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
小学家庭教育讲座稿
小学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抓得越早越好,越细越主动。
一、家庭教育现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
孩子对父母看法:1、父母管得多,自己不能做主。
2、长辈溺爱,包办代替太多。
3、父母很少陪伴自己。
4、父母要求过高,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
5、父母不开心,总向孩子发泄。
6、父母有错不承认。
7、父母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8、父母翻看孩子的日记。
9、父母不良习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原因:1、家庭教育发生三大变化:(1)孩子成长环境变了。
(2)孩子生活内容变了。
(3)家长的心态变了。
家长社会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高,要求严。
2、家庭教育的三大误区:(1)爱得过分。
(2)照顾过多。
(3)期望值过高。
家长重知轻德,重体轻心(心理)(4)重言教轻身教3、家庭教育三种不当(1)要求过宽(2)要求不一(前后不一、宽严不一、父母不一)(3)要求不当(严格苛刻)4、家庭教育应抓什么△家庭教育侧重点应是品德培养、生活常识教育、生存技能培养、情感教育、健康教育。
低年级:抓适应学校生活,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中年级:重开发潜力、防落伍、培养意志。
高年级:面向社会走,为走向人生准备,学会选择,学会对待。
家长重点抓:(1)学会做人人生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做人底线是清清白白地做人,不损人不害人。
做人五大层次:做清白的人、做文明的人、做有益的人、做有抱负的人、做中国人。
(2)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会学习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养成习惯。
△怎样对孩子说不:1、做事之前,先给孩子定个规矩。
2、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
3、不要逗孩子玩,否则降低父母威信。
4、不要做大方父母,要有选择满足。
5、平静地对孩子说“不”。
6、告诉孩子拒绝的理由。
7、说了“不”就必须坚持,不能更改。
三、家长怎样抓学习1、懂得搞好学习五要素(1)孩子是否有学习的兴趣(2)孩子是否善于听课(3)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4)孩子是否刻苦(5)孩子是否有一个好老师2、家长要“三看”、“六问”,尤其在小学、初中低年级。
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的人生《十无益格言》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
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
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
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
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
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点评:人生于世有三种最伟大的“爱”。
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爱情、友情。
亲情温馨,爱情缠绵,友情z真挚,而如果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比山高比海还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我们三生也报答不了!百行孝当先。
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
“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及。
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点评:兄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包括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
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点评: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
孩子最讨厌的三种家长
孩子最讨厌的三种家长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要以身作则,你会发现自身的性格也很容易影响到孩子。
下面三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有一定的伤害性,家长应该及时调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最讨厌的三种家长1、反复多变型家长。
家长因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对孩子的要求出现反复情况。
比如,有时候对孩子任何要求都满足,有时候则冷漠以待,情绪也是,有时候热情温和,有时候烦躁冷淡。
容易让孩子变成依赖型性格,家长矛盾多变,会让孩子很没有安全感。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特别喜欢用哭闹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成人后,会需求另一半时刻关注自己,对忽视和冷战会表示强大的不满,容易猜疑。
注意事项:如果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情况,要多给孩子鼓励,无论是行动还是言语上要多给予肯定。
无论自己多忙,要及时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你一直都爱着他,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控制型的家长。
虽然二胎开放了,但是大多家庭现在还只是有一个宝宝,所以导致部分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权异常执着,想要完全掌控孩子的各个方面,甚至不能忍受和孩子片刻的分离。
容易让孩子变成回避型性格,在这样情况下生长的孩子,不容易和人亲近,会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
会恐惧家长的过度控制,有时在母亲拥抱时,不能正面面对妈妈。
成人后,会非常向往自由,喜欢忙碌、经常出差的工作。
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甚至对配偶的过于亲密感到烦躁。
注意事项:母爱是伟大的,但也要克制,学会放手,让爱更长久。
3、忽略型的家长。
现在很多教育专家提倡放手教育,但此种的放手也需要家长的陪伴。
现在很多妈妈忙于工作,或者本身性格比较没有耐心,所以会想完全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
容易让孩子变成追求型性格,孩子在探索过程种,没了父母的情感作为后盾,很容易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会不断的想引起家长的注意,特别害怕离开父母。
成年后,害怕另一半的离开,会变成追求型取悦人格。
完全的付出会让自己感觉很累,生活很窒息。
一辈子,不做三种人
一辈子,不做三种人人活一辈子,就要远离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讨没趣。
