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研究进展_曹建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金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2 0 1 2 0 2 0 1 2 , ; 作者单位 : 曹建飞) 3 0 0 3 2 1 8 0 3 6 5 2 合肥 , 安徽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关节科( 曹建飞 、 陶可 、 张波)
以后)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交织 较充 分; 真空离心搅拌, 使骨水泥孔隙度降低, 力学强度增加, 骨水泥中混入的气泡溢出;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使骨水泥 有较强的穿透力, 与骨质间达到微观交锁; 髓腔远端使用 髓腔栓; 假体采用中置器, 使假体柄四周骨水泥层厚度均 匀一致; 脉冲加压冲洗髓腔, 保持髓腔干燥; 假体柄预涂 骨水泥。第4代骨水泥技术于近年出现, 即在第 3 代骨 水泥技术基础上增加股骨柄近端和远端中置技术, 以确 保获得足够厚的规范骨水泥鞘。 不断更新的骨水 泥技 术, 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术后感染、 假体无菌性 ] 4 。 松动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受到临床上广泛认可和接受[ 2 骨水泥聚合放热 骨水泥粉剂与液剂混合时会发生聚合反应。 开始混 合至完全固化, 经历粥状期、 粘丝期、 面团期、 固化期。 粥 状期时粉剂与液剂混合反应呈稀粥状; 粘丝期时混合物 变稠, 牵拉能出丝; 面团期时混合物开始不粘手套, 温度 增高; 固化期时温度急剧升高,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消耗 完毕。骨水泥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碳双键断裂并被单键取 / 。 聚合热主要发生于面团期 代, 会产生聚合热 1 3 0 c a l g 和固化期, 其高低与周围组织结构、 环境温度及骨水泥初 始温度、 体积大小和厚度等因素相关。 实验测定显示, 厚 度为3 m 和1 0 m m的S i m l e x P 骨水泥聚合热峰值分 m p , 别为6 和 厚度为 0 ℃ 1 0 7 ℃ m 的常用品牌骨水泥产热 6 m 而骨组织在5 范围为6 6 ℃~ 8 2 . 5 ℃; 0 ℃时即可出现坏死, [ ] 5 。 神经组织对温度更 时便可发生变性 胶原蛋白在5 6 ℃ [ ] 6 为敏感, 在4 在用骨水泥 3 ℃时即可出现热损伤 。 因此, 固定假体或填充骨缺损时, 不可避免地会将热量传递到 周围组织, 从而造成热损伤。 3 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目前已有骨水泥聚合反应高温对骨、 关节软骨、 脊髓 神经、 心血管系统及皮肤等组织造成损伤的病例或研究 报道。 . 1 3 对骨质的热损伤 临床上对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肿瘤 ] 7 报道对 1 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徐明等[ 6 例行 扩大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 钢板内固定的邻膝关节骨巨 细胞瘤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 X 线摄片随访, 结果在平均随 访至8个月( 时有4例出现透亮带( 均位于骨水 3个月) 4 1 ~
·4 1 6·
,N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1 1月 第3 4卷 第6期 I n t J O r t h o o v e m b e r 2 5, 2 0 1 3,V o l . 3 4,N o . 6 p
