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读拼音,写词语。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横贯东西多态多资B.烟雾嘹绕庄严肃穆C.乐声优扬龙凤呈详D.错综相连严丝合缝3.下列有关故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故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

B.紫禁城外有护城河。

C.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D.外朝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4.下列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项()A.养心殿东间叫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作诠释)B.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打比方、列数据)C.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一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作比较)D.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

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迁”(引用)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奇巧的亭台水榭。

B.东东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房间里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放置得井然有序。

C.运动会结束后,大家深刻反思了这次比赛失利的原因,总结会上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

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6.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角度展示,详略安排得当。

B.课文按方位顺序介绍故宫。

C.《故宫博物院》是游记,在谋篇布局时,采用“总一分"的方法。

D.本文说明方法有列数据、摹状貌、形象描述等。

7.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规模( )大雄伟( )丽双龙戏( ) 龙凤( )祥迥然不( ) 井然有( )(1)长江三峡的风光( ),令游人看后赞叹不已。

(2)走进客厅,只见各样家具摆得( ),而且窗明几净。

8.选词填空。

(1)神秘神奇奇妙①这个的想法真叫人拍案叫绝。

②科学家决定揭开火星的神秘的面纱。

③九寨沟真是一个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练习及答案

故宫博物院》练习及答案

故宫博物院》练习及答案故宫博物院》练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chù lì)湛蓝(zhàn lán)蟠龙(pán lóng)金銮殿(jīn luán diàn)檀香(XXX xiāng)鳌头(áo tóu)击馨(jī xīn)鎏金(liú jīn)矫健(jiǎo jiàn)2、找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A、亭台楼阁青松翠柏色彩鲜明B、和谐统一池馆水榭雄伟壮丽C、XXX花坛盆景相互衬映D、烟雾缭绕龙凤呈祥井然有序3、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1)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2)御道:皇帝行走的道路。

3)攒:聚集。

4)玲珑奇巧:精致巧妙。

4、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3)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顺序)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XXX、龙凤呈祥的彩画。

(顺序)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比喻)6、按照下列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仿写相应的句子。

1)例句: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仿写:高高的围墙像一道屏障将故宫保护在其中。

2)例句: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显得十分美丽。

仿写:宏伟的大殿、华丽的门楼,矗立在广阔的宫廷之中,显得非常壮观。

二、整体内容7、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顺序,而且在结构上时间和空间相结合。

8、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的方向,逐次介绍建筑物,先介绍“前三殿”部分,后介绍“后三宫”部分。

【名校课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4故宫博物院练习

【名校课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4故宫博物院练习

14 故宫博物院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这篇解说词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重点突破故宫建筑物众多,但在众多宫殿中,作者为什么将太和殿作为说明的重点?提示一: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提示二: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便于读者由点及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提示三: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难点攻克《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建筑物为说明对象的事物说明文,作者在说明时是怎样安排说明顺序的?提示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内廷”建筑,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

提示二:课文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

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提示三:从南到北,基本上沿着中轴线前进,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分述综合,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其之间的联系比较清晰明了。

4.结构图解总说: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略)故宫前殿前建筑(略)博朝物分说三太和殿:高度、面积、陈设、雕饰、作用(详)院大殿中和殿、保和殿(略)后三宫(略)内廷御花园(略)总说:呼应开头,强调艺术特点(略)5.学法点津说明顺序——空间顺序说明文以解说、阐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恰当的顺序简明、准确地说明事物和事理。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阅读短文《故宫博物院》,回答后面练习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4篇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12《 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有答案)

12《 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有答案)

12《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 故宫博物院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zhùgōng diàn línglóng huīhuángzhuǎn jīyíchǎn móxíng jiǎo jiàn二、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额枋(fāng fáng)蟠龙(pán fān)气氛(fēn fèn)辐射(fúfǔ)废墟(xǖxū)金銮殿(luán lán)攒在一起(zǎn cuán)陨石(yǔn yǒng)三、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词语。

1.形容小而奇巧,精致奇特。

()2.形容一种朦胧的、看不清东西的感觉。

()3.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4.有条理、有秩序、整齐不乱,多用于人很多的场合。

()5.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_________________四、选词填空。

矗立耸立1.水中礁石嶙峋,两岸绝壁()。

2.大街两旁()着高楼大厦。

肃穆严肃3.绿森森的林带,在湛蓝的天幕下显得()、壮美。

4.老校长的表情总是那么(),同学们都有点怕他。

五、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紫禁城的城墙高约十米,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为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2.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3.太和殿俗称金銮(luán)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二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建筑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4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4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故宫博物院》阅读理解(一)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1)精品;(2)奇巧;(3)任意B.(1)珍品;(2)奇巧;(3)随意C.(1)精品;(2)精巧;(3)任意D.(1)珍品;(2)精巧;(3)随意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初中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教你一招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基础部分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4 故宫博物院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4 故宫博物院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4 故宫博物院人教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宫,又名紫禁城、皇城,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B、《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解说词,文章按照参观路线介绍了故宫建筑结构及其布局和功用。

