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初中有关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碱的通性,能够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某些盐反应有沉淀或水生成。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初中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11.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此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与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HNO3=NaNO3+H2O;实验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3.氢氧化钠与盐反应与氯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Cu(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硫酸铜,硝酸铜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与氯化铁反应,化学方程式:3NaOH+FeCl3=Fe(OH)3 +3NaCl;实验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
(硫酸铁,硝酸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与氯化亚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FeCl2=Fe(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硫酸亚铁,硝酸亚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与氯化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MgCl2=Mg(OH)2 +2NaCl;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硫酸镁,硝酸镁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与碳酸氢钠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NaHCO3=Na2CO3+H2O;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与碳酸氢钙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a(HCO3)2=CaCO3 +Na2CO3+2H2O;实验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河北专版)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0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
专项(四)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探究1.[2019·某某]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G4-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图G4-2(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组成可能是。
3.[2019·某某十八县基模]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物质Na2CO3NaHCO3Ca(OH)2Ba(OH)2溶解度/g实验探究(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
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
实验探究题(第2课时)-2022年中考二轮化学
初中化学中考第二轮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第2课时)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1:(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小组同学对吸收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CO 2与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Na 2CO 3,当二氧化碳过量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HCO 3。
(2)NaHCO 3溶液呈弱碱性,一般不与CaCl 2溶液反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3)CaCl 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①NaOH 、Na 2CO 3 猜想②Na 2CO 3 猜想③Na 2CO 3、NaHCO 3 猜想④NaHCO 3的种类不同。
④无①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2:(2021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青蒿素。
查阅资料可知,双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为测定双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一所示的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1、物质组成探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将7.1 g 双青蒿素放在装置C 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①足量NaOH 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 溶液(2)装置F 可吸收从装置E 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数字化传感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
教学方圆数字化传感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杨蕊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实验合理地应用 于教学,既能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中指出: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收水分,还会发生如下反应:2Na0H+C02=Na 2C03+H 20o 该反应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反应会发生呢? ”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运用数字化传感器,带领学生 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开展实验探究。
环节一: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为探究 二者是否发生反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探究实验。
以4个同学为一组,每个小组用所给上台展示设计成果。
药品、仪器(如图1),设计实验证明该反应是否会发生,并8脚雄 HtS KttH SSKtWiSiS SBSsfflS图1教学设想:通过设计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环节二:学生展示设计成果教师请各组展示设计方案,最终总结出三种不同的 设计方案,方案和设计意图如下表,实验操作如图2、图3 和图4:I 123卜稀盐酸A A 去壳熟鸡蛋 去壳熟鸡蛋学生方案n co 2-软塑料瓶co 2-软塑料瓶U NaOH ——_等体积NaOH 」:::]等体淤co 2u ,反应后的溶液L 溶液厂的水图2图3图4设计意图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证明反应物被消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证明反应物被消耗教学设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仪器分小组设 计实验,完成探究,并展示设计成果,可以提升自己的实 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北京市2021年中考化学考前精选专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含答案)
世东市中考也考错送/败金舂案实验原理分析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1.某同学在探究CO 二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如图Z3-1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2)以上三个实验中,B 、C 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该同学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B : :实验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A 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 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_____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0: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了 Na :C03 ,实验方法是⑵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 CO ,能与NaOH 反应的实验有(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并说明理由利用如图Z3-2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 250实验一:若乙中盛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关闭K :,打开K 二,通入潮湿的CO,气体,紫色纸花不变色, o 关闭Kc,打开鼠,通入潮湿的CO 二气体,紫色纸花变红,用化学方实验 操作现象 1向瓶①内倒入〈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瘦程度依次 为①〈②〈④〈③ 2向瓶②内倒入〈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向瓶③内倒入[体积5与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 向瓶④内倒入5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⑴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己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枳二氧化碳。
