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多年流放之后回到京城,思怀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示例]首联,用“凄凉地”“弃置身”回顾贬谪生活,流露出作者被流放多年之后回到京城的辛酸和愤懑;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感慨世事变迁,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长期被贬终得还乡的无限感慨;颈联,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预示未来发展前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尾联,与友乐观共勉,表现出作者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参考答案:[示例] 1.上阕,面对一轮孤月,“明月几时有”,作者感到的是疑惑;继而,“把酒问青天”,作者带着自己的疑问对无言的孤月请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沉默的圆月让作者变得惆怅而苦闷,“我欲乘风归去”,作者苦闷惆怅欲求解脱;“又恐琼楼玉宇”,则表现出作者的害怕和畏惧;而“高处不胜寒”,表现出了作者此时又由害怕转向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的苦闷惆怅最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三)[23诗词曲五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2)狐裘.()不暖锦衾.()薄(3)山河破碎风飘絮.()(4)兔从狗窦.()入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B.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C.干戈..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D.坐断..东南战未休(坚持)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六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3 古诗词三首一、填空题(共4题)1.看拼音写词语。
tián nì zh ǒng zhàng pái huái ji ǎo xíng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sh ū jí jì tuōm ǐn g ǎn hu ā ru 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选出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1)移舟泊.(p ō bó)________烟渚.(zh ě zh ǔ)________,日(暮 幕)________客愁新。
(2)卷.(ju ǎn juàn )________地风来忽吹散.(s ǎn sàn )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________当声波振动耳鼓时,振动就被传导到基底膜。
________蝙蝠飞行时利用它特有的喉头产生高频率的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向外发出。
________蝙蝠的耳很特殊,其耳蜗内有基底膜。
________超声波遇到物体后背反射回来,被蝙蝠的耳朵接收。
________刺激膜上的神经细胞,使神经元产生电脉冲,从而眼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
________蝙蝠据此判定目标及其距离:是食物,捕食之;是障碍,躲避之。
4.按要求写词语。
(1)明明白白(AABB):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蹑手蹑脚(ABAC):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栩栩如生(AABC):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二、单选题(共4题)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主要写了夏季风雨天的西湖。
其中,诗中“跳珠”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之大,雨势之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主题思想、生字解析附课后练习答案x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是一首通过刻画秋江暮色来抒发内心愁思的诗。
诗人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第一句写羁旅夜泊,为下文写景抒情做准备;第二句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风雨大作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翻滚、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云散天晴的明朗,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表达了对望湖楼奇美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第二句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跳”“乱”写出了雨势大、急的特点。
第三句写风,“忽”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天色变化之快,突显了风的巨大威力。
第四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湖面上水天一色。
仿佛一切都l不曾发生似的,以静衬动,让人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词人将在乡村夏夜行路时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第二课时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孙愁泊畔寺榆眠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一、1.A 2.B 3.B二、1.× 2.√ 3.√ 4. √类文阅读-21 古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地白:2.诗的一、二句分别从、、的角度来写的。
“地白”、“树栖鸦”从写;“冷”从写;“露无声”从写。
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的心境。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23课_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带着问题来读书。
(1)《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____代诗人,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描写了________时节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________,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四时”指________。
(3)“渔歌子”是________名,《渔歌子》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
2. 生字注音我最棒。
3. 我能查字典填空。
(1)“耘”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是________。
(2)“绩”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②功业;成果。
诗中选用第________种解释。
“绩麻”和诗中“________”一词相对,都指农业劳动。
4.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绿遍山原白满川。
“川”的意思是()A.河流B.平地C.山冈(2)才了蚕桑又插田。
“了”的意思是________A.明了 B.结束(3)童孙未解供耕织。
“供”的意思是________A.提供 B.从事。
5. 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回答问题。
(1)《渔歌子》中描写老翁悠闲垂钓的诗句是:________。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点明时间正在________季,地点在________。
6. 下面说法正确的有(1)(2)(1)《渔歌子》这首诗描写了青山、白鹭、桃花、鳜鱼等景物。
________(2)《渔歌子》《西江月》《蝶恋花》都是词牌名。
________。
7. 《古诗词三首》语段阅读。
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背诵古诗,并默写。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_____与________,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_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包括《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古诗词三首》课后练习题,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练习题1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 sāi 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 ) 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五、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白满川:诗句的意思是: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傍:诗句的意思是: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诗句的意思是:六、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写的。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乡(季节)特有的景色。
后两句写。
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
后两句中,儿童“ ”,表现了他们的。
3.唐朝诗人写了《渔歌子》。
词的一、二两句写景,三、四句刻画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乐趣。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所写。
( )2.《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时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时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 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
2. 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 sāi sè塞车(sāi)边塞(sài)茅塞顿开(sè)lù lǜ绿化________ 碧绿________ 绿林________ 鸭绿江________le liǎo好了________ 行了________ 对了________ 了不起________jiě xiè未解________ 浑身解数________ 解释________ 解甲归田________ɡònɡ ɡōnɡ供给________ 供耕织________ 提供________ 供词________。
3. 比一比,再组词,烟________ 闭________ 耕________ 膀________ 衷________ 观________咽________ 闲________ 耘________ 傍________ 蓑________ 规________塞________ 须________ 若________赛________ 烦________ 箬________。
4. 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5. 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________白满川: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傍: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3)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6. 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________写的。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水乡________(季节)特有的景色。
后两句写________。
(2)《四时四园杂兴》的作者是________。
四年级上册23古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上册23 古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
1.“及”字共有()笔.笔顺()
2.“舟”字第五笔是().一共有()笔.它是()字。
3.“闻”字读音是().部首是().组词()。
二、解说字意。
千里黄云白天曛 . 寒风吹雁雪纷繁。
曛: __________。
李白乘舟将欲行 . 忽闻岸上踏歌声。
将欲: ____________________ 踏歌: 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诗句的意思。
l.莫愁前路无知已 . 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答案
一、 1、3撇横折折撇捺
2、横独体字6
3、wén门新闻
二、曛:太阳落山时的惨淡光芒。
将欲:将要打算。
踏歌:以脚踏地为节拍唱歌。
三、1、不要担忧此后的路上没有朋友. 天下有谁不知道你、不欣赏你呢!
