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原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原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原子必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原子物理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掌握一些基本计算方法,对于顺利完成物理题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原子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原子物理的基础。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而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轨道上。

2. 质子数和电子数质子数通常等于电子数,一个稳定的原子内,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使得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3. 同位素和质量数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4. 原子的电离原子发生电离意味着它失去或获得电子。

当原子失去电子时,它会变成正离子;当原子获得电子时,它会变成负离子。

电离过程对于理解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和电解质的行为至关重要。

5. 原子核的稳定性原子核的稳定性决定了原子是否具有放射性。

通过了解原子核的稳定性规律,可以判断某个核素是否具有放射性以及它的衰变方式。

6.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β衰变是指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元素,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γ衰变是指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改变的只是能量状态而不改变原子核本身。

7. 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原子的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存在。

原子的电子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这种能级跃迁是光谱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激光产生的原理之一。

8. 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又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通过对粒子的物态描述和双缝干涉实验等现象的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微观本质。

9. 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的叠加现象。

光的干涉在涉及光的波动性质的实验中经常发生。

衍射是波在穿过障碍物或经过边缘时产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

高三物理总结原子与分子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进行总结与归纳。

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

二、元素与原子序数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可以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元素周期表。

三、同位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四、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

五、化学键的种类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六、离子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成的。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离子化合物相比较差的导电性。

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化学计量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化学计量可以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比。

八、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1摩尔物质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

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累加得到。

九、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可以描述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升上高中,我们学生会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等,而且这些知识点都是要记牢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高考化学原子结构必备知识点主要知识有:原子的结构、构成原子后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元素与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的构造原理、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等知识,知识的特点是抽象。

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价电子”即与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上电子总数相同,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指的就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主族元素其族序数=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而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其族序数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越多,电子间的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

①电子能层数:电子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在原子里,原子核位于整个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因为电子在离核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我们可以看作电子是在核外分层排布的。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得知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稍高的电子层里。

即排满层再排L 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每一电子层里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考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考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考知识点一、引言原子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了解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不仅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重要意义,也为将来深入学习化学或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不带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则等于其质量数。

该结构是由尝试通过实验证据建立的,著名的阴极射线实验(J.J.汤姆逊实验)揭示了原子的基本结构。

三、电子结构电子结构是原子结构与性质中的重要内容。

电子的运动轨道被量子力学描述为能量的程量。

一个电子的运动轨道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能级,每个能级下有一定数量的子能级,而每个子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表征电子结构的方式是电子排布方式,即由能级、子能级和轨道描述的。

知道了电子结构,我们可以推断出元素的离子价态、元素电子亲和能等重要性质。

四、量子力学与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不仅与经典物理学有关,量子力学也是解释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重要理论。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运动不再是连续的,而是由离散的量子数来决定。

根据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这种不确定性在原子尺度下尤其明显。

量子力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解释,并解决了一些经典物理学解释无法解释的现象。

五、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化学元素性质的基本工具,它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定律所构建的。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结构和性质将所有已知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整理。

元素周期表以横、竖两个方向分类元素。

纵向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横向按照元素周期定律中的元素周期数排列。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分类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金属与非金属、半金属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原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化学键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化学键

课时24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14 6C21H(D)31H(T)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在高考化学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原子结构对于深入学习化学的其他领域,如化学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高考化学中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带正电荷,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而核外电子则带负电荷,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也就是说,只要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一种元素。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层排布,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其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其能量越高。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第 n 层最多容纳 2n²个电子。

例如,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当 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2 个)。

4、次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这些规律是我们判断原子结构和推测元素性质的重要依据。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表的纵列称为族,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2024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28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讲解

2024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28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讲解

