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革命与建设

合集下载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历史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历史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历史经验苏联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是一段令人注目的历史时期。

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经验。

一、革命与建设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初期,实行了严厉的资本家剥削阶级专政,通过政治手段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经济计划。

这些措施为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1921年,苏联进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和资本家存在,以推动国家重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新经济政策仍然不被认为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1929年,斯大林开始实行一系列经济和农村土地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集体农场。

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为苏联迅速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由于集中计划经济的体系,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初期,在工业化、农业、科技、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苏联开始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国家,这种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德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问题与危机尽管苏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成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内部问题。

例如,中央计划局、农业集体化和大规模的工业化使苏联的经济陷入僵局。

农业集体化引起农民的抵制,农业产量不断下降。

苏联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也出现了问题。

随着40年代的末期,斯大林政权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和危机,彼时的斯大林总的指导思想已经不得人心,部分地区爆发了公开抗议。

三、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些是建立社会主义时期遗留的问题和内部矛盾。

苏联的高度中央集权和反对地方自治的政治体系的不可持续性也是其中之一。

苏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无法及时应对利益变革、国际局势变化。

最后,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政治矛盾大大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推行了所谓的“新思维”,使苏联面临分裂和解体的危险。

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20世纪初,俄国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俄罗斯自身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俄国革命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一、俄国革命的起因与过程俄国革命起因于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以及社会不公等问题的积累。

1905年的爆发标志着俄国发生了一次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仍未取得根本性胜利。

而1917年的两次革命则最终颠覆了沙皇制度,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

俄国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充满了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角力。

在二月革命中,受到战争失败和民众不满的推动,沙皇制度被推翻,代之以临时政府。

然而,由于存在着无法解决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革命进程迅速陷入动荡和混乱。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则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

布尔什维克党在武装斗争中掌握政权,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此后,列宁领导下的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特点与成就1. 经济改革: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模式,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和调控,推动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在短时间内,苏联经济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国民经济总量和生产力显著提升。

2. 教育与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注重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

苏联实施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全民的受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苏联在航天、原子能、军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3. 社会保障体系:苏联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包括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

这种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社会保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4. 国际影响力: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苏联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旗帜下,支持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之一,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俄国,也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苏联的领导下,这个原本落后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一、革命的背景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它的远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个时候,俄国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都非常艰难,压迫与剥削严重。

同时,俄国也面临着政治上的腐败和不幸的参与一战,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困境。

这一系列的危机使得人民对沙皇制度和贵族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二、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是在二月革命之后发生的,二月革命导致了沙皇政权的垮台并建立了临时政府。

然而,由于临时政府的政策并没有真正满足人民的期望,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旧有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他们号召工人和士兵参与到暴力推翻现有政权的行动中。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苏联领导下,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俄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其次,苏联积极推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对国内外的革命运动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最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劳动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结语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尼古拉·列宾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地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场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将以时间轴的方式,详细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主义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标志着俄国的政权从临时政府向苏维埃政权过渡。

这场革命让俄国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灵感源泉。

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授权,此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俄国的政治权力。

列宾成为了苏维埃政权的首领。

1918年苏维埃政权正式宣布成立,改组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俄苏维埃政府。

同时,布尔什维克党更名为俄罗斯共产党。

列宾成为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结束了俄国在一战中的参战状态。

然而,由于签订条约时的不利条件,俄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1918年7月列宾在一次暗杀企图中受伤,但幸存下来。

这次暗杀企图使列宾更加坚定了实施革命事业的决心。

1918年7月至1922年1月俄国内战爆发,红军与白军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激烈战斗。

最终,红军获得胜利,使苏维埃政权稳固下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统治。

1919年至1920年列宾发表了《控制从命令到公共服务》和《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进一步指导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2年俄国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中亚五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列宾成为联邦政府主席。

苏联革命与建设的经验

苏联革命与建设的经验

苏联革命与建设的经验20世纪初,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在这个时期,俄国的政治制度非常落后,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这种情况下,俄国共产党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标志着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革命的背景19世纪末,俄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情况下,俄国社会主义者开始发起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政权被推翻。

此后,俄国临时政府上台,但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

1917年10月,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标志着苏联的成立。

苏联革命的意义苏联革命的爆发和胜利,标志着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苏联的成立,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即社会主义。