C、本文着眼于纵观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北到南,逐次介绍建筑物。

D、本文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故宫,外国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

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①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A、③①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③②【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选词填空题正确的一组是( )①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________,建筑________,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河上是五座________的汉白玉石桥。

③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________。

A、壮观精美精致优美B、壮丽精美精美悠扬C、壮美精巧精致动听D、壮丽精巧精致悠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________________,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A、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B、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C、重重殿宇,道道宫墙,层层楼阁D、层层楼阁,重重殿宇,道道宫墙【解析】:第5题【单选题】《故宫博物院》文章在介绍故宫中著名的三大殿时,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详细加以介绍。

《故宫》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故宫》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课堂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课堂练习及答案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 琉璃(liú)
B、湛蓝(zhàn) 藻井(zǎo)
C、击磬(qìng) 金銮殿(luán)
D、蟠龙(pán) 中轴线(chóu)
2、解释画线的字:
矗立:。

湛蓝:。

肃穆:。

蟠龙:。

3、依课文填空:
⑴故宫博物院,坐落在,是我国现存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年历史了。

这是两代的皇宫,当时叫。

⑵可看作一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到的中轴线。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⑴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
⑵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
⑶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参考答案】
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B(藻zǎo)
2、解释画线的字:
直立、高耸深恭敬蟠曲
3、依课文填空:
⑴北京的中心最大最完整五百多明清紫禁城
⑵解说词空间顺序南北
4、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故宫博物院》【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关于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明(1368一1644)、清(1644一1911)两朝皇宫。

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3年后建成,1421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

距今故宫有近600年历史。

故宫建筑群,之所以未给人杂乱纷繁、局促拥塞之感,主要因为突出了一条极为明显的中轴线和重点突出、简繁得体的建筑手法。

建筑群以太和殿为重中之重,它巍然坐落于前朝的中心位置。

这里是皇家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帝继位、大婚、朝会、殿试及命将出征均在此举行,所以它的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充分体现了皇权第一的思想。

同在中轴线上的内廷主体建筑如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虽然也是帝、后经常活动和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用性甚至超过外朝三大殿,但它们毕竟不是重大活动的中心,所以它们的建筑规模、体量和豪华程度明显逊于太和殿,表现出严格的“内外有别”。

再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设置10尊,乾清宫设置9尊,交泰殿设置7尊;而中轴线两侧的东西六宫各主要大殿仅设置5尊。

由此不难看出,紫禁城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即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这里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等级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赖以维系的基础,这其中政治与礼制的内涵,被我们聪明的古代匠人以简洁明快的物质架构昭示于世人。

故宫以其完美的古代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2.写作背景《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

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

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1979年11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这篇解说词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2.故宫博物院 分层练习(含答案)

12.故宫博物院 分层练习(含答案)

12.故宫博物院 分层练习人文素养:感受文化瑰宝,提升民族自豪感。

语文要素:能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材料,提取并整合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一、 读语段,完成练习。

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lu án lu ǎn)殿,大殿屋顶上是金黄色的琉.(li ú ni ú)璃瓦,殿檐斗拱、额枋.(f āng f áng)、梁柱上装饰着贴金彩画,彩画中龙的造型多态多姿。

而御花园则与它迥.(t óng ji ǒng)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sh è xi è),使人觉得轻松自在。

1.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填入文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是( )A. 肃立B. 耸立C. 矗立D. 屹立3. 与“多态多姿”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 “鸣钟击磬”的“磬”字,联系词语我知道它是( )基础巩固基本核心素养新课标A. 石头B. 一种声音C. 一种石制的乐器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这对双胞胎的性格迥然不同....。

B. 同学们井然有序....地进入科技馆参观。

C. 他朗诵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四、有目的的阅读暑假里,你和家人到北京故宫旅游,你负责做故宫旅游攻略。

11故宫博物院(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1故宫博物院(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11*故宫博物院
一、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
矗.立 ( ) 湛.蓝 ( ) 蟠.龙 ( )
金銮.殿 ( )
檀.香 ( ) 鳌.头 ( ) 鎏.金 ( ) 矫.健 ( )
二、选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 ) .
青松翠柏色彩鲜明
池馆水榭雄伟壮丽
花坛盆景相互衬映
龙凤呈祥井然有序
三、选出恰当的词语 .
1.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 (完整
工整整齐 )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
2.走进午门 ,是一个宽广的庭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河
上是五座 (精致精美精彩 )的汉白玉石桥 .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
(惊叹
惊喜吃惊 ) .
四、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
1.宫城呈长方形 ,占地72万平方米 ,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 )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 ,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
呈祥的彩画 . (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
五、整体内容 .
,而且在结构上和相
结合 .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 ,由向方向 ,逐次介绍建
筑物 ,先介绍局部 ,后介绍局部 .
顺序 ,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一般采
用顺序 ,说明事物开展演变的说明文一般采用顺序 .这是由决定的 .
参考答案
一、chù zhàn pán luán tán áo liú jiǎo
二、C
四、
五、1.空间顺序总说分说
2.南北前朝内廷
3.空间逻辑时间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建筑之一。

