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

合集下载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②举错不可不察也。

(《张释之传》)③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系辞下》)十分明显,例①的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例②的错本应用措,放置的意思;例③的信与屈相对,本应用伸,意思才能通畅。

然而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

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错、信三字是通假(借字),牾、措、伸则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简化字的优缺点? 有没有必要恢复繁体字?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 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辟→避 《说文· 辟部》:“法也。”
《诗· 小雅· 雨无止》:“辟言不信。”
属→嘱
《说文· 尾部》:“连也。” 《冯谖客孟尝君》:“使人属孟尝君。”
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今字
免——娩 申——伸
卒——猝
直——值 尝——嚐
采——彩
顷——倾 曾——增
孙——逊
责——债
县——悬
解——懈
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昏 要 取
①傍晚、黄昏 ②婚姻、结婚 ①人的腰部 ②重要、关键 ①战场上取左耳 ②娶亲 ①燃烧 ②文言虚词 ①食物熟 ②疑问代词 ①士兵 ②突然、一下子
婚 腰 娶 燃 熟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男女有昏。” 《荀子》:“量要而 带之。” 《诗· 齐风· 南山》: “取妻如之何?” 《孟子》:“若火之 始然。” 《左传· 宣公二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 《赤壁之战》:“五 万兵难卒合。”
4、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
年-秊;前-歬;並-并;春-萅
5、笔画差异
冰-氷;吊-弔;船-舩; 咒-呪;珎-珍;凡-凢
6、繁简字的差异:
禮-礼;曐-星;雧-集
7、封建皇帝对文字的直接干预
罪-辠;照-曌
繁简字
一个字的繁体与它的简体合称为“繁简字”。
1956年发布《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第一批简化字。 连续公布四批简化字,共计515个。 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8个。 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调整后简化字2235个。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僖 公四年》)——共,后来写作“供 ”,供 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左传·僖公三十 年》)——说,后来写作“悦”,高兴。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四》)——责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引申以后,同一个字形表示的义项 众多,为区别词义而另造新字,分担原 字的部分意义。
• 2.由于字形的假借,假借义与本义共用一 字,为使假借义与本义能区分开来而另 造新字,承担本义或假借义。
• 这些后起的新字和原字就构成古今 字的关系。古字表示的意义多,今字只 是表示古字的部分意义。字形上,多数 古字与今字形体中有相同成分。
(三)今字产生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1.多数今字在古字基础上加形符而成。如: 奉—俸、捧 采—彩 賈—價 辟—避、僻、譬、闢、嬖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 一、古今字 • (一)定义 • 古今字是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种
同一读音和意义的形体不同的字。先产 生的叫古字,后来造的叫今字。 • 古今是相对的概念,周为古则汉为今, 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 例:
(1)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左 传·隐公元年》)——大,后来写作“太”。
同一组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 替代,而今字却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 替代古字。
三、通假字
• (一)定义
• 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某个字本有专字, 可古人书写时没有使用这个专字而是借 用了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这种现 象叫通假。其中被代替的字是本字,用 来代替本字的字是通假字,也称为借字。
• 例:
再如:“游”和“遊”。“遊”的本义是关于 行走的,“游”的本义是关于水的。关于行走 的都可写作“游”,但关于水的却不能用 “遊”。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古今字也称分别字或区别字。

由于古字所表示的意义过多,才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另造一个新字(即今字),分担古字中的一个意义。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再如:“责”有五个主要的意义:1)索取;2)询问;3)责备;4)责任;5)欠别人的钱财。

由于“责”所表示的意义太多,影响阅读,因此另造了一个新字“债”来分担了“责”的第五个意义,即表示“欠别人的钱财”这一个意义。

那么“责”为古字,“债”为今字。

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战国策·齐策》)其中“责”为古字,今字则为“债”字。

其他古今字的例子如:说(古字)悦(今字);反(古字)返(今字)由于今字是以古字的形体为基础造的,因此今字和古字形体上有联系。

今字的造法主要有两种:1)以古字为声符,另加一个形符。

如责债;反返2)改换形符。

如:说悦。

(二)异体字指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异体字是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如:泪淚;勅敕;线線;鹅鵞。

