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7.根据莱文森的观点,个体在40~45岁期间的成年男性要控制的重要冲突有( )。
A.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B.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C.男性化还是女性化D.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答案】ABCD
【解析】根据莱文森的观点,个体到成年中期的过渡要持续5年的时间(40~45岁),在这期间,成年男性要控制自青少年期以来就存在的四类重要冲突:①保持年轻还是保持成熟;②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③男性化还是女性化;④与他人保持亲密还是保持距离。
A.语义理解B.空间记忆C.推理能力D.知觉速度
【答案】BCD
【解析】中老年在由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的流体智力方面的衰退比较明显,而在由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影响的晶体智力方面的衰退则并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在空间记忆、推理能力和知觉速度方面的衰退很明显,而在语义理解方面的衰退则不明显。
3.卡特尔认为“晶体能力”是( )。
【答案】C
【解析】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有女性更年期和男性更年期之分,女性更年期的年龄早于男性。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
9.( )属于理解婚姻问题的三个要点。
A.情爱、理解和相互依附B.生理、心理与社会C.生物属性、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D.个人、集体与社会
5.关于成人智力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流体智力缓慢上升,晶体智力缓慢下降B.流体智力缓慢下降,晶体智力继续上升C.流体智力继续上升,晶体智力保持稳定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均缓慢下降
【答案】B
【解析】中年期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这种智力水平的下降与组织信息能力以及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的能力密切相关。这些能力下降的物质基础是中年期的神经生理的变化。中年期的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继续上升。中年期的经验日益丰富和知识不断提高是晶体智力继续呈上升趋势的基础。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十章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交媒体等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的影响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社会媒体遗传学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生理成熟度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第一节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代相传的现象。

遗传因素是指由基因传递的生理和解剖特征,如先天的身体结构、形态、感觉和神经系统。

它们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基因和生理成熟度对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改善上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度为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奠定了初步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之间的差异是学龄前儿童个体差异的初始基础。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有一个独特的基因。

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通过鞠躬、踢腿或哭泣来应对变化的情况,他们通常在2岁时表现出胆小、矜持和内向。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包括智力、记忆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的认知特点。
老年期的社会发展
老年期是社会角色和关系的重塑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可能会面临退休、家庭变化、社交关系调整等 社会方面的挑战。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个人情感、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等方面。了解心理发 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 的发展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本章将探讨老年期的各个方面,从生理、认 知、社会到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定义和划分
老年期是指人们逐渐步入晚年的阶段,并面临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变化。 本节将介绍老年期的描述和划分方式。
老年期正常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例如身体机能下降、视觉和听力衰退等。这些变化 是老年期的正常现象。
老年期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
在老年期,人们常常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本节将探讨老年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以及如何维持和改善这些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
老年期的婚姻关系是人们一生中最长久的关系之一。了解老年期婚姻关系的 特点和挑战,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及晚期的发展new

智力结构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 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 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 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 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识别图形关系等。
发展特点
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 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 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 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 该模式的具体图示。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 “骚动感”。

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 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

“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
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 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

