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转化为证券的金融手段。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发展,然后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包括对资本金的优化、风险管理的挑战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但也会带来风险管理上的挑战。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商业银行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影响、资本金、风险管理、盈利能力、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各类资产转变为可以交易的证券,并通过市场募集资金的金融工具。
它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形式,尤其在近年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下逐渐蓬勃发展。
作为金融创新的一大亮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风险管理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深入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该领域提供参考。
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在面临全球化、数字化、市场化等多重挑战的如何有效应对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深入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于完善商业银行金融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揭示其在银行业运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优化效果,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带来的挑战,以及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已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能有效转移和分散风险。
然而,这一过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究竟有何影响,是否会带来新的风险点,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以期为商业银行在实践操作中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
一方面,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回收资金,减轻资本压力;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能够将风险分散到更多的投资者,降低单个银行承担的风险。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发新的风险点。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梳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和风险传导机制;其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揭示不良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风险传导机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打包成证券,并在市场上出售的过程。
这一过程能够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减轻资本压力,同时将风险分散到更多的投资者。
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问题,这些风险可能会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
五、实证研究本研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五年来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1.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优化资产负债表。
2. 然而,随着不良资产证券化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表明,虽然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转移部分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点。
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不良贷款亦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会具有极高的风险,而以往传统的债转股方法已无法更好地缓解日趋上升的不良贷款的现状,所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方法。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 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
砥砺前行的金融改革将会进一步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尤其是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有望推进,这将是作为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之一。
四大行已获得相应的试点额度,预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其中。
关键词: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流动性商业银行一、前言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连续攀升的现象,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依然明显,其对房地产行业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级。
就目前看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现阶段最合适并且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针对成都银行的现状,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分析。
二、正文(一)不良贷款的概述1、概述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通过将具有一定收益的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实现资产流动性和风险分散的目的。
在商业银行的运营中,资产证券化可以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特点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资产,如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转化为证券,然后发行到市场上,用以融资或进行资产管理。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包括资产现金流的分离、证券化产品的多样性和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将持有的资产快速转化为现金,减少自身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 资金来源多样化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多样化其资金来源。
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银行可以向市场融资,而不再仅仅依赖存款和债券等传统融资渠道。
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还可以提高其资本利用效率,增加业务经营的灵活性。
2. 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表优化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降低其风险敞口。
通过将各类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银行可以分散风险,避免集中在某一类资产上面临的风险。
通过将一部分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实现资产和负债的有效匹配,更好地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3. 提升盈利能力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升盈利能力。
通过将一部分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并发行到市场上,银行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证券化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盈利水平。
4. 促进业务创新资产证券化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通过将各类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银行可以创新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满足市场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这有助于丰富银行的产品线,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5. 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性。
通过将一部分资产证券化并发行到市场上,银行可以获得资本注入,提高其资本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和转移风险的过程。
资产证券化在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探讨。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
商业银行通过将自身的资产转化为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可以获得新的资金,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规模。
这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偿还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减少自身的风险敞口。
尤其是对于持有大量风险较高的资产的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减少单一资产所带来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
商业银行往往持有大量的资产,但其中有一部分资产流动性较差,很难将其变现。
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证券,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加剧。
由于证券化后的资产被分散到不同投资者手中,商业银行对资产的监管和信息披露相对困难,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资产的价值和风险。
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产生负面影响。
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将资产转移出去后,可能面临着收入稳定性和流动性的问题。
特别是当证券化的资产出现违约或回收变现困难时,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可能会大幅增加。
资产证券化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关联风险增加。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或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这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与这些机构存在相互依赖和关联风险。
当这些合作方面临风险时,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连带风险。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影响。
从正面来看,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降低风险敞口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资产证券化可能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概述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可转让的资产打包组合成证券,并通过拍卖或私人定向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使得银行等机构可以将资产转变成可流通的证券,再以此获得资金支持,从而解决短期借款、信用评级、违约风险等问题。
1. 改变资产结构
资产证券化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将贷款等长期资产转化为短期流动性资产,从而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提高流动性。
2. 降低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集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率。
3. 优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风险分散到各个投资者手中,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4. 加强市场竞争力
