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惠萍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捕蛇者说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第十九课:捕蛇者说【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积存本文的文言词语。
3.熟悉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对照、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正确评判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啮.( ) 腊.( ) 当.( )其租入 嗣.( ) 蹙.( ) 殚.( ) 踣.( ) 曩.( ) 隳.( ) 恂.( ) 谨食.( )之 几.( )死者数.( )矣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朗诵课文三、疏通文意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
四、问题研讨:1.永州之蛇“异”在何处?永之人为何争奔走焉?2.蒋氏三代命运凄惨,令人同情,你以为他哭诉时想让作者帮忙他吗?什么缘故?3.文中刻画蒋氏乡邻“今其室十无一焉”,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造成这种现象的缘故是什么? 次数 23 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全然缘故是什么?5.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6.作者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现象抱以如何的情感和态度呢?7.关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咱们应该如何看待?五、写法探讨: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
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②对照。
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照,惊心动魄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包括:生存情形之对照,生活状况之对照,危险次数之对照,死亡时刻之对照等。
六、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肯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知识链接】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江苏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捕蛇者说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20202017475
捕蛇者说十九《捕蛇者说》课堂学习活动单(第1课时)个性调整【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封建社会的赋敛之毒【课前预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
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46岁。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永之人争奔走焉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而乡邻之生日蹙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将断句有困难的句子做上标记。
【活动方案】活动1:预习展示。
1.填空。
《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朝的著名文学家,他的字是,他的作品收集在《》。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捕蛇者说》的意思是。
“唐宋八大家”是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啮.()腊.()瘘.()疬.()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数.()矣莅.()蹙.()殚.()踣.()死者相藉.()曩.()悍.()吏隳.()恂.()谨食.()之熙.()俟.()(自主完成→组间批阅→自主订正)活动2:顺畅读文。
(小组交流预习2,将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组内互助,解决预习时遇到的断句困难→把小组不能解决(或没有把握)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向班级寻求帮助→组内接力读,把握朗读节奏(一人读时,他人认真倾听,纠正点评)→各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朗读竞赛(每组一节或几节),组间点评纠正,教师纠正并领读学生未发现的停顿错误的句子)活动3:初步感知封建社会的赋敛之毒。
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捕蛇者说)25.doc
2016届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捕蛇者说》导学案复习课题:《捕蛇者说》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准确翻译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及对比的写法,并能课内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3、背诵第4、5段注意语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教学重点难点1、蒋氏自陈心曲的话是全文主体要着重领会。
重点2、运用对比的写法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
难点复习过程:课前自主复习一、解释重点的字。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己()大风、挛腕、痿病,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口:“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己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歹单()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厉,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來吾乡,叫嚣乎东西(),慝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o盖(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英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 )信。
第19课《捕蛇者说》第二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9 《捕蛇者说》第二课时导学案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
可分二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
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
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
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
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
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
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
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
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
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
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
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
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
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
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
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三.背诵课文四五节巩固训练当堂练习2011年湖南省邵阳市(四)【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捕蛇者说(第二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第二课时)导学案语文版(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朗读课文,探究课文内容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3、作者是怎样描写蒋氏“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1、文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1)死与生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结果是“”,“”。
而蒋氏“”。
(2)危与安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被悍吏惊扰得“”。
而蒋氏只要“”,便可“”;只要“”,便可“”。
(3)常危与暂危的对比:乡邻因要缴纳赋税,在冒死亡问题上是“”。
而蒋氏则“”,其余则“”。
(4)先死与后死的对比;蒋氏说:“今虽死乎此,”。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哪句话揭示了主题。
6、《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7、如果你是“观人风者”,看到《捕蛇者说》后有何感想?(提示:可从蒋氏、作者、朝廷、观人风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感想。
(三)反馈(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甲)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 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1)何为不去也(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1)(2)(3)(4)B、(1)(3)(4)C、(2)(3)(4)D、(3)(4)2. 选出对划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A.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C.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D. 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3. 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A. (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上第五单元第19课《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主备人:陶信审核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照注释疏通文句,积累文言词语:多义实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领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4、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偶句、散句交替使用,形式整齐错综。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学习借鉴古人的进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习重点]1、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道理;2、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意思。
