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泉州港崛起的原因探究

合集下载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

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

第三章分析泉州港古今衰落的原因3.1分析并阐述古代泉州港从兴盛到没落的原因1、排外风潮首先,元朝末年,泉州发生叛乱,当地的色目人互相攻杀,这场战乱,使泉州的社会经济更遭受到严重破坏。

中断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因为色目人是外国人,所以排外风潮盛行,直接影响泉州的对外交流。

2、市舶司迁移其次,泉州市舶司迁移亦跟泉州港的衰落有着密切关系。

宋元时期,统治阶级重视海外贸易,福建将市舶司设置在泉州,加强对出入港船舶和外商的管理。

因此,市舶司促进了泉州港的发展,明代时市舶司隶于布政司,福建布政司设于福州,主管市舶司的官员常往福州。

所以到了明成化八年,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市舶司的设立,见证了泉州港的繁荣昌盛,而它的迁移则标志着泉州港的衰落。

3、倭寇为患明代初年,由于东南沿海倭寇、海盗为患,明太祖一方面为维持治安,一方面想改变元代的重商政策、恢复为传统的重农政策,实施了海禁。

至清初,清政府从经济上封销郑成功,下令「迁界」,强迫沿海居民内迁,规定「片板不许下水,粒米不许越疆。

」明清实行上述政策,破坏了泉州的社会经济和海外交通。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贸易是泉州人生活所依。

可是,到明清时,这个国际性贸易大港却变成私商贸易港,可见海禁政策对泉州港产生的负面的影响。

到了十五世纪,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先后发展成为殖民主义国家。

他们的东侵,使东西海上贸易受到干扰,阻碍了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加上倭寇对泉州地区的骚扰及破坏,泉州港遂逐步走向衰落的道路。

4、地理的变迁最后,泉州港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地理的变迁。

由于晋江流域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到下流出海口,不断淤积。

泉州港是快沉积区,每年平均沉积度为四点六毫米,使泉州港失去作为优良港口的天然条件。

现今泉州沿海的部分地区,想当年便是万国旗帜飘扬的繁荣大商港。

如今,港口依旧,却风光不再。

想起来,真令人唏嘘不已。

3.2分析并阐述现代泉州港发展存在的问题1.周边港口竞争加剧,政策环境不具优势。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文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文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作文
泉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有“刺桐港”之称。

在古代,泉州与海外交往密切,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千百年来,从这里出发的航船、来自海外的
商船络绎不绝,把这里建设成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地图上看,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隔海与
台湾海峡相望,北与厦门隔海相望。

隋唐时期,泉州是我国古代
四大商港之一。

当时世界上最长、最宽、最高的船都出自这座城市。

泉州的经济繁荣发展是有原因的:一是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就已成为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二是地理位置
优越,地处海防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是海上贸易发达,对外贸易商品品种繁多;四是人文荟萃。

闽南文化、佛教文化、
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构成了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今天的泉州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在这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清真寺、天后宫等
佛教、伊斯兰教庙宇和历史建筑。

—— 1 —1 —。

11.2 宋代泉州商业发展研究

11.2 宋代泉州商业发展研究

第二节宋代泉州商业发展研究与宋代风格商业街区的再造一、宋代泉州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宋元两朝,是泉州交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泉州与汴京(开封)、京北府(西安)、杭州、福州、长沙、庐陵、南京同称为全国八大城市。

图1 唐代向宋代变迁的泉州古城布局图宋代由于泉州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海外通商繁荣,同时,由于金兵入侵中原,大批百姓移居泉州,泉州人口迅速增长。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泉州及所辖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德化、安溪、惠安七县共96581户,52.15万人。

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主客户达201406户,人口达106.7450万人,首次破百万大关,比宋初增长1.1倍。

泉州城内人口突破10万人,成为全国八大州府之一,被称为富州。

淳佑年间(1241~1252年),户数增至25.57万余户,人口多达132.99万人,出现泉州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泉州由上州升为望州。

宋代泉州已经属于商业繁华的大城市,算是现在中国上海的对外贸易中心口岸地位。

宋代,中原移民泉州更多。

特别是南北宋之交,金兵入侵,中原人民不堪金朝统治者的蹂躏,纷纷渡江入闽,相当一部分迁入泉州。

宋朝主要有三批民居泉州。

第一批,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廖恩率农民起义军败入泉州,留下定居;第二批,南宋时,南外宗正司从镇江迁来泉州,仅皇族宗属近三千人,带来江南先进的经济和文化,随带的一批宗室染织工匠,传入染织新技术,使泉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之一;第三批,宋末端宗帝被元军追杀,部分官员及其家属潜居泉州。

此外,元朝内部纷争,有的逃到惠北,成了泉州的蒙古族。

宋代,泉州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部分泉州人随海舶出洋定居,成为早期华侨,为开垦侨居地,促进东南亚的繁荣,发展中外友谊做出贡献。

北宋元二年(1087),泉州设市舶司,成为全国性贸易港口。

南宋时社会经济中心南移,进一步促进了泉州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宋代泉州陶瓷发达,彩色陶瓷出口到世界各国。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发展与港口城市兴起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不仅因为它的文化繁荣、科技进步,还因为它的经济繁荣和海上贸易的发展。