考点二十八物质结构与性质学问点讲解一、原子结构1. 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学问,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 K、 L、 M、 N、 O、 P、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其次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溢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探讨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 K L M N O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依次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见下表:2. 构造原理依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全部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依次: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电子填充的先后依次(构造原理)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ns (n-2)f (n-1)d np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第五章第24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五章第24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 返回 —
— 22 —
— 返回 —
3.电子自旋 (1)电子自旋在空间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取向,简称自旋相反,常用上下箭头(↑和↓)
表示自旋□1 相反 的电子。 (2)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简并轨道),箭头表示一种□2 自旋状态的电子,“↑↓”称电
子对电子称自旋□3 平行。
— 17 —
解析 答案
— 返回 —
4.(2024·青岛黄岛区期中)现有下列 9 种微粒:11H、21H、136C、146C、147N、5266Fe2+、5266Fe3 +、168O2、
168O3。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11H、21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核__素___,它们互称为_同__位__素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16_8O__2_和__16_8O__3______。 (3)5266Fe2+的中子数为___3_0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2_4____。 (4)上述 9 种微粒中有____7____种核素,含有___5_____种元素。 (5)136C、146C 的化学性质___相__同___。
— 14 —
答案
— 返回 —
【解析】 2HmX 分子含 N 个中子,则同位素 X 含中子数为(N-m),由同位素 X 的原子
质量数为 A 可知,质子数为(A-N+m),则每个 2HmX 分子含有质子数为(A-N+2m),a g 2HmX






a 2m+A
g g·mol-1

a 2m+A
mol , 故 含 有 质 子 物 质 的 量 为 2ma+A (A - N + 2m)
— 2—
考点一 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 考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考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知识点

高考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知识点

高考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知识点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做好复习!1、原子的核式结构(1)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4、原子核的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如图15.2-1 所示(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准备高考物理考试时,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和核辐射等内容,对于解答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属性。

3. 原子的电荷状态: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原子呈中性;带有正电荷时,称为正离子;带有负电荷时,称为负离子。

二、放射性衰变1. 放射性衰变的概念: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自发地转变成稳定核的过程,伴随着放射性衰变产物的释放。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α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β衰变是指放射出β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但不改变原子序数;γ衰变是指放射出γ射线,不改变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3. 放射性衰变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疗、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消毒灯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三、核能1.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变化Δm对应的能量变化ΔE=Δmc²。

2.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是指轻核聚合成重核的过程,如太阳能的产生;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轻核的过程,如核电站的反应堆。

3. 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提供热能等,但同时也存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核辐射1. 核辐射的定义: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和高能粒子通过空气、物质等传播的现象。

2. 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α粒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比较小,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为电磁辐射,穿透能力最强。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高考化学复习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高考化学复习

能层(n)




能层符号
能级符号
各能级原子轨道数
各能层原子轨道数
最多容纳电子数
答案
能层(n)

能层符号
K
能级符号
1s
各能级原子轨道数 1
各能层原子轨道数 1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L
M
N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1 3 1 3 5 135 7
4
9
16
8
18
32
(2)常用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和取向来表示原子轨道的形状和取向。s电子云轮廓图呈 __球__形、p电子云轮廓图呈_哑__铃___形。p电子云有__3__种伸展方向。 (3)预测第五电子层上原子轨道总数是多少?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答案 25,50
2.下列Li原子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D____、 ___C_____(填字母)。 A. B. C. D.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i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1,则D中能 量最低; 选项C中有2个电子处于2p能级上,能量最高。
3.钾发生焰色试验的原因是_电__子__由__较__高__能__量__的__激__发__态__跃__迁__到__较__低__能__量__的__激__发__态__或__基___ _态__时__,__以__光__的__形__式__释__放__能__量____。
质子数
质子
质子 中子
中子
(2)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 中子数 不同, 质子数 相同,化学性质 几乎完全相同 , 物理性质 差异较大 数(丰度)不变。

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知识点化学结构是化学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化学结构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化学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备考。

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上电子的数量有限,按顺序填充。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分组。

二、化学键1.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通常由非金属元素形成。

2. 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的化学键,通常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共享其外层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三、分子结构1.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2. 分子式表示: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个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3. 键长和键角:共价键的长度和角度对于化学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四、晶体结构1. 离子晶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2. 共价晶体: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3. 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而成的晶体。

五、有机化学结构1. 烷烃:只含有碳和氢元素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2.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3.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

六、官能团1. 羟基(-OH):在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影响化合物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2. 羰基(C=O):醛、酮和酸等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反应。

3. 氨基(-NH2):氨基与有机酸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酰胺。

七、配位化学1. 配位键: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2. 配位数:一个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配位键的数目。

3. 配位化合物: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体组成的化合物。

以上是高三化学结构必背的知识点,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牢记这些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023新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清单 29 原子结构与性质(通用版)

2023新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清单 29  原子结构与性质(通用版)

