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教案: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教案:电磁感应实验教案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教案:电磁感应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楞次定律4. 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及操作方法5.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与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视频、相关论文和资料。

3. 实验室环境:安全、整洁、有序。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

2. 讲解与演示: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5. 拓展与应用: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3. 讨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异同。

八、课后作业1. 总结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提出改进措施。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

高二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优秀5篇第一篇: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

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

2.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磁感线、磁通量和电磁感应等。

3.解释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4.进行实验:通过自制简单的电磁感应装置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5.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引导他们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6.探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验室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了解更复杂的电磁感应应用。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电磁感应的其他应用,例如磁悬浮列车、感应加热等。

第二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验证简介本篇教案将通过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目标•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进行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思考。

2.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3.进行实验:使用一个磁铁和线圈组成的简单电磁感应装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5.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感应电动机、电磁铁等。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拓展活动1.观察实际应用中的电磁感应装置,例如发电机、电动车等。

2.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电磁感应的影响。

第三篇: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简介本篇教案将介绍迈克尔逊-莫雷干涉仪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探究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电磁感应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相关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能够观察和记录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结果分析和推理。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2.观察和描述电磁感应现象;3.分析和推导电磁感应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1.铜线圈(线圈匝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稳压直流电源;3.磁铁;4.万用表。

三、实验步骤1.将铜线绕成一个圈,形成线圈,并将两端接到稳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

2.将磁铁放在线圈中央,注意保持磁铁和线圈的相对位置不变。

3.打开稳压直流电源,将电流调至适当的大小。

4.使用万用表测量线圈两端的电压,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线圈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

2.分析线圈两端电压与电流、磁铁位置和磁场大小之间的关系。

3.基于实验结果,推导电磁感应的原理并进行相关解释。

五、拓展实验1.改变线圈的匝数,观察和记录电压的变化情况;2.改变电流大小,观察和记录电压的变化情况;3.改变磁铁位置或磁场大小,观察和记录电压的变化情况。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们得以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电磁感应现象,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对电磁感应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实验和进一步的研究。

本实验教案可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培养其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注:教案格式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我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电磁感应教学设计【优秀5篇】,盼望可以启发、关心到大家。

电磁感应篇一(一)教学目的1.知道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育同学观看试验的力量和从试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力量。

(二)教具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1.由试验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试验,请同学们观看后回答:此试验称为什么试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奥斯特试验。

说明电流四周能产生磁场)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奥斯特试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行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考: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试验,进行探究讨论。

2.进行新课(1)通过试验讨论现象板书:〈一、试验目的:探究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依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试验器材?为什么?师生争论认同:依据讨论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掌握电路必需有开关。

老师展现以上试验器材,留意让同学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试验?其步骤又怎样呢?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看是否产生电流。

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试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状况逐一进行试验,探究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看演示试验的记录表格。

老师按试验步骤进行演示,同学认真观看,每完成一个试验步骤后,请同学将观看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试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同学思索:上述试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师生争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