宋朝初年,随着政治形势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措施的出台,海上贸易蓬勃发展起来,港口城市也随之兴起。

在宋朝初年之前,中国的海上贸易不是很发达。

由于政权的更迭和战乱频繁,人们很难保证在海上贸易中的安全。

然而,一旦宋朝建立起来,政权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使得海上贸易得以蓬勃发展。

宋朝初年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以福建、广东为主要的贸易港口,如福州、泉州、广州等。

这些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南部沿海,临近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这使得宋朝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泉州是宋朝海上贸易最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泉州港深水众多,同时还有山海鱼盐之丰富资源,使之成为了当时的贸易重镇。

泉州的繁荣使得各国商人纷纷前来贸易,各类商品云集于此,从世界各地流向中国,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增加。

在宋朝初年,海上贸易使得许多海外传统文化和技术进入了中国。

泉州港商队往来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不仅带来了香料、丝绸等珍贵商品,还带回了众多新材料和先进的工艺。

这使得中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泉州不仅是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的一个文化中心。

宋朝初年,许多文人墨客和学者都聚集在泉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思想,推动了泉州的文化繁荣。

泉州港的繁荣贸易和文化发展相互促进,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的最重要城市之一。

与泉州类似,广州也是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

广州位于中国南海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易于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在宋朝初年,广州的海上贸易兴盛,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其他一些国家。

除了泉州和广州,福州也是宋朝初年海上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福州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方便与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是说,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源于江南地区,说明了当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2.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③南方相对安定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宋元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要求选出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最大贸易港口的主要原因,备选项中①②③④均是原因,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3.唐朝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最终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局面,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时代是()A.汉朝B.宋朝C.元朝D.清朝【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从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北方。

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

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处辇毂之下,外则布满江湖之间。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宋朝的海外贸易那可真是相当发达,表现可多了去了。

咱先说说这贸易的范围吧。

宋朝的时候,那商船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到处去探索新的世界。

往东,都能跑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岛呢。

你想啊,那时候的船,慢悠悠地在海上航行,就把咱大宋的好东西带过去,再把人家那边的特产带回来。

往西呢,那可不得了,能一直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这距离可真是够远的,感觉就像是从地球这头跑到那头一样。

当时的阿拉伯人看到大宋的商船过来,肯定也是特别兴奋,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有新的流行东西从国外过来一样。

再讲讲这贸易的港口。

宋朝有好多特别繁荣的港口呢。

广州港就像一个超级大集市,每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那里停满了来自各地的商船,船上装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泉州港也不甘示弱,这个港口啊,就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大舞台。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商品,什么香料啊,瓷器啊,丝绸啊,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些港口就像是大宋面向世界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大宋和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还有就是贸易的商品。

大宋的瓷器在海外那可是超级受欢迎。

那些精美的瓷器,就像一个个漂亮的小仙子,被小心翼翼地装上船。

到了国外,外国人看到这些瓷器,眼睛都放光了。

丝绸也很厉害,柔软又华丽的丝绸,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披在身上又舒服又好看。

外国人对丝绸那是爱不释手啊。

而从海外运回来的呢,有各种香料。

这些香料可让大宋人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做饭的时候放一点,那味道一下子就变得特别诱人。

而且啊,宋朝还专门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这就像给海外贸易装上了一个小管家,让贸易变得更加有序。

这个机构会负责收税,管理商船的进出等等。

有了这个机构的管理,海外贸易就像一列有轨道的火车,跑得又快又稳。

宋朝的海外贸易从业者也特别多。

有很多勇敢的商人,他们不怕海上的风浪,一心就想着把生意做大做强。

这些商人就像一群充满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他们在海上开辟了一条条贸易之路。

还有那些在港口干活的工人,他们装卸货物,忙得热火朝天,虽然很辛苦,但是也都靠着海外贸易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

初一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考试形式:选择题、辨析题闭卷;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泉州市中山路的水门巷至今还有市舶司的水关遗址,见证着东方古港昔日“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你知道宋元时期的泉州因什么而名满天下吗?()A.农业 B.印刷业C.海外贸易 D.冶金业2.宋代中国人口第一次突破一亿,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了占城稻,占城稻产于()A.美洲 B.菲律宾 C.朝鲜 D.越南3.下列对“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江南的手工业繁荣C.全国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 D.江南农业发展超过北方4.马可·波罗是否真的来过中国?至今依然是世界未解之谜。

支持派在《马可·波罗行纪》找到的一个重要证据——纸币。

当时只有中国使用,只有来到中国才可能知道。

你知道纸币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四川地区 B.福建 C.广东 D.上海5.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史书是()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后汉书》6.图1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统一蒙古 B.统一中国C.建立元朝 D.建立清朝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 B.北宋C.南宋 D.朝8.泉州的晋江等有回族聚居的村庄,他们应该是()A.晋江土生土长的民族 B.从宁夏迁移过来图1C.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人 D.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人融合发展而成9.街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下列对泉州市区聚宝街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巷名的由来与当地的冶铁业有关 B.是宋元时期中外商人集市贸易地方C.宋元时期,这里汇集中外的奇珍异宝 D.见证宋元泉州对外贸易兴盛的历史10.“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

