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讲课稿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
一、教案:《伯牙绝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崇尚道德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 使学生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感悟到友谊的可贵。
2. 引导学生学习伯牙绝弦的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意义。
2. 学生讨论:为什么伯牙要绝弦?绝弦后的伯牙怎样的心情?四、拓展延伸(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体会友谊的可贵。
2. 学生讨论:如何学习伯牙绝弦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伯牙绝弦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伯牙绝弦后,他与钟子期的友谊会如何发展?2. 学生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二、习题及答案:习题1:《伯牙绝弦》讲述了_____和_____之间的故事。
答案:伯牙钟子期习题2:伯牙绝弦的原因是_____。
答案:钟子期去世,伯牙感到世间再无知音,悲痛欲绝,遂将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答案:伯牙绝弦后,他心如死灰,悲痛欲绝。
习题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答案:我们可以体会到友谊的可贵,要珍惜身边的知音和朋友。
习题5:请简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答案:伯牙绝弦的故事讲述了琴师伯牙与他的知音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1.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3 引导学生领悟友谊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友谊观。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2 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
2.3 友谊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3.1 古代文学的语言理解。
3.2 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伯牙绝弦》。
4.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琴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5.2 新课导入: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5.3 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解释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5.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
5.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价值观的重要性。
5.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习题及答案:习题1:《伯牙绝弦》的作者是谁?答案:未知。
习题2: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给你什么启示?答案:友谊需要真诚、信任和理解。
习题3:请简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答案: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琴,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意境。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毁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没有知音的痛苦。
习题4:请解释“高山流水”在故事中的意义。
答案:“高山流水”是伯牙弹琴时所表达的意境,代表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习题5:《伯牙绝弦》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案: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友谊的真谛,即真诚、信任和理解。
六、教学拓展6.1 附加故事:介绍其他有关友谊的古代故事,如“管鲍之交”、“荀巨伯访友”等,以丰富学生的友谊观。
6.2 文化讲解:讲解古代音乐文化,如古琴的历史、地位和演奏方式等,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七、课堂活动7.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壶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初步了解学习、理解古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中华经典诗文。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方法去自主朗读学习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标:感受知己的难觅,赞颂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导语:有一段友谊至诚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对朋友心心相印,心灵相通;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齐读课题。
2、解题。
你们知道伯牙是谁吗?怎么知道的?(板书:查阅资料)“绝”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板书:借助注释)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板书:变通理解)二、整体读文,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1、质疑:伯牙为什么绝弦?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朗读古文。
2、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
3、读通全文。
①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正腔圆。
教师抓住不足适时指导,并出示节奏指导朗读。
预设:“兮”是语气词,应延长,所以要停顿,但不用强调重读。
最后一句,师可直接出示节奏,领读。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根据节奏自由朗读。
④检查朗读。
先指名,再齐读,过渡:读古文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还要读出情感,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三、品读古文,悟知音导语: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板书),一个是——子期(板书)。
1、默读古文,揣摩意思。
同学们默读古文,想一想,古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不要忘了借助注释,变通理解。
小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读懂的句子意思,说给本组同学听,请同学评价是否准确。
伯牙绝弦教案(附作业设计及答案)
兮
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式具体介绍了
的泰山 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 如痴如 醉 大声称快 道“伯牙善鼓琴,钟
江河 中流过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 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善听”。 ?绝 :断绝。
子期死
伯牙
谓
世
再
钟子期去世了 伯牙 悲恸欲绝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 比钟子
教具准备
乐曲《高山》《流水》。
教学过程
------------------ 书海扬帆,助你一臂之力 ------------------
助力教育一 欣ຫໍສະໝຸດ 乐曲 ,了解人物1.请学生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谈感受。 2.曲子名叫《高山》《流水》 , 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我们今天将要学 习的《伯牙绝弦》讲的就是这段友谊。
助力教育
音 ,他的音乐再 也无人能理解 , 他的志向再也无 人能明白 ,无边 的孤独和寂寞涌 上心头 ,他悲恸 欲绝 ,黯然神伤 , 于是用“破琴绝 弦 ,终身不复鼓” 的方式表示他内 心的极度痛苦和 对子期的深深思 念。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无知音 乃
破琴
绝弦 终 身 不 复
期更了解自己的 知音了 于是 他把心爱的琴摔碎 终生 不再
鼓。
[②子期死后 ,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弹琴。
?知音 :能听出琴 声所表达的心 意。后称知己朋 友为“知音”。
②钟子期死
后 ,伯牙觉得失
去了真正的知
------------------ 书海扬帆,助你一臂之力 ------------------
2023年《伯牙绝弦》教案15篇
2023年《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 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忆背诵。
难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资源:《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有关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知音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
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__会对友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 自由读放声读,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和韵味。
师范读,进行指导。
3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指出不足。
三认识伯牙,理解题目1听伯牙学琴的故事,了解伯牙。
(俞伯牙: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天下操琴的高手)2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什么要绝弦?4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解读绝弦之因1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思考:伯牙乃著名音乐家身边不缺乏欣赏赞美的人,为何子期死后就再也不鼓琴了呢?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课件,由钟子期的赞叹,想象一下那琴声再现时的场景。
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琴声,你听到了徐徐的清风,你会如何赞叹?还会有那些场景呢,你又会如何赞叹?5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心中所念,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就叫--知音啊,难怪如此擅长音乐的伯牙会绝弦呢6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深悟绝弦,感悟知音1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1钟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诗,出示短诗,学生读并体会。
2面对伯牙的痛苦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绝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
绝:断绝。
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 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通用13篇)《伯牙绝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五、教学过程:(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2、释题――大屏幕出示“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
故被人尊为“琴仙”。
绝:断绝。
“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
