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机制(强化练)
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 什么是稳态?人体的稳态就像是一位精明的调酒师,始终在调配着各种成分,以确保我们这杯“生命鸡尾酒”味道恰到好处。
你想,体温太高像是放了太多冰块,太低又像是没放冰块,最后一口喝下去肯定不好喝!稳态就是维持这种平衡的过程。
我们体内有无数个小机制在默默工作,确保一切都在最佳状态。
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虽然看不见,但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天。
1.1 内分泌系统的角色说到调节机制,内分泌系统可真是个“幕后大佬”。
它通过释放各种激素,就像投放烟花一样,让我们的身体反应更加灵敏。
这些激素像小信使一样,跑来跑去,告诉身体该干啥、怎么干。
有时候,激素的变化就像天气变化一样,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生理期时的情绪波动,简直让人哭笑不得!1.2 神经系统的支持然后,还有神经系统,它是身体的“超级快递”,信息传递那是相当迅速。
你想,碰到热锅子,手一抽就撤,根本不需要多想,这就是神经系统的功劳!它时刻监控着身体的状态,保证我们在危险来临时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反应。
而且它还会根据需要调整心跳、呼吸等,简直像是一位贴心的管家,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 稳态的重要性稳态可不仅仅是“调调味”,它还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如果稳态出现了问题,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舞蹈忽然失去节奏,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比如,血糖水平不稳定,可能就会让你感到疲惫无力,连吃个饭的力气都没有。
你说,这样可怎么行?2.1 代谢的平衡稳态和代谢也密切相关,代谢就像是一部汽车,燃油、速度、刹车都得调得刚刚好。
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转化成能量,而这过程需要各种酶和激素的配合。
若是代谢失调,想吃啥都没劲,简直像是开着一辆没油的车,只能原地打转。
2.2 温度的调节当然,体温的调节也是稳态中的一部分。
我们正常体温约在36.5℃到37.5℃之间,稍微偏离就得小心了。
天气热的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降温;而冷的时候,则会通过颤抖来升温。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后强化演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选择题1.(2012·潍坊质检)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稳态是固定不变的D.由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解析: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来源于Na+和Cl-;正常人体内其内环境的稳态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内环境成分的变化意味着稳态失衡,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答案:D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给某人注射质量分数9%的NaCl溶液200 mL,此人尿量将增多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解析:血浆正常渗透压与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所产生的渗透压相等,而9%的NaCl 溶液为血浆的高渗溶液,注射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答案:A3.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目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利用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解析:西藏空气稀薄,O2含量低。
在这样的环境中,要维持内环境O2含量的稳定,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会发生相应反应,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加快O2从外界环境进入机体内环境的速度。
答案:D4.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解析: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医学化验更应当高度精确,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的“误差”无关。
2019生物精准提分二轮文档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含答案
考点22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1)产生机制(2)兴奋的传导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5点提醒(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经突触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
3.“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①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②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Ⅰ。
ab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仍为正电位.Ⅱ.bc段——兴奋传至AB两电极之间.Ⅲ。
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
(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①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 点。
②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a点和戊图中的b点.③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戊图中的c点。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7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
考点23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相关实验分析依纲联想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点提醒(1)准确识记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下膜内外的电荷分布。
静息状态下,由于K+外流,导致外正内负。
兴奋状态下,由于Na+内流,导致外负内正。
(2)理顺兴奋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3)运用细胞的整体性原理解释:一个神经元上,若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会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
2.有关突触的6点归纳提醒(1)常见的突触类型有两种,即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也有不常见的轴突—轴突型;还有类似突触的结构,如神经—肌肉接点等。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有一些药物(如一些止痛药、有机磷农药等)作用的部位就在突触间隙。
(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6)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
3.神经调节中常考的3种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K+外流、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它们都是从高浓度→低浓度,需要通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需要借助钠钾泵逆浓度梯度将Na+从膜内泵到膜外,将K+从膜外泵入膜内,且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3)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属于非跨膜运输中的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理解电位变化机理并分析下列相关曲线(1)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曲线图a点——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de段——静息电位。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免疫调节专题强化练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综合分析含答案
专题强化练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综合分析1.(2024福建宁德期中)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各种信息分子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B.内分泌系统产生的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④是细胞因子,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D.②是神经递质2.(2024重庆巴蜀中学期末)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又体现了负反馈调节B.丙细胞可产生抗体,原因是丙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C.图中甲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丁细胞活性下降,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3.(2024广东广州期中)神经肽Y(NPY)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神经递质,在不同条件下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不同,神经肽Y 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PY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B.NPY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C.G细胞属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D.G细胞可能具有不同的NPY受体4.(2024安徽师大附中期中)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如图表示病原体感染引发过度炎症反应时,机体进行一系列调节的示意图。
