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论文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摘要: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感。
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德育渗透;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课实践中,我始终奉行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文化、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学生处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信息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爱护信息设备,要引导他们遵循操作规范。
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信息教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护信息设备,遵守信息教室规则的好习惯。
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教师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识渊博的智者,更是道德修养的榜样。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育人教材。
所以教师在课堂指导和示范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
3.培养方法得当,即要注意常规训练与特殊训练相结合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能够靠有意识地训练来培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虽然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在应用中渗透德育在应用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很多,比如幻灯片、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介绍我国相关软件的发展;在录入及排版练习中精选练习文稿和图片,要求学生制作“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的作品,并在评分标准中加入德育评分项。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工作,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全面地观察社会,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带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做了些探究。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现象一:每次上课时,总会有同学不穿鞋套就偷偷溜进教室,我非常生气,因为我再三强调上课一定要穿好鞋套,这是对每个同学的要求,不要因为某些同学而影响了规定,可还是会有个别同学以各种理由不穿鞋套……现象二:上课时,会有同学在叫“老师,我的显示器不亮了,键盘不好使,打不出字来了,鼠标不能动了……”,我闻声而去,咦,真的是出问题了,上节课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就坏了?检查一看,不知是哪位“高手”把连接线拔下来了……现象三:每次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都会从学生的抽屉里、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零食包装袋、一些小玩意、一些吃完后吐在地上已经变得黑乎乎的口香糖……这些要求学生注意的地方我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还有学生屡教不改。
看来,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1.教师要对德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当学生的楷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等;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乐观、自信等;4. 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如保护个人隐私、反对盗版等。
三: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策略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渗透策略: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示范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
2. 课程设置: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应该融入德育内容,例如在网络安全教育中强调网络上的道德行为。
3. 教材补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材中增加德育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4. 启发式问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5. 互动讨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一些德育的经验和观点。
四: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案例1. 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网络上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不传播伪造信息等。
2. 网络伦理教育:通过讲解信息伦理的概念,教育学生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3. 版权意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盗版的危害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遵守版权法的意识。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数据保护法:是指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律规定。
2.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社会中,遵循和维护信息秩序、信息正义和信息道德的规范。
【2019年整理】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技术课程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置,它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强化人文精神。
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很少探讨道德问题,而在德育课上,教师所讲内容又多远离信息道德的领域,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基本上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而不是教育所期求的“道德有序”状态。
因此,如何把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结合起来,穿插、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一)时时处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
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就要时刻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信念。
例如,在一节以“让我们向抗击雪灾的英雄们致意”为德育主题的信息技术课中,笔者通过“英雄事迹搜寻、卡片制作、卡片送英雄”三个情境,在引导学生复习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英雄事迹,加深学生对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具体地,本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学会对信息素材进行有目的的加工。
教师在课前安排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网络搜集“抗击雪灾中的英雄事迹”,并要求小组课前商议好赠送电子卡片的方案,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能力。
课上,教师首先进行关于信息加工的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在听取小组搜集素材和拟定方案的汇报后,根据各小组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指导,最终通过网络论坛发帖、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卡片。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反映,他们不仅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更是在“事迹报告会”和亲身体验的情境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提升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而且在共同学习中促进了友谊。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时代的迅速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开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开展步伐。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根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我认为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承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下面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好习惯终身收益。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保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标准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建构其道德品质的主体,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创造具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环境,引导并促成教育对象道德的开展。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上完课的机房(或专用室)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
这样的状态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去营造这个场所。
造成上述场面原因有:在专用室上课,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由于贪玩而匆匆离去。