世上这三种人看似很风光,实则最悲哀的,也最令人讨厌。
一、不做自以为是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主观主义严重,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却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和指正,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
自以为是的人,为人骄傲,自满不虚心,总觉得自己观点和方法是正确的,好象世上离开了他,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没有办得成的事。
自以为是的人,在失误和错误面前,最大的本事就是替自己狡辩,把责任推给别人。
不会静下心来,反思自我,剖析自我。
为人,要少些自以为是。
不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不要怀疑别人的善意;要放得下心里的虚荣,少些自满,多些谦虚;要克服主观,尊重客观,一切以事实为准绳。
二、不做自作聪明的人自作聪明的人,把自己看成是世上最有智慧的人,觉得自己学识深厚,见多识广,能傲视一切。
在他们心里,把自己看得很高,对别人始终带有一份轻蔑,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自作聪明的人,他们好为人师,总觉得别人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动不动就对别人指指点点,帮别人出谋划策。
结果却是忙没帮上,乱倒是添了不少。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高估自己,耍小聪明,擅作主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干大事如烹小菜,手高眼低的时候多,脚踏实地的时候少,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把自己摔得很重。
为人,不要自作聪明,要挤掉做人的水分,宁愿“愚”一点,也不要以半桶水的能耐,到处炫耀。
三、不做自讨没趣的人自讨没趣的人,总是把脸往人家的冷屁股上贴,没事找事,献殷勤,结果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被别人指责、嘲讽更有甚者是侮辱,碰了一鼻子灰,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自讨没趣的人,看上去很热情,一心想着为别人付出,却没有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
自己的行为,别人根本就不在乎,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
别人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不得不避而远之。
你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别人的感谢,反而让人觉得厌恶。
自讨没趣的人,话容易说不到点子上,也分不清场合,有时候觉得是恭维、溜须的话,却拍在了马屁股上,别人感到不舒服,觉得你是在取笑他,弄得彼些不痛快,尴尬不已。
最没用的三样东西
最没用的三样东西最没用的三样东西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跟没用的东西纠缠太久。
1、高高在上的自尊心有次我在地铁口等一个朋友,看到有个瘦瘦弱弱的女孩向路人推销舞蹈课程。
我等了大概有十分钟,她前前后后攀谈了七八个路人。
她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出去很远,有的人直接爆粗口,“***,别再跟着我了!”但她始终保持着微笑,不停地跟人道歉,不停地跟人说谢谢。
其实我也很排斥这种推销,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同情她;;不装孙子就饿肚子,她有得选吗?李嘉诚说:“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而当你一直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睡懒觉,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没有实力的尊严一文不值。
最怕你,没有本事,还死要面子。
2、低情商的善良唐僧总是帮孙悟空缝洗裤子,每次都好心地把裤子屁股上的洞洞缝上。
但每次没过多久,裤子屁股上又会出现一个洞洞。
终于,悟空忍不住了,生气地对唐僧说:“师傅!你说你把洞洞缝上了,我穿上以后尾巴放哪儿?啊?你告诉我尾巴放哪儿?!!”不考虑别人的需求,盲目的付出,吃力不讨好,这就是低情商的善良。
天气越来越热,没人愿意下楼,每次都是你一个人去食堂给舍友带饭;他生气打了你,你原谅了他,他喝醉后又打了你,你又原谅了他;他跟你借1000,你只有500都给了他,还被他说“不够意思”,你很自责;“吴彦祖”在山里拍戏与剧组走散了,需要你转账1000块度过危机,你转了;……别人都把你卖了,你还帮别人数钱呢。
没有原则,不辨是非,一味忍让,这就是低情商的善良。
这不是善良的错,也不是善良的人傻,而是善良的人不懂得保护自己。
3、无意义的悔恨我见过在感情里无法自拔的人。
他们不停地抽烟,他们借酒浇愁,他们把自己锁起来,他们推掉了所有的应酬。
这只能说明,那份感情,是真的;但并不代表,那份感情是可以修复的。
这世界上最难挽回的,就是人心。
教育界公认的三个教育方法
教育界公认的三个教育方法教育界公认的三个教育方法是:传统教育、构造主义教育和社会批判教育。
传统教育方法是最常见和传统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法注重教师的权威和课堂的纪律,强调学生的听讲和记忆能力。
它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需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在考试中进行测试和评估。
这种教育方法的重点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答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构造主义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它认为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建构自己的理解。
这种教育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测试假设,并通过实践和经验来积累知识。
构造主义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批判教育方法强调社会正义和批判性思维。
它关注社会问题和不公正,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批判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研究社会问题,并通过批判性思考和行动来改变不公正状况。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行动,并通过反思和批判性思考来促进社会变革。
这三种教育方法各有优势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
传统教育方法在知识传授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构造主义教育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但需要更多的教师指导和支持。
社会批判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但需要引导学生将批判性思维与行动相结合。
因此,教育界公认的三个教育方法提供了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同时,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卢梭改变学生一生的三种教育
