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游戏与玩具作业一
说明:由于课程建设时间紧迫,学前教育(专起本)专业2011年春学期开设的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将在课程网页上按期发布,请各地任课教师和班级辅导员指导学生下载后按要求完成。任务中的第五项“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历次考核任务的表现、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按权重进行评价。
按照《幼儿游戏与玩具》课程考核说明的规定,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手段、形式、计分办法、考核任务与要求、发布任务与提交时间如下:
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以多样化的评测手段评价学习态度,检查阶段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课程学习。
2.考核手段
形成性考核为纸质测验与实践考察手段相结合,按形成性考核册的具体布置进行。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共包括二次阶段测验、二次实践活动,一次学习态度综合评价。
4.形成性考核各种形式所占比重与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各种形式均按百分制计分后依比例折算。两次阶段测验和2次实践活动每次分别占形考总比例的20%;学习态度综合评价占形考总比例的20%。
5.考核任务与要求
形成性考核1:第一章至第三章阶段测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格鲁斯。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
6.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
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运动组成。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9.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10.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方、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5分,共30分)
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主要观点: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当有新异刺激时机体采取探究的方式来降低觉醒水平;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觉醒水平。
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①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②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③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④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3. 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①主动性;②虚构性;③兴趣性;④形象性。
4.简述幼儿游戏的情景的特征。
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①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②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③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①感觉运动游戏;②象征性游戏;③结构游戏;④规则游戏。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为维鲁列学派,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等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1)游戏起源于社会生活;(2)游戏不是儿童的天赋本能活动,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活动;(3)游戏活动具有想象性和规则性;(4)游戏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5)游戏促进了儿童对角色的认识
贡献: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过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1、幼儿在游戏中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了解他人的想法、行为和情感。2、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往的规则,学习分享、谦让、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二)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例如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不断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一些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等。从中学到一些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初步的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同伴间的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次冲突的产生及解决为幼儿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都提供了机会。(三)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1、游戏使幼儿实现了性别角色的认同;2、游戏使幼儿理解了社会角色的特征;3、游戏使幼儿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能力。(四)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