“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电磁感应现象讲解

“探究式”课堂教学案例:电磁感应现象讲解

案例: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尤其是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学习提供了铺垫.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不仅在科学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其指导思想以及发现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与意志力对学生有重要的启迪与和教育,这些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以体现.学生初中的"切割说"在思维中是根深蒂固, 从"切割说"向"磁变说"转变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 ,但还较为粗浅,只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学生通过上一章磁场的学习知道条形磁铁,碲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知道磁通量的概念及磁通量的相关因素; 具有一定的观察,想象,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会运用逆向思考,形象化,转换研究对象等策略,一定的作图,连线的技能.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归纳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众多的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 (2通过演示和学生设计实验,培植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对现象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然界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密切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2通过对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 努力探索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情操.激发学生树立为人类进步而努力学习的思想. 重难点:寻求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点:实现从"切割说"到"磁变说"的认识转变. 由现代的教学观可知:课堂教学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重视能力的培养;结合物理教学实际,注重实验为基础,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特点;打破原来的以知识传输为主要目的,知识灌输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总结,提高,再探究, 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学生实验,合作探究——总结,提高,再探究, ——学生实验——总结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1 三,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辅助教学课件演示实验: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自制线框一只,长导体棒一根,导线若干. 学生分组实验: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条形磁铁,原副线圈一套,干电池一节,电键一只. 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教师: (课件播放1975 年一位实验科学家,电磁学的奠基人在教师: 伦敦的 Newing tony 诞生了,他是一位铁匠的儿子,由于家境贫困,13 岁就在一家书店的装订厂做童工.苦熬了 7 年,20 岁时才当上一名正式的装订工.工作使他懂得了"书籍就是知识的源泉" ,他经常利用装订书籍,杂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进行阅读,并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实验用品,在简陋的小屋里试做书上的实验.他特别喜欢听皇家学院著名化学家戴维的报告.追求科学的热情,使他大胆地给戴维写了一封信,并寄上他整理的报告笔记,请求戴维收他做助手.当一本本装订精美,有条有理的笔记呈现在戴维面前时,他为这位年轻人的决心感动了.1813 年在他 22 岁时终于当上了戴维的助手.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位物理学家的名字吗?他就是 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34 岁就晋升为皇家学院院长的法拉弟.法拉弟从 34 岁开始从事电磁学的研究,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要重走科学家之路,探求感应电流的条件. (通过对法拉第生平及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及其坚忍不拔的意志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探求的精神和高尚品德情操. 二,创设情景,提问设疑创设情景, 教师: 教师:电流能否产生磁场? 学生: (动画演示学生:能,奥斯特实验. 教师:那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怎样才能产生呢? 教师: 学生: 学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可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 教师:好!我们现在就进行验证,是规律总可以反复验证.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碲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长导体棒. (1用导线切割磁感线,指针不动;结论:感应电流没有或很小. (2经讨论改变实验仪器用线圈代替长导体棒.指针偏转; 结论:感应电流存在. 教师: 教师:前面的实验使我们知道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还有别的办法吗?非切割不行吗? (学生讨论学生: 学生:可以,用线圈与条形磁铁. (从熟悉的现象中中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撞击,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 2 三,学生实验,合作探究学生实验, 教师: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教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尽可能让学生发散性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探索,教师巡回检查, 并发放给学生投影胶片,让学生画实验原理图,为有目的地抽查学生作好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大副线圈,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现象:指针偏转. 结论: 条形磁铁插入过程, 拔出过程有感应电流产生. 磁铁不动无感应电流.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在学生实验基本完成时教师抽查一组,并请这一组学生代表投影实验原理图并汇报实验的做法. (电脑摸拟分析教师: 教师:此过程中绕成线圈的导线有无切割磁感线. 学生: (意见不统一学生: (电脑摸拟分析重复学生: 学生:有切割. 教师: 教师:本实验与上一实验有无不同呢? (学生讨论教师: 教师:本实验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磁通量有无变化,怎样变化? 分析重复学生: 学生:有,插入过程磁通量增大;不动磁通量不变;拔出过程磁通量减少. 教师: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只要引起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用不着切割,也能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 教师:你能想出不切割磁感线而通过改变磁通量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吗? 学生: (反映强烈能! 学生: 教师:好!