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设计新
(第3部分)梁板结构及设计例题
实际配筋面积mm2
0.096 0.101
344
344 Φ8/10@
180 358
0.096 0.101
344
344 Φ8/10@
180 358
0.065 0.067 228
228 Φ8@180
279
0.074 0.077 262
262 Φ8@180
279
边跨中
4.11 0.096 0.101
线恒荷载设计值: g=1.2×2.74KN/m2 =3.29KN/m 线活荷载设计值:q=1.3×6.0KN/m2 =7.8KN/m 合计每米宽荷载设计值:g+q=11.09KN/m
(2)板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按塑性理论):
边跨: lnh 22 .20 .1 2 0 2 .20 2 .82 .0m 2 ln a 2 2 .2 0 .1 2 0 2 .2 0 .2 1 2 2 .0m 4 2 .0m 2取: l0 2.02m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3. 板的承载力计算 按照第4章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
短跨方向布置。并符合构造要求。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4. 梁的承载力计算
梁的跨内在正弯矩作 用下按T计算。 梁的支座在负弯矩作 用下按矩形计算。
251
217.6 Φ8@200
251
计算部位 选配钢筋
表1.2.4 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
边区板带①--②,⑤--⑥轴线间
边跨中
离端第二 支座
离端第二 垮内,中
间跨内
中间支座
梁板结构模板图PPT课件
梁板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结构 梁板混凝土构件的支撑体系 梁板混凝土构件的高大模板体系 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2011-12
1
一、梁板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结构
1 模板结构
设托木、夹木、 竖向立挡@ 800
面板对接处设 帮条木
梁高>400时, 应设主、次楞 木,次楞间距 ≯350
与墙交接处设封
口托木
垫
龙
扫 垫
4
一、梁板混凝土构件的模板结构
2 设计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 GK1--模板结构自重标准值:胶合板0.35kN/m2 ➢ GK2--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kN/m3 ➢ GK3--钢筋自重标准值:楼板1.1kN/m3 梁1.5kN/m3 ➢ GK4--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取较小值)
a=0.5 a=0.2 a=0.5 a=0.2 a=0.5 a=0.2 a=0.5 a=0.2 a=0.5 a=0.2 a=0.5 a=0.2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1.8 /
/ 1.165 1.432 1.131 1.388 /
/
/
k
1.155
1.185
1.217
20≤H≤30 1.291
32
梁板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支撑体系
满堂支撑架(普通型)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立杆间距(m)
1.2×1.2
1.0×1.0
0.9×0.9 0.75×0.75 0.6×0.6
0.4×0.4
步距 (m)
最小跨度4
高宽比≯2
最小跨度5
高宽比≯2.5 最小跨度8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将各种内力组合情况下的内力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 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11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梁高度h主-板的厚度h板) ×负载宽度L1+梁侧 抹灰重量
主梁受到的集中活荷载设计值Q主=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面积L1×L2 8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三、内力计算(求内力)
受弯构件所需要求的内力为M和V
计算方法:弹性法和塑性法
弹性法严谨,配筋量多。 塑性法经济,但易开裂,下列构件不能采用,
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②对裂缝宽度有较高要求的结构; ③重要部位的结构。
9
弹性法计算内力
10
(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满布的恒荷载+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 活荷载最不利的布置原则: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3)求某支座边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与支座最大负弯矩的布置 相同。
力的作用。附加横向钢筋有附加箍筋(不少于2φ 6)和附 加吊筋(不少于2φ 12)两种类型,宜优先选用附加箍筋。
23
4)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按下图: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5~60)mm,双排筋 h0=h-(80~90)mm 板受力负筋
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设计原理
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设计原理一、前言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结构构造、结构计算等多个方面对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设计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是由柱、梁、板等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其设计原理是在满足承重和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重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承重原理是通过柱、梁、板等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承受楼层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
其中,柱作为承重构件,承受下方楼板和上方楼层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地基;梁作为横向承载构件,将楼板荷载传递至柱上;板作为楼面承载构件,将上方楼层荷载传递至梁上。
2、稳定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稳定原理是通过柱的稳定性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
柱的稳定性受到轴心受压能力和偏心受压能力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注意柱的轴心受压比和偏心距等参数。
3、抗震原理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抗震原理是通过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来抵抗地震力。
其中,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发生过大的位移变形;耗能能力是指结构在位移变形过程中,能够吸收和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结构的刚度和耗能能力,以提高抗震性能。
三、结构构造混凝土梁板框架结构的构造主要包括柱、梁、板等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的布置柱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网格状、框架状、交叉状等。
在柱的布置时,需考虑结构的承重和稳定性,同时兼顾结构的美观性和经济性。
2、梁的尺寸和布置梁的尺寸和布置方式也有多种,常用的有矩形梁、T形梁、箱形梁等。
在梁的设计中,需考虑梁的横向承载能力和纵向受拉能力,同时兼顾结构的刚度和美观性。
3、板的厚度和布置板的厚度和布置方式也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板的设计中,需考虑板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同时注意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和布置方式,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梁板结构——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
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图1.3.1。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3.1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0201l l 相关。
当跨度比值0201l l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的弯矩值较为接近。
随着0201l l 的增大,短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
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1.3.2。
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位移与变形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裂缝与破坏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双向板:●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