常有疲乏感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 力不从心 易激怒 抑郁
二、老年期的认知老化
⒊从不同认知过程看年龄和教育因素的作用 从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说,认知加工速度的老化 过程可以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而非速度认知能力的老化过程除了通过速度减 慢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接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外, 还直接受教育因素的影响。 为了延缓和改善认知老化过程,应该积极地倡 导和实施老年教育及认知训练。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历史因素 职业 身体健康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不仅与人 格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格发展水平也密切 相关。中年期的人格结构保持着相对稳定性。中年期的自我 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 为变化的倾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入 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 看,青年期以前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个体适应外界社会环境, 从而也要求他们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部,指向他人,所以他 们的意识倾向也更多地表现为外倾性。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 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 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 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 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 朝向内部。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儿童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 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 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 三大方面。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
包括对男女不同行为、外貌、能力和职业等方面的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限制儿童的发展潜力,导致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促进儿童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应树立性别平等观念,避免传递性 别刻板印象。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应营造性别平等的氛围,消除性别 歧视和偏见。
学校教育的作用
04
忽视型亲子关系
父母对子女缺乏关注和照顾, 较少给予关爱和支持。这种关 系下,儿童可能表现出孤独、 自卑、攻击性行为和学业困难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励)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态
度和行为,而消极的家庭氛围(如冲突、冷漠、忽视)可能导致儿童出
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1 2
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
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
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过程
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和社会互动等方式逐渐形成 性别角色认同。
3
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阶段
包括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一致性等阶段 。
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影响
性别刻板印象的定义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固定看法和预期。
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权威型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 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和自我中心 倾向;忽视型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孤独感和行为问题。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老年期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老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变化
记忆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 能力逐渐衰退,尤其是短期记忆
的衰退更为明显。
记忆策略
老年人可以通过使用记忆策略来弥 补记忆能力的衰退,例如使用组织、 分类、联想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记忆训练
通过特定的记忆训练,如记忆游戏、 背诵练习等,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 记忆能力,延缓记忆衰退。
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关系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发生变 化,如与子女、孙辈的关系,可
能更加亲近或疏远。
朋友关系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朋友圈 可能发生变化,一些老朋友可能 离世或疏远,新朋友可能加入。
社会关系
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 与社会的联系逐渐减少,可能导
致孤独感增加。
角色与地位的变化
职业角色
思维方式
思维创新
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更加注重经验和直觉,而相对较 少地依赖逻辑和理性思考。
虽然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可能较为传统 和保守,但也有一些老年人能够保持 较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思维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速度 可能会减慢,这可能与神经传导速度 的下降有关。
03
老年期的社会心理发展
坚持适度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 健康,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 和抑郁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人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兴 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 等,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 质量。
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
如有需要,老年人可以寻求心 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治 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解决
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年下半年)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是()。

A. 性格B. 气质C. 能力D. 兴趣2. (2013年上半年)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

A. 能力类型的差异B.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 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 能力水平的差异3. (2012年下半年)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4.(2019·山东德州)从一个人行为的一方面可以看出他的个性。

这是个性()的表现。

A. 独特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社会性5.(2019·山东烟台)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的气质类型是()。

A. 黏液质B. 抑郁质C. 胆汁质D. 多血质6.(2019·湖南衡阳)儿童的各项能力中,发展得最早的是()。

A. 操作能力B. 创造能力C. 认知能力D. 社交能力7.(2019·福建)妈妈问牛牛今天乖不乖,牛牛说:“不乖,因为老师说我不乖。

”这体现了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

A. 表面性B. 局部性C. 不确定性D. 依从性8.(2018·江苏淮安)学前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在()。

A. 0~1岁B. 1~2岁C. 2~3岁D. 3岁以后9.(2019·福建)大家都说小东喜欢交朋友,待人接物礼貌大方。

这体现的是小东的()。

A. 气质B. 情感C. 能力D. 性格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体现了个性的()。

A.独特性 B. 稳定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二、简答题简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趋势并举例说明。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小虎精力旺盛,爱打抱不平,但是做事急躁、马虎,喜欢指挥别人,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遇事总是难以克制……问题:根据小虎的上述行为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

《发展心理学》成年初期、中期和晚期_案例分析1.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每章的案例和有关的现象,通过自学和讨论,运用每章知识去分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并做课堂报告;2. 每个小组都要做报告,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3. 每章的课件已经发到共享中,请大家下载。

第九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1.案例分析:步入成年的奥泽与泽支奥泽与泽支兄妹两个是父母的骄傲,奥泽21岁时、泽支19岁时,二人同时进入国家的同一所名牌大学学习。

奥泽在化学系,泽支在人文系。

在大学期间,他们都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四年中,兄妹二人每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奥泽先后获得了学校长跑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跳高比赛的第二名和第四名;泽支则先后获得了学校女子百米第二名和羽毛球比赛第一名。

