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知识点考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的知识点总结1. 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炮制中药是指用各种方法把生的中药材加工成可直接使用的药品的过程。
炮制包括曝、炙、煅、炒、燎、砂、砒、炙、焙等几十种方法。
目的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材的性状,提高药材的药效,减少副作用。
这样处理之后,中药的药效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中药的药效。
2.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要根据药材的特点和炮制的要求,确定采用合适的炮制方法和操作步骤。
炮制的原则包括保持药材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加强药效、改善药材的理化性质和药学性质、使药材易于保存和使用等。
3. 中药炮制的方法炮制的具体方法包括炒、煅、炙、炒、熏、焙、曝、热、砂炙、砂炒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性,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得中药材的药效最大化。
4. 炒制炒制是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直至表面微红,内部微焦。
炒制是为了提高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加强其药效,改善其口感和增加稳定性。
炒制时需留意火候,过火过热易损伤中药材,火力太小容易炒焦不均。
5. 煅制煅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火煅烧,使药材的表面产生裂纹,颜色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黄褐色。
煅制主要是改良药材的性味,提高其功效,同时能够减轻毒性,使得中药材更容易使用。
6. 炙制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炙烤,使其表面微微焦黄,炙制目的是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加强药材的适应性。
7. 熏制熏制是将中药材置于热铁上,使其熏烤。
熏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味道,提高药效,减轻中药的毒性。
8. 焙制焙制是将中药材放入含沙的砂罐中,再用旺火慢慢烘烤,使之干燥,焦外微红,焙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加强药效,减少毒性。
9. 曝制曝制是将中药材曝晒于阳光下,使之受风吸湿,变软,再经夜露冷凝,并放在阴凉通风处,进行太阳曝晒。
曝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10. 热制热制是将中药材放入锅中,用文火或旺火炒烤,使其温热微黄。
热制主要是为了改善药材的性味,增强药效,减轻毒性。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的炮制知识点总结一、炮制方法1. 炙炙法是指以中等火力烤热或烘干药材,使之产生轻微变色或有淡淡焦烤气味的一种处理方法。
炙后的药材一般能够增加药用价值,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
常见的炙法有干炙和湿炙两种。
2. 焙焙法是指以文火或微火将药材烤干,使其表面微微焦黄或焦黄。
这种方法可以驱走药材中的湿气,提高其质量,常用于药材的初步处理。
常见的焙制药材有焙枣、焙蔓越莓等。
3. 焯焯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沸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和污物,使其更加纯净。
常见的焯制药材有焯大蒜、焯豆腐等。
4. 炒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无油锅中翻炒直至药材表面发黄或出香,然后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炒制后的药材味道香气扑鼻,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药效。
常见的炒制药材有炒白术、炒枣仁等。
5. 曝曝法是指将药材晒干,使其表面微微发黄的一种炮制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驱寒散湿、解毒祛邪,常常用于炮制补益类药材。
常见的曝制药材有曝地黄、曝菟丝子等。
6. 晒晒法是指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晒干的一种方法。
晒制后的药材,气味纯正,营养保存完好,适用于一些对气候和环境要求较高的药材。
常见的晒制药材有晒当归、晒芡实等。
7. 蒸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然后捞出放凉的一种炮制方法。
蒸制后的药材质地松软,容易吸收水分,加工后易于入药。
常见的蒸制药材有蒸泽泻、蒸麻黄等。
8. 曲曲法是指将药材放入酒曲中发酵,使其产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达到提高药效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曲制药材有曲蟾炮、曲斑蝥等。
9. 酿酿法是指将药材与酒、米醋等原料混合发酵,使药材适应不同的用药要求的一种炮制方法。
常见的酿制药材有酿生姜、酿白术等。
10. 炷炷法是指将药材用火炙或炙熟后再用生漆、松香等物质涂抹,使其制成炮制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炷制药材有炷干姜、炷山药等。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炮制方法,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炮制工艺1. 炮制前的加工炮制前的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洗净、晾干、去皮、切片或切碎等工序。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医炮制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医炮制的基本概念1.1 中医炮制的定义中医炮制是一种传统的药物加工技术,经过蒸煮、炮制、干燥等步骤,改变中药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以提高其疗效,并降低毒性。
1.2 中医炮制的目的中医炮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材的疗效,改善其使用特性,降低或者消除药材的毒性,提高中药的药品质量。
1.3 中医炮制的原则中医炮制需要遵循“适时、适度、适法”的原则,根据药材的特点和临床需求,对药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处理。