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发展。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梁板结构设计注意要点整理板设计一、截面尺寸长宽比大于2.0按单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30,不大于2时按双向板算,板厚不小于短边长度的1/40;商业及屋面板厚一般不宜于12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80mm,不作为嵌固端时不小于160mm,且地下室顶板不设井字梁活十字梁,直接设大板即可;异形板按实际情况至少取跨度的1/30,可酌情加厚;楼梯设计时取梯板经济厚度为跨度的1/28;一般现浇板厚度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表9.1.2。
一般,悬挑板厚度取L/10,L为悬挑板跨度;无梁楼盖最小厚度150mm,现浇空心楼盖最小厚度200mm。
二. 配筋率对于单向板垂直于受力筋方向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15%,受力筋:板作为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需满足构造规定(《混凝土规范》表8.5.1),表中此处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下说明: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双向板两个方向均不得小于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温度应力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1%。
三. 钢筋布置a)钢筋间距:当板厚小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倍板厚及250mm;b)标准层钢筋可以采用分离式配筋,也可采用双层双向附加钢筋,屋面层钢筋必须采用双侧双向配筋附加钢筋。
c)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板厚不小于180mm,配筋需双层双向,配筋率不小于0.25%,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
四.板配筋计算1)计算注意在出现小板大板连接时,进行连扳计算。
2)可以用PKPM生成施工图,然后修改,该图中除边界处钢筋长度有问题外,其它基本都可用。
配筋时,记得使用范围选数工具。
3)计算注意检查挠度和裂缝是否合理,注意设选跳板的话,边界需重新定义。
4)阳角处增设放射筋。
7C14梁设计一.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024版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
首先进行荷载统计和内力分析, 确定梁板截面尺寸和配筋。然 后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和优化, 确保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最 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细节处理。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掌握 梁板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 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某商住楼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设计背景
本案例以某商住楼为设 计对象,探讨框架结构 的设计方法。商住楼通 常采用框架结构,以满 足建筑功能和空间灵活 性需求。
2024年《钢筋混 凝土结构课程设 计》完整版x
目录
• 课程设计概述 •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 • 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 •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与讨论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设计概述
目的与意义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包括抗压、抗拉、抗折、弹性模量等 性能指标,以及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 态下的性能表现。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滑 移等性能,以及影响粘结性能的因素。
钢筋的力学性能
主要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 率、冷弯性能等指标,以及钢筋在反 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构件
合。
荷载传递路径
03
荷载通过楼板传递给梁,再通过梁传递给柱,最后传递给基础。
框架结构截面设计与配筋
截面设计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和形状,满足承载力和 变形要求。
配筋设计
根据截面设计结果,进行配筋计算,确定钢筋的直径、间距和数 量,满足抗震、抗裂和耐久性要求。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梁板结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梁板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组成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梁板结构在建筑、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梁板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梁板结构知识进行简单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梁板结构受力计算和验算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梁板结构模型的制作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梁板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梁板结构定义、组成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梁的定义、分类及受力特点- 板的定义、分类及受力特点2. 梁板结构的应用:分析梁板结构在建筑、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建筑中的梁板结构应用案例- 桥梁中的梁板结构应用案例3. 梁板结构的受力分析:讲解梁板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梁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板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4. 梁板结构设计及验算:教授梁板结构设计原理及验算方法,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梁的设计原理及验算方法- 板的设计原理及验算方法5. 梁板结构模型制作与测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梁板结构模型的制作和测试,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1000-800梁
梁模板(扣件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一、工程概况二、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模板设计立面图模板设计平面图三、荷载设计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模板(kN/m2) 0.3 次楞(kN/m) 0.01 主楞(kN/m) 0.033 支架(kN/m) 0.15 梁侧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 0.5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kN/m3) 24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梁 1.5板 1.1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kN/m2) 1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2)2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 ) 基本风压ω0(kN/m2)重现期10年一遇0.40.12城市杭州市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地面粗糙度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0.88模板支架顶部离建筑物地面的高度(m)25风荷载体型系数μs支架模板支架状况敞开式0.487风荷载作用方向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与风荷载在同面内的计算单元立杆数n70模板 1 0.246四、模板验算模板类型胶合板模板厚度t(mm) 15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4模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取1.0m单位宽度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q=γGΣq Gk+1.4Σq Qk=1.35×[0.3+(24+1.5)×0.8]×1.0+1.4×(1+2)×1.0=32.145kN/m q`=Σq Gk+Σq Qk=[0.3+(24+1.5)×0.8]×1.0+(1+2)×1.0=23.7kN/m1、抗弯验算弯矩图(kN·m)M max=0.068kN·mσmax=M max/W=0.068×106/37500=1.826N/mm2≤[f]=15N/mm2符合要求!2、抗剪验算剪力图(kN)Q max=2.764kNτmax=3Q max/(2bh)=3×2.764×103/(2×1000×15)=0.276N/mm2≤[τ]=1.4N/mm2 