同学们再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进行自己设计的教师: 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灵敏电流计, 滑动变阻器, 原副线圈一套, 学生分组实验: 干电池一节,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提问学生设计的实验及发现的现象,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在学生实验基本完成时教师抽查一组,并请这一组学生代表投影实验原理图并汇报实验的做法. (这是一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讨论,完善设计,深化思维;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自行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提高,再探究总结,提高, 总结: (媒体展示学生实验结果 (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分析总结: 3 (电脑摸拟附:表操作方法通电线圈电键闭合电流稳定滑动变阻器触片移动电键断开通电线圈插入通电线圈拔出减少增加减少有有有磁通量增加不变增(减无有感应电流有结的条论件: 产生感应电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启发学生由表格中的不同情况中找出共同点——在个性中寻求共性,最后得到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再探究教师:现有一自制线框,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在线框再探究教师: 中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讨论,汇报方案,论证,再让学生上台演示,进一步体会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让学生亲手验证,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向科学的思维模式顺应,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如归纳法,列表法,比较法等,并使学生在心理,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获得经验,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尤其是学生在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后, 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应用时, 让学生再探究进一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既巩固了本堂的内容, 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六, 评价方案学习水平识记√ √ 理解√ √ √ 运用达标方法选择实验观察→课堂演绎实验探索→思维→综合→结论预期达标 98% 90% 知识要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媒体展示例 1:如图,处在磁场中的可形变的线圈怎样运动或变化,线圈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讨论得: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1从磁场中拉出, (2转动使磁通量发生变化, (3使线圈面积发生变化, 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1 在磁场中平动, 4 (2 绕平行于磁感线的转动, (用电脑进行动态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情况例 2:如图,处在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中的矩形线框应怎样运动,线框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电脑空间分析总结得: 1, 2, 3, 4, 线框上下平动,无感应电流; 线框左右平动,有感应电流; 线框以导线为轴转动,无感应电流; 线框以 ab,cd,bc,ado 为轴转动,有感应电流; (这一过程通过媒体的展示,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达到训练的目的,进一步巩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作业]: 作业] 1,实验研究上面的每一种情况时,我们都要强调电路要闭合, 为什么?如果不闭合,能不能从电流计上观察到电流? 如果电路不闭合,是不是就不发生电磁感应现象?(1(2(3(4 2,练习一: , , , . 3,课后探究:法拉第坚信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你能否谈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 教学说明附后 5 电磁感应现象设计说明高中物理"探究式"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初探摘要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高度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的时代,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高度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21世纪的中国将参与国际上的经济世纪的中国将参与国际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21世纪的中国将参与国际上的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的竞争.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新时期的知识结构,较强能力, 时期的知识结构,较强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能不断更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绝非是培养能力单一的考试型人才的应试教学所能满足的. 的复合型人才.这绝非是培养能力单一的考试型人才的应试教学所能满足的.针对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 国家采取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 国家采取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的重大举措,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的重大举措,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 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物理教学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物理教学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素养起着突出的作用. 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素养起着突出的作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那些最基本的对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那些最基本的对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 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那些最基本的对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 技能,科学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技能,科学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 "探究式" 二, 探究式"课堂教学 2.1 理论依据 .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 "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正好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内驱力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它主要表现在探究欲望,成就欲望和交流欲望等.因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学习,从 6 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 什么是"探究式"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 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2.3"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步骤 . "探究式" 创设情景, 一, 创设情景,提问设疑 "学贵有疑" ,一切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从自然现象中发现矛盾,提出要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对需要探究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如一幅图画,一个实验或者一个故事.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案例教师: 教师:电流能否产生磁场? 学生: (动画演示学生:能,奥斯特实验. 教师: 教师:那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怎样才能产生呢? 学生: 学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可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 教师:好!我们现在就进行验证,是规律总可以反复验证.