2、桃花潭水即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朋友汪伦送给我的友情情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3.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_____________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_____________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白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子。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①[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注释_____________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知识点我会写:侯hó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脉mò:脉脉脉脉含情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多音字: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形近字:宫(宫廷)官(官员)侯(王侯)候(等候)栖(栖息)柄(把柄)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时练及答案【新修改】

23 古诗词三首
一、读一读,填一填。
养()cán ()zhòu夜成()jì()sānɡ叶耕()yún 斗()lì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塞()笠()蓑()鹭()
赛()立()衰()路()
三、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背一背,写一写。
乡村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背一背。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参考答案
一、养蚕昼夜成绩桑叶耕耘斗笠
二、塞外、比赛;斗笠、站立;蓑衣、衰弱;白鹭、道路。
三、1、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2、作者张志和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沐浴着微风细雨,不一定要回家
四、略
五、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的是凡人牛郎和天仙织女相亲相爱,最终被王母娘娘所阻,分住天河两边,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
本诗重点描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突出了织女的相思和分离的痛苦。
以此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人间离别之苦。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选做题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 mò shuǐ() xǐ què()chán míng() wā shēng() máo diàn()pǐn dé() zhù sù()二、先解释加点字词,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三、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根据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选一选。
1.辛弃疾和孟浩然,分别是哪个朝代的人?()A.北宋、明B.南唐、南宋C.南宋、唐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两处对偶句,它们是()(多选)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望湖楼”在()。
A.浙江金华B.扬州瘦西湖边C.杭州西湖边五、根据所学古诗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的景色,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2.《宿建德江》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了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所见到的_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的词。
该词分别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的美丽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西江月”是词牌名,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等。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3 《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见雪。
“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
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参考答案: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
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改写《十五从军征》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
《诗词三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诗词三首》课后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zūn) 投箸.(zhù) 朱阁.(gé)B.烂柯.(kē) 侧畔.(pàn) 济.沧海(jǐ)C.冰塞.川(sè) 歧.路(qí) 酬.乐天(chóu)D.宫阙.(què) 绮.户(qǐ) 婵.娟(chán)答案:B 解析B项,“济”应读“jì”。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划一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答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姜太公、伊尹自比,希望将来也像他们那样得遇贤君明主,成就大业。
(2)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1(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下列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
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3.古诗词三首故乡的山溪课内阅读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描写了江南农村(时节)的景象,我能从“,”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中的山原指的是,白满川的意思是,子规表示鸟。
3. “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给下列黑体字加拼音。
鳜鱼( ) 箬笠( )5.下面是对以上诗歌的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诗作描绘了春江水涨,烟雨迷濛、鸟飞鱼肥,悠然垂钓的图景。
B.青山,白鹭、红花、流水,景物色彩鲜明,再现了桃花汛期南国特有的色彩。
C.“青箬笠,绿蓑衣”用借代手法勾画出一幅剪影式垂钓图,表现了隐者恬然安适的情趣。
D.“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诗人敢于迎击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故乡的山溪今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山东老家。
家乡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新的瓦房,清脆的蝉鸣……一下就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要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
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
”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
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一饮而尽。
好凉爽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澈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
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
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着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
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
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
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主动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含答案)

古诗词三首一、读拼音写汉字,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2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青箬,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辨字组词。
笠()塞()耘()桑()竖()赛()酝()嗓()三、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川:句意: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傍:句意: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句意:四、课文理解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农村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赞,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
3、《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作者是代诗人张志和,全诗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才写人。
写景时注重色彩,第一句中鹭的颜色是,第二句中桃花的颜色是,第三句中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和。
五、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我能从“,”中想像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我能从“,”中想像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3、我能从“,”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鱼肥的江南美景。
六、看图默写。
渔 歌 子[唐]张志和,。
, 。
部分答案:四、1、翁卷 初夏2、范成大 初夏 勤劳可爱3、词 唐 白 红 青 绿 五、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
一、读拼音写汉字,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
2、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青箬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辨字组词。
笠()塞()耘()桑()
竖()赛()酝()嗓()
三、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川:
句意: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
傍:
句意: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归:
句意:
四、课文理解填空。
1、《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所作,这首诗主要描写江南农村时
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赞,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诗句
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句表现了乡村儿童的。
3、《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作者是代诗人张志和,全
诗前三句写景,最后一句才写人。
写景时注重色彩,第一句中鹭的颜色是,第二句中桃花的颜色是,第三句中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
和。
五、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我能从“,”中想像出山原翠绿、杜鹃
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我能从“,”中想像出小孩在树阴下学
习种瓜的场面。
3、我能从“,”中感受到桃红水碧、鹭飞
鱼肥的江南美景。
六、看图默写。
渔歌子
[唐]张志和
,。
,。
部分答案:
四、1、翁卷 初夏
2、范成大 初夏 勤劳可爱
3、词 唐 白 红 青 绿 五、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