卢梭:改变学生一生的三种教育【法】让-雅克·卢梭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小说《爱弥儿》和自传性长篇小说《忏悔录》。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不这样做,事情可能更糟糕一些;我们人类不愿意受不完善的教养。
在今后的情况下,一个生来就没有别人教养的人,他也许简直就不成样子。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
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可能不久就死了。
我恳求你,慈爱而有先见之明的母亲,最因为你善于避开这条大路,而保护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使它不受人类的各种舆论的冲击!你要培育这棵幼树,给它浇浇水,使它不至于死亡;它的果实将有一天会使你感到喜悦。
趁早给你的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上栅栏。
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如果一个人生来就又高大又强壮,他的身材和气力,在他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以前,对他是没有用处的。
它们可能对他还有所不利,因为它们将使别人想不到要帮助这个人。
于是,他孤孤单单的,还没有明白他需要些什么以前,就悲惨地死了。
我们怜悯婴儿的处境,然而我们还不了解,如果人不少从做婴儿开始的话,人类也许已经灭亡了。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他们竟杀害母亲、出卖祖国,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不懂感恩的孩子成绩再好也没用。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先来看两个极端的例子:2000年,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这个在别人眼里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用铁榔头杀死了陪伴自己长大的母亲。
徐力没有任何隐私,写的日记母亲会翻看,电话只能母亲先接,课间打会儿篮球也被母亲监视。
周六日只能学习,考进全班前十是最低的要求,达不到就被打被骂。
事发当天中午,他只是想看会儿电视,但被妈妈骂:“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
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委屈、愤恨的徐力,拿起鞋柜上的铁榔头向母亲砸去……2015年7月11日,北大学生吴谢宇在大三暑假返家后,将母亲谢天琴杀害,因分尸未果,将母亲缠了100多层塑料膜,并在每一层都细心地放上活性炭除臭。
作案前,吴谢宇提前一个月就买了大量的作案工具: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
其中刀具更是多种多样,包括:剔骨刀、菜刀、手术刀、雕刻刀、手机贴膜用刀、锯条等。
作案后,他告知亲戚母亲将陪自己去美国读书,又以母亲的名义从亲戚那里借了144万元。
案发后,大家都以为他母亲是和儿子去美国享福去了,就算联系不上,也是为了躲债。
因此,一直无人发现这个事情。
在7个月后,身在河南的吴谢宇,主动联系上舅舅,表示和母亲已经回国过年,要舅舅来家中接他们,称要给家人一个惊喜。
案情这才大白于天下。
老师同学表示吴谢宇很完美,开朗没缺点。
家人邻居表示,谢天琴对儿子很好,什么都是买的力所能及内最好的,且毫不犹豫。
这不禁让人好奇,吴谢宇为什么要犯案,要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吴谢宇疑似在2016年6月,匿名回答了自己的案子:“……上大学后还是没有自由……所谓最深的爱也是最深的恨,死就死吧,谁都别想好过……”徐力和吴谢宇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
吴谢宇成绩尤其优异,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心思也极其周密,从其作案前的准备和作案后的安排便可看出。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讨论了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书中的观点有一定程度上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我不太赞同的观点。
书中强调了教育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同样重要。
这点我非常赞同,并认为教育只是一个方面,个人的努力和素质同样重要。
另外,书中也指出了教育过度强调分数和知识,而忽视了个人的兴趣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思,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然而,我也认为书中有时过于夸大教育的无用,忽视了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作用。
因此,虽然教育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它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阅读《教育是没有用的》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认识到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可忽视。
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要如何回答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要如何回答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确实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1早晨田小乖小朋友一睁眼就咨询我:“妈妈,我能看两集汪汪队吗?”“不能够,今天要上去幼儿园。
”“我还没睡醒呢,我要再睡一会儿。
”一听要上学,赶忙又爬进了被窝。
前几日他因消化不良腹泻,只能吃好消化的稀饭。
每顿饭必哭,一直嚷着要吃肉,甚至试图直截了当从我手里抢走我正啃着的鸡翅,因此,没有成功。
为了让他能吃些他口中“没有味道”的稀饭,我妥协让他边看汪汪队边吃稀饭。
导致现在大早上一睁眼就想看动画片。
熊小孩果真是没有边界的父母惯出来的。
我深为自己轻易妥协而自责,罚自己少吃个鸡翅。
正面管教的精髓确实是和善与坚决并行。
到了时刻,就要去学校,这一次我要坚决到底。
将他从被窝里抱出来,给他穿衣服。
他依旧不情愿,“什么缘故要上学呢?”那个咨询题他咨询过一百次,我也回答过一百次。
因此最终要的是先要共情。
我柔声咨询:“珍宝,你不想上学吗?”“上学没有好朋友。
不行玩。
”“你觉得上学不行玩?”“嗯,家里才好玩,我想跟你一起玩。
”“哦,如此啊。
”“我们一路玩,一路走去好不行。
”“好啊!”我欣然同意。
耶,这确实是我要的成效。
2在读《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之前,碰到老大或老二如此讲,我都会吧啦吧啦开始讲道理:“上学能够学知识,每个小孩都要上学……”之类。
甚至还能够再煽情一点,讲下山里的小孩为了上学要走要多山路,爬过危险的吊桥,顶着一头霜花,然而再多困难都阻止不了他们上学的脚步。
……咨询题是,往往我差不多感动的要眼泪哗啦哗啦了,听的人不为所动。
思想家卢梭讲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确实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事实证明,他果然是大思想家。
这三招我一一在小孩们身上用过了,确如他所讲,没什么卵用。
姐姐田小歪有次埋怨英语的固定搭配短语总是记不住,作为一个英语是自己短板的陪读妈妈,在那一刻依旧忍不住冲上前去,跟她讲当年我耳闻里的班里英语学霸们所用的学习方法。