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碲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长导体棒. (1 用导线切割磁感线, 指针不动; 结论: 感应电流没有或很小. (2经讨论改变实验仪器用线圈代替长导体棒.指针偏转; 结论:感应电流存在. 教师: 教师:前面的实验使我们知道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还有别的办法吗?非切割不行吗? (学生讨论学生: 学生:可以,用线圈与条形磁铁. (从熟悉的现象中中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撞击,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发从熟悉的现象中中提出问题,引起思维的撞击,设疑激趣,引导学生" 现" 学生实验, 二,学生实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 7 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讨论明确研究的方向,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再次优化方案,符诸实施.进行实验论证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 除了用实验来验证方案外,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上对方案进行论证,即运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来论证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案例教师: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教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尽可能让学生发散性思考.然后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探索,教师巡回检查,并发放给学生投影胶片,让学生画实验原理图,为有目的地抽查学生作好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大副线圈,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现象:指针偏转. 结论:条形磁铁插入过程,拔出过程有感应电流产生.磁铁不动无感应电流.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在学生实验基本完成时教师抽查一组,并请这一组学生代表投影实验原理图并汇报实验的做法. (电脑摸拟分析教师: 教师:此过程中绕成线圈的导线有无切割磁感线. 学生: (意见不统一学生: (电脑摸拟分析重复学生: 学生:有切割. 教师: 教师:本实验与上一实验有无不同呢? (学生讨论教师: 教师:本实验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磁通量有无变化,怎样变化? 分析重复学生: 学生:有,插入过程磁通量增大;不动磁通量不变;拔出过程磁通量减少. 教师: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只要引起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用不着切割,也能产生感应电流. 教师: 教师:你能想出不切割磁感线而通过改变磁通量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吗? 学生: (反映强烈能! 学生: 教师: 教师:好!同学们再利用桌上提供的仪器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灵敏电流计, 滑动变阻器, 原副线圈一套, 学生分组实验: 干电池一节,电键一只,导线若干. (提问学生设计的实验及发现的现象, 8 (电脑摸拟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在学生实验基本完成时教师抽查一组,并请这一组学生代表投影实验原理图并汇报实验的做法. (这是一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讨论,完善设计,深化这是一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展开讨论,完善设计, 思维;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自行设计, 思维;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尽可能自行设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探索的艰辛,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提高, 三,总结,提高,再探究从实验研究到得出结论,还要通过一个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才能总结出规律. 总结结论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的过程. 尤其是学生在总结结论之后,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应用时,让学生再探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既巩固了本堂课的内容,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 案例:电磁感应现象案例总结: (媒体展示学生实验结果 (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分析总结: 附:表操作方法通电线圈电键闭合电流稳定滑动变阻器触片移动电键断开通电线圈插入通电线圈拔出减少增加减少有有有磁通量增加不变增(减无有感应电流有结的条论件: 产生感应电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启发学生由表格中的不同情况中找出共同点——在个性中寻求共性,最后得到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再探究教师:现有一自制线框,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在线框再探究教师: 中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讨论,汇报方案,论证,再让学生上台演示,进一步体会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让学生亲手验证,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一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向科学的思维模式顺应,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如归纳法,列表法,比较法等,并使学生在心理,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获得经验,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尤其是学生在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后, 引导学生对条件进行应用时, 让学生再探究进一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既巩固了本堂的内容, 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9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媒体展示例 1:如图,处在磁场中的可形变的线圈怎样运动或变化,线圈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讨论得: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1从磁场中拉出, (2转动使磁通量发生变化, (3使线圈面积发生变化, 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有: (1在磁场中平动, (2绕平行于磁感线的转动, (用电脑进行动态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情况例 2:如图,处在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中的矩形线框应怎样运动,线框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电脑三维分析总结得: 5, 6, 7, 8, 线框上下平动,无感应电流; 线框左右平动,有感应电流; 线框以导线为轴转动,无感应电流; 线框以 ab,cd,bc,ado 为轴转动,有感应电流; (这一过程通过媒体的展示,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达到训练的目的,进一步巩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4"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探究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并且教师要容忍学生出错,不过早判断学生的行为, 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材料和场所.学生作为探究 10 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 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电磁感应现。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案: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运用。

