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拟肾上腺素药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第4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肾 (1+)α →收缩血管,通透性↓
血压 ↑
上1 腺
支气管粘膜水肿↓ 呼
素
吸
抗过 敏性 休克
✓心率加快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通
(+)β
畅
✓呼吸困难
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扩张
2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21
肾上腺素的总结图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22
肾上腺素药理作用顺口溜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1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2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1、兴奋心脏 4、松弛支气管 2、舒缩血管 3、 影响血压
5、促进代谢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3
解释舒张压(DBP)的变化
1.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与用药剂量和给药浓度有关
低剂量 : β受体 占优势
临床 应用
4.局部应 用
仅用于急性发 作者及哮喘持
续状态
3.支气管哮 喘
与局麻药配伍,可延缓局麻 药的吸收,延长局麻药作用 时间;将浸有肾上腺素的纱 布或棉球(0.1%)用于鼻黏 膜或齿龈表面,可使血管收缩 而起到局部止血作用。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8
1.【知识拓展】 心脏骤停及抢救药物
2019/3/6
由于此作用虽强,但短暂,
接着激动骨骼肌血管上的β2
受体,故而骨骼肌血管舒张
,血压下降——解释下降曲
线。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5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如先给予α受体 阻断药,再给肾 上腺素,肾上腺 素的α型作用被 取消,仅表现为 对血管β2受体的 激动作用,升压 作用可被翻转为 降压作用,称之 为肾上腺素升压 作用的翻转
【药理学2.5】拟肾上腺素药
去甲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腺素的代用品
• 收缩血管、升压作用较弱而持久 • 较少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 兴奋心脏,且不易引起心律失常
• 化学性质稳定
用于治疗休克或防治低血压
03
β受体激动药
3.1
异丙肾上腺素
• 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可用于抢救心脏 骤停(可心内注射),亦可以治疗房室 传导阻滞,过量易引起心动过速。
• 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常气
拟肾上腺素药
台州护士学校 阮海永
01
α、β受体激动药
目录
CONTENTS
02
α 受 体 激 动 药
03
β 受 体 激 动 药
01
α、β受体激动药
1.1
肾上腺素
兴奋心脏
血管收缩
α β
样
扩张支气管 样 血管舒张
促进代谢
1.1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先使用α 受体阻断药如酚妥拉明取 消肾上腺素激动α 受体的缩血管作
用,则肾上腺素激动β 受体的扩血
管作用得以充分表现,此时再用 肾上腺素可引起血压下降。
1.1
1
肾上腺素
抢救心脏骤停
抢救过敏性休克
心脏复苏三联针
(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利多卡因50~100mg)
2
一般皮下或肌内注射,作为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
3
治疗支气管哮喘
皮下注射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作用强但维持时间短。
4
局部给药
与局麻药配伍,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局麻作用的时间。 注意:指、趾、耳部及阴茎处浸润麻醉时,禁加肾上腺素。
1.1
肾上腺素
高血压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培训课件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8
伪麻黄碱
是麻黄碱的立体异构物, 作用与麻黄碱相 似, 但升压作用和中枢作用较弱。主要用 于鼻粘膜充血。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9
多巴酚丁胺
1、主要激动β1受体。 2、心肌收缩力增加,对心率影响较小。 3.应用:静滴用于心脏术后排出量低的休
克或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可增加心 排出量
来源: 神经末梢释放,药用为人工合成
给药方式: 口服不产生吸收作用,因迅速被肠 液破坏。不肌注和皮下注射,因强烈血管 收缩,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上 一般采用静脉给药。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
二、药理作用
受体选择性:α受体有强大激动作用 β1受体激动作用弱
1.血管: α1受体激活,小动脉、小静脉收缩 皮肤黏膜>肾> 其他 冠状动脉舒张、灌注压增加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1
三、临床应用
1.休克
(1)休克(出血性休克不用)早期血压明 显下降时,小剂量、短时间应用,以保 证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液应。
神经源性休克、嗜铬细瘤、药物中毒 低血压
注意: 休克的关键是微循环障碍和有效循 环量下降,所以休克治疗的关键在于改 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
2.上消化道出血: 1 - 3mg稀释后口服
1、量大可致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头痛等
2.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 心脏病、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6
肾上腺素
一、来源、给药方式
二、药理作用
三、临床应用
1、血管
心脏骤停
2、心脏
过敏性疾病(3种)
3、血压
与局麻药配伍、局部止血
药理学药名整理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理肾上腺素能神经药1.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克仑特罗2.抗肾上腺素药酚苄胺、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哌唑嗪、育亨宾、麦角碱类、氯丙嗪、氟哌啶醇(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心得平--非选择性β阻断剂美多洛尔、阿替洛尔--选择性β1阻断剂丁氧胺--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胍乙啶、溴苄胺、利血平(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胆碱能神经药1.拟胆碱药乙酰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胆碱、氨甲酰甲胆碱、毒蕈碱、槟榔碱、毛果芸香碱、氧化震颤素、甲氧氯普胺(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腾喜龙、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美斯的明、西维因--可逆性抑制剂蝇毒磷、倍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二嗪农、敌敌畏、沙林、梭曼--不可逆性抑制剂(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2.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溴化甲基东莨菪碱、硝甲阿托品、后马托品和优卡托品、甘罗溴铵、甲胺太林和苯胺太林、托品酰胺3.