他们还多次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义务宣传运动。

在大学毕业期间,他们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奥泽将来想通过继续攻读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将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事业,他认为这种职业更适合自己的兴趣,而且将来的社会地位也高;而泽支选择了毕业后去政府的妇女儿童福利办公室工作,她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独立支撑自己的实际生活,而且有利于社会,而且她做出这个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正在热恋中,男朋友要与她同年参加工作,如果她继续深造,二人会长期两地分离。

他们在选择自己职业时,都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变故,为自己设计了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他们申述论自己选择的理由之后,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毕业以后,奥泽和泽支都如愿以偿,分别成为研究生和妇女儿童福利工作者。

他们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感到自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与家庭和父母的“分离”,通过自己的工作,他们独立地偿还了大学期间的贷款,并筹建了自己的家庭,泽支与她最初的男朋友结了婚,奥泽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女友,成家立业。

在工作中,他们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发挥了重要作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成绩斐然,奥泽与他的同事们承担了生化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了震动业内人士的科研论文;泽支则与她的同事一起努力,获得了“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0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
1. 自发性的笑

(一)
2. 诱发性的笑
(二)

恐惧
(三)
1. 本能的恐惧
(四)
愤怒
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怕生
4. 预测性的恐惧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二、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1.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 成分不断增加 2.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 性动因不断增加 3. 表情的社会化
情绪的动机作用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 手段
(一) (三)
(二) 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四)
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 作用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四、 有关情绪发生的理论
1. 怕 2. 怒 3. 爱
1.泛化阶段( 0~1岁) 2. 分化阶段( 1~5岁) 3. 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第二节 学前儿童基本情绪和高级情感的发展及趋势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 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1. 丰富化 2. 深刻化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思考练习题
1. 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哪些? 2. 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作用? 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实践练习题
1. 选择某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在活动中情绪的表现及教师的引导情况。 2. 选择某一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其理智感的发展情况。 3. 设计一个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控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概述
一、 情绪情感的定义
(一)主 观体验
(二)生 理唤醒
(三)外 部行为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成年中期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像其他阶段一样,有自己的特点。

它由青年而来,向老年而去,其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过程所反映出来的生理、心理特征就是中年期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成年中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划分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龄界限也随之变动;并且在具体研究中,由于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不同个体健康状况和衰老程度相差很大。

二、基本特征中年期处于青年和老年之间,因此,中年人的生理变化反映的就是由青年到老年生理方面的变更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身体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发胖、头发开始变白、变稀,脸部、颈部、手臂、手等处的皮肤开始变得粗糙,视力和听力开始下降。

人到中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变老,甚至意识到死亡问题。

由于更年期的出现,健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中年人的智力发展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在这个时期,由于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中年人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更复杂。

第二节成年中期的生理性特征人到中年后期,既是生理成熟期,又是经历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医学上称为更年期。

男性和女性都有更年期。

一、更年期(一)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即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8~12年。

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平均年龄为47岁左右,也有少数人要到55岁左右才进入更年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增强,绝经期已经出现了向后推延的趋势。

在更年期中,妇女出现的诸多症状统称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是由生理分泌改变而引起的,同时与妇女所处的家庭、社会地位及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更年期是每一位妇女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三个基本维度?A. 强度B. 持久性C. 愉悦度D. 稳定性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是怎样的?A. 逐渐加快B. 逐渐减慢C. 先快后慢D. 保持不变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到的自我效能感的来源?A. 直接经验B. 替代经验C. 口头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肛门期”?A. 1-3岁B. 3-6岁C. 6-12岁D. 12岁以上答案:A6.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注意、记忆、思维B. 感知、注意、情绪、思维C. 感知、情绪、记忆、思维D. 注意、情绪、记忆、思维答案:A7. 以下哪个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性条件反射C. 观察学习D. 社会交换答案:C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感B. 发展自主性C. 形成自我同一性D. 获得亲密感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幸福感B. 个人优势C. 心理疾病D. 人生意义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A. 重视情绪和行为的相互作用B. 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C. 侧重于过去经历的影响D. 以药物治疗为主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2. 描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学前心理学 第十章