【教学难点】1.理解电磁感应的物理原理。

2.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学生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的现象。

例如,当手机靠近扬声器时会发出噪音;当车速超过电子眼的设定速度时,电子眼会发出警报。

2.老师再举一些例如电动车充电、发电机发电的实例,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

二、学习与讲解(20分钟)1.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变化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

2.示意图法引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ε=-ΔΦ/Δt。

3.通过示例演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例如,当磁场中的电导线快速移动时,通过该电导线所围成的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感应电动势。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小组实验:选取两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以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线圈、一个永磁铁和一个挤压发电机。

2.实验步骤:a.小组A通过在挤压发电机中运动永磁铁的方式改变磁场强度。

b.小组B通过改变线圈的面积来改变磁通量。

3.实验记录:记录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并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3.提问:电磁感应的应用有哪些?4.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得出实验结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提醒学生注意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变压器、感应电炉等。

初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初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初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初中物理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引言: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原理。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2. 掌握如何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设计实际应用;3.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铁芯线圈:由绝缘线圈和铁芯组成,绝缘线圈可固定在木板上,铁芯可从线圈中心穿过。

2. 磁铁:强度适中的磁铁一块。

3. 直流电源:提供直流电流的电源。

4. 导线:连接线圈和电源的导线。

5. 电压表:用于测量线圈产生的电动势。

三、实验步骤:1. 将铁芯线圈固定在木板上,保持线圈处于水平状态。

2. 在线圈两端分别连接导线,将电压表连接到线圈的两端。

3. 将磁铁静止地放在线圈的顶端,并保持不动。

4. 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流为适当大小,记录电压表的读数。

5. 移动磁铁,使其从线圈顶端通过,保持速度恒定。

6. 观察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当磁铁静止时,电压表的读数为零。

这说明在恒定磁场中没有电磁感应产生。

2. 当磁铁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时,电压表的读数发生变化。

当磁铁移动时,磁力线穿过线圈,产生电磁感应。

五、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磁场的作用下,导体中会产生电动势和电流。

2. 电磁感应的产生需要磁场的变化或导体的运动。

3. 电磁感应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率有关,即磁通量的变化率。

4.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成正比。

六、进一步探究:1. 在实验中,通过控制磁铁的运动速度,我们可以观察到电磁感应的变化情况。

可以让学生探究磁铁速度对电磁感应的影响,并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2. 学生还可以尝试改变线圈的匝数或磁铁的磁场强度,观察电磁感应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4.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5.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6.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学生积极思考.可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生: 磁能否生电?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学生议论.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学生猜想、议论.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电磁感应实验教学案例

电磁感应实验教学案例

电磁感应实验教学案例电磁感应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关键的实验之一,它通过改变磁场强度或导线长度等条件,观察导线中是否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方面论述电磁感应实验教学案例。

一、实验目的电磁感应实验主要目的在于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探究电流产生的原理。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电磁铁:用于产生磁场。

2. 直流电源:提供电流。

3. 导线:连接电磁铁和直流电源。

4. 电流表/万用表:用于测量电流。

三、实验步骤1. 将电磁铁连接到直流电源,并调整电流大小为适宜的数值。

2. 将导线连接到电磁铁和电流表/万用表,并确定测量装置的量程。

3. 将导线的一端插入电磁铁的孔中,另一端连接到电流表/万用表。

4. 连接完毕后,观察电流表/万用表是否有电流显示。

5. 改变电流大小、导线长度或电磁铁距离等条件,再次观察电流表/万用表是否有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当电磁铁中通过电流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2. 当电流大小增大时,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也随之增大。

3. 当改变导线长度或电磁铁距离时,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也会有所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磁场强度或导线长度等条件,会触发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产生电流。

这符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原理。

五、实验分析通过电磁感应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当电磁铁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磁场会传递给导线,从而在导线中产生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改变磁场强度或导线长度等条件时,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会发生变化。

实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如探讨磁场强度与导线中电流强度的关系。

通过增大或减小电流大小、改变导线长度或调节电磁铁距离等操作,学生可以观察到电流强度的变化,并进一步理解磁场对电流产生的影响。

六、实验应用电磁感应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和应用;3.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磁铁、线圈、电池、导线等;2.教学资料:电磁感应实验记录表、电磁感应原理图等;3.课堂环境:保证教室内安静和黑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探究实验(20分钟)教师将磁铁和线圈放在一起,并给线圈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将线圈移动,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并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当线圈在磁场中移动时,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怎么发生的?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

3.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给出表达式。

教师对公式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理解每个变量的含义。

4. 应用拓展(20分钟)教师将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供一些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电磁感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举例讲解电动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电磁感应在发电中的应用。

学生也可以自由思考并展示其他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感应的理解;2.思考并记录其他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写一个小结。

五、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和定律的理解;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电磁感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展示。

以上是一节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教案,通过实验探究、理论讲解和应用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定律和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实验名称:电磁感应实验教案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实验目的:通过电磁感应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1. 铜线圈2. 电源3. 纸夹4. 磁铁5. 铁芯6. 导线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在磁场变化的情况下,导线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通多导线时,会在导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形成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广泛应用于发电、变压器、感应炉等领域。

实验步骤:1. 将铜线圈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保持平放状态。

2. 将纸夹固定在铜线圈的一侧,使得纸夹的一端与铜线圈的一端相对。

3. 准备好磁铁和铁芯,将铁芯插入磁铁中心。

4. 将磁铁靠近铜线圈,观察铜线圈两端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现象:当磁铁靠近铜线圈时,会在铜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流。

当磁铁离开铜线圈时,感应电流会停止产生。

这是因为当磁铁靠近铜线圈时,磁场的变化引起了铜线圈中的感应电流。

实验延伸:1. 改变磁铁离铜线圈的距离,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2. 改变磁铁的极性,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3. 将铁芯从磁铁中拔出,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电源的电压不宜过高,以免对实验产生不良影响。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以确保安全。