苏联革命的胜利,对全世界的人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

苏联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斗志,成为世界革命的先锋。

苏联建设的背景苏联建设的背景是国家经济落后,社会基础薄弱,文化教育水平低下。

苏联建设的任务是要在国内外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苏联建设的经验苏联建设的经验,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建设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集中统一领导苏联建设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苏联建设时期,国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国家全面、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这种集中统一的领导方式,使苏联的经济建设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业化为主导苏联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工业化为主导。

苏联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业,大力扩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这种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为苏联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扬群众创造性苏联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发扬群众创造性。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归纳总结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的内容和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明确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识记“一五计划”、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理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和评价;认识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中国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4、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5.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理解改革的道路的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专题讲解】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七月事件”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通过武装起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成熟。

【特别提醒】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要与巴黎公社革命作比较,巴黎公社革命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所以巴黎公社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知识归纳】可从对俄国和世界两个方面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在俄国的统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不仅表现在革命后苏维埃掌握国家政权,而且表现在俄国成为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表现在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

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试大纲]●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梳理】●俄国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3、俄国革命力量强大;4、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直接促成革命的爆发;5、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主要经过1、《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方向2、七月流血事件——教育了人民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11月6日—7日)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衩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寻求解放的道路。

启示: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度匮乏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幻想真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劳动,实行配给制。

4、评价:①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②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2、目的:为迅速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一、革命发生和取得成功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客观原因2.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原因4.《四月提纲》——-理论指导二、经过1、二月革命(191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经过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七月流血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

3、十月革命的胜利时间:1917、11 彼得格勒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政权:苏维埃政权。

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政府:人民委员会4、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对内发布《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外交上:对外发布《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三、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先例。

②走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

③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四、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③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五、苏联的成立与解体成立:1922年,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1991年标志:独联体的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第二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第二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第三,成功击退协约国及其支持的国内反对 派的武装干涉。
其中最严重的是“捷克军团”叛乱
二、苏联的建立
联邦制原则的确立 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成立 在1922—1940年间,共有14个加盟共和国加

三、领导共产国际
1919年3月,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齐聚莫斯 科,成立了新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 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内的无 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 支部,直接接受它的领导。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 线及任命各国党领导人。所以,共产国际与各国党 支部的地位不是平等的。
也有名无实,少数民族的权益无权保障; 第四,个人专权政治模式的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
军大权,不受任何约束。
经济上的特点
第一,管理方式上中央绝对的集中统一管 理;
第二,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严格的指 令性计划。
二、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导火线:基洛夫事件 时间:1936—1939
起义
三、二月革命
1、革命爆发的原因: 沙皇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强化 俄国参加一战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2、过程:
四、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
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 任务》)
俄国革命正处在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 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 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学案15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学案15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解析
题干要求‚证明或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①项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②④证 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考向二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对我
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从反面证明了这 样一条真理:改革要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国 情出发,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 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的剖析。当前我国坚持 以城乡统筹发展来促进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
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原有的
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 力水平不很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
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
个长期过程。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从敌视、 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社 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 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应本国国 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 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在探索本国社会主义

特别是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同时
强化对历史特征、历史标志性事件的识记,在考 试中将提炼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中相关历史特征、 历史标志性事件结合,即可得出答案。
【典例】
变更
(2008·广东卷)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
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
①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伏尔加格勒。
②沙皇村→儿童村
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
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阶段:列宁的探索 第二阶段:模式的形成 第三阶段:突破的尝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目的 内容 特点
战争威胁
新经济政策
经济、政治危机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为过渡创造条件
巩固政权、向社’过 渡 (略) (略) 1、非常措施 2、所有制、经济管 理等的社会主义化 巩固政权 激化社会矛盾,不是 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政 治危机;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较低 2、实施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 3、目的:解决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 4、内容: ①农业: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国有为主、部分恢复私有制; ③贸易:自由贸易; ④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5、意义: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6、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内容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l)通过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 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反帝性质) (3)通过《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反封建性质)
(4)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主席。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政权 2、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 3、评价: ①积极: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 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局限: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符合经济发展规 律,触犯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无法实现向社会主义 的正确过渡。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俄国十月革命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苏联的建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处于极度腐朽和落后的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经济上,虽然俄国在 1861 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农民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农业发展缓慢。

