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之数学归纳法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4章数列4数学归纳法含解析选修2

新教材高考数学第4章数列4数学归纳法含解析选修2

数学归纳法素养目标学科素养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重点、难点)2.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重点)3.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数学命题.(难点)1.数学抽象;2.逻辑推理;3.数学运算情境导学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身上添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马儿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在社会学里,取名为“稻草原理”.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数学思想呢?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与自然数n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2)在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只要推理过程正确,也可以不用进行假设.(×)(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由n=k到n=k+1,等式的项数一定增加了一项.(×)1.式子1+k+k2+…+k n(n∈N*),当n=1时,式子的值为(B)A.1 B.1+kC.1+k+k2D.以上都不对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3(n≥3,n∈N*)时,第一步验证( )A.n=1 B.n=2C.n=3 D.n=4C 解析:由题知,n的最小值为3,所以第一步验证n=3是否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关于n的恒等式时,当n=k时,表达式为1×4+2×7+…+k(3k+1)=k(k+1)2,则当n=k+1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4+2×7+…+k(3k+1)+(k+1)(3k+4)=(k+1)(k+2)2解析:把k更换为k+1.4.式子1+3+5+…+(2n+1)=(n+1)2,当n=1时,右边的式子为________.(1+1)2解析:当n=1时,式子变为“1+3=(1+1)2”,故右边的式子为(1+1)2.【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5×22+…+(2n -1)× 2n -1=2n (2n -3)+3(n ∈N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2×(2-3)+3=1,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3×2+5×22+…+(2k -1)×2k -1=2k(2k -3)+3.则当n =k +1时,1+3×2+5×22+…+(2k -1)×2k -1+(2k +1)×2k =2k(2k -3)+3+(2k+1)×2k=2k(4k -2)+3=2k +1[2(k +1)-3]+3,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一是弄清n 取第一个值n 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 =k 到n =k +1等式两端的项是如何变化的,即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 =k +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所作假设建立联系,并向n =k +1时证明目标的表达式进行变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3⎝ ⎛⎭⎪⎫1-14⎝ ⎛⎭⎪⎫1-15…⎝ ⎛⎭⎪⎫1-1n +2=2n +2(n ∈N *). 证明:(1)当n =1时,左边=1-13=23,右边=21+2=23,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N *)时,等式成立, 即⎝ ⎛⎭⎪⎫1-13⎝ ⎛⎭⎪⎫1-14⎝ ⎛⎭⎪⎫1-15…⎝ ⎛⎭⎪⎫1-1k +2=2k +2. 在上式两边同时乘⎝⎛⎭⎪⎫1-1k +3得 ⎝ ⎛⎭⎪⎫1-13⎝ ⎛⎭⎪⎫1-14⎝ ⎛⎭⎪⎫1-15…⎝ ⎛⎭⎪⎫1-1k +2⎝ ⎛⎭⎪⎫1-1k +3=2k +2⎝ ⎛⎭⎪⎫1-1k +3=2k +2k +2k +3=2k +3=2k +1+2, 即当n =k +1时等式成立.由(1)(2)可知对任何n ∈N *,等式都成立.【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2+…+12n -12>1-12+13-14+…+12n -1-12n(n ∈N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12=12,左边>右边,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112+132+…+12k -12>1-12+13-14+…+12k -1-12k.则当n =k +1时, 112+132+…+12k -12+12k +12>1-12+13-14+…+12k -1-12k +12k +12>1-12+13-14+…+12k -1-12k+12k +12k +2=1-12+13-14+…+12k -1-12k +12k +1-1-12k +1, 即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知,不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需要注意:1.在归纳递推证明过程中,方向不明确时,可采用分析法完成,经过分析找到推证的方向后,再用综合法、比较法等其他方法证明.2.在推证“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的过程中,常常要将表达式作适当放缩、变形,便于应用所作假设,变换出要证明的结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n -1>n 2(n ∈N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2,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13+…+12k -1>k 2.则当n =k +1时,1+12+13+…+12k -1+12k -1+1+12k -1+2+…+12k >k 2+12k -1+1+12k -1+2+…+12k >k 2+12k +12k +…+12k =k 2+(2k -2k -1)12k =k +12.∴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知,不等式对任何n ∈N *成立.【例3】求证:an +1+(a +1)2n -1能被a 2+a +1整除.(其中n ∈N *,a ∈R )证明:(1)当n =1时,a 2+(a +1)1=a 2+a +1,显然能被a 2+a +1整除,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时,a k +1+(a +1)2k -1能被a 2+a +1整除.则当n =k +1时,a k +2+(a +1)2k +1=a ·a k +1+(a +1)2(a +1)2k -1=a [a k +1+(a +1)2k -1]+(a +1)2(a +1)2k -1-a (a +1)2k -1=a [a k +1+(a +1)2k -1]+(a 2+a +1)(a +1)2k -1.上式能被a 2+a +1整除, 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一切n ∈N *,a ∈R ,命题都成立.证明整除问题的关键是凑项,即采取增项、减项、拆项和因式分解等手段,凑出n =k 时的情形,从而利用归纳递推使问题得以解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若f (n )=3×52n +1+23n +1,则f (n )能被17整除.(n ∈N *)证明:(1)当n =1时,f (1)=3×53+24=17×23, ∴f (1)能被17整除,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f (k )=3×52k +1+23k +1能被17整除.则n =k +1时,f (k +1)=3×52k +3+23k +4=52×3×52k +1+23×23k +1=25×3×52k +1+8×23k +1=17×3×52k +1+8×(3×52k +1+23k +1)=17×3×52k +1+8f (k ).因为f (k )能被17整除,17×3×52k +1也能被17整除,所以f (k +1)能被17整除.由(1)(2)可知,对任意n ∈N *,f (n )都能被17整除.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 +3)=n +3n +42(n ∈N *)时,第一步验证n =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 ) A .1 B .1+2 C .1+2+3D .1+2+3+4D 解析:由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可知:当n =1时,等式的左边是1+2+3+(1+3)=1+2+3+4.故选D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 )=2n-n 2>0(n ≥5,n ∈N *)时,应先证明( ) A .f (1)>0 B .f (2)>0 C .f (4)>0D .f (5)>0D 解析: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 (n )=2n-n 2>0(n ≥5,n ∈N *)时,第一步应该先证明n =5时命题成立,即f (5)=25-52>0.故选D .3.证明命题“凸n 边形内角和等于(n -2)·180°”时,n 可取的第一个值是( ) A .1 B .2 C .3D .4C 解析:n =3时,凸n 边形就是三角形,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所以命题成立.故选C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第一步应验证的等式是____________;从“n =k ”到“n =k +1”左边需增加的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2=12 12k +1-1-12k +1 解析:当n =1时,应当验证的第一个式子是1-12=12,从“n =k ”到“n =k +1”左边需增加的等式是12k +1-1-12k +1. 5.在数列{a n }中,a 1=1且a n +1=a n +1nn +1. (1)求出a 2,a 3,a 4;(2)归纳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归纳出的结论. 解:(1)由a 1=1且a n +1=a n +1nn +1知: a 2=a 1+11×2=32,a 3=a 2+12×3=53,a 4=a 3+13×4=74. (2)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证明如下:①当n =1时,左边=a 1=1,右边=2×1-11=1.∴左边=右边,即猜想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猜想成立,即有a k =2k -1k,那么当n =k +1时, a k +1=a k +1kk +1=2k -1k +1k k +1=2k +1k +1=2k +1-1k +1,从而猜想对n =k +1也成立.由①②可知,猜想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n.1.数学归纳法只能用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其原理类似于不等式的传递性. 2.要认识到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两者缺一不可.3.应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关键是证明n =k +1时的命题,要想证好这一步,需明确以下两点:一是要证什么,二是n =k +1时命题与所作假设的区别是什么.明确了这两点,也就明确了这一步的证明方向和基本方法.4.有关“和式”或“积式”,一定要“数清”是多少项的和或积,以准确确定n =1及由n =k 变化到n =k +1时“和”或“积”的情况.课时分层作业(十一)数学归纳法 (60分钟 100分) 基础对点练基础考点 分组训练知识点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 +3)=n +3n +42(n ∈N *)时,第一步验证n =1,左边应取的项是( ) A .1 B .1+2 C .1+2+3D .1+2+3+4D 解析:当n =1时,n +3=4,故左边应为1+2+3+4. 2.(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2=n 4+n 22,则当n =k +1(n ∈N *)时,等式左边应在n =k 的基础上加上( ) A .k 2+1 B .