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及实施意见(范例)本课程是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核心课,是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管理类专业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一、课程设计总纲1.培养目标:培养基层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3.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4.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5.教学条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模拟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第二课堂、实习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
二、课程定位与特色(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原理是所有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
●管理学原理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管理学原理服务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管理学原理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基本管理技能。
(二)课程特色●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模拟实践教学。
本课程要坚持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管理的情景之中。
通过模拟管理、案例分析、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
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从而获得显著的成效。
●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无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50%;期末考试只占50%)。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文档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管理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程。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基层管理者,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划与决策、组织与人事、领导与沟通、控制与创新等综合管理素质和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管理学的研究,管理学的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以所在高校的教学为平台,开展了管理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一)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现代企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不再是片面的考虑相关专业知识,更多的关注相应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希望所需人才具有开放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知难而进、求同化异能力;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事务处理及应变决断的能力等。
作为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上能力以胜任目前和将来工作的需要,就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也服务于社会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强,一方面要求有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管理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同样,《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也应该紧盯时代的步伐,摒弃过时的理念和方法,吸取新的理论和策略。
(三)完善学生心智模式、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教给学生不是一两项实用的技术,也不是纷繁复杂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过程其实是完善学生心智模式的过程,是一种长期的、点滴的潜移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内外兼修,塑造自我。
《管理学原理》教案2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企业管理人员。
3.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概念、管理职能、组织结构、领导力、决策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解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沟通。
3. 学习组织结构和设计,了解各种组织类型的优缺点。
4. 掌握领导力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领导能力。
5. 学习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提高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1.1 管理的定义和性质1.2 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3 管理的历史和发展第二章管理职能2.1 计划职能2.2 组织职能2.3 领导职能2.4 人员职能2.5 沟通职能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3.1 组织结构的类型3.2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3.3 组织结构的案例分析第四章领导力4.1 领导力的定义和性质4.2 领导理论4.3 领导实践第五章决策5.1 决策的定义和过程5.2 决策方法5.3 决策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管理的实践应用。
3. 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总评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4. 案例分析报告:考察学生的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占总评的10%。
六、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6.2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6.3 员工培训与发展6.4 绩效管理6.5 员工关系与福利七、第七章组织行为7.1 组织行为的概念与重要性7.2 组织文化7.3 组织沟通7.4 团队建设与管理7.5 组织变革与发展八、第八章战略管理8.1 战略管理的概念与过程8.2 企业战略的类型与制定8.3 战略实施与评估8.4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九、第九章市场营销管理9.1 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与过程9.2 市场调研与分析9.3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9.4 产品策略与定价策略9.5 营销渠道与推广策略十、第十章运营管理10.1 运营管理的概念与目标10.2 生产过程与布局10.3 质量管理10.4 供应链管理10.5 运营管理案例分析十一、第十一章财务管理11.1 财务管理概述11.2 财务报表与分析11.3 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11.4 融资决策11.5 股利政策与财务风险十二、第十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1 信息管理的重要性12.2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2.3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12.4 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12.5 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十三、第十三章国际管理与全球化13.1 国际管理的基本概念13.2 跨文化管理13.3 国际贸易与投资13.4 全球化与管理13.5 国际企业案例分析十四、第十四章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14.1 企业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企业伦理问题与管理14.3 企业社会责任14.4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与变革15.1 管理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15.2 创新障碍与突破15.3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策略15.4 变革管理15.5 管理创新与变革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目标、适用对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刘丽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
本文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及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原理》;应用《管理学原理》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管理学原理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