符合要求!3、挠度验算变形图(mm)νmax=0.037mm≤[ν]=min[L/150,10]=min[142/150,10]=0.947mm符合要求!4、支座反力R1=1.8kN,R2=5.175kN,R3=4.404kN,R4=4.597kN,R5=4.597kN,R6=4.404kN,R7=5.175kN ,R8=1.8kNR`1=1.327kN,R`2=3.816kN,R`3=3.247kN,R`4=3.389kN,R`5=3.389kN,R`6=3.247kN,R`7=3.816kN,R`8=1.327kN五、次楞验算次楞验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次楞材质类型方木次楞截面类型(mm) 70×45 次楞材料自重(kN/m) 0.01次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3 次楞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3次楞截面抵抗矩W(cm3) 23.625 次楞截面惯性矩I(cm4) 53.156次楞弹性模量E(N/mm2) 90001G梁左侧楼板传递给次楞荷载:q2=γGΣN Gk+1.4ΣN Qk=[1.35×(0.3+(24+1.1)×0.45)+1.4×(1+2)]×(0.9-1/2)/2=3.971kN/m梁右侧楼板传递给次楞荷载:q3=γGΣN Gk+1.4ΣN Qk=[1.35×(0.3+(24+1.1)×0.45)+1.4×(1+2)]×(1.8-0.9-1/2)/2=3.971kN/m梁左侧模板传递给次楞的荷载:q4=γGΣN Gk=1.35×0.5×(0.8-0.45)=0.236kN/m 梁右侧模板传递给次楞的荷载:q5=γGΣN Gk=1.35×0.5×(0.8-0.45)=0.236kN/m q=max[1.8/1.0+0.013+3.971+0.236, 5.175/1.0+0.013,1.8/1.0+0.013+3.971+0.236]=6.021kN/mq`=max[1.327/1.0+0.01+2.919+0.175, 3.816/1.0+0.01,1.327/1.0+0.01+2.919+0.175]=4.431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 max=0.1ql2=0.1×6.021×0.42=0.096kN·mσmax=M max/W=0.096×106/23625=4.077N/mm2≤[f]=13N/mm2符合要求!2、抗剪验算Q max=0.6ql=0.6×6.021×0.4=1.445kNτmax=3Q max/(2bh0)=3×1.445×1000/(2×70×45)=0.688N/mm2τmax=0.688N/mm2≤[τ]=1.3N/mm2符合要求!3、挠度验算νmax=0.677q`l4/(100EI)=0.677×4.431×4004/(100×9000×531560)=0.161mmνmax=0.161mm≤[ν]=min[L/150,10]=min[400/150,10]=2.667mm符合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梁底次楞依次最大支座反力为:R1=1.1×(1.8+0.013+3.971+0.236)×0.4=2.649kNR2=1.1×(5.175+0.013)×0.4=2.283kNR3=1.1×(4.404+0.013)×0.4=1.944kNR4=1.1×(4.597+0.013)×0.4=2.029kNR5=1.1×(4.597+0.013)×0.4=2.029kNR6=1.1×(4.404+0.013)×0.4=1.944kNR7=1.1×(5.175+0.013)×0.4=2.283kNR8=1.1×(1.8+0.013+3.971+0.236)×0.4=2.649kNR`1=1.1×(1.327+0.01+2.919+0.175)×0.4=1.95kN R`2=1.1×(3.816+0.01)×0.4=1.683kNR`3=1.1×(3.247+0.01)×0.4=1.433kNR`4=1.1×(3.389+0.01)×0.4=1.496kNR`5=1.1×(3.389+0.01)×0.4=1.496kNR`6=1.1×(3.247+0.01)×0.4=1.433kNR`7=1.1×(3.816+0.01)×0.4=1.683kNR`8=1.1×(1.327+0.01+2.919+0.175)×0.4=1.95kN 六、主楞验算1G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主楞弯矩图(kN·m)M max=0.422kN·mσmax=M max/W=0.422×106/4490=94.02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2、抗剪验算主楞剪力图(kN)Q max=4.55kNτmax=2Q max/A=2×4.55×1000/424=21.462N/mm2τmax=21.462N/mm2≤[τ]=125N/mm2符合要求!3、挠度验算主楞变形图(mm)νmax=0.173mm≤[ν]=min[L/150,10]=min[600/150,10]=4mm符合要求!4、支座反力支座反力依次为R1=0.409kN,R2=8.536kN,R3=8.536kN,R4=0.409kN支座反力依次为R`1=0.301kN,R`2=6.291kN,R`3=6.291kN,R`4=0.301kN七、2号主楞验算2号主楞材质类型钢管2号主楞截面类型(mm) Ф48×3.22号主楞计算截面类型(mm) Ф48×32号主楞材料自重(kN/m) 0.0332号主楞截面面积(mm2) 424 2号主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2号主楞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205 2号主楞截面抵抗矩W(cm3) 4.492号主楞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2号主楞弹性模量E(N/mm2) 206000主楞受力不均匀系数0.6 验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R=max[R2,R3]×0.6=max[8.536,8.536]×0.6=5.121kN主楞自重荷载:q1=γG q=1.35×0.033=0.045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2号主楞弯矩图(kN·m)M max=0.719kN·mσmax=M max/W=0.719×106/4490=160.154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2、抗剪验算2号主楞剪力图(kN)Q max=3.35kNτmax=2Q max/A=2×3.35×1000/424=15.803N/mm2τmax=15.803N/mm2≤[τ]=205N/mm2符合要求!3、挠度验算2号主楞变形图(mm)νmax=1.01mm≤[ν]=min[L/150,10]=min[800/150,10]=5.333mm符合要求!4、支座反力支座反力依次为R1=6.928kN,R2=11.05kN,R3=11.05kN,R4=6.928kN 八、纵向水平钢管验算R=max[R1,R4]=max[0.409,0.409]=0.409kN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弯矩图(kN·m)M max=0.059kN·mσmax=M max/W=0.059×106/4490=13.234N/mm2≤[f]=205N/mm2 符合要求!2、抗剪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剪力图(kN)Q max=0.287kNτmax=2Q max/A=2×0.287×103/424=1.356N/mm2τmax=1.356N/mm2≤[τ]=125N/mm2符合要求!3、挠度验算纵向水平钢管变形图(mm)νmax=0.084mm≤[ν]=min[L/150,10]=min[800/150,10]=5.333mm符合要求!4、支座反力支座反力依次为R1=0.567kN,R2=0.919kN,R3=0.919kN,R4=0.567kN九、扣件抗滑验算是否考虑荷载叠合效应是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折减系数 1max1.05×R max=1.05×0.919=0.965kN,0.965kN≤1×8.0=8kN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十、可调托座验算是否考虑荷载叠合效应是可调托座内2号主楞根数 2可调托座承载力设计值[f](kN) 30max1.05×R max=1.05×18.416=19.337kN,19.337kN≤30kN符合要求!十一、模板支架整体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第6.4.4: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5H/L a=5.4/40=0.135<5符合要求!十二、立杆验算h/l a'=1800/800=2.25,h/l b'=1800/800=2.25,查附录D,得k=1.163,μ=1.272 l0=max[kμh,h+2a]=max[1.163×1.272×1800,1800+2×50]=2663mmλ=l0/i=2663/15.9=168≤[λ]=210长细比符合要求!查《浙江省模板支架规程》附录C得φ=0.2512、风荷载验算1) 模板支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l a=0.8m,h=1.8m,《浙江省模板支架规程》表4.2.7得φw=0.123因风荷载沿模板支架横向作用,所以b=l a=0.8m,b/h=0.8/1.8=0.444通过插入法求η,得η=0.966μzω0d2=0.88×0.4×0.0482=0.001,h/d=1.8/0.048=37.5通过插入法求μs1,得μs1=1.2因此μstw=φwμs1(1-ηn)/( 1-η)=0.123×1.2×(1-0.96670)/(1-0.966)=3.956μs=φwμstw=0.123×3.956=0.487ωk=0.7μzμsω0=0.7×0.88×0.487×0.4=0.12kN/m22) 整体侧向力标准值计算ωk=0.7μzμsω0=0.7×0.88×1×0.4=0.246kN/m23、稳定性验算K H=1/[1+0.005×(5.4-4)]=0.9931) 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从左到右受力为(N ut=γG∑N Gk+1.4∑N Qk):R1=0.919+[1.35×(0.3+(24+1.1)×0.45)×0.8+1.4×(1+2)×0.8]×(0.8/2+(0.9-1/2)/2)+1.35×0.15×5.4=11.542kNR2=18.42+1.35×0.15×(5.4-0.8)=19.351kNR3=18.42+1.35×0.15×(5.4-0.8)=19.351kNR4=0.919+[1.35×(0.3+(24+1.1)×0.45)×0.8+1.4×(1+2)×0.8]×(0.8/2+(1.8-0.9-1/2)/2) +1.35×0.15×5.4=11.542kNN ut=max[R1,R2,R3,R4]=max[11.542, 19.351, 19.351, 11.542]=19.351kN1.05N ut/(φAK H)=1.05×19.351×103/(0.251×424×0.993)=192.26N/mm2≤[f]=205N/mm2符合要求!2) 组合风荷载时立杆从左到右受力为(N ut=γG∑N Gk+0.85×1.4∑N Qk):R1=9.82kN, R2=18.961kN, R3=18.961kN, R4=9.82kNN ut=max[R1,R2,R3,R4]=max[9.82, 18.961, 18.961, 9.82]=18.961kNM w=0.85×1.4ωk l a h2/10=0.85×1.4×0.12×0.8×1.82/10=0.037kN·m1.05N ut/(φAK H)+M w/W=1.05×18.961×103/(0.251×424×0.993)+0.037×106/(4.49×103)=196.623N/mm2≤[f]=205N/ mm2符合要求!4、整体侧向力验算F k a aN1=3FH/[(m+1)L b]=3×0.134×5.4/[(34+1)×40]=0.002kNσ=(1.05N ut+N1)/(φAK H)=(1.05×18.961+0.002)×103/(0.251×424×0.993)=188.394N/mm2≤[f]=205N/mm2符合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结构用途和加载条件,包括荷载种类、大小、作用方式和组合等信息。