(k +1)2C .k +14+k +122D .(k 2+1)+(k 2+2)+(k 2+3)+…+(k +1)2D 解析:当n =k 时,等式左边=1+2+…+k 2;当n =k +1时,等式左边=1+2+…+k 2+(k 2+1)+…+(k +1)2.故选D .3.(10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n -1)=n 2(n ∈N *).证明:(1)当n =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1+3+…+(2k -1)=k 2, 那么,当n =k +1时,1+3+…+(2k -1)+[2(k +1)-1] =k 2+[2(k +1)-1]=k 2+2k +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 知识点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4.(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n +12>12-1n +2,假设n =k 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 =k +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132+…+1k +12+1k +22>12-1k +3解析:当n=k+1时,目标不等式为122+132+…+1k+12+1k+22>12-1k+3.5.(10分)证明不等式1+12+13+…+1n<2n(n∈N*).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2,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1+12+13+…+1k<2k.当n=k+1时,1+12+13+…+1k+1k+1<2k+1k+1=2k k+1+1k+1<k2+k+12+1k+1=2k+1k+1=2k+1.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N*都成立.知识点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6.(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n+2+52n+1能被14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34(k+1)+2+52(k+1)+1应变形为.25(34k+2+52k+1)+56×34k+2解析:当n=k+1时,34(k+1)+2+52(k+1)+1=81×34k+2+25×52k+1=25(34k+2+52k+1)+56×34k+2.7.(10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3+(n+1)3+(n+2)3能被9整除(n∈N*).证明:(1)当n=1时,13+23+33=36能被9整除,所以结论成立;(2)假设当n=k(k∈N*)时结论成立,即k3+(k+1)3+(k+2)3能被9整除.则当n=k+1时,(k+1)3+(k+2)3+(k+3)3=[k3+(k+1)3+(k+2)3]+[(k+3)3-k3]=[k3+(k+1)3+(k+2)3]+9k2+27k+27=[k3+(k+1)3+(k+2)3]+9(k2+3k+3).因为k3+(k+1)3+(k+2)3能被9整除,9(k2+3k+3)也能被9整除,所以(k +1)3+(k +2)3+(k +3)3也能被9整除,即n =k +1时结论也成立. 由(1)(2)知命题对一切n ∈N *都成立.能力提升练能力考点 适度提升8.(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a n=1-a n +11-a(a ≠1,n ∈N *),在验证n =1时,左边计算所得的式子是(B) A .1 B .1+a C .1+a +a 2D .1+a +a 2+a 39.(5分)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1n +1+1n +2+…+12n <1(n ∈N *,且n ≥2),第二步由k 到 k+1时不等式左端的变化是( ) A .增加了12k +1这一项B .增加了12k +1和12k +2两项C .增加了12k +1和12k +2两项,减少了1k 这一项D .以上都不对C 解析:当n =k 时,左端为1k +1k +1+1k +2+…+12k ;当n =k +1时,左端为1k +1+1k +2+1k +3+…+12k +12k +1+12k +2, 对比可知,C 正确.10.(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为正奇数时,x n +y n能被x +y 整除”,第二步归纳递推中的假设应写成( )A .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n =2k +3时正确 B .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n =2k +1时正确 C .假设n =k (k ∈N *)时正确,再推n =k +1时正确 D .假设n =k (k ∈N *)时正确,再推n =k +2时正确B 解析:∵n 为正奇数,∴在证明时,应假设n =2k -1(k ∈N *)时正确,再推出n =2k +1时正确.故选B .11.(5分)对于不等式n 2+n ≤n +1(n ∈N *),某学生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 =1时,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k 2+k ≤k +1,则当n =k +1时,k +12+k +1=k 2+3k +2<k 2+3k +2+k +2=k +22=(k +1)+1,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上述证法( ) A .过程全都正确 B .n =1验证不正确 C .假设不正确D .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不正确D 解析:n =1的验证及假设都正确,但从n =k 到n =k +1的推理中没有使用假设作为条件,而是通过不等式的放缩法直接证明,这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要求.故选D .12.(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1)2+n 2+(n -1)2+…+22+12=n 2n 2+13时,由n =k 的假设到证明n =k +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1)2+k 2解析:当n =k 时,左边=12+22+…+(k -1)2+k 2+(k -1)2+…+22+12. 当n =k +1时,左边=12+22+…+k 2+(k +1)2+k 2+(k -1)2+…+22+12, 所以等式左边添加的式子为(k +1)2+k 2.13.(5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1×3×…×(2n -1)(n ∈N *),“从k 到k +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 2(2k +1) 解析:令f (n )=(n +1)(n +2)…(n +n ),则f (k )=(k +1)(k +2)…(k +k ),f (k +1)=(k +2)(k +3)…(k +k )(2k +1)(2k +2),所以f k +1f k =2k +12k +2k +1=2(2k +1).14.(5分)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 +7)·3n+9(n ∈N *)能被m 整除,则m 的最大值为________.36 解析:f (1)=36,f (2)=36×3,f (3)=36×10,…,猜想m 的最大值为36.15.(15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其中a n =S n n 2n -1且a 1=13.(1)求a 2,a 3;(2)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 解:(1)a 2=S 22×2×2-1=a 1+a 26,a 1=13,则a 2=115,类似地求得a 3=135.(2)由a 1=11×3,a 2=13×5,a 3=15×7,…,猜想:a n =12n -12n +1.证明:①当n =1时,由(1)可知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 =k 时猜想成立, 即a k =12k -12k +1,那么,当n =k +1时,由题设a n =S nn 2n -1,得a k =S k k 2k -1,a k +1=S k +1k +12k +1,所以S k =k (2k -1)a k =k (2k -1)12k -12k +1=k2k +1, S k +1=(k +1)(2k +1)a k +1, a k +1=S k +1-S k =(k +1)(2k +1)a k +1-k 2k +1. 因此,k (2k +3)a k +1=k2k +1.所以a k +1=12k +12k +3=1[2k +1-1][2k +1+1].这就证明了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可知命题对任意n ∈N *都成立.第四章质量评估(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4,a 4=2,则a 6=( ) A .-1 B .0 C .1D .6B 解析: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2=4,a 4=2,则a 4=12(a 2+a 6)=12(4+a 6)=2,解得a 6=0.故选B .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且a 2+a 5=1,则a 4+a 7=( ) A .-8 B .8 C .-4D .4D 解析:由题意可知a 4+a 7=(a 2+a 5)×(-2)2=4.3.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10-S 3=14,则S 13的值为( ) A .12 B .18 C .22D .26D 解析:根据题意得S 10-S 3=a 4+a 5+a 6+a 7+a 8+a 9+a 10=7a 7=14,所以a 7=2,S 13=13a 1+a 132=13a 7=26.故选D .4.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9S 3=S 6,a 2=1,则a 1=( ) A .12 B .22C . 2D .2A 解析:∵9S 3=S 6,∴9×a 11-q 31-q =a 11-q 61-q,∴9(1-q 3)=1-q 6,∴1+q 3=9,∴q =2.∴a 1=a 2q =12.5.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a n +2n,则a n 等于( ) A .2n-1 B .2n +1-3 C .2n -1D .2n -1-1A 解析:∵a n +1=a n +2n,∴a n +1-a n =2n.∴a 2-a 1=2,a 3-a 2=22,a 4-a 3=23,…,a n -a n -1=2n -1.相加得a n -a 1=2+22+23+…+2n -1=21-2n -11-2=2n-2.∴a n =2n-1.6.已知数列212,414,618,8116,…,则其前n 项和S n 为( )A .n 2+n +1-12nB .n 2+n -12nC .n 2+1-12n -1D .n 2+n +2-12n -1A 解析:∵a n =2n +12n ,∴S n =n2n +22+12⎝ ⎛⎭⎪⎫1-12n 1-12=n 2+n +1-12n . 7.已知数列{a n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且a 4a 6-2a 24+a 2a 4=144,则a 5-a 3=( ) A .6 B .8 C .10D .12D 解析:∵{a n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a 5-a 3>0.∵a 4a 6=a 25,a 24=a 3a 5,a 2a 4=a 23,∴a 4a 6-2a 24+a 2a 4=144可化为a 25-2a 3a 5+a 23=144,即(a 5-a 3)2=144,∴a 5-a 3=12.故选D .8.已知n 为正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4+…+1n -1-1n =2⎝ ⎛⎭⎪⎫1n +2+1n +4+…+12n 时,若已假设n =k (k ≥2且k 为偶数)时等式成立,则还需要再证( ) A .n =k +1时等式成立 B .n =k +2时等式成立 C .n =2k +2时等式成立 D .n =2(k +2)时等式成立B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可知,n =k (k ≥2且k 为偶数)的下一个偶数为n =k +2.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下列数列中一定是等比数列的有( ) A .{a 2n } B .{a n a n +1}C .