管理学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管理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管理学有效教学方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作为区域性地方职业院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学校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注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把理论教学与管理实践有效的结合,学生亲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单纯接受管理知识的传授,对于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2009年以来,课程教学团队对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物业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法改革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1组建项目小组在管理学实践教学中,因为学生人数较多,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学习的热情,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性,通过分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每组6~8人。
分组中应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优劣势互补,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组成团队后,每组通过选角确定组长,组长负责管理工作,而且发挥“代言人”角色。
小组全员参与团队第一次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组织深入研讨,拟定出团队名称、团队口号、团队规则、任务分工、团队活动进程等内容,经所有成员签字后以正式文件形式交给指导教师。
2确定项目目标体系项目团队组建后,下一步就是任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按照管理学教学计划,明确所有章节教学任务,拟定相应额教学目标。
《管理学》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一、课程在专业中定位分析《管理学》是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常放在大学一/二年级修读,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一般的管理问题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对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有较好的理解;学会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实际问题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视角,开拓学生社会活动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在“塑造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上有着持续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要求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对理论的形成及含义有较透切的理解,提高理论分析的水平。
2.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对各项管理职能有系统的认识,从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3.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
运用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有效地组织各项管理活动。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等,对问题有正确的判断,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通过学生工作的实践锻炼,把理论应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5.扩展思维和视角,了解管理学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沿,扩展和更新管理思维和分析视角,开拓视野和专业应用学科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一)教学内容改革1. 合理调整课本内容的讲授量。
本书共有十六章,覆盖面广,课程教授过程中将结合“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在保证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选取必要和合适的部分组织教学内容,在关键知识点和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上,拓展和延伸到基本技能和管理实践层面。
2.案例分析和应用的层次递进。
本书中理论性的阐述较多、内容覆盖较广、理念及方法较为抽象,在授课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网络依赖度高、专业知识储备有限等特点,在教学案例安排上中遵从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学校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等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作者:张莹高知灵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8期摘要高职《管理学》课程主要讲解相关的管理知识,管理知识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地结合,因此,本文提出了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改革。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学;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目标决定了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更加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因此,本文通过简要论述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而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1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于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来讲,需要通过课程的改革从而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提出了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并且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实践型的人才,所以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进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进行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对高职《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教学,而且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项目化教学能够以项目为单位,对高职《管理学》课程中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使得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对于高职《管理学》课程来讲,需要对管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管理学原理》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管理学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强、开课面大、影响广泛的特点,我们每年大约为480名学生开设本门课程。
《管理学原理》在我校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自2003修订教学计划以来,《管理学原理》又成为经济、管理大学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008年《管理学原理》被学校批准立项为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受到学校的资助。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课程组的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
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级精品课程乃至省级精品课程,成为山东省区域本专业业内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成为管理学领域重要的学习中心,实现教学效果和学术地位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双重目标。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课程组将坚持“学生主动学、教师引导教、实践体验学”的教学理念;打造精锐教学团队,形成以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环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建立融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管理沙龙、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为一体的多渠道、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在教学内容上提高质量。