2. 根据荷载条件进行轴力、剪力和弯矩计算,并确定截面形状和尺寸。
3.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材质和规格。
4. 通过截面计算确定钢筋配筋方案,设计钢筋加工图,并确定钢筋间距、弯曲长度和转换处的长度。
5. 根据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因素对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
6. 完成整个结构的细节设计,包括节点、板、柱等连接部分。
7. 完成结构的施工图设计和技术说明,指导施工实现设计要求。
梁板结构模板支撑设计简图
1 梁板结构模板支撑设计简图1.1地下结构梁板模板支撑设计简图1.1.1地下结构500×900,层高6m,板厚200mm500×9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9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43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40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1.2地下结构500×1000,层高6m,板厚200mm500×10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0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8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0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77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50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1.3地下结构500×1200,层高6m,板厚200mm500×12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2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6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33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2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5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58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70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1.4地下结构300×500,层高6m,板厚200mm300×5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5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无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0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2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0.9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9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3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103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5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165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0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1.5地下结构300×600,层高6m,板厚200mm300×6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6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单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1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2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0.9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45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2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6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15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1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20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1.6地下结构200×400,层高6m,板厚200mm200×4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200mm2、梁高度:4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无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0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2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0.8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8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4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113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200mm2、梁高度:4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115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0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1.7地下结构400×800,层高6m,板厚200mm400×8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400mm2、梁高度:8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7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3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0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400mm2、梁高度:8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315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30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1.8地下结构300×900,层高6m,板厚200mm300×900截面梁,层高6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200mm4、层高:6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2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0.9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m17、水平杆步距:1.5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1.05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5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5.61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9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6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3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20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