{lg a n }D .S n ,S 2n -S n ,S 3n -S 2nAB 解析:由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可知,a n a n -1=q (q ≠0),对于A ,a 2n a 2n -1=q 2,故A 项中的数列是等比数列;对于B ,a n a n +1a n -1a n =a n +1a n -1=q 2≠0,故B 项中的数列是等比数列;对于C ,lg a nlg a n -1不一定为常数,即{lg a n }不一定为等比数列;对于D ,若a n =(-1)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1,则S n 有可能为0,即S n ,S 2n -S n ,S 3n -S 2n 不一定成等比数列.故选AB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66<0,a 67>0,且a 67>|a 66|,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 ) A .公差d <0 B .a 66+a 67<0 C .S 131<0D .使S n >0的n 的最小值为132CD 解析:∵a 66<0,a 67>0,且a 67>|a 66|, ∴d >0,a 67>-a 66,即a 67+a 66>0, ∴S 132=66(a 1+a 132)=66(a 66+a 67)>0,S 131=131a 1+a 1312=131a 66<0,∴使S n >0的n 的最小值为132.1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且S n T n =3n +39n +3,则使得a nb n为整数的正整数n 的值为( ) A .2 B .3 C .4D .14ACD 解析:由题意可得S 2n -1T 2n -1=2n -1a 1+a 2n -122n -1b 1+b 2n -12=2n -1a n 2n -1b n =a n b n ,则a n b n =S 2n -1T 2n -1=32n -1+392n -1+3=3n +18n +1=3+15n +1.由于a n b n为整数,则n +1为15的正约数,则n +1的可能取值有3,5,15,因此,正整数n 的可能取值有2,4,14.故选ACD .12.对于数列{a n },若存在正整数k (k ≥2),使得a k <a k -1,a k <a k +1,则称a k 是数列{a n }的“谷值”,k 是数列{a n }的“谷值点”.在数列{a n }中,若a n =⎪⎪⎪⎪⎪⎪n +9n-8,下面不能作为数列{a n}的“谷值点”的是( ) A .3 B .2C .7D .5AD 解析:a n =⎪⎪⎪⎪⎪⎪n +9n -8,故a 1=2,a 2=32,a 3=2,a 4=74,a 5=65,a 6=12,a 7=27,a 8=98.故a 2<a 3,3不是“谷值点”;a 1>a 2,a 3>a 2,故2是“谷值点”;a 6>a 7,a 8>a 7,故7是“谷值点”;a 4<a 5,5不是“谷值点”.故选A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a n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且S 2=3,S 4=15,则a 3=________. 4 解析:∵S 2=3,S 4=15, ∴a 1+a 2=3,a 3+a 4=S 4-S 2=12. ∴a 3+a 4a 1+a 2=4=q 2.∵a n >0,∴q =2. ∴a 1+a 1q =3a 1=3.∴a 1=1.∴a 3=a 1q 2=4.14.已知等差数列{a n }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0,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公差是________.4 解析:∵S 偶-S 奇=5d =20,∴d =4.1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3a n a n +1(n ∈N *),数列{b n }满足b n =1a n,且b 1+b 2+…+b 9=90,则b 5=________,b 4b 6=________. 10 91 解析:由题意可得1a n +1-1a n=3,即数列{b n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由b 1+b 2+…+b 9=90,得b 5=10,所以b 4=7,b 6=13,b 4b 6=91.16.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积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积数列,这个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积.已知数列{a n }是等积数列,且a 1=-2,公积为5,那么这个数列的前41项的和为________.-92 解析:由题意可得,a 1=-2,a 2=-52,a 3=-2,a 4=-52,…,a 39=-2,a 40=-52,a 41=-2,∴S 41=21×(-2)+20×⎝ ⎛⎭⎪⎫-52=-92.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7.(10分)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n =5S n -3(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当n =1时,a 1=5S 1-3=5a 1-3,得a 1=34.当n ≥2时,由已知a n =5S n -3, 得a n -1=5S n -1-3.两式作差得a n -a n -1=5(S n -S n -1)=5a n , ∴a n =-14a n -1,∴数列{a n }是首项a 1=34,公比q =-14的等比数列.∴a n =a 1qn -1=34×⎝ ⎛⎭⎪⎫-14n -1. 18.(12分)已知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1=8,S 10=-10.(1)求a n ,S n ;(2)设T n =|a 1|+|a 2|+…+|a n |,求T n . 解:(1)∵S 10=10a 1+45d =80+45d =-10, ∴d =-2.∴a n =8-2(n -1)=10-2n ,S n =n 8+10-2n 2=9n -n 2.(2)令a n =0,得n =5. 当n ≤5时,T n =S n =9n -n 2;当n ≥6时,T n =-S n +2S 5=n 2-9n +40,∴T n =⎩⎪⎨⎪⎧9n -n 2,n ≤5,n 2-9n +40,n ≥6.19.(12分)已知数列{a n }满足2a n +1=1a n +1a n +2(n ∈N *),且a 3=15,a 2=3a 5.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3a n a n +1(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 (1)解:由2a n +1=1a n +1a n +2(n ∈N *)可知数列⎩⎨⎧⎭⎬⎫1a n 为等差数列.由已知得1a 3=5,1a 2=13×1a 5. 设其公差为d ,则1a 1+2d =5,1a 1+d =13⎝ ⎛⎭⎪⎫1a 1+4d ,解得1a 1=1,d =2,于是1a n=1+2(n -1)=2n -1,整理得a n =12n -1.(2)由(1)得b n =3a n a n +1=32n -12n +1=32⎝ ⎛⎭⎪⎫12n -1-12n +1,所以S n =32⎝ ⎛⎭⎪⎫1-13+13-15+…+12n -1-12n +1=3n 2n +1. 20.(12分)某地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a ,且每年增长率为25%.因生产建设的需要,每年年底要砍伐的木材量为b ,设a n 为n 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存量. (1)求{a n }的表达式.(2)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该地区每年的森林木材存量应不少于79a .如果b =1972a ,那么该地区今后会发生水土流失吗?若会,需要经过几年?(lg 2≈0.30) 解:(1)设第一年后的森林木材存量为a 1,第n 年后的森林木材存量为a n , ∴a 1=a ⎝ ⎛⎭⎪⎫1+14-b =54a -b ,a 2=54a 1-b =54⎝ ⎛⎭⎪⎫54a -b -b =⎝ ⎛⎭⎪⎫542a -⎝ ⎛⎭⎪⎫54+1b ,a 3=54a 2-b =⎝ ⎛⎭⎪⎫543a -⎣⎢⎡⎦⎥⎤⎝ ⎛⎭⎪⎫542+54+1b .由上面的a 1,a 2,a 3推测a n =⎝ ⎛⎭⎪⎫54n a -⎣⎢⎡⎦⎥⎤⎝ ⎛⎭⎪⎫54n -1+⎝ ⎛⎭⎪⎫54n -2+…+54+1b =⎝ ⎛⎭⎪⎫54n a -4⎣⎢⎡⎦⎥⎤⎝ ⎛⎭⎪⎫54n -1b (其中n ∈N *).证明如下:①当n =1时,a 1=54a -b ,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时,a k =⎝ ⎛⎭⎪⎫54k a -4⎣⎢⎡⎦⎥⎤⎝ ⎛⎭⎪⎫54k -1b 成立,则当n =k +1时,a k +1=54a k -b =54⎩⎨⎧⎭⎬⎫⎝ ⎛⎭⎪⎫54ka -4⎣⎢⎡⎦⎥⎤⎝ ⎛⎭⎪⎫54k -1b -b =⎝ ⎛⎭⎪⎫54k +1a -4⎣⎢⎡⎦⎥⎤⎝ ⎛⎭⎪⎫54k +1-1b . 也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 ⎛⎭⎪⎫54n a -4⎣⎢⎡⎦⎥⎤⎝ ⎛⎭⎪⎫54n -1b 对一切n ∈N *成立.(2)当b =1972a 时,若该地区今后发生水土流失,则森林木材存量必须小于79a ,∴⎝ ⎛⎭⎪⎫54n a -4⎣⎢⎡⎦⎥⎤⎝ ⎛⎭⎪⎫54n -1×1972a <79a ,即⎝ ⎛⎭⎪⎫54n>5.两边取对数得nlg 54>lg 5,即n >lg 5lg 5-2lg 2=1-lg 21-3lg 2≈7.∴经过8年后该地区就会发生水土流失.21.(12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a n -2n.(1)求a 1,a 2;(2)设c n =a n +1-2a n ,证明: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 (3)求数列⎩⎨⎧⎭⎬⎫n +12c n 的前n 项和T n . (1)解:∵a 1=S 1,2a 1=S 1+2,∴a 1=S 1=2. 由2a n =S n +2n ,知2a n +1=S n +1+2n +1=a n +1+S n +2n +1,∴a n +1=S n +2n +1,①∴a 2=S 1+22=2+22=6.(2)证明:由题设和①式知a n +1-2a n =(S n +2n +1)-(S n +2n )=2n +1-2n =2n ,即c n =2n,∴c n +1c n=2(常数).∵c 1=21=2,∴{c n }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解:∵c n =2n,∴n +12c n =n +12n +1. ∴数列⎩⎨⎧⎭⎬⎫n +12c n 的前n 项和T n =222+323+424+…+n +12n +1,12T n =223+324+…+n 2n +1+n +12n +2,两式相减,得12T n =222+123+124+125+…+12n +1-n +12n +2=12+123×⎝ ⎛⎭⎪⎫1-12n -11-12-n +12n +2=34-12n +1-n +12n +2=34-n +32n +2.∴T n =32-n +32n +1. 22.(12分)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a n +12n 2+32n -2(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1a n-1a n+1,n 为奇数,4×⎝ ⎛⎭⎪⎫12a n,n 为偶数,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T 2n .解:(1)由于S n =a n +12n 2+32n -2,所以当n ≥2时,S n -1=a n -1+12(n -1)2+32(n -1)-2,两式相减得a n =a n -a n -1+n +1,于是a n -1=n +1,所以a n =n +2. (2)由(1)得b n=⎩⎪⎨⎪⎧1n +1n +3,n 为奇数,⎝ ⎛⎭⎪⎫12n,n 为偶数,所以T 2n =b 1+b 2+b 3+…+b 2n =(b 1+b 3+…+b 2n -1)+(b 2+b 4+…+b 2n ). 因为b 1+b 3+…+b 2n -1=12×4+14×6+16×8+…+12n ×2n +2=14⎣⎢⎡⎦⎥⎤11×2+12×3+…+1n ×n +1 =14⎝ ⎛⎭⎪⎫1-12+12-13+…+1n -1n +1=n4n +1, b 2+b 4+…+b 2n =⎝ ⎛⎭⎪⎫122+⎝ ⎛⎭⎪⎫124+…+⎝ ⎛⎭⎪⎫122n =14⎣⎢⎡⎦⎥⎤1-⎝ ⎛⎭⎪⎫14n 1-14=13⎣⎢⎡⎦⎥⎤1-⎝ ⎛⎭⎪⎫14n ,于是T 2n =n 4n +1+13⎣⎢⎡⎦⎥⎤1-⎝ ⎛⎭⎪⎫14n .。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应用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应用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应用在高考数学中,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证明,特别是那些与自然数和整数相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推理方法,通过一个已知的命题的真实性,证明其对于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步,证明基本情况,即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在某个整数上成立。