肌肉松弛药筒箭毒碱、阿曲库胺、多杀氯铵、米哇库铵、潘冠罗宁、维库罗宁--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琥珀胆碱、奎双胺--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愈创木酚甘油醚、氨基甲酸愈创木酚甘油醚酯、异丙安宁、美他沙酮、胺苯环庚烯、巴氯酚--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硝苯呋海因--外周性骨骼肌松弛剂局部麻醉药表2-5常用麻醉药的特点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皮肤黏膜用药1.保护剂药用炭、白陶土、滑石粉、淀粉、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硼酸--吸附药淀粉、糊精、明胶、阿拉伯胶、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黏浆剂豆油、花生油、棉子油、麻油、橄榄油、豚脂、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聚乙二醇、吐温-80--润滑剂鞣酸、鞣酸蛋白、明矾、铝,锌,钾,银的无机盐--收敛剂2.刺激剂煤焦油、鱼石脂、薄荷醇、水杨酸甲酯、斑蝥素、辣椒、松节油、氨溶液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镇静药和安定药1.吩噻嗪类氯丙嗪、丙嗪、乙酰丙嗪、甲哌氯丙嗪、乙基异丁嗪、丙酰丙嗪、三氟丙嗪、异丁嗪、哌乙酰嗪2.苯二氮䓬类地西泮、氯硝安定、阿普唑仓、氯羟安定、咪达唑仓、氯氮䓬、利眠灵、氟西泮、劳拉西泮、去甲羟安定、羟基安定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氮哌酮、氟苯哌啶酮、氟哌利多、氟苯哌啶酮4.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由大到小:美托咪啶、地托咪定、赛拉嗪(赛拉唑国内研发产品,类似)5.其他水合氯醛、苯巴比妥、萝芙木全碱、丁螺环酮、溴化钙、硫酸镁镇痛药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盐酸罂粟碱、乐克平、氢化吗啡酮、羟氢吗啡酮、海洛因、环丁甲羟氢吗啡、烯丙吗啡、纳洛酮、阿朴吗啡、羟氢可待酮、二氢可待因酮、埃托啡、丁丙诺啡、环丙啡、环丙羟丙吗啡、美沙酮、丙氧芬、哌替啶、芬太尼、苯乙哌啶、羟甲基吗喃、环丁羟吗喃、烯丙左吗喃、氢吗啡酮、镇痛新、纳曲酮全身麻醉药氧化亚氮、环丙烷、麻醉乙醚、甲氧氟氯乙炔、恩氟烷、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醚--吸入麻醉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硫喷妥、硫戊巴比妥、甲己炔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巴比妥类氯胺酮、噻环乙胺、苯环己哌啶、特拉唑尔--分离麻醉药异丙酚、依托咪酯、阿法双酮、氯醛糖、丙潘尼地、苄咪甲酯--其他中枢兴奋药咖啡因、茶碱、氨茶碱、可可碱--甲级黄嘌呤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虑平、普罗替林、三甲丙咪嗪、麦普替林--三环抗抑郁药多沙普仓、4-氨基吡啶、育亨宾、妥拉唑林、纳络酮、回苏灵、戊四氮、贝美格、尼可刹米、印防己毒素--呼吸兴奋药氯吉灵、司立吉林、巴吉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右旋苯丙胺--肾上腺素能胺药士的宁--脊髓兴奋药三.血液循环系统药理作用于心脏的药物1.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K、哇巴因--强心苷类米力农--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肼屈嗪--血管扩张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类钠通道阻滞药普萘洛尔--Ⅱ类β受体阻断药胺碘酮--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维拉帕米--Ⅳ类钙通道阻滞药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1.血液凝固系统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抑制因子3.常用促凝血药维生素K、酚磺乙胺--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血药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安特诺辛--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醋酸去氨加压素4.常用抗凝血药肝素、香豆素类(华法林)--主要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血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维美元激活剂--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铁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四.消化系统药理健胃药和助消化药1.健胃药龙胆、马钱子、大黄--苦味健胃药陈皮、桂皮、豆蔻、小茴香、八角茴香、姜、辣椒、蒜--芳香性健胃药中性盐氯化钠、复方制剂人工盐、弱碱性盐碳酸氢钠--盐类健胃药2.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稀盐酸、稀醋酸、乳酸、乳酶生、干酵母抗酸药1.碱性抗酸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2.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呋喃硝胺)--H2受体阻断药奥美拉唑--H+-K+▪ATP酶抑制药溴丙胺太林、甲吡戊痉平--M-胆碱受体阻断药止吐药和催吐药1.止吐药氯苯甲嗪、甲氧氯普胺、舒必利2.催吐药阿朴吗啡瘤胃兴奋药拟胆碱药物(氨甲酰甲胆碱)、浓氯化钠注射液、酒石酸锑钾、甲氯普胺制酵药和消沫药1.制酵药甲醛溶液、鱼石脂、大蒜酊2.消沫药二甲硅油、松节油、植物油泻药和止泻药1.泻药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溶剂性泻药(盐类泻药)液状石蜡、植物油、动物油--润滑性泻药(油类泻药)大黄、芦荟、番泻叶、蓖麻油、甘汞、酚酞--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2.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碱式硝酸铋、碱式碳酸铋--保护性止泻药药用炭、高岭土--吸附性止泻药苯乙呱定(盐酸地芬诺酯、止泻宁)、复方樟脑酊、颠茄酊--抑制肠蠕动止泻药五.呼吸系统药理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酒石酸锑钾--刺激性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溴己新--粘痰溶解药(粘痰液化药)镇咳药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成瘾性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喷托维林--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甘草流浸膏--外周性镇咳药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抗炎药β2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克仑特罗、茶碱类药物(氨茶碱)--平滑肌松弛药阿托品、异丙阿托品--抗胆碱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抗过敏药*色甘酸钠六.生殖系统药理生殖激素类药物1.性激素类药物(睾酮、双氢睾酮)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丙酸睾丸素--雄激素类药物雌二醇、己烯雌酚、己烷雌酚--雌激素类药物孕酮--孕激素类药物2.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绒促进素、马促进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子宫收缩药缩宫素、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七.皮质激素类药理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甲基泼尼松、地塞米松、曲安西龙、甲基氢化泼尼松、倍他米松、氟地塞米松、泼尼松龙、醋酸氟轻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八.自体活性物质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理组胺与抗组胺药1.组胺表9-1 组胺受体的分布与作用2.