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1)
理论结论
跨国公司只所以有能力在陌生的国外从 事生产活动,是因为具备东道国企业所 不具备的某种垄断优势. 这种垄断优势来源于市场不完全性.
1.海默的发现
研究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部门构成,发现 对外直接投资和垄断的工业部门结构有关. 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具有独特优 势的少数部门. 美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 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以谋取高额利润.
初级资源 原材料 生产的第一阶段
新技术 生产经验
半加工材料 生产的最终阶段 终极产品 销售经验 营 销 产品配送 消费者 产品品质改善
研究与开发
基础知识
通过中间品流相互结合的企业各项活动(企业各项活动的相互依赖性) 图1 通过中间品流相互结合的企业各项活动(企业各项活动的相互依赖性)
中间品( Product) 中间品(Intermediate Product)
伯克利,卡森对跨国公司特征的发现
1. 企业跨国化的转折点是二战(战前垂直一体化,战 后水平一体化); 2. 二战后FDI移动的方向同国际金融理论呈相反方向: 流向发达国家,双向流动; 3. 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同企业规模正相关; 4. 跨国公司集中于研究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产业领域, 而且收益率普遍较高; 跨国程度,研究密集度,企业收益之间存在关系 5. 大部分巨型跨国公司的水平多样化程度普遍很高. 同时,研究密集型跨国公司的垂直多样化程度较高. 而且在这些企业中,中间品和诀窍的企业内贸易比 率普遍较高. 6. 跨国公司呈现一定的国家背景.
因此,外国企业必须拥有能够超过东道国企业 优势的某种特殊优势,才能抵消与当地企业竞 争中的不种因素.
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所有权特定优势
教案-《跨国公司》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思考题: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基本内容是什么?
3.影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因素有哪些?
4.制定和实施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原则有几点?
后
记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4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
课
时
4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跨国公司的股权经营、非股权经营及跨国战略联盟等三种经营方式及影响经营方式选择的因素。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思考题:
1.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2.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
3.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有那些、请说出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利弊。
4.跨国公司组织结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5.影响跨国公司对外子公司管理控制的因素是什么?
后
记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6章跨国公司的营销管理
【3】王晓龙:跨国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4】克里斯托弗:跨国管理理论案例分析与阅读材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版。
课
外
作
业
及
要
求
思考题:下列各理论的提出、内容和评价
1.垄断优势理论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后
记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跨国公司》教案
安徽财经大学教案专用页
内容
2第二讲跨国公司理论
3、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垄断优势理论系统论证了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国内国 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 定性因素。它认为市场不完全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运行 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直接投资就不能发生。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 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 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垄断优势理 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 深刻的影响。
1、梯度转移理论的提出 在实证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基础上, 日本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和 跨国公司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一桥大 学小岛清教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的梯度转 移理论(或叫“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978年,小岛清发表代表作:《对外直接 投资:一个日本多国企业经营的模型》。
将仍有市场价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 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
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
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 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 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 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 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跨国公司 持有的垄断或寡占优势,以及面对不完全市 场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条件。
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
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产品 市场的不完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市场的不完全;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 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第二章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观点
立论基础: 市场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 市场不完全性:市场受到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 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独占所形 成的优势。
31
跨国公司FDI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且具有平等获得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本章要点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 年代以前的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沿袭了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 传统,着重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 研究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32
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进行FDI的决定因素 ①独有技术优势 ②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③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
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④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⑤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
21
3、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
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强调以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则
制定基于各国国情的FDI战略,提出了“贸易创造型投资” 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的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FDI的动机、过程和结果。 不足之处:
仅反映了日本特定时期FDI特点,不具普遍的意义。例 如: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大企业对欧洲及北美在制造业上的 大量投资,以及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上的投资都使日本的海 外投资趋向美国模式。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