转变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只注重基本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陈旧观念。
让学生既系统地学习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又能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性人才的目的。
高职《管理学》课程项目化及考核方案设计
高职《管理学》课程项目化及考核方案设计作者:张圆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6期摘要: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实践的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方法,用一个连贯的大项目串联所有授课内容,并提出项目化教学中兼顾学生项目参与度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考核1.前言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面向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学课程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
然而作为一门传统课程,管理学一直以理论为主,在很多大学里面,管理学甚至是一门纯理论课。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是传统的 SBL 教学法( 基于主题的学习) ,即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全部由授课教师掌握。
采用 SBL 教学法,课程体系较为完整,知识传授的速度也快,虽然教师也会使用案例分析等方法,但基本上还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笔者几年前曾提出过PBL教学法,即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展示,使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为解决该问题而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督促学生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问题相互之间并无联系,因此在经过相关学习和尝试之后提出项目化教学方案,用一个大项目将管理学知识系统串联起来,既突出了学生参与,又使教学内容自然连贯。
2.《管理学》课程项目化设计2.1《管理学》课程总体项目化设计本课程的项目化设计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真实存在的校园旅行社运营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设定的项目背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书本知识自行寻找答案。
设计项目时会综合考虑《管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按照内容选择场景,在尽量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让项目场景与旅行社的运营完美融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项目运营体验。
2.2单元设计实践--设计旅行社组织结构根据课程整体设计思路,设计旅行社的组织结构和招聘员工是旅行社设立后的一个项目,也是重要的一个项目,其中会包含《管理学》课程当中重要的知识点,在此以本单元为例展示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属于专业基础性课程,一般放在大一上学期学习,它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历史、哲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既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时,则不易理解以及掌握管理学知识,就更谈不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高职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理论知识不足,因此要让高职学生学习好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学方法要求也相对较高。
需要教师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教学理念,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的指导思想,而教学方法是“授之以渔”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提高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质量,本文着重探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改革方法。
一、教学现状分析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理论性很强,所以现在很多教师上这门课时主要以讲授为主,按照教材原封不动地进行讲授。
高职学生大多综合素养较差,学习能力欠缺,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这门课感觉十分吃力,觉得枯燥无味,对这门课不怎么感兴趣。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尤其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这样的管理类专业更是如此。
针对这样的管理类专业本门课程是为后面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且管理学中的许多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生活帮助较大。
因此教师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时要建立起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方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进行探讨。
二、教学理念改革笔者在教授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时发现,单从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角度来讲,学生基本不感兴趣,但是从做人做事角度出发,学生很感兴趣。
从某方面来说,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一个结果或者过程。
做人做事关系到生活的各个细节,再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入手来讲管理学的知识要点,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
学生没有工作经历,没有过管理者的经验,但是学生们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管理学,学生就会如鱼得水。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2 工 作 目标 .
在进行项 目教学时, 学生组织若 干个模 拟公司 , 据企业管 理运作 让 根
的 内容 和 条 件 , 出 项 目工作 目标 提
t 内容 作 【 l _ 作条件 作 标 实 际 企 , 掌 握 初 步 的 f 场 髑查 I k凋 } j 壹 、j f 场调 , 的力法 ;明确环 境分析 完 成 模 拟 公 司 } 组 建 × × 选 择 调 查 方 的 内容 ,具 备淑别机会 组建 ,确定总经 模拟 公 司, 法 .安排 调查 与威胁 的能力 ; 擎据计 理,设计出组织 选 聘 总 经 人员 ,进行 调 划编制 的方法 ;H 确组 结构 ,划分部 』 j 理 结 果分析 : 织结 构设计 的方法、类 门 及 确 定 部 门 总经理 竞聘演 型 ,掌握 人员选 聘f 人员和 分工 ,制 F j 讲 与选 拔 序 、方法 与要求 ;掌握 定 出 相 应 的 企 模 拟 公司 设 计 组 织 结 制 定规 范 的要 求 与方 q 规 范,编制 完 k 的 纽 织 结 构 , 划分 部门, 法 ;掌握一 定的沟通 与 整 的 创 业 计 划 构 设计 、 人 制 定 企 、 规 协调投 巧:注 重创 新 与 l l , 钙 懿配 备 } 范 ,配箭人 员 决策 能力的墙养 选择 公司 掌 握 策 划 l 的 编 制 方 每 个 公 司 完 成 j + ; 臂业 务相关的 法 ;掌握沟通 与}调的 办 活动进 行 专题 技 能 份 活 动 方 案 : J解 决 策 的方 策划 书 策戈 q 每组选 编话 活 法 、原则 ; r 活动控 择 个 优 秀 者 0 解 模拟 公 司 动馕划 书。活 制弁 方 法和技 巧 勺 参加全班 交流 孥题 活 动 动决 策方案颁 介 绍 小 组 策 划 , 策划 考虑活z l 两I 方案 的思路 的 费 活动方 案、 活动 方式、活 埘支 出、 划 的 动分 j及其他 解决方 案等 ,并 注意 事项 进行现 场答辩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管理学基础》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在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管理思想有效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为其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通过对《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及效果。
高职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法管理学基础一、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管理学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即着重于使学生形成动态的、权变的观念,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但是,纵观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学的教学现状,实践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因此,在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分析、不断总结,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通过项目完成的好坏总结学习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对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注重实践教学,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