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氯苯吡胺、吡苄明、去敏灵、阿司咪唑(抗过敏强度与持续时间: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中枢抑制作用:异丙嗪>苯海拉明>扑尔敏)--H1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H2受体阻断药前列腺素地诺前列素、甲基前列腺素F2α、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前列地尔、地诺前列酮、米索前列醇、依前列醇、氟前列醇、氯前列醇解热镇痛抗炎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2.苯胺类非那西汀、扑热息痛3.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羟布宗(羟基保泰松)4.吲哚类吲哚美辛、阿西美辛、硫茚酸(舒林酸)、托美丁(痛灭定)、苄达明5.丙酸类苯丙酸衍生物(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苯氧洛芬)、萘丙酸衍生物(萘普生/萘洛芬)6.芬那酸类甲芬那酸、氯芬那酸、甲氯芬酸、氟芬那酸、双氯芬酸、氟尼新葡甲胺九.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理水盐代谢药1.水和电解质平衡药氯化钠、氯化钾2.能量补充药葡萄糖、磷酸果糖、ATP3.酸碱平衡药碳酸氢钠、乳酸钠、氯化铵4.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利尿药和脱水药1.利尿药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高效利尿药氢氯噻嗪、氯酞酮、苄氟噻嗪--中效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阿米洛利--低效利尿药2.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尿素、高渗葡萄糖十.营养药理矿物元素1.钙、磷和其他常量元素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硼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钙--钙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氧化镁--镁含硫氨基酸、无机硫酸--硫2.微量元素硫酸铜、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蛋氨酸铜--铜硫酸锌、碳酸锌、氯化锌、氧化锌、蛋氨酸锌--锌硫酸锰、碳酸锰、氯化锰--锰亚硒酸钠--硒碘化钾、碘化钠、碘酸钾、碘酸钙--碘氯化钴、硫酸钴、碳酸钴--钴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B1、B2、硫胺酸、核黄素、泛酸、烟酸--烟酰胺、B6、H(生物素)、叶酸、B12)、维生素C、胆碱十一.抗微生物药理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G/V、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噻呋、头孢喹诺)、非典型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β-内酰胺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氨基糖苷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类甲砜霉素、氟苯尼考--酰胺醇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胺类杆菌肽、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多肽类制霉菌素、两性菌素B--多烯类泰妙菌素、沃尼妙林--截短侧耳素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含磷多糖类化学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表12-4常用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和英文缩写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奥美普林(二甲氧甲基苄啶)、阿地普林、巴喹普林--抗菌增效剂2.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洛美沙星、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氟哌酸)、达氟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双氟哌酸)、沙拉沙星、麻保沙星、奥比沙星、依巴沙星3.喹嗯啉类卡巴多司(卡巴氧)、乙酰甲喹、喹乙醇、喹烯酮4.其他甲硝唑、地美硝唑、替硝唑、氯甲硝唑、硝唑吗啉、氟硝唑--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硝基呋喃类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1.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抗生素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唑类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十二.消毒防腐药环境消毒药1.酚类苯酚、甲酚2.醛类甲醇(溶液)、聚甲醇、戊二醇3.碱类氢氧化钠、氧化钙4.酸类盐酸、硫酸5.卤素类含氯石灰、复合亚氯酸钠、二氧化氯--无机含氯类消毒剂(氯胺类为主)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甲基海因类(溴氯海因、二氯海因、二溴海因)--有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盐为主)葵甲溴铵溶液、辛氨乙甘酸溶液、月苄三甲氯铵--季铵盐类消毒药6.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1.醇类乙醇2.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醋酸氯己定3.卤素类碘、聚维酮碘、碘附、碘仿、氯胺T4.有机酸类醋酸、苯甲酸、山梨酸、戊酮酸、甲酸、丙酸、丁酸、水杨酸、乙酸5.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6.燃料类乳酸依沙吖啶、甲紫十三.抗寄生虫药抗蠕虫药1.驱线虫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诺菌素、美贝霉素肟、莫西菌素、越霉素A、潮霉素B--抗生素类噻苯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氧苯达唑、甲苯达唑、非班太尔、氟苯达唑、芬苯咪唑、康本咪唑、丁苯咪唑、本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三氯苯咪唑--苯并咪唑类左咪唑、四咪唑--咪唑并噻唑类噻嘧啶、甲噻嘧啶、羟嘧啶--四氢嘧啶类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蝇毒磷、萘肽磷--有机磷化物类哌嗪、乙胺嗪(哌嗪乙胺嗪)、硫胂胺钠、碘噻青胺--其他驱线虫药2.驱绦虫药吡喹酮、依西太尔、氢溴酸槟榔碱、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丁奈脒、溴羟苯酰苯胺(雷琐仓太)、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3.驱吸虫药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硝氯酚、碘醚柳胺、氯生太尔、双酰胺氧醚、硝碘酚腈、海托林、三氯苯达唑、氯舒隆4.抗血吸虫药吡喹酮、硝硫氰酯、硝硫氰胺、六氯对二甲苯、呋喃西安、呋喃丙胺抗原虫药1.抗球虫药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菌素、马杜霉素、山杜霉素、那拉霉素--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二硝托胺、尼卡巴嗪、氨丙啉、氯羟吡啶、常山酮、地克珠利、托曲珠利、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钠、乙氧酰胺苯甲酯--化学合成抗球虫药2.抗锥虫药三氮脒、苏拉明、喹嘧胺、锥灭定3.抗梨形虫药(抗焦虫药)双脒苯脲、间脒苯脲、硫酸喹啉脲、青蒿琥酯4.抗滴虫药甲硝唑、地美硝唑杀虫药1.有机磷类二嗪农、倍硫磷、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皮蝇磷、氧硫磷、巴胺磷、马拉硫磷2.拟菊酯类胺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3.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类、美贝菌素类4.其他双甲脒、氯苯甲脒、丙环氨嗪、非泼罗尼十四.特效解毒药依地酸钙钠、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青霉胺、去铁胺--金属络合剂碘解磷定、其他胆碱酯酶复活剂(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胆碱酯酶复活剂亚甲蓝--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氰化物解毒剂乙酰胺--其他解毒剂。