29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清单【知识网络】【知识归纳】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演变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描述1.电子云图(1)含义:形象描述核外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2)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某一时刻曾在此处出现一次(3)小黑点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小①离核近的地方,小黑点密,电子云密度大,电子出现的概率大②离核远的地方,小黑点疏,电子云密度小,电子出现的概率小(4)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2.能层(n):(又称:电子层)分层依据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各层取值(n) 1 2 3 4 5 6 7能层符号K L M N O P Q能量高低能量依次升高离核远近离核逐渐变远3.原子轨道(又称:能级、电子亚层)轨道符号s p d f电子云形状球形纺锤形或哑铃形花瓣形形状较复杂(轨道形状)轨道个数1 3 5 7空间伸展方向个数 1 3 5 74.构造原理示意图5.1~36号元素的能层和能级(1)K层:有1s一个电子亚层(2)L层:有2s、2p两个电子亚层(3)M层:有3s、3p、3d三个电子亚层(4)N层:有4s、4p、4d、4f四个电子亚层6.电子能量高低的比较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中。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如:(3)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原子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错误正确N原子的2p轨道(4)洪特规则特例①全满;即s2、p6、d10②半满;即s1、p3、d5③全空;即s0、p0、d0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21~30号:[Ar]3d x4s2①一般最后1位数是几,x就等于几②24Cr:[Ar]3d44s2→[Ar]3d54s1③29Cu:[Ar]3d94s2→[Ar]3d104s1(2)31~36号:[Ar]3d104s24p x①最后1位数是几,x就等于几②32Ge:[Ar]3d104s24p2③34Se:[Ar]3d104s24p43.价电子(外围电子、特征电子)(1)21~30号:3d和4s上的电子数之和(2)其他:最外层电子数(3)过渡金属原子:除Cu和Cr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外,其余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2个电子(4)过渡金属离子的价电子构型:优先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原子Fe Co Cu价电子构型3d64s23d74s23d104s1离子Fe2+Fe3+Co2+Co3+Cu+Cu2+价电子构型3d63d53d73d63d103d9(5)元素的最高价:等于价电子数元素Cr Fe Mn As价电子构型3d54s13d44s23d54s24s24p3最高价+6 +8 +7 +5(6)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微粒V Cr3+Cu+结构示意图(7)第四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次外层都有18个电子微粒Ga As Br-结构示意图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主族: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2)21~30号:根据3d和4s上的电子数之和确定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3d14s23d24s23d34s23d54s13d54s23d64s23d74s23d84s23d104s13d104s23 4 5 6 7 8 9 10 11 12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ⅠB ⅡB (3)元素的分区①s区:ⅠA族、ⅡA族和He②p区:ⅢA族~ⅦA族以及0族(氦除外)③d区:ⅢB族~ⅦB族以及Ⅷ族④ds区:ⅠB族、ⅡB族⑤f区: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5.各种特征的电子(以Mn为例,1s22s22p63s23p63d54s2)(1)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数:25(2)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数:15(3)形状不同的电子云种类:3(4)不同能级(能量)的电子种类:7(5)最高能级的电子数:5(6)最高能层的电子数:26.1~36号元素原子的空轨道数目空轨道数价电子构型元素种类1 n s2n p2(3) 32 n s2n p1(3)、3d34s2(1) 43 3d24s2(1) 24 3d14s2(1) 17.1~36号元素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n)(1)n=1:n s1(4)、n s2n p1(3)、n s2n p5(3)、3d14s2(1)、3d104s1(1),共12种(2)n=2:n s2n p2(3)、n s2n p4(3)、3d24s2(1)、3d84s2(1),共8种(3)n=3:n s2n p3(3)、3d34s2(1)、3d74s2(1),共5种(4)n=4:3d64s2(1),共1种(5)n=5:3d54s2(1),共1种(6)n=6:3d54s1(1),共1种8.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以铁原子为例)(1)各类要求的电子排布式①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②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64s2③价电子(外围电子、特征电子)排布式:3d64s2④最外层电子排布式:4s2⑤M层电子排布式:3s23p63d6⑥最高能级电子排布式:3d6(2)各类要求的电子排布图①电子排布图:②轨道表示式:③价电子排布图:④原子结构示意图:四、原子光谱1.电子的跃迁(1)基态电子:处于最低能量的电子(2)激发态电子:能量比基态电子高的电子(3)电子跃迁3.原子光谱: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的谱线(1)测量光谱仪器:光谱仪(2)光谱图上数据:波长(3)光谱类型:线状光谱①发射光谱:1s22s22p63s23p34s1→1s22s22p63s23p4②吸收光谱:1s22s22p3→1s22s22p13s2(4)解释原子发光现象①在××条件,基态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②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过程中,释放能量③释放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呈现(5)可见光的波长(λ)和能量(E)①公式:E=hv,c(光速)=λv②颜色和波长的关系五、电离能大小的比较及应用1.