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
课 前 预 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 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养气”是 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 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 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 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 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 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 气
i) 荑 ( tí)稗 ( bà . . 2.掌握通假
i) 安宅 ( zhá .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 )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通“徼” ) (3)若火之始然( 然同“燃” ) (4)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希通“稀” )
3.一词多义 ①非恶其声而然也 厌恶 (1)恶②无羞恶之心 不好,不善 ③天下恶乎定 哪里,怎么
3.“五谷不熟”的比喻。他说:“五谷者,种之美
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五谷”即稻、
黍、稷、麦、豆。“荑”通“稊”,是一种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叫做稊 米。“稗”是一种一年生的禾草,叶子似稻,杂生于稻田中,对稻子的生长有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朱
熹在《孟子集注》解释说:“恻,伤之切也。
隐,痛之深也。此 ( 怵惕恻隐之心 ) 即所谓不忍人之心也。……羞,耻己之不善 也。恶,憎人之不善也。辞,解使去己也。让,推以与人也。是,知其善而以 为是也。非,知其恶而以为非也。”这些解释很有参考价值。“羞恶”就是因
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一、字音识记 1.孺子(rú ) 2.怵惕恻隐(chùtì cè )
3.羞恶之心(wù )
5.强恕而行(qiǎnɡ) 7.不如荑稗(tí bà i) 二、通假字
4.由外铄我(shuò )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 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 成为仁义礼智,最好的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 行”,不言放弃。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5.本文是如何运用排比进行分析的? 明确:孟子文章常用排比这一修辞,“文有数句用一 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所以排比句法的运用, 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并增强文章纵横捭阖的气势。 如文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智 之端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 这些句子从形式上讲,是排比,是反复,句式在整齐中具 有参差的美,读起来气势盛,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从 内容上讲,排比这种修辞,又能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像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四个排比句,层层铺陈,说 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人和 “非人”的区别,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 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2单元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4.词类活用
(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 (2)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熟,使动用法,使……成熟 ) (3)旷.安宅而弗居( 旷,使动用法,使……空闲 )
• 5.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2)倒装句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4.孟子是如何批判“自暴自弃”者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在第5则选文中,孟子打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他说:“五谷者, 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矣。”“五谷”即稻、黍、稷、麦、豆。“荑”通“稊”,是一种 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叫做稊米。“稗”是一种一年生的禾草, 叶子似稻,杂生于稻田中,对稻子的生长有害,其种子称为稗子。
新课标导学
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七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准确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点学习第 1、5、6 则。 3.了解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培养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习惯, 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
• 3.“五谷不熟”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进 入 课 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如何理解“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答:这是孟子和他的学生公都子在议论人性善恶问题时讲的一句话,是宣
扬人性论的。善恶之心每个人都有,羞恶心属于义。这“义”不是外加的,是
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
2.人应该如何发扬本来具备的“仁义礼智”? 答: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孟子 说,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己及人
保持情感中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种美德。
课 前 预 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 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养气”是 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 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 气”的人,“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 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 起文章来,自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 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上枢密韩太尉书》) 气
3.“五谷不熟”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在第5则选文中,孟子打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他说:“五谷者,种之美
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五谷”即稻、
黍、稷、麦、豆。“荑”通“稊”,是一种形似稗子的草,实如小米,叫做稊 米。“稗”是一种一年生的禾草,叶子似稻,杂生于稻田中,对稻子的生长有
i) 荑 ( tí)稗 ( bà . . 2.掌握通假
i) 安宅 ( zhá .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
4.词类活用
(1)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 (2)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熟,使动用法,使……成熟 ) (3)旷.安宅而弗居( 旷,使动用法,使……空闲 )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倒装句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 哉!
