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作者:王恩哥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8期科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要考虑父母及相关人员一起努力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有效地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
下面将通过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英才计划”的介绍,分享一些对爱好科学的优秀高中生进行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做法和经验。
培养人才,促进发展今天,我们的世界瞬息万变,科技发展非常快,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需要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撑。
但目前的现状是,青少年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意愿较低。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15年对15岁青少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其36个成员国近3年“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平均仅为24.5%,和2006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只上升了3.9%。
与过去10年相比,虽然期望将来进入科学领域行业的总人数的确变多了,但是增长得非常少。
这里所说的科学相关行业包括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卫生专业人员、科学技术人员和助理专业人员、信息和通讯技术专业人员等。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情况是:德国15.3%,中国16.7%,日本18%,英国29.1%,美国38%。
呈现这种结果,主要与学生对科学的参与度和兴趣及学习科学的动机有很强的关系,与各国人均GDP、国家对发展和研究的人均投入等指标的相关性较弱。
青少年疏远科学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
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提升了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日本在2001年成立了“疏远科学技术、理科对策委员会”,通过调研明确疏远科学技术的原因并设立推行“超级科学高中计划”“下一代科学家培育计划”等多种科技教育项目,加强高中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在科学领域的下一代人才的培养。
美国进行STEM创新教育改革,通过持续、大力的STEM教育投资,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支撑未来的经济竞争力,MIT开展了实验室扩展计划,将大学实验室向参与的高中生开放,使其能够提前感受科研过程,规范科学研究方法,启发科学兴趣。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为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未来创新型人才,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中小学校为主要阵地,以基础教育为依托,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技知识普及、科技能力提升和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基。
二、基本原则(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校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
坚持普及基础性科学知识、科学常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提高科学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相结合。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基础科学素养与兼顾发展科技特长、培养创新人才相结合。
(二)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中小学科技教育要坚持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主渠道作用,尤其要充分运用科学类课程发挥科技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相关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通过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发挥学科科技教育作用。
同时,要充分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由校内向校外进行有效延伸,促进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
(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要坚持知行统一,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科技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科技理论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在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目标任务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明显提高,科技辅导教师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科技教育成果逐步显现,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
——全面落实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科技教育全面展开。
城市和农村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
建成50个优秀科技教师工作室,培养800名“重庆市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大学和高中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
学校应该创设各种科技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和实践。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热情。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和交流。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创新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科技创新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还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实习基地,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引导。
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
同时,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
总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交流、激励和引导,为未来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 1 -。
培养创新素质从科技教育做起
培养刽新素质从科孜教育儆起湖南省汨罗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伏锡良科技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二十多年来,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规律,努力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运行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科技教育立交桥。
先后有范家园中心小学、泪罗市一中被定为湖南省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科技创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逐年提高,近几年都有优秀作品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
我们的做法是突出“四个强化”:’一.强化创新意识。
积极主导宣传。
办好每年一届的科技创新节。
科技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主导宣传,坚持开展科技活动。
我们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将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子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强化科技教育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为了及时总结各学校科技教育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年都定期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交流会,确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科技创新节,通过科技创新节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平台,并评选出优秀作品、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
全面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强化科技活动。