我们能否使学生不匆匆离室?比方准时下课并催促学生做好工作;我们能否让学生感受到在专用室上课更需有约束力?能否使学生树立起维护班集体形象的责任感?答案是无疑的:完全可以。
如要求学生按照学号对应机号入座,每台机器配有一本登记簿,进入微机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上课过程中责任到人。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设立德育教育目标,确立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德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面的道德教育。
利用案例和故事进行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融入实际行动中,加强道德实践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总结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成为道德行为规范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德育元素、案例、故事、道德思考、道德实践、结合、重要性、方法。
1. 引言1.1 介绍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设立德育教育目标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通过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德育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在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空泛的宣传上。
只有将德育目标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密不可分,通过合理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价值观。
利用技术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德育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德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意义。
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更好地实现德育渗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未来,德育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创新性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关系、网络行为、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意义、挑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借助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密切相关,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包括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加强道德引导和规范行为等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尊重他人隐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防止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
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展示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2. 正文2.1 德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教育则是通过传授技术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中德育渗透教育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材及其所含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学过程有机、有序地渗透,其教育效果是其他德育活动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中实现德育渗透,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德育渗透与时俱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迫切的工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把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外厂商云集,各种洋品牌的软硬件新产品充斥市场,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
针对这种现实,我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发明及重要成就及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早在13世纪,我国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算盘;1958年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97年6月,银河-iii型问世,运算速度达到每妙百亿次;同年9月,金山公司的wps97上市,这是我国自己开发的第一个在windows中之平台运行的文字处理软件,2000年8月,联想集团推出的联想天禧电脑获得了英特尔全球发展商大会颁发的“创新电脑新产品奖:……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同时也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信息。
二,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
如何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旋律而写入课堂是各科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我在具体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如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在一首《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把学生带进如诗如梦的新疆美景:天山的雪景、伊犁的果子沟、阿克苏的棉花基地、库尔勒的香梨、喀什的木纳格杏子、克孜勒苏的卡拉库力湖、大疆南北各族儿女亲如一家……在学生一声声惊叹,一声声赞美声中,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这些图画从哪儿弄来的;老师这个课件是怎么制作的,我能不能也制作出来呢?…就这样我轻松地将学生带进要学生的内容,在学生基本掌握学习技能后,我又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七·五事件的画面,无辜的行人被杀害,车行被烧毁、公车被炸、商店被抢……是谁在无视国家的尊严?是谁在践踏法律的神圣?是谁无视他人的生命,是谁让亲如一家的民族兄弟姐妹相互伤害,相互一家的博杀……孩子们一个个握紧拳头,眼里闪着愤怒泪花……孩子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当我们看到这一幅幅残忍的画面,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在流血的时候,我们作为新疆的一名小公民,一名新疆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新疆的稳定和繁荣是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还能让这些坏人再为所欲为吗?不,绝不!今天我们有幸学习了powerpoint课件制作,它将另一种形式展现我们的文化思想,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粹,也让我们将它作为一种凝聚民族精神、讨伐分裂分子的有力武器,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把党的民族政策、把我们的学习动态呈现给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熟悉新疆,援助新疆建设,让新疆这一颗丝路明珠在祖国的西北方熠熠生辉!你有这个决心和信心制作一份反映面貌的课件吗?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新疆吗?那我们一起更深入的走进powerpoint!三、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信息观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创设主动学习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其它学科相关知识,我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并教给学生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些相关的资料,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有什么用,激发学生寻找资源的动机和热情,使学生产生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第一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
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信息技术虽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1、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的五次革命内容时,穿插提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通过《五星红旗》作图,学会剪切、复制、粘贴操作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认识国旗和国旗构成的教育。
2、节约和环保教育。
如:讲授“让幻灯片飞起来”内容时,我以“保护家园”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
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垃圾的可回收性等,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严谨态度教育。
如:文件夹的使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讲解“电脑小书包”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超市来比喻说明文件夹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对个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为了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订了具体的计算机使用情况登记册——《今天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养成一种使用计算机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教学常规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课后自觉整理好椅子、鼠标、键盘、耳机等机房设备,自觉维护机房环境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论文德育在每所学校都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该寓德育渗透与专业课教学。