1.4 中医炮制的方法中医炮制的方法包括蒸煮、炮制、晒干、烘干等步骤,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选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工工艺。
二、中医炮制的常见药材2.1 鸡内金鸡内金又名桃金儿、乌参,为景天科植物鸡内金的根及地上部分,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地区。
炮制后可增加其药性,用于清热解毒、止血生肌。
2.2 石斛石斛又名天南星、地涌金,为兰科植物石斛的干燥块茎。
石斛炮制后可增加其滋阴补肾、益精和液的作用,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等症。
2.3 甘草甘草又名甘遂、青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根状茎,主要产于中国北方地区。
甘草炮制后可增加其理气、缓急、解毒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痞满等症。
2.4 红参红参又名参、租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红参炮制后可增加其补气养血、生津润燥的作用,用于气血两不足、神疲乏力、失眠健忘等症。
2.5 当归当归又名女荆、女参,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
当归炮制后可增加其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经血不调等症。
三、中医炮制的基本步骤3.1 分选分选是指把药材中的杂质、虫蛀、霉变等不合格的部分去掉,保留合格的部分用于加工处理。
3.2 洗净洗净是指将分选后的药材用清水或者适量的醋水浸泡,并用清水反复漂洗,使药材表面的杂质和尘土清洗干净。
3.3 炮制炮制是指将洗净的药材放入炮制器中进行炮制加工,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性等特性。
3.4 干燥干燥是指将经过炮制处理的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含水量逐渐降低,达到保质保形的目的。
执业药师中药学《中药炮制》知识点汇总
水飞法1、目的(1)去除杂质,洁净药物:如朱砂、雄黄等。
(2)使药物质地细腻:如朱砂、滑石粉等。
(3)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
(4)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
如朱砂中的可溶性汞盐。
2、朱砂(1)炮制作用朱砂有毒,不入煎剂,经水飞后能使药物达到纯净,极细,便于制剂及服用。
朱砂中的杂质主要是游离汞和可溶性汞盐,后者毒性极大,为朱砂中的主要毒性成分,水飞可使朱砂中毒性汞含量下降,亦可降低铅和铁等重金属的含量。
水飞时洗涤次数越多,可溶性汞盐的含量越少,而对HgS 含量基本无影响。
3、雄黄(1)炮制作用雄黄有毒,水飞后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降低毒性,便于制剂。
煨法1、目的(1)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从而降低副作用。
如肉豆蔻。
(2)增强疗效。
如肉豆蔻。
(3)缓和药性。
如诃子、葛根。
2、操作方法(1)湿纸煨:如葛根等。
(2)隔纸煨:如木香等。
(3)面裹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4)滑石粉煨:如肉豆蔻等。
(5)麦麸煨:如肉豆蔻、诃子等。
3、肉豆蔻(1)炮制方法麦麸煨:肉豆蔻每100kg,用麦麸40kg。
滑石粉煨:肉豆蔻每100kg,用滑石粉50kg。
面裹煨:肉豆蔻每100kg,用面粉50kg。
(2)炮制作用生肉豆蔻辛温气香,长于暖胃消食,下气止呕。
但生肉豆蔻含有大量油质,有滑肠之弊,并具刺激性,一般多制用。
煨肉豆蔻可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
肉豆蔻炮制后,有毒成分肉豆蔻醚含量降低。
肉豆蔻醚既有毒又有效,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抗癌作用。
(1)炮制作用生木香行气作用强,多用于脘腹胀痛。
煨木香除去部分油质,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提净法小结1、目的)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
如芒硝。
(2)缓和药性。
如芒硝。
)降低毒性。
如硇砂。
操作方法)降温结晶(冷结晶):如芒硝。
)蒸发结晶(热结晶):如硇砂。
3、芒硝)炮制方法:每100kg药物,用萝卜20kg。
)炮制作用硝提净后可提高其纯净度。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2、炙法: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人药物组织4、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5、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6、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9、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10、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1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13、煅淬法: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14、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1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16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17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19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学专业炮制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改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1)研究炮制理论(2)规范炮制工艺,(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4.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时期(1)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的原则、方法、试用品种以初具规模,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2)金元明时期————在前人对炮制作用解释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而形成理论,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汤液本草》《本草蒙笙》《本草纲目》《炮制大法》(3)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本草述》《修事指南》《本草纲目拾遗》(4)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国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发汇典》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治疗原则,达到缓和或改变性能之目的。