”中的“我朝”是()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1.“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文中的“余”指的是()A.施琅 B.郑成功 C.郑和 D.俞大猷12.17世纪末,“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雅克萨之战 D.平定葛尔丹13.你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在医药学上的主要成就,应查阅()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14.在抗倭斗争中作出贡献的泉州籍人物是()A.戚继光 B.俞大猷 C.郑成功 D.施琅15.将“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作为同一个学习主题,则这一主题应是()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放南洋16.明朝官员钱宰在家中诗云“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和原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海外贸易方面。

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更为繁荣。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杭州、福州等港口城市的海上贸易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成为当时全球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其中,广州港的贸易额占当时全国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上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涵盖了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金银、药材、香料、珠宝等多种商品。

其中,丝绸和瓷器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商品,而金银、香料、珠宝等是主要进口商品。

三、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带动了商人和船队的数量不断增加。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船队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这些商人和船队不仅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也为宋代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宋代海上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涵盖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扩展至欧洲。

其中,与东南亚的贸易最为频繁,而与中东和非洲的贸易则主要以进口为主。

那么,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治稳定保证了商人和船队的安全,经济繁荣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海上交通的便利宋代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有完善的船只和航线,还有发达的港口和码头。

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三、商人的智慧和勇气宋代商人在海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具备商业智慧和经营能力,还有勇气和冒险精神。

他们通过与外国商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总之,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

泉州古城调研报告泉州古城调研报告一、引言泉州古城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以及旅游资源,并收集关于古城保护和利用的相关信息。

二、历史沿革泉州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唐代时期,泉州古城成为东南亚贸易的重要港口,并发展出独特的海外贸易文化。

宋代时,古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繁荣,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动。

明代以后,泉州古城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建筑。

三、文化底蕴泉州古城是一座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城市,在宗教、建筑、民俗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泉州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清真寺,如姑嫂塔清真寺、陈塘清真寺等,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重要中心之一。

其次,古城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宋代古街区、元代古汇庙、明代古楼阁等,展示了泉州古城的历史变迁。

此外,泉州古城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传统的婚俗、节日庆祝等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四、旅游资源泉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泉州古城内散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遗迹,如开元寺、开福寺、泉州东西溪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另外,泉州还以其美食闻名,古城内的小吃街和夜市提供了海鲜、糕点等各种美食供游客品尝。

此外,泉州的民俗表演也是旅游者的亮点,如闽南婚俗表演、泉州海丝歌舞等,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泉州古城的特色文化。

五、古城保护和利用在保护和利用古城方面,泉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泉州古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了重要历史建筑和遗迹。

其次,泉州古城的城市规划也很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

另外,泉州还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开设了众多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旅游资源。

六、结论泉州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沿革、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古城保护和利用方面,泉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泉州地方史

泉州地方史

泉州地方史(部分)1、中原汉人南迁,对古代泉州的开发产生了什么作用?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破坏,南方相对安定,海上交通发达。

中原汉人通过陆、海两路进入泉州,带来铁家具、牛耕、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开发晋江流域。

泉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今南安丰州及晋江下游的广阔平原地带,逐渐成为物产富庶、人烟稠密之区。

2、宋元时期,泉州与台湾的关系如何?宋元时期,泉州与台湾的澎湖已有贸易往来。

南宋时期,泉州知州事汪大猷在澎湖建造营房,派兵长期驻守,正式辖台、澎。

元世祖统一中国后,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管辖澎湖、台湾,隶属晋江县。

3、明清时期,为什么泉州人大量移居到东南亚?泉州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

唐宋元时期海外交通发达,那时就有泉州人侨居东南亚、日本和高丽。

明末清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海外私商贸易发展;泉州山多田少,“以海为田”;受郑和下西洋的鼓舞;严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抗清斗争失败,逃避政治迫害;欧洲殖民者到南洋,要求与我国建立贸易关系。

4、你知道“鲤城”“温陵”“刺桐”“清源”“泉南”等古代泉州美称的来历吗?①鲤城:五代时,泉州城扩建,站在清源山顶,南望扩建后的泉州城,形似鲤鱼,头东尾西,故称“鲤城”②刺桐:唐中后期,泉州遍城栽种海外传人的刺桐树,故称“刺桐城”③温陵:泉州气候温暖,丘陵起伏,故称“温陵④清源:泉州城北有清源山,五代泉州改制为清源军(军事地方行政单位),故称“清源”⑤泉南:泉州因在古泉州(今福州之南),故称“泉南”5、唐宋时期,泉州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唐朝时,泉州进入兴盛时期。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两宋末,金,元先后入主中原,北方多次发生战乱,南方较为安定,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中原人民几次大批进入泉州,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推动泉州经济的发展。