一、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
(二)“双缺口”模型 “双缺口”模型最初是由世界银行
的发展政策副主席、美国经济学家霍利 斯•钱纳里(H. B. Chenery)与以色列 经济学家米克尔•布鲁诺(M. Bruno)于 1962年在“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in an Open Economy: The Case of Israel ”中提出的。
型后,由于模型存在的不足而先后于1971年、 1974年多次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1974年,维农在《经济活动的选址》(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一文中,通过引 入国际寡占市场行为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 直接投资行为,并将其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修改 为:基于创新的寡占阶段、成熟的寡占阶段和衰 老的寡占阶段。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
– 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能够说明证 券资本的国际流动,但它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与投资相联系的企业技术和 管理才能的转移。
– 海默因此提出,一个企业或公司之所以对外直接投 资,是因为它有比当地同类企业或公司有利的特定 优势。
– 这种“企业特定优势”(Firm-specific Advantage),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拥 有这种优势比在当地生产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经济发展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 在着经济结构亟待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出现国内 储蓄缺口在所难免。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向工业化过 渡的过程中,用于设备、技术进口的外汇需求很大, 在自身出口创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外汇 缺口。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二、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1.存在问题 (1)日本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与美国 式对外直接投资“趋同”的趋势 (2)关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将最具 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观点也是 站不住的 (3)全盘接受了完全竞争的假设 (4)回避“边际产业扩张”模式对于发展中 国家经济发展消极影响 2.合理之处
9
鲁特:收益分析(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 跨国公司的知识优势(或称为知识资产)有些 可以通过许可证交易转让给国外企业,如专利 技术决窍和商标等,公司可从中收取特许权使 用费而获得收益。 但有些知识资产如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销售 技能等则难以转让,跨国公司不能获得这些知 识资产的新增收益。 为了获得来自全部知识资产的收益,跨国公司 就要寻找长期投资机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全部知识。 是否具备长期投资条件
3
一、基本观点
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 者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市场不完全:市场受到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 而呈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东道国具有不完 全性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就可以在那里利用 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 获得超额利润。 以美国的跨国公司为对象
4
东道国民族企业拥有跨国公司所有的优势 有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跨国公司可与 东道国国内企业的竞争 垄断优势: (1)商品市场: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 (2)生产要素市场:专利 技术秘密 特殊的 管理技能 资本市场 商誉 (3)规模经济
5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是先在其母国内获 得,然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在国外市场上 得以利用和强化。使跨国公司获得那些垄断 优势,并使之得以利用和强化的市场环境条 件就是市场不完全性。 垄断优势论为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
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 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 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 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 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不能完全适用于解释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二、内部化理论 ( 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
(一)产生背景 1.起源
英国经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uckley)、 卡森(Mark Casson)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 M. Rugman) ---1976《跨国公司的未来》、1978《国际经营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概述
一、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产生与逐步自成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的 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用以说明不同国家(地 区)、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3.1976-1979年 巴克利、卡森、拉格曼 内部化理论
4.1981年 邓宁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跨国公司投资理论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及缺陷 2.缺陷 ①该理论只进行了经验的分析与描述,缺乏抽象的
实证分析; ②该理论不能解释生产部门跨国化的地理布局问题
和服务业企业跨国投资行为的区位选择问题; ③缺乏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外部性等方面的理解和
运用; ④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为研究对象,
(一)产生背景
2.内部化的定义 内部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二章: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2.3.3 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1.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对小岛清理论的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所谓日本式贸易创造型投资,日本集中对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地区)的资源开发工 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 第二,小岛清关于“美国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将最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小岛清理论全盘接受了完全竞争的假设,闭口不谈垄断因 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是不现实的。 第四,小岛清理论回避了“边际产业扩张”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过于美化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 作用,掩盖了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维护现存的不合理的 国际分工格局。
3
2.1.3 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1.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2.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4
第2节 垄断优势理论
2.2.1 基本观点
金德尔伯格详细列举过跨国公司所有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并将之 分为以下三类。 1)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 等,都可能导致不完全竞争,从而使企业产生垄断竞争;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 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和商誉等,可能造成不完全竞争、给 企业带来垄断优势; 3)规模经济现象的存在也能给大规模企业带来垄断优势,包括 跨国公司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13
第5节 内部化理论