不属于异体字的例子:置寘;实寔;游遊;修脩汉字异体字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其一是为语言中同一语词而造、在使用中功能没有分化的一组字,如泪——泪、覩——睹、徧——遍等。

在异体字中,这类字数量最多。

其二是造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法相同、功能重合的一组字,如罪——辠、颿——帆等。

这里,罪、颿等字的本义都没有文献用例,可能是字书的编者根据字形的造意推出来的,这也是这类异体字与一般假借字的根本区别所在。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 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 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 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 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 ”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1)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


歴 干

辨析 齿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學 -斆 弃 -棄 (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练习
一、请结合上课内容归纳古今字、异体字及繁简字的 概念 二、找出句中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并写出与其对 应的今字、通用字与本字。 1.臣愿奉璧往使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 母有罪。 4.室如縣罄,野无青草。 5.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6.邹忌脩八尺有余. 7.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此小大之辩也 11.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13.韩厥俛定其右。
喻:比喻 谕:晓谕
三、繁简字
汉字简化的内容: (一)简化字形 1、简化部首 燈-灯 2、取原字的一部分 聲-声 獨-独 3、草书楷化 東-东
4、重造新体 叢-丛 簾-帘 5、借古字 聽-听 廠-厂 壞-坏 捨-舍
(二)精简字数 余 馀 余 几 幾 鐘 鍾 干 幹 乾 几 曆 钟
飢 饥 饑 征 徵
(二)字义不同,整理时视为异体字合并者不 是异体字
游 遊
炮 砲
“以炮以燔”——《礼记· 礼运》 “发砲若雷,吐气如云”——《善哉行》
(三)某个历史时期是异体字,后来有 了分工,要分时期看待。
“上使相如责蒙等,因喻告巴蜀人以非
上意” ——《司马相如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宣己谕物,言志之方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 接受 授予 祝福 诅咒 咒 授
(一)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1.词义引申后,为区别本义和引申义而另造 新字,分担原字的部分意义。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全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的成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

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

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 通假 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五)造字假借的作用
一是弥补了象形字 无法构造的缺点 二是节省 了造字 的数量 缺点是: 仍未摆脱表意文字 的局限 汉字系统的形音义 造成了混乱
(六)用字假借
用字假借:是汉字在使
用过程中的假借情况。 原因:一是用了别字: 如:甚矣,汝之不 甚矣, 二是: 从习惯,省事:
旦日,不可不蚤 旦日,不可不蚤自 来谢项王。 来谢项王。“早”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 孤不度德量力, 大义于天下。 大义于天下。“於”
(一)
古今字的形體
古字加形符 其萁;采(才采);員圓; 韋圍;取娶;昏婚;州洲; 县悬;孰熟;属嘱;反返; 改變形符 采採;說悅;赴訃;斂殮; 沒殁;振賑;張脹; 略加变形 母毋;不丕;大太;閒間; 陈阵 形体无关,通假字造成的: 形体无关 亡无;伯霸;辠罪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和通假字
1、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上古文字量少,一个字可能负担 许多词义,为了加以区别,就对 某个词义另造一个新字,于是就 形成了古今字。所以,古今又叫 区别字。例如: 上古没有“悦”这个字,表示这 个概念经常都是用“说”,但是, “说”的义项和用法很多,于是 就造后起字“悦”来表示高兴这 个概念。又如: “尝”(从旨尚声)的本义就是 表示“口味之也”,但因为“尝” 经常用来表示“何尝”、“未尝” 等概念,因此人们给“尝”加一 个意符“口”构成一个后起字 “嚐”表示“嚐滋味”的概念。 2.对待古今字的正确态度: (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 掌握古书的词义; (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 要后古薄今,也不要是古非今。 3、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中学教学并不区分,古今字和通 假字,只是笼统的称为通假。大 学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才提 出这一问题。
(二)、异体字的类别:
1、造字方法不同造成的 异体字 野:(形声) 埜 (会意) 岩:(会意) 巖 (形声) 灾: (会意) 烖 (形声) 泪涙- 岳嶽- 膻羶shan絷zhi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今字1、兹——滋2、嘗——嚐,即尝3、共:后来写作“拱”,环绕、凑集。

