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导体与绝缘体”是物理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它对于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位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入门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已有知识(如电路的简单组成)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导体与绝缘体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展开。
导体部分,将介绍常见的导体材料,如金属、人体、酸碱盐溶液等,并探讨导体内自由电子的作用。
在绝缘体部分,将介绍常见的绝缘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等,并分析绝缘体内电子的状态。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特性。
2. 能够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3.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特性。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识别。
3. 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难点1. 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作用及影响。
2. 绝缘体内部电子状态的解释。
3. 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我会提出“为什么金属可以导电而塑料不行?”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通过已有知识去推测答案。
(二)互动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频繁使用互动问答法,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误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三)案例教学法(四)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我会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2-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标本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总结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绝缘手套等。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程度,是否能正确分辨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5.4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5.4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5.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特点,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闪电、电路等,引导学生关注导体和绝缘体。
2.新课导入:介绍导体的概念、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导体和绝缘体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4.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特点:自由电荷多•实例:人体、金属、酸碱盐溶液等•概念: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特点:自由电荷少•实例:塑料、玻璃、空气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使⽤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选⾃教科版⼩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电》的第五课。
图1 图2
⼆、实验器材
原电路检测器;⾃制电路检测器; ⾦属棒、⽊⽚、橡⽪、塑料尺、⼲抹布、湿抹布、泥⼟、⾃来⽔、新鲜的树叶等⽇常⽣活中常见的材料。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在本课中,模型设计的科学性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影响很⼤。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原实验器材存在以下不⾜:
⾸先,原实验器材功能单⼀,只能依靠⼩灯的明灭判断物体的导电性;并且⽆法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其次,原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有限,⽆法检测⼤电阻物体的导电性(如:⾃来⽔、⼈体、树叶、⼤地等),难以建⽴正确概念,不利于培养安全⽤电意识。
图1:原导体绝缘体简易检测器图2:原实验器材功能单⼀
图3:检测铁勺,⼩灯亮了!图5:检测⾃来⽔,⼩灯不亮!
⽽利⽤⾃制实验器材进⾏检测有以下优势:
(⼀)功能多样,既有灯光提⽰功能,⼜有声⾳提⽰功能;并且通过亮起⼩灯的数量或⾳频的⾼低可以快速判断物体导电性的强弱。
(⼆)⾃制实验器材测试的范围⼴,能精确检测⽣活中常见的任何物体的导电性。
新检测器能充分吸引学⽣的注意⼒,增添实验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
结合我校的科普特⾊,我重新设计半导体振荡电路,并尝试检测,最后,利⽤发光⼆极管、三极管、电阻、喇叭等常见的电⼦原件组装成新的检测器。
新检测器的LED 灯、喇叭会根据物体的导电性的强弱分别发出不同信息。
图1:“科普中国校园e 站” 图2:科普特⾊-电⼦百拼
图3:科普特⾊-pvc 电⼦制作图4:设计电路,测试视频。
《导体与绝缘体》的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说教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电路知识,能够制作“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本课主要是利用“电路检测器”研究物体的导电性能。
并能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把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广泛应用。
本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本活动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检测一块中性笔筒的导电性,让学生经历一项有价值研究活动,使学生明确科学规范的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的重要意义。
二是通过引领学生对有结构的近20种常见材料的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整理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二是寻找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进行安全教育。
本活动是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做的进一步研究,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不但强调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二、说学情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如:家用电器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工,他们还难以处理,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3~4 年级的相关学习内容。
6.4.2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6.4.3.1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6.4.3.2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发现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和绝缘性,引导学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绝缘手套等。
5.总结: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导体的性质以及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导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能够独立完成。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的性质,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够分辨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导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下雨天容易被雷击中的人,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引导学生发现导体的特点。
3.总结: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导体的特点,并给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4.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如半导体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材料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材料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导体:电线、金属等绝缘体:塑料、玻璃等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五课《导体与绝缘体》。
根据教学内容我对本课进行简单分析:本单元前四课的学习,学生连接了简单电路,寻找电路故障,学会使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本课认识导体与绝缘体,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为后一课开关的认识和制作作铺垫,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中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同时也是一次安全用电教育。
通过上述教学简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科学探究:通过检测身边物品的过程,如“小刀、铅笔”等,能依据检测物品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同学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针对以上内容,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本课我分四步来完成,第一步导入;第二步实验探究;第三步联系实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出示缺少导线的电路,要求学生换用其他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导学生要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是否能够通电。
在这一环节上,复习强调检测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对橡皮和小刀的演示,对本课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作一个前期的`铺垫,一种是容易通电的,另一种是不容易通电的。
教参和教材是都只对橡皮的操作过程作了一个演示,为了引出检测器及其正确使用方法,我在这一环节中有加入了小刀的操作过程,我想这样做不仅仅是对检测器使用方法的强调,同时也是唤起了学生的对导体与绝缘体的前概念,为后面的猜测和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导体与绝缘体》篇1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插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明标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导体与绝缘体科学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科学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鄄城陈王小学邵凤玲一、说教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
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前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