[学习难点]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道理[课时安排] 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
2、对照注释疏通文句,积累文言词语:多义实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一、预习导学:1、作者: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河东解人,人称柳河东,他的集子就叫《柳河东集>>。
20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他积极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他亲眼看到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广大劳动人民困苦不堪的生活状况因而写了这篇《捕蛇者说》2、关于“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捕蛇者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3、文言字词注音啮()腊()饵()瘘()嗣()莅()蹙()徙()踣()藉()隳()恂()缶()驰()俟()孪()几()死者数()曩()二、自主学习:1、听课文录音,把握文句节奏,听后自己有表情地朗读。
2、解释下列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语触(接触.碰)寒暑(严寒酷暑)尽死((草木)都枯死了)往往(时常.每每)可以(可以用来)与吾祖居者(和我的祖父同时住在这里的乡邻)其始(起初)哗然而骇者(喧闹叫嚷吓得呼天喊地的)募(招募)甘食其土之有(有滋有味地吃着那田里生产的东西)三世(三代人)又安敢毒耶(又怎么敢怨恨呢)悲(哀怜,同情)以王命聚之(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复若赋(恢复你的赋税)大戚(十分悲伤)出涕(流出眼泪)不幸之甚(更加不幸)是乡(这个乡村)3、一词多义呼嘘毒疠( 毒气) 退而甘食起土之有( 吃)又安敢毒耶(怨恨)谨食之,时而献耶( 喂养)若毒之乎( 你)更若役,复若赋( 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的,助词黑质而白章并列若毒之乎它,代捕蛇之事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指代“我”吾恂恂而起修饰悍吏之来吾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变句子为短语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谨食之代词,它面山而居修饰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的,助词号呼而转徙并列故为之说这,代这篇《说》4、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后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岁赋其二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则久已病矣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而乡邻之生日蹙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隳突乎南北到处骚扰则煦煦而乐就欢欢乐乐地过快乐日子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吾祖死于是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若毒之乎你怨恨这件事吗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也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殚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曩与吾祖居是乡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以尽吾齿来过完我的岁月貌若甚戚者脸上好象很忧伤的样子复若赋恢复你的赋税竭其庐之入把他们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苛政猛于虎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搜刮老百姓的毒害竟比这毒蛇更厉害悍吏之来吾乡凶暴的小吏来到我乡吾恂恂而起我提心吊胆地起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几死者数矣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三、练习反馈:(一)选择正确读音(在括号内打“√”),并解释该词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 19 捕蛇者说导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9 捕蛇者说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9 捕蛇者说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九年级语文上册19 捕蛇者说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捕蛇者说》总课时:3、4课题: 《捕蛇者说》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主旨和写作目的;理解对比及其作用;学习过程:一、浏览学案,明确目标;二、自学:(一)一词多义之:太医以王命聚之()以:以啮人 ,无御之者()言之,貌若甚戚者( ) 吾以捕蛇独存()至之市( ) 以尽吾齿()余悲之() 今以蒋氏观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 太医以王命聚之( )殚其地之出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悍吏之来吾乡( ) 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若止印三二本()永之人争奔走焉。
( )学会归纳是学习好方法好习惯.更若役(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不若燔土()弛:则驰然而卧()言之,貌若甚戚者( ) 驰担持刀()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乎:君将哀而生之乎()已:可以已大风( )叫嚣乎东西( )则久已病矣(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且壮士不死即已()其: 当其租入 ( )于:苛政猛于虎也()专其利三世矣( )余将告于莅事者()视其缶()吾祖死于是()赋:岁赋其二 ( )积于今六十岁矣() 更若赋()去:去死肌,杀三虫()而:黑质而白章( )一儿以日初出去人近()吾恂恂而起( )停数日,辞去(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毒:若毒之乎( ) 则:则曰:“吾祖死于是"( )呼嘘毒疠( )有仙则名()叙事为议论做下铺垫,议论有利于揭示事情的本质意义.对比的格式把“"和“”进行对比.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则字平如砥( )便得一山()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词类活用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君将哀而生.之乎( )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4、岁.赋其二()5而乡邻之生日.蹙()6、谨食之,时.而献焉。
2018-2019年初中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导学案
19.《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熟悉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很多人都很怕蛇,因为蛇身上有毒液,被蛇咬伤后会危及生命。
但是,有的地方的人却争相去捕蛇,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人称“韩柳”。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争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减少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三、检测预习1.文学常识:《捕蛇者说》的体裁是,作者是,世称字,朝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他的作品收集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啮()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数.()莅()蹙()殚()踣()死者相藉.()曩()隳()恂恂.()而起缶()谨食.()之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更若.役貌若.甚戚者(3)又安敢毒.邪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岁赋.其二复若赋.(5)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4.找出下列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汪然出涕(2)则久已病矣(3)以尽吾齿(4)向吾不为斯役(5)又安敢毒也3.翻译下列句子(1)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导学设计23、捕蛇者说
(25分钟)
1、过渡:学习了字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本课的实词。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掌握1-3段中实词释义。
3、小组交流讨论,查漏补缺。
4、请学生回答重点实词解释,其他学生纠错、补充。
5、过渡:1-3段中大家的实词掌握情况较好,下面请同学们自行翻译文句。
6、同桌接龙翻译,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文中多出运用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学法指导:结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文章主题。
本文多出运用对比,反衬出“苛政猛于毒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学法指导:结合文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看法。
1、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
学法指导: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
2、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文中哪几段叙述出蒋氏的遭遇?
