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元素渗入论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论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感。
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实践中,我始终奉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信息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信息设备,遵守信息教室规则的好习惯。
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教师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
所以教师在课堂指导和示范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相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能够靠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虽然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在应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比如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则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从德育角度出发,探讨了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首先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接着讨论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以及实践中德育如何贯穿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强调了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德育渗透的方法,展望了未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德育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将德育融入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小学、渗透、影响、价值观、实践、重要性、提高、展望。
1. 引言1.1 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德育也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德育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更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德育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使他们在信息时代能够健康、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养成和品德培养。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更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远离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互相促进,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德育教育的要求入手,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之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灵活性。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从文字处理、演示制作到多媒体编辑等应有尽有。
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选择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德育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品质和行为习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可以针对不同的德育要求进行设计,比如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制作多媒体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可以设计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伦理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数字作品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通过这些任务设计,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示范。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德育的引领者。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和维护网络秩序,要示范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强化德育引导,才能真正做到德育与技术教学有机融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要家校合作共育。
学校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需要关心和支持孩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时代的迅速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开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开展步伐。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根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我认为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承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下面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好习惯终身收益。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标准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开展。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
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
造成上述场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
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方准时下课并催促学生做好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
如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论文摘要:作为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教育,最终在此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如今是一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精彩,也因为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计算机病毒肆虐,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等等。
面对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定型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少的思考和困惑。
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一、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发挥服务德育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在操作,理论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应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可以借助于过程性设计、协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对不良道德行为的评论等途径实现。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相对开放的,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场所的灵活性。
比如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毕关于信息获取的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捕获真实的自然信息,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他德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实现德育渗透,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渗透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的工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把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外厂商云集,各种洋品牌的软硬件新产品充斥市场,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
针对这种现实,我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发明及重要成就及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早在13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58年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97年6月,银河-iii型问世,运算速度达到每妙百亿次;同年9月,金山公司的wps97上市,这是我国自己开发的第一个在windows中之平台运行的文字处理软件,2000年8月,联想集团推出的联想天禧电脑获得了英特尔全球发展商大会颁发的“创新电脑新产品奖:……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同时也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信息。
二,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如何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而写入课堂是各科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我在具体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如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在一首《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把学生带进如诗如梦的新疆美景:天山的雪景、伊犁的果子沟、阿克苏的棉花基地、库尔勒的香梨、喀什的木纳格杏子、克孜勒苏的卡拉库力湖、大疆南北各族儿女亲如一家……在学生一声声惊叹,一声声赞美声中,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这些图画从哪儿弄来的;老师这个课件是怎么制作的,我能不能也制作出来呢?…就这样我轻松地将学生带进要学生的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学习技能后,我又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七·五事件的画面,无辜的行人被杀害,车行被烧毁、公车被炸、商店被抢……是谁在无视国家的尊严?是谁在践踏法律的神圣?是谁无视他人的生命,是谁让亲如一家的民族兄弟姐妹相互伤害,相互一家的博杀……孩子们一个个握紧拳头,眼里闪着愤怒泪花……孩子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当我们看到这一幅幅残忍的画面,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在流血的时候,我们作为新疆的一名小公民,一名新疆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新疆的稳定和繁荣是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还能让这些坏人再为所欲为吗?不,绝不!今天我们有幸学习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它将另一种形式展现我们的文化思想,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粹,也让我们将它作为一种凝聚民族精神、讨伐分裂分子的有力武器,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把党的民族政策、把我们的学习动态呈现给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熟悉新疆,援助新疆建设,让新疆这一颗丝路明珠在祖国的西北方熠熠生辉!你有这个决心和信心制作一份反映面貌的课件吗?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新疆吗?那我们一起更深入的走进powerpoint!三、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信息观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创设主动学习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其它学科相关知识,我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并教给学生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些相关的资料,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德育在每所学校都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该寓德育渗透与专业课教学。
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全文如下: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
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职尽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方法德育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网络道德是人类道德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与整体道德相关联的众多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止是在学校的微机教室可以上网,多数学生家中也接入了互联网,学生接触网络变得越来越容易。
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好奇心强,意志力不够,心理调控能力差,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遇上网上种种新奇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等等。
其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共同话题。
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师资队伍出发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
