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_提笔忘字_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代大学生文字书写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1.从xx造字说起。话说多次借看xx的课堂笔记,发现其中有好些字不认识,疑问之余询问她才知道这些原来是她自己“造”的,原因是一时间忘记某个字怎么写,情急之下才造一个字来顶替。这是引发本次调研的现实灵感和直接原因,也是此次调查的小背景。
2.调查背景。本着以小见大的原则,由上述亲身经历扩展到对大学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即在较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当前文字书写现状进行探析。
3.调查的必然性。汉字是一种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正确地书写汉字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备技能;汉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理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基于此,对学生书写现状的探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
二、调查的对象与范围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调研范围:长春理工大学东、西校区。
三、调查的日程和步骤
1.6月6日-7日:小组讨论,调研定题,任务分工
2.6月8日-9日:搜集资料;问卷讨论、定稿及打印
3.6月10日-11日:实地调查、电话访问及网络问卷
4.6月12日-18日:总结、分析问卷,讨论调查报告的撰写
5.6月19日-21日:撰写报告,定稿
四、调查的方法
以调查问卷为主要调查方式。①问卷调查。②电话访问。③网络问卷。
此次采用纸质问卷120份,电话访谈及电子问卷40份,总计160份,回收率为100%。
五、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调查内容
1.(以下数据统计、分析包含纸质问卷、电话访谈及网络问卷)
(1)频繁使用电脑时间与人数统计表:
频繁使用电脑时间不足1年1-3年4-6年6年以上人数18人56人57人29人依据问卷结果显示:经常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的几率与使用电脑时间成正比,即使用电脑时间越长,出现经常性提笔忘字现象的几率越高,忘记的字的数量也相应增加。
(2).提笔忘字的频次及比例对比图:
在实际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大约90%的人都会有提笔忘字现象。
(3)所忘字的类型如下图:“其他”中有人表示经常会造字,比如“扌宛”[wǎn]“禾么”[sī]。
2.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据纸质问卷)
本题有23人全部写对,1人全部写错,大多数人错误个数在2-3个。将近15人可以将汉字的笔画规范书写,绝大多数人写连笔字或字迹较潦草。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3.从经常使用的输入法看提笔忘字
所有人均使用拼音输入法:使用输入法时会经常忘记拼音的有15人,偶尔会忘记的有106人,从不会忘记的有39人。可见,大学生经常使用拼音输入法,从而对汉字的笔画日益生疏,提笔忘字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4.提笔忘字时寻求的帮助
问卷显示,125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时多会问周围的人、自己想、查手机或者电脑;3人查字典;3人表示会用拼音及其他字代替,或者自己造字、画图做标记;2人未填写此项。
由此可以看出,提笔忘字现象并未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
5.对提笔忘字现象影响的认识
70%左右的人认为这种现状应引以重视,他们觉得提笔忘字会影响汉字的传承与使用;15%的人认为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15%的人认为提笔忘字现象无所谓或没有太大影响。有一些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由于过多使用电脑而太少写字造成的;还有人认为提笔忘字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也有人表示这会对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不利。
可见,尽管大多数大学生存在提笔忘字现象,但是对待提笔忘字现象的影响大家还是比较关注的,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具体从大学生的文字书写状态及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两方面做深入研究。
(二)内容分析
1.总结分析问卷后,我们认为大学生书写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从书写的正确性来看:最后一题的正确率不足20%,正确的汉字书写面临考验。
从大学生对待汉字书写形式的态度来看:在120份纸质问卷中,不足15人能将汉字写得准确、清晰和美观。他们认为,不必为了“门面”去单独练字,而且写
好字也没有必要,“根本没有人会看嘛”。
从提笔忘记时寻求帮助的方法来看:电子产品的辅助作用已成为主流,几乎没有人会去查字典。大学生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依赖性逐渐增强。但我们应该清楚:使用电子产品来查找汉字的前提是对正确汉字字形的掌握。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合调查结果及我们小组的总结,其原因有三:
(1)高频率地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这是大多数被调查同学给出的答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很多被调查者都会尴尬地说:“经常用电脑打字,很少去写字了,即使是期末作业,大家也更倾向于打印。但是遇到提笔忘字的现象时还是很丢人的。”
去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就曾有这样一则报道: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这则报道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不少专家学者眼中,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冲击,是首当其中的因素。
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刺激—反映”理论,对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反复的练习一般是我们掌握它们的必经途径;反过来如果不练习,这种技能就会慢慢消退,就像狗失去狼性一样。而经常使用电脑、手机来代替手写必然会导致我们偶尔忘记这个字怎么写、经常忘记这个字怎么写、直至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
(2)大学生“外语证书考试热”的间接影响和客观结果。当前,大学生出于各种目的参加各类外语证书的考试,如:英语四六级、日语二级、商务英语中级等,这些考试对单词的书写都有硬性的要求,在这种考试机制的约束下,大学生对外语的关注和学习远远高于汉语;造成的间接影响和客观结果是:对汉字的书写日益陌生,对汉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日趋淡漠。
(3)社会态度的渲染。自《洛杉矶时报》的报道后,《解放时报》《中国青年报》《文学报》等各大报刊陆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只是在这些报道中主要是以“社会办公自动化”为切入点,呼吁在办公自动化的同时预留传统办公模式,多给人们一些时间和空间去书写汉字,但是效果甚微。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即社会的习惯性以及广泛性的漠视或直接或间接地促使这种现象逐渐在被社会包裹着的大学生群体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