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全文如下: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任务,还担负着德育教育的责任。
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职尽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方法德育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网络道德是人类道德整体构成的一部分,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与整体道德相关联的众多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止是在学校的微机教室可以上网,多数学生家中也接入了互联网,学生接触网络变得越来越容易。
青少年处于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好奇心强,意志力不够,心理调控能力差,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遇上网上种种新奇的信息刺激,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其自觉抵御外来不良诱惑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说明网络的负面影响,用具体的事例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意保护自己的邮箱密码,相关的帐号,不在网络上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实际信息和相关情况,不要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等等。
其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
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摘要:本文从学习环境、课堂规范、网络道德教育和教学情境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缺失当前,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
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简单化。
德育教育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即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当外在灌输得到过分的强化时,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压抑,德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本着“教育”的思想,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积极提升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下面谈谈作者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效果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
环境的布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和布置。
我充分利用电脑机房空余的三面墙,开辟了作品展示墙和名人教育墙。
每次比赛或者活动结束后,我会将收集的优秀的学生作品、相关活动的照片来充实作品展示墙。
同时,每学期的学期结束,我会将下学期教材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届的名人奋斗史制作成展板。
这些精心布置的墙面不仅美化了整个教学环境,同时也成为了润物无声的德育工具,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规范,促进习惯的长期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爱护设备,规范操作。
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一般都是在电脑机房进行教学的。
因其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加强电脑机房上课的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上机的操作实践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共同话题。
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师资队伍出发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
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3.优化备课活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德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新课程的普及实施,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开展以后,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地学习成长。
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他们从现代化信息中所接收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现代化的技术,使学生在获得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现代网络技术中传播的信息不全都是有用的,甚至有些是有害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的信息所影响。
因而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是必要的。
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培养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
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在初步认识计算机和了解它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我国现在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充满信心,以此来正确引导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并牢记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将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首先介绍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德育如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给出了德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的案例。
接着探讨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以及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最后总结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与改进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深化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德育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课堂教学、渗透、重要性、案例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促进、挑战、改进对策、发展方向1. 引言1.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更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维护网络安全、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和信息伦理意识。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就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如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以及德育渗透对学生成长的促进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而信息技术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信息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德育的引导和渗透。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信息,了解到各种观点和价值观。
[其他论文文档]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为首,教书育人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不例外。
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之一。
一、改善信息技术教學环境,加强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要加强思想教育,注意常规教育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初中学生好奇心重又好动,绝大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陋习,例如大声喧哗、随意讲话等纪律问题,随意操作电脑、乱搞破坏等教学秩序问题。
因此,开学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我都安排学生都在教室里接受常规教育,并课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1)上课预备铃响后,信息技术课代表组织本班学生排队并带队前往计算机机房上课;(2)进入机房后,学生按照自己在班级里的学号对应机房里的座位号入座,检查机器是否正常,并认真填写登记簿;(3)自觉遵守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不随意损坏机房设备,更不应该在机房中使用外来设备,例如U盘、无限网卡等;(4)下课出机房时,所有学生应正常关机并把板凳安放整齐,将自己的随身物品和垃圾一起带出机房外。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和熏陶,学生的不良习惯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2、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修养的典范。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应注意自身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例如,把用户文件杂乱的存放在电脑桌面上或是建立在系统盘的安装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还会因为系统问题重装而造成数据的丢失。
