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对高教的调节作用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摘要]从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为对象,从获奖单位的区域分布、层次分布、学校类型分布以及教学成果类型分布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情况。
同时,还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变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教育技术与手段的更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
最后,针对我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5条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田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笔者受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对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进行了分析。
本分析包括四个部分:我国教学改革的背景、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概况、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以及关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改革的几点建议等。
虽然,2022年的教学成果奖评选已经结束,但这些成果对我国高校今后的教学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毫无疑问,高等学校的改革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教育系统本身——社会环境——国际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力。
1.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知识的革命为基础的,新技术使我们的学校教育面对一个全新环境,它不仅正在改变着高校的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也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2.市场机制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及其相关的制度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市场在高校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大包大揽的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
如学生由“包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自主就业”;由“福利上学”转变为“缴费上学”等。
拓宽培养口径、增强毕业生适应能力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
2.以社会力量为主 显性干预——社会政治团体、社会用 人部门、学生或学生家长直接介入高 等教育管理中。 隐性干预——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毕 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学术人员在市场 机制的调节下自由流动。 优点:高校竞争,办学活力增强。 缺点:办学水平参次不齐。
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 大学自治。 优点:学术自由。 缺点:大学脱离社会。
现状:学校的管理权利集中在校一级, 院系一级责大权小,事事请示校领导, 无主动性可言。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 调控机制 规章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督促检查, 奖罚分明
第二节 高校管理要素和目标 一.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指承担管理责任、 具有管理能力和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一定 的组织机构,它回答“谁来管”的问题。 各级领导,职能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其 他人员如图书资料人员、试验室工作人员、 学生管理人员等。 2.管理客体 管理课客体即被管理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 对象,它问答“管什么”的问题。 办学活动的各要素:组织体系,各种社会 职能活动和办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 一切工作人员,有些人既是管理的主体, 又是管理的客体。
(3)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专门负责处理学术事物方面的决策 问题。 在日本,大学中的学术委员会,是 学校管理机构中的正式决策机构。 在我国,作为学术工作如学科建设、 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等方面的决策或咨 询机构。
(三)高校几种决策模式 1.科层制模式 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倾斜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一侧的学校决策模式。 专职从事教育管理的人员,在学校管理决策 中,占有支配的地位。 如美国,其管理特点:更多地受计划的约束; 拥有复杂的中枢管理机构;一大批人;大量 档案。社会参与、民主参与只是次要。 2.学术团体模式 实际决策权利倾向于学校学术人员一边。是 “教授治校”的模式。如法国、日本等。
探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机制
探讨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机制发布时间:2021-01-29T11:06:39.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作者:涂桂香[导读] 高等教育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涂桂香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内容摘要:高等教育作为最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在教育行业有着较高的地位,同时也因为在教育改革前,高等教育属于行政管辖,具有较为官方的本质和宗旨。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在各行各业都蓬勃发展。
高等教育是否引入市场化,一直处于热烈的讨论中。
文章从市场化的内涵、市场化的功能、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引入市场化的注意事项等来探讨高等教育如何引入市场化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机制当今,社会上掀起一股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大到民生的粮食,小到小区卫生管理,都在从计划经济的政府干预,向市场经济的自由市场化转变。
高等教育作为一座诗书礼仪的象牙塔,招生需要名额、专业设置需要审批、领导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任免,因此还保留着大量的计划经济般的行政管理模式,那么高等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在国际上,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早已将市场化手段引入高等教育中,各高校虽然不同于企业,但根据当地的高等教育需求和教育成本各高校自主决定设置专业课程和招生数量,市场化不断地渗入高等教育各个环节和层面,这为美国、西欧等成为发达地区奠定了教育基础。
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我国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
这就说明原有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在各行各业体制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与市场经济共同进步,高效发展。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市场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双方在市场中的行为,使教育达到供求均衡的状态。
