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慈善机构公信力的困境与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伦理学结课作业

浅谈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困境及出路

姓名:邓德芬

学号:0965140145

指导教师:杨雪

日期:2012年5月26日

摘要:近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有慈善丑闻相继浮出水面,这给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也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摊派性捐款的可信度遭到质疑、捐款者对善款的去向不明、慈善丑闻频频曝光、捐款人的认捐行为受到质疑等一系列的现象,严重影响公众的捐款信心。与此同时也响应了一个口号“慈善改革是在必行”,本文将从善事业公信力的现状及困境出发,从慈善意识;公众、媒体、舆论对慈善事业监督作用的发挥;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及程序规范、运作透明的工作机制四方面入手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寻求出路。关键词:慈善事业公信力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目录 .................................................................................................................................................. I I 1.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现状分析. (1)

1.1摊派性捐款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1)

1.2 捐款者对善款的去向不明 (1)

1.3 慈善丑闻频频曝光,影响公众的捐款信心 (2)

1.4 捐款人的认捐行为受到质疑 (2)

2.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3)

2.1 慈善机构官味浓,慈善事务公开性及透明度低下 (3)

2.2 慈善事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4)

2.3 慈善组织缺乏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4)

2.4 国民慈善意识淡薄,个人主动性捐款率低 (4)

3.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对策及出路 (5)

3.1 慈善事业发展须理念先行 (5)

3.2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公众的监督作用 (6)

3.3 加强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 (6)

3.4 建设程序规范、运作透明的工作机制 (6)

4.总结 (7)

参考文献 (8)

浅谈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困境及出路

1.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现状分析

慈善事业是指众多的社会成员建立在志愿基础上所从事的一种无偿的、对不幸无助人群的救助行为。它是一项民间的社会救助事业,是一项阳光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当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慈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但是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不让人满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慈善公益机构发展刚刚起步,不仅数量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多数尚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公信力;国民慈善意识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慈善财务的公开性及透明性不够等方面。然而,随着索捐、诈捐等丑闻的出现,比如郭美美事件、章子怡诈捐门等,一些慈善机构公信力缺失等问题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捐助信心,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暴漏后,对我国慈善事业的改革提出了种种挑战,同时也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现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摊派性捐款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目前我国的慈善机构的独立性较差,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这表明我国的慈善自购基本上还是政府部门的延伸,在一些捐赠活动中都是采取以单位的名义捐款,很少有以个人名义捐款的行为,这种摊牌性的捐款行为严重影响了捐款的积极性,疑问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强制捐款,捐多少、怎么捐都是按照级别的高低定出款项,不但不能发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热情, 反而引起人们反感, 违背慈善精神, 从根本上伤害了慈善事业的根本。而且这种捐款人们没有机会似乎也没有权力知道款项的去向和使用情况。因此,摊派性捐款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1.2 捐款者对善款的去向不明

据《东方早报》2005年11月15日报道,央视参访83岁的慈善家余彭年时,

他说: “我1988年给湖南捐赠10辆进口救护车,后知救护车被改造成了某些领导的专车。盛怒之下,我将赠车收回,转赠涟源县几家医院,可转赠的救护车又被挪用。善款要真正交到百姓手里,才放心,不希望自己拿出一百元,只有一二十元能送达百姓手中”。

这种让献爱心者揪心的丑闻,虽然只是少数,但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其对社会慈善事业有着沉重的杀伤作用。它让行过善的人心悸,甚至痛心,也可能让准备行善的人三思而后行,甚至取消捐赠。中国的慈善事业大多由政府主导,种情况必然导致各地的慈善组织与各地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善款就很有可能被挪用。实际上,这些年来, 企业和个人所捐的善款很多都“下落不明”。有时候,甚至是连捐款者自身都不知道自己的善款到底何去何从。所以慈善机构的运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是势在必行的。

1.3 慈善丑闻频频曝光,影响公众的捐款信心

2010年,可以说是中国慈善灰色的一年,玉树地震的善款风波、壹基金的身份之痛、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的裸捐门、芭比晚宴、《慈善法》草案的搁置等各式各样的诈捐传闻……

这一系列的慈善丑闻陆续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慈善运行机制的关注,值得我们深思,如此种种,都是肆意践踏捐赠者意愿, 无视社会弱势人群疾苦的恶劣行为, 是对慈善事业的严重破坏, 它在损害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同时, 也透支着人们对未来慈善公益活动的信心与参与热情。

1.4 捐款人的认捐行为受到质疑

据报道,章子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章子怡曾宣布募到50万美元,并称争取募得100万美元,但事实是章子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随后,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表明,“章子怡基金会”目前已经“名存实亡”。

章子怡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具有良好的到头作用,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势必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她却打着捐款的幌子取得自身的名誉及地位,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也表明在当前的中国不乏捐款人的捐款行为是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