工业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腐败黑暗,民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俄国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国内经济陷入困境,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但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者迅速占领了火车站、银行、电话局等重要设施,并攻打冬宫。

最终,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其次,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证明了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再者,十月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和帝国主义的束缚,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国家。

这个过程经历了苏维埃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斯大林时期。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成功和失败,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苏维埃时期,苏联建立了由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组成的苏维埃机构,并实行了土地革命和国有化。

此举大大促进了全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同时,苏联也积极开展国际主义运动,为世界各国革命运动提供了支持。

然而,在苏维埃时期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力、贪污腐败等,这些问题可能成为后来的失败的根源。

在计划经济时期,苏联实行了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

这种计划经济在短暂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和科技成就。

但是,这个过程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等级制度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愈来愈明显。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

但是,这种过度强调中央集权的模式,使苏联过度集权、失去自治和差异化的空间。

同时,斯大林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恐怖主义,使得苏联社会丧失了自由和权利,成为了强烈的意识形态控制和剥削的代表。

总的来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从苏联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自主创新,既承认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又注重制度创新、政治体制现代化、德才并举等事项。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段历史。

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俄历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是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负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人民对现有政权失去信心。

布尔什维克党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他们提出了“和平、土地、工厂”的口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土地国有化、取消对外债务、实行劳动保障制度等,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时,苏联政府还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苏联成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经济问题。

苏联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需要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计划经济、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这些措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其次是社会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贫困、文盲、疾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联政府实行了全民教育、普及医疗卫生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最后是国际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封锁。

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如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卫了苏联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政府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其兴衰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苏联的历史是复杂的,除了政治、军事等方面,还有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因此,探讨苏联的兴衰和社会主义建设,必然需要对苏联的历史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苏联的兴起苏联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随后,在列宁、斯大林等一代伟大领袖的领导下,苏联经历了若干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规模变革和改革,逐渐崛起为世界平等、独立、和平、民主、自由、幸福的国家。

从经济方面来看,苏联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国家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一体制的实行,使得苏联得以有效地调配资源,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在科技方面,苏联在20世纪前半叶的军事、空间、原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突破和创新,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苏联的隆盛时期苏联的隆盛时期大约可以分为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三个阶段。

在40年代,苏联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美国合作下,苏联顺利推进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和军备竞赛。

同时,在重工业、军工、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备受人们的赞誉。

到了50年代,苏联在国家安全、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领跑地位日益巩固,甚至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执政者斯大林的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深化了农村劳动力和工业劳动力之间的分配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0年代初期,苏联的国际影响力达到了新的高峰,举世瞩目的空间竞赛中,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宇航员,取得了重要的战略、科技优势。

三、苏联的衰落和解体苏联的兴盛只持续了几十年,从70年代开始,苏联经历了沉重的压力和逼近的危机。

首先,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中,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已经缩小了与苏联的差距。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一、背景与十月革命苏联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正是俄国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沙皇专制的国家,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深受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

同时,俄国正面临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和战争疲劳,这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农民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场革命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全球无产阶级的梦想与希望。

二、共产主义建设与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迎来了共产主义建设的时代。

列宁、斯大林等领导者奠定了共产主义的基础,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共产主义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农民的土地共产主义化,并进行工业现代化与农业集体化。

在加强国家集权的同时,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调控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

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了许多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合作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时,苏联提倡劳动者的学习和进步,推行全民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

三、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在工业化方面,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社会领域,苏联实现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广泛覆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共产主义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计划经济的运作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集体化的农业政策也引发了农民的不满与抵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此外,由于苏联长期处于国际孤立状态,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也加剧了经济发展上的困难。

四、共产主义思想的衰落与后果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在持续发展了几十年后,逐渐陷入了困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奠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革命过程以及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分析和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沙俄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国家,民主和自由被压制,工人和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的影响下,俄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无论是普列汉诺夫的《什么是做》还是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任务》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俄国革命的必要性。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发动了武装暴动,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这个革命意义重大,标志着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战争、经济困难、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但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苏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经济方面,通过国家集体农庄化以及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突破,工业化进程迅速。

苏联在军事科研技术、航天工程、重工业等领域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教育文化方面,苏联重视教育普及,并且发展了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苏联成为了全球科学研究与文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文学作品。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局限和挑战。

