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蚯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蚯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本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初中生物学课程是根据学生身心

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的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本实验的理论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初步具有生

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实验特色:本课就是在此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围绕蚯蚓的

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认识和探究的,并亲自带领同学们到环境中去采集蚯蚓,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回大自然。通过实验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并深刻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实验内容分析:本课是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三

章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根

据课程目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

生亲身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并培养他们

保护小动物、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探究蚯蚓适应

土壤生活的特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它的主

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

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初学生物,他们好奇心强,学习兴

趣浓厚,形象思维活跃,活动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应抓住学

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引导并合理组织实验,将学生的

精力集中到要探究的主题上,避免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随意

性和无序性。故课前教师先对全班学生合理分组,4人为

一个小组,并培训小组长。实验实施过程中,让小组长协

助教师对小组发挥监管作用,协调小组成员分工,并有序

地组织好小组内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

标。

3、教学条件分析:我校属于县级中学,来自于农村的同学比较

多,大多具有挖蚯蚓的经验,学生对于蚯蚓也有一定的认

识和了解,这为蚯蚓的采集提供一定的帮助。另外,实验

室也能找到相应的实验材料,能对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相

应的条件。

三、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2)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能力及相互协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实验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一般过

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解决方法:设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蚯蚓与土壤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亲手动手实

验、分析汇报等活动来解决。

2、难点:(1)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设计,特别是对照组的设置以及对变量的控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实验的组织和引导。

突破策略:课前准备蚯蚓呼吸和运动的视频资料、学生采集蚯蚓的视频资料等,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求知欲。

课前培训小组长,并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

协助老师指导组内同学分工合作,积极实施实验计划,填写

实验报告单并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蚯蚓呼吸和运动的视频资料、学生采集

蚯蚓的视频资料,活的蚯蚓,玻璃板、聚光小电筒、纸盒、镊子、培养皿、光滑玻璃板,硬纸板、玻璃棒等

六、教学过程:

附:实验报告单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实验探究一: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

实验探究二:蚯蚓的生活习性

实验探究三:蚯蚓的运动

实验探究四: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