zzu医学院药理学 拟肾上腺素药
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 因溺水、中枢抑制药物中毒、麻醉和手术意外、急性传染 病和心脏传导阻滞等引起的心脏骤停,在进行心脏按摩、人 工呼吸和纠正酸中毒等措施的同时,可应用Adr作心室内注射, 具有起搏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常见于输液或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1)激动α1-R:明显地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血管,使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升高,并减轻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激动β1-R:改善心脏功能; 3)激动β2-R: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β型肾上腺素受体(beta receptors)
β1-R
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心脏,引起兴奋性效应。 受体后信号转导:β1→Gs→cAMP↑
β2-R
存在部位:多数平滑肌(尿道、支气管、胃肠道、膀 胱),引起平滑肌松驰。 肝细胞、胰岛细胞β2受体兴奋可引起血糖↑, 脂质代谢↑、组织耗氧量↑等。 受体后信号转导:β2→Gs→cAMP↑
沙丁胺醇Salbutamol
药理作用 主要激动β2受体 舒张支气管、血管平滑肌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量大亦可引起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异丙肾与正副肾作用比较
异丙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作用强于 副肾 (2) 扩张血管:骨骼肌、 肾、肠、冠脉 (3) 影响血压:收缩压 升高而舒张压略降 (4) 舒张支气管:优于 副肾 (5) 促进代谢:类似副 肾,但升高血糖较 弱 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 (2) 缩舒血管:皮肤黏膜血 管收缩,骨骼肌、冠 状血管扩张 (3) 影响血压:一般是收 缩压高,较大量收缩 压、舒张压均高 (4) 舒张支气管 (5) 促进代谢 去甲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较弱 (2) 收缩血管:普遍 (3) 升高血压且不被翻转
药理学药名
一.外周神经系统药理肾上腺素能神经药1.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克仑特罗2.抗肾上腺素药酚苄胺、酚妥拉明、妥拉唑林、哌唑嗪、育亨宾、麦角碱类、氯丙嗪、氟哌啶醇(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噻吗洛尔、吲哚洛尔、心得平--非选择性β阻断剂美多洛尔、阿替洛尔--选择性β1阻断剂丁氧胺--选择性β2受体阻断剂(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胍乙啶、溴苄胺、利血平(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断药)胆碱能神经药1.拟胆碱药乙酰胆碱、乙酰甲胆碱、氨甲酰胆碱、氨甲酰甲胆碱、毒蕈碱、槟榔碱、毛果芸香碱、氧化震颤素、甲氧氯普胺(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腾喜龙、毒扁豆碱、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美斯的明、西维因--可逆性抑制剂蝇毒磷、倍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二嗪农、敌敌畏、沙林、梭曼--不可逆性抑制剂(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的拟胆碱药)2.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溴化甲基东莨菪碱、硝甲阿托品、后马托品和优卡托品、甘罗溴铵、甲胺太林和苯胺太林、托品酰胺3.肌肉松弛药筒箭毒碱、阿曲库胺、多杀氯铵、米哇库铵、潘冠罗宁、维库罗宁--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琥珀胆碱、奎双胺--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愈创木酚甘油醚、氨基甲酸愈创木酚甘油醚酯、异丙安宁、美他沙酮、胺苯环庚烯、巴氯酚--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剂硝苯呋海因--外周性骨骼肌松弛剂局部麻醉药表2-5常用麻醉药的特点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皮肤黏膜用药1.保护剂药用炭、白陶土、滑石粉、淀粉、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硼酸--吸附药淀粉、糊精、明胶、阿拉伯胶、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黏浆剂豆油、花生油、棉子油、麻油、橄榄油、豚脂、羊毛脂、凡士林、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聚乙二醇、吐温-80--润滑剂鞣酸、鞣酸蛋白、明矾、铝,锌,钾,银的无机盐--收敛剂2.刺激剂煤焦油、鱼石脂、薄荷醇、水杨酸甲酯、斑蝥素、辣椒、松节油、氨溶液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镇静药和安定药1.吩噻嗪类氯丙嗪、丙嗪、乙酰丙嗪、甲哌氯丙嗪、乙基异丁嗪、丙酰丙嗪、三氟丙嗪、异丁嗪、哌乙酰嗪2.苯二氮?类地西泮、氯硝安定、阿普唑仓、氯羟安定、咪达唑仓、氯氮?、利眠灵、氟西泮、劳拉西泮、去甲羟安定、羟基安定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氮哌酮、氟苯哌啶酮、氟哌利多、氟苯哌啶酮4.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由大到小:美托咪啶、地托咪定、赛拉嗪(赛拉唑国内研发产品,类似)5.其他水合氯醛、苯巴比妥、萝芙木全碱、丁螺环酮、溴化钙、硫酸镁镇痛药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盐酸罂粟碱、乐克平、氢化吗啡酮、羟氢吗啡酮、海洛因、环丁甲羟氢吗啡、烯丙吗啡、纳洛酮、阿朴吗啡、羟氢可待酮、二氢可待因酮、埃托啡、丁丙诺啡、环丙啡、环丙羟丙吗啡、美沙酮、丙氧芬、哌替啶、芬太尼、苯乙哌啶、羟甲基吗喃、环丁羟吗喃、烯丙左吗喃、氢吗啡酮、镇痛新、纳曲酮全身麻醉药氧化亚氮、环丙烷、麻醉乙醚、甲氧氟氯乙炔、恩氟烷、氟烷、异氟烷、地氟烷、七氟醚--吸入麻醉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硫喷妥、硫戊巴比妥、甲己炔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巴比妥类氯胺酮、噻环乙胺、苯环己哌啶、特拉唑尔--分离麻醉药异丙酚、依托咪酯、阿法双酮、氯醛糖、丙潘尼地、苄咪甲酯--其他中枢兴奋药咖啡因、茶碱、氨茶碱、可可碱--甲级黄嘌呤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虑平、普罗替林、三甲丙咪嗪、麦普替林--三环抗抑郁药多沙普仓、4-氨基吡啶、育亨宾、妥拉唑林、纳络酮、回苏灵、戊四氮、贝美格、尼可刹米、印防己毒素--呼吸兴奋药氯吉灵、司立吉林、巴吉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丙胺、去氧麻黄碱、右旋苯丙胺--肾上腺素能胺药士的宁--脊髓兴奋药三.血液循环系统药理作用于心脏的药物1.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毒毛花苷K、哇巴因--强心苷类米力农--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肼屈嗪--血管扩张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异丙吡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Ⅰ类钠通道阻滞药普萘洛尔--Ⅱ类β受体阻断药胺碘酮--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维拉帕米--Ⅳ类钙通道阻滞药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1.血液凝固系统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酶抑制因子3.