, 泥四周, 该透亮带在以后随访 分布均匀并伴有硬化边缘) 中均未见进展; 发现透亮带宽度与骨水泥体积大小有关, 认 [] 为透亮带的出现与骨水泥热灼伤相关。 a n s s e n 等 8 研究 J 发现, 髋关节置换术时股骨干内涂灌骨水泥部位骨折与骨 坏死有关, 推断骨坏死可能源于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 认 为产热多少与所使用的骨水泥厚度及种类有关; 厚层骨水 泥模型研究显示有明显的骨质坏死, 薄层骨水泥模型研究 显示骨质坏死不明显, 提示较厚骨水泥涂层易引起明显的 [] 骨质热损伤。F u k u s h i m a等 9 采用数字模拟分析软件对全 膝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骨界面温度传导进行分析, 结果测 的 厚 得初始温度为 3 骨水泥层内最高温度为 2 ℃ 3 m m 骨-骨水泥界面最高温度为5 并观察到骨-骨水泥 5 ℃, 6 ℃, 6 。 的骨坏死 界面有厚度约2 m m . 2 3 对关节软骨的热损伤 骨骼常见囊肿或肿瘤好发于关节附近, 手术治疗多 为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填充骨残腔时骨水泥 聚合产热对周围骨质造成损伤的同时 , 常引起关节软骨 [ ] 1 0 热损伤。 W e i l i n等 报道研究硫酸钙和骨水泥填充兔双 侧胫骨软骨下骨缺损模型后关节软骨形态变化 , 术后 1 2 周取材并经大体观察、 组织学检查和电镜观察显示, 硫酸 钙组呈现正常透明软骨外观, 骨水泥组软骨有明显退行 性改变; 认为用骨水泥填充软骨下骨缺损可能诱导软骨 变性并加速退行性改变, 其原因可能与骨水泥聚合反应 [ ] 1 报道对骨水泥填充骨肿瘤 所致热损伤相关。R a d e v等 1 切除后骨腔产生的潜在热损伤进行有限元分析 , 结果显 示骨水泥对关节软骨的潜在热损伤与骨水泥和关节软骨 之间的软骨下骨厚度相关, 软骨下骨厚度 ≥ m 时发生 2 m 时则可能引发不同 关节软骨热损伤可能性较小, m 2 m < 程度的关节软骨热损伤。 . 3 3 对神经的热损伤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聚合产热, 可造成椎体感觉神 [ ] 2 研究发现, 经末梢损伤。L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 a i等 1 且 漏进入椎管时后方皮质区测得的最高温度可达 5 9 ℃, , 保持4 有可能造成椎管内神经热损 5 ℃以上超过 5 i n m 伤。由于髋关节邻近走行神经较多, 如坐骨神经、 股神经 和闭孔神经等, 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应用引起的聚合产 热有可能损伤到这些神经, 造成患肢感觉或功能障碍。 [ ] 1 3 报道 等 例肾癌转移致左髋臼病变的 i d a l o 9 岁男 H 1 6 g 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和骨水泥成形术后出现臀部至左脚 的严重性放射痛伴手足无力和步态困难 , 经止痛等保守 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坐骨神经被小 块骨水泥挤压并有灼伤表现, 去除水泥块后患者活动及 感觉功能逐渐恢复。 . 4 3 对皮肤的热损伤 骨水泥可因直接接触或间接热力传导导致局部或邻 [ ] 4 报道1例 6 近皮肤烫伤。B u r s t o n等 1 3 岁女性患者因右 髋骨关节炎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废弃的骨水泥不慎 触碰到患者右侧小腿及腘窝处皮肤, 直到手术结束时才 发现, 术后患者诉触碰骨水泥处皮肤剧烈疼痛, 查体发现
有2个深层2 并证实为聚合反应中 m× 3 c m 皮肤缺损, c [ ] 5 的骨水泥直接触碰皮肤造成的局部烫伤。A r u m i l l i等 1 报道1例3 后侧入 1岁左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男性患者 , 路广泛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术后 1 天发现胫 , 大小的水疱 骨粗隆前下方有一 5 m× 3 c m c 4 周后发展 根据患处皮肤变化并参照文 成 m× 4 c m 大小的焦痂; 6 c 献报道的骨水泥烫伤皮肤表现, 推断该皮肤水疱系骨水 泥聚合产热经胫骨传导导致的间接烫伤。 . 5 3 对心血管系统的热损伤 骨水泥单体聚合反应可形成局部瞬间高温, 刺激机体 产生炎症反应, 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 缓激肽等。 炎性介质可使毛细血管床扩大、 外周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 ] 1 6 。 少, 以致产生外周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 此外, 骨水泥聚合反应的瞬间高温还可导致骨髓腔内残余 血液、 脂肪及气体受热膨胀, 引起髓腔内压力升高, 促使骨 水泥、 脂肪滴、 空气及碎骨屑等进入血循环, 导致肺栓塞发 ] 1 7 。 生, 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 3 . 6 对其他组织的热损伤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一旦髋臼有裂隙, 骨水泥被挤压 穿过髋臼壁进入盆腔, 即可能造成盆腔内脏器热损伤。 [ ] 1 8 a t e r s等 报道1例6 7 岁老年男性在双侧全髋关节置 W 换术后1 静脉肾盂 2年出现左腰部疼痛并伴有镜下血尿, 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下段近骨水泥型假体处有一约 2 m c 长的不完全狭窄, 腹部和骨盆 C T 检查显示该狭窄与骨水 泥之间的脂肪密度增高且不连续; 认为该输尿管狭窄系 手术时骨水泥挤压进入骨盆引起热损伤所致。 骨水泥泄 ] 1 5 。 漏进入盆腔还可造成膀胱热损伤, 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骨水泥热损伤预防措施 4 针对骨水泥聚合反应性高温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热 损伤, 导致局部炎症、 组织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 许多研 究报道通过改变骨水泥自身特性, 改良骨水泥相关技术 [ ] 9 在总 的方法有效预防或减轻骨水泥热损伤。K a r r h o l m1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① 术中减少骨 ; 、 水泥用量; 采用金属假体 预冷假体 骨水 泥 或 骨; ② ③ ④添加重金属或熔化结晶单体增加骨水泥热容量; ⑤减 、 慢骨水泥聚合反应速率; 增加粉液比 添加含水凝胶或 ⑥ [] 全 粒状聚合物降低单体比例。F u k u s h i m a等 9 研究发现, 厚骨水泥层可引起 厚骨坏 膝关节置换术中3 m m m 2 m 死, 而减小骨水泥层厚度, 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后可分别 观测到最高温度降低, 骨坏死面积相对减少, 骨 水泥层 因此, 减 m或骨表面初始温度< 8 ℃时未见骨坏死; 1 m 2 < 小骨水泥层厚度及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 可减轻骨水泥 [ ] 0 研究发现, 聚合热损伤。G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i l l等 2 术中在股骨小转子处置放吸入套管、 彻底脉冲灌洗、 早期 关节复位 等, 可显著降低股骨表面温度( 由6 8 ℃降至 [ ] 1 ) , 。 研 等 从而减少热损伤所致骨坏死可能 6 ℃ r o r a 2 3 A 究测定骨水泥中加入添加剂后的聚合温度, 发现骨水泥 ) 可降低峰值温度 中添加正十二碳硫醇 ( DM ℃~ 6 ℃, D 4 同时添加 Z 5沸石和 D S M DM 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最大聚 -
,N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1 1月 第3 4卷 第6期 I n t J O r t h o o v e m b e r 2 5, 2 0 1 3,V o l . 3 4,N o . 6 p
·4 1 5·
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研究进展
曹建飞 陶可 张波
摘要 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骨水泥 生物 材料 常 用于 关节 置 换 术中 假 体 粘 接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压缩椎体填充、 骨肿瘤刮除 术 后 骨 残腔 填 补 等。骨 水泥 在 固 化 过程 中 会 发 生 聚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 不可避免地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组织而造成热损伤。该文就骨水泥聚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热
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水泥; 聚合反应; 热损伤; 预防 : / 7 0 D . i s s n . 1 6 7 3 O I d o i 1 0 . 3 9 6 9 0 8 3 . 2 0 1 3 . 0 6 . 0 9 - j
