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之一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点地梅的生长特点及其顽强生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点地梅的生长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感悟作者对点地梅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出点地梅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点地梅图片3.教学视频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导入,展示点地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点地梅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答生字词。
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点地梅的生长特点。
2.教师提问: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如何?它为什么能顽强生长?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点地梅的生长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的赞美之情。
三、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点地梅的生长过程。
2.学生分享观看感受,教师引导:点地梅的生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点地梅的短文。
2.搜集关于点地梅的资料,了解它的生长特点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反思1.在分析课文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在拓展延伸环节,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点地梅的生长环境与生命力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具体描写感受作者对点地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点地梅的生长特点中提炼出其象征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内在动力。
教学过程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提问:“同学们,文中提到点地梅生长在哪些地方?这样的环境对它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点地梅生长在高山石缝中,环境很恶劣。
9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9烂漫的点地梅教案-西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9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
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一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教学过程:一、自学探究: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姗姗而来、烂漫、枯槁、炽热3.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4.根据课文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5.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二、合作质疑1.学习本课生字。
2.新词的意思:姗姗而来:形容来得很晚。
枯槁:草木干枯。
炽热:极热。
3.课文主要写了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
4.本文按照由物及人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4)写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第二部分(15-16)介绍高原筑路兵的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17-17)表达了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5、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课堂小结:学习本课内容大家一定要注意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板书设计:9、烂漫的点地梅点地梅烂漫的点地梅高原筑路兵六、课堂检测:1.照样子写词语。
紫艳艳:、、、、执行任务:提高、改正、发扬、2.缩写句子。
枯槁的小草一夜间换上了新装。
点地梅怒放的季节,正是筑路的时节。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2.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1500字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1500字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烂漫的点地梅》,是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五篇课文。
本课文通过烂漫的点地梅,表达了生命的珍贵、生命的坚韧和生命的勇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固定搭配和句子结构,理解故事情节和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描写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珍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懂得珍爱自己和身边的人,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中人物性格。
四、教学难点通过小花的故事表达生命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究和珍视。
【Step 2】讲解1.讲解词汇、固定搭配和句子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理解故事情节和含义,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加深对生命的思考。
【Step 3】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散,畅想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Step 4】情景教学体验请4名学生扮演小花、老挝、小鸟和点地梅,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语言交流,还原文章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Step 5】巩固请学生回顾文章,回答问题:故事中表现的是什么?【Step 6】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选择题测试。
1.故事讲的是:A、小花的家庭生活B、点地梅的生长情况C、小花与点地梅的感人故事2.故事中,小花对待点地梅的态度是:A、漠不关心B、关注呵护C、冷酷无情3.点地梅被逼无奈时,是谁在指引他走出地里?A、小花B、小鸟C、老挝4.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A、珍惜生命,勇敢坚强B、生活犹如花朵,要努力开放C、生命有限,需要过得丰富多彩【Step 7】作文小学生就应该具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因此布置作文题目:我的生命有价值。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和体验加深对生命的认知,表达珍惜生命的态度。
七、教学评价1.如何培养学生对珍惜生命的认识?2.如何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探究和思考?3.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4.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花发微型课教案烂漫的点地梅
烂漫的点地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难点: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习性的深入了解。
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点地梅的相关图片、资料。
准备观察点地梅的生长环境的场所。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了解其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点地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点地梅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学生跟随教师深入了解点地梅。
3. 观察与描绘:教师组织学生到观察点地梅的生长环境的场所。
学生分组观察,用文字、图片、绘画等方式记录下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4. 分享与交流: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分享对点地梅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2. 学生绘制一幅点地梅的生长环境的画作。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点地梅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