学法指导:速读课文,摘取关键语句作答。
蒋氏一家三代从事捕蛇的差役,爷爷、父亲都死于蛇口,蒋氏自己也是九死一生。2、4段叙述了蒋氏的遭遇。
【导学过程】
【导学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20分钟)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3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4-5段。
2、揭示目标: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首先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4-5段。
4、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导学案上的实词解释,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交流讨论,查漏补缺。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捕蛇者说》导学案(
23、《捕蛇者说》【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不少古文,能够在参照注释的基础上翻译课文,理清文义。
但本文篇幅比较长,学生的学习有些难度。
【学习内容分析】参照注释,掌握重点,翻译课文。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难点预测】重点: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意义和用法难点:翻译课文【知识链接】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能熟练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三次,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简介:《捕蛇者说》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字,河东人,世称。
代表作品有、、等2、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啮.人()腊.之()挛踠..()瘘.()疠.()招募.()当.其租也()嗣.()几.死者数.以()()莅.事者()更.若役()日蹙.()殚.其地之出()转徙.()顿踣.()曩.()叫嚣.()隳.突()恂恂..()视其缶.()3、再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4、三读课文,结合注释,勾画重点文言字词,并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通假字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助词,表感叹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1.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2.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4.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复习重点:1.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关键实词的含义。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复习难点: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
一、预习作业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黑质.而白章.()()以啮.人()得而腊.之以为饵.()()
可以已
...大风()()()其始()岁.赋其二.()()
永之人争奔走
..焉()专.其利三世矣()吾嗣.为之()
貎若甚戚.者()余悲.之()若毒
..之乎()()
则何如()汪然涕.曰()()向.吾不为斯役()
则久已病.矣()寡人反取病.焉()殚.其地之出()
乡邻之生日蹙.()竭.其庐之入()饥渴而顿踣()
犯.寒暑()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非.死则.徙尔()隳突乎南北()恂恂而起()
弛然而卧()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安.敢毒耶()今虽死乎.此()吾尝疑乎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
..观人风者()()..蛇者乎()()()以俟夫
二、知识梳理
(一)整理字词
1.一词多义
以:以啮人()可以已大风()以王命聚之()
其:当其租入()岁赋其二()
焉:永之人争奔走焉()今其室十无一焉()
时而献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虽鸡狗不得宁焉()
于:苛政猛于虎也()吾祖死于是()积于今()
之:故为之说()永州之野()以王命聚之()
2.词类活用
哀而生之乎()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时而献焉()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作者,字,号、,代
家。
本文体裁。
本文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2.蒋氏控诉的中心句是。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点明作者时代局限性的句子是。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若毒之乎?
三、当堂检测: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1.解释加点字
辄.持取()昂其首负.之()又持取如故.()
苟.能起()卒.踬仆不能起()
2.选出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以厚其.室B日思高其.位C为去其.负D大其.禄
3.翻译句子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寓意?
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
②顾:然而,可是。
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
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2.狼自苫中探爪入()
3.惟有小刀不盈寸( ) 4.股直不能屈()
5.可以死之() 6方缚以带()()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
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
跑进去躲藏在那里。
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
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
可是
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
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
的方法吹它。
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出来一看,那狼大得
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
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
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 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3.满4.大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