常用促凝血药维生素K、酚磺乙胺--影响凝血因子的促凝血药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促凝血药安特诺辛--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血药*醋酸去氨加压素4.常用抗凝血药肝素、香豆素类(华法林)--主要影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枸橼酸钠--体外抗凝血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维美元激活剂--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右旋糖酐--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铁制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四.消化系统药理健胃药和助消化药1.健胃药龙胆、马钱子、大黄--苦味健胃药陈皮、桂皮、豆蔻、小茴香、八角茴香、姜、辣椒、蒜--芳香性健胃药中性盐氯化钠、复方制剂人工盐、弱碱性盐碳酸氢钠--盐类健胃药2.助消化药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稀盐酸、稀醋酸、乳酸、乳酶生、干酵母抗酸药1.碱性抗酸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镁、氢氧化铝2.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呋喃硝胺)--H2受体阻断药奥美拉唑--H+-K+?ATP酶抑制药溴丙胺太林、甲吡戊痉平--M-胆碱受体阻断药止吐药和催吐药1.止吐药氯苯甲嗪、甲氧氯普胺、舒必利2.催吐药阿朴吗啡瘤胃兴奋药拟胆碱药物(氨甲酰甲胆碱)、浓氯化钠注射液、酒石酸锑钾、甲氯普胺制酵药和消沫药1.制酵药甲醛溶液、鱼石脂、大蒜酊2.消沫药二甲硅油、松节油、植物油泻药和止泻药1.泻药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钠--溶剂性泻药(盐类泻药)液状石蜡、植物油、动物油--润滑性泻药(油类泻药)大黄、芦荟、番泻叶、蓖麻油、甘汞、酚酞--刺激性泻药(植物性泻药)2.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碱式硝酸铋、碱式碳酸铋--保护性止泻药药用炭、高岭土--吸附性止泻药苯乙呱定(盐酸地芬诺酯、止泻宁)、复方樟脑酊、颠茄酊--抑制肠蠕动止泻药五.呼吸系统药理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酒石酸锑钾--刺激性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溴己新--粘痰溶解药(粘痰液化药)镇咳药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成瘾性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喷托维林--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甘草流浸膏--外周性镇咳药平喘药糖皮质激素--抗炎药β2受体兴奋药、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克仑特罗、茶碱类药物(氨茶碱)--平滑肌松弛药阿托品、异丙阿托品--抗胆碱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抗过敏药*色甘酸钠六.生殖系统药理生殖激素类药物1.性激素类药物(睾酮、双氢睾酮)甲基睾丸素、苯丙酸诺龙、丙酸睾丸素--雄激素类药物雌二醇、己烯雌酚、己烷雌酚--雌激素类药物孕酮--孕激素类药物2.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促黄体释放激素、绒促进素、马促进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子宫收缩药缩宫素、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七.皮质激素类药理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氢化泼尼松、甲基泼尼松、地塞米松、曲安西龙、甲基氢化泼尼松、倍他米松、氟地塞米松、泼尼松龙、醋酸氟轻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八.自体活性物质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理组胺与抗组胺药1.组胺表9-1 组胺受体的分布与作用2.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氯苯吡胺、吡苄明、去敏灵、阿司咪唑(抗过敏强度与持续时间:扑尔敏>异丙嗪>苯海拉明,中枢抑制作用:异丙嗪>苯海拉明>扑尔敏)--H1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H2受体阻断药前列腺素地诺前列素、甲基前列腺素F2α、氨基丁三醇前列腺素F2α、前列地尔、地诺前列酮、米索前列醇、依前列醇、氟前列醇、氯前列醇解热镇痛抗炎药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2.苯胺类非那西汀、扑热息痛3.吡唑酮类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羟布宗(羟基保泰松)4.吲哚类吲哚美辛、阿西美辛、硫茚酸(舒林酸)、托美丁(痛灭定)、苄达明5.丙酸类苯丙酸衍生物(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苯氧洛芬)、萘丙酸衍生物(萘普生/萘洛芬)6.芬那酸类甲芬那酸、氯芬那酸、甲氯芬酸、氟芬那酸、双氯芬酸、氟尼新葡甲胺九.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药理水盐代谢药1.水和电解质平衡药氯化钠、氯化钾2.能量补充药葡萄糖、磷酸果糖、ATP3.酸碱平衡药碳酸氢钠、乳酸钠、氯化铵4.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利尿药和脱水药1.利尿药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高效利尿药氢氯噻嗪、氯酞酮、苄氟噻嗪--中效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阿米洛利--低效利尿药2.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尿素、高渗葡萄糖十.营养药理矿物元素1.钙、磷和其他常量元素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硼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磷酸二氢钠、磷酸氢钙--钙硫酸镁、氯化镁、碳酸镁、氧化镁--镁含硫氨基酸、无机硫酸--硫2.微量元素硫酸铜、碳酸铜、氯化铜、氧化铜、蛋氨酸铜--铜硫酸锌、碳酸锌、氯化锌、氧化锌、蛋氨酸锌--锌硫酸锰、碳酸锰、氯化锰--锰亚硒酸钠--硒碘化钾、碘化钠、碘酸钾、碘酸钙--碘氯化钴、硫酸钴、碳酸钴--钴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B1、B2、硫胺酸、核黄素、泛酸、烟酸--烟酰胺、B6、H(生物素)、叶酸、B12)、维生素C、胆碱十一.抗微生物药理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G/V、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噻呋、头孢喹诺)、非典型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β-内酰胺类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潮霉素、越霉素A--氨基糖苷类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类甲砜霉素、氟苯尼考--酰胺醇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螺旋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胺类杆菌肽、黏菌素、维吉尼霉素、硫肽菌素--多肽类制霉菌素、两性菌素B--多烯类泰妙菌素、沃尼妙林--截短侧耳素类黄霉素、大碳霉素、喹北霉素--含磷多糖类化学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及其增效剂表12-4常用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和英文缩写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奥美普林(二甲氧甲基苄啶)、阿地普林、巴喹普林--抗菌增效剂2.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氟哌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洛美沙星、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氟哌酸)、达氟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双氟哌酸)、沙拉沙星、麻保沙星、奥比沙星、依巴沙星3.