已知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组类固醇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引起下丘脑释放CRH的过程涉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不利于肾上腺相关功能的正常发挥C.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不宜长期服用,否则患癌的风险可能会提高D.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5.(2024江苏扬州期中)甲、乙、丙三人在体检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如图1、图2所示(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f 含义: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包括 理化指标;激素、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细胞代谢活动及外界环境变化水平衡的调节出:水平衡调节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液的_和内环境的稳态 I 调节过程:回归教材 一、内环境与稳态 二者关系: ,概念:体液内环境作用: 士泌尿系统和I ___ 系统水、无机盐、 等营养物质的量;PH 、 稳态 机制:在 和 共同调节下,各 _______________ 血液PH fCO 2刺激呼吸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 的维持(缓冲系如H 2cO 3/NaHCO 3的调节- 意义: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活动的结果LPH =7.35—7.45 破坏: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如血液中 ,质软化病或佝偻病,导致肌无力降低会导致骨、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 水的平衡,「来源: 二来源口排出2. 钠盐的平衡f 来源: I.排出:主要由_, 「来源: ___,多吃多排,少吃少排, 极少量由汗液、粪便J 不吃不排 3. 钾盐的平衡1、排出:主要由,其次由,多吃一排,少吃 J 排,不吃—排4.5 .钠、钾平衡的调节调节的意义:Na+在维持一方面有重要作用;K+在维持三、血糖调节1.血糖的平衡2.血糖平衡调节3 .糖尿病的原因及特点四、体温调节体温的含义: ________体温的来源: ____体温调节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特别是维持(__)的活性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温调节的过程:{〖例1〗右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 液为, B 液为, C 液 为。
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2)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思维流程]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
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答案] B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②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②人体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
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2)热量平衡: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调节途径:
(2)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 的,因此图 2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
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练 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其特点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其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③2.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M、N、P为人体结构,a、b、c 为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刺激时,a分泌增多,b分泌减少B.c作用的靶器官只有M、NC.c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过程①起抑制作用时,过程②起促进作用3.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
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图是体液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C.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5.如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B.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C.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强产热D.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6.(2017·无锡模拟)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该生理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7.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分别用曲线a、b、c表示,正确的是( )8.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二、多项选择题9.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2.1 人体的稳态(一)
2.1 人体的稳态(一)学案编号:01编制:秦磊审核:张统省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2.阐明稳态的概念及内容。
3.概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质疑讨论】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界水环境有何区别?【自学质疑】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阅读课本P12积极思维: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理清以下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
2、何为稳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靠什么系统调节的?调节机制如何?3、内环境稳态有何意义?试举一例说明。
【矫正反馈】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2.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3.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和消化道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淋巴、组织液4.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6.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7.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8.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迁移应用】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细淋巴管A细血管(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考点 7 血糖的调节及其意义
(1)正长情况下血糖的去向有以下三种:氧化还原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 氨基酸。
(2)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胰岛素:
分泌部位:胰岛 B 细胞。 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 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 2 个来源,促进 3 个去路) (4)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胰岛 A 细胞。 作用: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 2 个来源) (5)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8.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0.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6.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微点强化(一)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几个易错问题 人教版
微点强化(一)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几个易错问题1.生命观念——比较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1)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含有铁元素,具有携带和运输氧气的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2)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内的液体及分泌到外界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属于体内液体,但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膜和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等,以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等,都不属于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
(4)血液≠血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又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浆主要是水和蛋白质,另外还有代谢废物、营养物质、激素及溶解的气体等。
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细胞不属于。
〖典例1〗下列均属于内环境的一组是()A.尿液、消化液、汗液、泪液B.呼吸氧化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C.血液、淋巴液、组织液D.激素、水、葡萄糖、Na+〖答案〗 D〖解析〗A组均属于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内的液体或者分泌到外界的液体,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组呼吸氧化酶和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的成分,因此都不属于内环境;C组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对点练1〗下列不属于体液的是()A.血浆白蛋白B.DNA聚合酶C.血红蛋白D.细胞膜上的磷脂〖答案〗 D〖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其中血浆白蛋白属于细胞外液,DNA聚合酶和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液;细胞膜上的磷脂,既不属于细胞内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还不属于外界环境。