五代闽国开创者王审知,泉州统治者留从效、陈洪进,南宋寓泉赵宋宗室,都对泉州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6、宋元时期,泉州为什么会形成多元宗教兼容并存的独特盛景?主要是因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崛起对泉州社会的影响。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习题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习题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朝的()A.社会习俗B.区域经济C.边疆治理D.丝绸之路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开辟丝绸之路B.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C.购买西域的香料D.推动西汉与大月氏等政权的友好往来3.张骞出使西域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有人将其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因为()A.实现了联络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的目的B.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C.贩卖丝绸等珍贵商品,获得丰厚利润D.建立了与大秦帝国直接的经贸联系4.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力衰落,吐蕃控制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汉族人民大多逃亡中原。

这一局面()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加速了民族交融C.阻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造成唐朝的灭亡5.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今隶属广东湛江)考察,发现汉朝“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最早可能从哪个朝代开始()A.夏朝B.西汉C.宋朝D.清朝6.张骞在给汉武帝的汇报中建议:“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

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骞的探险计划()A.推动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B.论证了北击匈奴的重要性C.荒诞不经,纯属个人的想象D.没有看到途中匈奴的威胁7.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下图)。

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B.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D.政府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8.《后汉书·西域传》中载:“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福建泉州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福建泉州海外贸易史的研究

福建泉州海外贸易史的研究福建泉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的海外贸易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泉州就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

在宋朝,泉州更是成为了连宋朝皇室都经常前来往来的通商口岸。

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密不可分的历史。

在纵贯了大约1200年时间的泉州海外贸易历史长河中,泉州的热闹景象给中国古代的贸易活动增添了无数光彩与魅力。

泉州海外贸易起源于唐代,但真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则不是在唐朝,而是在宋朝。

在宋朝时期,泉州真正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贸易城市,成为了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口岸。

此时,泉州港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对外贸易的枢纽。

在宋朝时期,泉州的海外贸易活动十分繁荣,主要给出口的商品包括陶瓷、绸缎、丝绸、染料、木材、药材等等,以及进口的香料、象牙、珠宝、草药、金银等等。

泉州象牙是当时的奢侈品之一。

从宋代到元代,泉州的象牙制品在贸易活动中深受欢迎。

在宋代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还会受到一些不利的因素。

因为当时的禁海政策,宋朝政府对私自出海的船只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一政策的实行影响着泉州市的贸易活动。

很多泉州商人向外地经营,又因为当时泉州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所以很多商人选择在其他地方开设店铺,以应对政策的影响。

在元代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再次繁荣。

此时,泉州的港口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泉州港重新被视为中国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对于泉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泉州的海外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泉州的贸易活动让当地经济发展。

在明朝时期,泉州的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

此时泉州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最高记录。

这个时期,泉州市的马路、街道、城墙和仓库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而贸易也得到了更为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此时的泉州象牙出口也更加热门。

其象牙工艺水平已经成为可与中国其它地方媲美的水平。

总的来说,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时期从唐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

泉州城市研究报告一、引言泉州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沿海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并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本文将对泉州市的发展历史、经济特色、城市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发展历史泉州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早在唐朝时期,泉州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对外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明清时期,泉州港口的贸易活动达到顶峰,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如今,泉州市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三、经济特色泉州市的经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制造业方面,泉州市以纺织、鞋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产业。

其中,泉州的纺织业发达,以纺织服装为主要产品,对外出口量居福建省之首。

鞋业方面,泉州市是中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鞋业企业和著名品牌。

陶瓷业方面,泉州市的陶瓷产业也非常发达,产品质量优良,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服务业方面,泉州市以旅游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主。

泉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自然景点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物流业方面,泉州市的港口和航空运输设施发达,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融保险业方面,泉州市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城市规划泉州市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绿色生态环境。

在城市更新和改造过程中,泉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同时,泉州市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了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外,泉州市还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提高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泉州市还注重城市交通的发展,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全文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全文

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全文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海洋贸易港口之一。

泉州港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上交通网络,成为宋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西亚等地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代泉州港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有商人的勤劳和智慧,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首先,泉州港在宋代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支持。

宋初,泉州港成立了专门负责外贸事务的官署——泉州通船司,负责管理和监督外贸船只的进出、商贸活动的稽查等事务。

这无疑为宋代泉州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规范。

同时,泉州地处东南沿海,地理环境优越,有许多自然良港,如海门、复兴港等,这些港口可以提供良好的泊位和安全的避风港,使得泉州港成为海上贸易的理想选择。

其次,泉州港的发展离不开商人的勤劳和智慧。

泉州商人在海上贸易方面积极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网络。

这些商人通过成立海洋贸易商会,如泉州世界商会等,收集和传递海上贸易信息,形成海外商业网。

同时,泉州商人还注重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化。

他们研发了适应海业贸易的大型船只——划船,这种船只体积大、储藏物品多,具有很高的商业运输效率。

此外,泉州商人还引进了各地商货,如香料、象牙、孔雀石等,并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带到海外,推动了中外贸易的繁荣。