43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40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主体结构梁板模板支撑设计简图1.2.1主体结构梁截面600×1200,层高4.4m,板厚120mm600×12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600mm2、梁高度:12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83.333333333333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2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4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0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19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600mm2、梁高度:12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5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78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78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2主体结构梁截面500×900,层高4.4m,板厚120mm500×9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3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9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70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48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3主体结构梁截面500×1100,层高4.4m,板厚120mm500×11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1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1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29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1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5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53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8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4主体结构梁截面500×1000,层高4.4m,板厚120mm500×10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0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2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39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不附加水平杆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10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303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58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5主体结构梁截面500×800,层高4.4m,板厚120mm500×8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8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50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4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8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4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37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38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0.9m1.2.6主体结构梁截面500×750,层高4.4m,板厚120mm500×75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75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22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37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46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500mm2、梁高度:75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330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2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330mm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15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2.7主体结构梁截面400×600,层高4.4m,板厚120mm400×6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400mm2、梁高度:6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单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1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7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10、小横杆间距:450mm11、梁侧立杆间距:1m12、梁侧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3、立杆基础:混凝土楼板上铺50mm厚木脚手板14、顶托内托梁类型:无托梁15、梁底立杆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0.9m16、梁底立杆横向间距:0.5m17、水平杆步距:1.6m18、板下顶部2道水平杆步距调整为:0.99m19、水平杆总步数(含扫地杆和顶部加密区,不含梁下附加水平杆):4步20、扫地杆距架体基础上表面:200mm21、板下架体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4.09m22、梁底支顶立杆含可调支托搭设高度(至支托顶,扣垫板厚度):3.61m23、支撑架体计算高度(等于层高):4.4m24、板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5、梁下立杆支撑自由端高度:400mm26、梁下是否附加水平杆:附加一道水平杆,使梁下支顶立杆自由端高度控制在500以内三、梁侧模板参数:1、梁宽:400mm2、梁高度:600mm3、楼板厚度:120mm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侧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木方间距:255mm9、主龙骨选型:双钢管10、主龙骨间距(不大于):450mm11、对拉螺栓直径:14mm12、对拉螺栓道数:1道13、对拉螺栓竖向间距://14、第一道螺栓距梁底:240mm15、对拉螺栓跨度方向间距(同主龙骨):450mm16、梁侧斜支撑间距:不设斜支撑1.2.8主体结构梁截面400×900,层高4.4m,板厚120mm400×900截面梁,层高4.4m模板支撑图参数列表:一、结构基本参数:1、梁宽:400mm2、梁高度:900mm3、楼板厚度:120mm4、层高:4.4m二、梁底模板支撑参数:1、承重架选型:钢管扣件2、承重架支设方式:梁下双支顶立杆3、梁底承重立杆根数:2根4、模板材料:胶合板5、模板厚度:15mm6、梁底木方根数:3根7、木方截面规格:50×80mm8、梁底木方间距:175mm9、梁底小横杆:φ48×3.5钢管。
《建筑结构》第三章_梁板结构课件-1
单向板和双向板
• • 单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弯曲 或者主 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 且不能 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
单向板 双向板 均布荷载下单向板与双向板面荷载的传递 12
• 当板的长跨l2与短跨l1之比
大于3时,板面荷载沿长跨 方向的传递可以忽略,可 按沿短跨方向传递考虑; • 除板的四个角部和短边支 座附近,板的大部分区域 呈现单向弯曲。
3.1.2混凝土楼盖结构布置
一、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与计算简图
3 3 P L 1 PL 1 1 1 2 2 f1 f2 48 EI1 48 EI 2
3 P L EI1 1 2 3 P2 L1 EI 2
PP 1 P 2
3 1
P L EI1 P2 L EI 2 1 3 , 3 3 3 P L1 EI 2 L2 EI1 P L1 EI 2 L2 EI91
3 2
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与计算简图
P L EI1 1 3 3 P L1 EI 2 L2 EI1
3 2 3 P2 L1 EI 2 3 3 P L1 EI 2 L2 EI1
若EI1 EI 2 , 则P1 / P和P2 / P随两 方向梁的跨度比L2 / L1的变化? 若两方向梁的跨度比L2 L1 ,则 P1 / P和P2 / P随两方向梁的抗弯 刚度EI1 / EI 2的变化?