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4. 先修课程:无5.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概述管理的定义、性质和目标管理者及其角色和技能2. 管理理论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3. 计划与决策计划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决策的原则和方法4. 组织与结构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5. 领导与激励领导理论激励理论领导者的道德素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就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管理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锻炼:安排实践学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占总评的20%。
4.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占总评的1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管理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与管理学相关的期刊、论文、案例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在线课程、讨论区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 实践基地:联系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4学时2. 实践环节:第9-10周,每周2学时3. 期中考试:第8周周末4. 期末考试:第16周周末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2024年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管理工作的本质和特点,掌握管理的基本技能,培养学习者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对组织管理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2.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素养。
3.培养学习者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提高学习者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提升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5.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使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内容1.管理概述:介绍管理的定义、特性、职能和基本原理,使学习者对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管理理论:讲解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帮助学习者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3.计划与决策:介绍计划的类型、方法和决策过程,培养学习者制定和实施计划、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
4.组织设计:讲解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使学习者掌握组织设计和优化技巧。
5.领导与激励:分析领导理论、领导风格、激励方法等,培养学习者的领导力和团队激励能力。
6.控制与沟通:介绍控制过程、沟通技巧、协调方法等,提高学习者控制和沟通能力。
7.创新管理:讲解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等,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8.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帮助学习者掌握企业战略管理技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总结等方式,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习者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管理场景,让学习者扮演不同角色,提高管理技能。
5.实践操作法:组织学习者进行实地考察、实习等实践活动,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最新教育资料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1]。
管理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活动,植根于现代社会实践需求之中,已构成现代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机制。
我们之所以学习管理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2]。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科学。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都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
1课程教学现状《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向学生介绍管理中主要理论是什么;二是锻炼他们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后者更为重要。
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传授给学生的应是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而不应仅限于单纯的管理知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分离;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有很多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要求。
当前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充满了“灌输”,教学过程就是讲解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讲解主体的教师将教材内容、自己的价值观念及从现实中获取的经验灌输给耐心倾听的客体――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机械记忆所讲内容,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
于是教学就变成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员,教师是储户。
教师不是去与学生交流,而是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材料。
这种“灌输式”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结果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改革精神。
2教学中存在问题1)混淆高职与普通本科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由地方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专科学校、大学二级学院以及中专升格等途径而发展起来的,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其办学的思想普遍带有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混淆的特征。
这表现在:一方面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仍未摆脱自身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思维的惯性,对知识理论教学重视有余,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教学内容易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另一方面,重单一的专业技能训练,轻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致使目前许多毕业的高职生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上均显不足;2)师生在教学中缺乏互动与交流。
基于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后 无 法 自我 建 构 知 识 体 系 。 导 致 学 生 在 这 应 用 情 景 发 生 根 本 变化 的 时 候 无 法 使 用相 1 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应 的 理 论 知 识 做 出适 宜 的 反 映 。 另一 方 而 所 谓 的 实 践 教 学 就 是 在 授 课 过 程 中 充