凭借自 0 世纪 5 0 年代应用于骨科以来, 骨水泥自 2 身特性与优势, 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骨水泥常 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时假体粘接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术中 对压缩椎体的填充、 骨肿瘤刮除术后骨残腔填补及作为 ] 1 。 然而, 骨水泥在使用过程中 某些药物的控释载体等[ 会发生聚合反应并释出大量热, 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 伤, 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如术中一过性低血压、 休克, 甚至心搏骤停, 术后局部感染、 患处感觉或功能障碍、 无 菌性骨溶解及假体早期松动, 影响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 ] 2 。因此, 如何预防或减轻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 效[ 织的损伤, 逐渐受到骨科临床研究的重视。 1 骨水泥应用技术发展 , 又 骨水泥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P 称丙烯酸骨水泥。H i l l和 C r a w f o l d于 1 9 2 7 年构建骨水 于 年首次将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双杯 泥, a b o u s h 1 9 5 3 H 置换术, h a r n l e 9 5 8 年报道进行系统的临床与实验 C y于 1 研究, 其成果逐渐被骨科医生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骨水泥应用可保证术后假体即时稳定, 在骨-骨水泥-假体 界面上 无 任 何 微 动, 允 许 术 后 早 期 负 重, 疗效受到肯 [ ] 3 包括 P 直 定 。骨水泥商品灭菌包装, MMA 颗粒粉剂 ( ) , 径1 0 5 0μ m 含1 0 % 不透 X 线的硫酸钡或氧化锆、 ~1 及 %二甲基甲苯胺引发剂和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抑制剂 , 1 (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液体 含3 %二甲基甲苯胺和微量过 。 氧化苯甲酰) 骨水泥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 6 其应用技术 0 年历史, 也在不断更新。 第 1 代骨水泥 ( 技 0 世纪 7 0 年代以前 ) 2 , ; 术特点为非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相嵌不充分 以手 搅拌骨水泥; 指压法填充髓腔, 注入压力不够; 不做髓腔 冲洗, 血液、 碎屑易混入骨水泥, 充填不均匀, 厚薄不一, 部分区域出现骨水泥中断, 骨与假体之间无骨水泥充填; 股骨柄假体内侧缘有锐角, 可切割骨水泥。 第 2 代骨水 ) ; 年代 泥(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以手搅拌骨 0 9 0 7 ~ 水泥;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髓腔远端使用髓腔栓; 股骨柄 假体内缘呈圆形, 不切割骨水泥。第3代骨水泥( 0 年代 9
以后)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交织 较充 分; 真空离心搅拌, 使骨水泥孔隙度降低, 力学强度增加, 骨水泥中混入的气泡溢出;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使骨水泥 有较强的穿透力, 与骨质间达到微观交锁; 髓腔远端使用 髓腔栓; 假体采用中置器, 使假体柄四周骨水泥层厚度均 匀一致; 脉冲加压冲洗髓腔, 保持髓腔干燥; 假体柄预涂 骨水泥。第4代骨水泥技术于近年出现, 即在第 3 代骨 水泥技术基础上增加股骨柄近端和远端中置技术, 以确 保获得足够厚的规范骨水泥鞘。 不断更新的骨水 泥技 术, 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术后感染、 假体无菌性 ] 4 。 松动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受到临床上广泛认可和接受[ 2 骨水泥聚合放热 骨水泥粉剂与液剂混合时会发生聚合反应。 开始混 合至完全固化, 经历粥状期、 粘丝期、 面团期、 固化期。 粥 状期时粉剂与液剂混合反应呈稀粥状; 粘丝期时混合物 变稠, 牵拉能出丝; 面团期时混合物开始不粘手套, 温度 增高; 固化期时温度急剧升高,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消耗 完毕。骨水泥在聚合反应过程中碳双键断裂并被单键取 / 。 