3.1■■■■ mL) o(填序号)。
则甲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乙甲 图 Z3-2程式解释纸花变红的原因:,实验二:若甲中盛有100 mL NaOH 溶液,乙中盛有100 mL Ca(OH):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数字化实验设计
“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数字化实验设计作者:周文荣钱丽来源:《化学教与学》2017年第07期摘要:利用数字化实验,采用气压、二氧化碳浓度、温度、pH四种传感器分别测量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四者的变化,减少多次重复操作,简化实验操作步骤,节约实验药品,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及反应过程中气压、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三者的同步变化,拓展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反应”的多维视角,体现初中化学实验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的走向。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绿色化;同步变化;多维视角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30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沪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并未编写相关的实验来探究该反应的发生。
很多一线化学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检验产物碳酸钠法、喷泉法、瓶子或气球变瘪法、瓶吞鸡蛋法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但这些研究主要指向于对产物碳酸钠的检验以及气体压强的变化,在不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反应能量的变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探究空间。
本实验采用气压、二氧化碳浓度、温度、pH四种传感器分别测量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四者的变化,从多个视角来探究该反应的发生。
一、仪器药品1. 仪器实验一: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橡皮塞、四颈烧瓶(如图1)及配套橡胶塞、注射器(60mL)、气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实验二:分液漏斗、锥形瓶、导管、橡皮塞、烧杯、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2.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原理实验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四颈烧瓶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不断减小,气压逐渐变小,温度逐渐升高。
通过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绘制成三条变化曲线。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引言二氧化碳(C O2)和氢氧化钠(N aO H)是常见的化学物质,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相关的实验和应用。
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产生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 O2+2N aO H->N a2CO3+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1份二氧化碳与2份氢氧化钠反应,将生成1份碳酸钠和1份水。
三、实验过程要观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材料:-二氧化碳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NaO H)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实验室容器(如烧杯)。
2.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容器中。
3.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容器中,观察反应过程。
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浑浊。
-容器中冒出气泡,气泡的数量随着二氧化碳通入的量增加而增加。
-反应溶液温度有所增加。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
四、应用领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应用,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1.中和反应由于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而二氧化碳为酸性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可以用于中和过程。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可以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进行废气处理和酸性废液的中和。
2.碳酸钠的制备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在玻璃制造、纸浆工业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制备碳酸钠,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3.环境监测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了解到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进行环境监测和控制。
氢氧化钠在相关实验和设备中也可用于控制酸碱度。
五、总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水。
中考化学专题题库∶探究题的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只含有Na2CO3、NaCl)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5g样品,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试计算:(1)其产生______g二氧化碳。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案】(1)1.76;(2)84.8%;(3)10%【解析】(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76g;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1.76g106/44=X/1.76g 117/44=y/1.76gX=4.24g y=4.68g(2)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24g/5g×100%=84.8%(3)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68g+(5g-4.24=5.44g溶液的质量为:51.16g+5g-1.76g=54.4g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44g/54.4g×100%=10%2.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
(提出假设)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
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雨认为向实验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
【2023年上海市初中二模化学卷】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化学及答案
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共20分)1-14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元素的名称与符号一致的是A.铝ClB.硅SiC.氦HeD.银Hg3.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水B.矿泉水C.蒸馏水D.自来水4.属于氮肥的是A.NH4ClB.Ca(H2PO4)2C.NaClD.K2CO35.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蔗糖C.面粉D.植物油6.物质组成中含有原子团的是A.MgB.MgOC.MgCl2D.Mg(OH)27.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木炭和金刚石B.氧气和液氧C.水和双氧水D.碳-60和石墨8.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B.氢气C.一氧化碳D.酒精9.灼烧硫酸钠时火焰呈A.蓝色B.黄色C.紫色D.绿色10.有关电解水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B.由该实验可得出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1.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活性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B.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2.化学反应C+2CuO2Cu+CO2↑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3.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白烟B.铁丝在空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量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D.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14.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再分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15-17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5.某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将CO和NO转化成无毒物质,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存在形态没有改变B.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质量比为2:1C.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均没有改变D.该装置的应用对温室效应的防治有一定效果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A MnO₂ KCl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B CaCO3CaO 高温煅烧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C Cu FeD NaCl溶液BaCl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17.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类物质的相互关系,甲中包含全部乙、丙物质,乙和丙有部分物质是交叉关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如图是常温下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洁厕灵B.苹果汁C.消毒液D.肥皂水答案:A消毒液、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洁厕灵、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洁厕灵的pH比苹果汁小,所以洁厕灵的酸性最强。