泉州港的发展也得益于宋代政府的开放政策。

宋朝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

例如,政府设立了驻外商人、使节官员的机构,以帮助商人开展贸易活动和处理海上纠纷。

政府还鼓励外国商人来泉州进行贸易,并给予他们一定的保护和优惠政策。

这使得泉州港成为了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西亚等地商人的理想贸易港口,吸引了大量的商贾来泉州从事商业活动。

泉州港的发展对于宋代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为中国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中国的商品走出国门,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论泉州历史

论泉州历史

论泉州对外交流历史
泉州港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古代世界第一大港。

位于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

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

一、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繁盛。

宋代,泉州有发达的造船业。

泉州与8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外贸易关系,泉州港呈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在泉州港出土的南宋古船,反映了宋朝泉州港对外贸易的繁荣
古代泉州经济的发展
泉州海外交通贸易
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盛。

风水解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兴衰之谜

风水解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兴衰之谜

风水解局!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兴衰之谜展开全文一、泉州风水优势与局限磅礴婉约的山水形局武夷山是泉州的祖山,位于闽、赣两省之间,山脉呈北北东走向,长约540公里,北与仙霞岭相接,南与九连山相连,福建段地势平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是福建省内第二高峰,因处在福建中部的德化县,有“闽中屋脊”之称,是泉州的少祖山。

巍峨的武夷山脉是泉州强大的靠山,戴云山是武夷山脉的东南中继和向海驿站,深刻影响闽江以南、晋江东南流域的福清、莆田、泉州等地区。

泉州地形图武夷山、戴云山气势不凡,呈阶梯状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

受此影响,泉州境内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地势北高南低。

至泉州城北,山脉变得明丽婉约。

大、小阳山一起一伏,清源山扇形展布,经桃花山没入泉州湾。

晋江弯曲流淌,紫帽山隔江相望。

尤为难得的是,靠山的泉州,水资源丰富,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溪流多达35条。

海岸线曲折蜿蜓,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14个港口。

山的磅礴,水的灵秀,泉州兼而有之。

山环水抱的滨海优势泉州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倭名将俞大猷、清朝重臣洪承畴,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名将施琅在双阳镇东北选择了自己的墓地。

泉州北部带状分布的大、小阳山、清源山、桃花山,是一条明显的龙脉。

这条戴云山余脉,与晋江相互作用,成为戴云山东南的最后尽结。

即使是戴云山的余脉,泉州沿海的火山岩给人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

没有风水上的跌断过峡和重起,就没有龙脉结作的可能,临海的泉州同样如此。

连绵不断的大小阳山、清源山,是鲜明的脱卸过峡,而且是近距离的重起。

大、小阳山“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为泉州增添了无比重要的分数。

晋江中上游分东、西两溪,东溪至梅山有罗溪加入,两溪在双溪口汇流。

泉州东面,有独流入海的洛阳江,与南行的清源山主龙脉相依相傍,绕行左翼。

得双水夹送裹带的龙脉,于是在晋江、洛阳江即将汇流入海之际,终止了南下的步伐,开始分枝布叶,形成屏帐之势,聚结于山南水北地区,为泉州城。

泉州历史复习(地方史)

泉州历史复习(地方史)

(二)、课文分析: 1、概况:泉州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市、石狮市、 南安市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4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泉州台商投资区。(四区三市四县两个开发区)
(“复习材料”P49-52)
2、古代泉州美称:
鲤城 温陵 刺桐 清源 泉南 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如:泉州气候温暖、丘陵起伏,故称什么?
我们的家乡——泉州
一、【教学目标】
能够知道泉州的过去的历史,认识泉州 的名胜和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 认识泉州是古老、文明之邦。初步探究 泉州能走向繁荣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倍 热爱我们的家乡。 探究开卷考试查找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识记泉州的名胜和历史上重要的时间、 地点、人物及其事迹。
6、泉州与台湾的关系
泉州知州汪大猷(不是俞大猷——明中后期 抗倭民族英雄,洛江市河市人) 澎湖巡检司(元世祖时) 郑成功【南安人,抗荷兰(1624—1662)】 施琅(晋江人,康熙时为福建水师提督,使 台湾归顺清朝,1684年设台湾府) 李光地(安溪湖头人,力荐施琅收复台湾)

7、明清时,泉州人为什么大量移居东南亚
资本主义萌芽 山多田少 郑和下西洋的鼓舞 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抗清斗争失败 欧洲殖民者的要求

8、著名建筑:

老君岩:道教,北宋(兴于东汉,西晋进入) 灵山圣墓:东门外,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过。 清净寺:圣友寺,涂门街,北宋,伊斯兰教。 草庵摩尼教寺:晋江,元朝,世界仅存的摩尼雕像。 洛阳桥:万安桥,北宋,蔡襄,我国古代第一座梁 式跨海大石桥。 安平桥:五里桥,南宋,天下无桥长此桥。2255米。 天后宫:妈祖,民间信仰
1、找准题目的关键词 2、找对应考点(“复习材料”P1-6) 3、快速找到对应的页码 要求:事先熟悉每一个考点的关键词,背诵简 单的历史知识。

泉州港江口古码头——“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港江口古码头——“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保护与管理 /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90一,作为当时泉州港商船往来的标志,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