这个整数一般是0或1,有时也可以是其他的整数。

第二步,证明归纳步骤,即证明如果命题在某个整数上成立,那么它在下一个整数上也会成立。

第三步,结论,即由前两步推出所要证明的命题对所有的自然数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2.1.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和问题,就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来推导出通用公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我们用初中阶段所学的方法,求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通式Sn。

S1 = a1 (n=1时,Sn=a1)S2 = a1 + a2 (n=2时,Sn=a1+a2)S3 = a1 + a2 + a3 (n=3时,Sn=a1+a2+a3)……Sn = a1 + a2 + …… + an我们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推导出通用公式:证明基本情况,当n=1 时,Sn=a1 成立。

证明归纳步骤:假设当n = k(k≥1)时,Sn = a1 + a2 + …… + ak 成立。

即证明当n=k+1 时,Sn=a1+a2+……+ak+ak+1 成立。

即结论: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 n[a1 + an] / 2。

2.2. 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的真实性。

如果某个命题的成立可以从另一个命题的成立推导出来,而这两个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命题的联合证明,来证明原来的不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 3 时,2^n > n^2。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递推公式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递推公式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递推公式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方法中的一种,用于证明所有自然数或其某些子集上的陈述。

在高考数学考试中,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涵盖了递推公式、数列、不等式等等。

在高考数学的数列问题中,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种场景下,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找到递推公式,可以使我们更快地找到数列公式,从而计算出所需的结果。

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找到斐波那契数列的公式。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递推关系,快速计算出所需的结果。

数学归纳法从基础情况开始,以这个情况为“基础”。

然后,假设对于某个自然数,这个情况成立,并证明对于下一个自然数,相同的情况也成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证明所有自然数上的情况都成立。

具体来讲,这个方法有以下步骤:1. 证明基础情况2. 假设某个情况成立(归纳假设)3. 证明对于比这个情况大1的自然数,相同的情况也成立(归纳过程)在高考数学考试中常常被用来推导递推公式的概念,其实就是一种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

如果想要得到一个递推公式,我们需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推导。

第一种方法是正向递推,通常从小到大来计算数列元素的值。

为了证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需要遵循数学归纳法。

具体而言,首先证明基础情况成立,然后假设对于某个自然数,递推公式成立,并证明对于下一个自然数,递推公式也成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递推公式,并成功地使用它来计算除基础情况之外的任何自然数。

这种方法通常比较直观,因为它从数列开始,逐渐向前推导,而且递推公式也很容易理解和使用。

第二种方法是逆向递推,通常从大到小来计算数列元素的值。

为了证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成立,然后假设对于某个自然数,逆推公式成立,并证明对于前一个自然数,逆推公式也成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逆推公式,同样可以成功地使用它来计算除基础情况之外的任何自然数。