自它成为文化遗产以来,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人员的光临,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和历史,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1420年,它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宫,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博物院的主要建筑群包括正殿、中殿和后殿,围绕着广场和院落,总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米。

这些建筑全部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它们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非常丰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库”。

它的收藏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珠宝、家具等各种艺术品和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乾隆皇帝的宝座、康熙皇帝的玉玺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分为多个部分,可以让游客全面了解中国皇族的生活和历史,同时也让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博物院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的关注。

此外,博物院还设有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在游览故宫博物院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宫廷文化的独特之处。

如以黄色为主的宫墙、红色的亮丽宫殿和琉璃瓦屋顶,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室的繁荣和奢华。

另外,在故宫的建筑中,还有一些庭院和花园,供游客休息和观赏。

这些庭院和花园以古典园林的形式呈现,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

总的来说,故宫博物院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也是一座文化瑰宝。

通过游览和研究故宫博物院,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也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建筑和艺术。

故宫博物院的存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创造力。

初二语文课文《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doc

初二语文课文《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doc

初二语文课文《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初中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

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

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二语文课文《故宫博物院》同步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挥霍()矫健()缭绕()击qng()金lun()殿jiǒng()然不同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⑵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⑶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⑷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

《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

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句子(注意句式)。

例: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

围绕环绕缭绕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着。

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

《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第一篇:《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

(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

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

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

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

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

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

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

11 故宫博物院(部编版)含答案

11 故宫博物院(部编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 -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 (节选 )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 ,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 ,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 ,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 "一池三山〞 ,即 "一池〞东海 , "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 , "一池〞是太液池 , "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 ,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 ,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 ,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 ,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 ,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 ,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 , 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 ,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 ,能忘记身在苏州城 ,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 ,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 ,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 "巨大的塔身 ,沉郁 ,厚重 ,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 ,居高临下 ,俯视京华 ,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 ,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 ,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 ,假设有假设无 .环顾天宇低垂 ,陷到脚下 .这时 ,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 !〞(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 , "三山〞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是,"三山〞就是、、 .3.用 "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 " 〞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 心情愉快 ,精神舒畅 .2.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环抱白塔的北海 ,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4.在苏州园林中游览 ,能忘记身在苏州城 ,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 ,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苏州园林的布局没那么多典故可循 ,而北海的布局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 ,内容丰富多彩 ,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 ,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 "昙曜五窟〞气势磅礴 ,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那么以精雕细琢 ,装饰华美著称于世 ,显示出复杂多变、华美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 ,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 ,比例适中 ,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和 "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 ,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 ,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表达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开展的历史轨迹 ,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穿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 "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 以及在此根底上开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 ,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反映出佛教艺术 "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 ) 1.根据意思 ,从短文中找出适宜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 ,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 .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表达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 "中国化〞的开始 ?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丰富多彩气势磅礴2.佛民族佛北魏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 ,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

语文课课练 ‖ 六上 .12 故宫博物院(含答案)

语文课课练 ‖ 六上 .12 故宫博物院(含答案)

12* 故宫博物院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zhùgōng diàn líng lóng huīhuángzhuǎn jīyíchǎn mó xíng jiǎo jiàn二、比一比,再组词。

枋()磬()攒()榭()坊()馨()赞()谢()三、在正确的词语下面画“√”。

1.新加坡发现两艘古沉船,内有大量(精美精密)的中国14世纪的青花瓷器。

2.“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神秘的三星堆文明,不能不令人(惊叹惊讶)。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

B.三座大殿矗立..在八米多高的台基上。

C.在室外景观区,一根耸立..的鸾凤风向器迎风摆动。

D.诗文精妙..的地方都隐在字里行间,不下一番功夫,是无法体会的。

五、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B.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

(列数据)C.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

(举例子)D.后三宫的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列数据)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故宫,旧称______,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家宫殿。

按照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方案,我们可以由__________进入故宫,由__________或__________离开故宫。

2.本文重点详细介绍的宫殿是_________,它所在的位置是在紫禁城的__________上。

它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座宫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阅读提升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每课一练
一、教你一招
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
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

( )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三、课外拓展提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0-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

(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

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3.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4.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

正确的是________
6.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
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直立、高耸深恭敬蟠曲
2.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3.A
4.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大风对人类生存是严重的威胁
5.C
6.举例子逻辑概括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