1.1 美山渡美山码头始建于宋代,现存残长25 m,宽17.5 m,为花岗岩砌筑,呈舌状伸入江中。

临江处筑石构墩台,接“一丁一顺”的方法交替叠砌,由于江底为软基,码头基础的底层均为松木桩(睡木沉基)。

码头北侧现存有一座美山天妃宫,内祀海神妈祖。

按其形制特点,渡头石构主体由上到下可分3层:①层,厚1 m左右,用整齐、规整条石铺砌而成,石条间用水泥黏合,其伸向江中部分为Ⅱ级台阶。

其上另盖有一座约10 m 2王爷庙(亦称为土地庙),使原本狭小的码头更显急促。

从做法上看,其与①层建造时间相仿,应为20世纪70、80年代所建。

②层,厚0.8~1.2 m,直接被压在①层之下,石条间隙较大,中间填以三合土,结构较松散。

这部分建筑应为清中晚期叠压层。

③层,厚约3 m,呈两级台状伸入江中。

该层处于码头下部,只有退潮时才完全暴露出来,其最高处离水面为3 m。

历经数百年,虽有多处崩塌,但该层结构仍比较紧密,整体结构完整,当为宋元时期的码头主体。

其东侧做斜坡面,石构体丁顺砌筑而成,西侧呈直立面。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泉州湾江口码头不远处的后诸港发掘出一艘沉没在港道边缘的宋代古船,“船残长24.2 m,残宽9.15 m,有13个隔仓,仅有底部。

出土了大量遗物,数量较多的除了香料、木材、药物外,还有铜钱。

1.2 文兴渡文兴码头始建于宋朝年间,呈南北走向,从江岸自上而下延伸至江面,为石构斜坡阶梯的驳岸码头,以错缝形式为主砌筑,现存部分长34 m,宽3.5 m,码头基础以松木桩进行加固,花岗岩砌筑。

渡口损毁比较重,大部已遭破坏,其中约20 m保留较完整,作台阶状斜坡伸入江中,由上而下共14级。

最上层为规整的薄型石条砌成,估计为后期维修而成,以供附近居民日常出入,至今仍在使用。

而沉入江中的残毁码头,在退潮时才能显露出来,其长不少于13 m [2]。

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设迁问题(沈玉水)

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设迁问题(沈玉水)

略论福建市舶司的设迁问题沈玉水 福建市舶司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始设于泉州,至明成化八年(1473)由泉州迁往福州,前后达三百八十六年之久。

它的设置,经历了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荣、极盛、变化的三个阶段;它的迁移,是泉州港由盛转衰的标志。

本文拟就福建市舶司的设、迁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元祐设司的经过 福建市舶司的设立曾几经周折,最后才于元祐二年正式设置。

在这过程中,曾任福建路或泉州府的地方官罗拯、薛向、陈偁以及曾任户部尚书的李常等人,都是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罗拯任福建转运使时,秉承朝廷结交高丽“以谋契丹”的旨意,于熙宁元年(1068)曾遣泉州商人黄谨(《高丽史》作黄慎)向高丽王致意;时高丽与宋无信使往来已四十一年了。

熙宁三年,黄谨再至高丽,高丽王文宗“遂遣金悌入贡,高丽复通中国自此始”①。

罗拯派泉州海商交通高丽,表明当时泉州与高丽(及海外诸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

在罗拯任福建转运使之前的嘉祐末年,泉州已是“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

吏私与市者,价十一二售,幸不谁何,遍一州争与市”②。

当时地方官不仅私自卖买外货,而且价钱只给一两成。

可见设司之前,泉州的海外贸易管理十分混乱,贪官得酬其利,而朝廷实损其益。

罗拯善于理政,所至多有建树。

他任福建转运使期间,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管理以增加国库收入,及向神宗提出设福建市舶司于泉州的奏疏。

神宗于熙宁五年(1072)诏令发运使薛向拟议办法:“东南之利 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③。

可见在泉设司问题,已被提到朝廷的议事日程了。

薛向是帮助王安石理财的能手,“神宗知向材,以为江浙荆淮发运使。

……时方尚功利,王安石从中主之,御史数有言,不听也。

向以是益得奋其材业”④。

正是由于王安石的信赖和支持,薛向更得知于神宗而被委以“讲求”在泉设司之事。

熙宁五年四月薛向升任权三司使,泉州设司之议究竟如何进行,史无记述,不得而知。

因为王安石推行新法以“富国”为主,熙宁五年三月,变法派决定设立“市易务”(次年改称都提举市易司,总辖诸州市易务),以加强管理海外贸易,增加舶税收入,可是由于所任非其人,如吕嘉问任市易务提举后,随意违反章程,极力扩充事权,甚至拘拦蕃商货物,造成舶客不至的局面,熙宁七年广州市舶司竟曾亏岁课十二万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泉州港崛起的原因探究摘要:泉州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兴起虽然较晚,然而却后来居上,到宋元时期迅速崛起,一举成为驰名中外的国际大港,以“刺桐港”美名享誉世界。