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
(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讨论回答)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
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板书:善鼓琴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
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知音难得。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教材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二.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本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课后资料袋,想一想是否读懂了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三)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导读懂文言句子的方法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词语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活动指读,合作读,齐读,教师范读达到能顺畅地读课文[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引入语言拓展训练: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听音乐,用ABCC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背背这篇课文[设计意图: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6、布置作业: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宣布下课板书:伯牙绝弦伯牙所念(知音)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情节及寓意。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故事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讲解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2.2 字词解析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3 句子翻译练习句子的翻译,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3.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3 实践法学生翻译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4.2 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4.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分享感悟,教师解答和引导。
4.4 翻译练习学生翻译句子,教师点评和指导。
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答案5.1 习题一:选择题A. 孔子游历列国B.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C. 伯牙绝弦谢知音D. 孟子游说诸侯答案:D5.2 习题二:填空题(2)"_,绝弦于世,不复鼓。
"答案:伯牙5.3 习题三:简答题(3)请简述《伯牙绝弦》故事的主题思想。
答案:《伯牙绝弦》故事主题思想是赞美知音难觅,强调友谊的珍贵。
通过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表达了对真挚感情的向往和珍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古代音乐文化,如琴棋书画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艺术修养。
6.2 故事寓意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寻找知音,培养人际关系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伯牙和钟子期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7.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知音,分享彼此的体会和感悟。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伯牙绝弦》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3)学习成语“高山流水”,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处。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学习成语“高山流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伯牙和钟子期具有怎样的品质?(2)全班交流:总结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朗读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背《伯牙绝弦》。
(2)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深入探讨(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伯牙或钟子期),表演课文情节。
(2)全班评价,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2)学生交流心得,教师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向家人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 运用成语“高山流水”写一个句子。
伯牙绝弦 说课稿 伯牙绝弦备课教案
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情况《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的琴曲,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本教材选自《古琴谱选》中的经典曲目,以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为背景展开,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友谊、爱情、音乐艺术等主题。
本教材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琴曲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伯牙绝弦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学会演奏伯牙绝弦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琴弦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绎出优美的琴曲。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伯牙绝弦的情节和音乐表达,掌握演奏技巧;•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琴弦演奏的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展示•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伯牙绝弦的音乐,引入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该曲目的了解和印象。
•展示:向学生展示一张古代琴谱的图片,介绍古琴的起源历史及其特点。
2. 涵义解析•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音乐的力量以及琴曲表达情感的方式。
3. 曲目分析•向学生讲解伯牙绝弦的基本构成部分:涌泉、怨慕、无伤、安得和平四个段落,并分别介绍各段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
4. 引导演奏•分发乐器给学生,向他们展示基本的琴弦演奏方法,并引导他们跟随琴谱一起演奏《伯牙绝弦》的第一段——涌泉。
5. 合奏尝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练习并演奏一段琴曲。
通过合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与展望•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琴曲。
三、教学资源•伯牙绝弦的音乐录音或视频素材;•古琴谱的图片或展板;•学生的古琴乐器。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学生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对琴曲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合奏中的合作和表现。
五、板书设计•主题:伯牙绝弦说课稿伯牙绝弦备课教案•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估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奏和合奏实践,培养了学生对伯牙绝弦的理解和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伯牙绝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能够默写《伯牙绝弦》的部分或全部。
理解并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学习并熟读《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2 故事背景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来源。
了解古代音乐文化和琴棋书画的关联。
2.3 成语和典故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等。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成语和典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音乐或故事,激发学生对《伯牙绝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理解的重要性。
3.2 朗读与讨论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表演与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扮演伯牙、钟子期等角色。
展示学生的理解和创意,加强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或全部。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友谊的文章或调查现实生活中的人类“知音”。
4.2 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表演展示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自我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讨论“伯牙绝弦”故事中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开展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以艺术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5.2 课外阅读与研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或相关文学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培养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书主要使用人教版《伯牙绝弦》课文教材。
《伯牙绝弦》教案(最新4篇)
《伯牙绝弦》教案(最新4篇)《伯牙绝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2、能力目标培养和作能力3、情感目标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知音难求。
2、欣赏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所写出的题目(板书课题)知音故事我们曾经耳闻过。
今天我们学习它的经典原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注意字词,又不懂得地方可通过查字典或问老师解决。
2、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对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进行纠正。