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点地梅及其生长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七、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和描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方向。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收集其他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十、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烂漫的点地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青藏铁路建设史及建设者事迹的有关资料;生字卡片等(有条件的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点地梅及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点地梅生长在雪域高原瘠薄的土地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开着美如蓝天白云的花朵它平凡,在藏东南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上随处可见;它伟大,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只要有一点瘠薄的土壤就顽强地生长,向人们奉献出灿烂如云霞的花朵同样地,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又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烧起了祖国[注: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的希望之光作者正是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内在品质的.相通之处,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一是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领悟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解读与提示题目:作者是借“烂漫的点地梅”赞美高原筑路兵崇高的精神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让学生读题目,根据“烂漫”一词说说想象中的点地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1段:简洁地写出了唐古拉山脉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教学时,可让学生质疑,老师或同学补充介绍“冻土封固”“人类禁区”的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雪域高原恶劣的生存条件的认识盛夏6月还有积雪,可见其寒冷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抓住“根扎得很深”“一丛一丛的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这些词句体会这种高原植物的顽强生命力枯槁:草木干枯这段对唐古拉山春天景色的描写很美,可鼓励学生摘抄、积累姗姗而来:形容来得很晚第6~12段:从藏族姑娘的口中,“我”知道自己种的植物叫点地梅这部分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白悠悠的云彩,蓝莹莹的天,蓝天白云下紫艳艳怒放的点地梅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这一段是多么富有[注: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及反思9、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词句。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①点地梅到底拥抱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②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句子中的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大家勾画出来。
(扎、贴、拥抱)③点地梅的根为什么要扎得很深,枝蔓为什么要贴着地皮,还要一团团地拥抱土地呢?④激情导读:是啊!因为青藏高原常年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因为点地梅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活下去,所以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
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
(你们还体会到点地梅的哪些特点?)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①孩子们,这段话写得很美,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花发微型课教案烂漫的点地梅
烂漫的点地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学会正确识别点地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点地梅的兴趣,提高学生调查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身边植物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识别点地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点地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PPT。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课:展示点地梅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种植物。
讲解点地梅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分布情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点地梅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引导学生关注点地梅的美丽。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学会正确识别点地梅。
五、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分布情况等。
3.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点地梅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识别点地梅的能力,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分辨点地梅。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家长的反馈,评估学生对身边植物的关注度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应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未来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植物学专家或有经验的园艺师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植物园或公园,实地学习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3. 开展校园植物普查活动,鼓励学生记录和观察校园中的各种植物。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提供关于点地梅和其他植物的科普文章、视频、图片等,供学生课后自学。
华兰英《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学校:北碚区静观镇集真完小教师:华兰英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关注《烂漫的点地梅》这篇借物喻人的散文,教学时遵循作者写作的思路,从点地梅到高原筑路兵。
在了解点地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点,从而感悟作者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因为《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本组教材包括本课《烂漫的点地梅》写的都是凡人小事,读来自然、亲切,给人启示不同。
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平凡的高原筑路兵的大爱,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只要多留意、勤思考,就能为习作积累好的素材。
本课虽然比较长,但故事性强,且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学生喜欢阅读。
因此应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深入感悟,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主动性差;我们又是平原,对高原筑路兵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我布置了收集高原筑路兵资料及青藏高原的资料的教学课前准备。
以前学过类似的以人喻物的文章,学过象征的手法,我想,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应该不是很难吧。
四、教学目标分析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高原筑路兵和点地梅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的热情。
3、领会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
2、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扬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中感悟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资源(教学准备)老师:1、音乐、青藏铁路的路线图及资料2、高原筑路兵的生活图片学生:1、学生搜集青藏铁路兵的英雄事迹。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三、继续学习4--16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小组合作找到介绍筑路战士英雄事迹的段落,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播放筑路兵和青藏铁路图片
四、学习第17自然段
体会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交流自己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出示问题
五、回顾小结
借物喻人写法
学生自主解疑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筑路兵的感人事迹。
2、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写你身边值得赞美令人敬佩的人。
课下搜集完成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备注:
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
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
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抢答比赛
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PPT展示复习提示,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学生自学3--13自然段
让学生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美丽。
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勾画出描写点地梅的语句,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并结合唐古拉山的自然环境说出自己对花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用课件确定学生答案并图片展示点地梅的美丽。
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3.网络教学环境;
