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1)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5c225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2.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宿新市徐公店》篇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课。
二、教学课题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情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多个字便向我们呈现了在美好春色中儿童捕蝶的快乐情景。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为了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图文结合,从图悟文,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理解诗意,进入意境。
并采用自由读,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
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乡野春色之美与儿童之趣,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找春天》后知道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呢?谁能给大家说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呢?(学生回顾旧识,积累词语)师:春天实在是美呀,不但我们喜爱,我们的一位诗人朋友也十分喜爱春天还特地为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吗?教师出示诗人图像及名称,教师介绍诗人。
百度百科:杨万里_百度百科(学生会记起上学期学习的《小池》是他的诗作。
)二、看图说话,出示课题1、教师展示课题图片,问: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和事,肯定学生并将图中事物板书出来,。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6b45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 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急走”“追”等词语在诗中的含义,感受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1. 展示春天乡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引出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2 分钟)1. 简单介绍诗人杨万里。
2. 讲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0 分钟)1.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 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3. 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易错字。
(四)理解诗意(15 分钟)1.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感受诗中的画面。
(五)感悟诗情(10 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体会乡村春天的美景和儿童的天真可爱。
(六)朗读与背诵(5 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学生练习背诵,进行背诵展示。
(七)课堂小结(2 分钟)总结全诗,再次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八)布置作业(3 分钟)1. 默写古诗。
2.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描述的情景写下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课文5《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文5《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4b27f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1.png)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句中的难点、重点,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提高写作表达能力。通过仿写、改写等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通过讲解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朗读感悟,体会诗意: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古诗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
2.朗读感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古诗的美感。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3.翻译练习:将古诗翻译成现代汉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作练习: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现代诗。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总结诗句中的春天景象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作,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提升文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增加学生负担。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13df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2)导入: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自然美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杨万里向我们展示的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
2.(出示初夏荷塘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1)学习“宿、徐”。
①“宿”读平舌音。
②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2)解题: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3)读题: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
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二、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思考:结合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预设:景物:“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2.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
3.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三、感悟意境。
【语文要素】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的篱落()的小径()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的树2.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
3.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1)正确划分节奏。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我们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520a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4.png)
宿新市徐公店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宿新市徐公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徐公店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徐公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徐公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章:徐公店历史沿革2.1 徐公店概述介绍徐公店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
2.2 徐公店历史发展从古至今,详细介绍徐公店的历史发展,包括重要事件、人物等。
2.3 徐公店历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徐公店历史变迁的原因,探讨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徐公店地理环境3.1 自然地理介绍徐公店的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3.2 人文地理介绍徐公店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
3.3 徐公店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分析徐公店地理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四章:徐公店人文特色4.1 民俗文化介绍徐公店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2 传统手工艺介绍徐公店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酿酒等。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徐公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故事、方言等。
第五章:徐公店的保护与发展5.1 徐公店保护现状分析徐公店目前的保护现状,包括古建筑、历史文化等。
5.2 徐公店发展思路探讨徐公店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 学生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讨论徐公店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徐公店的历史文化魅力。
第六章:徐公店古建筑群6.1 古建筑概述介绍徐公店古建筑群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筑风格、数量、分布等。
6.2 古建筑特点详细分析徐公店古建筑的特点,如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建筑材料等。
最新-《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
![最新-《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0694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e.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壶知道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宿新市徐公店》教案【3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默写这首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
3、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2月4日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它是那么美丽,引起许多诗人的赞美。
你知道有哪些诗是赞美春天的吗?2、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宋代诗人杨万里一起走进新市徐公店,领略那儿暮春时节的美丽的风光。
3、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明题意1、读题目,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换一种说法吗?小结: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说法,祖国的语言文字真丰富,让我们把诗题再读一遍。
2、学习这首诗,你想知道什么?3、想知道诗中写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其实呀,我们只要去多读、多思,就能解决刚才提出的所有问题。
三、解字词,明诗意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这首诗,注意听准发音、节奏。
2、请同学们自已读一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3、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好就给他打“☆”,读得不好就打“☆”。