本课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本课分为三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材料。
(三)安全用电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1、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并连接导线,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亮了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2、让学生思考:采用什么办法能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把两根导线重新接起来。
)此时教师采用三种连接的方法:把外面的塑料皮与塑料皮相连,小灯泡没亮;把塑料皮与铜丝相连,小灯泡没亮,把铜丝与铜丝接起来了,小灯泡亮了。
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皮与塑料皮相接或是塑料皮与铜丝相接灯泡没亮,而铜丝与铜丝相接灯泡亮了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揭示导体、绝缘体概念。
PPT出示: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二)自主学习,演示实验。
1、以橡皮为例,让学生先预测一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提出问题:用什么工具检测橡皮的导电性让学生阅读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测量(PPT出示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橡皮的方法)2、教师演示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的方法。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电路出故障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课,《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的物质易导电,是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是绝缘体。
通过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是绝缘体;导电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大盘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四、教具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的辅助材料:小组实验器材: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橡皮筋、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多种待检测物质。
五、学情、教法与学法(1)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导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电路出故障了的学习,对物质为何导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探究,了与实践。
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导体与绝缘体,对安全用电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
(2)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 探究研讨法;b 分组讨论实验法;c 观察实验法。
(3)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2.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不导电性。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绝缘体:塑料、玻璃、陶瓷、空气、橡胶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二)新课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三)问题: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导体有:绝缘体有:(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水是导体吗?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人体是导体吗?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九)安全用电:P35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
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与绝缘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与绝缘体》(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观察和分析现象时,可能缺乏一定的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关爱生活,关注身边科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性。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和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2.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之处。
3.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引发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思考。
2.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通过时的表现,总结导电性和绝缘性的特点。
3.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原因。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七. 说板书设计1.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2.导电性与绝缘性的特点3.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说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7)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7)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导体和绝缘体有限,需要通过实例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的导电性和绝缘体的非导电性,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得出结论。
4.应用导体和绝缘体: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概念: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性质:导体的导电性;绝缘体的非导电性•特点:导体有自由电荷;绝缘体没有自由电荷•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和绝缘体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电路知识,能够自己组装电路使灯泡亮起通过来,而且还能自己设计制作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本课围绕物体的导电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区分导体与绝缘体,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1)能力目标
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哪些物体能导电那些不能,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目标 (2
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能区分各种常见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 明确好的导体和好的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4(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3)情感目标
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安全用电常识,并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是学会检测多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并总结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四
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我们的身边有些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些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我出示一个简单电路装置,为什么把两端的铜线接起来,灯泡会亮起来,而把两端的塑料接起来灯泡不会亮,来看这根导线,那部分能让电流通过,那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设计,创设了问题情境,由上节课所学的简单电路装置导入课,
抓住那部分能让电流通过直奔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探究欲望。
二) 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因为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活动”
为载体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亲自参与动手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我引导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做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实验的。
实验;将你桌上的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我先请学生猜想课前准备好的这些材料,哪些材料连接到电路中时能使灯泡发亮,那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不能使灯泡发亮,在学生经过了充分猜想之后,引导学
生明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在实验前,首先让学生思考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三点:
(1) 你准备怎样检验这些材料看能否使灯泡发亮,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
们如何设计实验。
(2) 边做实验边填好实验记录单。
(3) 考虑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在材料上有什么共性的地方。
然后学生就开始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记录在教材相应的圈中。
从而小结,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三、水到渠成,回归生活,扩展延伸
新课标提倡“科学与生活密切相连”,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并应用与生活。
该部分我是这样引导的:我以实物的形式展示螺丝刀、插排、插头、导线、小灯泡灯座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工材料。
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看他们是有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结:好的导体和好的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总
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各种用电器,把他们的各个部件,按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并记录下类。
下次上课时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学以致用。
本课我以人文主义理念展开教学设计。
以科学学习、教育探究为核心理念,设计学生的探索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整个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给学生一个
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发现过程,全员参与合作完成,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