喹嗯啉类卡巴多司(卡巴氧)、乙酰甲喹、喹乙醇、喹烯酮4.其他甲硝唑、地美硝唑、替硝唑、氯甲硝唑、硝唑吗啉、氟硝唑--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硝基呋喃类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1.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抗生素类酮康唑、克霉唑--咪唑类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十二.消毒防腐药环境消毒药1.酚类苯酚、甲酚2.醛类甲醇(溶液)、聚甲醇、戊二醇3.碱类氢氧化钠、氧化钙4.酸类盐酸、硫酸5.卤素类含氯石灰、复合亚氯酸钠、二氧化氯--无机含氯类消毒剂(氯胺类为主)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甲基海因类(溴氯海因、二氯海因、二溴海因)--有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盐为主)葵甲溴铵溶液、辛氨乙甘酸溶液、月苄三甲氯铵--季铵盐类消毒药6.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皮肤、黏膜消毒防腐药1.醇类乙醇2.表面活性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醋酸氯己定3.卤素类碘、聚维酮碘、碘附、碘仿、氯胺T4.有机酸类醋酸、苯甲酸、山梨酸、戊酮酸、甲酸、丙酸、丁酸、水杨酸、乙酸5.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6.燃料类乳酸依沙吖啶、甲紫十三.抗寄生虫药抗蠕虫药1.驱线虫药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诺菌素、美贝霉素肟、莫西菌素、越霉素A、潮霉素B--抗生素类噻苯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氧苯达唑、甲苯达唑、非班太尔、氟苯达唑、芬苯咪唑、康本咪唑、丁苯咪唑、本双硫脲、丙氧苯咪唑、三氯苯咪唑--苯并咪唑类左咪唑、四咪唑--咪唑并噻唑类噻嘧啶、甲噻嘧啶、羟嘧啶--四氢嘧啶类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蝇毒磷、萘肽磷--有机磷化物类哌嗪、乙胺嗪(哌嗪乙胺嗪)、硫胂胺钠、碘噻青胺--其他驱线虫药2.驱绦虫药吡喹酮、依西太尔、氢溴酸槟榔碱、氯硝柳胺、硫双二氯酚、丁奈脒、溴羟苯酰苯胺(雷琐仓太)、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甲苯咪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3.驱吸虫药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硝氯酚、碘醚柳胺、氯生太尔、双酰胺氧醚、硝碘酚腈、海托林、三氯苯达唑、氯舒隆4.抗血吸虫药吡喹酮、硝硫氰酯、硝硫氰胺、六氯对二甲苯、呋喃西安、呋喃丙胺抗原虫药1.抗球虫药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菌素、马杜霉素、山杜霉素、那拉霉素--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二硝托胺、尼卡巴嗪、氨丙啉、氯羟吡啶、常山酮、地克珠利、托曲珠利、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钠、乙氧酰胺苯甲酯--化学合成抗球虫药2.抗锥虫药三氮脒、苏拉明、喹嘧胺、锥灭定3.抗梨形虫药(抗焦虫药)双脒苯脲、间脒苯脲、硫酸喹啉脲、青蒿琥酯4.抗滴虫药甲硝唑、地美硝唑杀虫药1.有机磷类二嗪农、倍硫磷、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皮蝇磷、氧硫磷、巴胺磷、马拉硫磷2.拟菊酯类胺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3.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类、美贝菌素类4.其他双甲脒、氯苯甲脒、丙环氨嗪、非泼罗尼十四.特效解毒药依地酸钙钠、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青霉胺、去铁胺--金属络合剂碘解磷定、其他胆碱酯酶复活剂(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胆碱酯酶复活剂亚甲蓝--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氰化物解毒剂乙酰胺--其他解毒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拟肾上腺素药/拟交感胺)抢救用药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器的表现?——应急反应α、β-受体激动剂1、肾上腺素——“副肾”2、多巴胺3、麻黄碱1.肾上腺素(AD)【体内过程】【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肾上腺素首选用于过敏性休克的原因】①因为能激动α1受体——所以,可收缩小A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渗出消除水肿→缓解喉头水肿;②因为能激动β1受体——所以,可改善心脏功能,强心→升压;③因为能激动β2受体——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④还因为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①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②肾上腺素与α1受体阻断药同时存在时对血管的作用:③故:α1受体阻断剂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解救,只能用α1受体的激动剂,即去甲肾上腺素来解救。
肾上腺素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是A.多巴胺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E.麻黄碱『正确答案』B抢救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停搏,最好选用的药物是A.地高辛B.麻黄碱C.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胺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E2.多巴胺(DA)【体内过程】口服无效,主要静脉给药;5min内起效,t1/2约为2min,持续5~10min,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
本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外周给予的多巴胺无明显中枢作用。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中小剂量→扩张肾血管→治疗肾衰大剂量→收缩肾血管→导致肾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与利尿剂配合使用以增加尿量的是A.异丙肾上腺素B.麻黄碱C.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胺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临床对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病人用何药抢救A.麻黄碱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正确答案』B多巴胺舒张肾血管的机制是通过兴奋A.D1受体B.α1受体C.α2受体D.β2受体E.β1受体『正确答案』A3.麻黄碱【麻黄碱的作用特点】①性质稳定,口服有效;②作用较AD和DA,缓和持久;③有中枢兴奋作用;④连续使用可发生快速耐受性。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拟肾上腺素药(药理学)
➢ 心动过速禁用
( Ephedrine、Eph)
【化学名】(1R,2S)-2-甲胺基-1-苯丙烷-1-醇盐酸盐
【来 源】麻黄碱是从草麻黄等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生 物碱。
【药理作用】
既能激动α和β受体,也能促进AD释放
①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②升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机理是兴奋α、 β-R和促进NA能N末梢释放NA; ③中枢兴奋作用较明显; ④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不良反应少;