学前心理学 第十章

二、学前儿童坚持性发展特点:
1、幼儿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4~5 岁 ①三岁幼儿在各种条件下,坚持性都很低 ②4~5岁幼儿的坚持性随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波动 ③6~7岁幼儿在各种条件下坚持的时间都比较稳定
第六节 影响学前儿童动作和意 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第四节 幼儿意志行动动机的发展
幼儿意志行动目的和动机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发展经过)
1、缺乏明确目的(二三岁) 2、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幼儿初期) 3、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幼儿中期) 4、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幼儿末期)
二、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
1、根据动机和目的的关系不同,可把动机分为直接 动机和间接动机。与目的直接联系的为直接动机, 与目的不一致,只是间接联系着的为间接动机。
格塞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 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 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 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 楼梯,48周的小孩刚刚学 会站立,或者仅会摇摇晃 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 每天训练这个孩子15分钟, 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 哭闹、爬起的过程,终于, 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周后, 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时 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 爬楼梯了。 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 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 赛尔让他在52周的时候才 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 结果,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 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 独立地爬楼梯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 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 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 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 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 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 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 周时学会了。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 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直跃跃欲试,

2013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2013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成年早期和中期心理发展1.二元论阶段: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全白或全黑,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P254相对论阶段:此阶段个体通过权衡、比较不同的观点,审视各种理论,进而找到解释现实的有效理论。

P2542.一般人的身体在20-25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佳水平。

3.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01选社会生活条件、职业、身体健康状况4.引起成年期智力改变:生物性机能的衰退是引起流体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P2505.影响中年期身体健康的因素 P244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6.罗文格尔自我发展分为10个阶段,7个主要阶段,3个转换期 P236①前社会期或共生期②冲动期③自我保护期④自我保护――顺从期(转折期)⑤顺从期⑥自我觉察期(转换期)⑦良知期⑧个别化阶段(转换期)⑨自主期⑩整合期7.哈维赫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发展任务系指个体达到某一年龄段时社会期待其在某些行为发展上应该达到的程度。

所谓身心发展良好,是指个体在某一年龄阶段表现出的行为符合社会对该年龄的要求,即能做好该年龄应该做的事。

P2338.皮里的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 P239 知道三个阶段的名称修正二元论阶段或前相对论时期;发与相对论;致力于发展相对论;9.周期论的代表人物――利文森哈维赫斯特10.阶段论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罗文格尔皮里11.利文森成年期发展的四个时期包括三个方面 P231生物方面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职业地位的改变。

12.成年期:通常是指个体从学校毕业或参加工作到退休或身体出现明显衰退迹象之间的一段时期。

13.更年期:进入中年期后期,个体生理和心理往往会经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医学上通常将这一时期称更年期。

14.A型性格:具有A型性格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时间紧迫感极强,行动迅速,语言坦率,精力旺盛,敌意感较高,常常对自己不满足。