2.5.1 市场内部化的主要内容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或关税壁垒引 起的,而是由于市场失效(Market Failure),以及由于某些产品 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内部化。 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1)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企业外部市场失效,促使内部市场的建立,该理论认为,市场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企业之外,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支配 的外部市场;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市场,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 响,也不存在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交 易价格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 的,由公司少数决策人制定的,即转移价格。
2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
主讲人:邹丽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人们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动机、条件、特征、区位与方式等决 定因素所作出的解释和推断,又称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一、演变过程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
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 赋理论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要素禀赋理论:
一国倾向于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 生产要素的产品。 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 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第二阶段
跨国公司理论真正产生是始于美国经济学家斯蒂 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个论”:主要研究某一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与决定因素;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美国;边际 产业扩张理论——日本。
费农把各个国家依次分成三类:创新国/最发达 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创新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 势,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 上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 替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 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 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 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 求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 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 时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 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 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 至别国和第三国市场。
20181008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ppt文档)
1.1.2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 接投资理论
1.1.2.1 资本相对过度积累理论 1.1.2.2 小规模技术理论 1.1.2.3 技术地方化理论 1.1.2.4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1.1.2.5 投资发展周期论
跨国公司理论
1.1.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六)技术进一步扩散与标准化,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 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跨国公司投资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性特点进一步突出。
(七)当产品进入到衰退阶段,产品已经老化,不能适应市 场需求,该产品就会完全退出世界市场。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的市场需求、要素密集度、 生产区位都是不断变化的。
2018.09.10
跨国公司理论
问题
1、试分析苹果公司与宝洁公司的垄断优势? 2、是从0到1重要,还是从1到10000重要?
讨论:黄光裕与杜鹃的不同与协同。
2018.09.10
跨国公司理论
1.1.1.2 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源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交易成本比 市场更低的内部市场。
2018.09.10
跨国公司理论
1.1.1.1 垄断优势理论
(四)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 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 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生产垄断优 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 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规模经 济优势,通过一体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 降低成本;信息网络技术优势。
优势产业。
2018.09.10
跨国公司理论
1.1.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须同时具有所有权 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Eli Heckscher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厄里·赫克 歇尔(Eli Heckscher,18791952)于1919年发表了题为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的重要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 论的基本论点。他的学生伯蒂 尔·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 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 要素禀赋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和完善,并因此于1977年获得 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4
二、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1.问题: 问题: 问题 缺乏普遍意义—日本20世纪 世纪70年代左右 缺乏普遍意义 日本 世纪 年代左右 关于美国式的投资观点是错误的。 关于美国式的投资观点是错误的。---与垄断优势和产
品周期理论高度相似
完全竞争的假设是不现实的 对发展中国家有消极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有消极影响 维护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2.贡献 贡献 向对方国家转移边际产业( 向对方国家转移边际产业(或振兴其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 的观点、 顺贸易导向投资模式的观点、 的产业 ) 的观点 、 顺贸易导向投资模式的观点 、 从技术差距小的技术开始依次不断移植新技术的 观点、 观点 、 把比较优势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 投资理论的共同基础的观点等, 投资理论的共同基础的观点等 , 对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 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
7
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理论学派 世纪60 三、 20世纪6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理论学派 的共同出发点 共同出发点: 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立论基础 各个跨国公司理论学派都是以海默的理 论分析框架为出发点 出发点的。 出发点 区别: 主要表现在垄断优势的类别、利用方式、 决定因素等的解释不同。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管理》PPT课件
二、公关管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东道国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通过政府管制和各种 政策、法规,对跨国公司实施限制,这种限制往往给跨 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带来诸多困难和障碍。跨国公司为实 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处理与东道国的关系 ,包 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适时调整经营活动,尽量减少因东道国控 制而遭受的损失。
除了上述三个竞争优势外,从发展中国家近年 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看,发展中国家跨国直接投 资还有三个重要的优势:
1、许多发达国家已拥有或正拥有对外直接投资所 必需的经济基础;
