湖泊。
它们隐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显得无比神秘。
如果你想探寻高原湖泊之美,青藏高原是最理想的去处。
③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
这里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号称“亚洲水塔”。
④但是,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湖泊呢?迄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主要
..是因为我们对于湖泊的定义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准确划分。
⑤关于湖泊的定义,中国2005年出版的《地质大辞典》给予的解释为:“陆地上比较宽广的天然积水凹地。
它由贮水的湖盆和湖水两部分组成。
”在西藏,人们称呼这种大片积水的区域为“错”;在四川,人们则称其为“海子”。
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者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千米,小者面积仅为数百甚至数十平方米。
但是,湖泊每年都在变化,有的湖泊在逐渐消失,还有新的湖泊在逐渐形成,这就给数据的统计增加了难度。
⑦为什么青藏高原有那么多湖泊?而且还都那么美呢?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在隆起过程中,经历了强有力的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形成许多断裂带,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
再加上冰川的侵蚀作用,创造了便于贮水的湖盆。
雪山与冰川融水汇集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
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属于构造湖。
⑧其中,有些是沿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下陷而形成,一般比较狭长,湖岸平直,岸坡陡峭,比如当惹雍错和当穹错;有些是由于局部地壳下凹形成湖盆贮水而成,外形很不规则,规模一般较大,比如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玛旁雍错和拉昂错;还有些湖泊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截断水流时形成的,被称为堰塞湖,比如羊卓雍错、班公错、巴松错。
⑨由于青藏高原身居内陆,远离大海,这里的湖泊大多为内陆湖。
流水携带大量的盐分进入湖泊后,只能通过蒸发向外排泄。
长此以往,湖水就越来越咸,变成了咸水湖。
湖中的盐分结晶后引起光线折射,往往会形成色彩斑斓的景象。
⑩另外,有些盐湖中还生活着嗜盐的微生物(比如杜氏盐藻),它们具有特殊的颜色,大量繁殖时可能会造成湖泊变色,美丽而又诡异。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7期,有删改)
18.青藏高原的湖泊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19.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分)
20.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1.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2.青藏高原湖泊之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6题。
(8分)
丢失的金发簪
代君
母亲坐在院子里剥玉米。
我走过去,姐也跑了过来。
“妈,明天就要开学了。
”我和姐同时说。
母亲微笑着说:“放心吧,学费早就准备好了。
”
母亲把玉米放进篮子,起身向堂屋走去。
我和姐紧跟在后面,挤眉弄眼地笑。
我刚要抬脚跨进门槛儿,母亲突然惊叫起来,好像踩着了一条蛇,不,仿佛被蛇咬了一口。
我掉头就往外跑,身后却传来母亲严厉的声音:“你们俩都过来!”
原来,母亲放在木箱里的金发簪不见了。
母亲说,金发簪是姥姥送给她的,也是我们的全部家底,没了金发簪,以后的生活就没了保障,万一有个……
母亲呜咽地哭起来。
顾不得擦去满脸的泪水,她就盯着我和姐的脸看过来看过去。
母亲的目光第三次落到我脸上,她说:“谁拿了,赶快拿出来,再认个错就没事了。
”
我扭头看姐,她怯生生、木呆呆的,一点儿心虚的迹象也没有。
窗台上的小黑猫忽然“喵喵”地叫了起来,母亲转过头去,说了声“滚”,然后就又把头转过来,盯着我和姐。
母亲的目光突然停在我身上,我连忙低下头去。
“不说是吧?那好,你们俩谁也别想上学了,从明天起,都给我出去打工挣钱。
”
我脑子“轰”的一下,差点儿晕倒。
金发簪虽然不是我拿的,可是,如果不让我上学,我的天就塌了。
我一把揪住姐的衣襟,大声说:“再不把金发簪拿出来,以后我就不喊你姐了!”说完,我朝姐“哼”了一声,就到母亲那边去了。
姐在我和母亲对面站着。
我和母亲虎视眈眈地盯着姐的脸。
母亲叫着姐的小名说:“金发簪是你拿的?”姐点了一下头。
我的心顿时放下来,可接着,
我又无限后悔和难过起来。
为什么拿走金发簪的是姐呢?为什么姐偏偏把金发簪弄丢了?如果是我拿了金发簪,即便我把它弄丢了,只要我哭着跟母亲说几句好话,一准就没事儿了。
可是,姐不行。
姐是父亲跟他的前妻生下的孩子。
父亲曾向母亲保证,若是姐惹母亲不高兴,就把姐送走。
在我心目中,姐比母亲对我还亲。
每次有了好吃的,姐总是等我把自己的那份吃完了,再把她那份偷偷送给我,并嘱咐我不要告诉父亲和母亲。
母亲有事的时候,姐就接送我上学放学。
一天,上学时母亲让我和姐姐带着伞,我嫌碍事,没带。
放学时,下起大雨。
眼看着同学们陆续被家长接走,我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时,突然看见姐举着伞朝我跑过来。
姐是上天派来保护我的小天使。
父亲去世后,姐对我更好了。
好在母亲当时没有赶姐走,或许母亲一直没找着赶她走的理由。
我正思忖如何说服母亲,好让姐留下来,母亲突然说:“承认错了就是好孩子。
快去睡吧,明天好早起上学。
”