这种方法比较复杂,因为它从数列的末端开始计算,但在某些情况下,逆推公式更容易理解和使用。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第一个值n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再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提示“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k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k+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k+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k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想一想: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有何关系?提示使用数学归纳法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步骤(1)是递推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名师点睛1.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取n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k+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2.归纳→猜想→证明(1)归纳、猜想和证明是人们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方法,在数学中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归纳、猜想阶段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关系.(3)在数学归纳法证明阶段体现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转化,是一种极限的思想.知识点一正确判断命题从n=k到n=k+1项的变化【例1】已知f(n)=1+12+13+…+1n(n∈N*),证明不等式f(2n)>n2时,f(2k+1)比f(2k)多的项数是________.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迁移1 设f(n)=1+12+13+…+13n-1(n∈N*),那么f(n+1)-f(n)等于________.知识点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 【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变式迁移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211111111149162n n n+⎛⎫⎛⎫⎛⎫⎛⎫----= ⎪⎪⎪⎪⎝⎭⎝⎭⎝⎭⎝⎭.知识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42+…+1n 2<1-1n (n ≥2,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要用到放缩法,即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或缩小等技巧变换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变式迁移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11111+1+1+1+357212n ⎛⎫⎛⎫⎛⎫⎛⎫> ⎪⎪⎪ ⎪-⎝⎭⎝⎭⎝⎭⎝⎭成立.知识点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2n+7)·3n+9(n∈N*)能被36整除.变式迁移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1+1(n∈N*)能被7整除.知识点五归纳—猜想—证明【例5】在数列{a n},{b n}中,a1=2,b1=4,且a n,b n,a n+1成等差数列,b n,a n+1,b n+1成等比数列{n∈N+}.(1)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a n},{b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1+b1+1a2+b2+…+1a n+b n<512.变式迁移5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2)(3n+1),…,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第1课时数学归纳法【课标要求】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核心扫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出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的热点.自学导引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 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 不一定,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第一个值n 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再证n =k +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 提示 “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 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名师点睛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 取n 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一般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时,第一个允许值是命题成立的第一个正整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 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 =k +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 =k +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题型一 正确判断命题从n =k 到n =k +1项的变化【例1】 已知f (n )=1+12+13+…+1n (n ∈N *),证明不等式f (2n )>n 2时,f (2k +1)比f (2k )多的项数是________.[思路探索] 仔细观察命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命题由n =k 到n =k +1的变化趋势. 解析 观察f (n )的表达式可知,右端分母是连续的正整数,f (2k )=1+12+13+…+12k ,而f (2k +1)=1+12+13+…+12k +12k +1+12k +2+…+12k +2k .因此f (2k +1)比f (2k )多了2k 项. 答案 2k 项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1】 设f (n )=1+12+13+…+13n -1(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________.解析 ∵f (n )=1+12+13+…+13n -1,∴f (n +1)=1+12+13+…+13n -1+13n +13n +1+13n +2,∴f (n +1)-f (n )=13n +13n +1+13n +2.答案13n +13n +1+13n +2题型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思路探索]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等式成立,即: 1-12+13-14+…+12k -1-12k =1k +1+1k +2+…+12k .则当n =k +1时,左边=1-12+13-14+…+12k -1-12k +12(k +1)-1=1k +1+1k +2+…+12k +12k +1-12(k +1)=1k +2+1k +3+…+12k +12k +1+⎣⎡⎦⎤1k +1-12(k +1)=1(k +1)+1+1(k +1)+2+…+1(k +1)+k+12(k +1)=右边;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对一切n ∈N *等式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书写必须规范;(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 =k 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 =k +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 =k +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 =k 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变式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1-14⎝⎛⎭⎫1-19⎝⎛⎭⎫1-116…·⎝⎛⎭⎫1-1n 2 =n +12n. 证明 (1)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n =2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n ≥2,n ∈N *)时等式成立, 即⎝⎛⎭⎫1-14⎝⎛⎭⎫1-19⎝⎛⎭⎫1-116…⎝⎛⎭⎫1-1k 2=k +12k , 那么当n =k +1时,⎝⎛⎭⎫1-14⎝⎛⎭⎫1-19⎝⎛⎭⎫1-116…⎝⎛⎭⎫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12k (k +1)=k +22(k +1)=(k +1)+12(k +1).∴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都成立.题型三 证明与数列有关的问题【例3】 某数列的第一项为1,并且对所有的自然数n ≥2,数列的前n 项之积为n 2.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2)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审题指导 据条件写出前五项→猜测出通项公式→[规范解答] (1)已知a 1=1,由题意得a 1·a 2=22, ∴a 2=22,∵a 1·a 2·a 3=32,∴a 3=3222. 同理可得a 4=4232,a 5=5242. 因此这个数列的前五项为1,4,94,169,2516.(4分) (2)观察这个数列的前五项,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应为:a n =⎩⎪⎨⎪⎧ 1 (n =1),n 2(n -1)2 (n ≥2),(6分)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a n =n 2(n -1)2. ①当n =2时,a 2=22(2-1)2=22, 所以等式成立.(8分)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2(k -1)2, 则当n =k +1时,∵a 1·a 2·…·a k -1=(k -1)2,∴a 1·a 2·…·a k +1=(k +1)2.∴a k +1=(k +1)2(a 1·a 2·…·a k -1)·a k=(k +1)2(k -1)2·(k -1)2[(k +1)-1]2=(k +1)2[(k +1)-1]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11分)根据①②可知,当n ≥2时,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n -1)2,∴a n =⎩⎪⎨⎪⎧ 1 (n =1),n 2(n -1)2 (n ≥2).(12分)【题后反思】 (1)数列{a n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要求其通项公式,只能根据给出的递推式和初始值,分别计算出前几项,然后归纳猜想出通项公式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数学归纳法是重要的证明方法,常与其他知识结合,尤其是数学中的归纳,猜想并证明或与数列中的不等式问题相结合综合考查,证明中要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不考虑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变式3】 数列{a n }满足:a 1=16,前n 项和S n =n (n +1)2a n ,(1)写出a 2,a 3,a 4;(2)猜出a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1)令n =2,得S 2=2×(2+1)2a 2, 即a 1+a 2=3a 2,解得a 2=112. 令n =3,得S 3=3×(3+1)2a 3, 即a 1+a 2+a 3=6a 3,解得a 3=120. 令n =4,得S 4=4×(4+1)2a 4, 即a 1+a 2+a 3+a 4=10a 4,解得a 4=130. (2)由(1)的结果猜想a n =1(n +1)(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 ①当n =1时,a 1=16=1(1+1)(2+1),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1(k +1)(k +2), 则当n =k +1时,S k =k ·(k +1)2a k ,① S k +1=(k +1)(k +2)2a k +1,② ②与①相减得a k +1=(k +1)(k +2)2a k +1-k ·(k +1)2a k , 整理得a k +1=k +1k +3a k =k +1k +3·1(k +1)(k +2)=1(k +2)(k +3)=1[(k +1)+1][(k +1)+2], 即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于n ∈N +,上述结论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应用归纳假设而导致错误【示例】 证明:12+122+123+…+12n -1+12n =1-12n (n ∈N *) [错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2⎣⎡⎦⎤1-⎝⎛⎭⎫12k +11-12=1-12k +1.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从形式上看,会认为以上的证明是正确的,过程是完整的,但实际上以上的证明却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第(2)步,它是直接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了当n =k +1时式子12+122+123+…+12k -1+12k +12k +1的和,而没有利用“归纳假设”,这是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极易犯的一种错误,要引以为戒,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正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有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12k +12k +1=1-2-12k +1=1-12k +1=右边.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②两个步骤中关键是第二步,即当n =k +1时命题为什么成立.在证n =k +1命题时成立时,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当n =k 时成立这一条件,再根据有关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推证出当n =k +1时成立.切忌直接代入,否则当n =k +1时成立也是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 [思路探索] 可先弄清凸n 边形多增加一条边时对角线的变化情况,再归纳出变化规律,然后求解.证明 ①当n =3时,12n (n -3)=0,这就说明三角形没有对角线,故结论正确. 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结论正确,即凸k 边形的对角线有12k (k -3)条, 则当n =k +1时,凸(k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k )=12k (k -3)(k ≥4), 当n =k +1时,凸(k +1)边形是在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设为A k +1,增加的对角线是顶点A k +1与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再加上原k 边形一边A 1A k ,共增加了对角线的条数为k -2+1=k -1.∴f (k +1)=12k (k -3)+k -1 =12(k 2-k -2)=12(k +1)(k -2) =12(k +1)[(k +1)-3] 故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n ≥4,n ∈N *,命题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由n =k 到n =k +1的变化情况,即分点(或顶点)增加了多少,直线的条数(或划分区域)增加了几部分等,或先用f (k +1)-f (k )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变式3】 平面内有n (n ∈N *,n ≥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证交点的个数f (n )=n (n -1)2. 证明 (1)当n =2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又f (2)=12×2×(2-1)=1, ∴当n =2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2)时命题成立,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f (k )=12k (k -1), 那么,当n =k +1时,任取一条直线l ,除l 以外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12k (k -1), l 与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k ,从而k +1条直线共有f (k )+k 个交点,即f (k +1)=f (k )+k =12k (k -1)+k =12k (k -1+2)=12k (k +1) =12(k +1)[(k +1)-1],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n ∈N *(n ≥2)命题都成立.题型四 归纳—猜想—证明【例4】 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 审题指导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n },{b n }的前几项,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然后根据递推关系式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规范解答] (1)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由此可以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猜测a n =n (n +1),b n =(n +1)2.(4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b k =(k +1)2,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k +1)(k +2),b k +1=a 2k +1b k=(k +2)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n (n +1),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8分)(2)证明 1a 1+b 1=16<512. n ≥2时,由(1)知a n +b n =(n +1)(2n +1)>2(n +1)n .故1a 1+b 1+1a 2+b 2+…+1a n +b n<16+12⎣⎡⎦⎤12×3+13×4+…+1n (n +1) =16+12⎝⎛⎭⎫12-13+13-14+…+1n -1n +1 =16+12⎝⎛⎭⎫12-1n +1<16+14=51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12分)【题后反思】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变式4】 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 -2)(3n +1),…,计算S 1,S 2,S 3,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解 S 1=11×4=14;S 2=14+14×7=27; S 3=27+17×10=310;S 4=310+110×13=413.可以看到,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 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 表示为3n +1.于是可以猜想S n =n 3n +1(n ∈N *).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1)当n =1时,左边=S 1=14,右边=n 3n +1=13×1+1=14, 猜想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猜想成立,即11×4+14×7+17×10+…+1(3k -2)(3k +1)=k 3k +1,那么, 11×4+14×7+17×10+…+1(3k -2)(3k +1)+1[3(k +1)-2][3(k +1)+1]=k 3k +1+1(3k +1)(3k +4)=3k 2+4k +1(3k +1)(3k +4)=(3k +1)(k +1)(3k +1)(3k +4)=k +13(k +1)+1,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n ∈N *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使用归纳假设而出错【示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n +1(n ∈N *).[错解] (1)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有k 2+k <k +1,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k 2+4k +4=(k +1)+1.∴当n =k +1时,命题成立,根据(1)(2)对n ∈N *原不等式成立.以上证明过程中,第(2)步未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故以上解法是错误的.[正解] (1)当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原不等式成立. 即k 2+k <k +1,∴k 2+k <(k +1)2.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 =k 2+k +2k +2<(k +1)2+2k +2 =k 2+4k +3<k 2+4k +4=k +2=(k +1)+1. ∴(k +1)2+k +1<(k +1)+1,故当n =k +1时,原不等式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对n ∈N *成立. 即n 2+n <n +1.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 n (n ∈N *)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一般说,从n =k 时的情形过渡到n =k +1时的情形,如果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则数学归纳法有用武之地,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数学技巧,在高考数学中经常被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通过合理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简化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题。

本文将探讨高考数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进行说明。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设n为一个正整数,如果能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而且如果在命题成立的情况下可以推导得到n+1的情况也成立,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当n为任意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1.基础步骤:首先需要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

这个值通常是最小的正整数,可以是1或任意不为0的正整数。

2.归纳假设:假设当n取k(其中k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P(k)为真。

3.归纳步骤:在已知P(k)为真的情况下,利用此假设证明P(k+1)为真。

通过推理和运算,将P(k+1)的真实性转化为某个已知条件的真实性,即从P(k)推导得到P(k+1)。

三、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高考数学问题的技巧1.明确问题类型:在高考数学中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类型。

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数列、方程、不等式、集合等。

2.观察规律:利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规律。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计算,观察数列、方程等中数值、系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规律的特点。

3.列出基础步骤:根据观察所得的规律,找到问题中的基础步骤。

基础步骤通常是证明当n取某个值时命题成立。

4.假设并证明:在观察到的规律的基础上,假设命题P(k)为真,并通过计算和推理证明该命题成立。

5.归纳得出结论:在已知P(k)为真的情况下,运用数学归纳法的归纳步骤,将P(k+1)的真实性转化为已知条件的真实性,进而得出结论。

四、数学归纳法解题的例子【例题】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a_{n+1}=2a_n+1,则证明:a_n=n^2。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2024年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个将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称为因变量)的规则。

- 函数的表示:函数可以用函数式表示、图像表示、数据表格表示等。

-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极值、零点等。

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的建立: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和原点的位置。

- 直角坐标的表示法: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

-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截距式等。

3.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2 + bx + c = 0的代数方程,其中a、b、c都是已知的实数,a ≠ 0。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数解、复数解、无解等。

-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图解法等。

4. 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比大小关系不是等号的代数式。

- 不等式的性质: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

- 不等式的解集:解集可以用数轴图、区间表示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相等。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d是公差。

- 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前n项和等。

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相等。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 - 1),其中an是第n项,a1是首项,r是公比。

- 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前n项和等。

3. 数列的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 (a1 + an),其中Sn是前n项和,a1是首项,an是第n项。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r^n))/(1 - r),其中Sn是前n项和,a1是首项,r是公比。

4.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证明某个命题对于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先证明对n=1成立,然后假设对n=k成立,再证明对n=k+1成立。

高考数学如何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概率问题

高考数学如何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概率问题

高考数学如何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概率问题在高考数学中,概率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点。

要正确解决概率问题,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讨论如何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概率问题。

一、概率基础知识回顾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概率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回顾概率的基础知识。

概率是研究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分支,常用于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在概率问题中,一般存在一个样本空间,即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以及一个事件,即我们所关注的事情发生的集合。

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进行。

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当证明一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时,首先证明它在某个基本情形下成立,然后假设它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再证明在这个假设下它在下一特定情况下成立,从而推断出它在所有特定情况下成立。

在概率问题中,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基本情形。

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即概率最容易计算的情况,通常是样本空间中只有一个元素的情况。

步骤二:作出假设。

在基本情形下,假设某个事件成立。

步骤三:推导证明。

根据假设,推导出该事件在下一特定情形下成立。

步骤四:总结归纳。

根据步骤三的结果,归纳出该事件在所有特定情形下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在概率问题中的应用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概率问题中的应用。

