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课程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第1课,是继上一单元后继续探究中古时期的欧洲。
从单元角度来看,本单元属于世界古代史,一共有三课,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本节课为此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整个古代史最为典型的欧洲,影响了后几课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要明了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明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是普遍现象。
本课包括三个字母,第一个子目是“西欧封建社会”,第二个子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第三个子目是“拜占庭和俄罗斯”,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思维,首先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与农奴制,随后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
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作为补充,丰富和完善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世界古代历史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知道西欧封建社会,但是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
对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不理解。
对东罗马和基辅罗斯也比较陌生。
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观察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对西欧社会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对欧洲整体的认识,理解欧洲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时间轴,对中世纪欧洲的整体面貌有整体认知。
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理解封君封臣制的产生原因以及特点。
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梳理庄园制的基本内容,理解西欧农奴制与奴隶制的区别。
2.通过分析材料,观察图片,从王权加强、经济发展、城市兴起三个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区域文明。
【学习重难点】1.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城市与王权的关系2.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空坐标】【知识引领】1、列举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3分)2、简述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影响。
3、简述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4、从耕地构成、居民的构成、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西欧的庄园。
【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区: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建社会诞生的基础: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了一系列王国。
2.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①含义:②内容:③特点:④影响:(2)庄园与农奴制度阅读教程第16页内容,回答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根据课文,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并从耕地构成、居民的构成、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西欧的庄园。
第二区: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1)封建制初期①特点:权力分散,王权软弱。
②权力: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中古中后期①特点: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原因: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③表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的;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的法兰西;15世纪末的和葡萄牙。
④意义: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10-11世纪)兴起条件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自治城市背景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方式与封建主谈判、以、影响(1)社会: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的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3)政治: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参与政治,促进议会制度的出现;(4)文化:城市的出现促使和世俗教育的产生,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班级姓名一、标学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结合史料,分析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特点。
2.小组合作,分析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制的异同。
3.阅读教材,简述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4.观看视频,简述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二、互学★★★1.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特点有哪些?★★2.比较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项目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时间社会性质维持形式统治方式相同点★★4.简述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三、示学团队展示互学成果,师生点评,共同归纳要点。
四、用学1.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材料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A.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3.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②城市复兴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产生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包括()①促使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②推动封建制度在西欧推广③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基础④促进了西欧大学的兴起A.②③④B.①②③C. ①②④D.①③④5.“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节的社会关系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高一历史(统编版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把握中世纪的历史分期;根据教材中的图片《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了解拜占庭帝国发展的基本历程;小组讨论,结合图片《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制作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进程年表2、史料实证:运用教材相关图片等史料,了解城市居民构成、城市自治方式、城市自治的影响,感受中世纪基督教的强大经济与精神力量;把握城市与宗教对王权强化的重要影响。
3、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正确理解“中古”等历史概念;把握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自主学习,画出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图;多视角理解欧洲“中世纪”;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基督教的显赫地位对欧洲封建王权的双重作用。
4、唯物史观:认识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所体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显示的新时代特色,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辩证认识。
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中世纪晚期西欧民族国家逐渐产生、罗马法的发展历程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5、家国情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形态的论述;感悟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古今相映,在学习拜占庭帝国的“盛”与“衰”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
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呈现西欧封建社会的变化,说明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城市与王权的关系。
四、以思导学1、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2、思考: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3、思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4、庄园经济的特点和影响?5、思考: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文化变化)?五、课时预览六、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社会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思考点1:根据材料和图示分析封君封臣制度的原因、目的、特点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为《中古时期的欧洲》,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3课。通过对中古欧洲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社会的演变,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古时期的欧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封建制度和君主制度的兴起,同时也出现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大的历史事件。经济方面,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得欧洲的城市逐渐兴起,同时也促进了阶级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在文化方面,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古欧洲的录像,引导学生关注中古欧洲的历史风貌。
2.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古欧洲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中古欧洲历史的兴趣。
3.提出导入问题:“你认为中古欧洲的社会有哪些特点?”,“你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古欧洲的哪些方面?”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为学生提供知识铺垫。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所选主题,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3.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古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强调中古欧洲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2.讲授中古欧洲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和君主制度,阐述其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以及城市与王权的关系,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
了解东欧民法典的编订与俄罗斯的崛起。
【素养目标】1、历史解释:了解西欧的庄园制、封君封臣制、农奴制,认识西欧封建制特点。
2、了解 11 世纪王权加强及西欧城市的自治,认识欧洲社会的发展。
3、唯物史观:了解基督教在西欧的地位和影响、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俄罗斯的兴起及发展历程,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一、西欧封建社会1.建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西罗马帝国灭亡。
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____________的产物。
(2)内容:___________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_____。
(3)影响①国王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__________局面。
3.庄园与农奴制度(1)耕地①领主自营地。
②农民份地分为_________份地和________份地。
(2)农民:______________的农奴和自由农民,要向领主服劳役和缴租税。
(3)庄园法庭:领主或管家主持,维护庄园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背景: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
(2)概况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________王朝建立后,形成强大王权。
②法兰西:到15 世纪晚期,完成统一。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国家形成。