概念: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1)第一电离能(I1):M(g)-e-=M+(g)(2)第二电离能(I2):M+(g)-e-=M2+(g)(3)第n电离能(I n):M(n-1)+(g)-e-=M n+(g)2.同一原子各级电离能(1)变化规律:I1<I2<I3<…(2)变化原因①电子分层排布②各能层能量不同3.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1)根据递变规律判断①基本规律:周期表右上角位置的He原子的I1最大②特殊规律:同一周期中I1,ⅡA>ⅢA;ⅤA>ⅥA元素Li Be B C N O F NeI1大小⑧⑥⑦⑤③④②①(2)根据金属性判断①基本规律:I1越小,金属性越强,注意ⅡA和ⅤA族元素的特殊性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I1:I1(金属)<I1(非金属)(3)根据微粒结构判断①稳定结构微粒的I大:全满、半满和全空状态稳定②I(全满)>I(半满)③判断:I1(Cu)<I1(Ni),I2(Cu)>I2(Zn)4.各级电离能数据的应用(1)判断元素价态:I n+1≫I n,最高正价为+n(2)判断某一级电离能最大:第n级电离能最大,说明其最高正价为+(n-1)价(3)判断电离能的突增点:形成相应电子层最稳定状态后再失去1个电子元素原子突增点的电离能级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P I6I14Ca I3I11I19六、电负性1.意义:衡量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得电子能力2.递变规律(1)周期表右上角氟元素的最大(2)电负性大小①电负性最大的前三种元素:F>O>N②氢元素的电负:C>H>B;P>H>Si3.其他判断方法(1)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判断:偏向一方元素的电负性大(2)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正负判断:显负价元素的电负性大(3)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判断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电负性越大②单质与氢气越容易化合,电负性越大③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电负性越大4.判断元素的属性5.判断化合物的类型(1)差值:|△X|>1.7,离子化合物(2)差值:|△X|<1.7,共价化合物6.根据电负性写水解方程式(1)水解原理①电负性大的原子显负价,结合水中的H+②电负性小的原子显正价,结合水中的OH-(2)实例①BrI:IBr+H2O HIO+HBr②NCl3:NCl3+3H2O NH3+3HClO七、微粒半径的比较(以短周期为例)1.相同电性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原子半径:左下角的钠最大(2)阳离子半径:左下角的钠离子最大(3)阴离子半径:左下角的磷离子最大2.不同电性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周期: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如Na+<Cl-(2)同元素:电子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如Fe2+>Fe3+(3)同结构:质子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如Na+<O2-八、原子结构推断常用的突破口1.1~36号原子结构的特殊点(1)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原子是:Cr(3d54s1,6个)(2)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是:N、P(ns2np3,3个)(3)空轨道数最多的原子是:Sc(3d14s2,4个)2.1~36号原子结构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1)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是:B(2s22p1)或F(2s22p5)(2)3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原子是:Si(3s23p2)或S(3s23p4)(3)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的主族元素原子是:Na(3s1)或P(3s23p3)(4)M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的元素原子是:K(3d04s1)或Cr(3d54s1)或Cu(3d104s1)(5)N层上有一个半充满的能级的元素原子是:Sc(3d14s2)或Mn(3d54s2)(6)+1价阳离子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的离子:Cu+(1s22s22p63s23p63d10)(7)基态原子中s电子数比p电子数多1的元素:N(1s22s22p3)(8)原子的最外层中p亚层电子数等于前一电子层电子总数的主族元素的原子:O(1s22s22p4)(9)基态原子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C(1s22s22p2)(10)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的短周期元素:O(1s22s22p4)(11)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的短周期元素:O(1s22s22p4)(1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的短周期元素:H(1s1)或He(1s2)(13)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半满的短周期元素:N(1s22s22p3)(14)原子的L电子层中,成对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且无空轨道的短周期元素:O(1s22s22p4)(15)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的元素:Fe(3d64s2)(16)基态原子的4s能级中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K(3d04s1)或Cr(3d54s1)或Cu(3d104s1)(17)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的元素:S(3s23p4)。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在高考化学中,原子结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它是理解化学元素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这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也就是说,只要质子数相同,就是同一种元素。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就是原子的质量数。

