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WTT整理的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系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宗申小学“十五”期间科研课题。
我校于20xx年7月30日申报,20xx年6月30日由商都县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
经过前期的组织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
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专家汇报我们的开题工作,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作开题报告,恳请在座的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
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并且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大。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前在变量分析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地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前测数据统计分析如下:(1)留守儿童人数与所占比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我省有留守儿童280万人,我市有留守儿童30万人,我县留守儿童有5.7万人。
据统计,我校20xx年留守儿童达21.3%,20xx年达35%,20xx年达39.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留守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开题报告
孩子交于其他人抚养,并且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限达到一定的时间维度,此外,本文研究的农村留守子女主要是处在青春期的农村留守子女。
2、农村留守子女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在这个年龄段内,涵盖了儿童时期以及青少年时期,此时正是其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没有了父母的引导,这些农村留守子女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形成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认知偏差。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农村留守子女,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不健全(范先佐,2005),儿童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由于心智不成熟的局限,无法看透事物的内在本质,一般都停留在表象的关注上。
儿童期的青少年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与其他儿童相比较。
在一些研究中,“在农村留守子女与非农村留守子女相比较中,农村留守子女更加在乎留守环境的差别。
对环境越是在意,心理上越不容易适合环境。
长期下来不免产生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黄业茂,2013)。
因此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而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了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不同的学科也存在着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及侧重点。
在对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釆用不同的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却异常相似,即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下(李玲、黄艳苹,2010),其中,社会支持理论认为,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是缺乏社会支持所致。
(胡昆、丁海燕、孟红,2010),而要改善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邵昌玉,2011)。
一些学者认为,家庭生态系统的残缺是众多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因为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启蒙系统,农村留守子女长期缺乏基本的亲情抚慰和教育,很难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所难免(纪中霞、陈水平,2008)。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因素(王松林、方兵,2012)。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尚属空白。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是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进程与需要,可扩大到柳沟教办辖区内学校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力图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规定:1、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党中央先后做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2、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委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3、2006年7月17日,全国妇联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
4、2006年2月,四川省委成立了“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小组,随后,团省委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5、2007年5月,“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成立。
5月23日,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联系会第三次会议在团省委召开。
会议传达并学习了省委杜青林书记在省委工青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有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讲话精神;通报了拟表彰的2006年度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有关情况;讨论研究了2007年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方案;同时,会议还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独自生活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问题以及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措施,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生活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等方式,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饮食、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探讨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家庭陪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
2. 心理问题探究:借助心理测试、观察法等手段,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等,揭示其原因和影响,寻找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法。
3. 帮助与支持措施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索帮助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如加强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四、研究意义留守儿童问题涉及社会、家庭、个体等多个维度,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学校、家庭等关键部门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梳理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3.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问题:详细阐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包括物质条件、教育资源、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4.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方法。
5. 帮助与支持措施:提出相应的帮助与支持留守儿童的措施,包括社区教育、亲子关系建设、心理辅导等,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问题陈述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教育,面临着心理、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困境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收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3.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4.解决方案探索: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5.解决方案实施:在具体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的可能性。
6.解决方案评估:对已实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有望改善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七、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1.数据收集(2周):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1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法学系社会工作专业 tf论文题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目学生姓名学号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开始批准贫困家庭多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务工者逐步走向城镇。
自我国1985年颁发的头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开始,便敲响了农民走进城的警钟,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是一年比一年大,所以逐渐出现了我国现在的“农民工”阶层以及农民工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肯定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子女。
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乡镇二元经济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在外地打工的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地位和权力,所以这些人一般都是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
作为一个社会的薄弱群体,多数外出务工者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一起带进自己打工的城市生活,虽然有一写些城市的公办学校和建设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愿意接受一些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学接受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农民无只能可奈何地选择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的老家,从而催生了一个崭新的人群——留守儿童。
有了这一个群体,就需要政府的工作介入,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便应运而生。
意义: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的数量将会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呈现出其自己的特点:全局性、长期性、严重性、独特性。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因留守儿童的影响大、范围广,形成原因多样化、不易解决等原因,开始慢慢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反过来说,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出现了问题,不单单伤害到儿童自身,同时也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家庭,给有关学校和社区的秩序及安全等造成不良影响。
如此下去,必将会危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妥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时间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戚、邻居照顾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疏离、学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等多重困扰。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和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家庭背景:留守儿童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是主要原因。
他们常常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亲情关怀。
2. 学业压力: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容易出现问题。
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辅导。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也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1. 个人发展:留守儿童在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在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上遇到困难。
2. 社会稳定: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增加社会治安风险。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1. 家庭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援助和社会福利,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2. 学校关怀: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增强自信心。