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减轻自身的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增强监管压力
资产证券化虽然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增加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压力,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结论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提高银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好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监管压力。
商业银行需要在资产证券化中注重风险控制,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金融工具,它将资产转化为可以交易的证券,从而可以通过发行证券来融资。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它们的贷款资产转变为证券,将它们的资产转移给持有者,并从这些证券中获得现金流。
这种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风险。
通过将贷款资产转变为证券,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分散给各个持有者,从而减少其自身承担的风险。
这对商业银行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常常在各种贷款项目中承担着大量的风险。
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风险转移给投资者,从而降低其自身的风险敞口。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资产通常是以长期贷款的形式存在的,而这些贷款是不能很容易地变现的。
通过将这些贷款转变为证券,商业银行可以将它们卖给投资者以获得现金流。
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能够迅速满足现金需求,而不必等待贷款到期,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将资产转化为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次性的现金流,这可以增加其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加其盈利能力。
通过将资产转移给持有者,商业银行可以释放出资金,用于更高回报的投资,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资产证券化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对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下降。
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将低质量的贷款转化为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面临较高风险,同时也会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造成影响。
资产证券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监管风险增加。
当商业银行将贷款资产转化为证券时,它们可能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并遵守相关法规。
这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监管成本,并使其容易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管和处罚。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它也可能导致贷款质量下降和监管风险增加。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银行的资产结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
本文将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旨在揭示其潜在风险和机会,并为银行风险管理者提供参考建议。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贷款(NPLs)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V)进行组合、评级、定价和发行证券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资产池构建、信用评级、证券发行和后续管理。
通过这一过程,银行可以有效地转移和分散不良资产的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表。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 优化资产结构: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有效地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从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2. 降低信用风险:通过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证券并出售给投资者,银行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
(二)消极影响1. 市场风险:如果证券发行不当或市场环境恶化,可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影响证券价格和流动性,给银行带来市场风险。
2. 操作风险:如果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或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可能会引发操作风险,损害银行的声誉。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
我们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分析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规模、结构、风险特征等数据,探讨其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首先,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出售资产支持证券(ABS)、抵押支持证券(MBS)和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等证券,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
此外,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股票交易所发行证券,进一步扩大其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丰富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金融中介功能。
其次,资产证券化使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散更加有效。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将其不良资产转让给证券化特殊目的实体(SPV),将贷款风险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
如果SPV 遵循了适当的管理措施和评级制度,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始贷款的信用风险。
而且,由于投资者对资产支持证券等证券的需要,这将使得商业银行对某些资产的借贷对冲更加精细,从而降低了银行的风险。
第三,资产证券化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
资产证券化允许商业银行将贷款转移出去,从而减少其资本占用。
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业务可以获得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增强了其利润能力。
最后,资产证券化也与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有关。
商业银行可能会倾向于在放贷过程中推销低质量的贷款,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会协作创造"坏贷款",并将其转售给投资者。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证券化交易将会影响投资者和市场的稳定。
因此,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应该加强自律并落实风险管理制度。
综上所述,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使银行的风险分散更加有效、提高了其资本利润率以及与道德风险问题有关。
未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商业银行在证券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并探讨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关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在经营风险方面,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确有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程度的影响存在“证券化-稳定”与“证券化-不稳定”两种不同观点。
Jiangli.w(2008)的“证券化-稳定”理论认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建立特殊spv能把风险转移并隔离,风险转移过程中商业银行相当于为经济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购买了保险。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更多的研究支持了“证券化-不稳定”的理论。
Allen和Carletti(2006)Acharya等(2013)认为资产证券化强化了金融机构的关联性,增强了风险的溢出性和感染性,诱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崩溃。
关于城商行的研究:在国外,银行被划分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但是国外并没有城市商业银行的说法。
由于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商业银行本质上属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国外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可以给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Brickley和James(2003)认为,地方政府的介入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日本,大多数地方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地方城市,而这些地方银行无例外地与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公共团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他们得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从而刺激地方经济的增长。
2007年,Allen N.Bergel9在对美国的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的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各家银行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总之,国外商业银行有关的发展研究比较多。
从研究主体上看,有学术专家,还有新闻报刊、研究机构、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等 ;从研究主题上看,主要有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趋势的研究,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研究,对银行上市的研究等等。
国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探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同时,从现实意义而言,国外的发展经验对S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探索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的运用。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特定的证券形式,通过证券的市场化交易来融资和转移风险。
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融资效率和盈利能力。
但是,资产证券化也会带来一些风险问题,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些风险在资本市场交易活跃的情况下可能会放大。
1.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由于大量的信贷资产被转化为证券,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得到分散。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将高质量的信贷资产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债券池,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规避。
虽然债券池的秩序和组成各异,但通过建立收益率曲线来动态地间接反映贷款收益预期,引导债券价格向预期收益回归。