实验应用:1. 发电:发电机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旋转导线回路在磁场中进行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实现发电。

2. 变压器: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通过调节绕组的匝数来改变电压。

3. 感应炉:感应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加热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加工等领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并了解到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感应的原理是电磁学的重要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合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分享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分享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分享。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在任何一堂物理实验课中,实验目的要明确并清晰地呈现出来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电磁感应实验,我们可以简单地做出如下的实验目的:1.认识电磁感应现象2.理解电动势的概念3.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4.了解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巩固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二、教学设计在确定了实验目的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内容。

具体来说,电磁感应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通常包括电池、导线、磁铁、电流表等。

这些器材要事先准备好,确保教学顺利。

2.实验的操作过程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将导线绕到磁铁周围(2)给导线通以电流(3)观察电流表的变化(4)讨论实验结果和应用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实验报告。

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需要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预期结果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之前,我们需要预测实验结果。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在其两端引起电势差,这就是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循环的速度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应该是:当导线绕在一个磁铁上,通电时,会在导线两端引起电势差,产生电流。

四、实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器材的质量要保证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烧伤等危险事件3.实验步骤要清晰明确,学生应该按要求进行实验4.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避免误差的发生五、实验的思考与讨论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之后,学生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细选3篇)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XX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

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

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

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

)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

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

电磁感应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验证。

3.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3.讨论和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环节1)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部的电子在磁场中发生移动而产生电势,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是电动势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描述,即磁通量变化时,会在电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利用实验器材搭建电路,使电路中包含磁铁、导线等物体,然后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观察是否发生了感应电动势现象。

3.实验环节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的存在和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4.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更加清晰,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和交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电磁感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多方面了解电磁感应的相关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更多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展示能力。

电磁感应课程实用案例教案

电磁感应课程实用案例教案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几乎贯穿了整个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在生活中我们的很多日常用品都依赖于电磁感应原理,例如手机、电视、电脑、电动车等等。

电磁感应一直是物理学教学重中之重,电磁感应的课程实用案例也十分重要。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电磁感应的理解,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电磁感应实用案例教案。

1.激励型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原理。

学生将使用一块磁铁沿一条导线移动,从而产生电流,并观察磁铁和导线之间的互相作用。

这个案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电磁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应用型电磁应教学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使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电动车、电子设备等,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感应在工程和技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这个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电磁感应原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这个原理的实际应用。

3.探究性电磁感应教学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电磁感应的原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磁感应。

通过观察磁通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磁通量对电动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

这个案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掌握该原理。

总结起来,电磁感应的实用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种目的,包括激励型、应用型和探究性电磁感应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教案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2.掌握用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的实验方法;3.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的电子就会相对运动,从而形成了电场。

这个电场就是电动势,它可以推动电子流动,并产生电流。

电动势与运动的导体的速度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实验材料:1.电磁感应现象演示装置2.磁铁3.电池4.导线5.电表(安装好)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置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使磁铁与电池平行。

2.将导线重复缠绕5-6圈或更多圈,以使导线更接近磁场。

3.将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电表的正极。

4.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缠绕在上述导线周围3-4圈,并连接到电表的负极。

5.当磁铁在导线附近移动时,电表会显示出电流值。

实验探讨:1.改变导线和磁铁的相对位置,电流的方向也会改变。

2.改变电池的极性,电流的方向也会相对改变。

3.若改变磁铁的形状或强度,电流的强度也会改变。

4.停止移动磁铁时,电流会从正到负逐渐减弱。

实验设计思路:1.预习相关知识,以便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

2.学生在听完讲解后进入实验室,一步一步遵循实验步骤逐个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分组讨论,探讨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4.实验室的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并评估实验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展示:1.实验室中,磁铁和电线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图片来表示,使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原理。

2.实验数据可以用图像或数据表的形式表示,以强化同学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3.实验成果可以形成一份实验报告,或在同学们的学术成果展上展示,以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实验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

