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合集下载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产生、性质和用途;
2.掌握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数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测定氧气质量的方法和氧气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熟悉教材中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内容;
2.准备好实验中常用的检验氧气的试剂,如硫酸钾、碘化钾、白磷等;
3.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氧气产生装置、实验室秤、气压计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氧气的产生
1.铁粉和氢氧化钠产生氢气,把氢气和硫酸钾反应产生氧气。

2.测量产生氧气的质量,使用试剂检验氧气,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步氧气的性质
1.分析氧气的性质,说明其为灭火、氧化和腐蚀的强氧化剂。

2.介绍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氧气与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第三步氧气的应用
1.介绍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燃烧、焊接、氧化和氧气疗法等。

2.分析氧气应用的优点和缺点,探究氧气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四步氧气的检验
1.探究氧气的检验方法,如硝酸银试剂、碘化钾试剂和白磷试剂等。

2.进行氧气的检验实验,练习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氧气性质和应用的规律性。

2.加强氧气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讲解。

3.学生参加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和处理方法要规范化。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课堂学习: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二、师生互动:[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

[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阅读] 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用具,如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并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化学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分析氧气在金属锈蚀、燃烧等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氧气性质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风的形成、生物呼吸等。
沪教2011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
-学生能够描述氧气的无色、无味、无臭的物理特性。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理解氧气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
-制作一份关于氧气的手抄报,内容涵盖氧气的性质、制法、应用等,形式不限,要求美观、大方。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成一份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进行课堂展示,要求实验现象明显、操作安全。
5.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异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讲解环节:结合实验现象,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练习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讨论、习题解答等方面的表现,及时了解学情。
-结合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氧气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维持生物呼吸、促进燃烧等。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学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发现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

(2)教学手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3)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3.实验用品仪器: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药品:硫、木炭、氧气、铁丝、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到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同时了解到化学反应中伴随的一些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初步学会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在第一章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础上,本课侧重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介绍木炭、蜡烛及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以及氧气的用途。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红磷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重点做木炭、蜡烛、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重点说明氧气能与身边很多物质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氧气的活泼程度;教材的重点放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反应现象及对比物质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进而引出物质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的事实。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会中乐”。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中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木炭、蜡烛、铁丝等常见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3)能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物质间的反应。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1)做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2.2性质活泼氧气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2.2性质活泼氧气教案沪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性质开朗的氧气〔2〕三、氧气的获取教课目标: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差别;认识氧气的工业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能力:初步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和思想能力。

初步培育学生剖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课要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课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看法。

教课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课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余:火柴。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可否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何?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罕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能够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课企图:经过复习空气的构成,指引学生思虑怎样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取氧气?我们经过实验来研究。

【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晌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察看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察看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融化后产生少许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教课企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察看实验和正确描绘实验现象。

【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快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察看现象。

察看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参加二氧化锰后快速产生大批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教课企图:学会察看实验和正确描绘实验现象,进行剖析对比。

【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参加少许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察看。

【议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自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新)沪教版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沪教版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公开课(教案)word版

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的燃烧〕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学方法。

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木炭、蜡烛、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

课前准备仪器:坩埚钳、集气瓶、燃烧匙、磨砂玻璃等。

药品:木炭、蜡烛、铁丝、水、火柴梗、氧气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气体是哪一种?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它的含量的呢?答案要点:氧气;红磷的燃烧实验。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阅读课本,查看课本插图,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抢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

【问题讨论】〔1〕平地和高原〔高山〕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哪些差异?〔2〕冷开水是否适合养金鱼?【过渡】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设疑】大家都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你能举几个例子?答案要点:蜡烛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交流讨论】〔1〕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答案要点:物质燃烧是否旺盛与氧气的浓度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时机〕大小有关,接触面积大,氧气浓度高,则燃烧更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1 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1 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沪教教案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4、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本节课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实验现象和本节知识的小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准确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能力。
5、质疑释疑,探索创新
(2)问题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还有哪些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呢?我们可以怎样进行这些实验?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3)实验探究:以硫粉为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并完成下表第一栏: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
空气中
氧气中
硫燃烧
木炭燃烧
铁燃烧
接着完成木炭燃烧实验和铁燃烧实验,而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进行指导。
3、实验探究,认识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1)问题1: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让学生查找资料,动手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并学会准确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1)物质在空气中和纯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的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2)集气瓶中放有少量水的原因?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构建。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设计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科:化学教学对象:初三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属于上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氧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参与化学反应最多的物质之一,所以有关氧气的知识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