4、请得“☆”的同学举手,看来你们读得很认真。
你没有得“☆”,请站起来,老师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指读),打“☆”。
没有得到“☆”的同学都站起来,老师给你们一次机会(齐读),打“☆”。
5、同学们都读得很好了,愿意读的站起来,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大概写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学习,以对这首诗了解得更清楚:☆自由轻声读诗,边读边划出不懂的词或句。
☆有哪些地方你不懂?☆同学们问得真好,这说明你们真正已做到边读边思考了,不懂的地方请别的同学帮帮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课文5《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课文5《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5edd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7.png)
2.问题导向: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背景和内涵,如诗人的生活经历、古诗的时代背景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古诗解读、创意写作等。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2.创设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让学生扮演诗人和市民,进行古诗创作和交流,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细节,如诗人的情感、诗中的意象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如诗人的情感表达、古诗的意境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1f483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c.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1【背景挖掘】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出色诗人,主抗金,正直敢言。
诗与尤袤、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著有《诚斋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初夏睡起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教学过程】一、诵读感知1.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进展讨论,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二、串联品析〔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交流。
3.齐读诗句,体会诗境。
4.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5.指名读全诗,齐读。
(二)串联展示,读活诗词1.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5.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8.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9.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吟诵成韵,体味意境创设情境,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配乐朗读两首古诗,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三、板块赏读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3.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唐】愈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四、学以致用赞美春色的词语: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百花盛开、回春万物复、万木争春、万象更新、万紫千红、阳春三月、乍暖还寒风和日丽、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欣欣向荣、莺歌燕舞五、填诗赋词写一首描写春天儿童活动的诗。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45c9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8.png)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的篇1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个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领悟《宿新市徐公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ppt等。
一、导入1、(播放ppt)你们听,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庞,带来了清新,掠过那枝头增添了新绿,她又把纤手一挥,装扮了五彩世界,渐渐地,她已来到了我们身旁,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妩媚与生机。
2、“美丽”似乎成了春天的代名词,所以历代诗人都把对春天的喜爱化作了一首诗篇,你记得哪几首有关春天的古诗?学生交流:《咏柳》《江南春》《游园不值》……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二、解题1、解题1)谁来读一下课题?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新市:今湖南省攸县北。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公”是对年长人的尊称。
3)读了题目,你觉得缺了什么?(作者)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
三、初读课文1、出示全文,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来到乡间感受春的气息。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指名读诗并正音。
篱落3、听听别人又是如何吟诵此诗的(听录音)4、让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朗读此诗。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926a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5.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并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起,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设计理念:以读促思,以思促读,读写结合,深刻体会诗人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两首描写春景的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咏柳》、《绝句》)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
那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全诗)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3310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宿新市徐公店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宿新市徐公店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位置和交通便利情况。
2. 讲述宿新市徐公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
3. 分享宿新市徐公店的一些传说和名人故事。
教学活动:1. 展示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邀请当地居民或专家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特色和历史。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宿新市徐公店的了解和看法。
第二章:自然景观与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2. 探讨宿新市徐公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
3. 分析宿新市徐公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体验宿新市徐公店的自然景观。
2. 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宿新市徐公店环境的具体措施。
第三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教学目标:1. 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2. 探讨宿新市徐公店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活动。
3. 分析宿新市徐公店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教学活动:1. 参观宿新市徐公店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
2. 邀请当地居民或专家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活动。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如何传承和保护宿新市徐公店的文化遗产。
第四章:经济发展与乡村旅游教学目标:1. 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宿新市徐公店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
2. 探讨宿新市徐公店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意义。
3. 分析宿新市徐公店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创新和成果。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1426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a.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准确描述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
2.学会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准确感知和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为何要选择这样的题材和创作方式。
教学准备:1.《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歌原文。
2.相关的图片素材,如当地的风景图片等。
3.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白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情境(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自己曾经去过的或听说过的古镇,了解古镇的特点和文化底蕴。
2.激发学生对于古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理解诗意(20分钟)1.展示《宿新市徐公店》的原文,鼓励学生朗读,并简单解释难点词语。
2.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宿在这个徐公店?他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和人物形象?3.分组讨论,并请学生就诗中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进行描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第三步:欣赏音乐(15分钟)1.播放与《宿新市徐公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欣赏古诗。
2.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与他们之前的描述进行对比和联想。
第四步:绘画创作(25分钟)1.分发白纸和彩色笔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宿新市徐公店》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2.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古镇的想象和感悟,可以描绘景色、人物或者整个古镇的场景。
第五步:分享和展示(20分钟)1.邀请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图。
2.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和评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触动。