聚合热主要发生于面团期 代, 会产生聚合热 1 3 0 c a l g 和固化期, 其高低与周围组织结构、 环境温度及骨水泥初 始温度、 体积大小和厚度等因素相关。 实验测定显示, 厚 度为3 m 和1 0 m m的S i m l e x P 骨水泥聚合热峰值分 m p , 别为6 和 厚度为 0 ℃ 1 0 7 ℃ m 的常用品牌骨水泥产热 6 m 而骨组织在5 范围为6 6 ℃~ 8 2 . 5 ℃; 0 ℃时即可出现坏死, [ ] 5 。 神经组织对温度更 时便可发生变性 胶原蛋白在5 6 ℃ [ ] 6 为敏感, 在4 在用骨水泥 3 ℃时即可出现热损伤 。 因此, 固定假体或填充骨缺损时, 不可避免地会将热量传递到 周围组织, 从而造成热损伤。 3 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目前已有骨水泥聚合反应高温对骨、 关节软骨、 脊髓 神经、 心血管系统及皮肤等组织造成损伤的病例或研究 报道。 . 1 3 对骨质的热损伤 临床上对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肿瘤 ] 7 报道对 1 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徐明等[ 6 例行 扩大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 钢板内固定的邻膝关节骨巨 细胞瘤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 X 线摄片随访, 结果在平均随 访至8个月( 时有4例出现透亮带( 均位于骨水 3个月) 4 1 ~
·4 1 6·
,N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1 1月 第3 4卷 第6期 I n t J O r t h o o v e m b e r 2 5, 2 0 1 3,V o l . 3 4,N o . 6 p
, 泥四周, 该透亮带在以后随访 分布均匀并伴有硬化边缘) 中均未见进展; 发现透亮带宽度与骨水泥体积大小有关, 认 [] 为透亮带的出现与骨水泥热灼伤相关。 a n s s e n 等 8 研究 J 发现, 髋关节置换术时股骨干内涂灌骨水泥部位骨折与骨 坏死有关, 推断骨坏死可能源于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 认 为产热多少与所使用的骨水泥厚度及种类有关; 厚层骨水 泥模型研究显示有明显的骨质坏死, 薄层骨水泥模型研究 显示骨质坏死不明显, 提示较厚骨水泥涂层易引起明显的 [] 骨质热损伤。F u k u s h i m a等 9 采用数字模拟分析软件对全 膝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骨界面温度传导进行分析, 结果测 的 厚 得初始温度为 3 骨水泥层内最高温度为 2 ℃ 3 m m 骨-骨水泥界面最高温度为5 并观察到骨-骨水泥 5 ℃, 6 ℃, 6 。 的骨坏死 界面有厚度约2 m m . 2 3 对关节软骨的热损伤 骨骼常见囊肿或肿瘤好发于关节附近, 手术治疗多 为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填充骨残腔时骨水泥 聚合产热对周围骨质造成损伤的同时 , 常引起关节软骨 [ ] 1 0 热损伤。 W e i l i n等 报道研究硫酸钙和骨水泥填充兔双 侧胫骨软骨下骨缺损模型后关节软骨形态变化 , 术后 1 2 周取材并经大体观察、 组织学检查和电镜观察显示, 硫酸 钙组呈现正常透明软骨外观, 骨水泥组软骨有明显退行 性改变; 认为用骨水泥填充软骨下骨缺损可能诱导软骨 变性并加速退行性改变, 其原因可能与骨水泥聚合反应 [ ] 1 报道对骨水泥填充骨肿瘤 所致热损伤相关。R a d e v等 1 切除后骨腔产生的潜在热损伤进行有限元分析 , 结果显 示骨水泥对关节软骨的潜在热损伤与骨水泥和关节软骨 之间的软骨下骨厚度相关, 软骨下骨厚度 ≥ m 时发生 2 m 时则可能引发不同 关节软骨热损伤可能性较小, m 2 m < 程度的关节软骨热损伤。 . 3 3 对神经的热损伤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聚合产热, 可造成椎体感觉神 [ ] 2 研究发现, 经末梢损伤。L 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 a i等 1 且 漏进入椎管时后方皮质区测得的最高温度可达 5 9 ℃, , 保持4 有可能造成椎管内神经热损 5 ℃以上超过 5 i n m 伤。由于髋关节邻近走行神经较多, 如坐骨神经、 股神经 和闭孔神经等, 髋关节手术中骨水泥应用引起的聚合产 热有可能损伤到这些神经, 造成患肢感觉或功能障碍。 [ ] 1 3 报道 等 例肾癌转移致左髋臼病变的 i d a l o 9 岁男 H 1 6 g 性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和骨水泥成形术后出现臀部至左脚 的严重性放射痛伴手足无力和步态困难 , 经止痛等保守 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坐骨神经被小 块骨水泥挤压并有灼伤表现, 去除水泥块后患者活动及 感觉功能逐渐恢复。 . 4 3 对皮肤的热损伤 骨水泥可因直接接触或间接热力传导导致局部或邻 [ ] 4 报道1例 6 近皮肤烫伤。B u r s t o n等 1 3 岁女性患者因右 髋骨关节炎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废弃的骨水泥不慎 触碰到患者右侧小腿及腘窝处皮肤, 直到手术结束时才 发现, 术后患者诉触碰骨水泥处皮肤剧烈疼痛, 查体发现