这样当一些贷款出现逾期、违约等情况时,也不会对整个债券池的价值造成太大影响,从而保证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证券化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信用评级评估的误差。
评级机构的误判和客观性难以保证,投资者总会面临某些风险。
比如,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一些资产减值后,这种链式反应在整个体系里迅速蔓延,许多被提前分榜的债务困局被往还,导致证券化产品价格的崩溃。
因此,在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商业银行需要考虑信用风险的积极作用,同时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2.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影响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把信贷资产变成市场可流通和自由交易的证券,这使得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参与者。
在市场风险方面,资产证券化通过交易透明化和市场变质化、价格弹性更大等因素,减轻了风险属于银行的性质。
一方面,由于证券多元化和超额散证等策略的运用,使得被分散的市场风险承担者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市场风险得以较为均衡地转移给投资者,从而释放给市场增强金融市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
《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形成的逾期贷款、坏账等无法正常回收的资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处置方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商业银行更好地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回收资金,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另一方面,证券化过程能够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证券化还能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业务发展空间。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机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贷款组合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信用增级等手段,将资产池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并在市场上发行。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原始权益人(即商业银行)、特殊目的机构(SPV)、投资者等。
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回收资金,降低不良贷款率,优化资产结构。
2. 风险分散:证券化过程通过将资产池分散为多个证券,使风险在多个投资者之间分散,降低银行的风险暴露。
3. 改善资产负债表:证券化过程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提高资本充足率,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业务发展空间。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根据实际数据和研究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1. 提高回收率:通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回收资金,提高资产回收率。
这有助于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优化资产结构。
2. 增强抗风险能力:证券化过程能够分散风险,降低银行的风险暴露。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复杂化,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一过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以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通过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如果不当操作,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呆账等)打包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信用增级等手段,将资产池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销售的证券。
这一过程涉及资产的评估、组合、发行、交易等多个环节。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一)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从而降低资产负债表风险。
这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增加信用风险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如果银行对资产池的评估和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
例如,银行可能会过度依赖外部评级机构,而忽视对资产池的内部评估和管理,从而增加信用风险。
(三)加大市场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和交易受到市场利率、信用评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可能会对银行造成损失。
(四)提高操作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对于银行的健康稳定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已成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就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二、文献综述在国内外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不良资产证券化能够帮助银行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周转率,降低不良资产率。
其次,通过证券化,银行可以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还能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重新组合、评估和包装,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将风险和收益转让给投资者。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资产池的构建、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等环节,将银行的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一)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银行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增加银行的资本来源,从而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充足的资本金可以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
(二)降低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银行将不良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和处置,从而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降低不良资产率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
(三)分散风险通过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银行可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
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可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资产池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行业或地区的风险集中度。
(四)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虽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短期内可能会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通过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和分散风险等手段,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
同时,证券化的过程也可以为银行带来一定的手续费收入。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分析报告
关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报告一、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金融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摆脱储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动性困境,首次公开发行“过手证券”,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亦即住宅抵押贷款的证券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国对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巴塞尔协议》在各国的实施,资产证券化业务迅速增长,其内涵、品种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产证券化不仅仅作为商业银行解决流动性不足的手段,并成为在金融市场投资者和筹资者有效联结、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有力工具,进而在更重要意义上逐渐成为一种内容丰富的金融理财观念和方式,已经成为继股票、债券之外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种金融产品。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资产证券化还被作为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有效工具,被亚洲国家广泛采用。
二、资产证券化的涵义和特点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收益并且预计今后仍将保持稳定的金融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或抵押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转让、流通、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最终实现融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尽管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多样,但其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具备以下特点:1.各类资产支持证券都由具备有保障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支持,其中对资产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可能性和数量的估计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
2.必须实现目标资产的风险隔离和真实销售,只有实现了风险隔离和真实销售才能保证该资产不受证券发起人破产影响而确保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能够用于支付证券持有人的所得收益。
3.标的资产规模较大,且具有较高的分散度,整体上信用评级较高,融资成本或资产处置成本较低。
4.将具体的、分散的资产进行标准化的技术处理,便于分割和流通,但组成复杂。
《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银行界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日益增多。
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资本结构,从而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
此外,证券化还能帮助银行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不当的证券化操作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银行的长期稳健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机制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打包成证券,通过在市场上发行这些证券来筹集资金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资产池的构建、信用增级、评级、发行等多个环节。
通过证券化,银行可以将不良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证券,从而有效地处理和盘活这些资产。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通过将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降低信贷风险。
证券化过程中,银行将不良资产转移给投资者,由投资者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不仅可以减轻银行的信贷压力,还可以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从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