4、其犹张弓与:名末语气词,后来写作“欤”5、其不欲见贤邪:见——现,古今字6、匮——柜7、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知——智8、然则鄉之所谓知者:鄉——嚮9、擿玉毁珠:擿——掷10、灭五采:采——彩11、两涘渚崖之间12、说怿女美:说:后来的“悦”,女:后来写作“汝”13、七月亨(烹)葵及菽14、坚甲厉兵以备难:厉——砺15、被甲者少也:被——披16、鄉→嚮:今东鄉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17、禽→擒: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

18、陈→阵: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19、见→现:情见势屈,旷日粮竭。

20、亨→烹: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

21、奉→捧: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

22、县→悬: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

异体字1.扡——拖2.鐍——觼3. 黍稷重穋(稑)取彼狐貍(狸)。

献羔祭韭(韮)4. 群侠以私劒养:劒——劍(剑)5.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釁——衅通假字1.辩通辨2.已:通“矣”,句末语气词3.辞:通“始”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通“佰”,百倍5.高下相倾:倾——盈,通假字。

6.郢人恶慢其鼻端:通漫7.爱而不见:通“薆”,隐蔽8.自牧归荑:归:通“馈”,赠给9.匪女之为美:匪:通“非”10.八月剥(攴)枣。

11.以介(匄)眉寿。

12.八月断壶(瓠)。

13.猗(掎)彼女桑。

14.黍稷重(穜)穋。

15.上(尚)入执宫功。

16.四之日其蚤(早)。

17.三之日纳于凌阴(窨)18.夫离法者罪:离——罹:触犯19.法趣上下:趣——取20.荐——搢:插21.距敌恃卒:距——拒22.无私劒之捍:捍——扞23.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畜——蓄:积累承—乘,趁机会24.有分于从衡之党:从——纵:合纵衡——横:连横25.趣本务而趋末作:趣——趋:趋向、归向26.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籍——藉:凭借27.而徼倖其后:徼——邀:求取28.修治苦窳之器:苦——盬:粗劣29.侔农夫之利:侔——牟30.为设诈称:为—伪31.仓颉固以知之矣:以--已32.常→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汉语考试资料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2012-2-22)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今字古今字的界定: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古字和今字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古今字的关系。

●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避)●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闢)●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僻)●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譬)●责——债;舍——捨;反——返●责毕收,欲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左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益——溢;州——洲;止——趾;奉——捧*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采——採;队——坠;其——箕;孰——熟;县——悬;然——燃*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大——太;解——懈;取——娶异体字异体字界定:指形体相异,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异体字。

其中最通行的一个称为正体,其他的称为异体。

●异体的原因:会意与形声字的差异:泪—涙;岩——巖形声字的意符不同:唇——脣;猫——貓;遍——徧;歌——謌;溪——谿●形声字的声符不同:粮——糧;裤—袴;蚓——螾;●偏旁相同,位置不同:峰-峯;鹅;群。

异体字需要注意的问题●意义相近、读音相同的汉字不是异体字。

置-寘(放置、设立、购置——放置)●意义有相同和相异之处者,不宜视为异体字。

雕-彫--凋(雕:鸟名;彫:雕琢、雕饰;凋:凋零)●有条件通用的字不宜视为异体字。

(沽——酤;亡(亡何、亡虑——无)繁简字●繁简字的界定:●指一个字有笔画繁简不同的两种写法。

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笔画简少的称为简体。

繁体字和简体字合称繁简字。

●意义:学习认识繁体字,是阅读、整理古典文献典籍的需要。

●简化字的形体来源:●重新用古字,废弃后起字:从-從;网-網;云-雲;舍-捨;采-採;卷-捲。

●草书楷化:车-車;门-門;为-爲;应-應●局部代替:习-習;夺-奪;务-務;奋-奮。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代文学第二册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总结