高等教育引入市场化后,大学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人主体,不再由主管部门完全控制或直接管理,依据领导者眼界思路、学习的方针政策和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运行与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市场原则中走出自己独立的道路;同时大学的经费不仅仅是从政府的财政拨款获得,而且还要从市场上寻找资金渠道;意味着高等院校要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受到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浅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管理职能
浅析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管理职能作者:徐东红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0期摘要: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管理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管理和干预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高校健康发展,是政府在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阐述了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和政府管理高校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府管理;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激增,高等教育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质量增长跟不上规模扩张、财政紧张、教育机会不平等各方面的困境。
弄清什么是政府该加强管理的,什么是政府该放手还权的,是推动高校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必要。
一、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内涵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根本组织体系和制度,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益划分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其主体反映是要规定和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反映、内化社会需求并适应社会要求的中枢。
二、政府管理中对高等教育的干预方式一是教育立法和政策制定。
我国政府颁布的法律中,在这部法律总的指导之下,近年来一些具体的规划条例又不断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最近的一部。
这部规划纲要从宏观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指导,就提升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规划。
二是各级财政拨款。
我国政府对全日制高校的拨款分三种:其一,地方财政对省属高校的有不同程度的单独拨款(除国家拨款的教育事业费以外)。
其二,由中央部委或地方财政根据情况划拨非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包含于国家财政拨给中央各部委和各地方的基建经费之中。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
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897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提案人:朴惠善主题词:教育,高等教育,教改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政府和高校在高校运行过程中各自的权限。
政府主要拥有对高校的宏观管理权,而高校则拥有法律规定的办学自主权。
但从实际来看,政府仍然扮演着高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的角色,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具体管理高校的日常办学活动。
一是管理内容层面;高校办学活动均由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条文框定,政府管得过细、过死,而在高校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规划、教育评估与监督、教育立法等方面又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教学计划中必须开设的课程,甚至规定课程名称、教学内容、课时等,使高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余地很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是管理方式层面;政府在对高校管理中多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而较少用经济、法律、政策、信息和评估等手段进行间接管理,尤其是忽视了社会的参与作用。
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需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人事管理制度的严格限定,都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学术血液的更新,妨碍了高校人才的双向择配和互强共赢,不利于高校与学者的进步发展。
三是管理机构层面;多层的行政管理,复杂的审批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事效率,挫伤了办学积极性。
比如高校在对外交流方面并没有享有真正的自主权,高校领导、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学生出国开展学术活动都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批,手续繁琐,周期拉长,限制了高校对外开放程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为高校自主办学提供优质服务。
应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高教三十条”关于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要求,调整管理与服务的手段与方式,更好地把握管理高效的分寸,逐步推进市场合理调节、院校自主办学、政府宽泛监督的目标模式。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
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P:24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P :44~50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
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务质量差、缺乏竞争力和主动性、效益低下,甚至高等教育领域里的腐败现象产生。
此外,政府对高校的长期规划、宏观调控、评估监督角色过弱,对具体细节执行角色过重,这样的角色错位也给政府带来了不利影响,无形中加重了政府的责任负担。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高教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落实取得了一定进展,对高等教育事业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仅从《高等教育法》中的规定来看,我国高校有着诸如制定招生方案、调节招生比例、设置和调整专业、选编教材、配备人员、聘任教师、科学研究、文化交流以及管理和使用财产和经费等方面的自主权利。
在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中,我们看到我国高校所享有的自主权还是比较充分的。
但当前政府在对高校的管理中过多注重的是自己的行政管理权,《高等教育法》也只是从高校角度作了自主权的权限规定,而对政府如何履行应有的权责、监督检查等内容却没有明确规定。
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插手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内部事务管理,而不是执行其宏观管理职能,高校始终不能摆脱被动从属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有效落实。