论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
论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摘要近年来,丹尼尔·科顿姆的教育无用论引起了各方的不同程度的关注。
科顿姆认为,教育的无用性是过于功利化,过于体制化,过于理想化造成的,只有摆脱了这些枷锁才能实现教育的无用性。
他的这种教育功能观是建立在受教育者的立场之上的,忽略了教育是一项双向的活动,忽略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
正确认识教育功能,有助于形成全面的教育功能观,追求教育超功利的价值,实现教育的本真目的。
关键词教育功能;教育功能观;教育无用论;科顿姆科顿姆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观,给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无可否认,科顿姆的教育无用性的确在教育的某些地方得到了体现,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顿姆提出教育无用论的前提是缺乏基础的。
他忽视了教育是一项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忽视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教育功能观的主观性。
忽视了教育活动的双向性。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实践活动,教育史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或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习者起主体作用,教育影响是连接两者的纽带。
只有在有效的教育影响下,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者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科顿姆的教育无用是建立在教育者发挥“教”作用,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下的,忽视了学习者“学”的作用。
比如书中所提到的一条“罪状”:“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习者的是各种经验。
这些经验都是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类所积累的,符合当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经验。
社会是发展着的,先不论这种发展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
所以,教育者所传授的经验,同样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经验,必然会存在有符合,并存进现在社会发展的,当然也存在有不符合,甚至是相悖的。
教育者传授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拓宽学习者的视野,起着主导性作用。
但是,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这些经验的时候,仅仅只是机械性地听和做,不加入任何主观能动性,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了自身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那样就不能清楚分辨经验的有效性的,何谈经验的实用性。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上)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对教育功能、价值认识的反思(上)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教育的功能、价值的研究与认识,取得了很多建设性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方面,教育理论研究的某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由“一能”变“多能”以致“万能”;另一方面,教育实践产生某些偏差,本该有的教育功能、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致使人们产生教育无能的观念。
我们主张教育功能、价值研究要走出“万能”的误区,“无能”的阴影,寻找教育“本能”的真象。
***一、理论的误导:教育的万能“教育万能论”是中外教育史上存在的夸大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一种思潮。
而本文所归纳的在我国现阶段及教育认识上出现的所谓“教育万能”现象则不仅有着历史共同的意蕴,又有着自己时代的特定内涵。
一是指夸大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所起作用的力度,特别是正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指夸大教育在社会、个人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广度,认为教育多功能甚致“万能”。
1.教育“万能”的表现众所周知,解放以来至70年代末,中国的教育主要履行着政治的功能,人们注意教育的政治价值,即使利用教育促进生产的发展,也是与政治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的经济功能与价值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随着70年代末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为了确立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教育理论界开始了一场教育本质和属性的大争论:教育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争论的结果认为教育不仅属于上层建筑,具有政治功能、价值,也属于生产力范畴,具有经济功能、价值。
人力资本论被人们广泛地宣传,作为提高教育身价的一张王牌。
又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在理论界“文化热”的论争背景中,教育理论和实践者从文化的视野中来研究教育,提出并确立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价值。
随着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渐入,社会主义经济商品化,国内学术界出现了反对“物化”、强调“人化”的主体性思潮,教育主体性问题开始得到研究,教育的育人功能、价值被当做教育的本体功能、价值提出来,与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也称工具性功能、价值,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价值)并列为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价值。
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没了惩罚如何教育犯错学生?教育感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们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本应该得到应有的训诫,可是,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和语罚学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不能触及的“高压线”。