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银行可以增加其核心资本,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这有助于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
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综述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不同类型的资产汇集起来,然后根据其信用风险进行划分,将其转化为证券发行给投资者。
对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将高风险的贷款资产转移出去,从而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和信用风险,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
然而,资产证券化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它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在资产转移后仍面临着不良资产和信用风险,从而对银行的经营和稳健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进行研究综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风险1.1 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主体,将自身的贷款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转移,这意味着银行对这些资产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
当证券化后的资产出现违约等信用问题时,银行仍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担保和赔付,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动和财务表现。
1.2 清偿风险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需要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层面的监管和管理不够到位,将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质量下降,使得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持有的资产未能得到及时清偿,从而在不良资产上受到损失。
1.3 市场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可能受到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
在发行后,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值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二、资产证券化的利益2.1 风险转移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高风险的贷款资产转移出去,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程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稳健性。
2.2 资产优化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进行组合,形成更加优化的资产结构,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配置和利用。
2.3 资产流动性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将贷款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产品,从而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和流通性,从而增加了银行的收益来源。
2.4 资金来源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融资工具,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增加银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已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转移风险、提升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从风险传递、风险管理效率、市场反应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进行组合、评级、打包,并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金融产品。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资产的重新组合和风险分散,降低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的风险,并提高其流动性。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1. 风险传递不良资产证券化使得风险从银行体系内部传递到外部市场,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
在证券化过程中,原始的信用风险可能通过评级机构的评级传递给投资者,而银行则可能通过证券化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金融机构或投资者。
这种风险的传递使得银行在风险管理上更加依赖外部市场和投资者。
2. 风险管理效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效率。
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上交易的金融产品,银行可以更快地释放资本,优化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
同时,证券化过程也促使银行更加关注资产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市场反应与流动性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反应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市场对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反应不佳,可能会导致发行失败或价格下跌,进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
此外,如果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利率、信用评级等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已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价值波动,进而影响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管理。
四、案例分析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行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成功地将部分不良贷款转移给其他投资者。
然而,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已发行的证券化产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导致该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商业银行更好地运用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提升经营绩效。
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还能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传递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数据和经营绩效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良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其次,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和效果。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降低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证券化通过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实现了资产的快速处置和回收。
这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减轻资本占用和损失,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释放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这有利于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业务拓展提供支持。
(三)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重,增加低风险或无风险资产的比重。
这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成本,提高经营绩效。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不良资产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使商业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2024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范文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已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风险转移和资产处置途径,还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而提升经营绩效。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还能有效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然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充分、定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成果;其次,运用实证分析法,选取样本银行,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影响;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际操作过程及效果。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降低不良资产率通过将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从而降低自身的不良资产率。
这有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进而提升经营绩效。
(二)提高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风险承受能力,提高经营稳定性。
(三)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良资产证券化使商业银行能够更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和优化。
这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分散风险通过将风险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投资者,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
这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不良贷款亦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会具有极高的风险,而以往传统的债转股方法已无法更好地缓解日趋上升的不良贷款的现状,所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非常值得一试的方法。
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
砥砺前行的金融改革将会进一步改善银行业资产质量,尤其是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有望推进,这将是作为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之一。
四大行已获得相应的试点额度,预期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其中。
关键词: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流动性商业银行一、前言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出现连续攀升的现象,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依然明显,其对房地产行业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级。
就目前看来,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现阶段最合适并且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针对成都银行的现状,我们对其进行相关的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分析。
二、正文(一)不良贷款的概述1、概述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
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经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