简答论述1. 成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P253-255答:成年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成年期是体现思维创造性的重要时期。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第一节 老年期的身体与认知发展
一、老年期的身体变化
(一)脑和神经系统的变化 (二)老年人的感觉能力 (三)老年人的性
二、衰老的原因
(一)遗传预设理论 (二)可变速率理论
三、寿命及其相关因素
(一)中国老年人口状况 (二)寿命的相关因素
四、老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智力
智力在老年期会下降吗?这要看谈的是 什么能力,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评估。某些能 力,比如心理过程及抽象思维的速度,在老 年期可能会下降,但是,其他的能力在成人 期的大多数时候通常都会有提高。
3.老年期智力和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4.智慧的表现是什么?它由哪些因素决定? 5.老年期要解决“完善对失望”的冲突体现
在哪些方面?
复习思考题
6.面对年老化的过程,怎样才能有良好的适 应?
7.退休过程是怎样的?影响退休满意度的因 素有哪些?
8.人们对配偶去世的适应会经历怎样的过程? 9.友谊对老年人而言有何意义?
五、老年人的记忆
(一)短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
六、老年人与智慧
(一)智慧的特征 (二)智慧的形成
第二节 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老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如第二章所述,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 分为八个阶段,老年期处于其中的第八阶段, 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完善对失望”。
二、年老化的过程
(一)成功年老化 (二)脱离理论 (三)活跃理论 (四)连续性理论 (五)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三、退休生活的适应
(一)退休的阶段 (二)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三)退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四、老年期的婚姻与家庭
(一)老年期的婚姻 (二)鳏寡之身 (三)老年人的祖孙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心理发展一、填空(10分)1、鲍德令德(Baumrind)和麦考比(Maccoby)等人把父母教养方式主要分为__、__、__和忽视型四种。

2、对“毕生心理发展”观念做出直接的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是__。

3、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依次是:__、__、__、__。

4、关键期的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__提出的印刻现象。

5、哈维格斯特认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__。

二、单选(10分)1、临床法实际上是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综合运用,它是()率先应用的。

A.霍尔 B. 普莱尔 C.皮亚杰 D.华生2、皮亚杰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A.认知发展 B.生理发展 C.情欲说 D.主导活动3、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心理的种系发展 B. 心理的种族发展 C. 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 D. 个体心理发展4、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口语5、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交往。

A.亲子 B.同伴 C.师生 D.亲友6、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 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C.既没有连续性,也没有阶段性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7、艾里克森认为建立同一性主要是()岁的发展任务A.6 - 12 B.12-18 C.18 - 25 D.25 - 508、皮亚杰认为,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特征主要是()。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根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9、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

A. 幼儿期B.青春期C.青年期D.更年期10、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是()。

A.交友范围的扩大B.交友范围缩小C.知心朋友是异性D.团伙人数最多三、判断(10分)1、影响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遗传。

2、现代心理发展观就是毕生发展观。

3、柯尔伯格主要采用对偶故事法来评估儿童的道德推理水平。

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源于生态学家对小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现象观察。

5、广义的心理发展就是指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

四、名词解释(12分)1、个体心理发展2、关键期3、依恋4、自我中心五、简答题(共28分)1、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主要包含哪些问题?2、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3、什么是客体永久性?4、青少年期自我情绪体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六、论述题(30分)1、传统心理发展观与现代心理发展观的区别?2、结合自己青少年期的经历,谈谈应如何看待“心理断乳期”中的亲子关系?第十章心理发展参考答案:一、填空(10分)1、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2、巴尔特斯3、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4、劳伦兹5、发展课题二、单选(10分)1、C2、A.3、D.4、D.5、A.6、D.7、B.8、B.9、B. 10、B.三、判断(10分)1、错2、对3、错4、对5、错四、名词解释(12分)1、个体心理发展:所谓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是在各种先天、后天、生理、社会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关键期: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3、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4、自我中心:儿童前运算阶段最主要的思维特点,即他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五、简答题(共28分)1、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主要包含哪些问题?(至少答出三点)(1)遗传与环境遗传是指经过受孕时到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

环境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发展,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活动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于是新质就代替了旧质而跃上优势地位,量变引起了质变,发展出现了连续中的中断,新的阶段开始形成。

也就是说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着旧质,但每个阶段占优势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

(3)心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心理发展应该按照个体自身条件和要求主动地发展还是按照父母、教师等人的期望和要求发展呢?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一般不会明确说儿童是个消极被动的个体,但在实际中却往往这样认为。

将人看成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就必然会尊重人的主体。

将人看成是一个有独特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有探究性的独立的个体。

重视开发个体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个体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早期智力测验成绩高的儿童,长大后的儿童是不是一定也高?早期因体验与父母分离而常焦虑的儿童,长大后会不会依然有较高的焦虑感?幼年攻击性强的儿童,长大后是否依然是个攻击者?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发展的特征是不是相对稳定的问题。