古今字1、兹——滋2、嘗——嚐,即尝3、共:后来写作“拱”,环绕、凑集。

4、其犹张弓与:名末语气词,后来写作“欤”5、其不欲见贤邪:见——现,古今字6、匮——柜7、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知——智8、然则鄉之所谓知者:鄉——嚮9、擿玉毁珠:擿——掷10、灭五采:采——彩11、两涘渚崖之间12、说怿女美:说:后来的“悦”,女:后来写作“汝”13、七月亨(烹)葵及菽14、坚甲厉兵以备难:厉——砺15、被甲者少也:被——披16、鄉→嚮:今东鄉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17、禽→擒: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

18、陈→阵: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19、见→现:情见势屈,旷日粮竭。

20、亨→烹: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

21、奉→捧: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

22、县→悬: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

异体字1.扡——拖2.鐍——觼3. 黍稷重穋(稑)取彼狐貍(狸)。

献羔祭韭(韮)4. 群侠以私劒养:劒——劍(剑)5.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釁——衅通假字1.辩通辨2.已:通“矣”,句末语气词3.辞:通“始”4.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通“佰”,百倍5.高下相倾:倾——盈,通假字。

6.郢人恶慢其鼻端:通漫7.爱而不见:通“薆”,隐蔽8.自牧归荑:归:通“馈”,赠给9.匪女之为美:匪:通“非”10.八月剥(攴)枣。

11.以介(匄)眉寿。

12.八月断壶(瓠)。

13.猗(掎)彼女桑。

14.黍稷重(穜)穋。

15.上(尚)入执宫功。

16.四之日其蚤(早)。

17.三之日纳于凌阴(窨)18.夫离法者罪:离——罹:触犯19.法趣上下:趣——取20.荐——搢:插21.距敌恃卒:距——拒22.无私劒之捍:捍——扞23.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畜——蓄:积累承—乘,趁机会24.有分于从衡之党:从——纵:合纵衡——横:连横25.趣本务而趋末作:趣——趋:趋向、归向26.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籍——藉:凭借27.而徼倖其后:徼——邀:求取28.修治苦窳之器:苦——盬:粗劣29.侔农夫之利:侔——牟30.为设诈称:为—伪31.仓颉固以知之矣:以--已32.常→尝: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壶,本义是器物之名(如“水壶”),借作“瓠”(葫芦)。《诗经·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由,本义是“从”,借作“犹”(犹如,如同)。《孟子·梁惠王上》:“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驩,本义是“马名”,常借作“欢”。《左传·昭公四年》:“寡人愿结驩于二三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 辩,本义是“巧言”,借作“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信,本义是“诚也”,借作“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时,本义是“四时也”(即一年四季的“季”),借作“是”(这些)。《诗经·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靡,本义是“倒下”,借作“无”。《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繁简字
同一个字,字形笔划多、写法复杂的,叫繁体字;字形笔划少、写法简单的,叫简体字或简化字;二者合称繁简字 《史记·张释之传》:“此二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斆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左传·成公二年》:“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 汉字简化的原则 ① 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例如: 燈—灯 機—机 憐—怜 遷—迁 膚—肤 ② 删去原字的一部分。例如: 務—务 條—条 習—习 雖—虽 開—开 ③ 草书楷化。例如: 會—会 東—东 書—书 韋—韦 當—当
归,本义是女子出嫁,借作“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逝,本义是“往”,借作“誓”。《诗经·魏风·伐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直,本义是“曲”的反面,借作“特”(表“仅只”之义)。《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伯—霸 、何—荷 、内—纳、见—现、女—汝、閒—闲、泉—钱 彊—强 、辠—罪、迻—移 由假借构成的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埂”。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用)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