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集权过度、缺乏民主、腐败等问题。

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此外,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无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建设成就仍然被世界所肯定。

苏联的劳动人民从一个封建农民到工人阶级,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社会主义强国,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

第一章1917-1941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章1917-1941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章 1917-1941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

在这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夺得政权,确立了苏维埃制度。

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无论拥护还是反对,没有人能否认十月革命对于20世纪乃至可以想象的人类命运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从世界历史的完整性出发,十月革命才是全球近代史的终结,现代史的开端。

直到苏联解体,世界历史天空最夺目的旗帜是从十月革命的炮声中升起的。

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

苏俄的成就举世皆知:它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三百年来一统天下的巨大危机;它把一种新的人类解放福音带给世界;它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用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把一个愚昧、落后、腐朽的三流国家改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它在抵抗并粉碎纳粹德国的世界性大战中居功厥伟;它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把核弹头直接运到美国后院;它的国民教育、退休养老、医疗保健令全世界艳羡不已;它的电影、芭蕾舞和奥运奖牌使整个西方相形见绌;它的哲学、制度和生活方式成为无数民族仰望和遵从的典范;它的原子弹、氢弹足可以将全世界摧毁五十次以上;它所主宰的半个世界远比另外半个世界更高尚、更纯洁、更无私、更有前途。

苏俄一度是人类的希望所在,不仅成为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精神祖国,而且获得了包括英国戏剧大师肖伯纳、德国戏剧天才布莱希特、法国物理学家若里奥·居里夫妇、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西班牙现代艺术泰斗毕加索、法国文豪罗曼·罗兰等成千上万名西方杰出人士的同情、赞同、神往。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变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当时的俄国正处于沙皇制度下的专制统治。

由于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压迫和剥削让工人阶级和农民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个动荡时期崭露头角。

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核心领导人,他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决断的领导风格而闻名。

他通过《十月革命与党的任务》等重要著作,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支持和理论基础。

布尔什维克党在他的领导下迅速壮大,并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

三、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建设十月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一条新路。

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后立即开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他们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和工人自治等重要措施,旨在铲除阶级剥削,实现社会公平和平等。

然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在建设初期,俄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战争与饥荒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社会动荡。

布尔什维克党不得不采取严格的集中管理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

四、斯大林时期的变革和挑战在斯大林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一方面,通过五年计划和大规模的工业化,俄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农业集体化导致了许多农民的抗议和反抗,社会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斯大林时期也是一段充满恐怖和镇压的时期。

政治迫害、集体化进程中的人为饥荒以及大规模的劳动营系统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社会和政治的压抑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五、后苏联时期的崩解与转型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理想受到严重冲击。

随着经济上的困境和国家的衰落,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逐渐丧失。

里根时代的美国及其盟友的政治压力和经济制裁也进一步削弱了苏联的实力。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革命运动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革命运动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革命运动在二十世纪初,苏联成功地推动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带来了许多国家的变革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全球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沙皇制度,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愿景。

首先,苏联实现了土地国有化和农民集体化。

这些措施使农民能够从封建剥削中解放出来,他们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变成了集体所有制。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和收入保障。

其次,苏联实施了工业化和计划经济。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苏联迅速发展了重工业和先进的生产设施。

计划经济使得资源能够有序地分配,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国家财富。

此外,苏联还进行了教育改革和文化建设。

教育的普及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解决了基础教育的普及问题。

文化建设方面,苏联提倡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它的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和农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二、全球革命运动苏联不仅在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还努力推动了全球的革命运动。