有2个深层2 并证实为聚合反应中 m× 3 c m 皮肤缺损, c [ ] 5 的骨水泥直接触碰皮肤造成的局部烫伤。A r u m i l l i等 1 报道1例3 后侧入 1岁左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男性患者 , 路广泛刮除术联合骨水泥填充骨残腔, 术后 1 天发现胫 , 大小的水疱 骨粗隆前下方有一 5 m× 3 c m c 4 周后发展 根据患处皮肤变化并参照文 成 m× 4 c m 大小的焦痂; 6 c 献报道的骨水泥烫伤皮肤表现, 推断该皮肤水疱系骨水 泥聚合产热经胫骨传导导致的间接烫伤。 . 5 3 对心血管系统的热损伤 骨水泥单体聚合反应可形成局部瞬间高温, 刺激机体 产生炎症反应, 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 缓激肽等。 炎性介质可使毛细血管床扩大、 外周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 ] 1 6 。 少, 以致产生外周血压下降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 此外, 骨水泥聚合反应的瞬间高温还可导致骨髓腔内残余 血液、 脂肪及气体受热膨胀, 引起髓腔内压力升高, 促使骨 水泥、 脂肪滴、 空气及碎骨屑等进入血循环, 导致肺栓塞发 ] 1 7 。 生, 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 3 . 6 对其他组织的热损伤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一旦髋臼有裂隙, 骨水泥被挤压 穿过髋臼壁进入盆腔, 即可能造成盆腔内脏器热损伤。 [ ] 1 8 a t e r s等 报道1例6 7 岁老年男性在双侧全髋关节置 W 换术后1 静脉肾盂 2年出现左腰部疼痛并伴有镜下血尿, 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下段近骨水泥型假体处有一约 2 m c 长的不完全狭窄, 腹部和骨盆 C T 检查显示该狭窄与骨水 泥之间的脂肪密度增高且不连续; 认为该输尿管狭窄系 手术时骨水泥挤压进入骨盆引起热损伤所致。 骨水泥泄 ] 1 5 。 漏进入盆腔还可造成膀胱热损伤, 导致膀胱功能障碍[ 骨水泥热损伤预防措施 4 针对骨水泥聚合反应性高温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热 损伤, 导致局部炎症、 组织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 许多研 究报道通过改变骨水泥自身特性, 改良骨水泥相关技术 [ ] 9 在总 的方法有效预防或减轻骨水泥热损伤。K a r r h o l m1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① 术中减少骨 ; 、 水泥用量; 采用金属假体 预冷假体 骨水 泥 或 骨; ② ③ ④添加重金属或熔化结晶单体增加骨水泥热容量; ⑤减 、 慢骨水泥聚合反应速率; 增加粉液比 添加含水凝胶或 ⑥ [] 全 粒状聚合物降低单体比例。F u k u s h i m a等 9 研究发现, 厚骨水泥层可引起 厚骨坏 膝关节置换术中3 m m m 2 m 死, 而减小骨水泥层厚度, 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后可分别 观测到最高温度降低, 骨坏死面积相对减少, 骨 水泥层 因此, 减 m或骨表面初始温度< 8 ℃时未见骨坏死; 1 m 2 < 小骨水泥层厚度及降低骨表面初始温度, 可减轻骨水泥 [ ] 0 研究发现, 聚合热损伤。G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 i l l等 2 术中在股骨小转子处置放吸入套管、 彻底脉冲灌洗、 早期 关节复位 等, 可显著降低股骨表面温度( 由6 8 ℃降至 [ ] 1 ) , 。 研 等 从而减少热损伤所致骨坏死可能 6 ℃ r o r a 2 3 A 究测定骨水泥中加入添加剂后的聚合温度, 发现骨水泥 ) 可降低峰值温度 中添加正十二碳硫醇 ( DM ℃~ 6 ℃, D 4 同时添加 Z 5沸石和 D S M DM 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最大聚 -