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

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即要求对方早点来,别来得太晚了,显得没诚意,不礼貌。

显然应该写“早”字,但司马迁却写了个“蚤”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的很清楚,“蚤”本是“啮人跳虫也”,就是今天的“跳蚤”。

我们不能说司马迁不会写“早”字,也不能说那时“早”字还没出现,实事上先秦就有“早”字了:《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又《隐公三年》:“早死”;《荀子·非相》:“不先虑,不早谋。

”《大戴礼记》:“天子之善在於早谕教与选左右。

”《史记》中也能找到用“早”的例子:《孝武本纪》:“天子即诛文成,后悔其早死,惜其方不尽。

”《留侯世家》:“后五日早会。

”《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但在先秦、两汉时期,用“蚤”为“早”的例子多得很:《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

”《左传·僖公23年》:“子盍蚤自贰焉?”《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史记·周本纪》:“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

”《史记·始皇本纪》:“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汉书·文帝纪》:“有司请蚤建太子。

”这两个字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同音字,故而相通假。

与“早、蚤”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很多,例如:畔与叛——《说文·田部》:“畔,田界也。

从田,半声。

”《左传·襄公26年》:“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韩非子·难一》:“历山之农者侵畔。

”可见,“畔”指田间界限,即现在所谓“田埂”。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

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都是汉字学上的重要概念,它们所代表的几种文字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如表示“返回”义的词原用“反”表示,后来用“返”表示,“反”、“返”在“返回”义上构成古今字;表示“昏暮”义的词原用“莫”表示,后来用“暮”表示,“莫”、“暮”在“昏暮”义上构成古今字。

古今字产生的两大原因:一是文字假借,一是词义引申。

(一)文字的假借由文字假借造成的古今字又可具体分为两种情况:1.某字被借走,为它的本义造新字,原字与新字构成古今字。

如:须一鬃“须”字由表花纹条理的“彡”和表头部的“页”构成,其本义是胡须。

(说文解字》:“须,面毛也。

”)由于“须”被借去表“必须”之义,于是本义另造“鬃”字表示(“鬃”今又简化为“须”)。

然一燃“然”字下面的“?”实即“火”字“然”之本义是燃烧。

《说文解字》:“然,烧也。

”由于“然”被借作代词、连词,以及形容词词尾,于是本义另造“燃”字表示。

2.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假借义造新字,形成古今字。

如:采一彩“采”字的字形结构是“爪”在“木”上,本义是采摘。

假借表文彩、色彩。

后为假借义造“彩”字。

辟一鹳“辟”的本义是法律、法度。

《说文解字”:“辟,法也。

”假借表开、开辟。

如《苟子?议兵]》:“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

”后为假借义造“阴”字(“牌”夸又简化为“辟”)。

词义的引申词义引申造成一词多义,表现在书面上就是一字多词。

为了表意明确,减轻原字的负担,于是新造字分担原字的义项,形成古今字。

具体情况亦有二:1.让原字表本义,为引申义造新字。

如:昏一婚“昏”本义是黄昏。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后为引申义造“婚”字。

景一影“景”本义是日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列举12第二单元3《郑伯克段于鄢》通假字:45寤:通“”,倒逆。

注P97 例句:“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6遂恶之。

”7无:通“毋”,不要。

注P99 例句:“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8阙:通“掘”,挖掘。

注P103 例句:“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9不然?”10古今字:11大:今字“太”,表示尊称。

注P98 例句: “请京,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12叔。

”13辟:今字“避”,避免。

注P99 例句:“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4厌:今字“餍”,满足。

注P99 例句: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5尝:今字“” ,副词,品尝,体会滋味。

注P102 例句:“小人有母,皆16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17异体字:18佗:同“他”,其也,另外的。