学 0 其 《 理 学 原 理 》 一 门研 究 管 理 活 动 的 中 , 校 组 织 同 学 对 企 业 进 行 参 观 或 请 相 理 的 实践 教 学 环 节 合 计 2 学 时 : 中实 践 管 是 基 本 规 律 和 一 般 方 法 的 学 科 , 于 高 职 工 关 人 员进 行 专 题 讲 座 , 在 实 践 教 学 开 展 课 程 规 划 1 个 学 时 , 外 配 以 4 课 外 学 对 但 6 另 个 商 管 理 专 业 , 课 程 所 占据 的 作 用 可 谓 举 前 , 未 对 学 生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辅 导 , 该 并 告 时 , 完成 企 业 参 观 和 专 家 讲 座 。 培 养学 生 从 足 轻 重 , 生 对 该 课 程 理 论 知 识 掌 握 的 好 诉 学 生 在 实 践 环 节 需 要 关 注 哪 些 内容 , 学 并 掌 握 重 要 理 论 方 法 、 建 实 际 应 用 能 力 的 创 坏 与 否 将 直 接 影 响 后 续 课 程 的 实 际授 课 。 思 考 该 内容 同 理 论 授 课 有 何 关 联 , 导 致 角 度 出 发 , 体 实 践 环 节 方 式 方 法 采 取 这 具 很 但 在 实 际 授 课 过 程 中 , 课 程 的 实践 教 学 学 生 的 实践 教 学 犹 如 走 马 观 花 , 难 收 到 该 存 在 一 定 问题 , 其具 体 表 现 如 下 。 预 定 的成效 。 () 识 传 授 程 式 化 , 乏 认 知 的 灵 活 1知 缺 针 对 以 上 几 类 问 题 , 者 认 为 在 管 理 笔 性 。 谓 程 式 化 教 育 即 指 高 校 教 育 在 长 期 学 原 理 授 课 过 程 中 强化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是 势 所 的 发 展 过 程 中形 成 了 自己 固 有 的 模 式 , 从 在 必行 的 。 过 去 几 年 , 在 笔者 对 北 京 工业 大 授 课 内 容 到 授 课 方 法 , 到 授 课 思 路 都 是 学 实 验 学 院 0 ~0 级 工 商 行政 管 理 专 业 高 再 7 9 约 定 俗 成 的 。 而 对 知 识 传 授 过 分 追 求 程 职 学 生 就 《 理 学 原 理 》 授 课 内 容 、 学 然 管 的 教 式 化 将 导 致 学 生 缺 乏 对 知 识 自我 加 工 和 创 方 法 进 行 重 组 和 整 合 , 出 实 践 教 学 的 综 提
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教案文档全文预览-2024鲜版
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2024/3/28
战略分析工具
包括SWOT分析、PEST分析、五力模型等,用于评估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为制定战略 提供依据。
13
企业战略类型及选择
企业战略类型
包括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三个层 次,每个层次又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战略可供 选择。
类型划分 前馈控制 过程控制 反馈控制
25
绩效评估方法及应用
绩效评估方法
目标管理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2024/3/28
26
绩效评估方法及应用
绩效评估应用
360度反馈法
平衡计分卡(BSC)
01
2024/3/28
03 02
27
绩效评估方法及应用
2024/3/28
01
员工个人绩效评估
02
团队绩效评估
管理学原理教学设计 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管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计划职能与战略管理 • 组织职能与人力资源管理 • 领导职能与团队建设 • 控制职能与绩效评估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8
3
管理学原理课程概述
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计划职能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它 帮助管理者预测未来、合理配置 资源、协调不同部门的活动,以 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计划职能的过程
包括确定目标、评估环境、制定 方案、选择决策、制定派生计划 等步骤,构成一个完整的计划体 系。
2024/3/28
关于高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关于高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是一直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各个高职院校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适合自己的改革主题,纷纷加快改革步伐。
在教学改革实施中,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备受推崇。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思想是鼓励学生面对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所构建的目标,产生一种创造激情和价值实现欲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生产环境或情境下,按照企业产品制造的工作模式,完成学习和训练任务。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教学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完成项目必须理解的知识,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设立考核制度,让学生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创造潜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拟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背景,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形式,对该专业中的主要课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改革整体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在教育专家指导、广泛调研、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以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计划,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能力出发,提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明确课程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职业素质、岗位核心技能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形式,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为课程目标;(2)基于机电产品安装调试及设计人员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从技能到技术知识的架构,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课程教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项目、阶段化内容、标准化教案和考核方案,助力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标签: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前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外,偶尔使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涉及的内容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哲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引导,仍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采用管理学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始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管理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切实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转换成教学内容,贯穿于全课程。
在整体层面上,提倡构建项目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
[5](P32)该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如下:
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结合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
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能力训练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进行项目设计。
该过程包括如下方面: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工作过程能将《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起;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项目化课程阶段化设计
在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实施的训练阶段,确定
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培养理念。
4、考核方案设计
按照《经济学原理》项目化课程考核实践性与创新性等原则,考核方案设计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学双方朝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目标前进。
5、标准化教案设计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总体设计的框架下,形成标准化教案。
具体包括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建议学时、学习资讯、教学组织(方法描述、实施步骤)、考核评价、总结反思、知识准备等内容,具有实操性。
五、结语
在新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背景下,开展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并以期实现:①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标;②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③切实锻炼学生多方面融入社会的能力,助力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