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金融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金融理论

“新货币经济学”对主流货币理论过分强调 货币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在未弄 清货币的性质之前,货币不应成为货币经 济学研究的基础。他们甚至断言要取消 “货币”,通过取消货币来实现货币理论 与价值理论的统一,并进而回避“哈恩难 题”。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哈恩难题
20 世纪 60 年代,帕廷金将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 品加入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中,得出了货币 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统一的结论。对此,哈恩提出 了质疑。他认为,商品具有真正的交易价格,只 有当货币具有“正价值”时,将其视为商品在逻 辑上才能成立。但是,现代纸币本身并没有内在 价值,理论价格为“零”。将“正价值”为零的 特殊商品加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模型中等于没有加 入,市场仍然是物物交换的均衡而不是货币均衡, 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并未实现统一。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 • • • • 甘末尔(Kemmerer) 费雪 马歇尔 庇古 凯恩斯
西方金融理论
费雪
• 通货包括货币与存款 • 货币的购买力不是决定于货币价值与商 品价值的比例,而是由货币所能购买的 其他商品的数量所表示 • 货币购买力是物价水平的倒数,研究货 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是一回事 • 费雪所谓的货币量M,就是现金交易数 量。“现金交易数量论”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数量论的发展
• 从一个单纯的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 的理论发展为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 理论 • 早期:名目论与金属论 • 纯粹金属货币 • 金属货币与纸币并存 •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 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是有关货币在经济中作用 问题的一种特定分析理论,重点是分析货币与经 济变量的关系,即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否引起济中 的实际变量的变动以及引起变动的传导机制。
所谓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 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经 济活动就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 决定性作用。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通常用来判定货币是不是中性的标志是名义货币供 应量变动对经济均衡带来的影响,“如果在由名义货 币供应变动所引起的最初均衡破坏之后,新的均衡是 在所有实际变量的数值和货币供应变动之前同时达到, 货币就是中性的;当模型不能满足这些条件,货币就 是非中性的。”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在于:名义货币供应量 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 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 只要名义货币供应量变动后只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 同比例变动,不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进而不 影响实际变量和产出水平,货币就是中性的;反之则 为非中性的。
西方金融理论
信用媒介论
• 斯密:银行券发行的原理 • 李嘉图:资本转让,利润率平均化 • 穆勒:为有才干的产业人才提供条件,影响物 价 • (1)货币只是交换媒介,对经济过程没有实 际影响,没有必要通过银行信用创造更多货币 • (2)信用不能创造新的资本,只能转移资本 • (3)负债业务决定资产业务
西方金融理论
• 奥威尔斯顿:
商情循环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因素而不是通货因素。货币 信用因素可以加剧商情变动。调节通货可以减弱但不能 消除。
• 图克:
一个周期大概5年。将物价的变动视同商情变动。商情变 动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性质,特别是商品消费与供给 关系的变化。 助长经济周期波动程度的是信用(首先是商业信用)而 不是通货。 要控制经济周期波动,就应对信用加以管理和控制。 只要控制住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就行了,这样可以收到控 制全部信用包括商业信用的效果。
西方金融理论
第八章
• • • • • • MM定理 金融结构 金融深化 金融压制 货币增长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与经济发展
西方金融理论
第九章
• 成因 • 利弊
金融创新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十章
• • • •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持久收入 生命周期
储蓄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十一章
• • • • • •
(二)弗里德曼等从价值贮藏的角度定义货币 (三)简要评述
西方金融理论
尽管给货币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既无必要也不太
现实,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西方学者还是倾
向于把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
就货币本质观而言,从传统的狭义的货币定义 转变为相当广义的货币定义,其理论基础是在强 调货币价值贮藏观,而不是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 的功能,因为除狭义的货币M1外,其他流动性资
金属主义从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认识货币,认为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 忽略了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被 不具有实质内容与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所代替,排除了 可以由不足值的金属以至由完全没有价值的纸币来代 替金属货币流通的可能性。 名目主义则从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上认识货币本 质,认为货币本来就是一种符号,是由国家权威规定 的计量单位,忽视了货币在执行其他职能时必须具有 实质价值,割裂了货币与价值的内在联系。
西方金融理论
(二)货币名目观
货币名目论者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便
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 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 价值,而只是名目上的存在。 名目主义早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巴本、贝
克莱、孟德斯鸠、斯图亚特等人。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都只是从货币的某些个别 职能来认识货币的本质。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二章
• • • • 凯恩斯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货币学派
货币需求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2015来自百度文库1-7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供给理论
•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 货币供给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三章
• • • • •
利率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罗伯逊的可贷资金理论 法博齐的均衡利率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IS-LM)