物理实验教案:电磁感应现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与装置2.1 实验材料2.2 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3.1 电磁感应现象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 感应电动势四、实验步骤与方法4.1 实验准备4.2 实验步骤4.3 实验方法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数据记录5.2 数据计算与分析六、实验讨论6.1 实验误差分析6.2 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讨论七、实验总结八、思考题九、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究电磁感应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和材料,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二、实验材料与装置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有:导线、磁铁、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等。

2.2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需装置有:主实验台、导线圈、磁铁支架、直流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3.1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穿过磁场线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磁场变化与感应电动势之间关系的定律,即电磁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3.3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是指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电势差,即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4.1 实验准备1) 将主实验台放置平稳,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 连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接地良好。

3)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装置。

4.2 实验步骤1) 将导线圈穿过磁铁支架,确保导线圈能自由转动。

2) 连接电路,将直流电源接入导线圈两端。

3) 在导线圈的两端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以便测量电流和电压。

4) 将导线圈旋转,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

4.3 实验方法1)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线圈的电流大小。

2)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导线圈两端的电压差。

3) 观察变化:通过旋转导线圈,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和方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

电磁感应现象--获奖优质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获奖优质教案

3.1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人教版选修1-1)【课题】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对实验探究得出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际上是引起了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前面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衔接,“磁通量的变化”前接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后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流产生和变压器的基础。

新旧教材的对比旧教材是在磁通量之后讲电磁感应现象。

新教材在内容中简单介绍了一下磁通量降低了对磁通量的要求。

旧教材从三个实验现象中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新教材对三个实验中两个实验要求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并进行归纳;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和归纳,从中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学生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准备有:磁场、磁场的大小和磁感线的关系、电流的磁场、电流产生的磁场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学生的障碍:磁通量的概念和变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难点: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辅助教学课件,一张讲桌。

演示实验:灵敏电流计,条形磁铁,线圈一个,导线若干.学生分组实验: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条形磁铁,原副线圈一套,干电池若干节,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复习前面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问题)磁能不能生电学生复习前面的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学生回答:能电能生磁为下一个问题铺垫二、进入新课【介绍】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过程。

【提出概念】电磁感应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磁能生电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这一发现的不易。

电磁感应现象实践教案分享

电磁感应现象实践教案分享

电磁感应现象实践教案分享电磁感应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题。

在教学中,运用简单的电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给学生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本实践教案分享中,我们将详细讲述电磁感应现象实践教案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份可供借鉴的教学实践材料。

I. 教案设计本实践教案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过程的本质、原理及应用,并从动手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实践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磁感应现象及定义2.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3.电磁感应实验器材与工具4.实验设计和实现5.实验结果分析与检验6.实验反思与调整II. 教学目标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电磁感应实验器材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III. 教学步骤1.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理在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定义中提到的“库仑-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楞次定律”,以图形化、模拟化的方式框出问题和实践操作关系。

2.电磁感应实验器材与工具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实验,需要向学生介绍电磁感应实验器材与工具。

这些器材和工具包括线圈、铁核、万用表、开关等,学生需要对它们的用途有所了解和掌握。

3.实验设计及实现在实验操作中,可以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检验等环节。

具体地说,可以考虑设计如下实验过程。

(1) 实验材料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设计需求,导师和学生需要准备好需要的实验材料,如铜线圈、三极管、二极管、电磁铁、网桥、电容、电磁铁等,并将其向学生讲解其性质和用途。

(2) 实验搭建阶段:带领学生组织起团队并成功搭建实验装置,以实现检验不同条件下电磁感应事件的发生和电路表现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例
科组
物理
授课教师

上课班级
高二(8)班
授课时间
2012年 10 月15 日,第 七 周
课题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教学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利用不同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2.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于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3.了解电源电动势的概念,知道感应电流大小是由感应电动势大小决定的。
让学生体会提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0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2.感应电动势
引导学生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认识电动势的特点并熟悉一些常见电源的电动势。
四.课堂四清练习及小结
五.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然后做课前练习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做实验,教师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解。
复习旧知识明确并本节学习目标
时间
一.课前准备练习以及学习目标展示
二.引入新课
在上一章“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学中的对称性及辨证唯物主义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自然地提出问题:既然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
三.新课过程
1.进行教材“实验与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实验一:利用条形磁铁的磁场产生电流
实验二:利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产生电流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过本节通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