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影响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反之,如果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注重自身的操作行为规范,能够将文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分门别类的存放,比如建立音乐、软件、程序、教学、视频影音等文件夹存放已有文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存放的良好习惯。
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德育教育渗透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渗透1.1从使用计算机开始教会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注重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塑造,教会他们规范自身的行为。
首先从最基本的爱护计算机设备做起,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学生遵守计算机室的规定,不擅自修改、删除、更改电脑上的任何东西,除非当教师要求做实践。
其次爱护计算机教室,教师应当强调计算机室属于公共场所,学生应当有责任爱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不把自己带来的东西乱扔。
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教室卫生也就是教会他们以后出到社会中也要爱护其他的公共场所,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再者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事先和学生做出一定规定,表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这样对学生来说能有一定的约束性,大多学生都能够遵守规定。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榜样,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上课时以身作则,首先自己在做课堂示范和上机指导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并且时刻督促自己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遵守相关规定,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在偷偷的玩游戏,这时先不点名批评,而是利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对学生进行了提醒,希望学生能够停止游戏,但是该学生并未在意提醒继续玩游戏,这时对该学生进行屏蔽显示信号,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警告。
该名学生觉得自己的违规行为被发现,但老师还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进行批评,给他留了面子,使他自己觉得有些惭愧,因此往后的课堂上该名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听课,不再违反规定,并在计算机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许多计算机课堂上都会出现,但是若教师对玩游戏的学生不管不理,学生便会更放肆,并且认为教师不会管自己。
如此一来学生不但不规范自己的行为,还会带动周围的同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长此以往,计算机课堂就会变味变为游戏课。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1)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工具,而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科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曾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可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的。
结合课堂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
机房的利用率非常之高,可谓是川流不息。
机房内设施贵重,如果不好好爱护,很容易被损坏,使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在每一届新生进入机房前,我们都要先对他们进行机房使用制度的教育。
课堂上,我给每位学生指定专门的座位,没有特殊情况不可以随便调换,做到责任到人,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爱护自己使用的计算机。
另外要培养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下课后能做好下课的准备,将鼠标、键盘、凳子放回指定地点,自觉维护和保持学习场地的整洁,将不要的鞋套放进垃圾桶,处处体现主人翁的形象。
如何引导学生遵守机房规则,正确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常开展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重要的不是“言必称网络”,更不是“谈网色变”,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
在技术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等防护软件。
大力推进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技术与德育似乎并不着边际,但是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
我们大家都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充满了我们生活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简而言之就是培养的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一。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同时也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在共性的道德品格标准根底上形成个性品格的重要过程。
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健康开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许多认识还比拟幼稚,面对各种不良网站不懂鉴别,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不知所措。
在这开放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较多,稍不留神就会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良性开展。
我们应该广开路途,积极开发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学科课程,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活动内容的外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日益高涨,师生的精神生活快乐而健康。
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道德、意识和品质。
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1、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不传播计算机病毒与不健康的内容,不非法窃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尊重版权与著作权,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复制其软件作品,自觉使用正版、反对盗版。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于网络和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觉抵抗网络黄毒的意识,能够对不良信息有较强的抵抗力,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社会道德准那么与人际交往准那么,不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坏网络环境与平安。
3、具有耐心、细心和认真思考,努力尝试,决不放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2、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近年来,社会上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网络上的东西良莠不齐,让不少家长和教师不无担心.面临这样虚幻的网络世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显得更加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融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1, 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课前准备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必要前提,但同时也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无形的途径.初次带领学生进入电脑教室,一般教师都会介绍机房规则,对学生提出了很多"不准",这样做会给学生以冰冷生硬的感觉,往往会引起部分学生的惧怕心理和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我在上课时,在带领学生走进电脑室前,我事先花功夫将电脑教室打扫干净,将各种物品放置整齐,让学生第一次看到电脑房时,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一下子便喜欢上电脑.同时,我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特别喜欢电脑的感情,介绍我第一次花钱攒机的经历,介绍电脑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成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电脑的功能,更加喜欢电脑,这时进行爱护机房的教育便水到渠成,打动心灵.2,课堂教学,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让他们了解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再如很多学生在刚刚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刚学会了一点点,便洋洋得意,把一些难听的语言留在计算机中.就象小学生刚学会写字,就到处乱写脏话骂人一样,不仅对课堂教学带来影响,还给学生间的关系造成紧张,不利于正常学习心理的发展.针对这些现象,我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谦虚好学的故事,讲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好处,引导他们把学来的知识用来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方便和乐趣,这样以后这类现象大大减少了.3,课后评价,立足学生评价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透析和反馈,它是多向的,是我与你,你与他之间的评价.