西方金融理论
3 管理通货论主导地位的确立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职能并不仅限于充当交换媒介, 货币还具有另一项重要职能,即贮藏财富,而 且这一职能对经济运行发挥着重大作用。 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不是由于自身有价值, 而是由于货币的特征所致。 凯恩斯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建立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也进一步阐释了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
西方金融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学科体系
一 个 国 家 微观
宏观 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 数理金融学、金融工程 (宏观)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两 个 国 家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教材
《西方金融理论》,闻岳春、严谷军 ,2006 ,商务出 版社 《当代西方金融理论》,李翀,2005, 经济日报出版 社
《金融学文献通论》 陈雨露, 汪昌云,2006,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
西方金融理论
信用创造论
(1)纸币与金属货币一样是财富,银行信用 可以产生财富 (2)信用就是资本,信用能形成资本 (3)银行的本质在于创造信用,贷款不是存 款的转形,而是银行的信用创造;贷款不受存 款限制;银行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就可以贷 出数倍于存款的金额——货币乘数 (4)信用能促进生产。熊彼特。
西方金融理论
(一)货币金属观
重商主义以威廉· 斯塔福德、托马斯· 孟等为代表。认为,货币
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和实质价值,不能被其他所代替。货币是
惟一的财富,流通是增加财富的惟一源泉。
以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学派,在货币本质观 上主张,货币必须是金银,必须有十足价值,反对伪造货币 (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
西方金融理论
马歇尔
• 为了探究支配货币流通速度的原因,必须考察一国 公众以货币形态保持的购买力数量 • 资产以货币形态保存只占收入的一定比例 (1)储存货币(2)消费(3)投资 • 货币价值取决于一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的实 物价值与该国同期现有的货币量之间的比率 (1)货币量不变而实物价值改变 (2)实物价值不变而货币量改变 • 由实质余额决定的现金余额(即人们愿意保存的备 用购买力)是影响货币价值和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 素。“现金余额数量论”
西方金融理论
利率结构理论
• • • • • 市场预期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 区间偏好理论 随机过程理论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四章
通胀和通缩理论
• 通胀成因 • 通胀与经济成长 • 通货紧缩
西方金融理论
第五章
• • • • • 目标 工具 传导机制 实际操作 有效性
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布莱克采用“思想实验”的办法,设想如果 实行一种完全不受政府干预的竞争性市场机制, 则社会的支付体系将不存在任何外在货币,支付 将以各种方式进行。在多种流通手段并存的情况 下,流通手段按记账单位标价,而不是用流通手 段的单位来定义记账单位。这样,“货币”的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分离开来。 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货 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 “货币”将会被取消,货币的性质将会因此而发 生很大的改变。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第三节 传统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媒介论
• 银行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作媒介,必须在先接受存 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 • 银行一手接受存款,一手放款,媒介信用供求。
(二)信用创造论
• 银行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超过它吸 收的存款额进行放款,而且能够用放款的办法来创 造存款。 • 银行提供的信用完全是由银行通过放款自行创造的 ,银行并不存在媒介信用的功能。
产一般不能作为交换的媒介,这些流动性资产的
出现,倒是为人们贮藏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西方金融理论
5 “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本质与职能 研究的新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布莱克、法马、霍尔等 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创建了“新货币经济学”理
论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以这三人命名的
“BFH”体系)。他们认为,在未弄清货币的性质 之前,货币不应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因为 把整个理论框架建立在一个有争议的“货币”概 念之上是不妥当的。
西方金融理论
2. 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和发展
(一)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兴起 现代货币名目论的主要代表是克纳普、彭迪生和 艾斯特。 (二)威克塞尔对现代货币名目论的发展 (三)近代货币数量说拓展了货币名目论的理论 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近代货币数量说坚 持货币名目论的货币本质观,但在货币的定义与 职能的认识上拓展了货币名目论的理论。
西方金融理论
4 货币定义之争与货币本质观的进一 步发展
“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之间的“通货论争”。
通货学派认为,只有金属货币及其代表——银行券才构成一 国的货币,而银行券以外的其他各种信用形态都不能算作 货币; 银行学派则认为,不仅金属货币和银行券是货币,而且由于 活期存款等信用形态同样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因而也 应该属于货币。 (一)佩塞克等从交易媒介的角度定义货币
第一章
传统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 • • • • • 凯恩斯 费雪 萨缪尔森 弗里德曼 卢卡斯 新凯恩斯主义
西方金融理论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穆勒 马克思 边际主义 马歇尔
第一节
货币本质理论
• 1. 早期货币本质理论 • (一)货币金属论 • (二)货币名目论
西方金融理论
第四节 传统的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 ——与政策相关
• 金块论争——金块论与反金块论 • 通货论争——通货主义和银行主义 (1)货币和通货的概念 (2)通货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3)通货数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1844年颁布了基于通货主义的“比尔法案”, 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开始。
2015-1-7
西方金融理论
维克塞尔
(一)时代背景 (二)累积过程理论 • 理论前提 • 利率理论: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 • 货币均衡理论 (三)经济危机与货币政策
西方金融理论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 消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 济行为,而不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 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是取决于经济 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因而货币当局 对货币供给量是能够进行有效控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