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忧患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宋词中的忧患意识》的心得体会忧患意识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忧患意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理性地认识自已,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日本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举国一致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写着“日本国土狭小,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要亡国”,正是这种意识,给日本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并创造了今天的奇迹。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他们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一、古典诗词中的忧患意识

著名翻译家严复说:“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忧患矣。”(《天演沦》)。从根子上说,黄河流域那并不裕如的生存环境与“靠天吃饭”的农业活动,决定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具有深广的忧患意识的民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儒家价值观念所起的整合作用。孟子在《孟子·告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将人生忧患与社会忧患,个体忧患与群体忧患结合起来,从而将忧患意识提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历史规律这一层面来认识。孟子认为人要忧患一生,自强不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主动地接受磨炼。他认为,个人的生命存亡、事业成败和国家的盛衰强弱都与是否有忧患意识休戚相关。他所倡导的忧患精神绝不是个人荣辱得失的计较,而是对于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博大关怀,是对“礼崩乐坏”、“大道不行”的深沉忧虑,所以孔子说:“士忧道不忧贫”,陈子昂说“圣人不利己”。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忧患意识被视为士大夫必备的修养,由此将忧患意识化为个体人格内在的历史责任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自然成为历代知识分子自觉肩负起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传统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天下意识。

从内容上看,中国古诗词中的忧患意识可以分为三类:忧国、忧民、忧人生。前两种忧患意识常常是联结在一起,成为古诗词中忧患意识的主流,也是最值得我们研究、继承的部分。

(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古诗词忧患情结中十分重要的一类,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黍离》篇,据传说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黍离》篇开创了中国古代忧患诗词的先河,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我国文学史上

涌现了无数爱国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励诗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抗争,写下了众多充满忧患意识,激荡着爱国情感的不朽诗词。屈原、杜甫、张元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秋瑾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对民生疾苦的悲悯

忧患意识的另一类重要表现是对民生疾苦的悲悯。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价值是“民本论”所以忧患意识是一种天下意识,诗人不仅关心国家的命运,对民生之苦也多有关切,充满同情。这一类诗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怨刺和批判,二是对民生疾苦的的悲悯。二者往往表现在同一篇诗词中,密不可分。《诗经》中的《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蹲沓背憎,职竞由人。”其精神实质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屈原曾“哀民生之多艰”,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感叹“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还有自居易、杜牧、陆游、张养浩等等。可以说,这一传统从未中断过。这其中,忧民意识最突出的是杜甫和自居易。

(三)对人生苦痛的感·既

忧患诗歌的另外一类是对生存之痛的感慨。相对永恒的大自然来说,人的生命是短促的;相对于强大的政治社会来说,个体的存在是脆弱的。生存的焦虑、生命的追问是一个千古话题。从古诗十九首到元曲,对生存之痛的忧患之情随处可见。

二、忧患教育的实施

把忧患诗词作为一个单元,精选其中的代表作,集中讲授;联系现实,重点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引导学生面对个人忧患,把个体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由忧患而最终超越忧患,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忧患意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个人、个体对于人生前景不确定的焦虑感,是一种个体内心的紧迫感。这是由于人作为生物体的脆弱和大自然与社会无比强大及其不可预测性而导致的。然而,正如没有阻力,生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样,没有忧患,人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生命的力量和强度只有依照阻力的大小才有可能表现出来,与之相同,只有忧患和苦恼才有可能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返回他的自我,而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个体的忧患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一种人生智慧,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法。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生存压力大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压力,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我国古典诗词忧己意识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对这类诗词进行鉴赏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因势利导地对大生进行挫折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人永留低谷,人在顺境,要居安思危,

积蓄足够的能量,准备应付逆境的到来。人在逆境则要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和九死不悔的勇气,坚信顺境就在前方,唯有奋斗才能赢得生机和希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体的生命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才能突破狭隘的个人主义,跳出个体的忧患,积极进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赋予有限的人生以永恒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