注重社会实践。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开展好科技活动,我们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诸如“爱科学活动月”活动;举办中小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绘画、科技论文、实践探索考察活动、创“金点子”活动以及“航海、航空、航天、车辆、建筑”模型竞赛等活动。
有些学校还专门编写了科技活动校本课程,进课表上课,充分发挥地资源优势。
开展诸如“爱鸟周”、“爱蛙日”、“植树护林周”等活动。
在实践中学生受教育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思维领域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也 存在 早期 化的倾 向。以 由美 国科 技促 进 会主 办 ,ne 公 It r
的奖项 分多 级 别 , 同级 别 之 间 的奖 金 数 额差 别 很 大 。 不
技 活动作为科 技后 备 人 才培 养 手 段 的补 充 也 得 到全 社 会 的共 同关 注。 中国科学 技术协 会统计 ,07年 全国仅 参 加 20 中国科 学技术 协会 主 办 的青 少 年科 技 竞 赛 的人 数 就 达 到
3[0 D 万人 以上 _ 。西方 发 达 国家 有着 全 社会 共 同稳 定 培 2 一
低 的奖项 奖金 多为数百 美 金 , 由获奖选 手 直接 领 取 。而 可 高级别 的奖 项 的奖金 多为数 千或 上万 美金 , 都 不能 直接 但 领取现 金 , 附 加 条 件 为 在 获 奖 后 数 年 内 列美 国学 习深 其 造, 以奖学 金 的形 式 发 放 给 学 生 。美 圉 已 形 成 了政 府 机
中国 人 口 ・ 源与 环 境 2 1 资 00年 第 2 卷 第 l O 期
C NA P U ATONFra bibliotek E OU C S. D E V R ME T V 12 No 1 2 1 HI OP L I R S R E 4 N I ON N o.0 A1 . 00
科 技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的 有 关 问题 探 讨
司 资助 的国 际科 学 与工 程学 大奖赛 为例 , 大 赛是 目前 国 该
际上 水平最 高 的青少 年科 技竞 赛 , 每年 都有 全 世界 几 卜个 国家和地 区 的优 秀青 年选 手参 加 , 竞赛 由美 国 的各 个州 轮 流举 办 , 评审 委员 中甚 至不乏 诺 贝尔奖 的获 奖 者 。该大赛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摘要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的能力,进而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提供基础。
本文探讨科学教育在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言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而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长期以来是各国发展科技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科学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科学教育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增加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科学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科学教育应该将科学知识的普及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
要增加科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加强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此外,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还需要在社会层面上进行推广。
应鼓励科学家们在科普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将科学知识向社会大众普及开来。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
在科学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不仅需要在科学知识学习中得到培养,更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实践。
科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科技竞赛、实验课程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些活动,培养其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创新需要团队的合作完成。
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特质之一。
科学教育应该通过实验课程、科技竞赛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的后备人才。
结论在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学教育对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增加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未来的科技创新之星。
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科技人才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育1科技人才培养的前提加大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创新的力度。
只有及时构建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前瞻性,同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并能予以认真落实,才能有效保证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科技人才培养政策调节重心是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政策,扩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后备科技人才政策,推动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加大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更要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
要应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问题,在政策方面,就要进一步引导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从小抓起,因此,在政策方面要加强基础教育中的能力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提高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大力培养青年拔尖人才。
2开放的体系是培养创新能力赖以生存的土壤高校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并且高校自身在学术上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一个开放的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兼容并包、学术平等。
正是做到了开放所以才有各种成熟的非成熟的、体系的非体系的假说、学说有存在的可能性,也才使创新从根本上有了生存的土壤。
创新能力培养不应是空洞的学校制定的政策性强调,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使其发挥其创造性的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高校的学术创新能力随着新的假说和理论的不断提出而提高,学生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不断有新想法迸发的开放的平台上不受传统约束的思维也会不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两者将会相互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就有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一个自闭体系往往会导致学术的不平等,在非开放的体系中权威与非权威有着绝对的不对等性,这样往往使新的学说和假设的产生和接受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这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统计学家、数学家万普尼克(Vapnik)。
他是统计学习理论(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该理论也被称作VC理论(Vapnik Chervonenkis theory)。
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关于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篇1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
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组织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
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
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
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
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
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态度、 科学方法、 科学 精神 、 科 学 价值 观
等 为 目的 ,全面提 高学生 的科学文 化素 质 的教育 。
二、 我 国 科 学 教 育 政 策 的核 心 价值 一
人 才 储 备
限, 而整个 国民的科学文 化素质始终 不如
人意 。
的4 . 8 倍 。以有计 划 、 按 比例 培养各类 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科学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但科学教育始终围绕培养有用的科技人才这个目标展开从学制规定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以至于培养的科技人才有限而整个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始终不如人意