第二节中药炮制生熟理论一、中药生熟异治或生熟异效:是指仅经过净制或者切制的生品饮片和进一步加热、加辅料炮制后的熟品饮片治疗功效不同。
二、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泻熟补:一些药物生品寒凉清泻,通过炮制加热、加辅料成为熟品后,药性偏于甘温,作用偏于补益。
例,地黄,何首乌2、生峻熟缓:中药生品饮片药性峻烈,制成熟品饮片后作用缓和。
例麻黄蜜制3、生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大,炮制后毒性降低后或缓和。
毒指对人体的伤害或刺激,即有大毒,有毒,有小毒的中药,生品毒性大,多外用,内服需加热。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中药炮制的概念和意义1.1 中药炮制的定义1.2 中药炮制的历史渊源1.3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作用二、中药炮制的原则和方法2.1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2.2 中药炮制的方法分类2.2.1 煎煮类方法2.2.2 蒸制类方法2.2.3 炒炸类方法2.2.4 水洗类方法2.2.5 气蒸类方法三、中药炮制中的关键技术3.1 温度控制技术3.1.1 煎煮温度控制3.1.2 蒸制温度控制3.1.3 炒炸温度控制3.1.4 水洗温度控制3.1.5 气蒸温度控制3.2 时间控制技术3.2.1 煎煮时间控制3.2.2 蒸制时间控制3.2.3 炒炸时间控制3.2.4 水洗时间控制3.2.5 气蒸时间控制3.3 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3.3.1 中药炮制研究方法3.3.2 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四、中药炮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炮制工艺不当引起的问题4.1.1 煎煮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2 蒸制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3 炒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4 水洗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1.5 气蒸工艺不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2 中药材质量问题及炮制对质量的影响4.2.1 质量问题分析4.2.2 炮制对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方法五、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前景展望5.1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历程5.2 中药炮制产业的现状和问题5.3 中药炮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上是对中药炮制学重点的总结,从概念、原则、方法、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法、质量控制以及发展与前景等多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掌握中药炮制学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炮制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知识要点汇总中药炮制方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制剂等方面的知识。
正确的中药炮制方法能够提高中药材的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理作用。
本文将汇总中药炮制方法的要点,帮助读者对其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中药炮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三个:1. 适度处理: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要根据其性味特点进行适度的处理。
比如,性温的中药材需要较短的炙烤时间,而性寒的中药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炮制。
2. 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得到保留和转化。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药材的炮制效果不佳。
3. 配伍考虑:一些药材在炮制过程中需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药效或减少毒性。
在配伍时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合理搭配使用。
二、常用的炮制方法1. 炙烤法:炙烤法是将中药材直接烘烤在火上,使其发生变化。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干燥的中药材,能够增强药性,提高功效。
如枸杞子、黄芪等。
2. 曝晒法:曝晒法是将中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充分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有生津作用的药材,如杞菊地黄丸的地黄。
3. 蒸制法:蒸制法是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制,通过高温将水分蒸发掉,使药材变软。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坚硬的中药材,如何首乌。
4. 焙炒法:焙炒法是将中药材放入平底锅中进行炒炙,使其表面变色。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需增加气味的药材,如附子、制附片等。
5. 煮炖法:煮炖法是将中药材与其他辅料一同加水煮沸,保持一定时间。
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比较粘性的中药材,如麦冬、白芍。
三、特殊炮制方法1. 醋制:将中药材用醋进行炮制,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
如乌梅、香附等。
2. 炒制:将中药材经过炒制,使其表面变色,并增强药性。
炒制可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尿作用,如茯苓、鸡内金。