,N 国际骨科学杂志 2 0 1 3年1 1月 第3 4卷 第6期 I n t J O r t h o o v e m b e r 2 5, 2 0 1 3,V o l . 3 4,N o . 6 p
·4 1 5·
骨水泥聚合反应热损伤研究进展
曹建飞 陶可 张波
摘要 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骨水泥 生物 材料 常 用于 关节 置 换 术中 假 体 粘 接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压缩椎体填充、 骨肿瘤刮除 术 后 骨 残腔 填 补 等。骨 水泥 在 固 化 过程 中 会 发 生 聚合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 不可避免地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组织而造成热损伤。该文就骨水泥聚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热
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水泥; 聚合反应; 热损伤; 预防 : / 7 0 D . i s s n . 1 6 7 3 O I d o i 1 0 . 3 9 6 9 0 8 3 . 2 0 1 3 . 0 6 . 0 9 - j
凭借自 0 世纪 5 0 年代应用于骨科以来, 骨水泥自 2 身特性与优势, 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骨水泥常 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时假体粘接固定、 椎体压缩骨折术中 对压缩椎体的填充、 骨肿瘤刮除术后骨残腔填补及作为 ] 1 。 然而, 骨水泥在使用过程中 某些药物的控释载体等[ 会发生聚合反应并释出大量热, 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损 伤, 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如术中一过性低血压、 休克, 甚至心搏骤停, 术后局部感染、 患处感觉或功能障碍、 无 菌性骨溶解及假体早期松动, 影响手术成功率及远期疗 ] 2 。因此, 如何预防或减轻骨水泥聚合放热对周围组 效[ 织的损伤, 逐渐受到骨科临床研究的重视。 1 骨水泥应用技术发展 , 又 骨水泥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P 称丙烯酸骨水泥。H i l l和 C r a w f o l d于 1 9 2 7 年构建骨水 于 年首次将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双杯 泥, a b o u s h 1 9 5 3 H 置换术, h a r n l e 9 5 8 年报道进行系统的临床与实验 C y于 1 研究, 其成果逐渐被骨科医生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骨水泥应用可保证术后假体即时稳定, 在骨-骨水泥-假体 界面上 无 任 何 微 动, 允 许 术 后 早 期 负 重, 疗效受到肯 [ ] 3 包括 P 直 定 。骨水泥商品灭菌包装, MMA 颗粒粉剂 ( ) , 径1 0 5 0μ m 含1 0 % 不透 X 线的硫酸钡或氧化锆、 ~1 及 %二甲基甲苯胺引发剂和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抑制剂 , 1 (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液体 含3 %二甲基甲苯胺和微量过 。 氧化苯甲酰) 骨水泥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 6 其应用技术 0 年历史, 也在不断更新。 第 1 代骨水泥 ( 技 0 世纪 7 0 年代以前 ) 2 , ; 术特点为非低粘度骨水泥 骨水泥与骨相嵌不充分 以手 搅拌骨水泥; 指压法填充髓腔, 注入压力不够; 不做髓腔 冲洗, 血液、 碎屑易混入骨水泥, 充填不均匀, 厚薄不一, 部分区域出现骨水泥中断, 骨与假体之间无骨水泥充填; 股骨柄假体内侧缘有锐角, 可切割骨水泥。 第 2 代骨水 ) ; 年代 泥( 技术特点为低粘度骨水泥 以手搅拌骨 0 9 0 7 ~ 水泥; 骨水泥枪加压注入; 髓腔远端使用髓腔栓; 股骨柄 假体内缘呈圆形, 不切割骨水泥。第3代骨水泥( 0 年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