2.科学思维——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之间关系示意图的识别〖典例2〗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可在④中流动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①②、②③、②④〖答案〗 D〖解析〗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液和血浆中,A正确;内环境中含有机体需要的各种激素,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B正确;肝细胞周围是组织液,所以组织液②是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C正确;图中能相互交换的体液是血浆(①)与组织液(②)、组织液(②)与细胞内液(③),组织液(②)只能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④),淋巴液(④)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①)而不能进入组织液(②),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高中必修3-第2章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练习题2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1)调节因子:如________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是________。
(2)传送方式:通过________传送。
(3)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比较项目举例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缩手反射迅速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体液运输较长3.体温调节(1)产热①途径: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为主。
(2)散热途径:①主要通过________的蒸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散热。
②其次还有________、排尿和排便等。
(3)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4)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水盐调节(1)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为例)(2)调节方式及主要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和神经的协调作用,参与的主要激素为________。
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1)关系①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________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________的一个环节。
②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常常同时参与某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___________,共同维持________,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课前小测】1.判断正误:神经调节比较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2.判断正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为体液调节。
3.判断正误: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4.判断正误: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5.判断正误: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鉴睛市睡睬学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限时特训2
督龄州鉴睛市睡睬学校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答案C解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细胞内液,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淋巴中。
2.[2015·辽宁沈阳二中期中]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血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A正确;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血浆渗透到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发组织水肿,B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机体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主要是组织液,D正确。
3.[2016·珠海联考]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难度中等。
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血浆中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因此,该细胞不能消耗O2;组织液中含有激素,但不含有消化酶;细胞3是组织细胞,有多种类型。
第20练 体液调节
2.(2020·山东,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 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 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Ca2+通过激活运输胰岛素的载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D.ATP既可以供能,又可以作为信号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血糖浓度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下丘脑中有 血糖调节中枢,可以通过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 浓度和下丘脑都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ATP结合在K+通道上使K+无法外流,进而激活Ca2+ 通道”可知,K+无法外流引起细胞膜外正电荷减少,产生内正外负的 膜电位,所以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可以激活Ca2+通道,B正确; 胰岛素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 根据题干信息“ATP结合在K+通道上使K+无法外流”可知,ATP具有 信号分子的作用,同时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大__于__(填“大于”或“小 于 ”) 甲 组 。 乙 组 和 丙 组 甲 状 腺 激 素 的 合 成 量 _不__相__同___( 填 “ 相 同 ” 或 “不相同”),原因是_乙__组__注__射__外__源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_使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合__成__减__少_ , _丙__组__注__射__促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会__促__进__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的__合__成___。
14内环境与稳态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一 人体的稳态
1
体 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 血 淋 浆 (内环境) 巴
2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直接存在什么联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单 向 渗 透
淋巴
3 稳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 稳态特点:
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5 稳态的体现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 体温调节机制
人在寒冷环境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 人在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 传入神经
1.皮肤血管收缩 2.血流速度减慢 3.汗液分泌减少
1.立毛肌收缩 2.骨骼肌战栗 3肾上腺激素增加
1.皮肤血管舒张 2.血流速度增加 3.汗液分泌增加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三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 水分的调节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食物过咸(盐多水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
大脑皮层
垂体
(+)
释放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尿量
2 无机盐的调节
血钠减少,血钾增多
(+) (-)
肾上腺皮质
(+)
醛固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机制(强化练)一、选择题1.(2019甘肃兰州诊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生长激素、乙酰胆碱、唾液淀粉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C.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抗利尿激素基因能够在肾小管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答案 B 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酶,不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将升高,B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错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可以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该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基因能够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D错误。
2.(2019福建厦门高三质检)某种鳗鲡在淡水中生长,到海洋中产卵。
鳗鲡进入海水后,吞饮海水,Na+进入血液,通过鳃上皮细胞排出;洄游到淡水时,不再吞饮水。
如图表示鳃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和Na+排出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注:Na+-K+-ATP酶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跨膜运输Na+、K+A.鳗鲡吞饮海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在海水中,Na+排出量与Na+-K+-ATP酶活性呈正相关C.在淡水中鳃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上升D.鳗鲡由海水洄游进入淡水,尿量增加答案 C 鳗鲡吞饮海水后,Na+进入血液,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据图可知,在海水中,Na+-K+-ATP酶活性上升且Na+-K+-ATP酶活性与Na+排出量变化曲线几乎同步,两者呈正相关,B正确,C错误;鳗鲡由海水洄游进入淡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D正确。