2.2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法制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现阶段我国有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不规范,缺乏严格的界定和足够的监督力度,造成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出现不理想的状态。
虽然《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性文件对高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对这些权力的权限界定并不是很清晰,也就给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具体管理留下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以至于在实际操作中有失规范。
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性规定,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但在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划分方面以及不属于行政许可事项的管理方面,政府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在有关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规定中政府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权力关系的规定中也是政府想放就放,想收就收,忽视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使得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无法真正得以奏效。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
1.世界上第一所正规高等学校——学园的创立者是:柏拉图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孔子、柏拉图、洛克、孔德、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范.海斯、那托尔普、涂尔干2.1 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斯宾塞3.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右学4.决定高等教育性质的是:政治5.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作为自身目的,从而确立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是:柏林大学6.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7.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产生的背景是:《莫里尔法案》8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教育8.1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是德育8.2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是智育8.2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属于高校社会服务的哪种形式:科技服务8.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通过的时间是1998年8月8.4 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10.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与广泛性特征的是:通才教育(传授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1《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社会本位说11.1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11.2以下不属于通才教育特征的是教育手段的创造性和多变性11.3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11.4 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2.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最早开始于:1993年13.在学制方面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的代表国家是:意大利14.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是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15.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6.高等教育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教育水平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教育层次结构17.把地位不同的教育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的机构调整模式是:一体化模式18.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18.1高等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等学校培养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18.2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18.3西方学者将各国高校权力结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划分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18.5弹性学制的根本宗旨是还给学生学习自由。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与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现状,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是指各个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一切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无形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式上的分配。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高等教育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据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互动的一般规律的要求,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情况。
在市场配置方式中,市场支配学校,学校适应市场,市场调节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市场对供求状况以及学校的规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办学方向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采用市场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灵敏的市场信号反映的供求关系以及对未来需求的预测,及时调整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向,使有限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
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基本上是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配置方式,市场化配置比较欠缺,在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滞后于经济体制,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2.1 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首先,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师与学生、教工与职工的比例不合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宏观调控手段研究