科 学教育促进科技创 新 后备 人才培养
江西省 九江 市庐 山区怡康 小学 江 山
制约 着教育 目标的选 择 、课 程 内容 的安
排 、教学方法的采用等 方面。贺麟 曾说 : “ 中国人如欲 进科学之 门 , 入学术 之宫 , 一 改崇拜物质 、崇拜武 力 的世俗 实 用的 态 度, 而 认识 理论 的真价 值 , 首 先就 须认 识 观念的力量 , 特别认识抽 象观念 的力量与
门人才为理想 的科 学教 育 , 在 现实 生活 中 业生分配 中 , 有3 5 3个 专 业( 占专 业 总数
教 育改 革的一个 重 要前 提就 是 教育 新教育观念。 当前 , 我 国正在进 行新一轮
却造成严重 的比例失调 。 1 9 8 7年 高校毕 观念的更新 , 科 学教育改革也 同样需要更
2 0世纪 5 0年代 以来 , 随着科学技术 动提供信念 ( “ 思维 的唯一职 能在 于确立 到2 O世 纪 8 O年代 。 党 中央在指导思 想上进 行了拨乱反正 和调 整 、 改革 、 整顿 、 不同程度的矫正和改善 , 但仍 然是 中国大 学教 育的改革 和教 育现代 化 的基 本 任务
科学教育开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探索
附件1科学教育:开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科学教育、科学传播与科学普及,是提升我国青少年乃至国民科学素养的3个主要途径。
一般来说,科学教育主要由国家立法、政府规划,这是面向青少年(中小学生),以学校课程教学模式为主进行的科学认知和传承。
科学传播系由社会组织、机构或个体引导,通过人际、媒介等多种形式实现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普及则是由国家立法,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共同引导,以国民为主体的科学推介和理解活动。
总体来看,科学教育是青少年乃至国民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
这是因为,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通过向中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体系,依据科学实验等向他们普及科学方法,以及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其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使青少年乃至国民从小就萌发了科学素养的幼芽,并助力其逐步成长为植根于社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纵观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大都对本国青少年乃至国民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21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飞跃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国对未来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急迫需求,导致科学教育的改革应运而生——许多国家的科学教育都在造就青少年乃至国民科学素养形成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并开启了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执教科学课程的中小学科学教师,以及组织和指导课外、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科技辅导员而言,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最具体最现实任务,就是投身科学教育改革,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积极探索。
实际上许多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已经这样做了:他们一方面吸收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科学教育模式的深入实践。
本次征文即是为上述新探索搭建一个理清方向、深化研究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下面,为广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参与本次征文活动提供几个不同的视角。
从STEM到STEAM——跨学科的科学教育对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启示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都在推行一项鼓励高中毕业生主修大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计划——STEM教育计划,并不断加大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以获得更多具有STEM学位的未来人才。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发布时间:2022-02-17T17:20:02.0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3期作者:魏秀贤[导读] 在现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科学成为了解决人们生活进步中各种问题的一项必要措施,在进行现代人才的培养时,需要更好的融合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科学现状,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策略,依靠科学进步和创新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由科学教育大国转变为科学教育强国。
科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为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帮助。
魏秀贤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中心小学江苏宿迁 223900摘要:在现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科学成为了解决人们生活进步中各种问题的一项必要措施,在进行现代人才的培养时,需要更好的融合我国的经济环境以及科学现状,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策略,依靠科学进步和创新不断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由科学教育大国转变为科学教育强国。
科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为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科技企业;后备人才培养;调配分析;问题以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080-01前言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是相对于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一种教育内容,科学教育中包含科学、教育以及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目前我国在乡村学校所开展的科学教育,通常是包含各个学科在内的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也在目前教学环境中被称为理科教育。
科学社会化促使了人们对于传统的经典学科分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质疑,而社会科学化对于全民科学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科学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为了全民重视的科学文化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界和科学界都赋予了科学教育新的灵魂,将其应用于我国现代化的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中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内容系统的设置在现代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背景环境下,最终教学目的是尽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导人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优秀4篇)
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优秀4篇)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篇一一、目标和任务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__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
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着眼于推动企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
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__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
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营造科学课程文化 培养创新型人才
1 重 科 技 教 师 的 通 识 培 训 与 . 注
动手操作是我们的基本点。
专业培训 。提升教师科学 素养 与专 业素质 。 ( )专家引领 ,优化课堂 ,促 1 进成长 。专家 常态性 的驻 校指导 , 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师
同年 级 同 学科 的 “ 同课 异 构 ”备 课 教 研 组 等 教研 小 组 。
、
创 新措 施
的三项 目赛事— — I 新思维赛 、 D创
( )抓 重 点 、 固基 点 、 燃 亮 一
创意大赛 、争当小实验家” “ 赛的培训 模式及先进 的理念 . 组队开展培训并
( )搭建平台 ,提供机会 ,鼓 4
究, 并与 丰富多彩 的科技活动结 合
起来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培养创造意 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
的机 会 。 2 崇 尚 亲 身 体 验 、 亲 自实 践 、 .