3. 春草灰法:将春草、草木灰等与中药材一起炮制,能够减少药品的毒性,并改变其特性。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炮制知识点总结一、中药的炮制历史中药炮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对中药的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从古至今,中药炮制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炮制方法经历了演变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
二、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原料选择:在中药炮制中,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中药炮制的原料应该是符合标准的、无虫蛀、无霉变、无异味的中药材。
2. 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煅炼、炮制和制成等步骤。
煅炼是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炮制是指将煅炼后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制成是指将炮制后的中药材加工成成品制剂,包括丸剂、散剂、膏剂等。
3. 炮制原理:中药炮制的原理主要包括养生理论和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
其中,养生理论是指通过中药的炮制加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特殊理论是指中药材的特性、属性、药效等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炮制方法。
三、中药炮制的经典工艺1. 研磨: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研磨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2. 炒制:是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微小火慢炒,使其表面微微发黄,以增加药效。
3. 炒熟:是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4. 炮制:是指将炒熟的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得更好的药效。
5. 撒制:是指将炮制后的成品进行晾晒或加工成颗粒、丸剂、散剂等。
四、常见中药炮制方法1. 煅炼法:指将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去除杂质和水分,增强药效。
2. 炒制法:指将中药材投入镬中,用文火或小火炒制,增加药效和保存时间。
3. 混合炮制法:指将多种中药材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并进行炮制,以获得更好的药效和配伍作用。
4. 润湿、炒熟法:指将中药材进行煅炼,去除水分,增加其稳定性和药效。
五、中药炮制的原料处理1. 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炮制加工。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炮制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1. 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增强药效、改善性味、消除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等。
炮制后的中药通常具有更好的药效和更适宜的用药方式。
2. 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可以分为干炒、水浸、蒸馏、煎炮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的药材。
3. 炮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炮制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炮制的时间、火候的把握、炮制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合理安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 干炒干炒是指用炭火炒热干净容器,然后放入中药材,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并不断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
2. 水浸水浸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煎煮或干燥。
水浸可以去除一部分毒性成分,使中药更加安全。
3. 蒸馏蒸馏是指将中药材装入蒸馏器,用水蒸发蒸制,再将蒸馏的药液进行收集。
蒸馏可以使中药材的药效更加纯净和浓缩。
4. 煎炮煎炮是指在煎煮中加入适量的酒或盐,以增强中药的药效或改善其性味。
煎炮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
5. 清洗清洗是指用清水或其他适当的溶剂将中药材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以保证炮制后的中药材质量。
三、常见中药炮制材料及方法1. 附子炮制附子时,常用的方法是先将附子切片后在坛中浸透黄酒,再置于坛内封坛(称为附子制斛)。
也有炙炒后包扎小药包小包,密封方式炮制(称为牛黄制斛),目这样炮制的附子性味更温和。
2. 人参炮制人参时,可以将鲜人参晒干后用沙炒糊,也可以用清水泡浸后炮制。
炮制后的人参药效更加显著。
3. 虎骨虎骨炮制常见的方法是用清水将虎骨洗净后晒干,然后用黄酒浸泡,再晒干。
炮制后的虎骨有更好的药效。
4. 茯苓茯苓的炮制方法包括水浸、黄酒炮制等,以去除苦味和增强药效。
5. 黄连黄连炮制时,可以用清水浸泡或用黄酒研磨成泥,再经过蒸馏。
炮制后减轻了苦味和毒性,更适宜用于临床。
四、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1. 完善的工艺流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要合理完善,确保炮制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操作标准都得到严格遵守。
中药炮制技术知识点
中药炮制技术知识点中药炮制技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炮制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中药炮制的意义中药炮制是将采集到的中药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过程进行处理,达到药物的使用要求和疗效要求。
炮制过程中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味道、气味、性状和药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成分的释放,减少中药材对人体的刺激性和毒性。
二、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1.炙烤:将中药材放置在炉火上进行烘烤,常用于去除潮湿、杀虫、活血化瘀等功效。
2.炭制:使用木炭或其他燃料将中药材进行烧炭,常用于解毒、制止痛等功效。
3.浸泡:将中药材浸泡在特定的液体(如水、酒、蜂蜜等)中,以提取有效成分、改变药性。