的作用。
【 关键词】市场经济 ; 高等教 育; 宏观 调控 【 中图分 类号】G 4 【 60 文献标识码】A di1 . 66i n17 — 9 82 1. — 0 o:0 9 9 .s. 1 5 1.0 2 6 0 1 3 s 6 0 【 文章编号】17 — 9 82 1 )6 00 — 2 6 15 1 (0 2 0 — 0 1 0 【 刊 网 址 】ht:/ ww.b:n t 本 t /w p h  ̄ .e b
杨 德 华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兰州 70 7 ) 30 0
【 摘 要】 着我 国科技 的发展 , 识经济也 随之迅速兴起 , 随 知 人们对教 育事业也越 来越 重: 了, 育既 影响着 自 见 . 教
参的前途, 又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同时也反映出了高等教育在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
的 . 以彼此 间所 处的地位也 是不 同的, 所 两者 间追求 的 目的 也存 在着较 大的差异 , 经常会 出现矛盾 , 这就需 要对 两种机 制进行协调 , 而把两者 的积极方面进行结合 。两种不 同的 从 调节机 制都存在统 一性 的一面 , 这就是为什 么两 者能够相互 结合 的主要原因 。政府 能把两种调节机制的作用统一起来 的 主要 原 因就 在 于 两 种 调节 的 最 终 目的 都 是 为 了 达 到 高 等 教 育 资源 的合 理配置 . 而且其对 象也是一样 的 。 是政 府举办 都 的高等学校 。对高等教育 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的调节方式 具有 以下特点 : 一是 区别作用范围 , 采用不同的调节方式 。市 场机 制作用覆 盖不到 的范围 , 在通常情况 下 . 应该 采用计 都 划调节 的方式 , 比如 师范类高等学院的招生 以及一些 高校招 生 巾工作条件艰苦 的行业 。或 是一些基 础科 学或尖端科学 . 对这些 高等学 院的招生情 况 , 政府一定要下达具体 的年度招 生计划 , 这样才能保障 目前社会人才的平衡度 。而对于 目前 社会上 的那些热 门专业 , 政府 只需要控制这些学校 的招生总 量就 可以了。对 于高等学 校里 面的那些科学 研究专业 。 因学 生较 少 , 有些学校 对此会显得很 不重视 。 在此就 可 由政府对 学校下达相应 的指令性计 划 , 以此来保障此专业 的师资力量 和正常运行 。x-g 开发研究 专业 的招 生 。 - ,J些 J  ̄ 以及 应用研究等 专 业 的招 生 , 校 就 可 实 行 市 场 调 节 的 方 式 进 行 自定 。二 是 学 计划任务与合同任务相结合 。对于高等学校里面 的那些科学 研究专业 的伺 家 人才培养 , 政府不但要对学校下 达相应 的指 令性计划 , 还要与该高等学校签订合 同。其实合 同任务也是 种 市 场 调 节 的方 式 , 些 地 方 为 了扩 大 科 研 人 才 的 培 养 能 有 力 .就委托一些 教育质量 高的学校加 大此类专 业 的招 生计 划, 为了我 国重要人才的培养 , 这些都是可行的。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及其改革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及其改革方向[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中面临着教育的公共性衰退、管理官僚化、非民主化等问题。
公共治理理论包含的服务、市场取向、分权与合作、回应性、责任等特征为这些问题的消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公共治理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改革一、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引发的高等教育危机无论是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都面临一系列的危机。
这些危机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同样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产生的问题的根源。
1.高等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公平与正义的衰退公共性最主要体现于公共价值,即确保学生和家庭平等地获得最基本的教育服务,确保公民社会所需要的民主价值得到培养。
教育公共治理活动应体现公平与正义,这是它区别于私人组织活动的根本所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公共性的缺失:高等教育接受者的范围狭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公报,1977年全国高等学校达到三百九十八所,在校学生62万人。
接受教育者与总人口比例是6.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公共性的衰退现象同样是不可忽视:(1)高等教育的完全市场导向,导致公共教育的规范性和公共性的衰退。
(2)教育公共责任的弱化。
高等教育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公办高等教育责任弱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对市场化参与主体的调控、管制和评价弱化导致了高等教育成为企业家谋取经济利益的重要目标对象,高等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3)公信度下降。
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高校乱收费和近年高校群体事件频发导致了高等教育管理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公信度的下降。
2.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的官僚化倾向:大学行政化、衙门化以及教育侏儒化根据马克斯·韦伯最初的设计,大学也可以按照科层制的模式运行,达到高效率的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简要回顾-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历程扼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一个基本适应当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以确立,有用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逐步确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恢复与调整阶段“文化大革命”后,国家一方面恢复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另一方面开始着手恢复高等学校的工作。
之后,开始对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指出: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应根据与面向相适应的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
面向全国和面向地区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少数院校可由国务院有关部委直接领导;多数院校由有关部委和省、市、自治区双重领导,以部委为主。
面向本省、市、自治区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原则上由本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部委要给予支持。
197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批转了教育部党组《关于建议从头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肯定了1963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的试行效果,重申其基本精神和各项主要规定仍然是适用的,并要求各地研究执行。
此后,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对各自所属的高等学校的领导关系进行了调整,逐步恢复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两级管理”的领导管理体制。
至1981年,全国有高等学校704所,其中由国务院各部委领导管理的有226所,由教育部直接领导管理的有38所,由省、市、自治区领导管理的有440所。
该管理体制在保证高等学校的投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严重的作用。