2、国家的大力扶持; 3、在吸引外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经营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
有
出口贸易
有
技术转让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六、国际竞争优势——跨国直接投 资的动因与条件
波特认为构成国际竞争优势有四个方 面的因素。(1)因素状况(2)需求状 况。(3)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即一个 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产业的支持。(4)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在一个行业中公司的数量 竞争的激烈程度 政府所有还是私人所有
第二,从多方面获得对公司的支持,分散和化解 东道国实施限制的压力。
第三,进行直接的反限制活动。
三、全球社会责任
企业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要通过经营活动追求 利润最大化目标。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它 只有兼顾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 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自身利益与 社会利益的共存性,这一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是:在 开展经营活动、追求赢利目标时,别忘了肩负的社会 责任。
构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多种因素可以归结为: 1、技术优势 2、规模经济优势 3、资金和货币优势 4、组织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理论
三,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p34 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p34
出口,直接投资和许可证交易是跨国 公司供应国外市场的三种可替代性选择. 何希(S. Hirsh):对跨国公司来说, 合理地供应国外的市场方式,视哪种方 式成本最低而定.--成本比较模型 鲁特(Franklin Russell Root):不同 的知识优势,跨国公司从中获益不同. 为了获得来自全部知识资产的收益,跨 国公司就要寻找长期投资机会,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利用全部知识资产. --收益分析观点
18
三,寡占反应理论
1970年代初,美国学者尼克博克 (Frederick T. Knickerbocker)以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 寡占行为理论,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反 反 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战后美国企业大举对外直接 投资主要由寡占反应行为所致,投资主体 是寡占行业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它们的投 资又大都在同一时期成批地发生. 该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 资"与"防御性投资",决定这类投资的 因素是各不相同的,防御性投资是由寡占 反应行为所决定的.他还研究了与对外直 接投资成批性有相关关系的各种因素.
5
Bertil Ohlin
伯蒂尔俄林 伯蒂尔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现代国 俄林 ,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月出生于瑞典.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 1899年4月出生于瑞典 . 先后 年 月出生于瑞典 在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剑桥大学, 在隆德大学,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剑桥大学,哈佛大 学学习和深造. 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学学习和深造.1925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年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1930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俄林 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 年应聘到斯德哥尔摩商学院任经济学教授 不仅是经济学家, 而且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不仅是经济学家 , 而且是瑞典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 1938年当选为议员.1944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 年当选为议员. 年当选为议员 年聘任瑞典主要反对党自由 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长. 党的主席,在联合政府中任贸易部长.连任自由党主 席达23年之久 年之久. 席达 年之久. 伯蒂尔俄林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伯蒂尔 俄林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 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1977年与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 年与英国剑桥大学的米德 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贝蒂尔俄林的主要著作有 俄林的主要著作有: 贝蒂尔 俄林的主要著作有:《对外贸易与贸易政 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 策》(1925),《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1931), ) ) 国际经济重建》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 《国际经济重建》(1936),《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 ) 稳定就业问题》 (1941),《稳定就业问题》(1949),《对外贸易 ) ) 政策》 政策》(1955)等等. )等等.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概要
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
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目录一、产生背景二、主要思想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四、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五、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六、垄断优势理论的扩展七、评价一、产生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二、主要思想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无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跌;②所有企业供应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别;③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市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④市场信息通畅,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
海默认为,对市场的这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ch2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概论》教学课件
➢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由于一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增加而减少了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相反,由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 资行业是在本国已经处于比较优势而在东道国正在形成比较优势或 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行业,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国际 贸易量的扩大,这种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
这一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其原因是:
➢ 世界贸易结构变化 ➢ 基本生产要素的普遍可供性(如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
成为钢铁大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7%) 这意味着靠基本要素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经营的企业,
其优势是很不稳定的。(如韩国政府70年代初期就预见 到了这一点,近年来,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向中国, 又从中国沿海移向内地。)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该行业 的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 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 住了整个价值链。
战略环节因行业而异
➢ 高档时装业:设计环节 ➢ 卷烟业:广告宣传和公关策略 ➢ 餐饮业:餐馆地点的选择 ➢ 广告业、表演业:关键人才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