例子一:硬币投掷问题假设有一枚硬币,将其投掷n次,问出现正面n次的概率是多少?解题思路:步骤一:确定基本情形。

当n=1时,样本空间为{正面,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所以概率为1/2。

步骤二:作出假设。

假设当n=k时,出现正面k次的概率为p。

步骤三:推导证明。

当n=k+1时,有两种情况:正面出现k次,然后再出现一次正面;正面出现k次,然后再出现一次反面。

根据假设,出现正面k次的概率为p,所以第一种情况的概率为p*1/2;根据假设,出现正面k次的概率为p,所以第二种情况的概率为p*1/2。

高考数学归纳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考数学归纳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数学归纳法(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设P (n )是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若 1°P (n 0)成立(奠基)2°假设P (k )成立(k ≥n 0),可以推出P (k +1)成立(归纳),则P (n )对一切大于等于n 0的自然数n 都成立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3是否存在a 、b 、c 使得等式1·22+2·32+…+n (n +1)2=12)1(+n n (an 2+bn +c ) 解 假设存在a 、b 、c 使题设的等式成立,这时令n =1,2,3,有⎪⎩⎪⎨⎧===∴⎪⎪⎪⎩⎪⎪⎪⎨⎧++=++=++=10113 3970)24(2122)(614c b a cb ac b a c b a于是,对n =1,2,3下面等式成立1·22+2·32+…+n (n +1)2=)10113(12)1(2+++n n n n 记S n =1·22+2·32+…+n (n +1)2设n =k 时上式成立,即S k =12)1(+k k (3k 2+11k +10)那么S k +1=S k +(k +1)(k +2)2=2)1(+k k (k +2)(3k +5)+(k +1)(k +2)2=12)2)(1(++k k (3k 2+5k +12k +24)=12)2)(1(++k k [3(k +1)2+11(k +1)+10]也就是说,等式对n =k +1也成立综上所述,当a =3,b =11,c =10时,题设对一切自然数n 均成立学生巩固练习1 已知f (n )=(2n +7)·3n +9,存在自然数m ,使得对任意n ∈N ,都能使m 整除f (n ),则最大的m 的值为( )A 30B 26C 36D 6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12+n +3n +2能被13整除,其中n ∈N *3 已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1=1,b 1+b 2+…+b 10=145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b n ; (2)设数列{a n }的通项a n =log a (1+nb 1)(其中a >0且a ≠1)记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试比较S n 与31log a b n +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4 设实数q 满足|q |<1,数列{a n }满足 a 1=2,a 2≠0,a n ·a n +1=-q n ,求a n 表达式,又如果lim ∞→n S 2n <3,求q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 解析 ∵f (1)=36,f (2)=108=3×36,f (3)=360=10×36 ∴f (1),f (2),f (3)能被36整除,猜想f (n )能被36整除 证明 n =1,2时,由上得证,设n =k (k ≥2)时, f (k )=(2k +7)·3k +9能被36整除,则n =k +1时, f (k +1)-f (k )=(2k +9)·3k +1(2k +7)·3k =(6k +27)·3k -(2k +7)·3k=(4k +20)·3k =36(k +5)·3k -2(k ≥2) ⇒f (k +1)能被36整除∵f (1)不能被大于36的数整除,∴所求最大的m 值等于36 答案 C2 证明 (1)当n =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2)假设当n =k 时,42k +1+3k +2能被13整除,则当n =k +1时, 42(k +1)+1+3k +3=42k +1·42+3k +2·3-42k +1·3+42k +1·3 =42k +1·13+3·(42k +1+3k +2)∵42k +1·13能被13整除,42k +1+3k +2能被13整除 ∴当n =k +1时也成立由①②知,当n ∈N *时,42n +1+3n +2能被13整除 3 (1)解 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311452)110(10101111d b d b b ,∴b n =3n -2 (2)证明 由b n =3n -2知S n =log a (1+1)+log a (1+41)+…+log a (1+231-n ) =log a [(1+1)(1+41)…(1+ 231-n )]而31log a b n +1=log a 313+n ,于是,比较S n 与31log a b n+1⇔比较(1+1)(1+41)…(1+231-n )与313+n 的大小 取n =1,有(1+1)=33311348+⋅=> 取n =2,有(1+1)(1+33312378)41+⨯=>>推测 (1+1)(1+41)…(1+231-n )>313+n (*) ①当n =1时,已验证(*)式成立②假设n =k (k ≥1)时(*)式成立,即(1+1)(1+41)…(1+231-k )>313+k则当n =k +1时,)1311(13)2)1(311)(2311()411)(11(3+++>-++-+++k k k k3131323+++=k k k333222333331)1(343)23(13130)13(49)13()13)(43()23()43()131323(++=+>+++∴>++=+++-+=+-+++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31)1(3)1311)(2311()411)(11(++>-+-+++k k k 从而,即当n =k +1时,(*)式成立由①②知,(*)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于是,当a >1时,S n >31log a b n +1,当 0<a <1时,S n <31log a b n+14 解 ∵a 1·a 2=-q ,a 1=2,a 2≠0,∴q ≠0,a 2=-29,∵a n ·a n +1=-q n ,a n +1·a n +2=-q n+1两式相除,得qa a n n 12=+,即a n +2=q ·a n 于是,a 1=2,a 3=2·q ,a 5=2·q n …猜想 a 2n +1=-21q n(n =1,2,3,…)综合①②,猜想通项公式为a n =⎪⎩⎪⎨⎧∈=-∈-=⋅-)(2 21)(12 21N N k k n q k k n q k k 时时下证 (1)当n =1,2时猜想成立(2)设n =2k -1时,a 2k -1=2·q k -1则n =2k +1时,由于a 2k +1=q ·a 2k -1∴a 2k +1=2·q k 即n =2k -1成立 可推知n =2k +1也成立 设n =2k 时,a 2k =-21q k,则n =2k +2时,由于a 2k +2=q ·a 2k ,所以a 2k +2=-21q k+1,这说明n =2k 成立,可推知n =2k +2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一切自然数n ,猜想都成立这样所求通项公式为a n =⎪⎩⎪⎨⎧∈=-∈-=⋅-)(2 21)(12 21N N k k n q k k n q k k 时当时当S 2n =(a 1+a 3…+a 2n -1)+(a 2+a 4+…+a 2n ) =2(1+q +q 2+…+q n -1)-21(q +q 2+…+q n ) )24)(11()1()1(211)1(2q q q q q q q q n n n ---=--⋅---=由于|q |<1,∴n n nn S q 2lim ,0lim ∞→∞→=故=)24)(11(qq q n --- 依题意知)1(24q q--<3,并注意1-q >0,|q |<1解得-1<q <0或0<q <52Ⅱ、示范性题组:例1. 已知数列223·11·8,…,22)12(·)12(·8+-n n n ,…。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证明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证明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归纳法是现代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也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高考中,数学归纳法常常出现在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点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高考数学中,如何应用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通用的方法,它是建立在自然数基础上的。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命题对于自然数 1的真实性,然后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 n,若命题对于正整数 n 成立,则命题对于正整数 n+1 成立。

根据这一思想,只要证明命题对于自然数 1 成立,且对于任意正整数 n 的情况也成立,即可得出命题在自然数范围内成立的结论。

二、应用数学归纳法的例题1、数列问题数列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数学知识点,其中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很多。

例如:证明:对于正整数 n,恒有1+2+3+……+n=n(n+1)/2。

解:首先证明当 n=1 时,命题成立,1=1(1+1)/2。

假设命题对于正整数 k 成立,即1+2+3+……+k=k(k+1)/2。

那么当 n=k+1 时,有:1+2+3+……+k+(k+1)=k(k+1)/2+(k+1)=[(k+1)(k+2)]/2。

因此,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由此可知,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 n 成立。

2、不等式问题在不等式问题中,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例如:证明:对于正整数 n,有 2^n>n。

解:首先证明当 n=1 时,命题成立,2^1>1。

假设命题对于正整数 k 成立,即 2^k>k。

那么当 n=k+1 时,有:2^(k+1)=2*2^k>2k>k+1。

因此,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由此可知,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 n 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本步骤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分为以下三步:1、证明基本情形。

即证明当 n=1 时,命题成立。

2、归纳假设。

假设命题对于某个正整数 k 成立,即证明在假设成立的前提下,命题对于正整数 k+1 成立。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

高考第一轮复习指导方法之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通常被用于证明某个给定命题在整个(或者局部)自然数范畴内成立。

(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样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关于一样数列取值为1,但也有专门情形,(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 +1时命题也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关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no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三)螺旋式数学归纳法P(n),Q(n)为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假如(1)P(n0)成立,(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Q(k)成立,能推出P(k +1)成立,综合(1)(2),关于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四)倒推数学归纳法(又名反向数学归纳法)(1)关于无穷多个自然数命题P(n)成立,(2)假设P(k+1)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学归纳法的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期望考生都能够考生理想的大学。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数列与数列极限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高考数学考试中也是常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步骤及其应用。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将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归纳思想的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一般性陈述在自然数集上成立。

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通常分为三个步骤:1. 证明基本情况:首先证明当 n 取一个特定的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又称为“递归起点”。

2. 归纳假设:假设当 n=k 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对于某个特定的自然数 k 成立。