故选A。
小提示: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2、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胃液B.氨水C.蔗糖水D.pH约为7.8的鸡蛋清答案:AA、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B、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C、蔗糖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D、pH约为7.8的鸡蛋清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故选:A。
3、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D.与Mg反应放出氢气答案:CA. 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正确;B. 酸都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正确;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这是浓硫酸的特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错误;D. 稀盐酸、稀硫酸能与Mg反应放出氢气,正确。
故选C。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答案:B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故选B。
5、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A.B.C.D.答案:A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新课程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摘要:在探究教学中,我们自制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微型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对CO2的制取、收集、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使学生体验化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较好地探索和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机理。
关键词:新课程;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实验探究;理论分析1 前言从2004年秋开始,化学学科的新课程实验已在广东省全面如火如荼推行。
其要旨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而新课程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与新课程结构配套的教学改革的探索。
本文以初中教材中常见的“二氧化碳”内容为例展开讨论。
“二氧化碳”的内容是初中化学教程的重头戏,它是酸性氧化物的典型代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在编排二氧化碳上,改变了以往只重知识,不重过程的编排原则,以全新的“科学探究”形式呈现,非常符合科学的探究原则。
可惜教材对它的介绍不多,并且分散,学生对CO2的认识较肤浅,许多学生以为“CO2通入NaOH溶液中只与NaOH反应”。
以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探究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问题的实质。
2实验探究一------ CO2能否与NaOH反应2.1实验用品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1个、锥形瓶1个、洗气瓶2个、集气瓶2个、干燥管1个、玻璃片2片、水槽1个、导管若干、稀硫酸、稀盐酸、大理石、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浓硫酸2.2实验装置2.3 装置的优点(1)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课前准备好制取CO2的药品和仪器,课上只需操作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即可得干燥的二氧化碳A和湿润的二氧化碳B,所有的现象明显直观,既可作定性说明,又可作定量测定。
(2)实验装置密闭,气体不易扩散到空气中,不易造成散失,通过调节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还可控制反应。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探究二氧化碳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
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分析
重点: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运用实验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探究二
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绿植,准备好蜡烛、火柴和活的 小白鼠。 教学过程 (二)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知道,植物需要吸入二氧化碳喷 出氧气,这个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那么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时二氧化碳时必需的原料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 来学习一下运用实验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探究二 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这一实验。
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 力分析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
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
程,即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教学策略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
择与设计 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
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 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2、运用实验独立设计并
教学目标 完成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
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
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 学生学习能
初中化学 无明显反应现象的化学反应探究 精华知识点总结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 方 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 案 一 量__稀__盐__酸____(填试
最终有气泡产生
剂名称)
CO2与NaOH发生反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
____2_N__a_O_H__+__C_O__2_=_=_=____
案 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 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_产__生__
(二)验证生成物的存在 1. 二氧化碳与水(指示剂法) 取4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做如下图实验。
(1)可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Ⅱ、Ⅲ纸花均不变色,Ⅳ中纸花变为红色。 (2)对比实验Ⅰ、Ⅱ可知,__稀___醋__酸___可使紫色石蕊变红,对比实验Ⅲ、Ⅳ可知,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__酸____性物质,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该实验通过检验___生__成__物___验证了反应的发生。
专题精讲
一、思路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新物质,任何化学变化都是朝着反应物减少,生成物增多 的方向进行的。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根据化隐性为显性的思路,可以从 两个角度出发: 1. 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 2. 验证生成物的存在