——把仁比作人安适的住宅,把义比作人正确的道路,此句简洁有力、生动 形象地说明了人应该持守、践履仁义的道理。
5.本文是如何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 本文在写作时善用比喻,这样既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直观性,又含义丰 富,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刻性。孟子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把人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比做人有四肢,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人本来就具有的美好 品德。如果去扩大充实它们,“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最终会形成燎原之 势,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以生活中常见形象作为喻体,形象贴切。“五谷 者”一章,用日常生活知识“苟为不熟,不如荑稗”,来比喻说明“夫仁,亦在 乎熟之而已矣”,即具备了仁义之心还要发扬光大它们,否则,就如同种子没有 生长成熟。“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一章,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 正路也”,把“仁”比做安适的住宅,把“义”比做正确的道路,而“旷安宅而 弗居,舍正路而不由”,不居心于仁,行不由义,实在可悲。
正如苏辙所说:“今观其文章,宽厚弘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 大。”(《上枢密韩太尉书》)气盛言宜,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 《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 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练习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怵.(cù)惕恻.(cè)隐孺.(rú)子B.要.(yào)誉恶.(wù)其声羞恶.(è)C.外铄.(shuò)庶.(shù)民强.(qiǎnɡ)恕D.荑.(yí)稗安宅.(zhái)荑稗.(bài)【解析】A怵:chù,B要:yāo,D荑:tí.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E)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解析】A内—纳,B要-徼,C然—燃,D希—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斯”都当“那么,就"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解析】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C)A.仁,人之安宅也.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解析】都是判断句,BD是一般陈述句.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由恻隐之心,推而广泛,孟子认为,人天生地拥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像天生地拥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一样。
C.“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说明仁义礼智是人本来就有的品质,不用刻意追求就能得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自主检测与反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答案 A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答案 B解析A项“要”同“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3.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 A解析“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正常的生活道路或途径”。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答案 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2单元孟子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练习+Word版含解析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7( C )A .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子B .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C .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D .荑.(yí)稗 安宅.(zhá) 荑稗.(bài)【解析】 A 怵:chù,B 要:yāo,D 荑:tí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忽然B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发端C .我固.有之也 牢固D .舜明于庶.物 众【解析】 固:本来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E )A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E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解析】 A 内—纳,B 要—徼,C 然—燃,D 希—稀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18(A )A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非恶.其声而然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 .⎩⎪⎨⎪⎧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樊迟未达.。
D.⎩⎪⎨⎪⎧ 我固.有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 两个“斯”都当“那么,就”讲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46924219( AC )A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 .则盍反.其本矣。
C .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
D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解析】 都当“反省”讲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220( B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训练含解析先秦诸子蚜
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比喻从外部给予)B.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C.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过来)D.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残害)【解析】反: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恶:①哪里,怎么,②厌恶.A就:接近,靠近;C 之:的;D则: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组,与“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B 组,均为判断句的标志;C组,并列连词/转折连词;D组,介词“对”/介词“跟”。
4.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B.万物皆备于我矣。
(人世间一切道理,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五谷都是好种子,种下去之后假如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 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解析】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才成为君子)。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孟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子是极力主张人性本善的.B.孟子认为人本身就有的同情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只是为人能拥有仁义礼智提供了可能,只有努力扩充它们,才能真正拥有仁义礼智。
C.选文的第一则、第五则、第六则均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这三则短文中所运用的比喻,都非常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相同的道理。
D.孟子认为:“强恕而行”是把“仁之端"扩充为仁的一个重要途径。
【解析】C项中,对三则短文中所用比喻的理解太笼统,有些偏差,应该说明第一则和第五则短文中的比喻都形象阐述了将“四端”扩充成仁义礼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第六则短文中的比喻,则是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人应该坚守并践履仁义的道理。
2020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纳“内交"即“结交”②徼(yāo) 求取③燃燃烧(2)一词多义①忍错误!②谓错误!③存错误!④辞错误!⑤备错误!答案①狠心,残忍/忍受/容忍,忍耐②认为/叫作③保存/存在/生存/看望,慰问④口供/口实/辞令/辞别/推让⑤具备/完备/防备/准备(3)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今义:(东西的)头。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今义:偷东西的人。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白对译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 1. 孟子说:“人都有不忍加害别人的心即同情心。古代圣贤 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 的帝王有不忍加害别人怜恤别人的心,就有了不狠心加害别人 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 怜恤别人的政治。用怜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 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 天下就能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所以说人都有怜恤、 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同情别人的心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3. 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它,而 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 君子保存它。舜明白万物事理,洞察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伦,由仁义行,非行 等各种人际关系,他认为是因为心中有仁义才去施行,而不是 仁义也。” 用行动去推行仁义。”
动词,通“徼”,求取 动词,希望 动词,通“邀”,邀请 动词,相约
非恶其声而然也 无羞恶之心 2.恶 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动词,(wù )厌恶 形容词,(wù )憎恶
形容词,坏、不好 (wū)何 疑问代词,
是Hale Waihona Puke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 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 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 端却说自己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 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 却说自己的国君不能做到仁义礼智的人,是残害自己的国君。所有 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 跟我一样有四种发端的人,如果都懂得扩充它们,它们就
之始然,泉之始 会像火刚刚燃烧一样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流 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出去一样最终汇成大江大河。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够用来占有 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九页,共30页。