3. 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

这一步又称为“递归关系”。

二、数列定义与数列极限的概念在进行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与数列极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列的定义及数列极限的概念。

数列是将自然数与实数联系起来的一种函数关系。

通常用 {an} 或者 (an) 表示一个数列,其中 an 表示数列的第 n 个元素。

数列极限是指数列随着 n 趋向无穷大时的极限值。

当数列随着 n 的增大无限逼近某个实数 L 时,就称数列 {an} 的极限为 L,记作 lim an = L。

三、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与数列极限的步骤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与数列极限。

【例】证明数列 {an} = 2^n + 1 是递增数列。

解:首先,我们先验证 n=1 时数列成立。

当 n=1 时,a1 = 2^1 + 1 = 3。

根据数列的定义,可以得出 a1 = 3,所以当 n=1 时,数列成立。

这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假设当 n=k 时数列成立,即 ak < ak+1。

这个假设就是我们的归纳假设。

现在我们来证明当 n=k+1 时数列也成立,即证明 ak+1 < ak+2。

人教A版高中高考数学复习:66《数学归纳法》学习教案

人教A版高中高考数学复习:66《数学归纳法》学习教案
得出新的数学结论。
类比比较
让学生将两个或多个相 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发 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点。
04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
回顾与数学归纳法相关的知识点 ,如自然数集的定义、数列的概 念等。
引入新课
通过具体实例,如多米诺骨牌倒 下、猜数字游戏等,引出数学归 纳法的概念和原理。
讲解新课
数学归纳法原理讲解
03
布置相关作业和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05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归纳法基础练习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基础的数学归 纳法练习题,以巩固对归纳法的
基本理解。
归纳法应用题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涉及数学归纳法 的应用题,以加深对归纳法的理解 和应用。
归纳法综合题
学生需要完成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 的数学归纳法综合题,以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03
学生参与度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
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总结
教学效果如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随后的 练习中,学生也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可能讲解不够详细,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 需要更加注重细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a版高中高考数学复习:66《 数学归纳法》学习教案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作业布置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中的应用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广泛.数学归纳法有下两种基本形式(1)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时,成立;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第二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时,成立;②假设成立,由此推得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体现的特别明显,以下通过几道高考试题来谈一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时,首先要从要证的式子中拼凑出假设成立的式子,然后证明剩余的式子也能被某式(数)整除,这是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大技巧。

(2005山东)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f(n)=(2n+7)·3n+9对任意自然数n都能被m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证明:解:由f(n)=(2n+7)·3n+9,得f(1)=36,f(2)=3×36,f(3)=10×36,f(4)=34×36,由此猜想m=36.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显然成立.(2)假设n=k时,f(k)能被36整除,即f(k)=(2k+7)·3k+9能被36整除;当n=k+1时,[2(k+1)+7]·3k+1+9=3[(2k+7)·3k+9]+18(3k-1-1),由于3k-1-1是2的倍数,故18(3k-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n=k+1时,f(n)也能被36整除.由(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都有f(n)=(2n+7)·3n+9能被36整除,m的最大值为36. 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问题对于证明恒等的问题,在由证等式也成立时,应及时把结论和推导过程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边凑的方法,以减小计算的复杂程度,从而发现所要证明的式子,使问题的证明有目的性.(2005江西)是否存在常数,使得等式对一切自然数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解:假设存在,使得题设的等式成立,则当时也成立,代入得解得,于是对,下面等式成立:令假设时上式成立,即那么这就是说,等式当时也成立.综上所述,当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三、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n有关的不等式时,推导“n=k+1”时成立,有时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放缩,有时还要用到一些其他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等.(2008全国一22).设函数.数列满足,.(Ⅰ)证明:函数在区间是增函数;(Ⅱ)证明:;解析:(Ⅰ)证明:,故函数在区间(0,1)上是增函数;(Ⅱ)证明:(用数学归纳法)(i)当n=1时,,,由函数在区间是增函数,且函数在处连续,则在区间是增函数,,即成立;(ⅱ)假设当时,成立,即那么当时,由在区间是增函数,得.而,则,,也就是说当时,也成立;根据(ⅰ)、(ⅱ)可得对任意的正整数,恒成立.(2008辽宁卷21).在数列,中,a1=2,b1=4,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Ⅰ)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Ⅱ)证明:.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等能力.解:(Ⅰ)由条件得由此可得.················································ 2分猜测.················································································4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那么当n=k+1时,.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7分(Ⅱ).n≥2时,由(Ⅰ)知.··········································9分故综上,原不等式成立.四、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探索性问题由有限个特殊事例进行归纳、猜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加以证明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在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中,此思想方法尤其重要.(2002湖北)已知y=f(x)满足f(n-1)=f(n)-lg a n-1(n≥2,n∈N)且f(1)=-lg a,是否存在实数α、β使f(n)=(αn2+βn-1)lg a对任何n∈N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f(n)=f(n-1)+lg a n-1,令n=2,则f(2)=f(1)+f(a)=-lg a+lg a=0又f(1)=-lg a,∴∴∴f(n)=(n2-n-1)lg a证明:(1)当n=1时,显然成立(2)假设n=k时成立,即f(k)=(k2-k-1)lg a,则n=k+1时,f(k+1)=f(k)+lg a k=f(k)+k lg a=(k2-k-1+k)lg a=[(k+1)2-(k+1)-1]lg a∴当n=k+1时,等式成立综合(1)(2)可知,存在实数α、β且α=,β=-,使f(n)=(αn2+βn-1)lg a对任意n∈N *都成立点评:本题是探索性问题.它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一完整的过程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证明所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可知,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常与数列、函数等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对于此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往往在于抓住关键点,并掌握一些常用技巧,重视变形转化能力,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和数列极限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和数列极限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和数列极限高考数学是考生们最关注的一门考试科目,其中数学归纳法和数列极限是高考数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数列极限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证明方法。

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证明当$x$满足某种条件时,命题$P(x)$成立,再证明当$x$不满足该条件时,命题$P(x)$依然成立。

下面介绍具体的数学归纳法思想及其应用。

1.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自然数的递增法证明表达式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则可以证明当$n=k+1$时也成立。

用公式表示为:如果$P(1)$成立且对于任意正整数$k$,只要$P(k)$成立,就有$P(k+1)$成立,那么对于所有正整数,$P(n)$都成立。

1.2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中的数列、函数、不等式等问题的证明中,也是高考数学中的常见命题证明方法。

常见的应用如下:(1)证明数列性质:证明数列$a_{n+1}=f(a_n)$,$a_1$满足某些条件,则$a_n$满足某些性质。

(2)证明不等式:证明某个不等式在正整数范围内成立。

(3)证明等式:证明某个等式在正整数范围内成立。

二、数列极限数列极限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三个方面对数列极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基本概念数列极限是数学分析中用来描述数列等无限序列的一种重要概念。

常用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Fibonacci数列等。

一个数列的极限是指随着$n$无限增大,数列的值逐渐接近某个值,称为这个数列的极限。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lim\limits_{n\to\infty}{a_n}=a$,表示当$n$趋近于无穷大时,数列$a_n$的极限为$a$。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假设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假设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假设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原理和应用在高考数学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和数学归纳假设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容易混淆和误解。

本文将采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在考试中正确地应用它们。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成立,然后证明当命题在某个情况下成立时,命题在下一个更普遍情况下也必然成立。

这样一步步推进,最终得到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框架如下:1. 证明当n=k时,命题P成立;2. 假设当n=k时,命题P成立;3. 证明当n=k+1时,命题P必然成立。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步通常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只需要证明一个具体的情况就行了。

第二步通常需要使用数学归纳假设,利用假设的结论来推导后面的结论。

最后一步可以根据前面的证明过程,用一些数学方法和技巧来证明结论必须成立,从而达到证明命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目的。

二、数学归纳假设的定义数学归纳假设是数学归纳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证明数学归纳法的第三步时,我们假设命题在某个情况下(通常是在n=k的情况下)成立,从而来推导出在更大的情况下(n=k+1的情况下)命题也成立。

数学归纳假设通常是基于某些已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而且要符合数学归纳原理的要求。

例如,在证明一个数学公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可以假设当n=k时这个公式成立,然后利用公式的性质和特点来推导它在更大的情况下也成立。

三、数学归纳假设的应用数学归纳假设在高考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数学证明都需要使用到它。

例如,在证明某个数学公式(比如平方和公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证明当n=1时这个公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这个公式成立,通过一些特定的运算和数学技巧,推导出当n=k+1时这个公式也成立,从而证明这个公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

2024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整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方法之一。

它是一种推理方法,用于证明一些关于整数或正整数的性质。

在高考数学中,对于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必备的知识点。

本文将整理归纳了2024年高考数学数学归纳法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样,就可以通过递推的方式证明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2. 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数学归纳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2.1 基础步骤(或称初始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也是推理的起点。

2.2 归纳步骤(或称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建立起命题成立的递推关系。

2.3 归纳结论在经过归纳步骤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命题都成立。

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最终目标,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将命题的正确性扩展到了所有正整数上。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考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证明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个数列的性质。

以等差数列为例,假设我们已知当n=k时等差数列的某个性质成立,通过归纳步骤可以推导出当n=k+1时该性质也成立。

3.2 证明数学等式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某些数学等式的成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n=n(n+1)/2。

3.3 证明不等式的性质对于一些数学不等式,我们也常常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例如,证明2^n > n^2对于所有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n成立。