不足之处是部属或地方的高校都比较封闭,不利于学科的交流与发展,并最终形成“条块分割”的资源配置弊端。
二、改革思路的酝酿起步阶段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教育学(高等)—总结
名词解释:一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
二 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学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层次需要决定的。
5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6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
7高校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
8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2.教育的培养目标3.实施的途径。
199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规定。
1999年提出素质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教育目的的性质:1.一种教育理想2.具有客观性我国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具有导向作用。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
摘要:供给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
政府应从过去的单一供给主体转为供给主体之一,与其他供给主体平等竞争。
此外,政府作为供给主体,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应从制度和方法上对高等教育供给整体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高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出发,探讨高校教育现在的发展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作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公共产品理论;改革路径选择;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现状概述高等教育,无疑是国家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天之骄子,也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希望之源。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许多问题也使得我们困惑不已,如扩招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滑波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等。
面对社会的质疑,高等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适度规模下的公共物品(也有人称为准公共物品或者俱乐部公共物品),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利用看得见的手去介入、影响和校正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路线和目标,使其向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方向发展。
现代大学物质基础条件已有根本改观。
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建设,以及一系列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使得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高校之间逐渐进入有序竞争状态。
但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建设规模庞大、学生数量剧增、专业分化过细、知识结构单一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专业技能难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等矛盾,不仅使得高校无法打破债台高筑之困局,而且还严重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济时代大学教育的角色应从提供学生知识与技术转变成营造有利于人力投资的环境,使大多数的就业人士都可以成为具有创意、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工作者。
社会再次呼唤大学回归其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主流传统。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导读:本文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框架袁锐锷(华南师范大学袁锐锷)西方各个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和高等教育体制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努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传统,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处理好市场、社会、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形成了大致相同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
就宏观而言,市场启动了高等教育的运作,国家通过宏观规划予以调节和干预,并以立法给予定向和保障,同时政府运用政策、决策和经济手段加强对高等教育运行的控制;就微观而言,高等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要使其内部管理科学、民主、开放,还须有师生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
其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密切配合,以规范高等教育的运行,现将这一机制的主要框架概述如下:1.市场启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虽然不是市场机制,即完全通过市场调节决定整个高等教育兴衰成败的机制,但至少是一种不完全的市场机制,起码市场启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的运行。
众所周知,在这些国家,劳务市场在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和影响义务后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国向公立高等学校的拨款,甚至一国之中各州的拨款方式都不尽一样,但一个共同的决定性因素都是招生人数的多少。
正是在这一领域,市场功能或竞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一般的中学毕业生,选择学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该校的教育的质量,学校文凭的声誉,在未来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前景,然后决定去向,从而最终影响学校的兴衰,这对那些势单力薄,主要以学生学费为经费来源的绝大部分私立学校尤为如此。
以美国为例,它是一个典型的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但主要还是各高等学校主动接受市场调节,因此美国的高等学校向来十分注意调查、分析和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据此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高校与市场呈相互作用的动态联系。
要点整理: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一、了解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古代高等教育:通过探索高深学问,最终达到修身、新民的目的。
高等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死而后已。
中西相同。
特点∶1. 形式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设王宫廷、寺庙、或私学中。
2、目的或内容目的为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 对象上,中国有教无类西方是少数人的特权。