其崛起是多种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主要就宋时泉州港兴起原因进行探讨,对其崛起原因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究我国港口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为现在海外交流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朝;泉州港;原因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161-03泉州港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是海外交通史上的一朵奇葩,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福建省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

唐代后期,泉州港就已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9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在其著作《道里邦国志》中记载“泉州与交州、广州、江都并列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

入宋以后,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更加发达,尤其是南宋,其地位日益赶上并超过广州,成为蕃商胡贾航海踵至的国际贸易大港。

元朝,泉州港进入它的极盛时期,以“刺桐港”之名而驰名中外,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由此可知,泉州港在当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之一。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以及其他原因泉州港逐渐衰落下去。

然而在其全盛时期泉州港却为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10—13世纪,是泉州港的兴盛时期,泉州港兴盛时间总共不超过四百多年,而宋朝则占了四分之三的时间。

由此可见,宋朝和泉州港的关系最为深长也最为紧密。

宋朝三百年中,泉州港为什么会兴盛起来?为什么会从开港而渐趋极盛?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一、泉州港正式崛起泉州同海外的交往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当时许多文献都有对其相关记载,到唐末五代时期,其发展更加显著。

当时,王审知和留从效等人先后在福建和泉州割据,他们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极力“招来海中蛮夷商贾”,①“多发蛮舶,以资公用”。

②宋初,由于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泉州港的海外贸易日益繁盛,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正式在泉州设市舶司,管理福建一带的海外事宜。

泉州港正式开港以后,尽管发展迅速,但广州、泉州和两浙三地仍然“唯广最盛”,到了南宋初年,泉州港开始逐渐赶上广州。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泉州港的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绍兴十四年(1144年)起,宋王朝就已经批准福建市舶司可以依广南市舶司例,每年在遣发藩舶时“支破官钱三百贯文。

排办筵宴,由市舶提举和州官‘招待’诸国蕃商”③。

由此可见,泉州港已逐步发展到同广州并列的地位了。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朝廷招罢两浙市舶司,因为“福建广南皆有市舶,物货浩瀚,置官提举实宜,唯两浙冗蠹可罢”,④诏令明确将泉州和广州并列。

南宋末年,泉州港同海外交往更加频繁,泉州开始出现赶超广州的现象,逐渐进入繁盛时期。

13世纪40年代,南宋统治者开始任命阿拉伯人蒲寿庚管理泉州市舶,从此起一直到宋朝覆灭,蒲寿庚“擅蕃舶利者三十年”⑤,与此同时,蒲寿庚还利用自己的海外联系,广为招来外商,阿拉伯人更多地来泉州贸易,当地人称他们为“南海蕃客”,他们也把泉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死后埋入泉州,泉州的经济生活更紧密地同海外贸易联系在一起。

1274年,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若欲泛外国买卖,则自可泉州便可出洋”,①由此可知,南宋末年,泉州港已成为了东南地区同海外联系的必经之路,成了全国最大的港口。

二、泉州港崛起的条件两宋时期泉州港开始兴起、发展并逐渐走上繁盛的阶段,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自身的地理条件及历史基础1.自然条件泉州港具有其他港口无法相比的自然条件。

泉州位于晋阳下游和泉州湾内,拥有很多深水港,兼具海湾港和河口港的优点,能够容纳上百艘大海船,晋江沟通了它同内地的联系。

同广州和明州一样,泉州港深入海湾和河口之内,“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航道”,②形势坚固,足以保证海外运输安全;此外它离海上主航道又不太远,船舶进出很方便,加之其航道水深,这些使得泉州港具有了“天然良港”的美誉。

2.历史基础泉州港早在6世纪的六朝已经有中外的交通。

从539年到960年,其对外交通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可谓久远,尤其是在五代的时候,三个军阀集团都很关注中外交通,而留从效的扩大市区,提倡国际贸易,更是泉州港兴起的良好条件。

五代的扩建城市和建窑对于宋代的海上贸易有很好的影响,替宋朝的泉州港打下了相当坚固的基础。

(二)经济繁盛及海外贸易的发展1.经济的繁荣发展宋初,由于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相继发展,泉州的纺织、矿冶、制茶等大量兴盛。

南宋时期,政治和经济中心都转移到了东南,“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绕,足以裕国”,③随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泉州的商业也繁盛起来,通过泉州港输入和输出的产品逐渐增多,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开辟一个巨大的海上港口,泉州港就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兴起来的,可以说,泉州港是东南地区经济繁荣的产物。

2.海上贸易的发展中国在宋代以前,全国各地的海路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除有沿海和远洋运输外,还有快捷的路上交通,尤其是闻名中外的陆地“丝绸之路”。

但是到了宋朝,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南侵,北方被辽及金王朝占据,许多通往海外的路上交通被割断,宋朝不得不把目光的焦点转移到海上交通上,加之我国中原地区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仍然保持着,并且由于战乱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移,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劳动技术,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上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泉州港获得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中心。