二、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1. 指示剂法(适用于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有变化的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酸 碱中和。 2. 对比实验法(要注意控制变量),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 压强差法(适用于有气体参与,反应前后压强有明显变化的反应),如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 温度变化法(适用于反应前后温度有明显变化的反应),如酸碱中和。 5. 其他试剂(验证产物存在,能产生明显现象),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酸碱中和。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CO2;②碳酸钡是一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进行实验, 打开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 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降__低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 ”),小红根据现象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_U__形__管__内__右__侧__液__面__下__降__,__说__明__锥__形__瓶__内__的__压__强__减__小__,__从__而__说__明__氢__氧__化__钠__与__二__氧__化___ _碳__发__生__了__反__应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明认为小红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__二__氧__化__碳__溶__于__水__或__与__水__反__应__也__会__使__锥__形__瓶___内__的__压__强__变__小____。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又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两种方案,进一步探究, 请填写表格。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探究综合测试题-中考复习【一】1.小忻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3)小意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应添加一后冼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_____(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______(填试剂编号)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至装置E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关闭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的5mL浓的氢氧化钠压入到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 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内D中浓NaOH溶液换成________,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3.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气体跟碱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其中所示的实验现象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 B C D 4.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③中,若X 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创新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创新探究发布时间:2023-01-31T16:51:25.1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月2期作者:张开平[导读]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及变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受中考出题老师的青睐。
在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和一个方程式带过,若学生们不在经验丰富老师的引导下是难以达到现在所要求的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张开平广元市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 628000【摘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及变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受中考出题老师的青睐。
在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和一个方程式带过,若学生们不在经验丰富老师的引导下是难以达到现在所要求的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创新;培养学生能力;化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1-098-0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及变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受中考出题老师的青睐。
在初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和一个方程式带过,在人教版教师用书中也没有具体的讲解。
若学生们不在经验丰富老师的引导下是难以达到现在所要求的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就要求一线教师要好学、勤学、思学、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
一.人教版教材以及人教版教师用书上的处理办法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中的处理方式[1]:(2)①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前面提到的用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等用途,都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
②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会发生下列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方案一: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稀盐酸 预期现象:有气泡产生 方案二: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预期 方案三: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滴加氯化钙溶液 预期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
进行实验:
(1)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 于试管中 ,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视察现象 (2)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氢氧化钙溶液,视察现象 (3)取2-3毫升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氯化钙溶液,视察现象
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它的 成份可能有几种情况?如何判断具体的情况?
感谢凝听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探究
魔术:清水变牛奶
提出问题:CO2能使NaOH溶液变浑浊吗?
两者混合没有明 显现象,能否说 明二者没有产生 化学反应?
操作:向上述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视察现象
现象:溶液变红
思考:什么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 (1)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了碱性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红
反思:以上的实验设计方案严谨吗?
评价:不严谨,忽略了二 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 反应
对照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 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照实验
2NaOH+CO2==Na2CO3+H2O
资料卡片: Na2CO3 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还能够与Ca(OH)2溶液或CaCl2溶液反应产 生CaCO3沉淀。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 中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 的反应,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判断反应是否 产生?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产生,判断根据: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作者:李琼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第08期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第56页“碱的化学性质”中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描述,但因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不明显,且教材并没有设计实验证明二者真的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一类反应时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掌握。
为此,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不能反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直观地理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关键词: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实验现象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却无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到底发生反应了没有?对于“本身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怎样进一步论证?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在课堂上我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碱的化学性质”,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做初步了解,然后我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不能反应”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我们做过许多化学实验,看过很多不同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颜色变化,产生气泡,试管内液面上升、生成白色沉淀等。