(3)影响:为西欧_______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兴起:随着社会走向稳定和封建经济获得发展,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
(2)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方式:与封建主谈判、以__________买、武装暴动。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历程。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
知识汇总: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封君封臣制度原因: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封臣必须效忠封君。
3.封君封臣制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耕地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1)封建制初期,__________,王权________。
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
(2)西欧民族国家的基础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_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
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________________。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以____________为基本谋生手段。
一些城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
3.教会_______________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推荐学生阅读《欧洲中世纪史》等相关历史书籍,以加深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背景、事件和人物的了解。
5.课后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业成果,互相提问、解答,以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图书馆等学习资源,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深度。作业提交后,教师将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些作业的布置,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化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尾声,我将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引导
在总结过程中,强调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城市兴起等知识点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合校内外资源,如邀请历史学者讲座、组织历史实地考察等,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展示一幅中古时期欧洲的画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画展现了怎样的欧洲景象?你们认为这个时期欧洲的社会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1.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线索,强化知识体系的构建。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分析、比较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现象。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案)
[时空观念]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欧洲文明的特点。
1.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的史料,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与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关系。
3.搜集有关中古时期欧洲城市自治的史料,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城市自治引领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步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近现代历史的历史意义。
4.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拜占庭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史实,对帝国的兴衰做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的等级制度(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2.庄园与农奴制度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1)庄园①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②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收入归领主所有自耕自收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
(2)农奴制度①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二者均为领主的佃农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
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②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集中(1)过程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名义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特点、发展趋势等。
2.强调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等概念在中古时期欧洲历史中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制度或基督教会作用与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6.观看与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7.阅读拓展资料,如历史书籍、学术论文等,提高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认识,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会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
2.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如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教的扩张、诺曼征服等历史事件。
3.学会分析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如从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的转变,以及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述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如封建主与农民的矛盾、基督教会与世俗权力的斗争等。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3.针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宗教文化,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要求如下:
a.明确研究问题,如宗教对欧洲社会、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b.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c.提炼观点,进行论述,字数在1000字左右。
4.为加强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知识的掌握,布置以下复习题:
a.选择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b.简答题:针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设问;
c.论述题:要求学生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作业布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在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学习道路上不断进步。
c.利用比较法,将中古时期欧洲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共性与个性。
d.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古时期欧洲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新课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发展,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4.提高历史阅读、分析、概括和论述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历史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
3.采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变迁。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学案)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一)西欧封建庄园1、形成背景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2、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①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②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实际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③影响:国王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形成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庄园与农奴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内容(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中古西欧的王权(1)王权的地位: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王权的强大①法国: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形成2、中古西欧的教会①地位: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举足轻重②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税③政治: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④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他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3、中古西欧的城市(1)原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2)特点: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3)城市自治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一、课程标准及分析】(一)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课标分析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西欧的封建社会。
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
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崛起。
这一系列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相比之前显示出了新的时代特色,而非一句“黑暗中世纪”即可概括。
【二、教材分析】(一)本课在该教材中的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专题《中古时期的世界》的第一课,上承《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史实,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也正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下启中古时期的亚非美洲的文明与发展,拜占庭帝国也正为西亚奥斯曼帝国的兴起而消失于历史长河。
既有贯穿欧洲上古、中古时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古时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
(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核心特征的欧洲封建社会。
封君与封臣的相互关系实质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而以庄园作为基本农业经济组织则是欧洲社会的封建经济基础。
这也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第二目意在说明教会的强大精神与经济力量、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对推进王权加强的历史性意义,这一时期法兰西基本统一、英国甚至开始逐渐发展出相对规律的“议会”、西班牙与葡萄牙国家在稍晚些也最终形成;最后一目意在表现中古时期欧洲两大主要帝国的成长:“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与“俄罗斯沙皇制的逐渐成熟”,封建制度几经波折、在动荡中发展。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学会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理解封建制度、农奴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5.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解读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古时期欧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如罗马帝国的分裂、日耳曼人的入侵等,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2.讲解重要事件,如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诺曼征服、十字军东征等,分析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3.深入剖析中古时期欧洲的社会制度、宗教地位,如封建制度、农奴制度、基督教会的作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欧洲封建制度、农奴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如:
(1)简述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
(2)分析查理曼帝国建立的意义。
(3)评价十字军东征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重要性。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教师简要回顾中古时期欧洲的历史背景,如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的传播等。
2.详细讲解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封建制度、农奴制度、基辅罗斯、大学的兴起等历史现象。
3.分析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4.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
4.强化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中古时期欧洲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举例:让学生分组研究某一历史事件,如诺曼征服,然后进行课堂分享,共同总结该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5.注重课后拓展,推荐相关历史书籍、纪录片等资源,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举例:推荐学生观看《中古世纪欧洲历史》纪录片,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该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中古时期欧洲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罗马帝国的分裂、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诺曼征服、十字军东征等,并了解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中古时期欧洲历史人物或家族,如查理曼、威廉一世等,进行简要介绍(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等。
5.为下节课做准备,预习中古时期欧洲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内容,并整理出至少五个关键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
2.引导学生认识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通过对中古时期欧洲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具备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素养。
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线索综述】一个时间: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两种社会形态: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三种经济类型: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的发展。
五大帝国: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中华帝国(秦汉隋唐)。
【知识框架】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主干知识】一、西欧封建社会1、形成: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2、政治体制:封君封臣制。
(1)内容:国王以下各级贵族层层分封,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义务和权力: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形成国王⟷封君⟷封臣⟷农奴的等级关系。
(4)特点: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契约意识,相互尽义务。
(5)影响: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分裂割据。
3、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
(1)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内容①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③劳役地租: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④庄园法庭:由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中古西欧的王权(1)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后期:15世纪晚期,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强化。
(3)影响①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有利于结束混乱和割据。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会的控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
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随着西欧社会的转型,中古西欧的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王权国家、基督教会和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中古西欧文明是不同文明融合和嬗变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多元混合特色。
拜占庭文明是古典文明与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也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对欧亚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俄罗斯兴起后,不断侵略扩张,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教材知识梳理】一、西欧封建庄园1.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2)内容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3)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3.庄园(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2)特点①耕地组成: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②义务:农奴需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③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1.王权衰落(1)原因: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2)表现①法国:15世纪,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②英国:自11世纪中后期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
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于伊比利亚半岛。
2.教会(1)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2)地位:教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城市发展(1)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2)城市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③意义: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1)形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故称拜占庭帝国。
(2)统治表现①境内工商业发达,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扩张: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2.俄罗斯【重点知识探究】主题一社会结构多元,文明成果多样——中世纪西欧不同文明的融合与嬗变[析史料实证]材料一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代罗马时期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结合材料一,请从不同视角对欧洲社会成员的构成进行分类。
[提示]分类:社会地位(结构):统治阶级或上层社会——封建君主(国王)、封建主(贵族)、教士(教会贵族或教会势力);被统治阶级——市民和农奴。
生产方式:自然经济——庄园主(封建君主和封建主)与农奴。
商品经济——新兴商业阶层。
土地占有:占有土地的封建君主、封建主、教会、自由民;不占有土地的农奴。
材料二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
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
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
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探究]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提示]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
材料三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
……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探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有哪些。
[提示]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
途径: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明历史解释]中古西欧文明的特征1.多元的社会结构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3.相对独立的庄园4.(1)城市的“自治”。
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西欧城市的兴起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进入发展时期。
(2)市民的“自由”。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承认市民财产私有制,拥有司法自由;但是市民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决定权掌握在领主手中。
5.基督教文化是西欧中世纪文化的主体整个中世纪西欧文化,包括文艺复兴初期在内,都是以基督教为题材、以基督教思想为背景的。
基督教文化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基础。
[练经典小题]1.《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解析:选B由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庄园的生产是自给自足的,故B项正确。
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道:“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这说明()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D.中世纪欧洲教会控制一切解析:选D由材料“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王权在教权之下,强调教会的权力,故D项正确。
主题二千古帝国,兼收并蓄——东西方文明汇融体的拜占庭文明[析史料实证]材料一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
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材料二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届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探究](1)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民法大全》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意义。
[提示](1)进步性: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2)历史意义: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还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三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
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
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
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尽管相比之下,后者在领土和年代上显得微不足道。
原因是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
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
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
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
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1)根据材料三,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以及从繁盛到灭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的原因。
[提示](1)表现: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灭亡原因:拜占庭帝国固步自封,缺乏创造力;不断受到周边民族的进攻;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愈演愈烈。
(2)原因:拜占庭帝国是在395年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来的,而罗马帝国曾经不仅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而且罗马文明曾经繁盛壮丽、光彩夺目,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历史解释]拜占庭文明的影响1.政治(1)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2)《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2.经济:拜占庭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它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而且促进了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商业复兴。
3.文化(1)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持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