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3.优化备课活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技术与德育似乎并不着边际,但是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
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充满了我们生活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的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一。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同时也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在共性的道德品格标准根底上形成个性品格的重要过程。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健康开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许多认识还比拟幼稚,面对各种不良网站不懂鉴别,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不知所措。
在这开放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较多,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良性开展。
我们应该广开路途,积极开发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学科课程,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活动内容的外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日益高涨,师生的精神生活快乐而健康。
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
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1、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于网络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觉抵抗网络黄毒的意识,能够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抵抗力,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社会道德准那么与人际交往准那么,不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坏网络环境与平安。
3、具有耐心、细心和认真思考,努力尝试,决不放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2、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阶段是儿童接触信息技术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各种信息的技术。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和网络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工具,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
实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策略1.设置德育目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确定德育目标是关键。
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目标,并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中。
2.创设德育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设置网络行为规范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3.强化案例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网络骗局案例、虚假信息案例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风险和挑战,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和决策能力。
4.设计德育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网络道德的任务,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深化家校合作:德育不仅需要在学校中进行,家庭和社会也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发展。
德育渗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效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可以取得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新课程的普及实施,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以后,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地学习成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
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文明教育渗透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54幸福生活指南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文明教育渗透张 鹏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人民小学在我们普遍的小学中,学校德育形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国旗下讲话、评值日卫生、全星个人等等,真正缺少的是提供每个学生赋之于行动的有效平台。
倘若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得到更好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能够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同时让学生不会感到是硬生生的接受思想教育。
1善于从教材中发掘文明教育因素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文明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从信息技术教材中发掘出这些文明教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产生了对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中适时、自然地利用这些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上册“画规则图形”这课中,我在教授如何使用“填充工具”填充颜色这一环节时,学习完了课本上的“填充工具”后,增加“吸取工具”的使用,让学生运用“吸取工具”吸取相应颜色,再用填充工具补划破汽车的痕迹或给乱涂乱画的公物重新上色等。
这时,无形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个文明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文明的认识和能做个文明人的喜悦之情。
然后提出以后不能做破坏公物的事及和不文明的行为说“不”等。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能相互合作,按要求完成了课堂任务。
在本节课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填充工具”的使用,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一次德育文明教育,学习效果显著。
2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文明德育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愉快地掌握技能,同时还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做个文明市民、做个文明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图形标志我会认”这堂课以教学图形标志的复制与粘贴为主,是对北师大版第九课“复制图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本节课结合了该年段美术学科的第二十课“认识图形标志”,我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中,激发探究欲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特点及表示的不同实际意义,逐渐提高指导自己日常行为的能力,时时告诉自己做个文明的厦门人,做个文明的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论文摘要:在小学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
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始终奉行“先会做人,后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尊崇网络文明、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人生抱负。
如何做好德育渗透的教学工作,我从最简单最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以下是我从教学的主要过程和多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做法和观点: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的主体,一方面我们要传道解惑,传授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结合日常的教学,老师都可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德育渗透的相关材料和活动主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养成。
如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同时从银河系列计算机、汉王识别、百度、腾讯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软硬件及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来看到我们民族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希望,增加同学们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比如文字编辑或幻灯片制作或动画制作练习中,组织学生制作“我的家乡”等为主题的word作品,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相关技术操作,同进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历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等内容。
二、联系生活,结合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篇一(一)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网络时代不仅带来了教学思路、内容、形式等的转变,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教学资源。
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以大量的例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将善恶美丑以确定的形式告诉学生,学生只是记住、懂得,却并不是经过自身理解得成的,而网络资源的引用,能够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义。
2、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
与网络时代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为课堂教学增色许多。
对于小学德育课而言,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增强课堂表现力。
以往德育课程多数以说教为主,内容的表达受制于教师的语言,尤其对于感性认识为主、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大了理解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吸引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好解决了这样的弊端。
(二)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尽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有益之处,并为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之小学生认知特点等都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开发性等特点,即使对是非有自己判断的成年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更是严重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对于事件的评论也是多样观点并存,其中也不乏极端的观点,这些信息的存在,对于尚无理性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的小学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2、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在小学阶段,无论在教学中依赖多媒体技术,还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就是网络是生活或者说学习中的必需,家长与教师的引导稍有不慎,可能会形成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1)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曾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的。
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
机房的利用率非常之高,可谓是川流不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下课后能做好下课的准备,将鼠标、键盘、凳子放回指定地点,自觉维护和保持学习场地的整洁,将不要的鞋套放进垃圾桶,处处体现主人翁的形象。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重要的不是“言必称网络”,更不是“谈网色变”,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技术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等防护软件。
大力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渗透,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围绕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进行讨论,探讨渗透的方式和意义。