阿拉伯人以及以三佛齐为代表的南海诸国是泉州港的主要贸易对象,宋代是他们海上贸易的兴盛时期。

北宋末年,泉州港正式崛起,以阿拉伯为代表的商人大量涌入泉州,泉州成为番夷杂处之地,泉州也因此取代广州成为他们贸易和侨居的中心。

尤其南宋时,在阿拉伯人蒲寿庚对泉州港管理经营时期,他利用自己的海外联系,广为招来外商,尤以阿拉伯人为最多。

阿拉伯和三佛齐的商人大量来泉及海上贸易的繁荣兴盛是泉州港兴起的外部条件。

(三)南宋政治形势的变化泉州于北宋时期正式开港,南宋建立后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泉州港也逐渐发展兴盛。

问题是为何泉州会在广州和明州存在之时兴起,并且超过广州成为第一大港呢?当时,杭州是南宋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消费性城市,杭州城里聚集了大量的封建地主和官僚,外来的奢侈品及奇珍异物,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国都南迁,泉州更加接近政治中心,不仅距离杭州比广州更近,海运便捷,而且陆上交通也比广州较发达,外来货物转运杭州也就较广州方便。

同等数量的货物从广州运往杭州需六个月,而泉州出发只需三个月,由此可见,广州的运耗要比泉州大得多;此外,唐末黄巢攻入广州的时候,外国人死亡12万,因此大量的外国商人就暂时不敢来广州贸易,毋庸置疑这对广州的国际贸易而言是严重的打击,相反,五代时期的泉州,封建军阀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地发展泉州的海上贸易,招来南洋诸国。

因此,泉州港的情况逐渐改善并赶上广州。

明州(宁波)的位置更靠近杭州,为何也没有成为第一大港呢?这不仅与当时主要贸易国之间的传统贸易关系有关,而且还同进出口主要商品的产地有关。

首先,南宋时期同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阿拉伯和南洋各国,虽然同朝鲜和日本也有贸易往来,但并不占主要地位。

泉州同阿拉伯和南洋诸国的贸易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明州与朝鲜和日本由于相距较近,因此与其往来更为密切。

其次,从输入的产品来看,主要供封建统治者消费的奢侈品其产区多在南洋,而泉州输出的青瓷和绸缎也深受南洋国家的喜欢。

再次,南宋初年,金兵入浙,所到之地燔灭一空,明州的港口贸易因此受到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泉州却没有遭到金兵的抢掠和破坏,贸易继续向前发展。

(四)港口位置的特殊性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及海上贸易的发达都提出了对一个巨大海港的需求。

从资历上看,无论是广州还是明州都比泉州有更长的正式开港的历史,但是泉州却兴起并超过他们这还与当时各路联系方向的矛盾有关系。

首先,宋朝希望港口位置尽可能靠近京城。

从宋太祖开始,国家就垄断了对外贸易,实行“禁榷”制度,政府在港口通过“抽分”和“和买”得到的进口商品,一部分在当地销售,大部分则运到京城供统治者消费,路途遥远,风险巨大,运输极其困难,因此,朝廷迫切需要港口尽可能靠近京城。

其次,江浙作为输出品的最大产地和全国的经济中心,是当时同海外联系最具决定意义的交通线之一,极力要求尽可能近的海港,南宋发展本地区港口的要求更加急迫。

杭州和明州是当时最近便的贸易港,然而为什么不是杭州本身及最近便利的明州得到迅速发展,而是距离远达三个月之久的泉州呢?原因就在于阿拉伯和南海诸国一致要求港口南移,阿拉伯和南海诸国在海上交通所花的时间的运费并不少于路上运输,而且风险极大,因此处于贸易安全方面考虑,外国商船要选择尽可能近的港口,他们要求港口南移。

由此看来,这就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趋势:“国内的南宋朝廷和江浙地区以及日本共同要求港口北移;而处在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方向上的阿拉伯和南海诸国则要求港口南移,最后只能选择一个对双方都比较近便的港口,恰好处于南宋海岸线中点的泉州港应运而生”,泉州港正处于两者矛盾的平衡点上,因此,得以兴起发展并迅速地跃到海港的最前列。

(五)统治阶级的重视南宋时期的政治形势发展及统治者对泉州港的认真经营是泉州港崛起的又一大推动力量。

南宋偏于东南一隅,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户口数量都远不及北宋,但是其财政开支却超过北宋,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维持巨额的财政支出,南宋政府便从海外贸易中寻求出路,大力发展贸易往来。

南宋时期的市舶司,税收占到整个皇室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可见泉州港在海上贸易和经济上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掘泉州这个巨大的财源,统治者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泉州港的崛起。

1.重视泉州官员的选拔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宋高宗在任命李庄提举福建市舶的诏令中说“提举市舶官,委寄非轻,若用非其人,则措置失当,海商不至其。

庄可发来赴阙禀议,然后上任”,①朝廷也非常重视地方官人员的录用。

2.对来货多的外商进行奖励绍兴六年(1136年),知泉州连南夫奏云:“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②同年,阿拉伯人蒲啰辛运一大船乳香到泉州,市舶抽解到三十万贯,朝廷特下诏表彰并“补承信郎,仍赐公服履笏”,希望他回国“说谕蕃商,广行船贩乳香前来,如数目增多依次推恩,他的手下人员也得到银綵等的犒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