那么,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去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屡屡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发出呼吁,同事中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中让同学把书拿出来,一个女生就是不拿,还边吃口香糖,边和别人说话,老师问其原因,他回答得非常干脆:“我就是不爱上你的课。
”老师在尴尬、气愤和无奈之余,拉其起来,但是,这位女生却是把老师推的连退几步,只得找其家长……家长来了后,说,孩子不懂事,脾气倔,老师在不明白中不了了之........无独有偶。
一个孩子在楼道中追诼打架,被老师发现后,严厉批评了他的行为和危险性。
老师在办公室要他反省下自己的时候,他却丢下了一句话"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样是犯法的,"在尴尬中,老师教育了几句,让孩子回教师,我看到了,孩子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延伸不屑一顾的回头看了一下,大摇大摆的走出办公室,又开始跑了起来.且大喊大叫着,追起来.可以看出,教育没起任何作用.老师只是无奈地摇摇头.很多我的同行反映,学校里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反正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思想在一部分孩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是老师们的共识。
校长介绍,对学生的处分每学期都有,最严厉的就是记过处分,但威慑作用不大,学校也不愿意把对学生的处分放进档案;而找家长则会造成师生间更深的隔阂,属下下之策的无奈之举。
对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在不使用体罚的前提下教育好学生其实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我相信,现在的老师都受过高等教育,作为在第一工作战线上的老师,也理解体罚和语罚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即便暂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做法和不良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是严厉的,更应是家长的理解,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是一种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苦恼的事是什么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苦恼的事是什么1、无法申辩爸妈最忌的事就是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孩子最怕的情形是:没有申诉的机会,若执意申辩,就被视为顶嘴犯上,必遭严惩。
这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表现,是平等、民主精神的反面,害莫大焉!试想,假如孩子已经习惯了适应不公,假如孩子除了寻求许可就再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主意,我们挚爱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他们的生活呢?培养一个理性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远比保住大人的面子重要。
2、家庭不和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
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
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3、父母品行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4、爸妈不陪自己玩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
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5、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
三个庙、三个和尚、三种办法_管理学案例分析
三个和尚,头脑风暴,观点碰撞三个庙、三个和尚、三种办法有一名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
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
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
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
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
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
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
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
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
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
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
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
这叫“技术创新”。
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
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
三个和尚挑水衍生案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总寺的方丈大人得知情况后,就派来了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这一问题。
主持上任后,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不到位,于是就招聘一些和尚成立了寺庙管理部来制定分工流程。
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寺庙选派唐僧等领导干部出国学习取经;此外,他们还专门花钱请来了天主教堂、基督教会的神父传授MBA。
外国的神父呆了不久留下几个P就走了,一个P叫BPR,一个P 叫ERP。
书记也没闲着,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没有充分利用、寺庙文化没有建设好,于是就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和寺庙工会等等,并认认真真地走起了竞聘上岗和定岗定编的过场。
《断舍离》读书笔记
《断舍离》读书笔记《断舍离》读书笔记1《断舍离》,一看书名并不理解其意思,一次偶然的电视访谈节目,看到了断舍离的蕴意,之后翻阅了这本书,才慢慢了解此书。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的作品,此书是推荐现代家居整理的书,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离开对物质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断舍离就是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这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起:一、只要了解各种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二、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三、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四、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五、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过一段时间,自己房间的东西就会增加,特别是女生,爱购物,网购方便快捷更是刺激了购买欲,不断买进的同时也引发了存储问题,再多的容纳空间也无法满足与时俱进的购买能力。