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实验很容易判断反应是否已发生,但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只能设计相关实验才能证明反应已发生,所以在学完很多物质的性质之后,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等来设计实验方案。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相关实验认真思考并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
5分钟后,同学们分别描述了自己设计的实验,必要时可绘制实验装置图。
下面对实验的设计以及探讨的课堂实录做一简单叙述。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全体):鼓掌!(老师根据学生的设计进行实验,方案1和方案4都获得了预期的现象)师:在第六单元我们学过二氧化碳和水可反应生成弱酸——碳酸,碳酸中也含有CO32-,如何判断溶液中的CO32-是来自Na2CO3?若碳酸的存在能形成干扰,如何消除干扰?生7:课本对碳酸做过介绍,H2CO3不稳定,常温时就可分解为CO2和H2O,受热时,分解速率更快。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5篇在这个课堂上,我们会尽力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巩固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形成学科综合思想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设计实验,用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难点: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实验准备:大理石稀盐酸 Ca(OH)2溶液 NaOH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试管滴管矿泉水瓶集气瓶锥形瓶各类导管烧杯单孔橡皮管 U型管铁架台气球鸡蛋红墨水教学过程:复习:碱的通性;写出常见的碱Ca(OH)2 、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位同学回答碱的通性;一位同学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演示:将CO2分别通入Ca(OH)2、NaOH溶液中。
教师提问:利用反应现象的不同,可以解决哪类问题?学生回答:鉴别Ca(OH)2与NaOH。
引言:CO2与Ca(OH)2反应有沉淀生成,而与NaOH反应无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不是确实发生了反应?对于这种无现象的反应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实验,使反应产生一些现象,从而直观地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本节课探究的课题就是: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板书:如何用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提示:我们做过很多的实验,看过很多的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泡冒出,水位上升等,学习过很多物质的性质。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不同性质,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来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图。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单选题1.化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选项中操作正确的是()A. B.C. D.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阳离子只有H+C.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D.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3.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 KNO3B. K2CO3C. CO(NH2)2D. Ca(H2PO4)24.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A. 柠檬B. 苹果C. 牛奶D. 玉米粥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B. 测定溶液pHC. 加热液体药品D. 取用固体药品6.下列几种化肥,从外观就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 磷矿粉B. 氯化铵C. 尿素D. 硫酸钾7.下列金属不能与CuCl2溶液反应的是()A. ZnB. AgC. FeD. Al8.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FeCl3、NaOH、KClB. Na2CO3、NaCl、K2SO4C. BaCl2、NaOH、H2SO4D. KCl、NaOH、CuSO4二、填空题9.现有七种物质:①硝酸钾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聚乙烯⑤生石灰⑥氯化钙⑦碳酸钙.试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1)常用作干燥剂得到是;(2)常用作发酵粉主要成分的是;(3)可以制作食品包装袋的是;(4)常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10.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请回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2)根据下图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入民已经开始炼铁.①写出磁铁矿(Fe3O4)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钢铁防腐十分重要,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11.铁制品表面常有锈,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和发生了化学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
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在教材中也没有要求做这个实验,只是让学生把它与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做对比,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反应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反应的原理和方程式更是容易弄错,因而成为各类考试的常客。
为此,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
【常规实验方案】:常采用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相同材质的塑料瓶,在两个塑料瓶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
在实际实验中,有以下不足之处:
1.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与本实验相比),座位稍远的学生或观察力差的学生不易独立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对的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在同一平面进行。
基于此,我们设计出如下装置,把两个塑料瓶放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对照。
【装置图及实物图】
【实验设计】
1.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
2.分别向两个瓶中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塞上连接有U型管(装有红墨水)的塞子,震荡,然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与氢氧化钠溶液相连的u型管一端的液面升高。
3.解释:实验现象说明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瓶中气压变得更小,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排除了溶剂水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新方案优点】
1.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现象更加鲜活,增强了现象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在短时间有效解决疑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气压变小,反应物减少,证明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科学结论。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该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绿色环保。
4.仪器易得,都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装置和操作简单,做成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
5.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迁移运用,凡是有气体体积变化,气压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例如比较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选择木炭和红磷的比较,甚至在做氨分子的扩散运动实验时也可派上用场,体现该装置的绿色环保功能。
在实际实验中,多次试验U型管的规格,采用气压计、用玻璃管自制U型管、化学实验室配置的U型管做对比实验,最后选定实验室配置的中型u型管,效果更明显;在设想做氨分子的扩散运动实验时,准备把集气瓶换成试管,减小空间,增强效果,做测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实验物质选择时,使用止水夹,分步进行,有条不紊,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