注P98 例句: “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1920:同“昵”,亲近。

注P100 例句: “公曰: “不义不,厚将崩。

”2122《公孙无知之乱》23通假字:24绌:通“黜”,贬低。

注P109 例句: “衣服礼秩如 ,襄公绌之”。

25游:通“”,出行, 乐。

注P110 例句:“齐侯游于姑棼”。

26御:通“”,抵。

注P110 例句: “我奚御哉! ”27税:通“脱”,解脱桎梏。

注P113 例句: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28税之”。

29古今字:30:今字“嫡”,正妻所生长子。

注P109 例句:“衣服礼秩如”。

31见:今字“现”,出现。

注P110 例句: “彭生敢见”!32坠:今字“”,坠落。

注P110 例句: “公惧, 坠于车”。

33反:今字“返”,返回。

注P110 例句: “反,诛屦于徒人费”。

34路:今字“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注P112 例句: “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35辟:今字“避”,躺避。

注P112 例句: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36皆止”。

37异体字:38期:同“”,一周年。

注P109 例句: “期戍,公问不至”。

39《之战》40通假字:41无:通“毋”,不要。

注P120 例句: “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42桀:通“揭”,举起。

注P120 例句: “齐高固入晋师, 桀石以投人”。

43翦:通“剪”,剪除。

注P121 例句: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44古今字:45道:今字“导”,引导,带路。

注P118 例句: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46禽:今字“擒”,捉拿。

注P120 例句: “禽之而乘其车”。

47陈:今字“阵”,摆开阵势。

注P121 例句: “师陈于”。

48异体字:49:同“鞍”,齐地名,今山东济南市附近。

注P121 例句:“师陈于”。

:同“俯”,弯下身子。

注P123 例句: “韩厥 ,定其右”。

5051〈子产说范宣子轻币〉52古今字: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32 例句: “宣子说,乃轻币”。

第三单元5354〈苏秦连横约纵〉55通假字:56庭:通“廷”,朝廷。

注P183 例句: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57以异日”。

58策:通“册”,税册。

注P185 例句: “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59:通“”,冲击,撞击。

注P186 例句: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

60:通“昏”,糊涂。

注P186 例句: “皆于教,乱于治”。

61赢:通“累”,缠绕。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 ,负书担橐”。

62:通“”,草鞋。

注P187 例句: “赢滕履 ,负书担橐”。

63:通“黧”,黑中带黄的颜色。

注P187 例句: “形容枯槁,面目黑”。

64归:通“愧”,惭愧,羞愧。

注P187 例句: “伏有归色”。

65溢:通“镒”,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188 例句: “黄金万溢”。

66掘:通“窟”,洞穴。

P189 例句: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枢之士耳”。

67伉:通“抗”,相敌,相当。

注P190 例句: “天下莫之能伉”。

68:通“盍”,疑问代词,怎么。

注P191 例句:“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可忽乎哉”!6970诎:通“屈”,屈服。

注P186 例句: “诎敌国,制海内”。

71古今字:从:今字“纵”,合纵。

注P181 例句: “苏秦连横约纵”。

7273禽:今字“擒”,捉拿。

注P184 例句: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74伯:今字“霸”,指称霸。

注P184 例句: “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75章:今字“彰”,明白,明显。

注P185 例句: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76受:今字“授”,授予。

注P188 例句: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77异体字:78:同“饰”,巧饰。

注P184 例句: “文士并 ,诸侯乱惑”。

79:同“决”,取决。

注P189 例句: “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80:同“煌”,辉煌。

注P189 例句: “转连骑,炫于道”。

81:同“蛇”注P190 例句: “嫂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82〈冯谖客孟尝君〉83通假字:84介:通“芥”,小草。

注P201 例句: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

85古今字:86属:今字“嘱”,嘱托,转达意愿。

注P194 例句: “使人属孟尝君”。

87责:今字“债”,所欠的钱财。

注P196 例句: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8889反:今字“返”,归来。

注P197 例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90说:今字“悦”,高兴,喜悦。

注P199例句: “孟尝君不说”。

异体字:9192:同“懦”,软弱。

注P197 例句: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93之事”。

94:同“遍”,全部。

注P197 例句: “券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9596〈郭隗说燕昭王求士〉通假字:9798:通“”,跳。