3. 社区参与: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4. 教育改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机会。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它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对湖北省F县的调查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对湖北省F县的调查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家庭把留守儿童留在家里,父母外出打工。
留守儿童在父母的疏于关注下,很容易出现社会化问题。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并接受规范、价值观和文化的过程。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常常会在日常生活和学校里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不畅、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我们选择湖北省F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该县留守儿童数量众多,并且很少有专门针对他们的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 F县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如何?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2.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和心理健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3. 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效果?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F县留守儿童社会化情况,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为弥补留守儿童社会化方面的不足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将在F县多个乡镇的小学和初中招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和心理健康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挑选一些留守儿童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将走访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了解他们针对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填补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的空白。
目前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大多关注于家庭、教育等方面,而较少关注他们的社会化问题。
本研究将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2. 为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提供参考。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合力解决。
本研究将为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3. 为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
有关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悉“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悉“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有未有的境遇。
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
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话题。
为了实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某农村中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从中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和真实的数据,进而对素材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力求从中找到有效对策。
于此提出来与大家切磋。
但鉴于时间、水平的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方家斧正。
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我校一、二年级共16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
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52名学生。
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
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二、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
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50份。
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现状的分析(1)留守儿童面大。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儿:6.2%。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70.1%。
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
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
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儿童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属照顾的一类儿童。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情感孤独、教育机会不足、心理健康问题等。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综述等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将涵盖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深度访谈将针对留守儿童、其父母、亲属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以了解他们的体验、观点和需求。
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4. 研究内容4.1 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将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
包括留守儿童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教育机会、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4.2 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教育是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支持情况。
包括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学业进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包括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
4.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支持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感孤独和心理健康问题。
本研究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方面。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如何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包括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团体活动和培养亲子关系等。
5.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全面描述和分析、对教育和心理健康支持的具体建议以及相关政策和社会实践的改进方案。
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农村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乡村干部照顾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和心理健康状态都面临严峻挑战,对于他们的关爱和帮助迫在眉睫。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士,可以介入这个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改善留守儿童状况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9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缺乏照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卫生条件往往较差,长期以来易患生病。
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学业进度经常滞后,甚至有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影响,他们长期缺少父母陪伴,易产生孤独、焦虑、沮丧等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社会工作者是专业介入社会问题的人士,其介入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方式,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其量身定制帮助方案。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各种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教育、心理和生活帮助。
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帮助,包括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社交技能培养等。
个案社工介入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困难与挑战个案社工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
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资源相对匮乏,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和水平都较低,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的难度增加。
农村地区的家庭和社区关系相对复杂,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需要面临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介入难度增加。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监督,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特点等,了解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2. 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
3.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评估: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发展、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长远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评估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梳理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报告,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问题所在。
3. 访谈调研:针对选取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整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结论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概述研究内容与目标。
浅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浅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而留在农村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缺乏父母陪伴的关爱,面临着情感失落、学习困难、心理压力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身心健康上的困扰,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未来的工作中,社会工作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如资源匮乏、专业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足等。
但只要坚持使命,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效果必将更加显著。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可以为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幸福的未来。
2. 正文2.1 问题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成员长期不在一起,留守在农村家庭中的未成年孩子。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顾,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孤独、自尊心低、人际交往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容易走上犯罪或堕落的道路。
除了心理问题外,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多问题。
他们常常缺乏良好的饮食、教育和医疗条件,生活环境较差,容易遭受欺凌和伤害。
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很难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务之急。
需要采取有效的社会工作介入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介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支持、社会资源整合等服务,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2 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长期在家无人照顾,面临着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困境。
社会工作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工作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社会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行为指导、家庭关系修复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有效解决问题、适应环境。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儿童寄养在他人或祖辈家中,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在一起的一类儿童群体。