3.1.2混凝土楼盖结构布置
二、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 次梁纵向布置,主梁横向布置 次梁横向布置,主梁纵向布置
主梁 次梁
次梁:支承在主梁上的梁 主梁:承受次梁传来荷载的 梁。 超静定结构中,主次梁的关 系是相对的。
主梁 次梁
梁板结构:双向板
l01
l02
如何确定塑性 铰线的位置?
如何确定塑性铰线的位置?
确定塑性铰线位置的原则:
1)对称结构具有对称的塑性铰 线分布; 2)正弯矩部位出现正塑性铰线, 负塑性铰线则出现在负弯矩区域; 3)塑性铰线应满足转动要求。 每条塑性铰线都是两相邻刚性板 块的公共边界,应能随两相邻板 块一起转动,因而塑性铰线必须 通过相邻板块转动轴的交点;
11.3 双向板肋梁楼盖
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边长的1/30,且板的挠度远小 于板的厚度时,双向板内力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 为了工程应用,对六种支承情况的矩形板根据弹性 薄板理论,制成表格见附录8。计算时,只须根据实际 支承情况、荷载情况及短长跨的比值,查出弯矩系数, 便可按下式算得有关弯矩。
m=表中系数×pl012
为了能利用单区格双向板的内力计算表格,将棋盘形布置的活 荷载分解为分解成对称与反对称荷载情况,每种情况的荷载为: 对称情况: g q
2
反对称情况: q
2
l01 l01 l01 l01
Ⅱ 然后,利用单区格双向板的相应表格求得对称荷载和反对称荷 载下当ν=0时的各区格的最大弯矩值; Ⅰ Ⅰ 最后按公式计算出两种荷载情况的实际弯矩,并进行叠加,即 可求的各区格板跨中最大正弯矩。
4/l01
l0 1 /2
l5单位长度负塑性铰线的受 x l6 x 0, , l5 y l6 y l01 弯承载力:
' m1 M1'u / l02 " m1 M1"u / l02 " " ' ' m M m2 M2 / l 2 2u / l01 u 01
l01/2
m 5x 6x 5y M / l0, ,m
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向板)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 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
表面平整度。
质量控制
材料检验
对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和相关标准。
施工监控
采用施工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 各项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质量检测
对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梁板结构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采用合适的预应力施工工艺和技 术措施,以保证预应力筋的张拉 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
05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工程实 例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
某桥梁桥面板
某高层住宅楼板
某大型商业中心屋顶平台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工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一
混凝土梁板结构易出现裂缝
解决方案
采用预应力技术,增加配筋率,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考虑板自重、施工荷载、活荷载等作用力,以及地震、风 载等自然因素的作用。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单向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承载能力
01
承载能力是指单向板在各种外 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是衡量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 标。
02
承载能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 的强度、截面尺寸、跨度等因 素,以及各种构造措施的影响 。
03 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施工方 法
施工流程
模板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梁、板模 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和稳定 性。
混凝土浇筑
将混凝土浇筑在梁、板上,确 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平整 度。
施工准备
检查施工图纸、材料、设备等, 确保符合要求。
钢筋绑扎
根据设计要求,对梁、板钢筋 进行绑扎,确保钢筋的位置和 间距准确。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024/2/7
图8.39 双向板支承梁所承受的荷载
8.3.4 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例8.2】 某商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平面布置如图8.40所
示。四周为240mm厚砖墙,梁的截面尺寸b×h= 200mm×350mm,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天棚采用 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3kN/m2。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25,钢筋采用HPB300级。要求按弹性理论方法进 行板的设计,并绘出板的配筋图。
2024/2/7
8.3.3 双向板的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
1.双向板的配筋计算
双向板双向板内两个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钢筋,跨中沿短跨方向的板底钢筋应 配置在沿长跨方向板底钢筋的外侧。配筋计算时,在短跨方向跨中截面的有效高度 h01按一般板取用,即h01=h-as ;而长跨方向截面的有效高度应取h02=h01-d,d为板 中受力钢筋的直径。
1.单跨双向板的内力计算
双向板的弹性计算法是依据弹性薄板理论进行计算的,由于这种方法考虑边界条 件,其内力分析比较复杂。为便于计算,通常是直接应用根据弹性理论方法所编制的 计算用表(附录中附表B.2)来求解内力。
2024/2/7
在计算时,根据双向板两个方向跨度的比值以及板周边的支承条件,从表中直接 查得弯矩系数,表中系数是取混凝土泊松比ν=1/6而得出的。单跨双向板的跨中或支 座弯矩可按下式计算:
M=表中系数×(g+q)l02
(8-9)
式中 M——跨中或支座单位板宽内的弯矩设计值;
g、q——作用于板上的均布恒荷载及活荷载设计值;
l0——板短跨方向的计算跨度,取lx和ly中的较小值,见附表B.2 中插图。
2024/2/7
(1)
混凝土梁板柱墙设计及构造说明pdf
混凝土梁板柱墙设计及构造说明pdf 混凝土梁板柱墙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形式之一,其设计和构造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及构造进行详细说明,以提供指导意义。
首先,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要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和所需的使用功能,确定梁板柱墙的尺寸和布置。
梁板应满足跨度和荷载的要求,柱墙应满足垂直荷载和侧向力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结构的位移控制和抗震要求。
其次,混凝土梁板柱墙的构造需要注意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
在施工时,要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养护工艺,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梁板柱墙之间的连接方式应采用可靠的钢筋连接或预埋连接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此外,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还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景观要求,合理安排梁板柱墙的布置和形式。