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难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烂漫的点地梅》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CAI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导入新课。
2.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知道的青藏高原是怎样的?3.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点地梅。
(出示课件一大片点地梅的图,)这,就是点地梅。
它主要分布在北极高寒地区和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这一丛丛--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4.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那谁能说一说“烂漫”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仅仅是写点地梅这种花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哪些段写了点地梅?哪些段写了筑路兵呢?3.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4.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三、精读课文,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1.默读课文1到13段,想想点地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一)精读1-13段,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1.重点体会“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1)齐读。
(2)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3)这个“扎”字有三个读音,你觉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为什么?既然是钻进去,为什么作者不用“钻”而用“扎”呢?(4)联系一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点地梅要把根扎得很深?要紧紧地贴着地皮生长,还要一团团的拥抱着土地呢?(5)把我们体会到的顽强不屈的点地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读。
花发微型课教案烂漫的点地梅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烂漫的点地梅》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学生学习点地梅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理解。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点地梅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点地梅,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点地梅的精神品质。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深入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点地梅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5.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并结合点地梅的精神品质,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前言本文是针对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音序二中的《点地梅》这篇课文所编写的教案。
本教案主要围绕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六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点地梅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理解作者为何用烂漫来形容点地梅;3.掌握词语“恬静”“绽放”“蓬勃”、“稚嫩”的汉字和发音;4.体会作者留白的写作手法;5.掌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点地梅的视频,或者展示一组点地梅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点地梅的美丽和可爱;2.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对点地梅的印象和感受;3.在学生表达意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点地梅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比如点地梅生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通常能够在缝隙中生长和繁殖。
第二步:阅读课文1.学生逐段阅读,完整阅读一遍后,教师应对每段进行解释和讲解;2.学生重复朗读每段,发现重点词语、语法结构及其用法,比如“恬静”,“绽放”等;3.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和记录他们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步:讲解难点1.分析“烂漫”这个形容词的用法,并指导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2.找出文章中的一些隐性表达和留白,比如“多少”,“谁知道”,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第四步:讨论课文主旨1.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总结文章叙述了什么;2.让学生讨论文章主旨是什么,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3.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点地梅的短文,体现对点地梅的理解和感受;2.要求学生记忆本课的精彩句子。
总结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学生可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点地梅》这篇文章,掌握词汇和语言结构。
此外,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点地梅这种植物,了解它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打下坚实而深厚的语文基础。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植物文化。
2.学习生字:梅花、点地梅。
3.学会运用感性体验的方法来阅读文章。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提高自然观察和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植物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点地梅这种植物的了解,提高学生自然观察和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感性体验的方法来阅读文章,读出文章的“韵味”。
【教学初探】让学生们自由画出心目中大自然中美丽的花卉草木,然后跟大家一起来比较。
你们列举出了哪些植物?我们为什么会去种花、养草或是留意这些植物呢?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和功用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分组,听读课文。
2.学生回答:(1)大自然中花卉为何具有美的感染力?(2)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保护花卉?(3)你们可知道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哪些植物崇拜、植物形象的传说?3.投影出相关图片,让学生们了解点地梅和梅花。
二、阅读体验1.让学生们观察采集到的点地梅和梅花等植物,把感受现出来,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与之相似的字词,词组和句式,并在板书上进行分类。
2.老师被邀请用心感受一个大自然,然后带领学生用心感受《烂漫的点地梅》这篇文章。
在感受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进行,甚至可以进行无声的感受。
3.朗读整篇文章,带领学生欣赏文章的“韵味”,发现文章中的“美”。
4.让学生们分小组,将课文分析,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讨论作者运用的叙述手法,绘画或设计主题海报,呈现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堂小结1.回答开头的三个问题。
(1)大自然中花卉为何具有美的感染力?(2)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保护花卉?(3)你们可知道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哪些植物崇拜、植物形象的传说?2.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海报展示给全班。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作者运用了比较具有感染力的词汇,丰富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来描述点地梅花。
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
9. 烂漫的点地梅淅川县马蹬一小紫冰66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并能灵活的运用。
B、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C、理解本课的重点句:如:①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②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的可亲可敬地高原筑路兵(2)过程与方法:A、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美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B、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中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高度赞扬高原筑路兵的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苦奋战,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歌曲《天路》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自学导纲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烂漫的点地梅》。