在原子中,存在着几个重要的等式关系。

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理解这些等式对于我们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非常关键。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别用 K、L、M、N、O、P、Q 等表示不同的电子层。

离原子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层,能量越高。

电子在排布时遵循以下原则:能量最低原则,即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洪特规则,指电子在等价轨道上排布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了解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我们就能解释很多元素的化学性质。

比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时,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 时,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8(氦为 2)时,元素处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表的族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位素是原子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知识点

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知识点化学结构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它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形态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化学结构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化学的学习和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三化学结构部分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构成1.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例如氢、氧、金等。

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O代表氧。

3. 分子:相同或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如H2代表氢气,O2代表氧气。

4. 离子:指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如Na+代表钠离子,Cl-代表氯离子。

二、化学键1.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而成,常见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中,如NaCl。

2.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电子的共用来相互连接,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如H2O。

3. 金属键:金属元素中的原子通过电子云共享而连接,形成一种金属结构,如Fe, Cu。

三、分子结构1. 线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如二氧化碳(CO2)。

2. 非线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排列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水分子(H2O)。

3. 极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间存在电荷不均匀分布,导致分子具有正负极性,如水分子(H2O)。

四、等电子体与共价键等电子体指具有相同电子数或相同电子排布的物质,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因此它们在化学性质上通常具有相似性。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实现的,当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相等时,它们的价电子层就变成等电子体。

五、分子与晶体分子和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

1. 分子: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化合物构成,分子间通过相互作用力连接。

分子可以是单质,如氢气(H2),也可以是化合物,如水(H2O)。

2. 晶体:由金属或离子化合物构成,晶体结构呈规则排列。

原子结构知识点高考框架

原子结构知识点高考框架

原子结构知识点高考框架在化学学科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考中的热门考点之一。

掌握好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解题、实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高考框架的形式,介绍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二、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1. 质子: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219×10^-27千克,带正电荷。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元素。

2. 中子: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3×10^-27千克,无电荷。

中子的数量影响原子的同位素。

3. 电子:电子的质量约为9.10938356×10^-31千克,带负电荷。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电荷状态。

三、原子核的性质1.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3Å,其半径远小于原子的直径。

原子核密度高,包含了原子绝大部分的质量。

2.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由于电荷性质相异,使得原子呈现电中性。

四、电子的轨道与能级1. 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可分为K、L、M、N等壳层。

每个壳层可容纳的电子数量不同,K壳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壳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壳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 壳层内的每个轨道称为亚壳层,分别用s、p、d、f表示。

s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p轨道最多容纳6个电子,d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f轨道最多容纳14个电子。

3. 轨道能级:位于壳层和亚壳层之间的区域,分为主能级和子能级,用n和l表示。

主能级从1开始,依次增加;子能级从0开始,由主能级决定。

五、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1.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

当质子数和中子数适当匹配时,原子核相对稳定。

对于质子数较小的元素,质子和中子数比例大致为1:1;对于质子数较大的元素,中子数较多,可以提高核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一、区分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
1、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没有数量含义。

如:氕(11H)、氘(21H或D)、氚(31H或T)三种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如:氕(11H)、氘(21H 或D)、氚(31H或T)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3、同位素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性质:
a.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性质几乎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不同种单质(或化合物)。

c.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d. 使用同一元素符号。

e. 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f. 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原子百分组成保持不变。

如:氢有三种同位素:氕(11H)、氘(21H或D)、氚(31H或T)。

H、D、T三者互称同位素,H2O,D2O,T2O均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因此,水和重水、超重水是不同的物质,大量混和时为混和物。

注意:
(1)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因此,同位素又称为同位素原子;
(2)同位素原子间质子数相同,中子数、质量数不同。

(3)元素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H、D、T是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4) 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有相近之处,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图示区别:
二、注意几个“量”的区别
原子的质量:是指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加和。

原子(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质量的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是一个平均值。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后的结果。

注意:
(1)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它是组成该元素的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质量数,但近似等于原子的质量数。

如:
氯元素的同位素:35Cl 37Cl
质量数: 35 37
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34.699 36.966
原子百分含量: 75.77% 24.23%
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34.699×75.77%+36.966×24.23%=35.45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5×75.77%+37×24.23%=3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