东西越买越多,空间越来越满,房间越来越乱,到头来整理时总感觉每一样东西都很重要,舍不得扔掉,心情越来越烦。
生活中的居家整理该如何做到断舍离,对于情绪,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断舍离》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
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这种精神,只有思想不断进步,你接触到的教育信息才是最新的,最棒的。
“舍得”彰显智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注定不是一路平坦的,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断舍离”的“舍得”智慧,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而这,需要我们用时间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该断即断,该舍即舍,舍去旧有的,留出空间,填充新的内容,只有这样工作生活才能不断进步。
《断舍离》读书笔记2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都在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不过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光是心里明白并刻意进行训练,往往很难看到实际效果。
杨澜教导子女的教育经
杨澜教导子女的教育经,值得老师和家长借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曾遇到或即将遇到下面三种情况:1.孩子没有节制的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网聊、看电影等;2.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丧失信心、垂头丧气,不知如何引导;3.夫妻吵架让孩子看到,没有控制的恶语相向让孩子听到。
以上三种情况让很多父母困惑不已,不知道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杨澜,资深传媒人,并且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是像她主持节目那样的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当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也怀疑、苦恼过;当孩子当选班长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束手无策过;当夫妻两个人炒得热火朝天,让孩子看到,也曾自责、懊悔过。
最终,杨澜以她特有的智慧和对孩子真诚的爱,度过了重重难关,这一路走来更多的是教育子女的快乐和一份爱的温暖。
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杨澜遇到上面三种情况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
信任是基石,引导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爱看动画片好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有的孩子是看着猫和老鼠的追逐长大;有的孩子是在忍者神龟中学会了勇敢和坚强;有的孩子是通过蓝精灵和格格巫的斗智斗勇知道了谁好谁坏;有的孩子在花仙子的魔棒下做着儿时最美妙的梦;有的孩子渴望有聪明一休的头脑;有的孩子梦想具有希瑞的力量;有的孩子被狮子王辛巴的成长历程所吸引,这些动画片给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喜洋洋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同样也吸引着杨澜的两个孩子,这一对小兄妹为了看动画片,有时候没心思写作业、顾不得吃饭,没少挨爸爸妈妈的批评。
杨澜感觉这样的下去可不行,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
于是,她就和孩子一起看,孩子看到高兴的时候哈哈大笑,她也跟着大笑,直到有一天,当她正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孩子在一旁说话了:“妈妈,我们可不能再陪着您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了,您也太幼稚了”,这句话让杨澜哭笑不得,同时也感觉到了孩子在慢慢的成长,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只停留在动画片中的孩子了。
电脑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每个家庭都必不可少的装备。
无生上课——精选推荐
“无生上课”浅析---------暑期集体备课讲话大家都知道,近两年来有关对教师的考核(例如:教师资格评定、优质课大赛、招聘教师)。
在上课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有“有生上课”、“无生上课”、“说课”三种形式,三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无生上课”似乎是前后两者之间的产物,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无生上课”因为没有学生,所以教师在上课时略去了学生活动,从而压缩了上课的时间,教师需要将课的内容几乎全部快速、流畅的说出来,这种模式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因“无生”而降低了,但该形式对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能尽快的熟悉教材、了解结构、通览过程。
也利于其他教师的指导与观摩。
可以说不失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
但真正的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是讲究临场效果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有生”的情况。
所以“无生上课”不是代替,而是前奏。
下面就具体来说说“无生上课”。
在座的各位的感受大概都一样,就是上这种课时感觉很别扭,上的不自然,我想大概有这几个方面的表象:1、讲的干巴巴的。
2、学生活动缺乏体现。
3、好像是满堂灌。
4、缺少上课环节。
5、随意性强等等。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教师很少这样上课,平时缺乏训练,而“有生”与“说课”时教师有面对的东西,所以心里有底。
但是这种形式之所以存在也有其优点,评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特点,诸如体态、语言、板书、设计、控制水平等,而评价也包含了这几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是能从中展现出来的,评委一般是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的。
下面就来说说如何更好的“无生上课”。
1、首先课要熟悉。