4.煮炖:将中药材和适量的水一同放入锅中煮沸,常用于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和药效。
5.蒸制:将中药材置于蒸锅中,通过水蒸气进行加工,常用于改变中药的性味、提高药效。
6.研磨: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以便于制备丸、散剂等剂型,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率。
三、中药炮制的技术要点1.掌握药材的性质: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性质,炮制过程需要根据药材的特点进行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2.掌握炮制温度与时间:不同的中药材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时间都会影响中药的药效。
3.保证炮制设备的卫生:炮制设备应保持清洁,避免杂质和细菌的污染,影响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4.注意药材的保存:炮制后的中药材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四、中药炮制的常见应用1.提高药观念:通过炮制技术,可以改变中药的味道和质地,让服用中药的患者更易接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增加药效:正确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溶解度和吸收率,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3.改善药性:通过炮制技术,可以调整中药的性味,使之更加符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提高中药的适应性。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复习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制霜法: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2、炙法: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人药物组织4、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例如:生姜制半夏5、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
6、发酵法: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真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煅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9、风化: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而逐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末的现象。
10、泛油即走油,指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在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1、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例如盐水制知母12、炒炭存性:是指药物炒炭时,走部分炭化,但应保存部份药物固有气味,不能全部炭化,更不能灰化。
13、煅淬法:将药物在高温有氧条件下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14、对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变的方法。
15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16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17燀法: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问,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8辅料: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轻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19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总结1. 药材的采集中药材采集是中药炮制学的第一步,是中药制品加工的起点。
药材的采集应该选择在药用植物生长的最佳季节,通常是春季、夏季或秋季。
采收的时间应该避开阴雨天气和露水时间,以免影响药材的质量。
在采收过程中,应该选择成熟的药材,避免采收过期或未成熟的药材。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应该避免损伤药材的根、茎、叶和花,防止对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
2. 药材的鉴别药材的鉴别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中药品质的前提条件。
药材的鉴别应该从外观、性状、气味、味道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别,同时应该结合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保存状态等因素进行判断。
在鉴别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鉴别方法,而是应该采用多种鉴别方法相互印证,以确保鉴别的准确性。
3. 药材的贮藏药材的贮藏是中药炮制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中药品质的关键环节。
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应该选择干燥、通风、避光、避潮的环境条件。
同时,应该防止虫蛀、发霉、霉变等现象的产生,保证药材的长期保存。
在贮藏过程中,应该对药材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清除已经有虫蛀、霉变的药材,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4. 药材的加工药材的加工是中药炮制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将采集的生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使之适宜于中药制品的炮制加工。
药材的加工可以包括粉碎、碾磨、切片、研磨、蒸煮等过程,具体的加工方法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制剂的要求进行选择。
在加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工的力度、时间、温度等因素,以确保加工的过程不会对药材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