评价往往是一节课的压轴戏,有的老师常因时间紧张就草草收兵,而忽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如学生在完成电子小报任务之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评价作品,有些同学提出:为什么该作品同样的内容他排版的比较工整,设计比较美观呢该同学解释,因为他在排版电子小报的时候,主要利用了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容易定位特点,而对文章内容进行排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很快.在互相评价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欣赏作品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这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当然也要让学生们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又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又如在学习时,我主要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文字输入中选取爱国主义教育文章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渗透等等.还有,在画美丽校园的内容中可以渗透爱校,护校的教育;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进行友爱教育,亲情教育,敬老爱老教育等.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已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2,运用媒体,渗透德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年来,电脑硬件,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课堂成为可能.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将课堂无法表现的,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和事物发展过程通过媒体技术以动态的,直观的画面和图像以及声音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也为信息技术中德育教育提供了另一种快捷高效的方式.例如在讲到画图软件时,我拟借助于媒体手段将南昌的美丽景色,南昌的风土人情,南昌人的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聪明等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文字阅读,图片欣赏,视频浏览等综合媒体手段,使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教育,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在媒体应用课件制作的实践中,只要取材合适,用材得当,善于发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焕发出无限生机,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德育教育当然也在无形中了.3,联系生活,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实践中的种种影响,从中体验便感受到促使他们提高独立判断分析的能力,掌握生存,发展的能力.德育也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才能具有更深厚的生命力.例如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对于很多历史事件都开始陌生起来.为了能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的时候,要尽量选取与最近时事有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如:以"神舟六号"为主题的电脑多媒体设计,以"嫦娥一号"升空为主题的电子报刊设计等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以及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三,关注学生,热爱学生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头脑中已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好生,差生的概念,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更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原动力不仅仅是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同样,这种爱也会有反馈,有回报。
.2,注重学生品质的完善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让学生去感悟人生,珍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加以引导,逐步渗透.如:让学生制作电子贺卡为亲人,朋友送去真诚的祝福,在讨论主题时尽量引导学生把对亲人,朋友的爱上升到对社会上更多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人的爱乃至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并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祝福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3,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培养个体主动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中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多少年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已经成了定式,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虽然花样翻新,但仍然停留在"知识传递"上,这样,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的思想与意志,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确定他喜欢的主题,用学到的技术去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做起来兴致高涨. 4,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据报载,有学生因迷恋于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孤独时没有正确的交流渠道,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四,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握网络道德教育主动权当前,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人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站,怎样才能还孩子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呢这也正是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想,硬性控制只是一种手段,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意识到并自觉地远离不健康的网络毒害,使网络逐渐成为良师益友.那如何将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呢?1,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在网络中散布着大量的反动言论,尤其是法轮功组织在网络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可能会出现一批新的法轮功痴迷者.比如,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2,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网络上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而且每天都以天文数字的速度在增长,这些信息中,有很多都是重复的或者是虚假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评价筛选能力就会成为信息的奴隶.而且一些虚假的信息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后果.比如,在介绍有关因特网知识时,每节课我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关注到的网络新闻讲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发表见解,并让学生们利用所学到的搜索引擎知识去网上搜索网络犯罪的新闻报道,使学生在资料的搜索,筛选,生活的关注,学生的交流,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对网络,病毒等这些方面加以正确,全面的了解,并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并且,在学校网站中设立网上咨询站.3,版权和知识产权的教育.很多的中学生认为凡是网络上的东西不具有版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了网络侵权,因此,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每一项操作活动我都会给学生一个主题范围.学生在确定主题后,到网上查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我要求他们做好对信息来源的记录,并对选中的资料进行分类保存,以方便使用.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网上作品的侵权行为要加强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学生作品的原创性提高了,而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提高了.4,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对于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特别是一些爱幻想,充满了好奇心的女孩子来说,稍不留神就会掉进网友设好的陷阱.学生们在网上袒露的几乎都是真实姓名,有的还对网友公开自己的学校,年级,年龄,甚至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认为这很正常,交朋友就应该说真话,完全没有意识到网友会欺骗他们.以这种心态结识网友,往往使他们处于受伤害的境地.一次次的中学生被"网友"伤害的案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网上有良知和温情的存在,但是毕竟网络由于其虚拟性,可能会比社会更复杂,如果中学生不善于识别善恶,抱着侥幸的心理,那么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不在Internet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也同样不说,不做.5,意志品质的培养.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对网络中的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难以抵挡.应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自觉抵制诱惑,远离不良信息.总结语:"最好的教师是和最重要的人生课程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德育渗透,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