注P206 例句: “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99至矣”。

籍:通“藉”,践踏。

注P206 例句:“若恣睢奋击, 籍叱咄,则徒隶之人100101至矣”。

102古今字:103指:今字“旨”,意思,想法。

注P206 例句: “诎指而事之”。

104冯:今字“凭”,靠着。

注P206 例句: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105至”。

106反: 今字“返”,返回。

注P207 例句:“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107百金,反以报君”。

108异体字:109嘿:同“默”,静默,沉默。

注P206 例句: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110第四单元111〈项羽本纪〉112通假字:113繇:通“徭”,劳役。

注P252 例句: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114游: 通“”,指巡视览。

注P252 例句: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

罢:通“疲”,疲困。

注P258 例句: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

115116承:通“乘”,趁着。

注P258 例句: “我承其敝”。

戮:通“”, ,合。

注P259 例句: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117118距:通“拒”,抵挡。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19游: 通“”,交往。

注P265 例句: “秦时与臣游”。

豪:通“毫”,指长而尖的细毛。

注P265 例句: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120121倍:通“背”,背离,违反。

注P265 例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22蚤:通“早”,早上。

注P265 例句: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P263 123:通“隙”,缝隙,本篇课文中指感情上的隔、裂痕。

注P267 例句: “今124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125以:通“已”,已经。

注P273 例句: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

126伏:通“服”,佩服。

注P277 例句: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127古今字:128说:今字“悦”,喜悦,高兴。

注P258 例句: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129:今字“虻”,牛虻,吸取牛马家畜血液的一种昆虫”。

注P258 例句: “夫130搏牛之不可以破”。

131被:今字“披”,穿上。

注P258 例句: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132:今字“犟”,倔强。

注P259 例句: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不可使133者,皆斩之”。

134见:今字“现”,出现,存现。

注P259 例句: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量”。

135136:今字“强”,强大。

注P259 例句: “赵举而秦 ,何敝之承”。

埽:今字“扫”,指收罗,调集。

注P259 例句: “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

137138沈:通“沉”,沉没入水。

注P260 例句: “皆沈船,破釜甑”。

139当:今字“挡”,挡住,抵挡。

注P260 例句: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采:今字“彩”,彩色。

注P263 例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140141此天子气也!”142内:今字“纳”,接纳,放进来。

注P264 例句: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143王也”。

144坐:今字“座”,座位。

注P268 例句: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145之”。

P266146内: 今字“纳”,入进来。

注P268 例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47暴:今字“曝”注P273 例句: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

148寤:今字“悟”,明白。

注P281 例句: “五年之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149觉寤”。

150异体字:151:同“杯”注P271 例句: “沛公不胜杓”。

152:同“慷”注P276 例句: “于是项王乃悲歌慨”。

153:同“舣”,拢船靠岸。

注P278 例句: “乌江亮长船待”。

154:同“蜂”注P280 例句: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起”。

〈田单列传〉155156通假字:傅:通“附”,附着,在本文中指包裹住。

注P286 例句: “令其宗人尽断其157158车轴末而傅铁笼。

159距:通“拒”,抵抗。

注P286 例句: “淖齿既杀泯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

插:通“”,掘土的工具,类似今天的锹。

注P289 例句:“田单知士卒之160161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162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

注P289 例句: “田单又收民163金得千溢”。

164无:通“毋”,不要。

P289 例句: “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

165畔:通“叛”,背叛。

注P291 例句: “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166归”。

167:通“敌”,敌人。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

168距:通“拒”,抵挡。

注P291 例句: “夫始如处女, 人开户;后如脱兔, 不169及距”。

170古今字:171:今字“途”,道路。

注P286 例句: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

172反:今字“返”,回来。

注P288 例句:“有一卒曰: “臣可以为师乎?”因173反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