5. 药材的炮制药材的炮制是中药炮制学中的核心环节,是将加工好的药材进行配比、炮制加工,加工成成品中药制品。
炮制的方法根据具体的中药制剂和药材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包括炖煮、水煎、蒸馏等方法。
在炮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炮制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中药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中药炮制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药材的采集、鉴别、贮藏、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知识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炮制知识点汇总关键信息项:1、中药炮制的目的2、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3、各类中药的炮制特点4、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5、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标准11 中药炮制的目的1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某些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通过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成分的含量或改变其化学结构,从而减轻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乌头经过蒸煮等处理,可以降低乌头碱的含量,减轻其毒性。
112 改变药物的性能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以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例如,地黄生用性寒,能清热凉血;经过蒸制后,性转温,能滋阴补血。
113 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质地、成分,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强疗效。
如延胡索醋制后,能增强其止痛作用。
114 便于调剂和制剂炮制可以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和规格,便于调配和制剂。
如种子类药物经过炒制后,种皮破裂,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115 利于储存和保管炮制可以除去药物中的水分、杂质,杀死虫卵和微生物,防止药物霉变、虫蛀等,利于储存和保管。
12 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121 净制去除药材中的杂质、非药用部位,如去根、去茎、去壳、去心等,使药材纯净。
122 切制将药材切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便于干燥、炮制和调配。
常见的切制方法有切片、切段、切丝等。
123 炒制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加辅料炒有麸炒、米炒、土炒等。
炒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124 炙制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内部。
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等。
炙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
125 煅制将药材置于高温条件下煅烧,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有效成分的溶出。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
126 蒸煮燀法蒸法是将药材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煮法是将药材加水煮;燀法是将药材在沸水中短时间浸煮。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降低毒性。
127 发酵法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使药材发酵,产生新的成分,改变药物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解:
1
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方法。
3
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
5
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
6作用得附加物料。
7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得限度。
8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9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0
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
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得现象。
11检查其吸水量就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就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12
13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
成得不符合切制规格与片型标准得饮片。
14
15就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
内部存性。
及炭药得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得部分仍应保存药物固有气味。
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原药材得形状。
16就是净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
得方法。
17
不灰化。
18
就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
时间,取出,除去或分离种皮得方法。
19
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得现象。
20
将净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
定得程序,反复炮制得方法。
21
就是将某些不溶于水得矿物、贝壳类
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得特点,而分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得方法。