台,促进 了教师个人成长 ,极 大地
提升 了学校的影响力。 2通过 “ . 四个 一 ”工 程 .促 进学校科学课程教研 活动的发展 。
帮的各类教研活动及 比赛 ,不仅推 动了老师们对课堂研究的关注 .促 进构建优质课堂 的意识 .更为重要 的是 ,一批有潜力 的教师被推上前
组织专 门的培训 队坚持开展培训工 作 。历年来在省 、市乃至全国都取
得优异 的成绩 。 ( )重培训 、促教研 、 活渗 二
透 ,使 研 究成 为 创 新 的 动 力 与 前提
( )建立读 、研 、写一体化的 5
为重点 ,以参与 、动 手为基本 点 , 以创新 思 维训 练 、科 技 实践 为 亮
点 ,多渠 道 、全 方位 、实 实 在在 提 高学生 的实践能力 与创 新能力 . 培养创新 型人才 。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方法,以培养学校内的创新人才。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
实施步骤1. 创新导向的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和思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供实践机会。
2. 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创新活动,如创新设计大赛、科技论坛等。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3. 产学合作项目: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开设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设立创新实践基地等。
这些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路径和资源支持。
评估与调整为保证该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更好地培养学校的创新人才。
结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期待通过该方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xx〕324号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第二篇: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它的提出不仅是弘扬人的创新本性的需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知识经济崛起的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呼唤。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不断地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地探讨、研究部断实践的重要课题。
目前科技创新教育比过去受到了重视,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式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的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地科技教师及辅导员培训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解决。
关键字: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将面临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摘要】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者的要求,教师如何在学生科技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展科技活动作为学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以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定义创新型人才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创新人才应表现为四方面的特征,即宽厚的知识基础、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懈地创新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应该是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人格魅力(即科技素养、人文素养)、拥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一定科学研究的技能、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人格魅力。
学生的科技创新人格魅力主要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强烈的创新意识、浓厚的科技兴趣、永不言败的热情、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1注重科技活动指导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是学校科技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并非灌输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探索,而并非把自己的思想或经验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按部就班去完成我们设定的任务,无形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经常鼓励、肯定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行为,往往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敢于创新带来的乐趣,享受创新带来的喜悦,所以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对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创新行为给予多种鼓励,善于捕捉学生“疯狂”创意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从而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摘要】科学教育对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开展科技竞赛和项目实践以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潜能。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科学教育正是培养未来科技领域人才的基础。
结论中指出,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教育的不断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及社会进步。
通过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助力科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科学知识、参与科研活动、科技竞赛、项目实践、实践能力、结论、关键、优秀科技人才。
1. 引言1.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科学教育培养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能力。
通过科学教育,人们学会观察、实验、推理,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是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了人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这些素质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科学教育可以激发年轻人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人们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塑造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1.2 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社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社会整体竞争力得到增强。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众福祉。
在今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
那些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突破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优势。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技术素养的学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首先,培养科技后备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验课程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培养科技后备人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案例、进行开放性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另外,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科技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单一学科的局限,而是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
因此,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科技人才,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打破学科的壁垒,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
可以开设跨学科课程,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学习,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科学技术素养的学生。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布局科第一条为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根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年)》(发〔号文件)和《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办发〔〕号文件)的规定,结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选拔范围、对象和名额第二条选拔范围: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区属事业单位。
第三条选拔对象:本办法所指的创新人才是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工农业生产一线和科研、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型人才。
选拔的重点是主持或从事的项目能够推动我区支柱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在我区重要学术、技术领域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已入选人员不再重复申报同一层次人选的评选。
第四条选拔的层级和名额:结合全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际,设置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2个层级,为了保持拔尖人才、后备人才人选队伍动态稳定的目标,每年选拔尖专业技术人才和拔尖技能型人才30人左右,后备专业技术人才人选和后备技能型人才130名左右。
第三章选拔条件第五条创新人才须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朴实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拔尖人才层次人选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后备人才层次人选年龄需在40周岁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石城初中张亚东
科学技术早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 1987年小平同志提出,“打破常规培养杰出人才”起,创新一直没有离开人们关注的视野。
1994年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更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石城初中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提升科学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在此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谈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理解什么是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国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但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阐释,很少涉及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
而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大都是历史的概念。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今社会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
其次,创新型人才,必须是真正自由、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工具化、模式化的人。
最后,创新型人才,其视野不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而应该着眼全球,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二、明确怎样来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培养的愿望。
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耐挫折、能坚持的良好心理品质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整合到全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点点滴滴。
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等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确立科学的思想
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就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三、突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在以“创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为主题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中,学校明确地提出了“研究性、示范性、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和培养“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确立了“以实施科技突破计划和建设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为途径,建立“石城初中学生自主发展成长体系”的前三年体系发展战略和“围绕科技团的发展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初步建成富有特色的科技发展教育中心”的后两年发展战略。
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四、加强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建设力度
学校的科技教育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可以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外在因素。
石城初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多背景、多渠道的科技文化环境和发展空间,大力营造科技文化氛围。
如目前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生物的组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橱窗、科技展板等,都从不同角度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以及社团活动
通过学校地方课程整体建设,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的培养。
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培养健康、向上、耐挫折、能坚持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生通过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同时学生的创造才能也更多地被挖掘出来。
总之,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科技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此呼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创新培养模式,为我国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我国后备人才的科技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