德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来渗透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滥用等。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谨慎选择信息来源,遵守信息道德规范,不盲目追求网络上的虚幻世界,避免沉迷于游戏和网络。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滥用的危害,并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德育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道德讨论来渗透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让他们思考信息技术与道德之间存在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网络欺凌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操。
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信息社会中能够积极参与,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渐渐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德育元素融入其中,将更需要我们思考。
本文将探讨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今教育中的热点,它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但有没有想过,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到底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让他们掌握操作技能、理解技术原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而德育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感情品质、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养,让他们更好地遵守道德、规则和法律,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实际能力,又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德育教育的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观念。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技术进步也需要良好的道德伦理和学术规范的支撑,否则技术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科技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御不良科技的侵扰,实现科技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最后,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辨和判断。
信息时代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人们需要进行筛选、分析和思考,才能得出质量高的结论或判断。
然而,正确的思辨和判断离不开良好的德育教育,只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能够在信息大量涌入的时代做到精准思辨和理性判断。
既然已经确定了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德育渗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1)保护个人隐私,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2)文明上网,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不发表不当言论;(3)遵守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版权;(4)不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保证身心健康。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刍议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刍议【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接着探讨了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
进一步讨论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实践方法,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分析了德育渗透带来的教学效果提升,并强调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指出未来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将更加密切发展。
通过德育渗透,小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德育、渗透、教学效果、网络道德观念、融合、实践方法、发展、重要性、未来。
1. 引言1.1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变得愈发突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起点,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拓展视野,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必备内容,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1.2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德育一直被视为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引导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价值观念、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等多重作用。
在道德水平高于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学生的品德修养才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刍议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普及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渗透德育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理念主要是指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意志等德育素养。
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隐私,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信息技术还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和法律的习惯。
信息技术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追求卓越。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深刻理解德育理念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网络是信息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对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他们遵守网络规则和法律,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不沉迷网络游戏等。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在网络空间中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尊重他人的隐私,从而培养他们的网络伦理素养。
2.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是德育教育的有力工具,教师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优秀人物的事迹和言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质朴温馨的德育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传统美德;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互动课堂或者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道德提升。
3. 开展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信息技术素养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学生可以在信息时代更好地掌握各种信息和知识,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德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元素的渗入
德育,是所有的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
在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伦理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都起着促进的作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挖掘德育元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培养更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必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
一、潜移默化,良好习惯养成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儿童期,这个时期是初级的思想品德形成阶段。
在这一重要的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于他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阶段一直是德育为首位。
在信息技术课上这一实践操作为主的课堂上如何培养利用一切可挖掘的德育元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都是在计算机教室进行学习的,老师在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计算机教室时,就培养学生养成对号入座,爱护计算
机设备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操作计算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机房上下课时的的管理是重要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我针对课前课后课中三个方面对学生都有明确的要求。
课前要求学生文明排队,路过教室尽量安静,不要影响正在上课的班级,穿好鞋套,进教室时不要拥挤,按顺序就座。
让学生每个人都养成维护计算机教室卫生的习惯,上课时认真听讲,发言之前先举手,将文件保存至指定的文件夹,通过这些小细节让他们逐渐养成好习惯。
现在我的学生课前都课后都按严格遵守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制度,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擎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空谈爱国主义对于生在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
作为一门操作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讲“精忠报国”的故事,去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的名言,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国内容中有许多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
例如,《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30课了解历史,展望未来,介绍了计算机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发展史,我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史,对比国内外的差距,让学生产生危机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再如,以寻找“奥运会吉祥物”为主题,让搜索各奥运吉祥物,并制作成介绍奥运会吉祥物的幻灯片,引出我国的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进一步升华学生的
爱国主义热情。
三、诚信做人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具有诚实守信是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存在许多不诚信的现象。
有个别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想动脑,不追求操作过程和方法,去“抄袭”和拷贝别的同学的作品。
针对这种现象,我把教学内容与校园中的“诚信”信息相联系,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我校提倡的就是“诚信”校园,校园中有很多“诚信”信息,而且也举行了争创“诚信”好少年活动,校园设有诚信长廊、诚信画廊等,在低年级的“画图”课程中,我举行了“小小画家”电脑绘画比赛,主题是“寻找校园中的诚信”,学生们用鼠标绘画出校园中的“诚信”画面,即传授学生电脑绘画的操作知识,又让学生从自己的作品中体会“诚信”在我们身活中无处不在,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边的人和事。
学生作品完成后,我又设置“小小的舞台”,让学生上台来演示自己的作品,并简介作品的内容及作品制作的思路过程,提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并让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学们和老师认可,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时我恰当的提出,每个作品都“著作权”、“知识产权”,如果别人把你作品拷贝改变成自己的,是“抄袭”,是不诚实的行为,强化了学生对待知识的诚信态度。
四、拥有“感恩”的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
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其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品德之一。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恩情教育训语。
然而,现在的孩子却普遍缺乏感恩之,认为父母老师的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教会孩子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利用相关节日创设情境,如在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制作作品,给学生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用word软件绘制一张感恩节贺卡,送给自己最感激母亲。
再如,在教师节时让学生通过邮箱给自己的老师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能课,侧重于实践与操作,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和联系密切的,如果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穿插和渗透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就能使信息技术学科中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都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元素,恰当的、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