在中国,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5800万。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和应对这一群体的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与学习困难;4.分析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和人际关系问题;5.总结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6.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重点关注父母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足、监护人能力不足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3.2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测试工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尊心低下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3.3 留守儿童学业发展与学习困难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对照,研究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等。
同时,分析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3.4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研究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情况。
探讨他们在与同伴和他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如交流困难、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3.5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总结,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劳动力纷纷选择到城市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或外国工作,由家人或亲戚照看,与父母分居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与其他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其在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本文将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探寻其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此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对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全面的认识,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内容和方法1. 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分析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
主要分析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父母就业状况、农村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历史渊源。
2. 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社交问题等。
我们将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支持和解释我们的研究结果。
3. 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分析我们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留守儿童情况,我们将尝试找到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不同影响。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建议基于前述的研究结果,我们将提出一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涉及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父母就业状况、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等方面。
我们将详细说明每项建议的可行性和预期影响,并讨论它们的实施策略。
预期结果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更深入的认识;2.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3.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因素,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线索;4.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指导。
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留守儿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的现象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由其他亲属或村民照顾,或者根本没有监护人照顾而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这一现象涉及到儿童健康、教育及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对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本论文拟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对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如人数、性别、年龄分布等,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 分析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3. 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关爱、教育资源等。
4. 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对策,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及家庭和学校的关爱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论文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 首先,收集和整理留守儿童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2. 其次,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得出客观可信的数据。
3. 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内在动态和需求。
4. 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得出研究结论。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论文的预期成果包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建议。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范文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留守⼉童开题报告范⽂,希望⼤家能够喜欢!“基于共⽣理论的农村中⼩学留守⼉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甸⼩学联合研究课题。
这⼀课题已于XX年5⽉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项课题。
经过5个⽉的筹备⼯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个汇报。
⼀、课题的提出“基于共⽣理论的农村中⼩学留守⼉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流动成为⼀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数量进⼀步扩⼤,伴随⽽来的“留守⼉童”数量必将进⼀步扩⼤,“留守⼉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存在。
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童”约占学校总⼈数 30%,农村学校“留守⼉童”约占学校总⼈数的40%。
⽽据全国第五次⼈⼝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童”⼈数就近 XX万⼈,⽽且还有增长趋势。
“留守⼉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童”在思想道德、⼼理健康、⾏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些⼉童内⼼产⽣严重⾃卑感,性格孤僻,⾏为懒散,我⾏我素;⼀些⼉童因⼼灵空虚⽽盲⽬寻找其他精神⽀柱,迷上电⼦游戏、赌博;有的甚⾄拉帮结派,打架⽃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交往。
由此可见,“留守⼉童”问题已成为⼀个特殊的,需要⾼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关注留守⼉童是学校全⾯提⾼育⼈质量的需要。
留守⼉童⾝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育⼈⽬标的达成。
关注留守⼉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xx届全国⼈⼤常委会第⼆⼗⼀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就学问题和留守⼦⼥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看,⽗母外出务⼯使家庭教育缺位,对⼦⼥良好⾏为习惯的养成、⽣理、⼼理的健康成长产⽣了诸多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开题报告)1000 法学系社会工作专业 tf论文题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目学生姓名学号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开始批准贫困家庭多余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务工者逐步走向城镇。
自我国1985年颁发的头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开始,便敲响了农民走进城的警钟,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是一年比一年大,所以逐渐出现了我国现在的“农民工”阶层以及农民工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乡镇城市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肯定会带来相当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子女。
但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的乡镇二元经济体制以及二元户籍制度,在外地打工的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相同的权地位和权力,所以这些人一般都是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
作为一个社会的薄弱群体,多数外出务工者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一起带进自己打工的城市生活,虽然有一写些城市的公办学校和建设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愿意接受一些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学接受教育,但是,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的农民无只能可奈何地选择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的老家,从而催生了一个崭新的人群——留守儿童。
有了这一个群体,就需要政府的工作介入,所以,社会工作的介入便应运而生。
意义: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的数量将会不断的扩大,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呈现出其自己的特点:全局性、长期性、严重性、独特性。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因留守儿童的影响大、范围广,形成原因多样化、不易解
决等原因,开始慢慢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
反过来说,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出现了
问题,不单单伤害到儿童自身,同时也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家庭,给有关学校和社区
的秩序及安全等造成不良影响。
如此下去,必将会危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强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妥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
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
会的目标的实现。
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涉及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留守儿童的概念;留守儿童问题,包括家庭
问题、教育问题、安全问题、品德问题、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性格问题、犯罪问题、心理问题、适应问题、社会化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留守
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规模;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儿童自身的年
龄因素、代理监护人监管不力、经济因素、父母认识上存在偏差、学校观念的滞后
与条件的限制、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政策与体制原因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
略和方法,包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政府要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条件、、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建立农村社区儿童青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留守儿童
的心理教育、加强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等。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的研究,希望能够给有关部门提供一些解决留
守儿童问题的建议,改善我国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现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
步骤:1,搜集我国留守儿童比较多地地区的相关信息
2,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
3,对相关地区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进行研究
4,分析当地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第十四周:确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第十五周:完成研究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十六周:完成本次论文的初稿,并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
第十七周:对本次论文完成定稿工作
五、参考文献
[1]谢文媛,《浅析留守儿童色专业社会工作介入》, 2008 (11)
[2]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 [3]宗苏秋,《浅析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困境》, 2011 (04)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七、院系论文指导委员会意见
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