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暂未确定时,应在账面上提列坏账损失准备。
2、中国不良贷款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国专业银行信贷资金基本上是粗放式经营,不良贷款在专业银行贷款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良贷款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而且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已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很难解决的地步。
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对促进中国银行业务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中国不良贷款成因分析(1)思想根源——很多民众有着“银行的钱是国家的”的错误意识。
(2)主要原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防范能力不强。
(3)客观原因——借款人信用观念不强,偿债能力太低。
(4)重要外因——党政部门的行政干预,财政等部门的挤压。
4、危害性(1)不良贷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响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
中国的银行对贷款极其谨慎小心,就是因为不良贷款太多,影响了银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发行基础货币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对之掉以轻心,不良贷款的大量发生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如果加大处理不良贷款的力度又可能会引起企业连锁倒闭破产,增加财政风险和社会危机。
(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概述1、概述不良贷款证券化是指国有商业银行发起人将其所持有的具有一定流动性,可预见未来现金净流人的不良贷款,出售给某一个特殊目的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由SPV汇集大量的同质贷款进行组合,以这些贷款作抵押,发行多样化的抵押证券并在金融市场进行出售与流通这样一种行为。
2、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从国际上看,不良资产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灾难性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金融机构在泡沫经济时形成的巨额呆账阻塞了经济大动脉的正常流动,而且东南亚金融危机也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该国的金融系统就十分脆弱,当受到某种外部因素的冲击时,就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考虑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不良资产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及时加以解决。
(1)我国目前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面临的问题迫切需要引入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新办法。
我国目前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借鉴美国的经验,采取RTC模式。
这种债转股的方式在目前看来,有利于缓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的状况,而且在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够规范的情况下,此方法也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但是,从长远来看,债转股的缺陷也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的债转股实际上是使风险较低的债权转为股权,风险较高的债权仍然留在商业银行内部,这对国有银行降低风险可能会出现逆选择或逆淘汰的问题,结果造成银行整体风险水平的升高。
(2)银行实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优势。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创新手段中以其独特的风姿,成为金融界圈内外人土关注的新热点。
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机构进行低成本融资和提高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固定收入证券投资的需求,促进资本市场深化的重要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它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巨大的,其经济意义也是深远的。
一是增加了资产流动性。
二是获得了多种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三是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
四是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
(3)证券化是对债转股的有力补充。
证券化和债转股是两种可供选择的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其方法实施上存在一些相同与相异之处。
债转股与证券化两种方法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各有特色。
在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政府用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不是很充足等情况下,债转股处理不且资产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需要其他方式的补充协调,而资产证券化正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因此,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具有必要性。
(二)成都银行的概述1、概述成都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30日,是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
多年来成都银行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全行下辖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9家异地分行及32家直属支行(部)、161家网点,在岗员工5000余名。
1996年12月30日,原成都市44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成立成都城市合作银行,系四川省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
1997年更名为成都市商业银行。
2008年8月,中国银监会同意成都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银行”,成都银行有着“立足成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成都银行与客户心手相连、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作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成都银行始终坚持“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广大居民”的市场定位,依法稳健经营,严格规范管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规模初具、运行稳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建行以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领导下,成都银行依法稳健经营。
2、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现状成都银行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连续攀升。
其之前存在的业务倚重部分行业,区域,客户的情况非常明显,成都银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成都地区,业务区域过于集中。
信贷业务还集中关于若干客户,如果成都银行的最大十家单一贷款客户的贷款质量恶化,或贷款高度集中的行业出现显著衰退,不良贷款则有大幅增加的可能,也可能会对向这些借款人发放新贷款或续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其对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发放的贷款比例仍旧高企,在楼市下行的压力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随之增加,成都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升级。
三、总结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不良贷款的相关研究文献后,笔者认为对于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状,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对缓解乃至解决该状况有着非常有力的作用。
结合成都银行的资产现状,具体分析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的组成结构,通过利用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对成都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结合成都银行谋求上市的背景条件,进一步具体分析不良贷款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影响以及通过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对成都银行上市的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1] 岳忠宪熊华强,200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金融与经济,第4期;[2] 贾丽武,2012年:化解不良贷款与发展资产证券化研究,时代金融,总第475期;[3] 郭世江卢春华,2006年5月:浅析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特区经济;[4] 陈建男,2008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定价及证券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5] 王晓明,2004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东北财经大学;[6] 俞诚,2008年:试论我国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上海外国语大学;[7]朱文蔚,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湘潭大学;[8]杨增亮,2002年: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机理分析与运作构想,中国社会科学院;[9]曾令刚,2014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西南财经大学;[10]刘晓波,2013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湖南大学;[11]李龙龙,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对策研究,云南财经大学;[12]张文舵,2005年3月: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3]张绍光,2013年1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4]高鸽,2013年2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分享分析,法制博览(中旬刊);[15]朱兰,2012年2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16]辛博,2009年8月: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证券化,财经界(学术版);[17]徐慧,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复旦大学;[18]陈翔,2016年: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28期;[19]吴翀,2013年5月:农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路径及定价研究,长沙理工大学;[20]王良杰,2008年9月:资产证券化及其在兴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湖南大学;[21]Lan Fu,2011:Analysis on Forecasts Manage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Non-Performing Loan,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2]Cai Yuping,2008:Analysis on the Pricing Mode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Securitization of Bank,Zhengzhou University;[23]Wu Weiwei,2008:Analysis on Cash Flow of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 Securitiz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