4. 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 对于基础步骤的证明要充分,不能遗漏。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高考数学是中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也是学生们备受关注的考试之一。

其中,数学科目通常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科目之一,因为数学知识点繁杂,要求掌握的方法、技巧也相对繁琐。

其中,数学归纳法是高考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一、数学归纳法基础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用来证明一个命题对整数“自然数集合”中的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即把命题对自然数进行递归论证。

这种方法常常被用于数学证明中,能够使一道问题的证明变得比较简单和优雅。

在数学归纳法中,需要证明以下两个条件成立:1.基本步骤:证明命题对于n=1成立。

2.归纳步骤:对于所有的k,如果命题对于n=k成立,则命题对于n=k+1也必然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能够得到整个数列的正确性,也就证明了该命题在自然数集上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范围数学归纳法可以被应用在多个数学领域中,与各种数学理论和概念有关。

例如,它可以被用来证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的公式,同时也可以被用来证明与斐波那契数列和多项式恒等式相关的问题。

在高考数学中,数学归纳法同样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数列部分的求和问题中,我们可以借助数学归纳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用归纳法来证明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同时也可以用归纳法来证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三、数学归纳法的实际应用数学归纳法不仅仅在数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其他领域中。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学归纳法可以被用来证明递归算法的正确性。

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数学归纳法也被用来描述和证明种群数量问题和几何规律等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中,数学归纳法也被用来证明消费者决策和竞争行为偏好等问题。

总的来说,数学归纳法在许多不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得研究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和易于了解。

结语数学归纳法作为数学证明中的一种基本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领域以及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中。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

高考数学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

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

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且n∈N)结论都正确”。

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常见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方法(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之数学归纳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 =k +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2n·1·2…(2n -1) (n ∈N ),从“k 到k +1”,左端需乘的代数式为_____。

A. 2k +1 B. 2(2k +1) C. 211k k ++ D. 231k k ++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1n -<n (n>1)时,由n =k (k>1)不等式成立,推证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代数式的个数是_____。

A. 2k -1B. 2k -1C. 2kD. 2k+1 3. 某个命题与自然数n 有关,若n =k (k ∈N)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n =k +1时该命题也成立。

现已知当n =5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______。

(94年上海高考)A.当n =6时该命题不成立B.当n =6时该命题成立C.当n =4时该命题不成立D.当n =4时该命题成立4. 数列{a n }中,已知a 1=1,当n ≥2时a n =a n -1+2n -1,依次计算a 2、a 3、a 4后,猜想a n 的表达式是_____。

A. 3n -2B. n 2C. 3n -1 D. 4n -3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42n ++521n + (n ∈N)能被14整除,当n =k +1时对于式子3412()k +++5211()k ++应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设k 棱柱有f(k)个对角面,则k +1棱柱对角面的个数为f(k+1)=f(k)+_________。

【简解】1小题:n =k 时,左端的代数式是(k +1)(k +2)…(k +k),n =k +1时,左端的代数式是(k +2)(k +3)…(2k +1)(2k +2),所以应乘的代数式为()()21221k k k +++,选B ; 2小题:(2k +1-1)-(2k -1)=2k,选C ; 3小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若n =k +1时命题不成立,则n =k 命题不成立,选C 。

4小题:计算出a 1=1、a 2=4、a 3=9、a 4=16再猜想a n ,选B ;5小题:答案(342k ++521k +)3k +521k +(52-34);6小题:答案k -1。

Ⅱ、示范性题组:例1. 已知数列811322··,得,…,8212122··n n n ()()-+,…。

S n 为其前n 项和,求S 1、S 2、S 3、S 4,推测S n 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93年全国理)【解】 计算得S 1=89,S 2=2425,S 3=4849,S 4=8081 , 猜测S n =()()2112122n n +-+ (n ∈N)。

当n =1时,等式显然成立;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即:S k =()()2112122k k +-+, 当n =k +1时,S k +1=S k +81212322··()()()k k k +++ =()()2112122k k +-++81212322··()()()k k k +++ =()()()()()()21232381212322222k k k k k k +⋅+-+++++·· =()()()()()212321212322222k k k k k +⋅+--++·=()()2312322k k +-+, 由此可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注】 把要证的等式S k +1=()()2312322k k +-+作为目标,先通分使分母含有(2k +3)2,再考虑要约分,而将分子变形,并注意约分后得到(2k +3)2-1。

这样证题过程中简洁一些,有效地确定了证题的方向。

本题的思路是从试验、观察出发,用不完全归纳法作出归纳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这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证法,在数列问题中经常见到。

假如猜想后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解答过程也不严密。

必须要进行三步:试值 → 猜想 → 证明。

【另解】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由an =8212122··nn n()()-+=1212()n--1212()n+得,S n =(1-132)+(132-152)+……+1212()n--1212()n+=1-1212()n+=()()211 2122nn+-+。

此种解法与用试值猜想证明相比,过程十分简单,但要求发现8212122··nn n()()-+=1 212 () n--1212()n+的裂项公式。

可以说,用试值猜想证明三步解题,具有一般性。

例2. 设an =12×+23×+…+n n()+1 (n∈N),证明:12n(n+1)<an<12(n+1)2。

【分析】与自然数n有关,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1时容易证得,n=k+1时,因为ak+1=ak+()()k k++12,所以在假设n=k成立得到的不等式中同时加上()()k k++12,再与目标比较而进行适当的放缩求解。

【解】当n=1时,an =2,12n(n+1)=12,12(n+1)2=2 ,∴ n=1时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12k(k+1)<ak<12(k+1)2,当n=k+1时,12k(k+1)+()()k k++12<ak+1<12(k+1)2+()()k k++12,1 2k(k+1)+()()k k++12>12k(k+1)+(k+1)=12(k+1)(k+3)>12(k+1)(k+2),1 2(k+1)2+()()k k++12=12(k+1)2+k k232++<12(k+1)2+(k+32)=12(k+2)2,所以12(k+1)(k+2) <ak<12(k+2)2,即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所有的n∈N,不等式12n(n+1)<an<12(n+1)2恒成立。

【注】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注意适当选用放缩法。

本题中分别将()()k k ++12缩小成(k +1)、将()()k k ++12放大成(k +32)的两步放缩是证n =k +1时不等式成立的关键。

为什么这样放缩,而不放大成(k +2),这是与目标比较后的要求,也是遵循放缩要适当的原则。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直接采用放缩法进行证明。

主要是抓住对n n ()+1的分析,注意与目标比较后,进行适当的放大和缩小。

解法如下:由n n ()+1>n 可得,a n >1+2+3+…+n =12n(n +1);由n n ()+1<n +12可得,a n <1+2+3+…+n +12×n =12n(n +1)+12n =12(n 2+2n)<12(n +1)2。

所以12n(n +1)<a n <12(n +1)2。

例3.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 ,都有S n =n a a n ()12+,证明{a n }是等差数列。

(94年全国文)【分析】 要证明{a n }是等差数列,可以证明其通项符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即证:a n =a 1+(n -1)d 。

命题与n 有关,考虑是否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解】 设a 2-a 1=d ,猜测a n =a 1+(n -1)d当n =1时,a n =a 1, ∴ 当n =1时猜测正确。

当n =2时,a 1+(2-1)d =a 1+d =a 2, ∴当n =2时猜测正确。

假设当n =k (k ≥2)时,猜测正确,即:a k =a 1+(k -1)d ,当n =k +1时,a k +1=S k +1-S k =()()k a a k +++1211-k a a k ()12+, 将a k =a 1+(k -1)d 代入上式, 得到2a k +1=(k +1)(a 1+a k +1)-2ka 1-k(k -1)d , 整理得(k -1)a k +1=(k -1)a 1+k(k -1)d ,因为k ≥2,所以a k +1=a 1+kd ,即n =k +1时猜测正确。

综上所述,对所有的自然数n ,都有a n =a 1+(n -1)d ,从而{a n }是等差数列。

【注】 将证明等差数列的问题转化成证明数学恒等式关于自然数n 成立的问题。

在证明过程中a k +1的得出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利用了已知的等式S n =n a a n ()12+、数列中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a k +1=S k +1-S k 建立含a k +1的方程,代入假设成立的式子a k =a 1+(k-1)d 解出来a k +1。

另外本题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忽视验证n =1、n =2的正确性,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递推的基础是n =2时等式成立,因为由(k -1)a k +1=(k -1)a 1+k(k -1)d 得到a k +1=a 1+kd 的条件是k ≥2。

【另解】 可证a n +1 -a n = a n - a n -1对于任意n ≥2都成立:当n ≥2时,a n =S n -S n -1=n a a n ()12+-()()n a a n -+-1211;同理有a n +1=S n +1-S n =()()n a a n +++1211-n a a n ()12+;从而a n +1-a n =()()n a a n +++1211-n(a 1+a n )+()()n a a n -+-1211,整理得a n +1 -a n = a n - a n -1,从而{a n }是等差数列。

一般地,在数列问题中含有a n 与S n 时,我们可以考虑运用a n =S n -S n -1的关系,并注意只对n ≥2时关系成立,象已知数列的S n 求a n 一类型题应用此关系最多。

Ⅲ、巩固性题组: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1n -+1 (n ∈N)能被7整除。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4+2×7+3×10+…+n(3n +1)=n(n +1)2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