3、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朗读本文时所应有的感情4、指明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三、分析课文1、疏通文意,理解字词。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绝:断绝。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4、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四、作业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感想?并写下来。
《伯牙绝弦》教案篇二一、吟咏古诗,揭题导入1、出示有关友谊的诗句,生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读完诗句,你一定被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案、习题及答案
一、教案:《伯牙绝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学会真诚相待。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伯牙绝弦》。
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伯牙绝弦》的课件和习题。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伯牙绝弦》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伯牙绝弦》,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师准备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反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伯牙绝弦》的故事主题和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习题及答案:习题:1. 《伯牙绝弦》的作者是谁?2. 伯牙绝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3. 请简要概括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
4. 请解释文言文中的“绝弦”是什么意思?答案:1. 《伯牙绝弦》的作者是佚名。
2. 伯牙绝弦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3. 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特点是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真诚相待。
4. “绝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断弦,比喻断绝了音乐之缘。
5. “吾音已尽,夫子何求?”的翻译是:“我已经弹完了所有的音符,您还追求什么呢?”六、教案:《伯牙绝弦》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备课讲稿
《伯牙绝弦》练习题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伯牙绝弦》)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的含义,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1.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 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3. 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知音”含义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理解大意。
3. 精讲细读:讲解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分析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知音”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情节,让学生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3. 情感教育:讲解“知音”的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珍惜友谊,与同学分享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3. 收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4. 名言警句积累:查看学生收集的名言警句,评价其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外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情感教育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伯牙绝弦》教案 15篇
《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5篇《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
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乐《高山流水》、课外拓展。
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入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故事,相信,他会带给你历久弥新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又是如何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3、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二、重点、难点:《伯牙绝弦》1、学习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2、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月光曲》1、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充实、感情更深刻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解读分析《伯牙绝弦》1、理解词语伯牙绝弦知音伯牙绝弦:绝,断绝。
因为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比喻知己丧亡后,自己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2、课文特色:①恰当停顿,读出韵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②借助注释,读通读懂:3、理解重点句子,感悟含义: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太好了。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伯牙弹奏的精妙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
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自己的知音。
“复”,再,重新。
(钟子期死了),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的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月光曲》1、课文相关链接: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大成,开浪漫派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传说”是指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
但是,民间传说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好恶。
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一位深受人们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2、词语理解:断断续续陶醉苏醒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课文中指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课文中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
3、了解文章线索,理解重点句子,感悟作者情感:(1)文路整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2)重点句子理解品读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这句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这句“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也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学习本句,要侧重对语意的领会。
反复朗读,领会句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语气不一样,第一个“您”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作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能做到,因此第二个“您”在语气上就很肯定了。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而幽静。
在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富有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使人忘记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的想法,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④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的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劲的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也变得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盲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她的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
“仿佛”,是指哥哥看到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
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课文特色,分清课文中的具体事物与联想。
在第8、9自然段中,你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吗?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
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
这些句子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
而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
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
阅读和写法点拨:在阅读文章时如果能注意分辨真实的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写作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四、课外拓展:1、查找有关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2、查找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文。
3、拓展阅读:伯牙学琴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在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只是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想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4、聆听《月光曲》。
预习导学一、预习新知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第八单元的*《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请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
二、预习点拨1、读熟课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找出对文中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习题精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jìng rùchǎng quàn làzhúmòshēng ()()()()ng jìlùn yì lǚtián jìmáng rén qín jià()()()()()bō tāo xiōng yǒngwēi bō lín lín()()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