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或轻症治疗,低 血压,鼻塞,皮肤粘膜水肿等;
相关链接:麻黄碱的非法应用
CH2 CH NHCH3 CH3
它是合成苯丙胺类毒品也就是制作冰毒最主要 的原料。由于大部分感冒药中含有麻黄碱成分, 可能被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提炼制造毒品。各 药店对含麻黄碱成分的新康泰克、白加黑、日夜 百服咛等数十种常用感冒、止咳平喘药限量销售, 每人每次购买量不得超过5个最小零售包装。
【临床应用】
1.心跳骤停:肾上腺素为首选药
2.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 →呼吸困难
本品是抢救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 普鲁卡因等)或异性蛋白(免疫血清等) 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激动a受体: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消除粘膜水肿, ➢ 激动β1受体,兴奋心脏,升高血压 ➢ 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 ➢ 抑制过敏物质释放
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药理作用】
AD能激动α和β受体, 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心肌收缩性↑ 加速传导 ↑ 加速心率 ↑
1.心脏:作用于β受体
心输出量 ↑ 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
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拟肾上腺素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拟肾上腺素药练习题及答案解一、Al1、临床治疗各种休克早期,替代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是A、阿拉明B、新斯的明C、丙胺太林D、双复磷E、哌替咤2、左甲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是A、局血糖B、脑溢血C、高血压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局部组织缺血坏死3、对药物中毒致低血压可用下列何药抢救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酚妥拉明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4、临床对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病人用何药抢救A、麻黄碱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5、下列何药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麻黄碱B、多巴胺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异丙肾上腺素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与利尿剂配合使用以增加尿量的是A、异丙肾上腺素B、麻黄碱C、多巴胺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7、异丙肾上腺素更适用于哪类心脏骤停病人A、溺水B、传染病C、药物中毒D、麻醉意外E、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8、手术麻酹药物过量引起的心脏骤停,用何药抢救A、强心首B、阿托品C、麻黄碱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9、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经地塞米松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后,还应给予下列哪种药物抢救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多巴胺E、间羟胺10、肾上腺素可用于下列何类病人A、哮喘B、糖尿病C、高血压D、器质性心脏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II、下述哪种药物使用过量时,易致心动过速,心室颤动A、异丙肾上腺素B、多巴胺C、麻黄碱D、间羟胺E、肾上腺素12、下列受体与其激动剂搭配正确的是A^M受体----- 烟碱B、P受体---- 可乐定C、a受体——去甲肾上腺素D、N受体---- 毛果芸香碱E、αl受体——异丙肾上腺素13、异丙肾上腺素禁用于A、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B、II度房室传导阻滞C、心脏骤停D、甲状腺功能亢进E、急性肾功能衰竭答案部分一、Al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休克的治疗主要在于补充血容量,改进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
药理学
者。使血压维持在90mmI-tg左右,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灌注压。但这仅是暂时措
施。长期大量使用,因血管痉挛反可加重微循环障碍o
. 此外,上消化道出血时,利用其口服后的局部作用,使食道和胃粘膜血管收缩以止血。
性去甲肾上腺素很少分布至脑组织。在体内绝大部分迅速被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摄取,这
是药效终止的主要方式;并被MAO和COMT等代谢失活,故作用短暂。代谢物约90%以3
一甲氧一4一羟扁桃酸(VMA)形式从尿中排出体外。
[作用]主要兴奋a受体,也兴奋pl受体,而对艮受体几乎无作用。
1.收缩血管兴奋血管平滑肌a受体而导致血管收缩。尤以皮肤和粘膜的小血管收
有弱而短的扩瞳作用,但不引起调节麻痹。由于血管收缩,房水生成减少,还可能使眼内压降低。可作为
快速短效的扩瞳药,用于检查眼底,也可用于开角型(充血性)青光眼的治疗。
8?2主要兴奋p受体的拟肾I-腺素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preteren01) 为人工合成品,其盐酸盐之商品名为喘息
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肾上腺髓质也分泌少量。药用品系人工合成。化学性质很不稳
[54]
药 理 学
定,见光、退热,以及在中性尤其碱性溶液中极易氧化变色而失效。
[药动学] 口服使胃肠道粘膜血管收缩,并在肠内被碱性肠液破坏;皮下注射因血管剧
烈收缩吸收很少,且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故常静滴给药。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外源
3.休克适用于外周阻力高、心输出量低、中心静脉压高而血容量补足的感染性和心
原性休克。它主要是扩张骨胳肌血管,改善内脏缺血组织微循环的效果并不明显。但能显
药理学第八章拟肾上腺素药
促进代谢: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
4、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强大而迅速,但不能消除水肿。
机制:①兴奋 β 2 –R,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抑制过敏性物质(组胺)释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支气管哮喘急性大发作 舌下或喷雾给药
04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2、房室传导阻滞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松弛气管促代谢,心跳骤停哮喘灵。
03
麻黄碱 ( Ephedrine、Eph)
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预防或轻症治疗,低血压,鼻塞,皮肤粘膜水肿等;
1. 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2. 升压作用缓慢、温和、持久。机理是兴奋α、β-R和促进NA能N末梢释放NA; 3. 中枢兴奋作用较明显; 4. 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不良反应少;
1、心跳骤停 心室内注射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禁用于冠心病、甲亢、心肌炎等。
4、休克
05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体内过程】