[整体·感知]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孟子主张我们每个 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 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我 固有 之也, 弗 思 耳矣。故 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想、领悟罢了。所以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曰:“求
则 得之,
说:“向内心追求就会得到它们(仁、义、礼、智),不向内心
舍则失之。”
铄:本指以火销金,自外至内而
追求就会失去它们。”熔化,比喻从外部给予。则:就。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 3.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
去之, 君子存之。
第十三页,共30页。
【答案】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 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 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 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
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 非 所以要誉于乡党 是因为要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在乡里朋友那里
朋友也, 非 恶 其声
而然也。 由是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蚜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60分钟,63分)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挚友也要:求取B.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残害C.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即使D.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竭力、尽力【解析】选C。
苟:假如。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戒之曰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选B。
A项,“戒”同“诫”,求取;C项,“然”同“燃”;D项,“内”同“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解析】选B。
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A。
两个“斯”都当“则、那么”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饿其体肤”中的“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强恕.而行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察.于人伦D.反身而诚.【解析】选B。
A项,名词作状语,行忠恕之道。
B项,使动用法,使……成熟;与例句同。
C 项,无活用,“洞察”之意。
D项,意动用法,认为……真诚。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当是天经地义的。
B.由恻隐之心,推而广泛,孟子认为,人天生地拥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像天生地拥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一样。
C.“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说明仁义礼智是人原来就有的品质,不用刻意追求就能得到。
D.“万物皆备于我”是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端即在其中)。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例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 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些语句,形式整齐,道理深刻,但在句子内部却难以找 深晦涩的词语。
有时也用简洁的话语,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与处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②若火之始然_“__然__”__通__“__燃__”__,__“__燃__烧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要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通“徼”,求取 要留清白在人间 希望 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约
②恶
非恶其声而然也 厌恶 无羞恶之心 憎恶 廉君宣恶言 坏,不好 彼且恶乎待哉 疑问代词,怎么
重点突破 一、人应该如何发扬本来具备的“仁义礼智”? 提示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 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关 践推己及人的恕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都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 上,就去帮他拿,不让他辛劳。做这样的事情都是举手之 就一种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 而不去做,任使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入邪恶,难道不让人
在市声尘嚣之中,生命的声音已经久被遮蔽,无人理 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 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修身名句
1.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魏源集 赏读: (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树立德行,立下功劳,说出名 洁的节操。这就叫作四项不朽的事。 2.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
4.文言句式 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③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比喻从外部给予) B .庶民..
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 C .反.
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过来) D .自暴.
者不可与有言也(残害) 【解析】 反: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 .⎩⎪⎨⎪⎧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金就.
砺则利 B .⎩⎪⎨⎪⎧
天下恶.乎定非恶.其声而然也 C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 .⎩⎪⎨⎪⎧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学而不思则.罔
【解析】 恶:①哪里,怎么,②厌恶。
A 就:接近,靠近;C 之:的;D 则: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行不忍人之.政 B .⎩⎪⎨⎪⎧ 仁,人之安宅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C .⎩⎪⎨⎪⎧ 知皆扩而.充之矣舍正路而.不由
D .⎩⎪⎨⎪⎧ 明于.庶物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解析】 A 组,与“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B 组,均为判断句的标志;C 组,并列连词/转折连词;D 组,介词“对”/介词“跟”。
4.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A.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除去一般人,只有君子)
B.万物皆备于我矣。
(人世间一切道理,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五谷都是好种子,种下去之后假如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稊米和稗子)
D.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
【解析】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它(所以才成为君子)。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从孟子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孟子是极力主张人性本善的。
B.孟子认为人本身就有的同情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只是为人能拥有仁义礼智提供了可能,只有努力扩充它们,才能真正拥有仁义礼智。
C.选文的第一则、第五则、第六则均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这三则短文中所运用的比喻,都非常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相同的道理。
D.孟子认为:“强恕而行”是把“仁之端”扩充为仁的一个重要途径。
【解析】C项中,对三则短文中所用比喻的理解太笼统,有些偏差,应该说明第一则和第五则短文中的比喻都形象阐述了将“四端”扩充成仁义礼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第六则短文中的比喻,则是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人应该坚守并践履仁义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
(1)万物皆备于我矣。
(_介宾短语后置__)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_判断句__)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_省略句__)
(4)仁,人之安宅也。
(_判断句__)
7.填空。
(1)“五谷”指_稻__、_黍__、_稷__、_麦__、_豆__五种谷物。
(2)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_仁__、_义__、_礼__、_智__的发端。
8.翻译句子。
(1)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空着安适的住宅而不居,舍弃正确道路而不走,可悲啊!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孟子·告子上》:“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荀子·性恶》:“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9.概述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
【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
10.有人说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对人性的看法采取的措施其实是统一的,你怎么看待?
【答案】孟子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又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问题。
孟子继承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虽然人性善,但还需要后天的修养和道德教化,一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善心,二是由于环境影响而丢的善心要找回来。
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伪者,人为也,荀子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荀子和孟子也是一致的。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从天生的资质看,可以使它善良,这便是我所谓的人性善良。
至于有些人不善良,不能归罪于他的资质。
同情心,每个人都有;羞耻心,每个人都有;恭敬心,每个人都有;是非心,每个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
这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给予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不过不曾探索它罢了。
所以说,‘一经探求,便会得到;一加放弃,便会失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