它积极支持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努力实现全世界的解放。

苏联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军事援助上。

它援助了许多国家进行独立战争和革命战争。

例如,苏联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提供了支持,协助共和派对抗法西斯势力。

此外,苏联还向世界各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增强了其他国家的自卫能力。

这些举措为全球革命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苏联通过外交手段推动了全球革命运动。

它积极参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立了第三国际,与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组织保持联系,并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苏联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包括国际援助和联合行动,为全球范围的革命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国内经济困难与出现政治危 机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工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影响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 胜利;消极影响: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 积极性。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适应俄国生 产力的发展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 恢复、政权巩固。
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 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三维 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近代国情,树立爱国 情感,形成历史使命感和 社会责任感
teaching model
教学模式
“四线六步”教学模式即: “情感线、知识线、方法线、 能力线” 贯穿于课堂全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会会学为主线”的教育理念,通过“导、学、 展、评、练、测”六个基本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五四爱国运动相关的主要 史实。 教学难点: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讲了五四运动 的背景,经过,结果、影 响及五四精神。
高考命题实况
从高考的角度讲,对本课 内容的考查注重基础性、 综合性,没有出现偏、难 怪题,但容易出呼应现实 热点问题,学习时应注意。
300
250
200
150
民国初年新注册
的工厂数
100
50
0 1912 1914 1916 1918
——上述材料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
社会镜头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 先导。
——白寿彝 《中国通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性 质、影响?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性质、影响?
要求:独学5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每 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讨论.
展示 ●质疑
我展示! 我补充!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性
我纠错! 质、影响?
我质疑!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性质、影响?
历史反思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但后期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高一历史组:王旭
时间:2019.1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
政治文明历程
CONTENTS
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
01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设计意图
02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自主●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导学部分和教材第21课 第一目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快速完成并尝试背诵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五四运动的影响及五四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目标 04 教学模式
05 教学方法 06 教学过程 07 板书设计
Te x t b o o k a n a l y s i s
五四爱国运动
教材地位和作用
五四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 续,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基础,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起着承 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国际形势处于怎样的环境? 五四萌生 万象中国
五四萌生 万象中国
社会镜头三
社会镜头四: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 先导。
——白寿彝 《中国通史》
• 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帝国 主义”了呼声……学生运动倏然一变 而倾向于社会主义,就是这个原因。
2013·斯大林模式
2016·斯大林模式和工业化
全国卷Ⅱ ——
——
成就;2015·斯大林模式;
2013·斯大林模式
全国卷Ⅲ ——
——
2018·斯大林模式
【复习目标】 1、概述十月革命的史实,认识十月革命的意义 2、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措施评价;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表现及评价。
思考探究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
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
新 式。——列宁
依据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
”在何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 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 发展经济。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 的经验教训。
导课 ●明标
学科能力 览考情 练真题 高考解密
2013—2018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点 俄国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卷别
月革命
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全国卷Ⅰ
——
2014·新经济政策; 2013·新经济政策、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
二战前: 大萧条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践
(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凯恩斯主义——理论
二战后的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福利国家的出现
导课 ●明标
[课标要求]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12 1914 1916 1918
民国初年新注册 的工厂数
材料一:1912年~1919年, 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 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 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上述材料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视频及材料,概括五四前国内

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5评价 2)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负担过重;
3)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4)被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照般,为各国经济发
展埋下隐患,成为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轻巧识记]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返回导航
P214探究学习2 :
巩固 ●训练
【知识网络】

对点训练:P1-4
巩固 ●训练
自主复习二: 自主 ●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金榜题名P212-213,快速阅读课课本必修 二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尝试背诵标红部分(时间8分钟)
1、斯大林模式的背景、途径、特点、影响?
要求:独学5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每 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讨论.
1)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精神
要求
独自完成 红笔圈划标注重点问题,尝试记忆背

时间:10分钟
展示●质疑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组内交流成果, 进行自学成果展示。
01.
我展示! 我补充! 我纠错! 我质疑!
成果 展示
02.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五四运动的影响及五四
精神
自主·合作 展示·质疑
Analysis of learning situation
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
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自学能力/探究能力 思维活跃/参与性好
不利因素
知识与生活联系较远 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在阅读历史材料,解决历史 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
自主复习一: 自主 ●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金榜题名P209-210,快速阅读课本必修一 P77-80第19课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尝试背诵标红部分(时间8 分钟)
1、俄国十月革命背景、过程? 3、俄国十月的革命的历史意义?
要求:独学3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活动,每 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讨论.
社会镜头二: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材料一:1912年~1919年, 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 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 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归纳概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项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背景

内业
工 业

容业
分 配
影响
点评 ●提升
合作探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7)
背景
农业
内 工业
商业
容 分配
国外有武装干涉、国内有叛乱、政治经济 形势严峻。
余粮征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业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
目标突破一
五四萌生、万象中国
目标突破三
五四精神、绽放华夏
目标突破二
五四风雷、漫卷神州
设计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做课堂 的主人,并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点评●提升
五四萌生 万象中国
社会镜头一: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