p·o无效,可i·m、i·h、i·v·gtt; 作用时间短。 肾上腺素 ( Adrenaline, AD、Adr)
第八章 拟肾上腺素药
【概念】是一类化构和药理作用与AD相似的药物,也称拟交感胺。该类药可以兴奋A-R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从而发挥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
【构效关系】
1.基本结构为β-苯乙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 a型肾上腺素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Adrenergic receptors
α2:
主要存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 NE的释放起负反馈作用。此外,血管平滑肌 及中枢也有a2受体存在。
α2受体后信号转导:
α2 → Gi →cAMP↓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 b型肾上腺素受体
β型肾上腺素受体(Beta receptors)
血压
小剂量和治疗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 脉压差↑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
血压改变呈双相反应:先迅速明显升压,随后出现微 弱的降压反应,后者持续时间较长。
Adr对血压的翻转作用
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继后出现微弱的 降压反应,后者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如事先给予α1受 体阻断药,对抗了其缩血管作用,再用原来升压剂量 Adr,反而呈现明显的降压反应,这种现象称Adr对血压 的翻转作用。充分体现了Adr对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 的激活作用。
摘自第6版《医用药理学基础》
摘自第6版《医用药理学基础》
平滑肌
取决于组织和器官上肾上腺素受体的类型 支气管平滑肌β2-R(+)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特别当支气管平滑肌处于痉 挛状态时,发挥强大的解痉作用,并可抑制组织 和肥大细胞释放过敏反应物质;
支气管粘膜血管α1-R(+) 血管收缩,减轻充血水肿;
β1 receptors:
主要存在于心脏 (窦房结和房室结,心肌,希氏 束浦肯野氏系统),引起兴奋性效应。
β1 受体后信号转导:
β1 → Gs→cAMP↑
β型肾上腺素受体(Beta receptors)
β2 receptors:
存在于多数平滑肌(子宫,支气管,胃肠道,膀胱), 引起平滑肌松弛。
3,4位为OH基
非儿茶酚胺类
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
麻黄碱、沙丁胺醇等
肾上腺素受体 Adrenergic receptors
α型肾上腺素受体(Alpha receptors)
α1: 主要存在于平滑肌(血管、虹膜、消化道括约 肌、尿道等),引起平滑肌收缩。
受体后信号转导: α1 → PLC →IP3及DAG↑ intracellular Ca2+ ↑ →平滑肌收缩
❖ 心脏
激动心肌、窦房结和传导系统的β1 受体,使心肌收缩力↑、输 出量↑、心率↑、传导↑,起效迅速而剧烈。
❖ 血管 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1、β2受体
激动α1-R: 强烈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显著收缩肾和肠系膜血管;对 脑和肺血管作用弱。
激动β2-R: 舒张冠状血管(机制:β2-R激动;代谢产物腺苷;灌注 压增高); 舒张骨骼肌血管
拟肾上腺素药 adrenergic drugs a、b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拟肾上腺素药 a,b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Epinephrine
【来源】 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
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进一步经N-甲基转移酶 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成Adr。
拟肾上腺素药 a,b受体激动药
多巴胺 Dopamine
药理作用 激动:
α、β1肾上腺素受体 DA受体
DA受体亚型
DA1:血管平滑肌(舒张)等,cAMP↑ DA2:神经元,胃肠道平滑肌等, cAMP↓ 外源性Dopamine不通过BBB,主要作用于外周DA受体:
兴奋心脏(β1作用) 血压 ↑ (α 作用) 肾脏血管扩张(DA1 作用)
肝细胞、胰岛细胞β2 receptors 兴奋可引起血糖 ↑、脂质代谢↑、组织耗氧量↑等。
β2受体后信号转导:
β2 → Gs→cAMP↑
拟肾上腺素药 分类
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多巴胺 麻黄碱
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去氧肾上腺素 甲氧胺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基肾上腺素 多巴ugs
中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房月
拟肾上腺素药 adrenergic drugs
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交感胺相似的一类药物,亦 称拟交感胺类药(symphathomimetic amines)
儿茶酚胺类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药理作用
多巴胺 Dopamine
激动: α、β-R,外周靶细胞上的DA受体
❖ 血管
低浓度时,激动肾、肠系膜和冠脉上的DA1-R,血管扩张 血管阻力↓; 治疗剂量,DA激动α-R,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压↑; 大剂量时,α-R占主要优势,显著收缩血管,兴奋心脏,血 压明显↑
• 心脏
– 高浓度DA激动心脏β1-R,并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释放NA,使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速。 作用较Adr和异丙肾上腺素为弱。
药用肾上腺素可从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 成。理化性质与NA相似。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 分解,在中性尤其是碱性液中迅速氧化而失活。 【体内过程】
口服后在碱性肠液及肠粘膜和肝内破坏。 皮下注射因能收缩血管,故吸收缓慢。 肌内注射的吸收远较皮下注射为快。
第一节 α、β -R 激动药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药理作用
支气管哮喘
用于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
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使注射部位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吸收,增加局麻效应; 将浸有Adr的纱布用于外伤表面如鼻粘膜和齿龈出血,使 微血管收缩而止血。
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则产生剧烈的搏动性头痛,血压剧烈上升,有 诱发脑溢血的危险性,亦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 室纤颤。 禁用于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甲亢等。
眼睛瞳孔开大肌上的α1-R(+) 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散大
代谢
兴奋β2-R,明显增强机体新陈代谢 血糖↑,乳酸↑,游离脂肪酸↑;组织耗氧量↑↑
临床应用:
作用特点:作用强大、迅速暂短
❖ 心脏骤停
❖应用Adr作心室内注射,具有起搏作用。 ❖ 过敏性休克: 常见于输液或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
➢激动α1-R:明显地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毛 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升高,并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 肿; ➢激动β1-R:改善心脏功能; ➢激动β2-R: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 扩张冠状动脉。