若回答是肯定的,就意味着早期的行为可以预示以后的行为。

有不少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结果并不一致。

研究者中有的强调有机体的变化和适应性,有的强调稳定性和一致性。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取决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年龄阶段,有些行为就比另一些行为更为稳定。

(5)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家所讲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一个是指作为同一种类的人类心理的产生、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即民族心理发展;一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即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是在各种先天、后天、生理、社会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我们平常所指的心理发展更多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3、什么是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人们行为和知觉而存在或运动。

刚生下几个月的婴儿会用眼光追随物体,但当物体消失在视野之外,他们就会移开眼光,就好像物体从他们的心灵中消失了一样。

但在3个月大时,儿童开始会盯着物体消失的地方看。

在8到12个月大时,儿童开始搜索消失的物体。

到2岁时,儿童已经肯定,消失的物体继续存在着。

4、青少年期自我情绪体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主要表现表现出敏感性、丰富性、深刻性、闭锁性与起伏性等特点。

敏感性:随着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增强,自己在团体中地位与威信的提高,他对他人的言行与态度极为敏感。

涉及自己的名誉、地位、前途、理想及男女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更易引起强烈的自我体验。

丰富性:青少年自我体验日益丰富。

例如,由于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性格与道德品质的特点,个体产生了自豪感或自卑感、成功感或羞耻感、自尊、自信或内疚等。

深刻性:青少年的自我体验与自己的信念理想、人格倾向相联系。

当意识到自己的信念理想与人格倾向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团体及他人所赞同的时候,青少年就体验到愉快的情绪;否则就产生懊丧、焦虑的情绪体验。

闭锁性:由于青少年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日益增强,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与理解,但又不容实现。

他们往往不愿把这种心情向他人表露而隐藏于内心,表现为情绪的闭锁性,使人难以捉摸其内心体验。

起伏性:青少年的情绪起伏大,可因某种情景的作用而信心百倍,充满乐观主义的激情;如遇困难则情绪低沉、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六、论述题(30分)1、传统心理发展观与现代心理发展观的区别?传统的心理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从生命之初开始,儿童青少年是发展的主要年龄阶段,到成年期处于稳定,到了老年阶段,心理衰退则成为其主要特征;强调早期发展经验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后继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先前的经验。

现代心理发展观即毕生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发展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功能上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的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已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结合自己青少年期的经历,谈谈应如何看待“心理断乳期”中的亲子关系?初中前,父母在孩子眼中是至高无尚的,儿童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

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会向父母求助。

但到了初中就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了,不再像小学时把事事都说给父母听,此时,不但不再和父母无话不谈,甚至开始挑剔父母,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从而获得真正的自我。

青少年产生的在心理上要求摆脱父母控制,从家庭独立出来的现象称为心理断乳。

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以往亲子之间的平静关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明显地表现出来。

矛盾的产生一般是来自双方的:从父母的角度看,父母往往不能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仍以对小学或幼儿的方法对待他们,使孩子深感不满。

还有一些父母持有错误的教养方式,例如把孩子当作其发泄工作中不满的对象,或是认为孩子应无条件服从父母的一切要求而无需任何理由,否则就应实施惩罚。

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但对孩子指导却不多。

也有部分家长过分放纵孩子,致使孩子不知道父母的期望,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变得惹事生非。

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会加剧孩子的反抗心理;从孩子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父母的依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们既想摆脱父母而独立,又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依赖父母的,他们常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斗争,在独立与依赖、反抗与自责、爱与恨、希望与恐惧之间波动,在这期间他们会变得任性、自私,对父母表现出冷漠、处处与父母对着干。

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致使儿童由自我意识而带来的成人感和对成人社会地位的追求难以得到满足,往往导致儿童极为敏感的自尊心受挫。

从青春期开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便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子女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却增加了反抗性情绪,这种情况一般在初中高年级达到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