同时它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第四单元中《燃烧与灭火》和第七单元中《金属性质》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是教材第一次对一种气体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由此也提示了对物质进行探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思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因为这些思路和方法是蕴含在探究过程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探究过程,认真完成和灵活调度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从探究过程中抽取这些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学习化学物质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组成,熟记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体积分数通过联想与观察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认识氧气主要的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应的活动探究会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根据所学知识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用途,认识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6.通过动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和养成合作学习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内容教材的设计符合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经验入手,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再引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由氧气的性质总结氧气的用途。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课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来解决问题,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沪教版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
教学过程
使用补充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问题情景]你了解人类每时每刻不能离开的氧气吗?
[学生交流]
[教师设疑]动物呼吸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但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依然保持恒定呢?
[教师讲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媒体展示](观看影像资料听介绍,查看课本插图)。光合作用是实现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在光合过程中,叶绿素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吸收能量,分解水分子;水分解产生的氢与碳及其他化合物而化合而产生糖,同时,把氧释放到大气中:
[教师引导]结合前面的讨论,再让学生观察一瓶纯氧气,让学生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水溶性、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1、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叶绿素和光照
6C02+6H20C6H1206+602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产生了可供生命利用的能量。因此,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吸进的水和碳,最后又被放了出来;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又通过呼吸作用重新吸收回去。这是地球上简单的、基本的氧的循环。这样的循环是地球上维持全部动植物生命的一个基本源泉。
[演示实验]少量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设疑]可燃物在纯氧气中燃烧更旺,那么铁丝能不能在氧气中燃烧呢?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问题情景]前面我们做过实验:在空气中燃烧镁条、灼烧铜丝。你知道他们分别生成了什么?写出文字表达式。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化学初三沪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实验:性质开朗的氧气〔氧气的制课题课型实验取和性质〕本课题教时数 1 课时本教时为第 1课时备课日期年代日教课目标知识技术: 1、经过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的性质2、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3、学会用排水法采集气体要点难点对策能力培育: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和研究能力要点:进一步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制法教课过程设计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氧气的制原理:加热高锰酸钾学生实验法装置:仔细察看、记录采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填写实验报告查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1、装置仪器,检查气密性2、放入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装置3、将三个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入水槽中4、加热高锰酸钾注意:装置的正确性什么时候开始采集结束时的操作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二】氧气的化1、木炭在氧气中焚烧学生实验学性质焚烧后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仔细察看、记录注意:先上后下填写实验报告2、铁丝在氧气中焚烧学生实验注意:火柴梗将燃尽时伸入瓶中仔细察看、记录瓶中应留有少许水填写实验报告3、蜡烛在氧气中焚烧学生实验焚烧后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仔细察看、记录注意: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填写实验报告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氧气的制法【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原理:加热高锰酸钾1、木炭在氧气中焚烧装置:焚烧后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采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注意:先上后下查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铁丝在氧气中焚烧板步骤:注意:火柴梗将燃尽时伸入瓶中书1、装置仪器,检查气密性瓶中应留有少许水设2、放入高锰酸钾,管口放一小团棉花3、蜡烛在氧气中焚烧计装好装置焚烧后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3、将三个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入水槽中注意: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4、加热高锰酸钾注意:装置的正确性什么时候开始采集结束时的操作教后记讲课日期年代日。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二章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第二章 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性质活泼的氧气》.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氧气氧气教师巡视、指导。

石灰水振荡摇匀观察现象。

氧气媒体展示:工业制取氧气视频巡视、指导。

催化剂来加快反应的速度。

生的能力。

第一课时练习一. 选择题: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极易溶于水B.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C. 在变成无色液体D. 在变成白色固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磷在氧气中燃烧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C. 氧气由气态变成液态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并产生大量的白雾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C.木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产生蓝色的火焰D. 蜡烛在盛氧气的氧气瓶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 磷B. 硫C. 铁D. 碳6.想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又不能混入新的气体,可使用下列物质中的()A.硫 B.红磷 C.铁丝 D.木炭7. 工业上用空气分离法制取氧气原理的依据是()A.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C.氧气与氮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同D.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8. 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氧气可做气焊时的气体燃料;B. 液氧可做火箭发动机里的助燃剂;C. 氧气可用于炼钢;D. 可供登山、潜水、航空等缺氧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呼吸。