4. 管理上,东方由政府和寺庙管理,西方以私学为主。
(亚历山大图书馆具有国际意义。
)(2)近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完整的人格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德国柏林大学。
特点:1.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2. 目的和内容上,以继承和探索真知为使命,培养学术性和专业型人才3. 对象上,属于精英教育4. 管理上,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3)现当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的智力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哈佛大学。
特点:1.形式上,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它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第三级或中学后教育的范畴。
2.目的和内容上,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强调教学和研究的实用性。
3. 对象上,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
4. 管理上,在自治与外部控制中实现平衡.比较而言,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道德,旨在使人的身语意合乎宇宙人生之道。
现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旨在使人成为经时济世之才。
二、了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演变。
1.人才培养(中世纪-18世纪)①以培养古典专业人才为主的阶段(中世纪)②社会发展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变化(18世纪中期)③高等教育大发展与高等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职能的扩展(20世纪以后)2.科学研究,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①古典知识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的萌芽(中世纪)②现代科学的发展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的产生(18世界末)③当今科技发展与高等学校发展知识职能内涵的变化(20世纪以来)3.社会服务(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案》)①封闭式的开放∶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中世纪)②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与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19世纪美国)③全面开放:当今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发展(20世纪以来)三、了解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
浅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方面,是带有高等教育的全局性、整体性的制度,涉及政府、社会、高校三方,支配着高等教育的全部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管理体制又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经过多次权力上收与下放,现在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新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其中值得令人反思的教训和经验也不少,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比,还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上的越位、缺位、不到位2.1.1 管理方式越位、管理理念陈旧从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中央拥有对高等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最大权力,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所辖高等学校实施分级管理,实质上这种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行政集权模式,对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全能政府”的影子无所不在、无所不管、无所不能的权力运行方式仍然存在,服务职能弱,服务理念缺乏,直接造成了管理越位。
例如,在很多方面,直接管理高等教育的仍然是行政审批方式,这样不仅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冲突,而且也会因为管理部门的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导致压抑教育主体参与市场运行的积极性,同时,还可能因为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而出现损害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问题。
2.1.2 政策法规不到位、操作困难近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诸多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与现实的需求还是有明显的缺位问题,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法规甚至存在空白。
另外,我国的多项教育法规制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其调控乏力;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最终被曲解或执行严重变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屡禁不止,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得不到维护。
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
3 4・
高 教探 索
20 02年第 2 期
运 用 市场 竞 争 机 制保 障 高 等 教 育质 量
袁 祖 望
摘 要: 保障 高等教 育质量必须 变政 策约束为机 制约束 , 引入 市场竞争机制 。这种竞 争应该是全 方位的 , 有校 际竞 争与校 内竞
争 互为条件 , 为因果。竞争的结果是 高等教 育质 量保障得以 实现 , 互 步入 良性发最 轨道 。
关键词 : 市场 机 制 保障 教 育 质 量 完 全 割 断 高 校 对 政 府 的 依 赖 , 以 形 成 有 效 的 风 险 约 束 。 但 政 难 府 可 以 通 过 政 策 和 财 政 杠 杆 , 经 营 不 善 的 高 校 实 行 “ 饥 饿 对 半
机 制 难 以 发 挥 基 础 性 调 节 作 用 , 高 等 教 育 并 不 排 斥 市 场 机 但 制 , 以 在 生 源 、 源 、 动 力 市 场 引 入 市 场 竞 争 机 制 , 而 提 可 资 劳 进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的 竞 争 机 制 一 旦 形 成 、 转 , 能 迫 使 高 校 运 便
地 保存 和 加 强 了学 校 的 自治 。
虑 问题 。有 学 者 认 为 , 场 本 身 暗 含 和 确 立 了 质 量 标 准 , 场 市 市
标 准 才 是 一种 真 正 的 “ 实践 标 准 ” 。因 此 , 让 “ 场 力 ” 检 验 要 市 来
和 保 障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 高 等 教 育 由 于 自身 的 种 种 特 点 , 场 市
产 生 提 高 质 量 的 内在 要 求 , 实 际 上 已 同 时 衍 生 出 自我 约 束 机 这 制 。长期以来 , 国 高 校 的 自主 权并 未真 正落 实, 其 原 因, 我 究 “自主 权 之 所 以没 有 落 实 , 因为 不 能 落 实 ” 当 自我 约 柬 机 制 是 。 未 真 正 建 立 起 来 时 , 权 太快 、 宽 便 容 易 导致 种 种 失 范 现 象 。 放 太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新模式的探讨