(板书课题)2、出示知识性问题(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能容。
)(1)、下列词语正确认读并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雪域炽热叩开盎然姹紫嫣红豪言壮语心急如焚福祸未卜(2)、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2001年6月29日开工,至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的伟大工程。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老师搜集一些点地梅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点击课件学生欣赏。
老师(深情赞美):“多么艳丽多么独特的美啊!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桂花的香气宜人,但它把自己的美丽和芳香留在了遥远的青藏高原。
你喜欢它吗?读出你的喜爱和赞美来。
”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
烂漫的点地梅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内在品质的相同之处,借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赞扬高原筑路兵在极端恶劣的高原环境艰苦奋战、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本课相关图片,ppt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板书:点地梅筑路兵)2、设疑:师:文中有一句话能够直接抒发作者对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赞美,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出示句子: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
)师:此时你的心中产生的哪些疑问?预设:(1)点地梅的顽强、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2)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体现在哪里?(3)高原筑路兵与点地梅有什么共同之处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下面请看自探提示:3、生自探,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合探一:(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
1、生展示交流结果,评价。
预设:生:这样的“扎”“贴”“抱”都可以看出点地梅的顽强。
师:你体会的多好啊!生:点地梅的枝蔓细小而矮,那样不起眼,它能活太出乎我意料了。
生:点地梅在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环境是那样的恶劣,它居然能活,太顽强了。
师:小结。
(二)体会点地梅的美丽。
师:点地梅在天寒缺氧,四季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怒放的点地梅是那样美丽。
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品味那优美的语段吧!1、点地梅的美丽体现在哪里?2、生读句子,师出示句子。
3、师引读。
(重点第13段)合探二:过渡:怒放的点地梅多么可爱!而这时候,为了早日建好青藏铁路,为了让火车早日开到拉萨,高原筑路兵们用热血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点地梅的生长环境、形态特 征、生长过程等相关知识。
02
了解点地梅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以及其在园艺、医药等方面的应 用价值。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成果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考试、作品等,以检验学 生的学习效果。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01
拓展讲解
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 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 认知。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意义和 启示,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角色扮演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与点地梅 相关的创意写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表 达能力。
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 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作业布置
学习态度和习惯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度
等。
实践应用能力
评价学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05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效果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程 度。
教学内容深度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求。
教学方法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烂漫的点地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
4.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赞点地梅就是赞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歌曲《青藏高原》及点地梅、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
教学课时:2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美景(可配《青藏高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去认识生长在那里的一种奇特的植物,请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3、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地梅高原筑路兵)
4、文章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抽生答,课件展示。
)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点地梅的段落,(3-13段)看看点地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把你的阅读感受批写在旁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顽强美丽)
1.精读感悟点地梅的顽强。
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点地梅的顽强?
(1)“……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
”细细品读。
(2)“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
”
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扎”“贴”“拥抱”“居然”这几个词语体会到了点地梅生命力的顽强。
你们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点地梅的美丽?我们继续交流。
2、体会点地梅的美丽(以读代讲)。
(二)体会高原筑路兵的平凡与伟大
1、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让我们惊叹,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筑路兵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这一段,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心急如焚)这个词语你们是如何理解的?丈夫为什么会心急如焚?(因妻子难产)难产会有些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孩子死亡,可能是妻子死亡,也可能是母子双亡。
最亲最爱的人在生死边缘挣扎,每一分,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而这种煎熬整整持续了一夜,你们能想象出这一夜他是怎么过的吗?
(2)妻子难产,丈夫多么想陪在她的身旁,但他却远在青藏高原,这怎不令他心急如焚?一起来读读。
此时此刻,年轻人……教师引读。
(3)既然他心急如焚,为什么不赶到妻子的身边呢?
教师相机小结:一个“心急如焚”,既让我们感受到了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更让我们感到了高原筑路兵舍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
(4)(师指着课件最后的省略号)在青藏高原铁路工地上,像这样感人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这样牺牲了家庭、青春甚至生命的高原筑路兵以及家属的无私奉献,才筑成了这条举世瞩目的天路。
(播放课件
孔莹唱的《天路》片段以及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的画面。
)
(5)如果此时,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列车上,在天路上奔驰,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提起笔把它写在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下边。
(6)学生相互交流。
教师相机评价——这样的战士,怎不令人亲近,怎不令人敬佩?
四、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学生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
2.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抽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小结。
3.因为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具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作者借点地梅表达了他对高原筑路兵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五、回扣课题,升华情感
1.因为作者喜欢点地梅,所以他写下了这篇——(生读课名)《烂漫的点地梅》
2.课题中的“烂漫”都包含了怎样的意思呢?
3.让我们怀着对点地梅顽强生命力的敬佩,再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
附: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点地梅借物喻人高原筑路兵
顽强平凡、伟大
美丽可亲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