第六步:课后延伸(10分钟)1.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根据自己对古镇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或者写一首诗歌。
2.鼓励学生外出实地探索古镇,或者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0b9b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5.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要求:1、从《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初夏乡村的生活画面,体会诗境之美,造就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两个生字;并通过理解两首诗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朗读、背诵课文,并能默写,造就学生爱读、爱背古诗的爱好。
4、在造就学生语言表达实力的根底上,造就学生用计算机操作表达学习语文学问的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揭露诗情课前打算:老师课件、学生课件课时:1课时一、导入揭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爱哪个季节的风光,为什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一年四季的确季季都很美。
2、这节课,教师要带你们进入这样一个季节去领会大自然的奇妙。
{课件显示“鼓励库”:春末初夏图——未成荫的树、小径、蝴蝶、菜花}猜猜看,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面对这样诗情画意的风光,此时,你想怎样?面对这样诗情画意的风光,南宋有个诗人杨万里就诗情大发作了一首诗叫《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想学这首诗吗?板书课题:《宿新市徐公店》二、新授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当学些什么内容?{翻开课件“要求库”:理解词义;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对,应当驾驭这些内容,指名读出这些标题。
1、初读:理解字意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文内容,先请同学自由读文,要留意读准字音。
学习徐:{课件突出“徐”,带拼音}韵母是什么?这个字和哪个字相像?{课件显出辨字组词:徐、除} 学习梳:{课件突出“梳”,带拼音}要卷舌。
这个字和哪个字相像?{课件显出辨字组词:梳、蔬;并显出“梳”的书写笔顺}要留意这个字的第一笔的写法。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读顺、读洪亮。
集体看着板书卡片读准诗句,每出示一句就读一句,然后贴出,黑板上显示全诗内容。
2、再读:理解词义。
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诗意。
你觉得要弄懂诗的意思首先要弄明白什么?{课件显示“资料库”理解词语}:宿:住宿。
新市:在湖南省,是个地名。
徐公店:即姓徐的开的店。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749c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d.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案名称:徐公店的发展与风景教学目标:1. 了解宿新市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了解徐公店的发展变迁;3. 了解徐公店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介绍;2. 徐公店的发展变迁和重要历史事件;3. 徐公店的自然风景和文化特色、名胜古迹的介绍;4. 自然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徐公店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徐公店的兴趣,并提出教学目标。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提供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发展变迁的相关知识讲解,介绍徐公店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第三步:参观徐公店(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领略徐公店的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学生可以拍照记录或是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徐公店的发展和风景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第五步:自然环境保护问题(15分钟)就徐公店的自然环境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建议。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提醒学生对徐公店的发展和风景要保持关注,并普及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教学资源:1. 徐公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资料;2. 徐公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徐公店的地图和导游手册;4. 学生的相机和笔记本。
教学评价:1. 学生参观的活动记录;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3. 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想法。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24d4e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7.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宿新市徐公店教案1教学要求: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稀稀、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预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稳固练习1、指出背诵《绝句》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1、(连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
板书后,“宿”,住。
“新市”是地点,在如今的湖南省攸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敬重的称呼。
(2)介绍。
2、同学自学古诗。
(1)自由读。
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
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
完成《作业本》第1题(2)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2〉检查〈3〉指名读古诗,沟通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稀稀”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回答后。
老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
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稀稀,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
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老师讲解并描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赶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同学说说这句的意思后,老师讲讲: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互相练说(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商量: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表达怎样的感情?〈2〉商量后,老师小结: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玩耍的生动画面,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特别兴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75faa90722192e4536f6f4.png)
(四)、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小池
【xx】xx
泉眼无声xx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xx方
【xx】xx
毕竟xx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xx,映日荷花别样红。
【xx】xx
xx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xx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xx白花xx,xxxx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xx?
寄陆务观
【xx】xx
君居东浙我xx,镜里新添几缕丝。
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
不应xxxx海,更羡xx集凤池。
道是xx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伤春
【xx】xx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342f6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2.png)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XXXXXX【教材简析】本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诗的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写儿童活动,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
【设计理念】研究古诗重在诵读感悟。
但仅有感性的认识会使古诗感悟陷入臆想的泥沼。
古诗教学中,让感性悟与理性学相结合,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已学诗句,明析必要语言知识,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定能使古诗研究理趣并存,从而感受诗、画、话、语的魅力。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研究根据诗句意思表演诗并把它编成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理解古诗所描绘的艳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康乐,体味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筹办】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释题。
1.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很多诗人作家都在这个季节留下了名诗名篇。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手关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
《宿新市徐公店》。
3.认读“宿、XXX”。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4.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XXX”,引导理解“XXX”指一位姓XXX的老人。
)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XXX 的客店)(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古诗研究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快乐的展示过程,从这样的兴趣点出发引入新诗的研究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研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利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理解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三、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
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
四、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
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五、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题目为《捕蝶》。
六、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