具体来讲 , 政府 的职责主 要是 建立 高等教 育质 量方 面的法规 、 规 程, 负责审批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格 : 确定高等教育 的质量规格 、 标准 ; 归 口管理高等教育 的招生和证 书发放工作 , 根据 国家规 定, 与有关部 门协 商, 确定高等学校经费筹措 原则 、 渠道 、 标准 、 办法 , 为高等教育 健康发 展和质量保障提供物质保证 , 制定评定教师职称的有关政 策, 据事业 根 发 展需 要 , 划 、 织 、 调 和 指 导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的 理 论 研 究 工 作 。 政 计 组 协 府对高等教育进行质量监控 主要通过立 法规范 、 政指导 、 济手段 、 行 经 评 价督 导 等方 式 去 实 施 。 立法规 范就是通过有关 的教育立法 , 国家关 于高等教育 的方针 把 政策用法律法规的形式 固定下来 , 成为国家的意志 , 使高等教育 质量工 作 服 从 国 家的 指 导 。 行政指导 , 就是政府通 过政 令 、 政策 、 条例 、 通告 、 建议 、 规劝 、 警告 等行政措施对高等教育 活动实行调控和指导 。它往往成为政府关 于教 育立法 的补充性工作 , 具有 及时性和替 补性特 征。当高等教育活 动遭 遇 法 律空 白时 , 及 时采 取 行 政 指 导 。 就 经济手段是政府通过拨 款 、 资助 、 投资 、 励 、 奖 招标等 手段 , 高等 对 教育的质量进行诱导性 调控 。政 府对高等 教育 的投资是战 略性投资 。 国家财政拨款是高教经 费的主渠道。政府既可通过调整投 资强 度与拨 款政 策影响高等教育的供求总 量与结构 的平衡 , 通过 财政资助 和助学 贷款等措施保障高等教 育机会 与成果分配 的公平 , 可通 过经费拨款 更 的杠杆作用 , 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评价督导授权社会 中介机构 对高等学校 的教育质量 做出评价 , 定 期向社会公布评 价结 果 , 并报教 育行政 主管部 门备 案。政 府再根据反 馈回来 的评价结果进行筛选 , 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实施投资倾斜。 总之 , 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是 宏观间接调控 , 着重从宏 观上 进行法律规范 , 政策 指导 和投 资约束。 由于政 府退 出微观领域集 中管 宏观, 因此 , 高等教育质量的微观管理就 自然而然的落在了高校头上 。 二、 在微观上 。 实行高校 自主管理 高校在高等 教育质 量监 控 中占居 主体地 位。因为 市场经 济条件 下, 高校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 是高等 教育运行 的微观主体 , 也是高等教 育质量监控的微观主体 , 政府的宏观 调控 , 最终 都要 落实到高校的 自主 管理 上。《 高等教育法》 明确规定, 等学 校具有招生权 、 高 学科专业设置 调整权 、 教学科研 与技术 开发和社 会服务权 、 外交流 合作权 、 对 机构设 置权 、 人事管理权和 财产经 费管 理使用 权。但 由于长期 以来计划 经济 的大一统和一刀切 的影响 , 高等学校 的办学 实体地位并没 有得到真正 落实 , 高等学校也还没有真正形成 自我发展, 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 。经 济体制转轨后 , 政府逐步从微观管 理中退 出, 中管宏观。高校开始真 集 正面向市场 , 自主办学。这样一来 , 高校 内部 的教育质 量管理就显得十 分重要 , 教育质量成 了决定学校生 死存亡 的关键。质 量上不去 , 学校培 养 的人才不适 应社会需要 , 不能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 学校 就会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面前被淘汰。因此, 高校是高等教 育质量 监控的 内在主体 , 我 们 必 须 强 化 它 的 主体 地 位 。 高校对高等教 育质 量的 监控具 有两 大特点 。第 一 , 主动性 、 自觉 性 。高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控 应该是积极 主动的 , 微观主体 的一种 自 是 觉行为 , 而不是过去消极被 动的, 从属政府 管制下 的一种无奈行 为, 处 于拨一拨 , 就动一 动的状态 。第 二, 系统性 、 密性 。高校 对教学 质量 严 的监控应该有一整套系统 、 严密 、 完整的 内部监控机制 , 内生的, 是 而不 是外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 的质量监 控特征 , 决定 了高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际竞争
1、生源竞争 (霍克斯比模型) 2、师资竞争 3、资源竞争
校际竞争的作用
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利益,而且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改善优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 条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市场流动
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办学质量"
校内各成员间的竞争
学生之间的竞争 (奖学金、“地位”证明) 教师之间的竞争 (职称、待遇)
竞争机制积极作用总结
• 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 • 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 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案例P9
市场反馈机制
相关概念 市场反馈是指市场信息反馈流程前后衔接形成完整 的闭环管理体系,即生产经营在市场产生的信息返回 生产经营中。
调节过程
Pi:支付给新雇员工的报酬 B企:给新雇员工配备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O其它:新增雇员产生的其它费用
• 边际收益函数:
MS企=TS企(n+1)-TS企n
TS企(n+1):增加雇员后企业创造的总收益 TS企n: 增加雇员之前企业创造的总收益
企业的决策为
若 MS企>MC企,则增加雇员 若 MS企创造的总收益和每个员工的素质、 能力紧密相关,而雇员的学识和能力又和其所接受的高等教 育的年限和学校的教育质量(即高等教育的投入成本)有关
毕业生就业是高校最有效的市场信号,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抢手程度,基本反映着 社会对该校毕业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水平。
就业率偏低 供大于求 流向岗位与所 学专业不匹配 人才培养慎重
就业率比较高 供不应求 或呈持续增高趋势 扩大培养规模
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反馈
高等教育服务市场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因提供高等教 育服务而在高等教育服务供求主体间形成的高等教 育服务供给,需求及相互关系的总和。
• 首先,社会各部门的满意度反馈
• 其次,学生个人及其家长的满意度反馈
市场反馈机制积极作用
1、根据“市场导向”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方 式等进行调整和改进; 2、有利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3、有利于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合作 模式。
消极作用
高校过度商业化,漠视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学科或特殊学科的教学 和科研,影响高等教育本质和高校教学目标; 生源无序竞争将降低学生入学标准,影响教育质量; 竞争和自治的冲突会造成高校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公,进而影响学科 发展和人才培养。
校内竞争的作用
•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促使高校师资队伍实力增强、形象优化、 质量提高 •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虚拟教育的竞争
虚拟教育出现使现有高等教育提供者和前所未有的市场力量产生竞争。 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教育平台不仅改变了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状况,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给高校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方面带来了新的压力。 (2007年苹果免费推出集合哈佛、耶鲁等顶高校公开课程视频的至年2012已超过7亿次下载,超过千家 教育机构使用其内容教学)
供求机制
市场主体: • 学校——高等教育的供给方; • 学生——高等教育的直接需求方; • 企业——高等教育的间接需求方,也即最终 需求方。
三个“子市场”