3.(2019山东青岛二模)研究发现,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会使K+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神经递质A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答案 D 通过题干可知,神经递质A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后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静息电位时,K+会外流,A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导,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神经递质A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IRI受体结合,促进K+外流,可见神经递质A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神经递质A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A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错误。
4.(2019河南周口期末)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过低有关,如图为某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部失活B.三环类化合物和MAO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相同C.NE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答案 B 根据分析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可被MAO酶分解,也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A错误;由分析可知,MAO酶抑制剂可抑制MAO酶的分解作用,使NE不被分解,而三环类化合物是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回收,二者均能使突触间隙中NE的量增加,B正确;NE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C错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D错误。
5.(2019湖南长沙模拟)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理,其中PB表示甲状腺激素的血浆运输蛋白、P表示RNA聚合酶、TH表示甲状腺激素。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甲状腺激素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基础B.pre-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后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C.若TH进入细胞时需载体的协助,则其进入方式为协助扩散D.TH不能提高垂体细胞的代谢,而是抑制其合成和分泌TSH答案 A 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会调控细胞核基因发生表达,而人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就没有甲状腺激素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基础,A正确;pre-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后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错误;甲状腺激素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包括垂体细胞在内,D错误。
6.(2019黑龙江大庆三检)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的心脏功能异常,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该病是由高血糖引发的心肌线粒体功能损伤,主要是心肌细胞对脂肪的摄取、代谢增强,导致线粒体耗氧增加和呼吸功能损害,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患者的高血糖会导致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一定高于正常人B.患者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耗氧增加但糖类氧化分解减少C.患者心肌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能力减弱D.患者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利于控制血糖浓度答案 A 患者血糖浓度高,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但有些患者的高血糖是由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患者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耗氧增加,但糖类氧化分解减少,B正确;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对脂肪的摄取、代谢增强,这样患者的心肌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能力减弱,C正确;有效控制高血糖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因此患者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利于控制血糖浓度,D正确。
7.(2019陕西西安质检)经常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
如图是胰岛素抵抗与Ⅱ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B.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D.调整心态、积极锻炼有利于预防Ⅱ型糖尿病答案 A 根据图像可知,在过渡期时,由于胰岛素抵抗增强,故原本正常分泌的胰岛素量下降,从而使得空腹血糖升高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导致胰岛B细胞的功能受损,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形成了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会引起胰岛素抵抗,A错误;应激状态下,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长期血糖升高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C正确;调整心态、积极锻炼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预防Ⅱ型糖尿病,D正确。
8.(2019广西南宁适应性考试)假设人体在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寒冷环境后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的中枢以及冷觉产生的部位均在下丘脑B.进入寒冷环境后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增强,代谢加快C.进入寒冷环境后人体会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因此A1<A2,B1>B2D.进入寒冷环境后由于毛细血管收缩易出现面色发白的现象,这属于体液调节答案 B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一方面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腺分泌减少等途径减少散热,另一方面通过骨骼肌战栗,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等途径增加产热,B正确;体温恒定时,散热量与产热量基本相等,即A1=B1、A2=B2,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机体产热增多,即A1<A2,同时为维持体温恒定,B1<B2,C错误;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出现面色发白的现象,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D错误。
9.(2019河南郑州调研)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
如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关系为协同作用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负反馈调节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D.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图中示意的激素B和激素C的受体答案 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两者关系为协同作用,A正确;在寒冷的刺激下,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种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垂体释放的激素B(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尿量增加,C错误;在肾小管的管壁细胞中存在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激素B(抗利尿激素)的受体,D正确。
10.(2019湖北七校联考)201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如果使它处于抑制状态,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有望治愈某些癌症。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TLA-4是一种糖蛋白,癌细胞表面因为缺乏CTLA-4而易扩散和转移B.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D.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逐渐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答案 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TLA-4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而不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当T细胞表面的该蛋白质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可能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后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C错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同时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D正确。
二、非选择题11.(2019黑龙江哈尔滨期末)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如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叫做。
图甲中④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