第二天,母亲喊姐起床,看见床上放着一封信,上面写着:“妈,我出去打工了,您和妹妹都不要找我。
”
那年,姐高三,我初三。
姐的班主任知道姐辍学的事情后,无限惋惜地说:“我们还全仗她给学校争光哩!”
从那以后,母亲再没为学费发过愁。
我考上大学后,姐每月准时把钱寄到学校,一直到我大学毕业。
我结婚时,姐送给我一个红包做嫁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姐打工攒下的全部积蓄。
那年,姐三十岁,仍然单身。
姐三十三岁的时候,终于心有所属。
母亲让我去木箱里拿她为姐准备的嫁妆,突然,我呆住了,那个金发簪竟好好地在箱底躺着。
母亲把姐叫到面前:“为什么说是你拿了金发簪?”
“我,我怕您不让妹妹上学。
”
母亲一把将姐搂进怀里,泣不成声地说:“你咋就那么傻呢?”
姐结婚那天,母亲把金发簪戴在姐头上。
后来,姐把金发簪给了我。
我又把金发簪还给了母亲。
后来的后来,母亲谁都不认得了,只认得那个金发簪。
母亲每天把金发簪攥在手心里,望着它,一遍遍地问:“你咋就那么傻呢……”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
23.本文围绕“金发簪”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结合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2分)
①开端:
②发展:姐姐外出打工,供“我”上学,并将打工的全部积蓄送给“我”做嫁妆。
③高潮:
④结局:姐把金发簪给了“我”,“我”又把金发簪还给了母亲,母亲晚年谁都不认得了,只认得那个金发簪。
24.品读文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为何放下心来?又为何“无限后悔和难过”?(2分)
25.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2分)
母亲突然惊叫起来,好像踩着了一条蛇,不,仿佛被蛇咬了一口。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6.文中的“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分)
四、写作绿树轩(50分)
27.选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我发现了的奥秘”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
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并按照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理,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请以“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dān 馈(2)摧—催奇—其
2.D(惊奇:感到很奇怪。
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
就:假设条件关系关联词。
因而:所以。
)
3.B(小题大做: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
)
4.C(A.“广泛”调到“收录”前面;B.删去“禁止”或“禁止”后面的“不”;D.“建造”和“设计”对调。
)
5.D(“王实甫”改成“关汉卿”。
)
6.C(扣住第②句中“也”一词,很容易排列顺序。
)
7.(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1)示例:一方展示青春和个性的舞台,一扇抒写心灵和生活的窗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广阔天地,让我们与《荷韵》同行,迎着时代的劲风,乘风破浪。
(2)①示例:青春风铃、绿野仙踪②时间和署名落款错误,将它们位置对调。
9.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
10.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1.(1)靠近(2)事物的常理(3)停止(4)依照
12.D(A.代词,他的;副词,恐怕。
B.语气助词,罢了;名词,耳朵。
C.动词,是;副词,才。
D.介词,被。
)
13.(1)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2)到下游寻找石头,确实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14.(1)讲学家的“笑”是嘲笑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2)议论。
点明主题,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15.示例:显示他的无知,突出说明随着已知的增多,未知的就愈多,同时与前面的“他天资聪颖,生性好奇”相照应。
16.蝉靠肌肉颤动拉扯鼓膜、振动空气发出声音。
17.一方面说明作者对彗星的成因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没有什么进展的现实,另一方面也很好地突出了本文说明的中心,即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坦然谦逊、求真自信的人。
18.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美丽。
19.第①段引用歌词,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青藏高原的湖泊;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不能去掉。
“主要”是“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表明“我们对于湖泊的定义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准确划分”是“青藏高原湖泊迄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的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排除还有其他次要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分类别。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青藏高原上构造湖形成的三种原因及其特点。