①升学市场——即学生和高校之间的市场。 ②就业市场——也可称为是人才市场,即学 生(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市场。 ③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市场。
• • • •
高教的特殊性——高等教育外部性 作为高校的管理层而言,在保证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考虑经济收 益的最大化。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
学生的成本、收益及决策
学生成本构成: 一是显性的、直接成本,即学费等相关费用; 另一个是隐性成本,即机会成本,是指学生若不接受教育、 从事工作所带来的收益。
显性成本:
综上
学校、学生和企业间的利益是戚戚相关 的,它们之间有着极强的内部联系,一方的 成本就是另一方的收益。因此可以将他们看 作是一个利益相关的综合体。
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
解读: (1) 第一象限的 K0K1K2表示表 示的含义; (2) MS企、S生、AS校之间 是正相关的; (3) 当人才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 时,即 MS企≠MC企,有两种情 况;
学校面临的边际收益函数为 MS校=C生+R R:政府对每个学生的补贴额 C生:每个学生所缴纳的学费
学校的成本主要构成: 一是固定资产的投入,如土地、校舍、教学工具等; 二是支付给老师的工资; 三是学校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学校的总成本构成如下: C校=B+M+KT 平均成本为:
AC校=(B+M+KT)/Q
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而高等教育质量体现为 其所提供的学生产品和教育服务质量,所以呈现出两种质量要求倾 向: 一是教育服务产品须符合“消费者”需求; 二是学生产品须符合市场目标 学生产品合适应性原则
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机 制
高等教育服务市 场反馈机制
教育服务产品合顾 客满意原则
毕业生就业市场反馈
Ci:各年所缴学费 m: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
r:贴现率(假定不变,下同)
隐性成本
Pi’:不接受高等教育预期的各年的年收入 S生’:学生不接受高等教育直接从事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
n: 可以预期的年限(即接受高等教育后的n年时间内)
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预期收益:
Pi:可以预期的接受高等教育后第 i 年的年收入
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的局 限性
1、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与高等教育的特点有不可克服的矛盾。 2、效率与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付 能力上。 3、信息传递与调整机制的滞后
主要表现在:
(1)、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市场反映的人才需求信息 的波动性,与人才培养过程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长期性和相 对稳定性存在着矛盾。 (2)、市场反映的只是一个个企业(用人单位)的个别需求, 不可能反映宏观经济对专门人才的总需求。 ( 3)、市场调节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市场的本性 所决定的。
B:学校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M: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KT:对教师支付的工资总额
高校的成本-学生数量关系曲线
高校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曲线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增加一单位的产量(Output) 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
企业面临的成本收益函数及决策
边际成本函数:
MC 企=p i+B企+O其它
市场机制对高等教 育的调节作用
适用于简约抽象及相关类别演示
1、市场
1、相关概念
2、市场经济 3、市场机制
1、供求机制
市场机制对高等 教育的调节作用
2、表现方式
2、竞争机制 3、反馈机制
3、消极作用 及局限性 4、策略
市场
• 1、市场是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场所或领域。包括有 形和无形的市场。 • 2、市场是指所有买者和卖者构成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总 和。 • 3、市场是某种产品的所有现实的购买者和潜在的购买 者所组成的群体。 • 市场要素:价格、利率、工资、供求、竞争等。
学生的决策行为:
当S生≥C生’ + C生时,则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当S生<C生’ + C生时,则不会接受高等教育。
学校的成本、收益及决策
学校收益构成: 一是学生缴纳的学费; 二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助。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 的收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市场机制
机制: 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机器、机械的构造及运 行的原理。 后来,用之于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经 济学等领域,用以说明各种有机体在其运行过程 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及 其运行方式。
市场机制
• 市场机制:市场赖以存在的各种因素及其有机联系和 制约关系的运动过程。 • 市场机制就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要素的相 互作用,自动调节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市场 上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满足社会的需要。
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
解读: (4) 市场均衡的调整: 当 K=K1时,Q K=K0
当 K=K2时,Q
K=K0
供求机制的积极作用
良性循环:
企业高薪 学生努力进 入该专业
人才奇缺 支付高学费
高质量人才 较多资金 较好的师资 和设施 学校开设 该专业
竞争机制
1、含义:
市场经济中各经济行为主体为自身利益相互 间展开竞争,经济内部必然联系和相互影响 。 2、竞争的途径: 校际竞争; 校内竞争; 虚拟教育竞争。
市场经济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经济活 动主体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有三个要点: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市场的主体;
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与市场有 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 品货币关系进行的; 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和整个社会经济。
构成因素
• 1、价格。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 2、 竞争。竞争规律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 商品经济运 • 3、供求。商品的供求关系通过市场竞争反 映出来,并对市场价格的高低有重要影响 • 4、赢利。市场的行为往往以企业的赢利为 转移
市场机制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表现方式
• 商品市场 价格机制 • 资金市场 利率机制 • 劳动力市场 工资机制
(1) 供给循环: ①学生为学校提供生源 ②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 ③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
(2) 需求循环:
•
①企业需要人力资源 • ②学校需要招收学生以获得收入
• ③学生为了毕业后获得好的工作,需要接 受高等教育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
• 市场主体的“理性经济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