9.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A)先在酒精灯上加热细铁丝(B)盛氧气的集气瓶底没有水或沙子(C)生成物为黑色固体(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10.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金属的锈蚀B. 食物的腐败C. 酒精的挥发D. 动植物的呼吸二.填空题:1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_气味,________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的一种气体。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1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案

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

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3、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对应的文字表达式。

重难点1、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

2、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过程阅读课本问题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占比?2、氧气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分别是什么?3、通过氧气的消耗途径我们可以推断出氧气有哪些特性?认识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 1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2 )在0°C,1.01x105 Pa下 , 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 , 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 3 )不易溶于水,并不是不溶于水,只是溶解得较少在通常状况下,1 L 水中大约能溶解30 mL氧气氧气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观看PPT演示氧气的三种状态氧气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蜡烛的燃烧实验步骤:蜡烛的燃烧: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点燃。

现象在空气中,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瓶壁上有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瓶壁上有水雾,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的燃烧实验步骤:在螺旋状的细铁丝末端系上火柴梗,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末端的火柴梗,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将它们由上而下分别伸入集满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记录剧烈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

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

而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作缓慢氧化。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 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设计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设计(沪教版)一、总体教学设计意图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了“民主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了“创设情境→(魔法实验)→引出课题→自主探究(魔法揭秘)→得出结论(对比总结)→自主展示→归纳总结(我观察,我发现)→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三动四自主”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实验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②辩证评价思想。

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通过对比讨论得到结论。

3.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观看视频:液氧及液氧的助燃对于人类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的氧气,你了解多少呢?引入新课一、魔法师,就是我引导学生进行魔法试验<引>同学们,喜欢魔术吗?魔法课堂欢迎你,通过本课的学习,魔法师,就是你。

<引>那些同学真的有魔法吗?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二、魔法大揭秘和学生一起根据现象揭秘魔法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三、比一比对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联系生活,讲解缓慢氧化四、我观察,我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相应的图片2、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五、想一想,理一理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

氧气的用途六、诗歌赏析1、投影诗歌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总结本课的内容七、辩证评价1、引导学生讨论缓慢氧化的利与弊2、总结任何物质都有利与弊八、练一练指导学生完成练习请同学们完成四个魔法实验(1)魔法一:带火星的木条(2)魔法二:加热的木炭(3)魔法三:燃烧的石蜡(4)魔法四:加热的细铁丝活动与探究一:1、分组实验:邀请四位学生完成实验2、见证的奇迹:(1)(2)(3)(4)活动与探究二:1、学生先描述现象,教师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1.将小半截蜡烛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中点燃2.把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蜡烛很快就燃烧完了,集气瓶内壁有小水珠。

3.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了什么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有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结论】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问题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知,物质在较纯的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由此可见: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思考并回答】(更剧烈),(活泼)【阅读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

观察现象:木条燃烧起来了。

【提问】为什么残存火星的木条会再次燃烧起来【思考并回答】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可助燃(支持燃烧)。

【问题讨论】如何证明一集气瓶中装的是氧气【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抻入气体中,若木条燃烧复燃,则证明此气体为氧气。

结论: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助燃)【讲述】我们说一种物质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用途,那么,氧气有哪些用途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助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三、氧气的获得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阅读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氯酸钾至较高温度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氯酸钾是白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

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阅读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

观察记录:热的氯酸钾中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阅读实验】待试管内不再产生气体时再加入少量氯酸钾并加热,把带火星木条伸入管口内观察。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观察记录: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催化剂):(2)加热高锰酸钾教学意图: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文字表达式,知道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催化作用。

【问题】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2.收集方法(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答: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教学意图:从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制法的关系。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答:(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教学意图: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实验操作的关系。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如何检验氧气3.操作要求4.验满方法5.检验方法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记录并加深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