但是很多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如果是一些老教师出现这种情况不应该,我们经常说课程改革中要横向与纵向联系,其中就包含我们要通读教材,而不是只限于上自己所带年级的教材,这样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特别是对一些新教师、准教师,你们要快速进入到教师角色,就必须像期末考试一样能坐下来,能把未来的你要用的教材看看、读读,研究研究,写写教案等,而恰恰你没有做这些工作,于是在上课时你就根本没有自信,都是临时抱佛脚,你怎么能上好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
小时候听过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有三位父亲经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允许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每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爱招摇的儿子每天从金马车上剥点金子,换回粮食辛苦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经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吃有穿。
这个民间故事有着深刻寓意: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
那么到了今天,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礼物呢
1.阅读可塑造孩子的智力、品质
我相信,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具体期望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地方也很多,那就是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这种大目标,通过“教育”所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给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差异,但塑造智力的空间也很大。
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其阅读量呈正比:阅读可拓宽见识,让人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这是他多年在教学一线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孩子的品质。
任何一部书,只要是一本好书,往往都充满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也是正面的。
这些东西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倾听了众多的智慧,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其思想会更成熟,人生境界会更美好。
很多道德和意识问题,从根本上讲,都可以说是智力问题:有智力才有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由此也可以得出阅读的第三层功效——修复心理创伤。
一般来说,人们多少都带有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父母和老师都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我们,生活和命运也可能对我们不公。
有的人能战胜这些伤害,有的人则在阴影中伤痛一生。
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兴趣的人,会有更好的自我治疗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提及的阅读带来的智力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基础。
当然,阅读的功能不可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拆一座房子可能只需一把镐头,而盖一座房子则需要动用许多工具和手段。
教育孩子也一样,阅读虽然非常重要,但还需要其它要素来配合。
2.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与犯错误权
每当我谈到给儿童自由的时候,总会遭遇质疑。
质疑者一般都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
它显示了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幼稚的阶段。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也就变成了空话。
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自我认识和调整的信心。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自由的同义词不是放纵,而是选择力和判断力。
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们更清楚行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而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其行为只是放纵,而非自由。
放纵是压抑的后果,是选择功能的失效。
这样的孩子内心软弱无力,因为他丧失了对自己的掌控力。
能否给孩子自由,是成人能否有分寸地表达关爱、有质量地去教育孩子的一块试金石。
成人只有首先解放自己的心态,理解了自由意志在教育中具有何等价值,才能把“自由”这个无价之宝送给孩子。
3.家长的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我常收到家长来信,说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玩时,老打别人,讲道理没用,揍一顿也没用。
还有人问,如何才能改掉孩子的坏脾气其实,这些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不是,却看不到自己给了孩子一个生气就打人、爱发脾气的坏榜样。
而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的,远比言语告诉得多。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
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
活在虚荣中的家长不可能教给孩子踏实,刻薄的教师也不可能教会孩子宽容。
为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你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亲密的一种关系。
现在大家已基本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等于给孩子最可靠的财富。
但到底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家长之间差别巨大。
这个差别,主要不是理念、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
这些会决定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良弓。
无论都市或乡村,贫穷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亲自做
出良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财富,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最美馈赠。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