在构造时,可以采用混凝土外墙装饰材料或其他装修方式,以提升建筑物的外观和整体效果。
总之,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梁板柱墙的设计和构造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位移控制、抗震能力,以及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和构造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混凝土梁板柱墙。
加固工程新增梁板加固方案
加固工程新增梁板加固方案一、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技术原理新增梁板加固方案是通过在原有梁板结构上增加新的梁板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截面面积在原有梁板结构上增加新的梁板,可以有效增加梁板的截面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增加梁板截面面积,可以有效提高梁板的受力性能,减轻其受力状态,从而延长梁板的使用寿命。
2. 增加截面高度在原有梁板结构上增加新的梁板,也可以通过增加截面高度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增加梁板截面高度可以有效增加其受拉承载能力,提高梁板的抗弯和抗剪性能,从而增强梁板对水平荷载的抵抗能力。
3. 提高混凝土质量在新增梁板加固方案中,通常会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材料来增加梁板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梁板的承载能力,提高梁板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4. 增加钢筋数量和直径在新增梁板加固方案中,通常会采用增加钢筋数量和直径的方式来提高梁板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增加钢筋数量和直径,可以提高梁板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增强梁板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5. 采用梁板粘贴加固技术在新增梁板加固方案中,还可以采用梁板粘贴加固技术,通过在原有梁板结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来增加梁板的受力性能,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以上所述是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技术原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梁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二、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设计流程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等阶段,下面将对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设计流程进行详细介绍:1. 勘察阶段在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的设计流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勘察阶段,通过对原有梁板结构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梁板的实际受力情况、抗震性能和使用状态,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2. 设计阶段在勘察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设计阶段,根据梁板的实际情况和加固要求,制定新增梁板加固方案,确定加固的具体技术方案、材料规格和施工工艺,编制加固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
先张法预应力梁板结构桥梁设计
先张法预应力梁板结构桥梁设计作者:龙俊涛夏治菘来源:《人民交通》2018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先张发预应力梁板结构桥梁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首先全面解析梁板结构的设计内容,其次以先张法预应力梁板结构的桥梁设计内容为主体对象,深入分析先张法预应力梁板结构桥梁设计的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桥梁设计水平,促进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先张法;预应力;梁板结构;桥梁设计0.引言通常情况下,跨度较小的梁板结构的桥梁使用的是预应力的功能设计,在所有部件对外部结构承受压力之前,及早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受拉部位实施作用力,进而使得各个部件的功能强度得到加强,而这样的结构部署方式就是预应力结构。
在梁板结构形式的桥梁中,对于预应力的部署主要涵盖先张法与后张法两类,前者的作用是增强钢筋混凝土等结构的坚固性和抗击外力性,但是在实施混凝土部件预制的环节中,实施应力的方式不失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
1.梁板结构的设计概况梁板结构的设计主要作用在跨度较小的桥梁中,由于其设计便捷以及建造高度较低,因而颇受欢迎。
通常其主要应用的是整体形式的板桥结构,主要涵盖矩形等相应板式;另外的装配形式的板桥则是包含实心和空心两类;当然也有两类形式兼有的组合形式,主要是按照先装配后整体的设计顺次。
梁体结构形式的桥梁的建造高度较低,且整个设计过程比较便捷、高效统一化生产;需要注意的是装配形式的部件自身质量较小,然而其跨度的范围却时常受到影响,通常的钢筋混凝土的设计不得超过15m,而预应力形式的混凝土连续板桥也应控制在35m左右;以上测算都应遵循静力规则推进;对于各种形式的桥梁,其所实施预应力设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对于简支板桥的设计,其可以使用整体的形式也可以使用装配的形式,第一种的跨度在4~8m区间内,相应的装配类型的预应力规格的混凝土板桥的跨径能够达到16m;悬臂形式的板桥通常设计为双悬臂结构,其中间的跨度在8~10m范围内,相应的悬臂的长度是中间部位的三分之一,板的跨中标准的设计大致是跨度的1/14~1/18,而承载部位则是跨中部位的1-3~1.4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设计步骤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步骤为:
①结构平面布置,并初步确定板厚和主梁、次梁的截面尺寸;
②确定梁、板的计算简图(荷载计算:根据结构布置确定荷载
传递过程,从而确定各构件承担(传递)的荷载;确定模型:
支座形式、跨度);
③梁、板内力计算;
④截面计算配筋及构造配筋;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三、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弹性方法和 塑性方法(考虑内力重分布)。
弹性方法:结构中只要有一个截面达到承载能力极限值,就 认为结构达到承载能力。
塑性方法:结构中某一截面达到承载能力极限值,这一截面 就产生一个铰(塑性铰),只有当整个结构中形成足够多的 塑性铰使结构变为可变体系时,才认为结构达到承载能力。
梁板结构设计新
11.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200
666660600000 1666660060000 9800 666066060000
11918908000
44550000
4500 4500 44550000
222522205220055000 00
44550000
结构布置
轴线次梁主布梁置布置 梁板结构设计新 11.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荷载的不利组合
恒载经常作用在梁上的活载是变动的,可能不同时作用在 各跨上。所以,要使构件在各种可能的荷载布置下,都能安全 使用,就需要确定在各截面上可能发生的最大内力。因此,就 有一个活荷载如何布置,使其与恒载相组合将使某一指定截面 上的内力为最不利的问题,这就是荷载的最不利组合问题.