22.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湖水变色。
23.①母亲发现金发簪不见了,严厉盘问“我”和姐,姐承认是她拿了金发簪。
③母亲让“我”去木箱里拿她为姐准备的嫁妆时,才知道姐当年并没有拿走金发簪,母亲把金发簪戴在姐头上。
24.“我”担心母亲找不到金发簪,不让“我”上学,姐承认是她拿了,所以“我”放心了。
但“我”想到平日里姐对“我”的关爱,以及姐的身世和在家中的地位,怕母亲赶姐走,所以“无限后悔和难过”。
2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发现金发簪不见时的震惊。
26.示例:(1)体谅母亲:选择外出打工,不让母亲为妹妹的学费为难。
(2)关爱妹妹:偷偷将自己的好吃的给妹妹,给妹妹送伞;怕母亲不让妹妹上学,主动承认自己拿了金发簪,选择外出打工给妹妹挣学费,又将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了妹妹做嫁妆。
27.例文引路
我发现了水的奥秘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生命,更哺育了一个美丽的地球。
那么,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水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了解一下水吧!
同学们一定知道九大行星吧?它们是那么的大,但在水这个大力士面前,也还是能被轻而易举地举起来的。
那么,这个大力士的力量到底来自哪里呢?这就是水的浮力。
提到水的浮力,不知怎么的,它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让我想到了幼时看过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中的情节。
还记得海尔的兄弟们在驱赶鳄鱼时,油桶漏了,汽油全流入了水中。
海尔兄弟灵机一动,用火柴点燃了水面上的汽油,水面便着了火,这是为何呢?原来那正是水的浮力在起作用。
我对此有些怀疑,便展开了我的实验。
我拿了几个杯子,都灌满了水,起先我用泡沫塑料放在水面上,用手将其压至底部,可是一松手,它又弹了上来。
我又把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在水面上,用力将它压下去,可是越往下压就感到越吃力。
结果一松手,气球又弹了上来,难道这就是水的浮力吗?
水的浮力到底是什么呢?我从书中得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后,由于物体上下部分在水中的深度不同,上面受到的压强小于下面受到的压强,所以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大,其合力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
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想法。
大家都知道,石头放在水里会沉下去,一片树叶放在水里却会浮在水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会说是因为石头太重的缘故。
错了!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可是后来我做了一个实验:我先把一个小小的铁螺丝帽放在一个装满水的池子里,它立刻沉了下去。
然后,我又把一艘比铁螺丝帽重几十倍的玩具快艇放入水中,但快艇并没有沉下去,这证明了物体并不是因为自身重就会沉下去的。
其实,树叶也好,石头也好,落水时都会遵守同一条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树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而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树叶上浮,石头下沉。
玩具快艇的体积大,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量,因而会浮在水面上。
另外,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还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有关。
它们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在离地中海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内陆海叫死海,那里的海水特咸,含盐量达23%~25%,这使得死海里水的密度大大超过了人体的密度,所以人在死海里不用担心被淹死,还可以躺在海面上看书呢!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而且是那么有趣,难怪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探索呢!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春天到了,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
有的像展翅的雄鹰在天上自由翱翔,好像在搜寻猎物;有的像轻巧的蜻蜓在天空中飞舞,忽高忽低;有的像美丽的蝴蝶舒展着翅膀上那多彩的花纹;还有的像活泼可爱的金鱼,摆动着它那美丽的尾巴,无拘无束地“游动”……这些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为什么仅凭借一根细线就能在蓝天上飞来飞去呢?
上了初中,我去问物理老师,他解释说:“风吹在风筝薄薄的‘身体’上,就会产生压力,从而把斜着的风筝托起来。
具体点儿说,放风筝时,人们总是牵着风筝线,迎着风跑。
风筝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