22行分类得方法。
二、问答:
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就是:
第一部就是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斅所著得《雷公炮制法》; 第二部就是明代希雍所著得《炮制大法》; 第三部就是清代张仲岩所著得《修事指南》。
清代徐大椿将其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
⑴法规就是《中华人名共与国药典》; ⑵质量标准就是:
①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名共与国药品管理法》、《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通则》。
②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得《中药炮制规范》。
○
1《中国药典》在“炮制通则”中将炮制方法分三类:净制、切制、炮炙。
○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就是按药用部位来源进行分类得。
○
3教科书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得分类方法。
净度、片型及粉碎粒度、色泽、气味、水分、灰分、浸出物、鉴别、有关成分、有毒成分、包装检差等。
虫柱、发霉、变色、气味散失、泛油、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自燃等
空气、温度、湿度、日光、霉菌、虫害等
○
1清洁养护法、○2防湿养护法、 ○
3密封贮藏法、○4对抗同贮法等。
总: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
① 挑选用于除去杂质,分离不同药用部位,药材
分档。
②筛选用于除去杂质,药材分档。
③风选用于除去杂质。
④水选用于除去附着在药材上得杂质,或除去药物中得盐分及腥臭味
①花椒药用时,应将壳与种子分开分别药用。
②因为花椒得果皮能温中散寒,止痛,杀虫;而种子能利水平喘, ③二者作用不同。
①莲子肉具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得作用。
②而莲子心具清心火得作用,
③二者作用不同,因而需分开分别药用。
净药材必须符合《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中得规定要求,以保证调配剂量得准确与临床疗效得发挥。
○1饮片得形状取决于药材本身得性质与各种不同需要。
○
2其中药材得性质就是决定饮片类型得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饮片切制得操作与临床疗效。
①极薄片,厚度为0、5mm 以下。
②薄片, 厚度为1~2mm 。
③厚片, 厚度为2~4mm 。
○
4斜片,厚度为2~4mm 。
○
5直片,厚度为2~4mm 。
○
6丝,细丝宽度为2~3mm ; 宽丝宽度为5~10mm 。
○
7段,短段长度为5~10mm ; 长段长度为10~15mm 。
○
8块,边长为8~12mm 得立方块或长方块。
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手握法、刀劈法等。
包括炒黄、炒焦与炒炭三种方法。
○1炒黄一般用文火,个别药材如苍耳子、王不留行、
水红花子等用中火。
○
2炒焦一般用中火,个别药材如槟榔等用文火。
○3炒炭用中火或武火。
一般质地疏松得花类、叶类、
全草类及片薄得药物用中火;
○
4质地坚实及片厚得药物用武火。
(1)炒前要将药物大小分档,使炒制得药物程度均匀一致。
(2)炒制时要选用适宜得火力与加热时间,以免程度不及或太过。
(3)翻炒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1)大小不等得药物要分档。
(2)药物焦化程度较重者,需喷水降温,防止程度“太过”。
(3)出锅后,要散尽余热与湿气后,再收贮。
(1)应大小分档分别炮制。
(2)要控制好火力:一般质地坚实、片厚得药物
宜用武火,质地疏松得花、叶、全草类及片薄得药物宜用中火。
(3)出现火星要及时喷洒适量清水,以免燃烧,
失去存性。
(4)出锅后要及时摊开晾凉,待散尽余热与湿气,
检查无复燃可能后,再收贮。
“逢子必炒”就是指种子类药物须炒后才能入药。
因为:(1)种子类药物都有坚硬得种皮,能妨碍成
分得煎出,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提高疗效。
(2)有得种子类药物,含有苷类有效成分,同时含有分解苷得酶,炒后,能破坏酶类成分,保存苷类成分,而增强疗效。
(3)有得种子类药物有毒,炒后能降低毒性,以利于服用。
(4)有得种子类药物有一定得偏性,炒后能缓与药性,以利于服用。
○
1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有相似之处,均用到辅料,但二者又有区别。
○
2加辅料炒法用固体辅料,辅料作为中间传热体,
或与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炒后辅料被除去或部分除去;而炙法用液体辅料,辅料渗人到药物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对药物得性能、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影响较大。
○
3加辅料炒法一般用中火或武火,炒至时间较短;而炙法一般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
○
1酒炙法中有五灵脂等。
○
2醋炙法中有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
3盐炙法中有知母、车前子等。
○
4蜜炙法中有百合、槐角等。
扣锅煅时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判断锅内药物煅得程度适中。
○
1煅至盖锅脐处放置得大米或粘贴得白纸条显焦黄色。
○
2或在两锅盐泥密封处留一小孔,用筷子塞住,煅烧就是, 时时观察小孔处得烟雾,当有白烟时,到黄烟,转成 青烟减少,到基本无烟就是。
○
3或滴水与盖锅脐处立即沸腾。
剧毒得乌头碱在浸泡与煮制过程中,因遇水与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生成乌头次碱,再进一步水解或分解成毒性更小得乌头原碱。
硫黄、珍珠、藤黄等。
巴戟天、远志、吴茱萸。
麦麸煨不同于麸炒。
主要区别:
○1就是麦麸煨得辅料用量大,锅温低,受热时间长;○
2操作方法不同,麦麸煨法就是将麦麸与药物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而麸炒法就是将麦麸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起烟后再投入药物。
○
1在研磨过程中,水量宜少。
○
2搅拌混悬时加水量宜大,以除去溶解度小得有毒物质或杂质。
○
3有毒药物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晾干或低温烘干为宜。
○
4朱砂与雄黄粉要忌铁器,并要注意温度。
○
1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毒性小且不溶于水,但其中夹杂有剧毒得砒霜,砒霜可溶于水,水飞得目得就是降低毒性,并使雄黄达到极细与纯净,以便于制剂与服用。
○
2若雄黄在空气中受热,当温度上升到180摄氏度以上,至220—250摄氏度时,二硫化二砷能大量转化生成砒霜,而使其毒性大大增强,所以前人得“雄黄见火毒如砒”之说就是有道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