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 很多非战略性的活动则完全可以通 过合同的方式包出去,尽量利用市 场以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认为,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因此,根据美国 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而推断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 直接投资。相比有三点明显的不同:
➢ 美国的海外企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部门,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多处 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部门;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 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是日本已失去或 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外投资是按照这些行业比较成本的顺 序依次进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以创新为基础的垄断优势消失,规 模经济成为其垄断优势的基础。为了在竞争中 处于有利地位,各国的跨国公司到双方的主要 市场进行直接投资,削弱对方的竞争力;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修正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衰老的寡占阶段 跨国公司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垄
2、产品差异优势 跨国公司必须生产东道国不能生产供应的产
品,否则会受当地消费者抵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二、垄断优势
3、规模优势 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4、管理优势 现代公司制 5、资本优势 公司利用各种优势,可使其长 期保持较大资金流量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三、市场不完全性
东道国民族企业的优势: 更适应投资环境,有优惠和保护政策,成本
少,风险小 跨国公司成本和风险: 远距离经营的各种费用等附加成本,汇率风
险,政治风险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二、垄断优势
1、知识优势 即一种无形资产,具备这些可使企业的生产、
管理、成就均不一般。其生产成本高,利用成本 低,使得跨国公司极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超 额利润。是跨国公司的主要优势,其他优势的基 础和源泉。
第一阶段
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理论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要素禀赋理论: 一国倾向于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
产要素的产品。
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
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精品课件
第二阶段
跨国公司理论真正产生是始于美国经济学家斯蒂 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费农 费农把各个国家依次分成三类:创新国/最发达 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创新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 势,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 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替 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 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 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
具体包括: 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
规则的缺陷、某些市场运行 规律的驱动,以及政府行为 的影响等。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四、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条件
直接投资与出口:成本比较模型 直接投资成本=东道国生产成本 +当地生产的附加费用 出口成本=母国生产成本+出口税费
直接投资与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不具备长期投资条件时 直接投资——具备长期投资条件时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 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 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 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 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一 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 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 国市场。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垄断优势理论
一、基本观点
垄断优势理论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教授斯蒂芬·海默所首创,是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的先驱。得到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的支持, 被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
两个基本观点: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精品课件
思考题 为什么没有垄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
性,跨国公司就不能成功排斥东道国国 内企业?
断优势已经消失。由于大量的竞争 者的进入,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厂 家退出该领域。这一阶段,跨国公 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的主要 因素是生产成本。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成熟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 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 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 产品成本的下降,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寻 找新出路,选择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相仿的国家进 行出口,但国外也出现了仿制者,进口国为保护国 内市场会设置一些贸易障碍,于是对外直接投资成 了最佳选择。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寡占反应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尼克博克提出的,观察发现 美国一些企业存有这种现象,他们的对外投资 大都在同一时期成批发生。
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 进攻性投资 防御性投资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修正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 应把生产地点放在发明创造国,以把生产过
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寡占反应理论
寡占反应:在由少数几家大企业构成的 行业中,由于每一企业的任何行动都会影 响到其他几家企业,因此任何一个大企业 都对其他几家企业的行动很敏感,并针对 某一企业率先采取的行动而随后纷纷采取 类似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 获得新市场和新优势。
精品课件
1、研究对象——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单纯的资本国际流动,还包
括技术、管理和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
2、立论基础——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 经营环境差异,不够了解市场,海外生产经营
成本较高,且有政治风险。 跨国公司愿意对外直接投资,且能盈利的原因:
垄断优势——可消除不利影响。垄断优势得以维 持和利用的原因:市场的不完全。
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
主讲人:邹丽
精品课件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
人们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动机、条件、特征、区位与方式等决 定因素所作出的解释和推断,又称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
精品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一、演变过程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阶段
精品课件
“个论”:主要研究某一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与决定因素;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美国;边际 产业扩张理论——日本。
20世纪70年代中期
“通论”:统一的或一般的跨国公司理论,说明不同国家、 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成功理论:内部化理精论品、课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各学派的共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