计算跨度:中间跨的计算跨度为两支座中心线间距离,边跨的计
算跨度梁取(1.025 l n1+b/2)与(ln1+a/2+b/2)两者中较小的;板取 ( 1.025 l n1+b/2)与(ln1+h/2+b/2 )两者中较小的。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4、荷载取值 楼面荷载分为恒载与活载。 楼盖上作用的恒载,除楼盖结构本身自重外,一般还有 —些建筑作法的重量,如面层、隔音保温层以及吊顶抹灰 等重量均应计算在内,这应根据具体设计情况一一加以计 算。恒载的标准值由构件尺寸和构造等,根据材料的单位 体积的重量计算。 活载则根据用途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查出。
当活荷载隔跨布置时,由于构件变形将使支承梁发生扭转。对于 连续板,次梁是它的支座,由于次梁两端被主梁所约束,次梁的 抗扭刚度将部分地阻止板的自由转动;对于次梁,主梁是它的支 座,同样有这个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支座处的转角θ′比铰接支 座的转角要小,其效果是减少了跨中的最大正弯矩和支座的最大 负弯矩(绝对值),即减弱了活荷载的不利影响.
二 、 计算简图
1、计算模型及简化假定 板、主梁、次梁均为连续梁形式,板的支座为次梁,
次梁的支座为主梁(或柱或墙),主梁的支座为柱(或 墙)。
简化假定
1. 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 2. 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里的影响; 3. 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
别忽略板、次梁的 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竖向反力; 4. 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 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设计
活载分项系数一般取1.4,但当活载标准值≥4kN/m2时 ,活载分项系数取1.3。
次梁承担的荷载为其传递的板的荷载及自重(包括 构造层重)、主梁承担的荷载为其传递的次梁的荷 载及自重。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折算荷载
假设其支座均为铰接,即忽略支座对梁(板)的转动约束作 用.当连续梁(板)简单放置在墙上时,这样的假定是接近正确 的。当连续梁(板)与支座浇筑为整体时,如现浇梁板结构,支 座假定为理想铰接,与实际就不完全符合。
次梁荷载范围
梁板结构设计新
板 、 梁 的 荷 载 计 算 范 围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计算跨度
跨数: 当等跨度连续板、梁跨数超过五跨时,可简化为五跨计算, 即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均取与第三跨一样。如连续板、梁跨度不 等但相差不超过10%时,仍可按等跨度计算。当求跨中弯矩时, 取该跨的计算跨度;求支座弯矩时,取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 均值。
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 板计算。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计算单元及从属面积
计算单元即从实际结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计算的对象; 从属面积即计算构件承受荷载的范围。
板带的荷载范围(1米)
主梁的集中荷载范围
6600
6600 19800
2200
66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22500
梁板结构设计新
11.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根据工程经验,总结出经济合理的梁、板跨度,设 计时可参考下列常用数值进行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跨度5—8m, 次梁跨度4—6m, 板跨1.7—2.5m,一般不得超过3m。
荷载较大时宜取较小值,因为板跨直接影响板厚, 而板的面积较大,板厚度的增加对材料用量的增加影 响较大。
梁板结构设计新
12.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加大恒载减少活载的方法加以考虑.仍按铰接支座假定,但用折 算荷载代替实际的计算荷载。
对于,板 折 折算 算活 恒载 载gpg12p12p
对于次 , 梁折 折算 算活 恒载 载gpg43p14p
式中 g,p——实际的恒载及活载。 当板、次梁搁在砌体墙上,则荷载不进行调整。
⑤绘施工图。
梁板结构设计新
11.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一、结构平面布置
在进行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之前,必须按受力合理、 满足建筑要求、方便施工等原则综合考虑,合理布置 柱、梁、板的位置。
结构布置应力求简单整齐,柱网平面——般应布 置成矩形或正方形,梁、板一般均应布置成等跨或接 近等跨(当有设备需要特殊设梁支承时除外)
梁板结构设计新
11.2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布置步骤:
1、主梁、次梁、板的跨度应在经济跨范围内(主梁跨度 5—8m,次梁跨度4—6m,板跨1.7—2.5m,一般不得超 过3m) ,且尽可能等跨,跨度模数一般为100;若不能 等跨,则应使跨差在10%以内,边跨小于中间跨,且 尽可能对称布置; 2、确定主梁方向,跨度; 3、确定次梁跨度; 4、确定单向板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